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东北三省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东北三省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ID:430469

大小:59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东三省 2020 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玉器主要服务于礼仪活动。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 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佩玉替代礼玉成为“风潮”。这体现出 A. 儒家正统地位确立 B. 礼乐制度逐渐完善 C. 崇德重教渐人人心 D. 玉器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随着玉代表德的思想产生之后,玉器逐渐受到了人民的欢迎,表明当时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重视德教。C 正确;儒家正统思想在汉朝确立正统地位,A 排除;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 度逐渐被破坏,B 排除;材料表明因为德的关系,玉才受到人民的欢迎,而不是玉器的制造技术进步,D 排 除。故选 C。 2.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农民无力购买,只能继 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了当时 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C. 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D. 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富农地主有着先进的耕作工具而得到更多的利益,相反,贫苦百姓因为没有先进的工具 而随时会出卖土地,表明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D 正确;自然经济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A 排除; 铁犁牛耕在汉代已经普及,B 排除;材料反映农民可以出卖土地,表明汉代实行的土地私有制,C 排除。故 选 D。 3.如图所示,宋太祖时开始给官员的官帽加上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翅,其目的是 A. 提倡大臣独立思考 B. 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C. 加强皇帝集权专制 D. 彰显开国独树一帜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内容并结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来看,该措施出现的初衷是为了防止朝臣在朝堂上私下 交流,目的是为了防止朝臣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威胁皇权,通过此措施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C 正确; 提倡大臣独立思考不符合材料主旨,A 排除;防止官员结党营私的目的还是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B 排除; 彰显开国独树一帜与其政治制度无关,D 排除。故选 C。 4.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人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 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B. 社会结构的变化 C. 皇室贵族的审美追求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兴起了很多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 并逐渐的占据统治地位,花部的兴起便是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D 正确;材料中花部的变化与专制统治的 强化无关,A 排除;依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尚未发生变化,B 排除;材料未反映花部的变 化与皇室贵族的审美有关,C 排除。故选 D。 5.1887 年王韬短篇小说集《淞隐漫录》刊载于《申报》,书中多有西方美女与中国男子相恋的题材。西方女 子家世不俗,仰慕中国文化,并于危难之际利用自己掌握的西方技术帮助丈夫渡过难关。这反映了作者 A. 对中西关系的客观认识 B. 复杂矛盾的文化心理 C. 以拓展国人视野为目的 D. 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西方女子家世不俗,仰慕中国文化,并于危难之际利用自己掌握的西方技术帮助丈夫 渡过难关”并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来看,面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王韬还希望列强给予中国帮助,体 现了其矛盾的心理状态。B 正确;材料表明王韬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意图,A 排除;结合所学可知, 王韬是早期维新派代表,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拓宽国人视野,C 排除;材料未涉及对理性精神的 崇尚,D 排除。故选 B。 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条例规定,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全部废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只准视为雇主和雇佣人 之关系。该条例 A. 保护了工商业的发展 B. 力图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 C. 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D. 有利于重建社会契约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全部废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只准视为雇主和雇佣人之关系” 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可知,南京临时政府规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表明其力图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B 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工商业的保护的措施,A 排除;材料措施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对生产关系的 变革,C 排除;材料中的措施不能证明南京临时政府重建社会契约精神的想法,D 排除。故选 B。 7.如图为美国发行的《抗战建国》邮票。这说明 A. 三民主义与林肯思想一致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C. 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D. 国民政府坚持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抗战建国”并结合抗日战争知识可知,美国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给予了中国一定 的帮助。C 正确;材料未涉及二者的思想,不能证明二者的思想是一致的,A 排除;1942年中、美、英、苏 等 26 国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材料未体现,B 排除;抗战时期国 民政府坚持的不是三民主义,D 排除。故选 C。 8.1984 年 9 月 3 日至 10 日,在浙江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会议形成了价格双 轨制等成果。这是中青年工作者“第一次集体发声”,被称作“莫干山会议”。此后,双轨制成为时代名词。 这次会议 A. 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B.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 制定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 D. 响应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1984 年 9 月 3 日至 10 日”“会议形成了价格双轨制等成果”并结合改革开放的知识可 知,价格双轨制使得中国形成了国家统一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管理制度,有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B 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A 排除;材料表明这次会形成了价格双轨制,不能证、 明制定国企改革所有的政策,C 排除;科教兴国战略在 1995 年才提出,时间不符,D 排除。故选 B。 9.雅典 狄奥尼索斯大剧场可容纳 15000 人左右,为了使贫穷的公民也能看戏,雅典政府还发放一种观剧津 贴。戏剧表演以竞赛的形式上演,由公民进行评判。由此可知 A. 雅典公民的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B 城邦公共空间向所有雅典人开放 C. 公共活动巩固了政治生活的民主性 D. 公共闲暇生活促进了民主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雅典政府还发放一种观剧津贴”“公民进行评判”并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可知,雅典 的措施可以使得每一个公民都与机会享受民主权力,体现了雅典公共活动对政治生活的巩固。C 正确;观剧 不能反映雅典公民闲暇生活的丰富多彩,A 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只对公民开放,B 排除;材料不能证明雅 典民主产生在这一时期,D 排除。故选 C。 10.英国传统体育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大街小巷中斗牛、斗狗、斗鸡、足球、拳击等活动都是寻常之事。19 世纪 30 年代起,英国议会开始颁布如《虐待动物法》、《城市警察法》等法律来禁止血腥暴力活动及街头巷 尾聚众游戏。这一变化说明 A. 群众对政府政策的广泛认同 B. 立法是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 C. 国家干预经济推动社会转型 D.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19 世纪 30 年代起,英国议会开始颁布如《虐待动物法》、《城市警察法》等法律来禁止 血腥暴力活动及街头巷尾聚众游戏”并结合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随着英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英国政府逐 渐注重城市文明建设。D 正确;材料未体现法律颁布后人民的反应,A 排除;唯一途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B 排除;材料只涉及政府对城市建设的干预,未体现对经济的干预,C 排除。故选 D。 11.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周期性的形变, 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据此推测,为引力波假设提供基础理论的应该是 A. 相对论 B. 生物进化论 C. 量子论 D. 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 的 .、 生周期性的形变,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并结合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可知,为引力波 提供基础理论的是相对论。A 正确;生物进化论是对于物种起源的一种学说,B 排除;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 质世界的基本规律,C 排除;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与引力 波的时空观不符,D 排除。故选 A。 12.1955 年黑人奥运冠军马尔惠特菲尔德和哈里森迪拉德的非洲之行,展示了美国文化成就和生活方式,对 美国文化在非洲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使美国政府决策部门对体育交流项目愈发关注。美国政府此举的 主要目的是 A. 传播美国文化 B. 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 C. 重塑国家形象 D. 促进世界的体育文化交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1955 年”“对美国文化在非洲 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可知, 美国的做法是为了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进而制约苏联。B 正确;传播美国文化不是其主要目的,A 排 除;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美国国家形象的重塑,C 排除;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局势可知,促进世界体育文化的 交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 B。 13.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它 具体内容和特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 光辉时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 5 次大的侵略战争,虽然每次都以中国的失 败而告终,但每次都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暴精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这样的格局决定了中国 要战胜自己的对手,不但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勇敢拼搏,而且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在鸦片 战争中,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还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民权观念的传播,从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 郑观应等发出通下情、开议院的议论开始,到戌戌时期发展成声势浩大的要求“伸民权”的变法运动,从 1900 年孙中山惠州起义,一直到 1911 年武昌起义,中国资产阶级在挽救民族命运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 英雄行为,并不比欧洲资产阶级逊色。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第二章大地之子——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艰难回国路,满腔报国情;甩掉“贫油国” 的帽子…… 第四章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动荡流离的童年;两次重大的选择;安江农校来了一位大学生;禾下 乘凉梦成真 第五章两弹元勋——邓稼先少年立伟志;西南联大物理系;娃娃博士;青春热血挥洒戈壁…… 第八章中国申奥的见证人——何振梁不卑不亢,为国家尊严而斗争;有礼有节,级横世界体坛;追梦 的 的、 奥运…… ——摘编自刘世英《10 位功勋人物的奇迹背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李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 【答案】(1)特点:反抗外来侵略;由忠君到限制君主权力、推翻君主统治;学习西方。 原因: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战败,意识到自身的落后;西学东渐,民权观念的 传播;清政府腐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2)表现:坚持党的领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维护国家尊严。 意义:加快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每次都表现了中国人民 勇敢抗暴精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来看, 表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特点,依据材料“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来看,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 思想,依据材料“到戊戌时期发展成声势浩大的要求伸民权的变法运动”来看,出现了由忠君到限制君主 权力、推翻君主统治的变化;原因:依据材料“近代中国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来看, 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导致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因此出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特点,中国战败,意识到自身 的落后,清政府腐败,还有西学东渐的影响,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依据材老“民权观念的传播” 来看,随着民权观念的传播,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中国出现了学习西方制度特点。 (2)表现:依据材料“艰难回国路,满腔报国情”“两次重大的选择;安江农校来了一位大学生”“少年 立伟志”“不卑不亢,为国家尊严而斗争”来看,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表现在坚持党的领导,投身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维护国家尊严上;意义:依据材料“甩掉贫油国的帽子”“禾下乘凉梦成真”来看,加快了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依据材料“青春热血挥洒戈壁”“有礼有节,级横世界体坛”并结合现代中国科技发 展来看,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实生活中,偏见无处不在。保加利亚摄影师杨科.萨佛诺夫尝试从所有角度观察我们所生活的 这个星球,从 2009 年开始绘制,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偏见地图》的图册,将诸多国际观点收录其中,他 的这些讽刺意味十足的刻板印象描绘,真切的加深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这里节选了三张如图片 的、 图 1 美国人眼中的欧洲 图 2 美国人眼中的亚洲 图 3 美国人眼中的非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参考示例:美国对欧洲偏见的形成是有一定历史因素的。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雅典经 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达到全盛时期,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 势,为后来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经验,这让美国人形成了整个希腊地区都是德先生的认知。新航路开辟后, 葡萄牙和西班牙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在南美洲,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其余主要被西班牙殖民其中 主要的国家是墨西哥,因此美国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简单的理解成巴西和和墨西哥的代名词。1917 年俄国十 月革命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 国家,所以美国人把整个东欧地区看成都是共产党员的世界。综上所述,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让美国人对 欧洲形成了一些看法,这种看法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客观正确的认知而发生改变,可见偏见一旦形成 很难轻易改变,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介绍与传也有失真不客观的一面。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现实生活中,偏见无处不在”“将诸多国际观点收录其中,他的这些讽刺意味十足的 刻板印象描绘,真切的加深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并结合图片中美国对欧洲、亚洲、非洲的评价来看, 美国对三大洲有一定的偏见,该偏见是有一定的历史因素的原因,而且该偏见对文化之间的沟通产生不同 的作用。可从以上观点提出一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总结即可。例如:美国对欧洲偏见的形成是 有一定历史因素的。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雅典经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 民主政治达到全盛时期,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为后来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经验,这让美国 人形成了整个希腊地区都是德先生的认知。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在南 美洲,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其余主要被西班牙殖民其中主要的国家是墨西哥,因此美国对葡萄牙和西 班牙简单的理解成巴西和和墨西哥的代名词。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美国人把整个东欧地区看成都是共产 党员的世界。综上所述,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让美国人对欧洲形成了一些看法,这种看法并没有随着时代 的发展向客观正确的认知而发生改变,可见偏见一旦形成很难轻易改变,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于世界其、 他地区和国家的介绍与传也有失真不客观的一面。 15.材料 19 世纪末,金本位制已成为各大商业国的唯一本位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及随之而 来的国际银价的跌落,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辛丑条 约》签订后,列强要求中国将赔款折算成各国货币支付。根据当时国际货币汇率,清政府每年在支付赔款 本息之外,还要支付 300 万两左右的“镑亏”。1902 年底,清政府正式请求美国政府出面帮助稳定金本位国 家与银本位国家之间的货币比价。美国试图通过普及金本位制稳定国际汇率,便利其贸易和投资;同时, 推进美元国际化,与长期主宰国际贸易的英镑展开竞争。1903 年 9 月美国政府任命精琪为赴华“会议货币 专使”,他提出 17 条建议,大致可分三方面:一是划一国内货币,实行金汇兑制度;二是推行新币制和维 持金银比价之法;三是中国币制改革应接受外国列强的指导和监督,并聘请外国人全权主持中国币制改革。 此外,他认为新货币制度有可能损害地方督抚官员、钱庄甚至外国银行的利益,普通百姓对新币制缺乏了 解,以及新币制须获得列强和外商的同情与支持等。1905 年 11 月 19 日,清廷颁布上谕,公开宣布采用银 本位制《 ——摘编自崔志海《精琪访华与清末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精琪来华主导清末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精琪货币改革方案。 【答案】(1)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清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促进美国贸易和投资;推进美 元国际化,与英镑竞争。 (2)方案顺应了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损害中国权益;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损害列强在华权益。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包括中国在内的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来看,中 国在国际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依据材料“清政府每年在支付赔款本息之外,还要支付 300 万两左右的镑 亏”来看,清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依据材料“美国试图通过普及金本位制稳定国际汇率,便利其贸易 和投资;同时,推进美元国际化,与长期主宰国际贸易的英镑展开竞争”来看,美国为了促进其贸易和投 资以及推进美元国际化,与英镑竞争,因此美国政府派遣精琪来华主导清末币制改革。 (2)依据材料“统一国内货币,实行金汇兑制度”来看,方案顺应了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依据材料“国 币制改革应接受外国列强的指导和监督,……可能损害地方督抚官员、钱庄甚至外国银行的利益”来看, 由外国人对中国的改革进行监督,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此外该改革还损害部分列强 在中国的利益。 16.材料 1918 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洲迅速扩散。各 参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不允许把流感渲染成“瘟疫”。英法美所有、 城市的卫生部门都表示,这不是大问题。实际上仅仅只在美国费城一地,6 周内就死了 12000 人,医院陷入 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1918 年 11 月,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到 1920 年春季,肆 虐了两年的“大流感”才逐渐消失。据统计,这次大流感,直接感染了全球 1/3 的人口(当时总人口 17 亿),造成至少约 2000 万人死亡。大流感后的 100 年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发明用于治疗流感引起的 肺炎,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病监视体系,提倡全民卫生保健和廉 价医疗,确保大规模传染病被掐灭在萌芽状态。人们也认识到,卫生问题是一个公共问题,公开、透明对 于疫情防控的意义重大,更清洁的水源,更丰富的营养,更好的公共条件和私人卫生意识,才是抵御疾病 的最好办法。 ——摘编自【美】约翰.M.巴里《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感疫情恶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流感的作用。 【答案】(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大规模人口流动;政府的新闻管制对疫情隐瞒。 (2)作用: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进程;造成了巨大伤亡和灾难;推动了现代医学和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进步; 加强了人们的防疫意识。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1918 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洲迅 速扩散”来看,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和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感染疫情的人员增加;依据材料“各参 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来看,政府的新闻管制对疫情隐瞒导致人们 对疫情认识不清。 (2)依据材料“只在美国费城一地,6 周内就死了 12000 人,医院陷入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来看, 大流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灾难;依据材料“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来看,加速了一 战的结束进程;依据材料“大流感后的 100 年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发明用于治疗流感引起的肺炎, 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病监视体系”来看,推动了现代医学和社会 公共卫生体系的进步;依据材料“人们也认识到,卫生问题是一个公共问题,公开、透明对于疫情防控的 意义重大”来看,加强了人们的防疫意识。 17.材料 甲午战争期间,清廷派湘军名将刘坤一抗敌。因清军的作战思想、战斗士气以及武器装备已 远远落后于日军,几次主动进攻溃败下来,清政府再无心抵抗。刘坤一痛定思痛,苦苦寻找御敌良策。一 日,湘军一个伏击战俘获了十几名日本兵。接下来,他每天要派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探子刺探日军,每天晚 上综合各方面信息反复研究。两个月后,他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产生了巨大轰动。原来,他发现那次被 伏击日军全是从后方招来的老弱病残,他判断日军的兵力开始吃紧。经过情报侦察和数据分析,他想到了、 持久作战,正如他在奏折中所说的:中国地大物博,日军战线太长,后方补给困难,只要抱定决心,终将 拖垮他们,况且,还可以不断在战斗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日军必败。刘坤一还在奏折中痛陈,如像以 往主和割地赔款,不如把赔款充当军费……然而,脆弱的清廷最终仍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 过,刘坤一的持久战思想在近代历史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战略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非常大 的指导性作用。 ——摘编自《百家讲坛蓝版》2016 年第 1 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坤一“持久抗日”与中国共产党人《论持久战》提出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历史地评价“刘坤一”。 【答案】(1)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日军军事装备、作战思想优于中国;军队训练素质高于中国;但 日方人力、物力、财力补给有限,缺乏持久战的基础和信心。(中国具有幅员广 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 军事补给充裕的优势。)中国当局政府缺乏坚定抵抗信心。 (2)历史地评价:他是开明的地主阶级,善于研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但只寄期望 于政府抗战;他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清军的作战思想、战斗士气以及武器装备已远远落后于日军,几次主动进攻溃败 下来,清政府再无心抵抗”并结合抗日战争知识可知,二者都看到了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因此日军 军事装备等优于中国;依据材料“中国地大物博,日军战线太长,后方补给困难”并结合抗日战争过程来 看,二者都看到了日方人力、物力、财力补给有限,缺乏持久战的基础和信心,而且当时清政府和抗日战 争时期的国民党政府都缺乏坚定的抵抗信心,因此刘坤一与中国共产党人都提出了持久抗日的思想。 (2)依据材料“湘军名将刘坤一”“每天要派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探子刺探日军,每天晚上综合各方面信息 反复研究”“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赔款,不如把赔款充当军费”来看,刘坤一是开明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且 他本人善于研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依据材料“脆弱的清廷最终仍然签订了丧权辱 国的《马关条约》”来看,他只是将希望寄托于政府抗战;依据材料“刘坤一的持久战思想在近代历史上 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战略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性作用”来看,他的理论和实践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