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物理能力测试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 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第 18~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们对原子及原子核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下列有关原子及原子核的说法正
确的是
A.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B.天然放射性元素在升高温度后它的半衰期会缩短
C.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 γ 射线能进行金属探伤
D.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
15.如图甲所示为通过某线圈平面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则在乙图中能正确反映该线圈感应电
动势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16.某质点始终做直线运动,将其运动过程中的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若从 0 到 2 时间段内,其加速度 a
按照如图(甲)所示的规律变化,则 0~2 时间段内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为图(乙)中的
α
0t
0t
哈尔滨师大附中
东 北 师 大 附 中
17.如图甲所示,质量分别为 m 和 M 的物块 A.B 叠放在一起,放于光滑水平面上。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水平外力作用在 A 上,能使 A、B 保持相对静止的最大外力 F 与 μg 间的
关系如图乙所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m 取一更大的值,则图象的斜率变小
B.若 m 取一更大的值,则图象的斜率变大
C.若 M 取一更大的值,则图象的斜率变大
D.若 M 取一更大的值,则图象的斜率不变
18.长征五号被人们亲切称作“胖五”,2019 年 12 月 27 日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代表了
我们国家运载火箭的最高水平。某次用火箭发射卫星,假设最后一节火箭的燃料用完后,火箭壳体和
卫星一起以 m/s 的速度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卫星的质量为 8000kg,最后一节火箭壳
体的质量为 1000kg。某时刻前方的卫星与后方的火箭壳体分离,分离时卫星与火箭壳体沿轨道切线方
向的相对速度为 m/s,则以下答案正确的是
A.分离后卫星的速度为 m/s
B.分离后卫星的速度为 m/s
C.分离后较短时间内卫星将做离心运动
D.分离后火箭壳体仍在原来的轨道上运行
19.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固定着一个刚性的、绝缘的、内壁光滑的椭圆轨道。AC、BD 分别是椭圆短轴
与长轴上的点,它们相交于 O 点。最初,将一个小球从 A 点水平射出,它能通过 C 点。现在在 O 点固
定一个正电荷,同时让小球也带正电,仍然将它以相同的速度从 A 点水平射出,小球始终沿轨道运动,
它仍能通过 C 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运动到 B 点时机械能比原来大
B.小球运动到 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和原来相同
C.小球运动到 C 点时机械能比原来大
D.小球运动到 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比原来大
3100.7 ×
3107.2 ×
3100.7 ×
3107.9 ×20.一只半径为 R 的半球形碗固定不动,碗的内壁光滑,碗口水平,O 点为球心,A、B 均为碗内壁上的点,
且 A 点是最低点,B 点与圆心等高,C 点是圆弧 AB 的中点(点 O、A、B、C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重
力加速度大小为 g。有一只质量为 m 的小球静止在碗底部,现对小球施加一水平恒力 F,则:
A.若 ,小球将有可能到达 B 点
B.若 F=mg,小球将一定到达 B 点
C.若 F=mg,小球经过 C 点时,合力的功率最大
D.若 F=2mg,小球从最低点到其轨迹最高点过程中机械能的增量为 6mgR
21.如图所示,竖直面内两条平行的、间距为 L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导轨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
两导轨与内阻不计的电源、开关、总阻值为 R 的滑动变阻器相连,导轨与导线电阻均不计。现将一长
度也为 L、电阻为 R/2 的导体棒 ab 放置在导轨上,导体棒恰能静止在图示位置。现缓慢将滑片 P 从一
端移动到另外一端,使导体棒沿导轨缓慢向下滑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滑片 P 滑动的过程中,导轨对导体棒的支持力一直减小
B.在滑片 P 滑动的过程中,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一直减小
C.滑片 P 应由 C 点向 D 点滑动
D.在滑片 P 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三、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2.(6 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他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固定在铁架
台上的斜槽轨道末端调整水平;②将质量为 m1 的小球 1 从斜槽上适当的某点 A 由静止释放,离开斜槽
末端时的速度记为 v1;③将质量为 m2 的小球 2 放在斜槽轨道末端并保持静止;④小球 1 从斜槽上 A 点
由静止释放,在斜槽末端与小球 2 碰撞,碰后小球 1 和小球 2 的速度分别记为 v'1、v'2,并离开斜槽末
端。实验原理表达式为 m1v1= m1v'1+m2v'2。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可以通过仅测量以下哪一个物理量
就能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小球 1 开始释放点 A 离斜槽轨道末端上表面的高度
B.斜槽轨道末端上表面距地面固定的白纸的高度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
mgF 4
3=(2)通过(1)解决了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问题,下列关于本实验的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需测量小球 1 和小球 2 的质量
B.实验过程中需要利用重锤和重锤线记录斜槽末端在白纸上的投影位置
C.实验中要用直径相同的小球 1 和小球 2,同时 m1 应小于 m2
D.实验中要用直径相同的小球 1 和小球 2,同时 m1 应大于 m2
(3)在步骤④中,小球 1 从斜槽开始滚下时的位置比 A 点低一些,这将影响原理表达式中哪些物理量
的测量值 (请用题中实验原理表达式中的符号表达)。并导致系统的碰后动量测量值
系统的碰前动量测量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3.(9 分)如图甲所示,某叠层电池其由多块干电池块串联在一起组成,它与普通干电池性质相似。现用
该电池与表头、滑动变阻器组装成一个×10K 倍率的欧姆表,其原理图如图乙所示。为了将表头电流
刻度改为电阻刻度,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两表笔短接,调整滑动变阻器,使表头指针指到满偏处;
②在两表笔间接入电阻箱,调节电阻箱阻值为 150kΩ时,表头示数
为 30μA;再调节电阻箱阻值为 450kΩ时,表头示数为 15μA。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 a 表笔是 (填“红表笔”或“黑表笔”);
(2)叠层电池的电动势为 V,改装的欧姆表内阳是图 kΩ,表头的满偏电流
Ig= μA;
(3)将电流刻度改为电阻刻度,电流为 7.5μA 处对应的电阻值为 kΩ。
24.(12 分)如图所示,一小朋友坐在冰车上,母亲轻推后放手,冰车和小朋友获得水平方向冲量 I,在水
平面上从 A 点向右无动力滑行,刚好能运动到 B 点,接着从 B 沿斜面下滑,到达 C 点时速度大小为
vc.已知 A、B 间的距离为 L,斜面倾角为θ,冰车与 AB、BC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小朋友和冰车
的总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求:
(1)斜面 BC 的长度 x;
(2)小孩从 A 点运动到 C 点所需的时间 t。25.(20 分)如图所示,水平分界线上方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 E。下方有垂直向里的匀强磁
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从电场中 O 点由静止释放带正电的粒子甲,粒子质量为 m,电量为 q,O 点
距离边界高度为 。同时从 O 点沿着与分界线平行的方向向右发射与甲相同的粒子乙,忽略粒子重
力和粒子间相互作用。求
(1)甲粒子第一次运动到分界线上的时间和它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
(2)乙粒子第一次进入磁场与第一次离开磁场时的间距 d;
(3)设甲粒子第二次从磁场进入电场的位置为 C 点(图中未画出),为了使乙粒子也能通过 C 点,求
乙粒子初速度的大小。
(二)选考题:
33.[物理一选修 3-3](15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题标号。选对一个得 2 分,选对两个得 4 分,选对三个得 5
分。每选错一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零分)
A.1 g 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约为 个
B.表面层内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C.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
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但非晶体不可以转变为晶体
E.一切和热现象有关的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2)如图所示为“浮沉子”问题。竖直放置的气缸开口向上,上端口为 A。不计厚度的轻活塞停在 B
处,BC 间为理想气体,C 点以下为水银,在 DF 之间静止着一个圆柱形的,厚度不计的,开口向
2
2Em
B q
20103.3 ×下的刚性小瓶,DE为瓶内理想气体的长度 、 、 、 、 、
。现在用外力将活塞缓慢拉到 A 处,小瓶最终将静止在水银面上。设外界大气压强
,整个过程温度不变,没有摩擦,不漏气,小瓶始终竖直,
开口向下。求:
(Ⅰ)小瓶的重力与它底面积的比值等于多少厘米汞柱
(Ⅱ)小瓶最终静止时瓶内气体的长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4.[物理一选修 3-4](15 分)
(1)利用发波水槽可以观察波的干涉现象。如图所示, 是两个振
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它们发出两列波长均为 、周期均为 T 的
简谐横波,图中虚线和实线分别代表某时刻这两列波的波谷和波
峰。
(Ⅰ)上表中最后一格应是
(Ⅱ)图中 A、B、P、N、Q 这几个点中,始终为振动减弱点的是 点,在同一条
振动加强线上的点是 点
(2)如图所示为一透明薄壁容器,其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AB=AC=2a,∠A=90°,该容器
内装有某种液体,从容器内部 AC 边上的 P 点(图中未画出)发出
一束极细的白光,以 30°的人射角照射到 BC 边的中点 O。右侧紧靠
B 点有一与 AC 边平行的光屏 BG,从 O 点折射出的光线在光屏 BG
上形成一条彩带,E、F 点(图中均未画出)处分别显现红色和紫色。
已知该液体对红光的折射率n 1=1.2,对紫光的折射率 n2=1.6,sin37°
=0.6,cos37°=0.8。sin98°=sin82°=1,求光屏 BG 上 E、F 两点之间
的距离。
质点 P Q M N
到 的距离
到 的距离
3AB
LL = BCL L= CDL L=
2DE
LL =
2EF
LL =
8L cm=
g760 cmHP =
21 SS 、
λ
λ
1S λ3 λ5.3 λ2 λ5.2
2S λ4 λ5.2 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