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及答案

ID:430630

大小: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及答案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唐朝的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开元礼中,其基本内容包括吉、宾、军、嘉、凶等五 礼,计 150 卷。其中吉礼的主要内容是祭祀,宾礼的主要内容是接待周边国家的君主和 使节,军礼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活动中的仪式,嘉礼主要包括成人、婚嫁、朝议、养老等 嘉庆仪式,凶礼主要内容则是有关丧、葬及凶年赈抚、劳问疾苦等。在这些礼文中,规 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程序、议节、方式,人的身份及担任的相应角色,礼器及乐舞的规格 等。唐代的礼乐制度包含天人关系、君臣关系、官员关系、民族关系、唐朝与周边国家 的关系等,涉及各色人等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乃至于衣食住行、岁时节庆、 文体娱乐等方方面面。唐代时家礼开始出现,早期“礼不下庶人”的局面改变。在礼乐 制度从中原到边疆的传播过程中,国内各种文化因素之间,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以 礼乐制度为核心达成了一致。同时,唐的礼乐制度在周边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摘编自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礼乐制度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礼乐制度的影响。(9 分) 【参考答案】 (1)背景:内容全面;制度完备;从官方逐步渗透的民间;广泛传播。(6 分,任取三点。) (2)影响:通过规范各种关系,促进了礼乐制度的普及和完善;促进了各民族和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利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加强 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了唐朝的统治秩序等。(每点 3 分)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咸丰三年(1853 年),军旅数起,粮饷紧缺。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形势危急,三月十 八日,咸丰帝下旨准奏铸当十、当五十大钱。从咸丰三年末起,钱局开始铸行当百、当五百、 当千大钱。此时,当十大钱减重为四钱四分,当五十大钱减重为一两,当百大钱铸重为一两四 钱,当五百大钱铸重为一两六钱,当千大钱铸重为二两。大钱的铸造在短期内使清廷有所获利。 每一枚当千铜大钱表面可以增值九百六十二文。铸造这种大钱,除去工本,最起码也就能获利 七八倍。然而好景不长,从咸丰四年开始,由于当五百、当千大钱的面额过大,导致大钱迅速 贬值。咸丰四年七月时,有奏报称当百大钱由于奸商的作梗,大幅贬值,尽管清廷严厉打 击不法商贩,但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接着,当五十、当百等大钱也由于受到民众的抵制流通不畅而减少了铸造的数量。到咸丰五年时,当十铜大钱也遭到了市场的排斥,经过清廷的强制 推行才得以勉强维持,但仍然不能阻止其贬值。 ——摘编自王业《试论咸丰朝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丰朝币制改革的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成丰朝币制改革的影响。(6 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在战事紧急、财政赤字巨大的情况下实施;面额逐步增大;钱币呈减重趋势;前期获 利,后期遭抵制;政府强制推行;以政府获利为出发点。(9 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短期内使清廷有所获利;长期内大钱迅速贬值;造成了清朝币制混乱,加重了财政危 机;损害了民众的利益。(6 分,答出两点即可)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明万历元年( 1573 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考成法。规定各级部门都要“置立文 簿,每月终注销”。每事定出完成期限,逐月逐季逐年检查,作为考核官员优劣的标准。如 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再者,地 方抚按负责一省之事而汇总于六部,六部据簿以检查各地职守,六科据簿以检查六部,内阁 据簿以检查六科,使事权最后集中于内阁。万历二年(1574 年)十二月,张居正命造御屏 一座,将府部以下知府以上所有官员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以便神宗皇帝朝夕省 览。数年之后,科道官说:“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渐次修举。”同时,张 居正发现,“近来因行考成之法,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l)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居正考成法的成效。 【参考答案】(l)制度严密;注重时效;强调落实;事权集中于内阁,突出皇帝权威。 (2)有利于整顿吏治,增强实干作风;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振兴朝政。滋生了严苛行为;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官僚政治的弊端。 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 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 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 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 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 分) 【参考答案】(1)区别: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3 分)年 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3 分) (2) 意义:方便纪年;(2 分)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3 分)长期使用,影响深远; (2 分)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2 分) 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 1537 条,“条流 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 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 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 500 条,删 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 81 条、流放刑 154 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 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 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竣法,减轻刑罚;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 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政府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税收, 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中国 108 所高等院校中,91 所遭日军轰炸,25 所院校 被迫停办。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 大专院校。国民政府提出“战时应作平时看”,“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 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政府有计划地 将沦陷区 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 37 所高校转往犬后方,教育部长以个人名义建立贷金制度, 为来自沦陷区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后改为公费制,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共资助学生 128000 余人,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一批日后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对海外留 学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 33 所 (31%),教员增加了 3623 人(48%),学生增加了 41575 人(99%)。学龄前的儿童入学率从战前 的 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 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 2 倍。在职业教育 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 7000 人增长到了 25000 余人。抗战期间教育经 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摘编自侯杨方《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9 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具有前瞻性,更加重视教育;扩大免费范围,发展公益教育;将教育与救国和 民族复兴结合起来;规模、数量增长迅速。(6 分,每点 2 分,任答三点。) (2)影响:促进教育大发展;有利于推动抗战的胜利;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国民素 质;有利于中国学术文化传承;有利于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为未来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9 分,每点 2 分,任答四点即得 9 分。)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 清代驿传除传书递信、递运货物、接待官员外,各类政务信息、人事变迁均须经铺递、 驿传体系层层上报,以便朝廷对信息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馈。但驿传出现虚耗公帑,公 务延搁,回执伪造,甚至于直省重大政情被隐瞒漏报。择传不能对民间开放,新式邮政价格 低廉,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清廷正式发 布上谕,其中“轮船、铁路、电线、邮政,应设专司,着名为邮传部”,但管驿权利依然归属陆军部。光绪三十三年颁布的邮传部新官制,原设计的邮电司被分为电政司与邮政司,邮 政司“司掌全国邮政”,其中亦无涉及驿务。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 纠缠直至清亡。 ——摘编自吴昱《权衡与平衡:清末驿弊与改革方案的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驿传改革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代骤传改革的影响。(9 分) 【参考答案】 (1)背景:传统体制凸显皇权(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驿站耗费巨大,阻碍政情流通(或 延搁公务,隐瞒漏报政情,不对民间开放等);近代通讯技术的变化;(任意 3 点 6 分) (2)简评:顺应了清末改革趋势;成立邮传部,新式邮政促成了邮递制度向近代转型;匿 名寄信冲击了朝廷政治结构;改革平衡多方利益,新旧体制混杂,改革具有艰巨性。(或未 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通讯局面;若只写维护封建统治不得分)(积极的 6 分,每点 3 分, 局限的 3 分,共 9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