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2020 高考语文必考文言文新鲜出炉,趁早赶紧背!
第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时珍传
[清]顾景星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
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
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
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
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
轩辕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
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
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似兹之类,
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
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
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著诗文他集
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
(本文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B.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C.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D.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补诸生,明清两代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免试入学为生员。
B.庶孽,指姬妾所生的儿子。为稳定宗法制度,立嫡不立庶。
C.炎皇,指炎帝,神农氏,传说他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
D.轩辕,即黄帝,传说他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时珍勤勉好学。李时珍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于是,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终成一
代良医。
B.李时珍医者仁心。富顺王想废掉适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委婉规劝他要父子和气,富顺王醒悟之后,仍立适子
为继承人。
C.李时珍治学严谨。他发现一本名叫《本草》的书,错误很多,就用三十年的时间研读典籍,订正错误,著成《本
草纲目》。
D.李时珍著述详备。《本草纲目》既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又进行了释疑辨正,还介绍了药物的产地、气
味和功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答案】
1.D2.A
3.C
4.(1)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愚钝浅陋,就越分地大胆放肆地著述。重复的地方就去掉它,有缺漏的地方就补全它。
(2)上自历代的典籍,下至野史笔记,凡是(与药物)有关的,没有不收录其中。虽然将它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
包括了万物的道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
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
化等。“益以注释”是状语后置句,“以注释”是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长史”为官职。《出师表》
中有“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官职一般和任职的人的名称不能断开,排除 B。
故选 D。
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
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
识的积累。A 项,“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范围错误。民间极端俊异者,也可免试入学为生员。李时珍父亲是一名
医生,而非“皇亲国戚王公重臣”。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
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C 项,“一本名叫的《本草》医书”错误。“伏念本草一书”中的
“本草一书”应该是特指唐慎微“合为”的《证类》(《证类本草》)这一本书。“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是指
《证类》“修补”了历史上中药类书籍的各种版本,从此被认为是一本全面阐述草药的书籍;但李时珍“夷考其间”,
发现很多错误;从后文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也应该是在《证类》基础上增加药物三百七
十四味,而不是什么《本草》这样一本书。另外,在古代,中药类的书籍多称本草。
故选 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
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揣”,“估量”,可意
译为“考虑”;“僭”,“超越本分”;“芟”,“删除”。(2)“坟典”,“古代典籍”;“赅”,“包括”;“物理”,“事物
的道理(规律)。
参考译文: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父李某,父亲李言闻,世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以行医为业。李时珍在
十四岁时补做国学学生,三次参加乡试,没有中举。读书十年,不出家门,广泛学习,没有什么不看的。他擅长医
术,就以医生自居。富顺王宠爱庶子,想废掉适子的王位继承权,恰逢适子患病,李时珍进献汤药,说,这服药叫
“附子和气汤”。富顺王有所醒悟,仍然立适子为王位继承人。楚王听说李时珍后,召他去做王府“祭祠”,并兼管
王府医疗事务。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到病除),使之活命。楚王(于是)(将他)给推荐朝廷,(朝廷)授
予他太医院判一职。一年后请求回乡,开始写作《本草纲目》一书。
在七十六岁那年,他写了份遗表,交给了他的儿子李建元。内容大致是说:我从小就受体瘦多病之苦,到了成年又
像钝椎一样笨拙,只是我却沉湎在经典书籍中,勤奋切磋反复琢磨,收集诸家学术观点,竭尽心力加以整理制定。
想到《本草》(这里的《本草》,应该是《证类》,即《证类本草》的简称),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十分重要,但
错误确实很多,我就私下进行校订,经历了整整三十年,才算有了最终结果。上古时炎帝就辨别各种谷物,尝遍百
草,通过药的气味分辨它的药性和毒性;轩辕,向歧伯学习,又按着伯高的指导,剖析了经络的始末因由,于是有
了《神农本草》三卷。待到了梁代,陶宏景又对其加以注释,归纳了药品共有三百六十五味。(陶宏景曾整理古代的
《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唐高宗时又命李勣对《本草》重新加以编写
修正,(李勣兼通医学,曾奉旨与许敬宗、孔志约、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英公本草》))长史
苏恭上表申请增加新药一百一十四味。至宋太祖时,又命刘翰对此书进行了详细校正,仁宗再次下诏要求补加注释,
又增添了一百味药。唐慎微合编为《证类》。《证类》修补了各个版本,从此可以认为它是一部较系统全面阐述草药
的书籍。可是仔细认真的考察这本书的内容,(发现)仍有不少瑕疵。药物品种繁多,名称繁杂,有的一种药物却分
为两三个名称,有的两种药物却混同为一种药物。如此之类,不胜枚举。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愚钝浅陋,就越分地
大胆放肆地著述。重复的地方就去掉它,有缺漏的地方就补全它。原有药物一千五百一十八味,今天增加的有三百七
十四味;把它们分为十六部,共有五十二卷。以正名为纲,以附加注释为目,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辨析了可疑
的地方,更正了错误的地方,详细地说明药物的产地、气味、主治等。上自历代的典籍,下至野史笔记,凡是(与
药物)有关的,没有不收录其中。虽然将它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包括了万物的道理。希望皇帝陛下特地命令我将它增补变成政治清明的时代的典籍。
在万历年间,皇帝诏令朝廷内外献书,李建元把父亲的遗表呈递了上去,皇上命令礼部进行誊写,下发到了二地京
都、各省的布政司进行刻本发行。李时珍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写的诗文及其它文集都失传,唯有《本草纲目》
留传在世。
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
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
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
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
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 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
侯,离其君臣,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
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始皇三
十四年,置酒咸阳宫,李斯又上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始皇三
十七年十月,出游会稽,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
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于
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其后,赵高妄为斯长男由
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
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B.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C.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D.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卿:即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否认天赋的
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B.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帝王,如万乘之尊。
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发展到后 来,皇后、诸侯
的死也称“崩”。
D.五刑:是指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
汉代经过刑制改革,肉刑逐渐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早年看见茅厕中的老鼠与粮仓中的老鼠,发出了有没有出息由环境决定的感慨,从中可以看出李斯倾慕荣华富
贵的心理。
B.李斯出生平民,学成后审时度势,弃六国向西游说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王,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
卿、廷尉、丞相。
C.李斯谏阻逐客,实际上是劝秦王采用了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方针,二十余年,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李斯功不
可没。
D.李斯身居丞相之位后,劝始皇收百家之言,以愚百姓,后又伙同赵高假受诏,弃扶苏立胡亥,终受五刑腰斩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2)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答案】1.D
2.C
3.B
4.(1)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遇到时机,就不要懈怠,如今正当大国争雄的时候,游说之士可以掌握实权。
(2)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到秦国来充当间谍,来修建灌溉的渠道,不久被察觉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文言断句题,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
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首先,抓住动词“为(做)”,“郡小吏”是做的官职,故“为郡小吏”要独立断句,故排除 C;“年少时”是做官的
时间状语,故“年少时”独立断句,故排除 AB;故选 D。
2.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
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
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
C 项,“诸侯的死也称‘崩’”错误,古代帝王和皇后、太后死都可称“崩”,诸侯死称“薨”。故选 C。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
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
失据等问题。
B 项,“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错误,依据“不韦贤之, 任以为郎”可知,是吕不韦任命
李斯为郎官。故选 B。
4.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
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
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1)辞于荀卿:状语后置句,向荀子辞行;时:时机;怠:懈怠;方:正,正在;主:掌握。
(2)会:恰逢;间秦:间于秦,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到秦国来充当间谍;以:用来;作:修建;已而:不久;觉:
表被动,被察觉。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
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
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
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在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
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
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到秦国之后,正赶
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样就使得李斯
有游说的机会,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离间诸侯国
君臣关系,接着,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
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
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了《谏逐客书》,
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
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秦始皇三十四年(前 213),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
李斯又上书,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便使人民愚昧无知,使天下
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秦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十月,他巡行出游到会稽山,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
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书信都已封好,但还
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
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群臣都不知道。于是他们就一同商议,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到咸
阳后发布丧事,太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其后,赵高就编造了一整套李斯长子李由谋反的罪状。二世二年(前 208)
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出狱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
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第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无忌,东海郯人也。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及桓玄害彦章于
市,无忌入市彻哭而出,时人义焉。及玄篡位,无忌与玄吏部郎曹靖之有旧,请莅小县。靖之白玄,玄不许,无忌
乃还京口。初,刘裕与无忌素相亲结。至是,因密共图玄。刘毅家在京口,与无忌素善,言及兴复之事,无忌曰:“桓
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无忌曰:“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毅
曰:“所见唯有刘下邳。”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及玄败走,武陵王遵承制以无忌为辅国将军,南追桓玄,与振武将军刘道规俱受冠军将军刘毅节度。玄留其龙骤将
军何澹之等守湓口。无忌等次桑落洲,澹之等率军来战。澹之常所乘舫放旗甚盛,无忌曰:“贼帅必不居此,欲作我
耳,宜亟攻之。”众咸曰:“澹之不在其中,其徒得之无益。”无忌谓道规曰:“今众寡不敌,战无全胜。澹之虽不居此
舫,取则易获,因纵兵腾之,可以一鼓而败也。”道规从之,遂获贼舫,因传呼曰:“已得何澹之矣!”贼中惊扰,无
忌之众亦谓为然。道规乘胜径进,无忌又鼓噪赴之,澹之遂溃。卢循遣别帅徐道覆顺流而下,舟舰皆重楼。无忌将
率众距之,长史邓潜之谏曰:“蓄力俊其疲老,然后击之。”无忌不从,遂以舟师距之。既及,贼令强弩数百登西岸小
山以邀射之,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贼众云集,登舰者数十人。
无忌辞色无挠,遂握节死之。赠侍中、司空,谥曰忠肃。
(选自《晋书·何无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B.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C.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D.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
B.世子,一般为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是帝王和诸侯王位的继承者。
C.吏部郎,吏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D.谥,谥号。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通常是朝廷赐予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无忌请求遭拒,决定抗争。桓玄篡位后,何无忌请求给他一个小县来治理,却遭到了桓玄的拒绝,于是何无忌
就回京口,与刘裕密谋共同对付桓玄。
B.何无忌与友共议,密谋复兴。何无忌与好友刘毅谈论复兴之事,何无忌认为天下没有对抗桓玄的英雄,刘毅认为
只要刘裕共同起兵就不用担心。
C.何无忌将计就计,大败敌军。何无忌明知敌军主帅何澹之不在平常乘坐的战船中,仍鼓动士兵攻击这艘船,最终
攻占敌军主帅的战船,将敌军击溃。
D.何无忌不听劝阻,壮烈牺牲。何无忌率军拒敌,长史邓潜之劝说何无忌等到敌军疲惫后再攻打,何无忌不听,结
果遭到攻击,壮烈牺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彻哭而出,时人义焉。
(2)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
【答案】
1.C
2.C
3.B
4.(1)到桓玄在闹市杀害司马彦章时,何无忌进入闹市中放声痛哭后才离去,当时人都认为他这样做是非常讲道义的。
(2)不久后刮起猛烈的西风,何无忌乘坐的小舰被吹到东岸,贼军乘着风势用大舰逼近,军队就败逃了。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
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
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原文标点: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
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该句翻译为:何无忌笑着不答话,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刘裕,于是一起
邀刘毅,与他推诚结交,就共同起兵,袭击京口。桓玄听说刘裕等人和何无忌共同起兵,很害怕。
前文是河无忌与刘毅谈话。所有选项第一处断在“无忌笑而不答”之后。“还以告裕”的主语是无忌,“告”的宾语
是刘裕,所以“还以告裕”断开,从而排除 AB。“要”通“邀”;邀请的对象正是刘毅,所以“毅”之后停顿。“桓玄
闻”的宾语是“裕等及无忌之起兵”这件事,所以“等”之后不能断开,从而排除 D 项。“甚惧”是桓玄的心理特征,
单独断开。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C。
2.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
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
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 项,“郎”一般为附属官,或副长官,而不是最高行政长官。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
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
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曲解文意,“何无忌认为天下没有对抗桓玄的英雄”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是
回答刘毅的话,意思是“天下草野之中并不是没有英雄”,而后文中的刘裕恰巧就是这样的英雄。
故选 B。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
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
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
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及”,等到;“桓玄害彦章于市”,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桓玄于市害彦章”; “彻”,副词,
放声地;“义”,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有义气”。
第(2)句采分点:“俄而”,不久;“暴”,猛烈;“贼”,敌寇;“以”,用;“遂”,于是就。
参考译文:
何无忌,是东海剡人。州征任为从事,转任太学博士。会稽王太子司马元显之子司马彦章封为东海王,任何无忌为
国中尉军。到桓玄在闹市杀害司马彦章时,何无忌进入闹市中放声痛哭后才离去,当时人都认为他这样做是非常讲
道义的。到桓玄篡位后,何无忌与桓玄的吏部郎曹靖之有旧交,请求治理一个小县。曹靖之告诉桓玄,桓玄不同意,
何无忌就回京口。当初,刘裕与何无忌素来亲近交结。到此时,于是密谋共同对付桓玄。刘毅家在京口,与何无忌
素来友善,谈到复兴之事,何无忌说:“桓氏强盛,能对付得了吗?”刘毅说:“天下本来有强有弱,虽然强也容
易削弱,只担心难找到带头的人!”何无忌说:“天下草野之中并不是没有英雄。”刘毅说:“我见过的只有刘下
邳。”何无忌笑着不答话,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刘裕,于是一起邀刘毅,与他推诚结交,就共同起兵,袭击京口。桓
玄听说刘裕等人和何无忌共同起兵,很害怕。到桓玄败逃时,武陵王司马遵秉承皇帝的意旨行事任何无忌为辅国将
军,让他向南追击桓玄,与振武将军刘道规一起接受冠军将军刘毅的节度。桓玄留下他的龙骧将军何澹之等人驻守
湓口。何无忌等人在桑落洲扎营,何澹之等人率军来挑战。何澹之平常乘坐的战船旌旗很整齐,何无忌说:“贼军
主帅必定不在这船上,想要欺骗我们,宜急攻他。”众人都说:“何澹之不在船中,他手下的人俘获了也没什么用
处。”何无忌对刘道规说:“现在两军人数不相当,打起来不可能获得全胜。何澹之虽然不在这艘船上,进攻就容易
获取,再乘势纵兵攻击,可以一鼓作气击败敌军。”刘道规听从了,于是擒获了敌船,就传呼道:“已经抓住何澹之
了!”贼军惊恐扰动,何无忌的部下也以为是真的。刘道规乘胜直进,何无忌又鼓噪攻击,何澹之就溃败了。卢循
派偏军统帅徐道覆顺流而下,都是高大的舰船。何无忌将要率众抵御,长史邓潜之劝谏说:“积蓄力量等待他们疲
惫丧失斗志,然后再攻击他们。”何无忌不听,就率水军拒敌。开战后,贼军派几百强弩手登上西岸小山拦射,不久
后刮起猛烈的西风,何无忌乘坐的小舰被吹到东岸,贼军乘风用大舰逼近,军队就败逃了。贼军云集,有几十个人
登上舰船。何无忌不屈不挠,于是握节而死。追赠侍中、司空,谥号叫忠肃。第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宪始童丱(guàn),喜儒学,励志横经,不舍昼夜。太原地雄边服,人多
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
叹。既辞,谓宪曰:“子勉之,将来必成佳器。”石州刺史杨守业喜聚书,以家书示之,闻见日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岁余释褐交城令,秩满,庄宗嗣世,补太原府司录
参军。十二年,庄宗平河朔,念籓邸之旧,征赴行台。十三年,授监察,赐绯,署魏博推官,自是恒簪笔扈从。从
讨张文礼,镇州平,授魏、博、镇、 冀十郡观察判官,改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权镇州留事。庄宗即位,宪学识
优深,尤精吏道,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初,庄宗行即位之礼,卜鞠场吉,因筑坛于其间,至是诏毁之。宪奏曰;“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命之所,自风
燥雨濡之外,不可辄毁,亦不可修。魏繁阳之坛,汉汜水之坛,到今犹有兆象。存而不毁,古之道也。”即命治之于
宫西。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宪私谓
郭崇韬曰;“不祥之甚,忽其本也。”
四年二月,赵在礼入魏州。时宪家属在魏,关东俶扰,在礼善待其家,遣人赍书至太原诱宪。宪斩其使,书不发函
而奏。既而明宗为兵众所劫,诸军离散,地远不知事实,或谓宪曰:“蜀军未至,洛阳窘急,总管又失兵权,制在
诸军之手,又闻河朔推戴,事若实然,或可济否?”宪曰:“治乱之机,间不容发,以愚所断,事未可知。愚闻药
纵之言,总管德量仁厚,素得士心,余勿多言,志此而已。”四月五日,李存渥自洛阳至,口传庄宗命,并无书诏,
惟云天子授以只箭,传之为信。众心惑之,时事莫测。左右献画曰:“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
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宪良久曰:“吾本书生,无军功而致身及此,
一旦自布衣而纡金紫, 向来仕宦非出他门,此画非吾心也。事苟不济,以身徇义。”翌日,符彦超诛吕、郑,军城
大乱,燔剽达曙。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既而有司纠其委城之罪,四月二十四日,赐死于晋阳之千佛院。明宗郊
礼大赦,有司请昭雪,从之。
(选自《旧五代史·张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
事万全矣
B.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
事万全矣
C.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
事万全矣
D.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
事万全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丱(guàn),指童子。丱,丱角,儿童发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
B.簪笔扈从,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C.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空间上指北方,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宪聪敏好学,在学问上有造诣。太原地势雄险偏僻,当地的人多尚武力,耻于读书,而张宪却精通《左传》,
并得到了判官李袭吉的称赞。
B.张宪性格耿直。庄宗下令拆毁即位坛,他引经据典,陈述即位坛是接天神受命之所,因此遭到贬谪,在阁门待罪。
C.张宪忠心耿耿。赵在礼想通过善待张宪家人来引诱张宪投降,但张宪不为所屈,斩了来使并将未打开的信件上奏
朝廷。
D.张宪感念君恩。左右献策要求杀掉吕、郑两个宦官,并且拘留李存渥,张宪被迫同意,决定若不能成功,便以身
殉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
(2)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
【答案】
1.B
2.D
3.B
4.(1)人多崇尚武力,以读书为耻,只有张宪与同乡药纵之专心游学,二十来岁时就通晓所有经典。
(2)庄宗任行军司马时,广泛接引名士,向来得知张宪的名气,命令朱守殷带着书信礼物去邀请他。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
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
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李存渥所骑的马,已收起了装饰物,他又召人去谋划事情,必干暗害的事,接着便想占据
城垒。宁肯我对不起人,也应早作对付他的准备,只要杀掉吕、郑两个宦官,暂时拘留李存渥,慢慢观察事情变化,
事情就万无一失了。”
“存渥所乘马”“乘马”词组,之间不断开,排除 CD;
“宜早为之所”“宜”,应该,放在句首,之前断开,排除 A。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
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D 项,“‘朔’……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错误,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望日,农历每
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故选 D。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
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
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 项,“他引经据典,陈述即位坛是接天神受命之所,因此遭到贬谪,在阁门待罪”错误,张宪并非因劝阻庄宗拆即
位坛而遭贬谪。最后一段,“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既而有司纠其委城之罪,四月二十四日,赐死于晋阳之千佛
院”,即张宪刚听到变乱,出城奔到沂州。不久有关官员追究他弃城出逃之罪,四月二十四,赐死于晋阳的千佛院。
故选 B。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
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
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
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 “耻”,以......为耻;“里人”,同乡人、同乡;“弱冠”,二十岁。
(2)“素”,向来,一向;“赍”,携带、持;“延”,邀请,聘请。
参考译文: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代因军功担任牙校。张宪自童年时代起就喜爱儒学,一心研读经典,不分白天黑夜。太
原是遍地中的重镇大邦,人多崇尚武力,以读书为耻,只有张宪与同乡药纵之专心游学,二十来岁时就通晓所有经
典,尤其精通《左传》。曾在衣袖中带上自己的习作,去谒见判官李袭吉,李袭吉一见就欣赏赞叹。告辞时,对张宪
说:“你努力吧,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才。”石州刺史杨守业喜欢收藏书籍,把家里书给张宪看,张宪的见闻一
天天渊博。
庄宗任行军司马时,广泛接引名士,向来得知张宪的名气,命令朱守殷带着书信礼物去聘请他。一年后开始任交城
县令,任期届满,庄宗继承父位,补任他为太原府司录参军。十二年,庄宗平定河朔,想到他是自己军府的旧人,
征召张宪到行台。十三年,任命他为监察御史,赐给他红色官服,任为魏博推官,从此一直以文章随从效劳。随从
讨伐张文礼,平定镇州后,任命为魏、博、镇、冀十郡观察判官,改任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代理镇州留守事务。
庄宗即位后,张宪学识广博高深,尤其精通做官的方法,分析裁决问题,他人不敢欺隐。
起初,庄宗举行即位典礼,经占卜认为在球场很吉利,于是在球场中修筑礼坛,到这时就下诏毁掉礼坛。张宪上奏
说:“即位坛是陛下祭告接引天神、接受天命的地方,除了风吹而燥裂、雨打而浸蚀之外,不可随意毁掉,也不可修复。魏国繁阳的坛、汉朝汜水的坛,到今天仍有兆象。保存而不毁坏,这是古人的法则。”立刻下令在行宫西边修
建球场。过了几天,没有建成。恰逢张宪因为公事受到责难,在阁门等待治罪,皇上大怒,戒令有关部门加快修建
行宫宫庭,碍事的人全部撤离,最后还是毁了即位坛。张宪私下对郭崇韬说:“太不吉利了,忘掉了自己的根基。”
四年二月,赵在礼进入魏州,此时张宪的家属正在魏州,关东地区开始动乱,赵在礼善待张宪的家人,派人带着书
信到太原引诱张宪。张宪杀掉来使,信不启封就上报朝廷。不久明宗被众兵劫持,各军离散,由于张宪相隔遥远不
知事实,有人对张宪说:“蜀军没有到来,洛阳窘迫危急,总管又失去兵权,被控制在众军手中,又听说河朔的人
拥戴他,事情果真是这样,大概还有救吗?”张宪说:“安定和动乱的转换,其间的缝隙不能容头发,以我的推断,
事情还不可确知。我听药纵之说过,总管德行广大,仁慈宽厚,向来深得军心,其余不用多说,记住这些就行了。”
四月五日,李存渥从洛阳来,口传庄宗的命令,并没有诏书,只说天子授予一支箭,作为凭信传示。众人感到疑惑,
当时事态不可预测。身边的人提供谋略说:“李存渥所骑的马,已收起了装饰物,他又召人去谋划事情,必干暗害
的事,接着便想占据城垒。宁肯我对不起人,也应早作对付他的准备,只要杀掉吕、郑两个宦官,暂时拘留李存渥,
慢慢观察事情变化,事情就万无一失了。”张宪过了很久才说:“我本是一介书生,没有军功而身居此位,一日间从
平民而佩金印紫綬,生平做官都没出自他人门庭,这个计策不是我的心愿,事情若有不成功,我就为道义而献身。”
第二天,符彦超杀吕、郑二人,军城大乱,烧杀抢劫到天亮。张宪刚听到变乱,出城奔到沂州。不久有关官员追究
他弃城出逃之罪,四月二十四,赐死于晋阳的千佛院。明宗祭天仪式后大赦天下,有关部门请求为张宪昭雪,明宗
同意了。
点击此处购买
第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
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
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
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
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
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楷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
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与
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
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
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
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
(选自《明史》卷八十八)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B.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C.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D.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B.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古代臣下献东西给君主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宗主国。
C.阳,指山的北面。古时候,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阴。
D.乞休,请求退休。这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申请辞职退休的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詹荣颇有智慧谋略。他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用计谋收买了叛军中的人,通过他们擒获叛军首领并杀
掉。
B.詹荣善待外国使者。他得知杨信驱使鲁迷国使者上前线作战,就用棺材装殓战死者送归鲁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
感动。
C.詹荣具有军事才能。他担任大同巡抚时,修建了大量御敌工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敌寇多次进攻都未得
逞。
D.詹荣深受皇帝信任。他自考中进士后官职得到了多次升迁,最终官至兵部右侍郎,虽未担任尚书,但一直代理兵部
事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
(2)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
【答案】
1.A
2.C
3.D
4.(1)而暗地里将詹荣的平叛计划告诉(总督刘源清),请求宽赦马升、杨胸的死罪,給他们三千金,让他们招募敢死
队为朝廷效力。
(2)詹荣先是因平叛有功,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又因为构筑边境关堡和打败敌人,多次被朝延奖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
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
化等。
句子意思是:詹荣(将得到的情报)告诉总兵官周尚文,逮捕充灼等人,全都诛杀。詹荣认为大同没有险要地形抵御敌
人,于是修筑大同东路边墙一百三十八里,筑城堡七座,报警台一百五十四座。又认为驻守边境应贮藏粮食。
“荣告尚文捕得”的主语是“荣”,“皆伏辜”的主语是“充灼等人”两句应当断开,排除 B;“边墙”是一个词,不
能断开,排除 D;“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都是数量词定语后置,应在数量词后断开,排除 C。
故选 A。
2.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
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
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
节问题。本题,
C 项,“阳,指山的北面。古时候,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阴”错误,“山南水北为阳。山
北水南为阴”,“黑山阳”意思是黑山的南面。
故选 C。
3.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
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
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本题,
D 项,“最终官至兵部右侍郎”错,文中有“进左”一语,可见他后面又提升为兵部左侍郎。“一直代理兵部事务”也
言过其实。
故选 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
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
(1)“阴”,暗地里。“宥”,宽赦。“畀”,给,给予。
(2)“靖”,平定。“缮”,修建。“累”,多次。“奖赉”,奖赏。
参考译文: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的官职,担任过郎中。他到大同对粮饷、税收等进
行督察,正赶上大同士兵发生叛乱,(叛军)杀死了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领军队围住大同城,久攻不下。詹荣向来有智慧谋略善于应变,叛乱的士兵在城中抢劫骚扰,没有人侵犯詹荣。城外围攻更加紧急,詹荣秘密约见都指挥
纪振、游击将军戴濂镇抚王宁,共同商量讨伐叛贼。(他)发觉叛军中的马升、杨麟二人没有谋反的想法,于是,表面
上让王宁拿着官民状到总督刘源清的处所,替叛兵请求宽恕,而暗地里将詹荣的平叛计划告诉(总督刘源清) ,请求
宽赦马升、杨麟的死罪,给他们三千金,让他们(从乱军中)招募敢死队员为朝廷效力。恰逢总督刘源清已被罢免,巡
抚樊继祖答应了他。升、杨麟于是结交心腹的人,擒获叛军首恶黄镇等九人,杀掉他们。詹荣于是打开城门,迎接
巡抚樊继祖进城,又捕杀二十六人。( 大同兵变全部平定),朝廷记下詹荣的功劳,提拔他担任光禄寺少卿,又升迁
为太常寺少卿。
嘉靖二十二年,(詹荣)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国派遣的贡使九十多人滞留在甘州。总兵官杨信驱赶
他们与蒙古军队作战,战死十分之一。詹荣上疏说:“鲁迷国为双方交好派来使者,我们却驱赶他们与蒙古兵作战,
这样做会丧失远方的人心,况且让人以为中原国家实力弱小。”朝廷下诏兔去了总兵官杨信的官职,用棺柩厚敛战死
的鲁迷人送还鲁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感动而心悦诚服。过了一年,因为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和睦,朝
廷下诏让詹荣与赵锦交换任职。俺答率领数万骑兵入侵,詹荣和总兵官周尚文在黑山南麓打败了他们,敌寇又大举
进犯中部地区,詹荣、周尚文以及总督翁万达在阳和严加防范,并派遣骑兵截击,杀伤很多敌兵,敌寇于是撤兵离
去。代王府的奉国将军充灼抢掠扰民,詹荣奏闻朝廷,剥夺充灼的俸禄。充灼秘密勾结长城外的俺答小王子进犯大
同。詹荣(将得到的情报)告诉总兵官周尚文,逮捕充灼等人,全都诛杀。詹荣认为大同没有险要地形抵御敌人,于是
修筑大同东路边墙一百三十八里,筑城堡七座,报警台一百五十四座。又认为驻守边境应贮藏粮食,而靠近边境有
弘赐诸堡三十一处,连绵横亘五百多里,把这些地方开辟整治出来都可以成为肥沃的田地大约有几十万顷。于是詹
荣奏请抽调士兵从事耕作,恢复他们的租傜,调拨大同一年买军马的经费用来买牛,交给耕作的士兵,到了秋冬季
就把他们聚集起来抵御敌寇。皇帝立即答应了。
詹荣先是因平叛有功,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又因为构筑边境关堡而破敌,多次被朝廷奖赏。后来又召回管理兵部
事务提升为左侍郎。兵部尚书赵廷瑞罢职,詹荣代理兵部尚书职权,他上奏请求有关秋季防务的十件事。不久,翁
万达进京担任尚书,遭逢母亲去世,詹荣又应当代理兵部事务,詹荣以生病为理由请求退休。皇帝大怒,将他撤职,
赋闲在家。过了两年就去世了。
第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20·衡水中学实验学校高三模拟)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
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
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
验以明好恶。”嘉竞坐之。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
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
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
后不复仕,常居酃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
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
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上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
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
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
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
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
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
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
D.东阁,在这里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华阴守丞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请求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朱云带领学生
乘牛车出行时,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
B.朱云直言谏净,留下槛折佳话。朱云弹劾张禹,汉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不走,直至栏杆被拉
断;经大臣辛庆忌劝解,他才被饶恕。
C.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教授学生;与宰相薛宣交往,薛宣邀他留
在丞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D.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
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2)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答案】
1.D
2.A
3.A
4.(1)虚妄地称頌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
(2)后来要修治栏杆成谐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
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
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
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跟随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承《周易》
和《论语》。”
“借客报仇”的主语是朱云,之前断开,排除 AB 两项;
“年四十”强调年龄,引领后文,之前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D。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
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A 项,“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错误,道家和儒家学派成型之前,《周易》已经成书,后为道家和儒家所信奉。
故选 A。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
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
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A 项,“忠正而有智谋”错误,只是华阴守丞认为的,而且“试守”的意思是试任,并不是直接任命。
故选 A。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
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
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
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本题,(1)中“相”,动作偏指一方,他;“举”,举荐;“有司”,有关部门;“案”,查验;(2)中“治”,修治;“易”,换;“旌”,表彰。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
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跟随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
承《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汉元帝时,华阴县守丞嘉向皇帝上
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
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这建议交付公卿研究,征询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
“大臣是圣明的君王谨慎地选择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
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嘉竟因此获罪。成帝时,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得
到破格提拔,(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说:“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
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
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
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逄(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
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宫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
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
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
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鄠县乡间,教授学生。有时带领着学
生们乘牛车出行,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为丞相,朱云前往拜见。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
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你以为
我想当你的属吏吗?”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
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
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
第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
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
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
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
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
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薄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薄,防出纳奸伪。置纲运薄,防运夫侵盗。置馆
夫薄,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
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
“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
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
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
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选自《明史·卷一六一》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B.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C.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D.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现在则泛称中医医生。
B.“传”,可指驿站所备的车;“乘传”,主要指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也可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
等。
C.“起家”,意思是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官吏到职办公则叫“视事”,官吏交还官职退休叫“致仕”。
D.“丁母忧”,又称“丁母艰”“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
孝顺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用智慧整顿吏治。他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
者,使得全府上下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他曾经设置了簿册识民善恶,防范各种奸盗事情发生,下大力气惩恶扬善,深受老百
姓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司务邹亮给他献诗,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上奏朝廷推荐任用,并多次拜见平
思忠,礼节恭敬,表达自己的谢意。
D.况钟深受苏州百姓爱戴。他几次因故卸任或离任,都被百姓请求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
勤政爱民方面,没有能比得上况钟的。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答案】
1.B
2.D
3.C
4.(1)所积累的救济农民和存储的粮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的租赋。
(2)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类选择题往往可用排除法,本身难度不大,比较选项异同,往往只有两三处断句
不同,依据上下句的字词、结构搭配和句间逻辑关系,容易判定。
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以前,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
们绑打。又有卫所将士军卒,时常欺凌百姓。况钟到任后,都收敛行迹不敢再放肆。
考生注意抓动词,分析其主语宾语,还要注意特殊句式。分析“踵至”的主语,显然是“者”对应的人物,而“中
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又是定语后置句,写的对象是“中使(太监)”,故“踵至”应断在上一句,故排除
CD;
抓住动词“凌虐”,分子主语宾语后,发现“时”若断在上句,“将卒时”意为将士死的时候,与后文“敛迹不敢肆”
矛盾,故“时”只能与“凌虐小民”断在一起,指时常欺凌百姓,故排除 AC。
故选 B。
2.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
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D 项,“‘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回乡守丧”错误,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祖父之丧。
故选 D。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
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C 项,“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司务邹亮给他献诗……况钟就上奏朝廷推荐任用”错误,依据第六段“钟虽起刀笔,
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
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况钟
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据此可知,况钟推荐邹亮,是因为况钟礼敬文人儒士,而不是为了“知恩图报”。
故选 C。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
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
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济:赈济、救济;岁:每年;振荒:赈济灾荒;以:用来;杂办:杂赋;逋:拖欠。
(2)素:一向;未尝:从来没有;缘:因为;干:求取;贤:意动用法,认为贤德。
参考译文: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
来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恰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
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的空缺。况钟由于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
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
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理的地方。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
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非
常高兴,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几天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
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婪、暴虐、
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于是况钟免除烦扰苛细的赋税,制定教民条文,
事情有不利于老百姓的,就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
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救济农民和存储的粮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
赋和拖欠的租赋。
况钟为政,细心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
出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
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以前,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们绑打。又有卫所将士军
卒,时常欺凌百姓。况钟到任后,都收敛行迹不敢再放肆。即使是上级官员和其他省的官吏经过苏州的,也都从心
里对况钟有所畏惧。
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刀笔:即刀笔吏。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
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在古代,人们又往往特将
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顾名思义就是谓其深谙法律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
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
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当初况
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邀请拜见他,对待他礼节
非常恭敬,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说:“并非我没有仆役,而是想借此报答您罢了。”平思忠家一向
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为此下诏命他戴孝起复留任。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
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处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
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
后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像他一样。
第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
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
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
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
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孝景子武帝时,武安宴诸宾,魏其以灌夫故后因坐之。而于是上使御史
簿责魏其所言灌夫,颇不雠,欺谩。劾系都司空。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
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
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五年十月,悉论灌夫及家属。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不
食欲死。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B.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C.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D.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梁孝王,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子嗣为诸侯王。
B.太后,中国古代通常把皇帝的母亲称为太后,并且太后不一定是皇帝的生母,也可能是养母。
C.孝景,汉景帝刘启年号。年号,如清朝皇帝使用的“乾隆”“嘉庆“光绪”等等。
D.拜,文中指授予官职,这个意思也可以是如《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婴年少为官。窦婴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侄子,在汉文帝时做过吴国丞相,后来因病免官了。
B.窦婴忠君得罪太后。梁王刘武是窦太后小儿子,窦太后因为窦婴为皇帝开脱没有让“兄终弟及”实现而开出窦婴
族籍。
C.窦婴建功封侯。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之后很多人士都投奔他这里来。
D.窦婴含冤而死。因为窦婴获罪,他做了一个假的遗诏,被小人弹劾最后被斩首示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2)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
【答案】
1.D
2.C
3.D
4.(1)皇上所赏赐给的黄金,都摆列在走廊穿堂里,属下的小军官经过时,就让他们酌量取用,皇帝赏赐的黄金一
点儿也没有拿回家。
(2)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灭族,情况一天比一天紧急,大臣们谁也不敢再向皇帝说明这件事。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
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
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
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奏书呈送皇上,可是查对尚书保管的档案,却没有景
帝临终的这份遗诏。这道诏书只封藏在魏其侯家中,是由魏其侯的家臣盖印加封的。于是便弹劾魏其侯伪造先帝的
诏书,应该判处斩首示众的罪。“而”表转折,在其前断开,排除 AC;“遗诏”与“诏书”不能连用,故中间断开,
排除 B。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
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本
题中,C 项,“汉景帝刘启年号”错误。汉武帝之后才有年号,而汉景帝是汉武帝的父亲。“孝景”是谥号。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
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
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D 项,“他做了一个假的遗诏”错误,窦婴并没有作假
的遗诏,景帝生前确实给过窦婴遗诏。
故选 D。
4.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其大概的意思。翻译
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
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1)陈,摆
列;军吏过,财取为用,酌量取用。(2)系,被拘禁;族,灭族;日,一天天地,作状语。
参考译文:
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他喜欢宾客。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
国相,困病免职。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有一次梁孝
王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
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皇上,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
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
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窦太后于是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每逢节日也不准许他进宫朝见。
汉景帝三年(前 154),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
见窦婴。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窦太后至此也感到惭愧。于是皇上就说:“天下正有急
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这时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
在家,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起用他们。皇上所赏赐给的黄金,都摆列在走廊穿堂里,属下的小军官经过时,就让他们
酌量取用,皇帝赏赐的黄金一点儿也没有拿回家。窦婴驻守荥阳时,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
部被平定之后,皇上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这时那些游士宾客都争相归附魏其侯。汉景帝时每次朝廷讨论军政大事,
所有列侯都不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
武安侯田蚡(fén),是汉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田蚡宴请各位宾客,窦婴因为灌夫的原因之后被牵
连获罪。于是皇上派御史按照文簿记载的灌夫的罪行进行追查,与魏其侯所说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犯了欺骗皇
上的罪行。被弹劾,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别监狱里。汉景帝时,魏其侯曾接收过他临死时的诏书,那上面写道:
“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灭
族,情况一天比一天紧急,大臣们谁也不敢再向皇帝说明这件事。魏其侯便让侄子上书向皇帝报告接受遗诏的事,
希望再次得到皇上的召见。奏书呈送皇上,可是查对尚书保管的档案,却没有景帝临终的这份遗诏。这道诏书只封
藏在魏其侯家中,是由魏其侯的家臣盖印加封的。于是便弹劾魏其侯伪造先帝的诏书,应该判处斩首示众的罪。元
光五年(前 130)十月间,灌夫和他的家属全部被处决了。魏其侯过了许久才听到这个消息,听到后愤慨万分,患了
中风病,饭也不吃了,打算死。有人听说皇上没有杀魏其侯的意思,魏其侯又开始吃饭了,开始医治疾病,讨论决
定不处死刑了。意然有流言蜚语,制造了许多诽谤魏其侯的话让皇上听到,因此就在当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将魏其
侯在渭城大街上斩首示众。
第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父植,有名于世。毓十岁而孤,遇本州乱,二兄死难,养寡嫂孤兄子,以学行见称。时
天下草创,多逋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亡士妻白氏,始适夫家数日,未与夫相见,大理奏弃市。毓驳之曰:
“夫女子之情,以接见而恩生,成妇而义重。今白氏生有未见之悲,死有非妇之痛,而吏议欲肆之大辟,则若同牢
合卺之后,罪何所加?《书》云‘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恐过重也。苟以白氏皆受礼聘,已入门庭,刑之为可,
杀之为重。”太祖曰:“毓执之是也。又引经典有意,使孤叹息。”由是为丞相法曹议令史,转西曹议令史。文帝践
阼,徙黄门侍郎,出为济阴相,梁、谯二郡太守。帝以谯旧乡,故大徙民充之,以为屯田。而谯土地墝瘠,百姓穷
困,毓愍之,上表徙民于梁国就沃衍,失帝意。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毓心在利民,躬自临视,择居美田,百姓赖之。明帝青龙二年,入为侍中。在职三年,多所驳争。诏曰:“侍中毓禀性贞固,心平体正,不懈于
位者也。其以毓为吏部尚书。”毓于人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黄门李丰尝以问毓,毓曰:“才所以为善也,
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丰等服其言。齐王即位,赐爵关内侯。时曹
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
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大梁乡侯,封一子高亭侯。正元三年,疾病,逊位。甘露三年薨,
谥曰成侯。孙藩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二·桓二卢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B.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C.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D.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指《尚书》,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与《诗经》《礼记》《乐经》和《周易》合称五经。
B.践阼,指登上帝位。践,履踏。阼,阼阶、主阶。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C.青龙,指魏明帝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明清时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故明清时可将之作为对皇帝的称呼。
D.侯,周代位列五等爵的第二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毓品德高尚,学问深厚。卢毓在两位兄长死后照料寡嫂孤侄;为还未与丈夫见过面的白氏求情时能够引用经典
阐述意见,让太祖感叹不已。
B.卢毓爱护百姓,敢于谏诤。文帝大举移民充实谯郡,卢毓怜悯百姓,为此上表而惹怒文帝;任侍中时因敢于辩驳
和争论获得文帝称赞,官位得以升迁。
C.卢毓选贤荐能,见解独特。卢毓对人的评价和举荐首先看重的是性情品德,其次才是才能,他认为有才而不能办
成善事是因为才能没有对准方向和目标。
D.卢毓历侍多君,仕途跌宕。卢毓先后侍奉五位君主,因爱护百姓、敢于谏诤导致官位多有变迁;曹爽掌权时遭贬
谪,高贵乡公即位后被进封并惠及子孙。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2)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
【答案】
1.C
2.A
3.B
4.(1)(文帝)虽然准许了卢毓上奏的内容,心里却还怨恨他,于是贬谪了卢毓。(2)曹爽等人被收监后,太傅司
马宣王派卢毓代理司隶校尉一职,审理曹爽等人的案件。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
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比和对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
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当中,“徙毓仆射”与“出毓为廷尉”为相同句式,所以“出”“毓为廷尉”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司隶”
是“毕轨”的职务,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B 项,“官”作“免”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B 项。
故选 C。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
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经》和《春秋》,不包括《乐经》。
故选 A。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
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任侍中时因敢于辩驳和争论获得文帝称赞,官位得以升迁”理解有误。原文“明帝青龙二年,入为侍中。在
职三年,多所驳争。诏曰:‘侍中毓禀性贞固,心平体正,不懈于位者也。其以毓为吏部尚书。’” 卢毓明帝时任侍
中且敢于辩驳和争论并得到升迁,得到的是“明帝”的称赞,而不是“文帝”的称赞。
故选 B。
4.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
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
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所表”,所字结构,上奏(的内容);恨,怨恨;“左
迁”,贬谪。(2)中,“见”,表被动;“收”,收监、逮捕;“行”,代理;“治”,审理;“狱”,案件。
参考译文: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县人。父亲卢植,在世时很有名气。卢毓十岁就成了孤儿,后来遇上本州战乱,两个哥
哥也死于非命。卢毓就担负起抚养寡嫂孤侄的责任,他的学问和品德受到大家的称赞。
当时天下混乱,不少人士逃往外地,因此,对逃亡的人刑罚很重,倘若有人犯了罪,就会株连他的妻子和孩子。有
个人被判处了死刑,他的妻子白氏,刚嫁到他家没几天,还没和丈夫见过面,大理寺就报请将她一并处死陈尸于街
市。卢毓驳斥这件事说:“大凡女子之情,因为和丈夫相处才产生恩爱,因为成了妇人才重视和丈夫的情义。如今
白氏生有未曾和丈夫见面的悲哀,死有未成妇人的痛苦,可执掌刑法的人还想把她处以极刑,真要这样的话,那么
如果白氏和丈夫已经行叩拜之礼,又应当给她加什么罪呢?《尚书》上说:‘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恐怕给白氏
的判罚的确太重了。如果因为白氏已经接受了夫家的聘礼,进入了丈夫的家门,至多判几年刑也可以了。处死实在
太过分了。”太祖曹操听了这番话,赞许道:“卢毓说得有道理,而且能够引经据典阐述自己的意见,真让人感叹不
已。”由于这件事,曹操便任命他为丞相法曹议令史,后又转任西曹议令史。曹丕登基后,卢毓升任黄门侍郎,后又
出任济阴相和梁、谯二郡太守。因为谯郡是曹氏的故乡,因此曹丕大批移民,到谯郡屯田。然而这里土地贫瘠,百
姓穷困,卢毓怜悯人民,就上表曹丕,请求把百姓迁移到土地肥沃的梁郡,没想到这个建议很不合乎曹丕的心意,
曹丕虽然批准了卢毓的要求,心中却恨恨不已,不久将卢毓降了职,让他担任了管理移民的睢阳典农校尉。卢毓一
心利民,亲自到乡村视察,为老百姓挑选宅地和好田,百姓们非常信赖。明帝曹睿青龙二年,卢毓入朝担任侍中。
卢毓在担任侍中职务的三年时间里,和明帝多次有过辩驳和争论。明帝下诏说:“侍中卢毓,秉性贞渝,心平体正,
是一个不懈于位的人。因此我任命卢毓从现在起担任吏部尚书。”卢毓对人的评价和举荐,首先看重的是他的性情品
德,其次才是他的才能。黄门侍郎李丰曾经为此询问过卢毓,卢毓说:“才能是为了用来成就善事,因此大才成就
大的善事,小才只能成就小的善事,如今有些被人称作有才能的人并不能办成善事,正是因为他的才能并没有对准
目标和方向。”李丰等人对他的见解都很佩服。齐王曹芳即位后,卢毓被赐爵关内侯。当时曹爽掌管大权,想要树立
他的党羽,于是调任卢毓为仆射,不久,又把卢毓逐出内阁担任廷尉(尚书內朝官,九卿外朝官,故云出)。司隶毕
轨甚至妄奏要罢免他的官职。大臣们纷纷上告毕轨,于是又让卢毓当了光禄勋。曹爽等人被收监后,太傅司马懿命
卢毓行使司隶校尉的职权,审理曹爽等人的案件。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后,晋封卢毓为大梁乡侯,又封他的一个儿子
为高亭侯。正元三年,卢毓得病,辞去官职。甘露三年,卢毓去世,谥号成侯。他的孙子卢藩继承了爵位。
第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悦,字众喜,京兆蓝田人也。少有气干,为州里所称。太祖初定关、陇,悦率募乡里从军,屡有战功。大统四年,
东魏将侯景攻围洛阳,太祖赴援。悦又率乡里千余人,从军至洛阳。将战之夕,悦罄其行资,市牛飨战士。及战,
悦所部尽力,斩获居多。十三年,侯景据河南来附,仍请兵为援。太祖先遣韦法保帅众助之。悦言于太祖曰:“侯
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位居上将,职重台司,论其分义,有同鱼水。今欢始死,景便离
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恐朝廷贻笑将来也。”太祖纳之,乃遣赵士宪追法保,
而景寻叛。十四年,率所部兵从杨忠征随郡、安陆,并平之。时悬兵深入,悦支度路程,勒其部伍,节减粮食。及
至竞陵,诸军多有匮乏,悦出廪米六百石分给之。太祖闻而嘉焉。又从达奚武征梁汉。军出,武令悦说其城主杨贤。
悦乃贻之书曰:“梁主内亏刑政,外阙藩篱。匹夫攘袂,举国倾覆。非直下民离心,抑亦上玄所弃。我相公膺千龄
之运,创三分之业。兵车所指,云除雾廓。君兵粮既寡,救援路绝。欲守,则城池无萦带之险;欲战,则士卒有土
崩之势。以此求安,未见其可。事有变通,今其则也。”贤于是遂降。悦白武云:“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
寡弱,易可图也。若蜀兵更至,攻之实难。”武然之,令悦率轻骑七百,径趣白马。悦先示其祸福,其将梁深遂以城降。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
吏安之。保定元年,卒于位。
(选自《周书·王悦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
初附民/吏安之
B.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
初附民/吏安之
C.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
初附/民吏安之
D.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
初附/民吏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本名之外另取的通常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联的称呼。
B.太祖: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C.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也可以指御史台职司。
D.兵车:又称战车,是载兵的车辆,用于陆上战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悦年轻有为,屡立战功。王悦年少时就有气量才干,被同乡人称道;率领乡里人跟随太祖的军队,多次立下战
功;转战洛阳,王悦用尽随身财物买牛款待战士,激励战士奋勇杀敌。
B.王悦颇有眼光,识人精准。侯景投靠朝廷,请求派军队作为援助,太祖应允,王悦进言,分析侯景和高欢的关系,
认为不宜援助侯景,太祖采纳建议,侯景果然反叛,印证了王悦的判断。
C.王悦节减粮食,援助友军。王悦率领军队跟随杨忠征讨随郡、安陆,他孤军深入,走错了路,命令部属减少粮食
开支;到了竟陵,将节约下来的六百石大米分给缺少粮食的各路军队。
D.王悦洞察形势,劝降有方。王悦出征梁汉,奉命劝降城主杨贤,王悦剖析形势,指出杨贤面临绝境,说服杨贤归
降;率领轻骑兵奔赴白马,陈述利害关系,说服白马守将梁深投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 分)
(1)侯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
(2)今欢始死,景便离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
【答案】
1.D
2.B
3.C
4.(1)侯景对于高欢。开始时就有深厚的同乡之情。最后又确定了君王和臣子之间的意气相合。
(2)如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就离心怀有异志,对高氏背叛恩德,怎么愿意对朝廷尽节。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句子的断句原则,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根据语法关系等来判断。
如本题中“行次”是行军的意思,语意完整,其后不能断开,排除 AC 两项;根据文意,“民吏”指百姓和官吏,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 B 项。原文标点: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
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故选 D。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帝王谥号”错,太祖应是庙号。
故选 B。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 项,“走错了路”错误,原文中“支度路程”是计算路程的意思。
故选 C。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确定其含义,再整体翻译。文言文翻译最基
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1)题关键点:“之于……”对于;
“则”就;“笃”深厚;“乡党”乡里;“契”意气相合。第(2)题关键点:“始”刚刚;“离贰”离心怀有异志;
“背德于高氏”状语后置句“于高氏背德”,“背德”指背弃道德或恩德;“岂”怎么;“尽节于朝廷” 状语后置句
“于朝廷尽节”。
参考译文:
王悦,字众喜,是京兆蓝田人。年少就有气量才干。被同乡人称赞。周太祖刚刚平定关中和陇地,王悦就率领招募
的同乡随军出征,多次建立战功。大统四年,东魏将领侯景围攻洛阳,周太祖前去救援。王悦又率领同乡一千多人,
跟随军队到达洛阳。将要开战的前夕,王悦花光了自己出门所带的钱财,买牛来款待士兵。等到开战时,王悦所统
率的部属全力作战,斩杀俘获的敌人占多数。大统十三年,侯景占据河南前来归附,仍请派军队作为援助。太祖先
派遣韦法保率领军队援助他。王悦向太祖进言说:“侯景对于高欢,开始时就有深厚的同乡之情,最后又确定了君
王和臣子之间的意气相合。官位居于上将,职位重在台司,论及他们的情义,就如同鱼和水一样。如今高欢刚刚死
去,侯景就离心怀有异志,对高氏背叛恩德,怎么愿意对朝廷尽节。现今如果增加他的势力,用军队去援助他,恐
怕朝廷也会被后来的人笑话。”周太祖采纳了王悦的建议,于是派遣赵士宪追回韦法保,果然侯景不久就叛乱了。大
统十四年,(王悦)率领部下跟随杨忠征讨随郡、安陆,一起平定了两地。当时孤军深入,王悦计算路程,约束自己的
部属,节约减少粮食。等到了竞陵,众多军队缺少粮食,王悦拿出储藏的六百石米分发给他们。周太祖听说后嘉奖
王悦。又跟随达奚武征讨梁汉。军队出发时,达奚武命令王悦劝降城主杨贤。王悦于是送书信给杨贤说:“梁主国
内缺乏刑法和政令,外面又缺少守卫。老百姓卷起袖子(奋起),整个国家就会倾覆。不仅是百姓离心离德,或许也是
被上天抛弃。我主公秉承千年气运,创下天下三分的基业。军队指向的地方,云开雾散。你军粮已经很少,救援的
道路又被断绝。想要防守,城池没有垣环水抱的险阻;想要作战,士兵又有崩溃的态势。凭借这些祈求安全,不见
得是可行的。事情有变通,如今就是效法的时候了。”杨贤于是投降。王悦告诉达奚武说:“白马处于交通紧要之处,
是兵家必争的地方。如今城池守卫兵少力弱,容易图谋。如果蜀国军队又前来,想再攻打他们实在艰难。”达奚武认
同这个观点,命令王悦率领七百轻骑兵,直接奔赴白马。王悦先向他们指出灾祸和幸福的关系,白马守将梁深于是
献城投降。梁武陵王萧纪果然派遣将领率领六千步骑兵,想要先占据白马。行军到阙城,听说白马守将已经投降,
就回去了。等到梁州被平定,太祖就让王悦行使刺史职权。王悦招抚刚刚归附的人,百姓官员都很安定。保定元年,
在职位上去世。
第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
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
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
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
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
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
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
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
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
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
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
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
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
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
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
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
智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
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
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
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
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良久,召唐让日:“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日:“鄙人不知忌讳。”
(2)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答案】
1.B
2.A
3.C
4.(l)过了很久,(文帝)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
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2)赵王迁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逃,被秦人俘虏消灭。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
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军市之租皆自用”主谓宾结构完整,“居边”的主语为“李牧”,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C;军市之
租皆自用飨士,翻译为“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决于外,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赏赐于外
决”,根据语意,需从“飨士”之后断开,排除 D。
故选 B。
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
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
识的积累。
A 项,“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错误。谥号被尊为‘文’。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
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C 项,“威慑东胡”错误。由原文“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可知,魏尚威慑的是匈奴”。
故选 C。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
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l)让,责备;间,私下里;鄙人,谦辞,只第一人称“我”。
(2)立,即位;乃,竟;是以,因此;北,失败;为秦所禽灭,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禽,通“擒”,虏
杀。
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
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
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
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
“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
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
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
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
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
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那,杀死北地都尉孙印。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
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
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
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
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
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
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抵御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
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人俘虏消灭。如
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稿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
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
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
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
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
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
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
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 163),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
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第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鹊者,勃海郡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
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扁鹊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问中庶子曰:“太子何病?”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是以
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
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呜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中庶
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出见扁鹊于中阙,曰:“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
生则弃捐填沟壑。”言未卒,悲不能自止。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更适阴阳,
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 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
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后五
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遂死。扁
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成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
为变。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间与语曰 间:悄悄
B.特以诊脉为名耳 特:只是
C.其后扁鹊过虢 过:拜访
D.闻贵妇人 贵:尊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
变/
B.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
C.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
变/
D.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
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扁鹊得遇奇人,领悟中医精髓。他恭敬地对待客人长桑君,获得秘藏医方,精通望闻问切,到处行医治病。
B.扁鹊辨证施治,太子起死回生。扁鹊听说虢国太子去世,就去了解死因,并积极采用中医方法救活了太子。
C.扁鹊洞见病症,桓侯讳疾忌医。扁鹊发现齐桓侯身患重病,就及时忠告,岂料桓侯一再狐疑,耽误救治而亡。
D.扁鹊随俗为变,名声传扬天下。他游医四方,不为王侯贵族看病,只为黎民苍生着想,留下诊脉法沿用至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②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答案】
1.C
2.D
3.①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与众不同,时常恭敬地对待他。
②我不是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应该活下去,我能做的只是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解析】
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
进行揣测。
C 项,“其后扁鹊过虢”的译文:后来扁鹊路经虢国。“过”,动词,译为“经过,路过”。
故选 C。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
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
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
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根据句意断句。“即为带下医”与“即为耳目痹医”“即为小儿医”句式对称,应该“医”后断句,排除 A、D
项。还应该在“即”前断开,排除 B 项。译文:到了邯郸,听说赵国人尊重妇女,就做起了妇科医生;到了洛阳,
听说周王朝的人敬爱老人,就做起了老年病医生;到了咸阳,听说秦国人爱护小儿,就做起了小儿科医生:总之是
随着风俗的不同而变换行医的重点。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
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
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 项,“不为王侯贵族看病”于文无据。据原文“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随俗为变”可知,其实,扁鹊
看病问诊不管身份地位,一心治病救人。他既使虢国太子起死回生,又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治病,真正做到了“医者
仁心”。
故选 D。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
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①句关键点:“过”,到(客馆)来;“奇”,意动用法,认
为……与众不同;“遇”,对待。译文: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与众不同,时常恭敬地对待
他。第②句关键点:“生”,使……复活;“当生”,应该活下去;“越人”是扁鹊的自称;“起”,指恢复健康。译
文:我不是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应该活下去,我能做的只是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参考译文:
扁鹊是渤海郡人,姓秦,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与
众不同,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
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留传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鹊说:“好吧,遵命。”他这才
拿出全部秘方都给了扁鹊。扁鹊用它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是在为病人切脉。扁
鹊有时在齐国行医,有时在赵国行医。在赵国时取名叫扁鹊。后来扁鹊路经虢国。正碰上虢太子死去,扁鹊问中庶
子:“太子得的什么病?”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阴阳交错而不能疏泄,因此阳脉弛缓阴脉
急迫,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鹊又问:“他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回答:“从鸡鸣到现在。”又问:“收殓了吗?”
回答说:“还没有,他死还不到半天呢。”“请禀告虢君说,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死了,我能使他复活。”
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胡说吧?怎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过了好久,扁鹊仰望天空叹息说:“你如果认为我说
的不真实可靠,你试着进去诊视太子,应会听到他耳有鸣响,看到鼻翼搧动,顺着两腿摸到阴部,那里应该还是温
热的。”中庶子这才把扁鹊的话告诉虢君。虢君走出内廷在宫廷的中门接见扁鹊,说:“先生您路经我们小国,希望
您能救助我们,我这个偏远国家的君王真是太幸运了。有先生在就能教活我的儿子,没有先生在他就会抛尸野外而
填塞沟壑。”话没说完,他就悲哀不能自我克制。扁鹊就叫学生子阳磨砺针石,取穴百会下针。过了一会儿。太子苏
醒了。又进一步调和阴阳,仅仅吃了二十天汤剂身体就恢复得和从前一样了。因此天下的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人复
活。扁鹊却说:“我不是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应该活下去,我能做的只是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扁鹊到了齐国,
齐桓侯把他当客人招待。他到朝廷拜见桓候,说:“您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不治疗将会深入体内。”桓侯说:
“我没有病。”扁鹊走出宫门后,桓侯对身边的人说:“医生喜爱功利,想把没病的人说成是自己治疗的功绩。”过
了五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肠胃间,不治疗病情将加深。”桓候不肯答话。又过了五天,扁鹊又去,
远远看见桓侯就向后退跑走了。桓侯派人问他跑的缘故。扁鹊说:“疾病在皮肉之间,汤剂、药熨的效力就能达到
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血脉中,靠针刺和砭石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肠胃中,药酒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
的目的;疾病进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也无可奈何。现在桓侯的疾病已深入骨髓,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
过了五天后,桓侯就病死了。扁鹊名声传扬天下。他到邯郸时,听说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疗妇科病的医生;到
洛阳,听说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成阳,听说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疗小孩疾病
的医生: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法的人,都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