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2019 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四)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共 36 分) 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棉纱织布 C. 火药应用 D. 瓷器烧制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面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药应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瓷器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水、空气 B.氮气、氯酸钾、钢 C.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D.石墨、熟石灰、石油 【 答 案 】 - 2 - A 【 解析 】 解:A、氧气属于单质、水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 A 正确; B、氮气属于单质、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 B 错; C、可燃冰属于混合物、干冰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故 C 错; D、石墨属于碳的单质、熟石灰属于碱、石油属于混合物,故 D 错。 故选:A。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 由多种物质组成. 要根据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回答本题,要把握要点,知道常见物质的组成. 3、 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味 B. 倾倒液体 C. 取用固体药品 D. 加热液体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 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 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的1 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 3 -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4、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习惯或作法合理的是(  ) A.饮水解渴,水越纯越好 B.电器着火,用水来扑灭 C.“烧心”(胃酸过多)可以服用少量小苏打缓解不 适 D.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 毒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喝水的目的之一是补充微量的矿物质,饮水解渴,水不变色越纯越好,故选项说法错误 。 B、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胃酸反应,“烧心”(胃酸过多)可以服用少量小苏打缓解不适 ,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在炉火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 错误。 故选:C。 A、根据喝水的目的之一是补充微量的矿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盐的用途、灭火的原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5、以下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完全正确的是(  ) A.“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单质 B.氢、氧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C.镧(L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 57,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57 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 答 案 】 - 4 - C 【 解析 】 解:A、“加钙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 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氢、氧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 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镧(L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 57,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该元 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57,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 说法错误。 故选:C。 A、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 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B、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元素的特征、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等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铁片加入到稀盐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C.把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铁,观察到红色粉末变黑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会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片加入到稀盐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气具有还原性,把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铁,观察到红色粉末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会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 - 5 -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气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 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 如图所示的新产品磨牙器能有效帮助去除牙齿表面的牙垢,磨牙器磨头采用 50%橡胶与 50%的金刚砂(主要成分为碳化硅)特制而成。已知碳化硅中碳元素显-4 价,硅元素显+4 价, 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 A.SiC B.Si2C3 C.Si3C2 D.SiC2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已知碳化硅中碳元素显-4 价,硅元素显+4 价,根据化合物为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 的原 则,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SiC; 故选:A。 利用组成化合物碳化硅中碳元素显-4 价、硅元素显+4 价,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物为各元素化 合价代数和为 0 的原则,可写出该化合物碳化硅的化学式。 利用组成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物为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 的原则,可完成该化 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 8、 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 6 -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由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反应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只有一种,生成物只有一种,该分子由两种 不同的原子构成,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反应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 法错误。 D.由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 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结合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 新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 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下列几种离子在 HCl、KOH、BaCl2 三种溶液中都能存在的是(  ) A.NH4+ B.Na+ C.SO42- D.OH-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HCl、KOH、BaCl2 三种溶液中分别含有氢离子与氯离子、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钡离子和氯 离子。 A、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钠离子与氢离子、钾离子、氢氧根离子、钡离子、氯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 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HCl、KOH、BaCl2 三种溶液中分别含有氢离子与氯离子、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钡离子和氯离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 - 7 - 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 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0、央视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的二甲醚( C2H6O),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每个分子中含有 9 个原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8 D.二甲醚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A、二甲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1 个二甲醚分子是由 2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构成,则一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 9 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故选项 说法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二甲醚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 1 个二甲醚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11、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金属和酸反应的本质,是金属原子置换出酸中的氢分子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是因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 答 案 】 - 8 - A 【 解析 】 解:A、金属和酸反应的本质,是金属原子置换出酸中的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 项解释正确。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是因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 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 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 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 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用热水方便,热水器长期在保温状态 C.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将垃圾分类回收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 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为了用热水方便,热水器长期在保温状态,会浪费较多的电,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 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能减少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故选项符合“低碳 环保”理念。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与污染物的排放, 故选项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故选:B。 “低碳环保”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 - 9 - 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 分析解答即可。 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社会的热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 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混合物中可能只含一种元素 C.单质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D.某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一定是氧化物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错误,故选项错误; B、混合物中可能只含一种元素正确,如氧气和臭氧;故选项正确; C、单质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错误,还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D、某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一定是氧化物错误,如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 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和所得结论,你认为均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说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B.燃烧的蜡烛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说明该实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金属铝比铁的抗腐蚀能力强,说明铁比铝活泼 D.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说明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答 案 】 A 【 解析 】 - 10 - 解:A、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利用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说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燃烧的蜡烛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说明该实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 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铝比铁的抗腐蚀能力强,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 薄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是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 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 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b 物质一定是单质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质量比为 24:15:111: 84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 a 的质量为 22g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 b 的质量增加了 15g-6g=9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9g;同理可以确定 c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11g-0g=111g;d 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84g-4g=80g;由质量守恒定律,a 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 111g-9g-80g=22g,故 X 的数 值为 4g+22g=26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 c,生成物是 acd,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 - 11 - 确。 B、b 是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不一定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质量比为 22g:9g:111g:80g=22:9:111:80,故选项 说法错误。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 a 的质量为 26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 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银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D.氯化钠和硝酸铵(水)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 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 C、澄清石灰水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 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 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 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7、推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推理成立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为燃料 - 12 - B.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能产生氨味,和熟石灰混合硏磨无氨味就不是氮肥 C.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含有氯化钙的粗盐易潮解 D.每一种纯净物都有确定的化学式,每一个化学式都只能表示一种物质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氧气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为燃料,故选项推理错误。 B、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能产生氨味,和熟石灰混合硏磨无氨味也可能是氮肥,如尿素,故 选项推理错误。 C、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含有氯化钙的粗盐易潮解,故选项推理正确。 D、纯净物都有确定的组成,每一种纯净物都有确定的化学式,但并不是每一个化学式都只能表 示一种物质,如 C 可表示金刚石、石墨,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A、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化钙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纯净物都有确定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 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 13 - C. 电解水 D.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故选 项图象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不可能减少至 0,故选项图 象错误。 C、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 2:1,故选项图象错误。 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小于生成银的质量,溶质的 质量减小,至恰好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A、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 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 图象。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 分) 19、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 B CaCl2 溶液(HCl) 加过量的 CaCO3 粉末,过滤 - 14 - C NaOH 溶液[Ca(OH)2 溶液 ] 通入过量 CO2 气体,充分反应,过滤 D CuSO4 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 CuO 粉末,加热,充分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 答 案 】 BD 【 解析 】 解:A、Fe2O3 和 Fe 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 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 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 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H)2 溶液、NaOH 溶液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硫酸能与过量 CuO 粉末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 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 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 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 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 现有铁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 5.6g 该混合物中加入 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 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混合物为 Fe、Al,m 可能是 0.2 g B.若混合物为 Fe、Zn,m 不可能是 0.2 g C.若混合物为 Fe、Zn,m 可能是 0.1 g,则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50% D.若混合物为 Fe、Al,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7.3% 【 答 案 】 BD 【 解析 】 - 15 - 解:假设合金中铁的质量为 5.6g,则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Fe+2HCl=FeCl2+H2↑可计算出此 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0.2 g,同理可计算出 5.6 gAl 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 0.2 g, 5.6gZn 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 0.2 g, A、若混合物为 Fe、Al,m 一定大于 0.2g,故 A 错误; B、若混合物为 Fe、Zn,m 一定小于 0.2g,故 B 正确; C、若混合物为 Fe、Zn,m 一定小于 0.2g,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50%,则 m 一定大于 0.1g ,故 C 错误; D、当粉末为 Fe、Al 合金时,因相同质量的铝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比铁消耗盐酸的质量大,而 5.6 g 铁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7.3 g,所以合金为为 Fe-Al 合金时,所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 于 7.3%,故 D 正确。 故选:BD。 因为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 金属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的质量,所以同质量的铝、镁与酸反 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均大于铁,同理锌则小于铁,而铜与酸不反应,所以可以将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看成无限大。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相同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的多少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有关。若相对原子质量越 大,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21、用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 (1)3 个氦原子______。 (2)硫离子______。 (3)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 (4)葡萄糖分子______。 【 答 案 】 3He S2- CH4 C6H12O6 【 解析 】 解:(1)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3 个氦原子表示为 3He, 故答案为:3He; (2)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硫离子表示为 S2-,故答案为:S2-;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表示为 CH4,故答案为:CH4; (4)葡萄糖分子表示为 C6H12O6,故答案为:C6H12O6;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 - 16 -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3 个氦原子表 示为 3He,硫离子表示为 S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表示为 CH4,葡萄糖分子表示为 C6H12O6 。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 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 2018 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到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 (2)往浑浊河水中加______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3)当地政府采取措施进行人工降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 (4)小组同学利用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Ⅹ,对水进行消毒。工业上制取 X 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NaClO2=2NaCl+2X,则 X 的化学式为______。 【 答 案 】 肥皂水 明矾 干冰 ClO2 【 解析 】 解:(1)若要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 ,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2)往浑浊河水中加明矾,能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3)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2、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 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 2 个氯原子和 4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原子和 2 个氧原子 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ClO2。 (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水的净化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解答。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干冰升华吸热等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23、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信息。 - 17 - 元 素 名 称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元 素 符 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 x=______; (2)表中其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名称是__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______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 【 答 案 】 15 氩 3 MgCl2 【 解析 】 解:(1)根据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磷原子核外有 15 个电子,磷原子的核电荷数也为 15 ;故答案为:15;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当最外层电子数为 8,则具 有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氩元素;故答案为:氩; (3)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3,容易失去 3 个电子;故答案为:3; (4)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镁元素容易失去 2 个电子显+2 价,氯元素得到 1 个电子 显-1 价,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MgCl2;故答案为:MgCl2; (1)根据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解答; (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进行解答; (3)根据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3,容易失去 3 个电子进行解答; - 18 - (4)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及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 24、如图所示为 X,Y,Z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X 的溶解度为______。 (2)t2℃时,等质量的 X,Y,Z 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是______(填“>”或“<”“=”)。 (3)t3℃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 X 溶液降温到 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4)t3℃时,等质量 X,Y,Z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______。 (5)和气体溶解度曲线相似的是______(填“X”“Y”或“Z”)。 【 答 案 】 25g Y<X=Z 20% Z Z 【 解析 】 解:(1)t1℃时,X 的溶解度为 25g;故答案为:25g; (2)t2℃时,等质量的 X,Y,Z 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是 Y<X=Z;故答案为:Y< X=Z; (3)t3℃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 X 溶液降温到 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5푔 125푔 × 100%=20%;故答案为:20%; (4)t3℃时,等质量 X,Y,Z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 Z,因为 Z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Z; (5)和气体溶解度曲线相似的是 Z,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Z;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 Z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t1℃时,X 的溶解度为 25g; (2)t2℃时,等质量的 X,Y,Z 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是 Y<X=Z; (3)有关的计算要正确; (4)t3℃时,等质量 X,Y,Z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 Z; (5)和气体溶解度曲线相似的是 Z。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 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19 - 25、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 (1)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 答 案 】 MgCl2 Cu、Fe 【 解析 】 解: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镁先 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铜,氯化铜反应完,若还有镁粉,镁才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 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铁。 (1)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镁,其化学式为:MgCl2。 (2)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则滤渣中能与酸 反应的金属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镁,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和铁,其化学式为 Cu、 Fe。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镁先与氯 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铜,氯化铜反应完,若还有镁粉,镁才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 成氯化镁溶液和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 分) 26、 A~F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 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 A 俗称生石灰,C 是最常用的溶剂,C 与 F 元素组成相同。 (1)C 的化学式是______; (2)D 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A→B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 20 - (4)F→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答 案 】 H2O 补钙剂 化合反应 【 解析 】 解:(1)A~F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俗称生石灰,所以 A 是氧化钙,C 是最常用的溶剂 ,所以 C 是水,C 与 F 元素组成相同,F 会转化成 C,所以 F 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分解生 成水和氧气,所以 E 是氧气,氧气和水可以互相转化,D 会转化成水、氧化钙,所以 D 是碳酸 钙,氧化钙会转化成的 B 会转化成水,所以 B 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C 是 H2O; (2)通过推导可知,D 是碳酸钙,可以做补钙剂; (3)A→B 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4)F→E 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1)H2O; (2)补钙剂; (3)化合反应; (4) 。 根据 A~F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俗称生石灰,所以 A 是氧化钙,C 是最常用的溶剂,所 以 C 是水,C 与 F 元素组成相同,F 会转化成 C,所以 F 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 和氧气,所以 E 是氧气,氧气和水可以互相转化,D 会转化成水、氧化钙,所以 D 是碳酸钙, 氧化钙会转化成的 B 会转化成水,所以 B 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 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21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27、将“嫦娥一号”送上太空的火箭推力巨大,因为它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氢。 (1)氢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______(写一种)。 (2)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大气中的 CO2 含量增加,从而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引发的危害是 ______。 (3)酸雨是目前较为严重的污染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酸雨的产生,提一条建议______。 【 答 案 】 太阳能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开发新的能源 【 解析 】 解:(1)人们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故填:太阳能 ; (2)温室效应可能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圈受到影响、极度恶劣天气的发生等; 故填: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减少煤炭的燃烧、煤炭脱硫、开发新的能源等措施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从而减 少酸雨的形成,故填:开发新的能源。 (1)根据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来分析; (2)根据温室效应的危害来分析; (3)根据控制酸雨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雨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28、铁锅是中国传统的炊具。分析发现,使用铁锅对人体有益。如图的铁锅由塑料把手和铸铁 锅体构成。 (1)铁可以用来制作炊具是因为其具有______性。 (2)分析判断,如图中的铁锅把手的塑料属于______(填“热固性”“热塑性”)塑料; - 22 - (3)为了防止此铁锅生锈,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 答 案 】 导热 热固性 擦干后放置于干燥处 【 解析 】 解:(1)铁具有导热性,所以铁可以用来制作炊具;故填:导热; (2)铁锅把手的塑料受热不会熔化,属于热固性塑料;故填:热固性; (3)铁在与氧气、水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该铁锅要擦干后放置于干燥处;故填:擦干后放 置于干燥处。 (1)根据铁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塑料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铁的锈蚀条件与防锈措施来分析。 有机高分子材料有些是由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合成的,此种材料加热融化,冷却后变成固体, 再加热后又可以融化,因而具有热塑性;有机高分子材料有些是由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合成的 ,此种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融化,因而具有热固性。 29、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请计算: (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3)16.4g 丁香油酚中含______g 氧元素(结果精确到 0.1g)。 【 答 案 】 164 30:3:8 3.2 【 解析 】 解:(1)丁香油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0+1×12+16×2=164。 (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2):(16×2)=30:3: 8。 (3)16.4g 丁香油酚中含 16.4g×16 × 2 164 ×100%=3.2g。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 23 -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2 分) 30、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若用 A 装置制氧气时,试管口的棉花作用是______;实验室若用 B 装置制二氧化碳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______(填序号):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 性;④可燃性。收集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为______(填字母);若用 C 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 法是______。 (4)若用 A,E 装置来制取氧气,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冒出时,进行收集,集完氧气取出集气 瓶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 答 案 】 集气瓶 高锰酸钾小颗粒随气流进行导管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③ C 把带火星的 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 解析 】 解:(1)仪器 a 的名称是集气瓶; (2)为了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随气流进行导管,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实验室常用大理石( 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中:CaCO3+2HCl=CaCl2+H2O+CO2↑; (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②密度和③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 C 装置收集;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具有 助燃性,若用 C 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 满; - 24 - (4)若用 A,E 装置来制取氧气,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冒出时,进行收集,集完氧气取出集气 瓶后,应进行的操作是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为的是防止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热 的试管炸裂。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 式; (3)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进行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选择验满的方法; (4)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 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31、 按正确的实验操作完成下列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 (2)制取气体时,都要先______,再加入药品;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 【 答 案 】 外焰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 解析 】 解:(1)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外焰最高,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制取气体时,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溅落的熔 化物炸裂瓶底; (1)根据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进行分析; (2)根据制取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32、下面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认真回忆后作答。 - 25 - (1)A 实验中,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下的白磷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B 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C 实验中加入水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D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 答 案 】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检验氢气的纯度 拧紧瓶盖,进行振荡 烧杯 A 中的溶液由无色慢 慢变成红色,B 烧杯中的溶液无变化 【 解析 】 解:(1)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发生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 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由 B 实验操作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故填:检验氢气的纯度; (3)该实验是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因此 C 实验中加入水后,拧紧瓶盖,进行振荡;故填: 拧紧瓶盖,进行振荡; (4)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所以会观察到烧杯 A 中的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红色,B 烧杯中的溶液无变化,故填:烧杯 A 中的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红色,B 烧杯中的溶液无变化。 (1)根据实验现象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2)根据实验操作来分析; (3)根据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来分析; (4)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此题以图示的形式综合考查了正确判断实验现象及规范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的综合题,解题时应 充分利用题中给予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33、 某化学小组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 分反应后冷却、过滤、洗涤得到固体 A 和溶液 B,并完成下列探究。 【信息资料】NaOH、Ca(OH)2 的溶解度 - 26 - 解度/g   温度/℃ 物质 0 20 40 60 80 100 NaOH 42 109 129 174 314 347 Ca(OH)2 0.18 0.16 0.14 0.12 0.09 0.07 (1)固体 A 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______;乙同学:CaCO3,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 Ca(OH)2,理由是______。 【食盐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甲的猜想正 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过滤,向滤 液中滴加 ______ 溶液由无色变为 红色 乙的猜想正 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 A 的成分,理由是______;结合 甲、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此确定了固体 A 的成分。 (2)溶液 B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NaOH、Na2CO3 丁同学:NaOH、Ca(OH)2 戊同学:NaOH 【表达与交流】 ①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______ ②同学们将溶液 B 加热浓缩,溶液出现浑浊,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______。 ③同学们立即变换方案,向 B 溶液中加入______,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再______、过滤 、洗涤、烘干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 答 案 】 CaCO3 常温下 Ca(OH)2 微溶于水,可能会有 Ca(OH)2 不能溶解 酚酞试液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 生,只能证明有 CaCO3,不能证明有无 Ca(OH)2 固体中有 Ca(OH)2,说明溶液为 Ca(OH)2 的饱 和溶液,因此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B 溶液为 Ca(OH)2 的饱和溶液,因 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加热时析出 Ca(OH)2 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降温结晶 【 解析 】 解:(1)【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CaCO3;乙同学:CaCO3,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 Ca(OH)2,理由是常温下 Ca(OH)2 微溶于水,可能会有 Ca(OH)2 不能溶解。 故填:CaCO3;常温下 Ca(OH)2 微溶于水,可能会有 Ca(OH)2 不能溶解。 - 27 - 【食盐与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 为红色,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甲的猜想 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过滤,向滤 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 红色 乙的猜想 正确 【反思与评价】 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 A 的成分,理由是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只 能证明有 CaCO3,不能证明有无 Ca(OH)2。 故填: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只能证明有 CaCO3,不能证明有无 Ca(OH)2。 (2)【表达与交流】 ①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固体中有 Ca(OH)2,说明溶液为 Ca(OH)2 的饱 和溶液,因此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故填:固体中有 Ca(OH)2,说明溶液为 Ca(OH)2 的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 钠和氢氧化钙。 ②同学们将溶液 B 加热浓缩,溶液出现浑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B 溶液为 Ca(OH)2 的饱和溶液,因 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加热时析出 Ca(OH)2。 故填:B 溶液为 Ca(OH)2 的饱和溶液,因 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加热时析 出 Ca(OH)2。 ③同学们立即变换方案,向 B 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 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再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纯净的 氢氧化钠固体。 故填:适量的碳酸钠溶液;降温结晶。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 分) - 28 - 34、将 15gCaCl2 溶液逐滴加入到一定质量的 Na2CO3 溶液中,并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 CaCl2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填空、计算: (1)生成 2g 沉淀需 CaCl2 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CaCl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蒸干滤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 【 答 案 】 10 22.2% 3.45g 【 解析 】 解:(1)由图可知,生成 2g 沉淀需 CaCl2 溶液的质量为 10g。 (2)设 10gCaCl2 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x,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0 117 x 2g y 111 100 = 푥 2푔 x=2.22g CaCl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2푔 10푔 ×100%=22.2%。 (3)100 117 = 2푔 푦 y=2.34g 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蒸干滤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5g-10g)×22.2%+2.34g=3.45g。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根据图示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碳酸钙 沉淀的质量为 2g,此时消耗的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 10g,据此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 等各种信息,根据确定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 2g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