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试题及答案三
在太阳能的应用中,通常将光伏采光面倾斜放置,目的是选择最佳的
倾斜角来达到良好的发电效果。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城市光伏发电采
光面倾斜角度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关系曲线图。据此完成 1--2 题。
1、图中光伏发电采光面倾斜角度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的关系是( )
A.随着 β 的逐渐变大,H 始终呈现递减趋势
B.随着 β 的逐渐变大,H 始终呈现递增趋势
C.随着 β 的逐渐变大,H 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D.随着 β 的逐渐变大,H 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2、在相同的倾斜角度下,四个城市中拉萨平均太阳日辐射量最高的
原因是( )
A.纬度较低 B.地势较高
C.距海较远 D.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1.D 2.B
解析:第 1 题,图示 β 角由 0°增大到 30°左右时,H 呈增加趋势;
当 β 角由 30°左右增大到 90°时,H 呈减少趋势,故 D 正确。第 2
题,拉萨由于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较弱,故平均太阳日辐射量高于其他三城市。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
截至 2017 年 9 月中旬,全国共有 480 多万“城归”返乡创业。据此
完成 3~5 题。
3、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城归”现象最明显的为( )
A.四川 B.山东
C.浙江 D.天津
4.“城归”返乡对农村的影响是( )
A.增大留守儿童比例
B.降低环境人口容量
C.提高创新活力
D.彻底解决养老问题
5.“城归”现象将促使上海加快发展(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
答案:3.A 4.C 5.D
解析:第 3 题,根据实际情况可知,近年来我国“城归”现象最
明显的省级行政区应位于中西部地区。山东、浙江、天津均位于东部地区,四川位于我国中西部,且迁出人口数量大,故四川“城归”现
象最明显,A 项正确。第 4 题,“城归”掌握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可
为农村的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留守儿童现象是大量农民工外出
务工引发的,“城归”将会减小留守儿童比例;“城归”对农村环境
人口容量影响不大;“城归”利于缓解农村养老问题,但不能彻底解
决。第 5 题,随着“城归”现象的日益凸显,上海市将会逐渐丧失廉
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故上海市应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技
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B 项错误、D 项正确;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
展与“城归”现象关联不大,A 项错误;上海市自然资源贫乏,不适
宜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C 项错误。
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将作物悬挂在一个密闭的栽培
装置(槽、箱或床)中,根系裸露在栽培装置内部,营养液通过喷雾装
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据材料完成 6~8 题。
6.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雾栽培主要
改良的是(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养分状况 D.透气状况7.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优势有( )
①节水、节肥 ②减少投入 ③减少病虫害 ④提高产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技术
的是( )
A.极地寒冷地区
B.人口密集的岛屿
C.青藏高寒地区
D.人烟稀少的沙漠
答案:6.D 7.D 8.B
解析:第 6 题,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
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系裸露
在空气中,是气生根,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主要改良的是透气状况,
使根部吸收养分,D 对。没有改变光照条件、热量条件、养分状况等,
A、B、C 错。第 7 题,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植物
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且减少浪费,优势有节水、节肥,①对。营养液
雾化设备会增加投入,②错。根悬在空气中,减免了基质对病虫的滋
生与传播感染,减少病虫害,③对。生长速度比传统土壤栽培快 3~5 倍,提高产量,④对。D 对,A、B、C 错。第 8 题,结合上题分析,
该栽培方式节水节肥,产量大。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最适宜
推广该技术的是人口密集的岛屿,岛屿上地表水短缺,人口多,水资
源需求量大,需要发展节水农业,B 对。极地寒冷地区、青藏高寒地
区、人烟稀少的沙漠虽然水资源少,但市场需求量也小,供需矛盾小,
A、C、D 错。
我国某地河流纵横,水量长年较大。古代,该地区的牧民往往居
住于距河流较远的区域。冬季,该区域的妇女在盐度较高的湖中凿取
厚厚的冰块,过着一年中最忙和最辛苦的日子。据此完成 9~11 题。
9.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辽河平原
B.天山牧区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
10.牧民居住于距河流较远的区域,其主要原因是( )
A.保护水源 B.躲避灾害
C.便于放牧 D.利于防卫
11.该地区冬季妇女采冰主要是用于( )
A.生活用水 B.夏天降温
C.冰饰雕刻
D.乳酪制作
答案:9.C 10.B 11.A
解析:第 9 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为牧区,河流较多,且气候
寒冷。辽河平原为种植业区而非牧区,故 A 错误;天山牧区位于西北
干旱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河流短小,多内流河、湖,不具备
河流纵横的特征,故 B 错误;青藏高原为我国主要牧民聚居地,同时
高原面地形较为平坦,冰雪融水量较大,多大河发源地,海拔高、气
温低,具备河流纵横的条件且多咸水湖,故 C 正确;黄土高原为种植
业区,故 D 错误,所以该题选 C。第 10 题,根据所学知识,古代生
产力水平较低,牧民的环保意识较差,保护河源的可能性较低,故 A
错误;放牧应选择靠近水源的地区,而不是远离河流,故 C 错误;防
卫与距离河流远近无关,与河流的自然特征相关,故 D 错误;根据材
料,该地区水量较大,河流纵横,地形较为平坦,靠近河流易发生洪
涝灾害,故该题选 B。第 11 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夏季气候凉
爽,不需要用冰降温,故 B 错误;冰雕主要用于展览,冰雕文化多产
生于人口密集的寒冷地区,我国的东北地区冰雕文化较为盛行,故 C
错误;用冰制作乳酪主要分布在夏季炎热的牧区,如我国的新疆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凉爽,不会用冰制作乳酪,故 D 错误;冬季河面结
冰,取水较为困难,所以把冰块融化作为生活用水,故该题选 A。
天坑是指由于水不断侵蚀固体基岩,使地表发生塌陷形成的一个
巨大的深坑。一队天坑科考人员于 2018 年圣诞节从汉中天坑群出发,
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世界天坑群考察。下图是世界主要天坑群的分布图。
读图,完成 12~14 题。
12.图中天坑群所在国家( )
A.位于低纬和中纬地区
B.都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C.沿岸有世界级大渔场
D.人口增长模式都相同
13.天坑的形成过程( )
A.②③④⑤① 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①②③④
14.考察期间( )A.克罗地亚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B.中国飞往墨西哥的航向是先东北再东南
C.墨西哥昼长夜短而且昼长逐渐加长
D.所到地区都处于雨季,应重点防范滑坡
答案:12.A 13.A 14.B
解析:第 12 题,图中天坑群所在国家都位于 0°~60°之间,A
正确;巴西、马达加斯加位于板块内部,B 错误;图中天坑群所在国
家沿岸没有世界级大渔场,C 错误;图中天坑群所在国家有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不相同,D 错误。第 13 题,天坑是指
由于水不断侵蚀固体基岩,使地表发生塌陷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深坑。
地下侵蚀范围在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大,①侵蚀范围最大,应为最后阶
段,②侵蚀范围最小,应为初始阶段,由此判断 A 正确。第 14 题,
从 12 月 25 日后的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克罗地亚的正午
太阳高度逐渐变大,A 错误;墨西哥在中国的东侧,中国飞往墨西哥
的航向是先东北再东南,B 正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墨西哥昼
短夜长而且昼长逐渐加长,C 错误;我国冬季降水较少,D 错误。
甲、乙两国都以生产和输出粮食较多而闻名于世。读图,完成 15~
16 题。
15.与甲国相比,乙国( )A.水热条件更优越
B.土地资源更丰富
C.农业生产规模小
D.机械化程度较低
16.甲乙两国( )
A.地处同一大陆
B.均属商品谷物农业
C.临海属同一大洋
D.河流多,径流量大
答案:15.B 16.A
解析:本题考查两国的差异。第 15 题,从信息综合分析看,甲
国为泰国,乙国为乌克兰。甲国比乙国纬度低,水热条件比乙国优越,
A 错误;乙国平原面积广大,比甲国土地资源更丰富,农业生产规模
大,B 正确,C 错误;乙国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农业生产机械化
水平比甲国高,D 错误。第 16 题,甲乙两国都位于亚欧大陆,A 正确;
甲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
谷物农业,B 错;甲乙两国临海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C 错误;乙国
河流少,径流量小,D 错误。
2017 年 10 月,第二十八届世界人口大会在南非举行。下图为非
洲 1 月与 7 月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 17~18 题。17.图中( )
A.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自南向北逐渐递增
B.雨带呈南、北移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C.1 月甲地气温低,呈下沉气流,降水少
D.7 月乙地受东南风影响,迎风坡降水多
18.非洲( )
A.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泥石流、滑坡频发
B.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带南北对称,干燥地区广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丰富,工、农业发达
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海运、内河航运发达
答案:17.D 18.B
解析:第 17 题,图中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 1 月集中在南半球,7
月集中在北半球,A 错误;雨带呈南、北移动,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B 错误;1 月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呈下沉气流,降水少,C
错误;7 月乙地受东南风影响,迎风坡降水多,D 正确。第 18 题,非
洲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小,A 错误;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带南北对
称,干燥地区广,B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丰富,工、农
业较落后,C 错误;海岸线平直,少优良港口,D 错误。
下图中的“鳌山—太白山”徒步穿越路线因“难度高”“山水胜”为户外徒步爱好者所青睐。据此完成 19~20 题。
19.图中的穿越路线主要经过(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山坡
20.从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路线较适合的徒步旅行时段是( )
A.2 月 B.7 月
C.9 月 D.12 月
答案:19.B 20.C
解析:根据河流流向判定穿越路线主要经过山脊线。9 月入秋,
温度适宜,秋季多晴天,利于出行。第 19 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穿越线路为河流的分水岭,应该是山脊,B 正确。第 20 题,2 月、12
月山上气温低且因海拔高积雪未化,不利于行走,A、D 错;7 月盛夏
时节高温多雨且太阳辐射强,易发生地质灾害,不利于出行,B 错;
9 月入秋,温度适宜,秋季多晴天,利于出行。选 C 正确。
下图为我国 30°N 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据此完成 21~
22 题。21.造成我国 100°E 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
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冰川 D.土壤
22.我国 100°E 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总趋势,其主要
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答案:21.A 22.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第 21 题,根据图中地势阶
梯分界提示,可知我国北纬 30°、100°E 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区,
该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导致热量不足,
从而使得植被生长缓慢。A 正确。第 22 题,我国 100°E 以东地区为
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图中可知植被叶面积向东(离海洋越近),降水越
来越多,水分条件越来越好,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
是水分,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