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历史万能答题公式!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历史必背:历史万能答题公式!

ID:430508

大小:49.0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历史必背:历史万能答题公式! 1 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含义及区别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新航 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 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 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 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 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 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 ②阶级矛盾。 3、思想: 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 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 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3、历史原因 (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 面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 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 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 原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 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内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 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外因: 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二)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本质、历史发展的主要原因 等角度去探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谓根本原因,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因素,是历史事物能够产生的土壤,在历史 事物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与之相应的历史事物便不会产生。 主要原因:是指对历史事物的产生起主导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才会以当时的特征 出现。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则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甚至不会产生。 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的诱导性因素。“直接”的含义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要注意 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一种偶然性因素。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 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 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4、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 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5、目的、动机: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常常用“为了……”的介词结构表示。实 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较为主观些,并且一般都属于直接原因。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2 特点与特征;性质与实质含义与区别 特点与特征: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通俗地讲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如果问一个历史 事件或一次革命运动的特点,就应该把同类事件或革命运动进行比较、鉴别,从而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其一是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 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其二是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也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 再如:黄巢起义的特点就是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性质、实质:性质,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即抛开表面现象,看它的特点,看它的特征, 看它的实质。 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性质,往往从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就可抓住一点苗头来,性质常因所指事物的不同,其 具体含义也不一样。 倘若是指一本书的性质,这就是具体说明它是属于哪一方面(或哪一类),以什么体例写出来的著作。是战争 的性质,则需要着重谈这次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是侵略性的,还是反侵略性的等等。 如果问的是革命的性质,就必须以当时的社会形态为出发点,看它革命的动力是以哪个阶段为主体,在其斗 争纲领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哪个阶级谋利益,代表哪个阶级说话等等,最终要确定它的阶级属性和社会 属性。 实质,也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 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来掌握本质。 如:俄国 1861 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实际是对农民进行 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有时候性质和实质会合二为一,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无论其性质还是其实质,都是帝国主 义的军事侵略集团。不过,性质偏重于军事侵略,实质偏重于帝国主义。3 经过;内容含义与区别 经过所谓经过,就是指经历、过程。一个历史事件除了它的前因和后果之外,经过一般至少包括发生、发展 和结局三个部分。如:“五四”运动的经过怎样?就要答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和结局(取得初步胜利)三部分内 容。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 等。 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 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 况。 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 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 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 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 19 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 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 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 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 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4 效果、结果、后果、意义、影响、作用、教训、启示含义及区别 效果、结果、后果 效果: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 结果: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后果:是指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从词性上看,效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在历史问答题目中,使用效果的不多。最常用的是结果,有时 用后果。 例如,简述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经过和结果。在这一道题中就不能用后果。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 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如何?后果怎样?在这一题中用“后果”好。 一般情况下,结果可以代替后果。 作用、影响、意义 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 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 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问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 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 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此等等... 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 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经验、教训、启示: 经验:一般指正面的成功的方面; 教训:一般指反面的失败的方面; 启示:则二者兼而有之。 5 其他常用术语含义及区别 1、情况、状况 情况和状况都是指情形。因此二者基本相同,可以通用。例如:“试述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的状况”一题就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情况、特点和影响。 它们的差异在于情况偏重于动态,状况偏重于静态。因此在题目问情况的时候就要着重答事情的发展变化过 程。 2、简述、综述、概述 简述就是简要叙述的意思。但是历史问答题的题目中如果出现了“简述”二字,就意味着以下三种情况:一是 简单叙述题,如“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二是复合简述题,如“简述明清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措施及 影响”;三是综合叙述题。如“简述中国古代在医药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综述就是综合叙述。历史问答题中如果含有“综述”二字,就肯定属于综述题。然而,在历史问答题中,综述 题直接用“综述”作提示语的并不多,更多的是用“简述”作提示语,有的甚至不用提示语。 所以,判断一道问答题是不是综合题,主要应该看全题意思是否以综述作为主要解答方法。 综述题和简述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从答案内容来看,简述题只要求叙述一件事情,材料在课本里很集中;综述题则要求叙述多件事情, 材料在课本里很分散。 第二,从解答方法来看,简述题主要概括叙述,而且采用的是“详细概括法”,综述题虽然也要概括,但它采 用的是“高度概括法”;而且它的主要解答方法是综合。第三,由上述两点就决定了简述题属于普通题或“基础题”,而综述题属于综合题或“提高题”。 概述就是概括叙述的意思。概述和综述的意思基本相同。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采用“高度概括法”去叙述。 如“概述 1840—1949 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 3、评述、评价、评论 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 评价就是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包括正与误、得与失、优与劣、好与坏等),特指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 地位等。 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评述偏重于叙述, 评价(评价)偏重于结论。高考中的评论(评价)题,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关键是要准确而又深刻,精炼而又恰当。 在问答题中常用“评述”作提示语。例如,评述罗斯福新政。如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和评论顾炎武八股之害的观点等。评价和评论历史问题有一套专门的方法,不赘。 4、联系、结合 例,“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 20 世纪 20 年代英法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试结合 19 世纪 50、60 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 “联系”、“结合”意思差不多,字面上说是与之发生关系,实际上则是以之作背景用依据,用以说明或论证或 阐述后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题中要求“联系(结合)的内容是次要的,而后面要回答的问题才是主要答案所在。那么前者究竟 答不答呢?当然要简明扼要地回答,但重心应放在后面的问题之上。 下面再看一例,就更清楚了:“结合 13 世纪至 20 世纪 20 年代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英国议会和 政党政治的演变”。 此题要求答出英国在 700 年间的“经济”、“阶级关系“、“议会”、“政党政治”四个方面的变化,但前两个方面 是次要的,后两个方面是主要的;同时后者以前者为背景、依据,两者有密切联系,而不是毫无关系。 因此,此题答题内容虽包括四个方面,但不能分别将四个方面的史实一一列出了事,而必须分成若干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先述前两个方面的情况,后述后两个方面的情况,才符合题目要求。 5、说明、表明 “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就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结合论(这个意义多用“表明“,如 1995 年高考历史第 22、24、30、32 题). 此外,“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这个意义多用于问答题,如“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以能遏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94 年高考历史第 43 题最后一问“(恩格斯)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就相 当于说“表明了什么?”也就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的意思。 6、体现、反映 “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如,“下列 19 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历史潮流的有……”此题的含义可这样理解:“资 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个实质,通过“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史实来“体现”。 又如,“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民族关系既有“战乱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间的 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后者是主流,这一现象,通过刘迎的诗“反映”出来了。这样的答案,要转几道弯才能组织 现来(不是直接能够得现结论的),考生如不能领会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答案?7、指出、举出 指出直接说出某个(或某此)史实或结论;而举出(列举)则为举列性质,如不限定,一般应全部列出(史实或结 论)。 如,“……指出 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 史事件”。 此题只要简明扼要地答出有哪三股潮流,每股潮流举两个例子就行了。 但当年有的考生却是想到哪件事就把前因后果都阐述一遍,最终却未能归纳出什么潮流,真是下笔千言离题 万里,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是因为没掌握解题要领,尤其是没搞清楚题目要求的缘故。 8、基本、根本 “基本”是指大部分、总体上或主体而言。 “根本”则是指根源、实质和内部、深层而言。以原因为例,“基本原因”可以说是几方面原因的和(一些次要 的或技节性的原因可以不计),而“根本原则”则要追根溯源而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 如 1995 年高考历史第 14 题法国 1848 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选 A 项“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 的发展”。 而如果选“基本原因”,则还要加上 B 项“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了人民强烈愤怒和 C 项革命前的农业歉 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这两点。 9、主要、简要 “主要”是指几者中最重要的;“简要”即简明扼要,是要精炼而准确地把主要的部分概括性地表述出来。 关键在于抓住主要之点,否则是简而不要;如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则又不成其为主要,而是庞杂了。 如:分别指出 30 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这些国家的反法 西斯战争都有许多特点,而要求答“主要特点”,每个人三五句话就概括了。 如此精炼的水平,考生自是不易达到,教师要将其训练到此程度,又谈何容易! 10、现象、表现 “现象”、“表现”俱指情况、史实而言,回答时要将其逐条罗列或分成若干方面若干要点来加以表述,注意条 理性,切忌东拉西扯。 如“上引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即要求答出材料中反映的史实。“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在 哪些方面?”即要求答出经济发展的情况。 11、是什么、什么是、为什么、怎样 是什么是指具体的有条件的现成的东西,不得不单凭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去任意编造或杜撰。如中英《南京条 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是和“是什么”相当,所不同的是只不过在语句结构形式上来一个颠倒,问法明显,回答时容易掌握住 中心,如,什么是《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二是相当于名词解释,着重点是需回答一个事物或词语的定义或概念,条文性没有第一种解释原因那么强烈。 例如,什么是“明治维新”?为什么是询问原因和目的。考生要凭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理解、分析,针对问题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 作全面的回答。例如,为什么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历史回答题中,分析论证题常用“为什么” 作提示语。 怎样是疑问代词,询问原因、性质、动作、状况、方式或情况等。当它出现在一个疑问句子中间时,一般包 括以下两种形式;一是问原因和经过;二是经过和结果,并且以前者出现的机会居多。 例如,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这就要求答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和经过。 再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怎样?这一题就是要求答出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结果。 12、谁、几 谁一般指人,而且仅指一个人。几,一般专指问人物或事件的数目,比如,几人(几位)、几件、几次等。 13、哪、哪些 哪是疑问词,哪些是哪的复数,不止一人一事如此。哪一般专指地名,如,西汉建都在哪里?在历史问答题 中,哪些常用于句子中间或末尾,只用于疑问,并且一般不必答出它的总数。 例如,日本古代和近代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再者,“哪”如果和“几”相结合,出现在一个疑问句里,那就不 仅要答出数目,而且还得把各个数字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名称写清楚。 例如,世界近代史上哪几个国家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这就应该答英国、美国和法 国三个国家。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