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线上试卷(附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线上试卷(附答案Word版)

ID:429634

大小:55.9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能力测试【线上】 语 文 学 科 试 题 ▲请悉知: 1.出题人: 2.使用年级:高一下学期 3.考试形式:闭卷【120 分钟 满分 150 分】 4.考试范围:四月十五日前网课所学内容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拍照上传,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诚信应考,本次考试不记录排名,最终成绩 只做参考。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 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致是荒 谬的。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 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懂得些科学技术。《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 流传不朽,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芹这位 伟人在创作《红楼梦》时在逻辑上的失误之处。然而,正因为逻辑思维执着于前后一致的严密,因 此,一般摆脱不了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难于飞跃,难于求异,难于作出超脱现有模式的重 大的创新。而文学艺术恰恰与科学相反,不是追求抽象,不是直接表达共性、普遍性,而是着手个 体,着手特殊,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普遍性;因此,必须力求从不同侧面、从不同 个体、从种种特殊,来创造新的形象,来深刻反映事物的共性、普遍性:正因为直接表现的是侧面、 是个体、是特殊,从而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去思考、去领悟、去追 索、去开拓;极为精练的中华诗词,就更是如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登鹳雀楼,还 是哲理之言呢?“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是写暮春的杨花榆荚呢,还是哲理之言呢?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写诗人的无比喜悦之情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不管怎样, 这些名句,都是合乎客观实际、合乎逻辑的。 一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怎么美化或丑化,不管怎么夸大,寥寥几笔,确如此人。为什么? 关键就是这几笔。这几笔不是其他,而是同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拓扑学”有着紧密关系的。“拓扑 学”是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是始终不变的。这些不变的东西叫作“特征不变量”,这几 笔就是“拓扑学”的“特征不变量”。严肃音乐的主旋律,京剧中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 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所谓的“神化”,都是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就连摄影,如果是艺术照, 就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搬上照片,而应加以“艺术”处理,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 出本质,这不是科学又是什么?“春秋笔法”下的用字用词,是“杀”?是“弑”?是“诛”?是 “戮”?是“斩”?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进行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诗 眼、词眼、文眼,也正是用以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特征的。正因为这些伟大的作家,阅历广泛, 深入实际,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由定性到定量,才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掌 握了事物的特征。“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始第一句中的“环”字,滤去了词句水分, 浓缩了语言容量,揭示了滁州为群山环绕之特征,一字可敌万语。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在小小空间的红杏枝头,一个在辽阔空间的锦 绣江南,都生动深刻、内涵极为丰富地展开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画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一诗 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0 个字,10 件事物,6 处景色,描绘出了行人秋晨离开荒村野 店匆匆上道的有声有色的凄凉景象。要特别指出的是,正因为中华诗词用词用字最为精练,从而也 最能抓住事物本质,突出事物特征,反映事物主要方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逻辑思维是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会有正确的思维,就能避免那些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 我矛盾的乃至荒谬错误的结论出现。 B.要想摆脱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的禁锢,实现思维的飞跃和求异,进而作出重大的创新,就 不能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 C.文学艺术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不一样,前者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和普遍性;后者则 直接追求抽象,追求共性和普遍性的表达。 D.文学艺术能够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产生让人思考、领悟、追索和开 拓的艺术魅力,因为它是从个别表现一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漫画家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美化或丑化艺术形象,却并不让人感到“失真”,是因为这寥寥几笔, 突出了那些始终不变的东西,抓住了本质,突出了特征。 B.作者引用京剧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科学地论证了“生活 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目的就是强调京剧的独特性。 C.摄影中的艺术照,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加以呈现,应该加以“艺术”处理,借以分出轻 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 D.文学作品中用词用字的精练,往往可以达到“一字可敌万语”的艺术境地,其目的就是集中地、 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学巨著《红楼梦》,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方面存在逻辑上的失误,阐明了文学艺术创作不仅 要追求思维的创造性,更要追求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这些名句既合乎逻辑又给人想象空间。 C.“杀”“弑”“诛”“戮”“斩”等词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 大不相同,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科学性特征。 D.“环滁皆山也”的“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等字最为精 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丰富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本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80 后”“90 后”成失眠大军主力 睡眠经济悄然兴起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然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 中,睡个好觉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 3 亿睡眠障碍大军:“睡不着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午夜 12 点半,潇潇(化名)躺在床上刷着手机。虽然窗外已经夜深人静,但她还是睡不着。她 想看看手机上的无聊内容帮自己入睡,但越看越精神。 “睡不好觉的问题是从工作以后才慢慢出现的。过去在学校宿舍作息比较规律,到点就会睡觉。 但是工作以后,这样的习惯就越来越难坚持。” 28 岁的潇潇,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平常加班到九十点钟是家常便饭,回到家往往已经 晚上 11 点左右。而这个时候,她已经不困了。 “最严重的时候我能就这样躺到天亮。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因为缺 觉,潇潇的黑眼圈比同龄人严重很多,只能用厚厚的粉底来遮盖倦容。 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贺岩(化名)也长期忍受着“缺觉”的折磨。因为工作太忙,他在工作日 的平均睡眠时间最多六小时。 “通常结束工作都是晚上 12 点之后,第二天不到 7 点就要起床上班,最痛苦的就是早上起床, 要上两次闹表才能被吵醒。” 贺岩说,睡够 8 小时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为了补觉,他甚至练就了在地铁里也 能“眯一会儿”的技能。 事实上,受睡眠困扰的人远不止潇潇与贺岩。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 27%。 中国睡眠研究会 2016 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经高达 38.2%,超 过 3 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而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攀升中。 “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 令人担忧的是,出现睡眠障碍的人群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像潇潇这样的大城市的年轻人成为了 “高危人群”。 2018 年,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90 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 只有 5.1%的睡眠处于“甜美睡眠”状态。 同年发布的《2018 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则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压力大,北京的年轻人睡得最少,平均时长不到 7 小时。 工作压力大是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七成互联网用户受其影响。其次为生活压力、环境 因素、个人习惯等。还有超过 58%的网友表示,会牺牲睡眠时间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与此同时,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也不尽如人意。 前不久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 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6 到 17 周岁的青 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达到 62.9%。其中,13 到 17 周岁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 达到 81.2%。 “缺觉”似乎成为了覆盖中国社会各个年龄段的问题。 失眠背后的商机:“睡眠经济”悄然兴起 “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我尝试过各类保健品,还去办过美容院的按摩卡,只要能让我睡个好觉, 花些钱也愿意。”潇潇说。 和潇潇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失眠大军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同时,商家也发现了商机。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助睡眠”,立马弹出大量“助睡神器”。 从褪黑素、助睡眠香薰这样的传统商品,到被冠以“黑科技”的安眠手环、睡眠喷雾等等。商 品价格也相差悬殊,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例如,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一款安眠手环,咨询商家时被告知手环采用的是高科技,佩戴 15 天左右就能起到助睡眠的效果,并且对人体没有副作用。这款标着美国出产的手环卖到了两千多元。 在线下,一些大型超市、商场的不少商品都打上了“助眠”标签,并且价格不菲。 某商场一款号称有护颈、助睡功能的枕头标价 1700 多元。据商家介绍,类似产品的销售情况很 好,不少顾客都愿意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助睡眠的产品。 此外,一些与睡眠相关的 APP 也相继上线。有些可以记录使用者的睡眠状况,生成睡眠报告, 有的可以通过助眠音频帮助用户入眠。不少 APP 的安装量都超过了千万次。 不过在试过五花八门的产品后,潇潇并不知道哪些真的能帮助自己。 “这些产品有的买来有点儿效果,有的又好像完全没有感觉,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心理上的一些 安慰。” 拿什么拯救我的睡眠? 医学上认为,睡眠障碍包括了“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 90 余种睡眠疾病,严重地影 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生产安全。 2015 年,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针对不同年龄层给出了睡眠指导建议: 新生儿每天睡 14 至 17 小时,3 至 5 岁儿童睡 10 至 13 小时,6 至 13 岁学龄儿童睡 9 至 11 小时, 14 至 17 岁青少年睡 8 至 10 小时,成年人睡 7 至 9 小时,65 岁以上老人睡 7 至 8 小时。 对于国内很多年轻人来说,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十分困难。 在中国科协睡眠呼吸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郭兮恒看来,睡眠障碍最主要的诱因和精神心理有关。 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一定要调整心情,放松心态。 “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令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对他们的睡眠产生了很大影响,未来 这种年轻化的趋势可能还会加重。”他建议,睡前一小时尽量不要再使用电子产品,可以选择听音乐、 看书来替代刷手机。 但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智勇及其团队在 2018 年 11 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 目前,超过八成的劳动者承受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 与此同时,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8.17 亿。 2018 年,手机网民上网时间继续增加,人均周上网时长为 27.6 小时,较 2017 年底提高 0.6 个 小时。其中,即时通信类 APP 用户使用时间最长,占比为 15.6%。 “晚上只要不看视频、不刷微博就会觉得空虚,拿着手机才‘有安全感’。”潇潇说,自己曾经 尝试过几次晚上不看手机,但是很快就坚持不下来了。 最近,她网购了几本感兴趣的书,打算晚上没事儿的时候读一读打发时间,但是她还一直没有 打开包装。“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改掉熬夜刷手机的习惯。” (选自新华网 2019 年 3 月 21 日,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全球睡眠障碍率为 27%。而 2016 年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就已经高达 38.2%,中国已经成为世 界上睡眠障碍最严重的国家。 B.大城市的“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也不足,“缺觉”问题覆 盖了中国社会各个年龄段。 C.商家发现了失眠背后存在的巨大商机,各种助眠商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而且也都价格不菲, 但产品的效果却有待商榷。 D.中国手机网民已经突破 8 亿,手机网民上网时间在继续增加。这种对手机的依赖也是人们生活在 “高压”状态下的一种表现。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超过 3 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而这个数字仍在上升之中。潇潇和贺岩的经历不仅不是个别现象, 还比较典型。 B.中国 6 到 17 周岁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超过 50%,13 到 17 周岁青少年儿童的情况 更为严重。 C.为了能让自己睡个好觉,大多数失眠的人都愿意花钱购买帮助睡眠的产品,因此这一类产品的销 售情况很好。 D.睡眠障碍包括三大类 90 余种睡眠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安全和生活质量,必 须加以重视。 6.造成年轻人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拯救我们的睡眠?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奔走的大树 ①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这驿站来过伟岸的松树,来过繁 花似锦的野海棠,还来过秋叶如金蝶翻飞的银杏,但长则一年短 则几个月就都走了。不知他们从哪 里来,也不知奔向何处去。 ②我对树的记忆就是从奔走开始的,但那时候奔走的不是树,是我。 ③小时候最怕一个人走路,但偏偏有些路却非你一个人走不行,从那时候起,我对树就有了一 种无由的依赖和信任。每每提心吊胆地在那山与山、村与村之间 奔跑时,只要远远地望见一棵大树, 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似乎那在风 中哗哗摇曳的树们真在呼喊:来,到我身边来。所以当我 奔向那一棵棵大树 时,好像那树也迎着我奔来。也只有跑到那树下,我才敢歇一口气,擦一把头上 的热汗。 ④那时候的树是不走的。等过上三年五载,我也长高了,胆大了,再走小时候走过的路时,发 现那些树还在,就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 ⑤我们村最大的一棵槐树得十个孩子才能合抱,树冠能占三亩地。站在远处找我们村,那树就 是标志。由于它长在一片坟茔里,所以就连那树下的灌木丛也没人敢动,密密扎扎连成一片,成了 鹰鹞狐兔出没的地方。其实我们的村子基本 处在槐树的包围之中,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村,迎接你的 都是一棵大槐树。迎娶新媳妇进村时几班子吹手摆擂台在槐树下,送过世的老人搭路祭也是在槐树 下;远行的人儿告别在槐树下,回家的游子团聚也是在槐树下。所以老人们在讲述村里发生的大事 时都离不开那些老槐树。经年累月,村里的老人一辈辈走了,但那槐树还在,它们见证着村子的历 史,承载着村子的信息,护佑着一村的男女老幼。秋夜里,躺在谷场上,你能听见风经过每一棵大 树的脚步,能听见树与树的对话。 ⑥不只是村口,田间地头也是很有一些树的,或挺拔的白杨,或解馋的山杏,或苍劲的椿树, 那树是田野的风韵。劳累时,擦一把汗,望一眼树,心头就会生出一种慰藉和希望。而在外人眼里, 那以树为背景的劳作和歇息似乎都平添了几许田园的诗情画意。 ⑦万万想不到,有一天攀上走过了千百遍的山峁抬头望去时,路边的槐树不见了。站在那槐树 离去的地方再向村口望去时,村口的大树也都不知奔向了何方。没有了大树遮蔽的村庄,就像失去 了灵魂的人,散摊在那里,明晃晃地暴 露在天地之间,任风吹雨打无遮无拦。沟畔上挂满了废弃的 白色地膜,风起时 像有一种悲切的呐喊,简直惨不忍睹。据说理由是分田到户了,一分地要有一 分地的收入,树影响庄稼的生长。一家举斧,家家效仿,能伐的伐,能挖的 挖,似乎一切只有变了 现装进自己的腰包里才可靠。 ⑧冤屈的树,带着村庄的信息和留恋远走他乡。 ⑨一日出门,楼下停着一辆车,车上载着一棵大树,开车的是老家的一位相识。他说,那棵树 卖了四万。我的心口一震,但又从另一方面幻想,若是各地进城的大树都能站成一道风景,对那些 来自同一块土地的务工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 好事,想那劳苦之余他们若能指认自己家乡的树木,在 它下面歇歇脚、说说 话,就是抹抹委屈的眼泪,也可以聊解乡愁。可惜的是人们尽管给那棵来自我 们家乡的树又是搭棚又是输液,很是享受了一番城市的待遇,但它只捱过了一个夏季,在一个夜间 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以何种方式奔向了何方。 ⑩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树能够给你指引;但真到了路边连一棵树都没有的那一天,不知道人 还能 不能找到自己的家?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开头,意在引出对大树的描 写,说明树在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B.第⑨段中的“另一方面的幻想”,是指那些大树被卖到城里后,能够慰藉进城务工者的乡愁,从 而肯定大树进城 的意义和价值。 C.文草写“我”在成长过程中对树的依赖和信任,并详细叙述人与树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此来 暗示作品的主题。 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刻画了那些从乡村“奔走”到城市里的大树形象,警示人们一旦失去 树木,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8.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 分) 9.文章以“奔走的大树”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海瑞,字汝贤,球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 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 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 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 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三年夏,以右佥 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 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飙发凌厉, 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 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 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 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 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①脱粟:糙米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 B.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 C.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 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 D.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织造是明清时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等以供宫廷之用的专局。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将记事的笏板插于腰带间,后来成为士大夫的代称。 D.谥是帝王或官员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等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 表扬他忠诚耿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 威风离开。 B.海瑞直言敢谏。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却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 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海瑞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将被豪富兼并的土地交还原主,有权势的豪强 甚至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 D.海瑞在朝廷多受排挤。舒化告发海瑞迂腐固执,不达政体;高拱在海瑞视察南京粮储时掌管吏部, 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赠钱征君少阳①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②。 【注】①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 八十余,李白曾在另一首诗中说其“眉如松雪齐四皓”,对其很推崇。②姜尚钓于渭水上游的磻溪, 适逢文王前来打猎,遂同车而归,立为师。 14.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诗一上来就写“酒”,再交代时间,描绘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时节独自 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钱少阳的征君身份。 B.颔联中“两鬓各成丝”一句的“各成丝”,是说钱少阳和诗人李白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 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 C.颈联中“秉烛唯须饮”,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昼短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 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的味道。 D.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严格遵守格律诗的要求,颔联、颈联对仗,首联、尾联不对仗。此诗任情而 写,自然流畅,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好诗。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曹操洒酒祭 奠,持矛吟诵,能文能武的英雄气慨。 (2)陶渊明《归园田居》从天性的角度表明自己从少年时代就钟情于山川田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宇宙的无穷和事物的繁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戏曲的传承必须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这样才能得其 精髓,促进戏曲更好地传承发展。而那种不顾现实情况,只会 的做法,并不利于戏曲传承。因 为传承并非意味着一成不变,并非意味着拒绝创新。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我国的戏曲已经有数千 年的历史,这说明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确实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是,时光流转数千年,不仅社会环 境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审美 也与当初大不相同。特别是在传承戏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忽略现 代人的感受和口味,宁愿 也不愿意为传统戏曲注入新的活力,让古老的艺术形式更好地适应现 代人的欣赏需求,戏曲传承的 将愈发艰难。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传承戏曲不仅是我们 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只 是我们还必须明了的一个问题在于,传承戏曲不仅需要信心和勇气,还需要有方法和手段,要能够 让现代人读懂戏曲的基因密码。因此,(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照葫芦画瓢 抱残守缺 需求 步伐 B.画虎不成反类犬 故步自封 需求 步伐 C.照葫芦画瓢 故步自封 需要 步子 D.画虎不成反类犬 抱残守缺 需要 步子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创新精神对于戏曲传承是必须的,古老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引发现代人内心的共鸣 B.戏曲传承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艺术引发现代人内心的共鸣 C.创新精神对于戏曲传承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让古老的艺术引发现代人内心的共鸣 D.戏曲传承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只要这样就能让古老的艺术引发现代人内心的共鸣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传承戏曲不仅是我们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 也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B.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传承戏曲不仅是我们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也 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C.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传承戏曲不仅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也是我们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 D.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不仅传承戏曲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也 是我们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 20.把下面的三个短句改写成长句。要求:可适当增删字词,但语意要连贯,不得改变原意。(5 分) 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定位是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 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国际媒体排在“新世界七大奇迹”的首位。 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世界最大减隔震航站楼、世界首座“双进双出”式航站楼、世界首座高 铁下穿航站楼等多项:“世界之最”。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① ,他将“游客”引 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 他不会置身事外,② ,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 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③ (诗句)”的奇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瘟疫无情,却总有一些瞬间温暖人心。近日,老人捐款的新闻屡屡出现,令人动容。87 岁老人 倪素英,拿出毕生积蓄 20 万捐献给武汉;68 岁大爷李学明是一名环卫工,他将五年的积蓄 10071 元捐给疫区;还有老人靠捡垃圾维生,却将攒到的 9000 元全部捐给村委用于疫情防控…… 然而在带来感动的同时,这些新闻也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觉得这些老人的捐款不论多少,都 是对家国同胞的深情厚谊,不收就是对他们赤诚之心的辜负;也有人担心,老年群体本属全社会应 予关爱的对象,若收下辛苦积攒的捐款,无异于将老人的晚年推向危险边缘。 就此,立德中学组织了一次辩论赛,请你从正方“该收捐款”或反方“不该收捐款”两种立场 中任意其一,写一篇总结陈词。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不少于 800 字。 语 文 答 案 与 解 析 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 进行比较、辨析。A 项,理解有误。原文第一自然段说“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 的思维”,并不能由此推断出“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就有正确的思维”。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 进行比较、辨析。B 项,考查论据与论点、分论点的关系。关于京剧的那段话不是论证京剧本 身的独特性,意在论证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即通过艺术处理,抓住特征,突出本质。 3. 【答案】A 【解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 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考查对观点的正确把握。“更要追求逻辑思 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错,作者的观点是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难以有重大创新。 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 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睡眠障碍最 严重的国家”,无中生有。原文“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经高达 38.2%,超过 3 亿中国人有 睡眠障碍,而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攀升中”只是表达这种情况比较严重。B 项“大城市的‘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缩小范围,原文“‘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并 没有限定在“大城市”。C 项“而且也都价格不菲”曲解文意。原文“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是说商品价格也相差悬殊。故选 D。 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 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 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C 项“大多数失眠的人都愿意花钱购买”以偏概全。原文“不少顾客 都愿意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助睡眠的产品”,是“不少顾客”,选项理解成“大多数”,理 解错误。故选 C。 6. 【参考答案】原因:①工作太忙,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②压力过大,处于过劳状态。③个人习 惯不好,过度依赖手机。④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⑤环境因素。措施:①调整心 情,放松心态。②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睡前一小时尽量不使用电子产 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 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第一问原因:回归原 文,根据“平常加班到九十点钟是家常便饭,回到家往往已经晚上 11 点左右。而这个时候, 她已经不困了”“过去在学校宿舍作息比较规律,到点就会睡觉。但是工作以后,这样的习惯 就越来越难坚持”概括出工作忙、生活不规律的原因;根据“工作压力大是影响睡眠质量的 ‘罪魁祸首’,七成互联网用户受其影响。其次为生活压力、环境因素、个人习惯等”“超过 八成的劳动者承受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概括出压力大、环境 影响等原因;根据“与此同时,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晚 上只要不看视频、不刷微博就会觉得空虚,拿着手机才‘有安全感’”概括出对手机过度依赖 的与原因;根据“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令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对他们的睡眠产生 了很大影响”概括出电子产品普及、夜生活丰富的原因。 7. 【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属于综合题,此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 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 概括。A 项,“意在引出对大树的描写,说明树在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法错 误,文中没有说明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B 项,“肯定大树进城的意义和价值”,说法错误,作 者对此持批评的态度。D 项,“一旦失去树木,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说法不妥,夸大其作 用。故本题选 C 项。 8. 【参考答案】①开头借描述“大树的驿站”扣题,引出下文,为下文写大树的“奔走”张本。②然 后具体描述回忆中“不走”的大树以及后来“冤屈”的大树“远走他乡”的惨状,前后形成 强烈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主题。③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卒章显志。(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散文思路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简单的划分段落,明确各段落的内容, 然后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此文一共 10 个自然节,先引出写作对象“奔走的大树”,然后 具体的描绘“惨状”,最后得出主旨“应善待自然,守护精神家园”,可谓形散神聚。回答散 文思路的题目时,可以采用这样的答题模式:“开头,借描述……引出下文,为下文写…… 张本。然后,具体描述……揭示主题。最后,总结全文。” 9. 【参考答案】①揭露和批判人们自毁家园行为。大树“奔走”反映传统乡村文明和宁静田园 生活受到冲击。②讽刺人们违背自然规律、人为造景等做法。大树离开故土,即便享受“城 市待遇”也将死亡。③警示人们毋忘根本,善待自然,不要急功近利迷失自我。大树“奔 走”,会使归乡游子可能找不到精神家园。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标题的含义的题目,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 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 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 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 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 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回答本题的关键,既要分析表层含义 又要分析深层含义,此题表层含义“大树被人们从乡村移到了城市”和深层含义“讽刺了违 背自然规律、人为造景等急功近利的做法”,“警示人们不忘根本,善待自然,守护精神家 园”。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 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 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 “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句话可译为,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痴 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儿女诀别,在朝廷听候 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 “市一棺”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诀妻子”意为和妻子儿女诀别,和“市一 棺”句式结构相同,前后应断开,排除 BD;“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意思是,奴仆们也四处逃 散没有留下来的,“奔散”和“无留者”不能断开,排除 ABD。故选 C。 11.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 项,“第一 名称‘会元’”错误。乡试第一名称应该称为“解元”。A 错误。故选 A。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 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 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 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D 项,“高拱在海瑞视察南京粮储时掌管吏部,把海瑞的职务合 并到南京户部当中”错误。由原文“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 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可知,高拱是在 海瑞将去赴任时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而不是在海瑞视察南京粮储时把海瑞的 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的。D 错误。故选 D。 13. 【参考答案】(1)下属的官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有显赫的权贵把 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 (2)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先发制人,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 诽谤诬蔑海瑞。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 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 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 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1)惮,害怕;墨者,贪污的人;朱丹,名词动用,漆成红色;黝, 使动用法,使……成为黑色。(2)见,被;纠擿,揭发检举;再,两次;丑诋,用难听的话 诽谤。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考中乡试,代理南平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 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买了两斤肉。” 都御史鄢懋卿巡察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很简陋,(海瑞)直言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 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平时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收敛威风离开了。当时,明世宗在位 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祈祷。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 皇帝贡献祥瑞之物,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皇 帝拿到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回头对身边的人说:“快把他抓起来,不要让 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 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儿女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 (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来读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 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安抚应 天十府。下属的官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有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 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监管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 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 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下达命令像暴风发作一样气势猛烈,主管官吏战战兢兢,奉行不 悖,有权势的豪强甚至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机告状,所以世家大族中不时有被 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削减驿站系统多余的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一概不许设宴款待, 因此怨言很多。都给事中舒化告发海瑞迂腐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 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许的诏书褒奖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 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海瑞被调去视察南京粮储。海瑞将赴新任,正遇高拱掌管 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皇帝屡次 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各主管官员向来苟且 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先发制人,给事中钟宇淳 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职,皇帝劝慰挽留,不同 意。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赠太子大保,谥号忠介。 1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面对 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严格遵守格律诗的要求,颔联、 颈联对仗,首联、尾联不对仗”理解有误,结合诗歌前两联看,此诗不拘格律,首联对仗, 颔联不对仗。故选 D。 15. 【参考答案】(1)双关。颔联中“春风余几日”语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 示钱少阳年华老去,既表达伤春之感,又隐含人生迟暮之意。(2)用典。尾联,如果钱少阳 也像姜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 功勋。这里借用姜尚的典故,劝勉钱少阳年老而仍可出仕建功,同时也隐含了诗人暮年的雄 心壮志。(3)欲扬先抑。颈联中“秉烛唯须饮”写秉烛饮酒,含有无奈、不得已之意,这是 “抑”。“投竿也未迟”中写水边垂钓,牵引出姜尚的典故,诗意转折,表明钱少阳仍可以出 仕建功,实现自己帝王之师的抱负,这是“扬”,更好地突出了钱少阳及诗人自己的志向。上 句的“抑”就是为后一句的“扬”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面对 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严格遵守格律诗的要求,颔联、 颈联对仗,首联、尾联不对仗”理解有误,结合诗歌前两联看,此诗不拘格律,首联对仗, 颔联不对仗。故选 D。 15.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判断手 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最后分析手法在表情达意、营造意境、表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本题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歌中“如逢渭水猎,犹可帝 王师”,结合注解二可知是用典,这里意思是说钱少阳如果像姜尚那样在垂钓的水边遇到贤明 的君主,还可以成为帝王之师,建立不朽的功勋。借用姜尚的典故,劝说钱少阳年老而老当 益壮,还可以建功立业,同时暗含自己迟暮之年的壮志雄心;颔联中“春风余几日”,表面上 说春光将尽,又暗示钱少阳年华逝去,这里是双关,一方面表达伤春之意,有暗含人生迟暮 之感;颈联中“秉烛唯须饮”说秉烛只需饮酒,含有无可奈何之意,下句“投竿也未迟”中 写垂钓也不晚,自然的引出尾联姜尚的典故,让意思转折,表明了钱少阳还可以建功立业, 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句的“抑”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后句的“扬”,意在表现自己的人生抱 负和志向。 16. 【答案】(1)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2)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3)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酾”“韵”“盛”要理 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照葫芦画瓢”比喻照着样子模仿;“画虎 不成反类犬”比喻不切实际地攀求过高的目标,好高骛远,终无成就,反成笑柄,亦喻仿效 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根据语境,第一空强调的是就算模仿得再逼真,假如不创新也不 利于戏曲传承,且形容的是“做法”,应使用“照葫芦画瓢”。“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都 有“因循守旧”的意思,但前者偏重在不肯革新,不肯接受新事物;后者偏重在不肯上进, 不求进取;根据语境,第二空强调不肯改革创新,应使用“抱残守缺”。“需求”,需要和要求; “需要”,应该有或必须有;前者比后者多了“要求”之意;语境中“审美需求”是固定搭配, 专业术语。“步伐”与“步子”都可指一步跨出的距离,“步子”偏口语,“步伐”偏书面语, 且常比喻事物进行的速度;语境中应使用书面语,所以使用“步伐”。故选 A。 1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 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此类型题首先要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 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 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本题补写的部分在 语境中是结论部分,通读语段会发现这段话论述的是戏曲传承问题,根据话题统一原则,此 处应以“戏曲传承”开头,这就排除 A、C 项;D 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句子逻辑有问题。故选 B。 1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 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 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在建设文 化强国的时代背景”属于成分残缺,缺介词“下”;二是递进分句语序不当,“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是对内,“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对外,按一般逻辑应该是由国内 到国外。A 项,“传承戏曲不仅是我们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弘 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语序不当;B 项,“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成 分残缺,缺介词“在”,“传承戏曲不仅是我们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也 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语序不当;D 项,“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 景下”成分残缺,缺介词“在”,“不仅传承戏曲……”语序不当,属于关联词语序不当,前 后主语都是“传承戏曲”,所以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后。故选 C。 20. 【参考答案】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冀 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创造了世界最大减隔震航站楼、世界首座“双进双出”式航站楼、世界 首座高铁下穿航站楼等多项“世界之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国际媒体排在“新世界七大 奇迹”的首位。(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的能力,这是一道句式转换中的短句变长句, 短句变长句要准确把握句子的原意,在变换前认真分析句子的构成元素,分清主次,提取主 要信息,作为句子的主干句。在找出主干句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其他成分,应当按照怎样 的顺序排列组合,才能使所改写的句子既能够准确的表达原意,又能使句子的表达通常连贯。 注意分清整个句子的主干,再整理枝叶也就是修饰语嵌入。本题句子主干为“北京大兴国际 机场被国际媒体排在‘新世界七大奇迹’的首位”,故用此做句子主干,然后把①③作为定语 填入。①③用作定语修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21. 【参考答案】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 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 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 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 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 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 主要在论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并且要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出全面的讲解,最后说 达到的效果,联系学过的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蕴含得瑟哲理就可做出解答。具体而言, 第一空主要看上文、前语境“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应 再是”对应的下文应该有“而应该是”或“更应该像”,表达成递进关系;再看后语境“他将 ‘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可见,①处应该照应比喻词 或者类比对象“游客”,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的自然是“导游”了, 据此可断定第一空的内容:“①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第二空依然使用上述方法,结合上下 文推断“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 外”,游客不解或不识,相当于学生学习遇到了难题,教师所做的事情是答疑解惑;再看下文 “令人如沐春风”,整个成语恰好是形容良好的教诲、教育的,可见②处应该填“而是适时出 面做精彩解说”上文的“不会置身事外”对应填句中“而是……”。第三空,首先结合上下文 推断应该填的内容是豁然开朗、迎刃而解,即解决了问题,再结合诗句意思加以判断,最后 一空显而易见。“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 ‘点’”,即收到“③应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的奇效。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22.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请你从正方“该收 捐款”或反方“不该收捐款”两种立场中任意其一,写一篇总结陈词。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 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 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所给的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 讲述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新闻,讲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之时,一些老人拿出自己的积蓄 捐款疫区,抗击疫情。这些老人自己赚钱也不容易,有的是环卫工人,有的靠捡垃圾维生, 但是他们在疫病面前好不犹豫那出自己多年,有的甚至是毕生积蓄捐献给疫区,给我们带来 了感动,但是同时也引起了网友热议。材料的第二段主要讲述网友对老人捐款的议论。这些 议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老人捐款不论多少,都是对家国同胞的深情厚谊,不收就是对他 们赤诚之心的辜负,一类是老年群体本属全社会应予关爱的对象,若收下辛苦积攒的捐款, 无异于将老人的晚年推向危险边缘,老人捐款不该收。然后给出一个情境——立德中学就此 组织了一次辩论赛,要求学生从正方“该收捐款”或反方“不该收捐款”两种立场中任意其 一,写一篇总结陈词。通读题目之后,可发现本题作文从要求而言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从 材料本身而言又属于新闻评论,即常说的时评作文。时评作文有别于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 可以超越材料本身就话题写作即可,而这类时评作文必须紧扣新闻事件本身而论,也就是就 事论事型。如果选择该收这笔捐款,要说明应该的理由。视角重点放在捐助者本身的立场上, 侧重尊重一颗闪闪发光的善心,从助人为乐、得道者多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方面来倡导 危困间勇于奉献乐于帮助,以引领正能量和乐观向上、向善、向美的思想,影响甚而改变自 私自利的社会风气。若选择不该接收老人捐款,则要说明充分的站得住脚的理由,更要在“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后很好地“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辩证而谈,但对于写作而言,还是站 在一个角度而言观点明确、中心突出、态度鲜明,辩证的角度学生不易把握分寸和火候,容 易出现中心不突出的问题,导致阅卷老师不明所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就完不成出题者 留下的任务。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可参考以下立意:①岂能拒绝一颗大爱之心;②收 下捐款回报善意;③留下善款,尊重善意;④接收吧,这是一份深厚的情;⑤理性选择,委 婉拒绝;⑥暂时收下,恒久关注;⑦爱心之外还有良知,不因自愿就心安理得;等等。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