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春高 2019 级仁智及自主招生系列入学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
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这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 B.家国同构
C.神化王权 D.忠孝同义
2. 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
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
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3.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纪》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
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4. 《天津条约》规定:“大清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
差大臣文移、会晤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
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清政府A.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B.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
C.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D.改变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
5. 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
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
碑……”。此战争后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6. 开国上将李天佑在《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中记载:“两个团的团长、政治委员都已
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导员也剩的不多了。……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出了‘一
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与敌人进行数次白刃格斗。”以上叙述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中国共产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 D.工农红军主力摆脱了围追堵截
7. 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
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
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该主张意在
A.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 B.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
8. 1953 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
剧、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做主的主题。这是为了
A.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 B.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C.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D.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9. 1971 年前 10 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
等 9 国先后与中国建交。该局面的出现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
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0.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
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11.公元前 340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
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
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1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
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
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13.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
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
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
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14.1688 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
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15.华盛顿在 1787 年 3 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
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
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16.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17.2016 年 11 月,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 145 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
所有遭镇压的 1871 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 907 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
任”的“庄严行动”。这样评价的依据是
A.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
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8.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
最后一步。”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
A.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的分裂 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C.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D.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19.1948 年苏联提出莫洛托夫计划,与东欧各国缔结一系列双边经济协定;1949 年在此
基础上组建经济互助委员会,随后阿尔巴尼亚、蒙古、越南、古巴也陆续加入。上
述历史事件
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向
C.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
20.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定都波恩和柏林。1990 年,两德签
署统一条约,东德作为 5 个州加入联邦德国。1991 年,德国决定将联邦议院和政府
所在地从波恩迁往柏林。德国定都柏林旨在
A.消除德国东西部的差异 B.缓解美苏在欧洲的对抗
C.加速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增强统一国家的凝聚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
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
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
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
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
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
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
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
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
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
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
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
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2 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单极加多极世界对美国政策将产生下列影响: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
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
招致灾难……第三,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
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与他国的合作。第四,与欧洲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能否取得成功
的关键。与欧洲保持良好合作是消除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所患的孤独症的良药。
——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材料二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还存在许多
其他重要力量。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
用。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的夭折和美国多次企图在联合国通过谴责中国人权的决议遭到失败都说明
了这一点。……我认为,政治多极化应该把这些力量都考虑在内。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
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
——摘编自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的国际格局观,并概括这一格局对美国
政策的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与张毅君对国际格局认识的相同之
处。(6 分) 202020 年春高 2019 级仁智系列入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解析:选 B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是在秦朝,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西周时期分封制和宗
法制形成了家国同构,故 B 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王权,带有部族色彩,故 C
项错误;忠孝同义是在中央集权建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2.解析:选 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对血缘政治的取代,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
是历史发展趋势,故 C 项正确。
3.解析:选 C 根据材料“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
御史”得出丞相因御史失职而负责监察御史,这是汉朝某个历史阶段丞相的职权,并不是固
定职权,故 A 项错误;材料列举了秦汉监察制度的变迁,并未涉及监察的具体职权,故 B 项
错误;无论秦朝还是汉朝,政府先后设置御史、刺史监察,说明秦汉不断强化对地方官吏的
管理,故 C 项正确;监察官掌握监察权,地方官掌握行政权,互不统属,并无高下之分,故 D
项错误。
4.解析:选 D 《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标志着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故 A 项错误;“完全
放弃”说法绝对,此时清政府并没有完全放弃华夷等级观念,故 B 项错误;《辛丑条约》规
定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故 C 项错误;材料“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出清政府改变了以
夷夏传统观念处理对外交往的体制,故 D 项正确。
5.解析:选 D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开眼看世
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故 A 项错
误;B、C 两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英法联合发动的,与材料中“德国、日本”不符,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
表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革命开始成为主流,故 D 项正确。
6.解析:选 B 从材料“《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可知材料反映
的是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 A 项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思想的错
误指挥,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故 B 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在红军长征之
前,故 C 项错误;材料场景是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此时红军还没有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
堵截,故 D 项错误。
7.解析:选 B 题干未提及地区是否为沦陷区,故 A 项错误;题干反映电影人将制作对象由
都会市民转移到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希望激发小城市市民、农民士兵的抗战积极性,故 B
项正确;电影人的主张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且全面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已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故 C 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电影制作对象,而非制作内容,故 D 项错误。
8.解析:选 B 1953 年夏提出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1953 年下半年”“宣传人民当家做主”可知,1954 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故 B 项正确;朝鲜战争为国内的发展争取有利的外部环
境,并非人民当家做主,故 C 项错误;1953 年“一五”计划刚刚开始,“重大成就”说法错误,
故 D 项错误。
9.解析:选 D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这些国家与中国建交之后,故 A 项错误;第三世界
国家的崛起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 B 项错误;1971 年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时
期,生产力发展缓慢,故 C 项错误;中国与上述 9 国建交,得到其支持,这有助于中国在联
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 D 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强调,古代雅典公民自杀前必须先申请,而未经允许的自杀将
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充分说明古代雅典对公民个人自由的严格限制,C 项符合题意。A 项不符
合史实,雅典的法律体系在当时并不完备;B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自然法则强调人的自由
是天生的,故根据自然法则,自杀也应该是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故排除 D 项。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意在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
看,案件的审判经历了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陪审法庭的判决等一系列过程,显示
了民主原则贯穿整个司法过程,所以 A 项符合题意;在古代雅典,只有公民才能享有广泛的
政治权利,妇女没有公民权,故 B 项错误;C、D 两项都与材料不符。
12.答案:B 解析:《十二铜表法》虽是平民斗争的结果,但平民不可能制定法律,A 项错
误;平民通过拒绝参战来迫使贵族让步,说明平民的斗争方式是有效的,B 项正确;此法的制
定是平民斗争的结果,虽有贵族的让步,但这种让步在法制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 项错误;
平民与贵族的利益不同,其政治诉求自然也不同,D 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但由于依据法律审判解决问题时,
重程序、辩论,轻证据,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故选 B。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光荣革命后的相关史实,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A 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故排除;光荣革命前英国就有女王执政的历史,
故 B 项表述有误,排除;当时英国议会已经大权在握,故排除 C 项;注意题干中“詹姆士二
世的女儿”这一信息,威廉为荷兰执政,名不正言不顺,而以玛丽为女王则为光荣革命披上
了“合法”的外衣,故选择 D 项。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颁布的背景,意在考查考生根据材料说明历
史观点的能力。美国独立后,确立了松散的邦联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使中央政府软弱无
力,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因此,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已经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
迫切要求。华盛顿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说这番话的,故 D 项符合题意。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的能力。19 世纪晚期,
德国经济迅猛发展,但民主政治发展滞后,这是由历史因素造成的。德国是在容克贵族的领
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的,皇帝和容克贵族掌握了国家政权,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故 A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
17.解析:选 C 现代法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不可能肯定巴黎公社采取的限制资产阶级的
革命措施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 A、B 两项错误;当代法国认可巴黎公社的“尽
历史责任”指的是巴黎公社抵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故 C 项正确;肯定巴黎公社丰富
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当代法国国体相违背,故 D 项错误。
18.解析:选 A 根据题目中“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得出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
洲事实上的分裂,故 A 项正确。
19.解析:选 D 材料说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加强经济合作的史实,无法反映经济
全球化的趋势,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加入经互会的有欧洲、亚洲和美洲的国家,体现不了经
济区域集团化趋向,故 B 项错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1955 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故 C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加强经济合作的史实,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
的对抗,故 D 项正确。
20.解析:选 D 由材料“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定都波恩和柏林”、
“1991 年,德国决定将联邦议院和政府所在地从波恩迁往柏林”并结合所学 1871 年德国统一
后定都柏林,可知定都柏林有利于增强统一国家的凝聚力,故 D 项正确。
21.答案:(1)举措: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
一家的民族认同。(5 分)
背景:巩固统治、加强集权的需要;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的发展;受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影
响。(5 分)
(2)特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
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6 分)
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6 分)
22.答案:(1)国际格局观:单极加多极世界。(3 分)影响:美国需要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与大
国合作;美国可以利用超级大国的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美国要注
意与欧洲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9 分)
(2)相同之处:都否认单极世界,承认多极体系;都承认大国力量的重要性。(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