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重庆市下学期高三化学网络复习之简答题专题归纳与训练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重庆市下学期高三化学网络复习之简答题专题归纳与训练试题及答案

ID:430572

大小:1.03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2020 届重庆市下学期高三化学网络复习之简答题专题归纳与训练试题 简答题是一类要求简要回答问题的试题,属于主观型试题,通常由一个问句直接构成。它要求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以简明的文字和化学用语得出答案(具有非唯一性和发散性),能充分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 的理解、运用以及推理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因此成为高考的一种传统题型久考不衰。 化学简答题解答要求是准确、合理、简明、完整。准确是指针对问题抓住关键问题回答;合理是指层次 分明、化学用语和化学术语使用恰当;简明是指表述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完整就是解答要点全面、周密。 根据考查内容和解答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化学简答题可分为实验操作型简答题、推理论证型简答题、 解释说明型简答题、评价型简答题等。 一、实验操作型简答题:属于历年高考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程序等内容,答 题的基本要求是:原理科学、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合理,在表述上一般有操作、现象、结论三个步 骤(说“操作”、叙“现象”、由现象定“结果”)。 1、有两瓶 pH=2 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 试纸和蒸馏水。 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断哪瓶是强酸。 2、为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Fe3+、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 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判断 BaCl2 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 CO 气体能否与 Na2O2 反应,待二者反应后取出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简 答 题 考察学生对化学问题的理解程度、科学语言的使用和文字表达能力功能 解释型、推理型、评价型、归纳型和操作型主要类型 显露型(重答题技术) 隐蔽型(重破题思路) 解题要点 审题 破题 针对性 整体性性 针对题目要求:不多答、不漏答(准确) 针对题目条件:联想解题思路(敏捷) 清理思路:分析条件、问题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划分答题的层次和要点 科学性、逻辑性、层次性、技巧性 命题流向 “广”(知识取材面) “活”条件或问题 答题- 2 - 补充:实验现象的描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沉淀或固体(颜色)生成或溶解、溶液颜色变化、气体 (色、味)产生、与压强变化相关现象(如液面上升或下降、倒吸、喷泉等)。 4、如右图,在一个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品红稀硫溶液,点燃硫 化氢气体。在火焰自动熄灭后,停止通入气体,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___ 。 5、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1)实验时在 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时在 D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D 中收集到的物质是 , 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 。 6、(2011 全国 II 卷 29 节选)(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 NO 气体。 ①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 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 A B C D 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推理论证型简答题: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的理解和运用,要求根据化学原理,运用化 学术语和化学用语对某一化学问题或现象进行推理、论证。答题的基本要求一般有前提、理由、结论三步。 7、在 80℃时,纯水的 pH 值小于 7,为什么? A B C A B C DA B CDA B C I Ⅱ Ⅲ Ⅳ- 3 - 8、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电解 NaCl 溶液,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为 。在相同条件下,阴、阳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理论值为 1:1,而 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却大于 1:1,简单解释原因 三、解释说明型简答题:该类简答题是近几年高考中非常盛行的试题,一般不独立命题,往往与其它题型, 特别是实验试题融合在一起,主要考查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验操作原理、装置的作用和目的、产 生实验现象的原因以及说明社会生活中某些化学事实等。答题时应根据要求尽可能抓住重点,表述简明扼 要,一般有理由、结论两步。 9、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 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 2.18 g·cm-3,沸点 131.4℃,熔点 9.79℃, 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 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 1,2- 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 a 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 d 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1)安全瓶 b 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 d 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 b 中 的现象 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容器 c 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 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较低温度下,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某校甲、乙两化学研究性学习小 组均用 200 mL 12 mol / L 盐酸与 17.4 g MnO2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并将制备的氯气与过量的石灰 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的氯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① 甲、乙两组制得的漂白粉 中 Ca(ClO)2 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② 甲组在较高温度下将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所制得的产品中 Ca(ClO3)2 的含量较高。试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所得到的 Ca(ClO)2 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试简要分析 其可能原因,并写出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四、评价型简答题:运用基础知识对某一化学问题的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评判。如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 设计是否可行、所得产物是否纯净、实验操作是否简单且有可操作性,工业生产方案是否合理,综合经济 效益怎样等。此类简答题的解题要求一般分为两个层次:①回答能还是不能,是对还是错,是合理还是不 合理等。②回答原因、理由等。 11、硫酰氯(SO2Cl2)是制造药物、染料、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原料。可由下列反应制取: D(g)+P(g) SO2Cl2(1);△H<0 某学习小组认为,工业上为提高反应速率和 SO2 Cl2 的产率,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法: Ⅰ.不断移走 SO2Cl2 Ⅱ.采用高温 请你就生产实际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简要评价,说明是否合理及原因。 - 4 - 12、实验室在处理银镜反应后的试管是用 (填“稀硝酸”或“浓硝酸”),原因是 。 13、实验室用浓盐酸、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并用氯气和 Ca(OH)2 制取少量漂白粉。现已知反应: 2Cl2+2Ca(OH)2 Ca(ClO)2+CaCl2+2H2O,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稍高即发生副反应:6Cl2+6Ca(OH)2 Ca(ClO3)2+5CaCl2+6H2O。现有 3 个同学分别设计的 3 套实验装置如下图: (1)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甲、乙、丙 3 套实验装置的优缺点作出评价,并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的序号 填在表中空格中。 a.不容易控制反应速率; b.容易控制反应速率; c.有副反应发生; d.可防止副反应发生; e.污染环境; f.可防止污染环境。 优 点 缺 点 甲装置 乙装置 丙装置 (2)上述装置中甲由 A、B 两部分组成,乙由 C、D、E 三部分组成,丙由 F、G 两部分组成,请从上述 装置中选取合理的部分,组装一套较完整的实验装置,装置各部分连接顺序是 (按气流流动的方向)。该组合中还缺少的装置是 , 原因是 。- 5 - 2020 届重庆市下学期高三化学网络复习之简答题专题归纳与训练试题答案 1、各取等体积的两种酸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如 100 倍),然后用 pH 试纸分别测其 pH,pH 变化大的那瓶是强酸。 2、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清液 1~2 滴于滴定板上,再滴入 1~2 滴 BaCl2 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 BaCl2 已过量。 3、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发生了反应;若 不变浑浊,则未发生反应。 4、品红溶液褪色:瓶壁有淡黄色粉末和无色的小液滴 5、(1)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2)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D 中液体,若试纸变蓝,说明为氨水。 6、(2)①I ② 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 A 铜屑和稀硝酸 发生 NO 气体 B 水 排水收集 NO 气体 C 主要是接收 B 中排出的水 ③反应开始时,A 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 管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棕 红色,随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A 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B 中的水面逐渐下降,B 管中 的水逐渐流入烧杯 C 中。 7、室温时,纯水中的 c(H+)=c(OH−)=10−7mol/L,又因水的离解(H2O H++OH−)是吸热反应,故温度 升高到 80℃,电离程度增大,致使 c(H+)=c(OH−)>10−7 mol / L,即 pH<7。 (注:试题涉及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对答题的要求却非常严格,若只答出温度升高纯水电离程度增大 的扣一半分;若只答 c(H+)=c(OH−)>10−7mol/L,pH<7 的,该题为 0 分。因此,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养 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寻“前提”,找“理由”,得“结论”。) 8、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为:防止产生的 和 混和发生爆炸;避免 和 反应,使生成的 不纯。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大于 1:1 的原因为 Cl2 的溶解度大于 H2 的溶解度。(提示:在离子交换膜 电解槽中,阳离子交换膜将电解隔成阴极室和阳极室,且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阴离子和气体不能通过, 所以其原因不可能是气体的扩散或 Cl2 与 OH-反应,只能是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差异造成的。) 9、(1)b 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2)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答除去 CO2、SO2 气体)。 (3)原因: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②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 170 ℃(答"控温不当"亦可,答其它原因不给分也不扣分)。 10、①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会产生副产物 Ca(ClO3)2;6Cl2 + 6Ca(OH)2 △ 5CaCl2 + Ca(ClO3)2 + 6H2O ②Cl2 未与石灰乳完全反应,残余 Cl2 被 NaOH 溶液吸收,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11、Ⅰ.不可理。因为 SO2Cl2 为液体,移走 SO2Cl2 对反应体系中压强和气体浓度的影响不大(或对反应 2Cl 2H 2Cl NaOH NaOH- 6 - 速率和 SO2Cl2 的产率影响不大) Ⅱ.不合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降低 SO2Cl2 的产率,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很小,经济效益 较低。因此,应选择适当的温度。 12、稀硝酸;稀硝酸消耗少,污染小。 13、(1)甲优点:d;缺点:a、e 乙优点:f;缺点:a、c 丙优点:b;缺点:c、e。 (2)F、B、E;缺少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的洗气装置,因为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可与反应物氢氧化钙以及生 成物次氯酸钙反应。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