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全国名校联考 12 月月考物理力学实验试题及答案二
1、(2020·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某同学在测量长度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如下图所示,读
得的数值是_________cm。
【答案】1.095
【解析】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 10mm,游标尺上第 19 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
所以最终读数为
2、(2020·陕西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频
率为 50Hz,即每 打一个点)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 A、B、C、D、E、F、G 共
7 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其中 、 、 、 、
、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 ,在 F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____ 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
【答案】 (1). 0.62 (2). 0.98
【解析】
[1].相邻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1s。在纸带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
△x=0.62cm,根据△x=aT2 得
19 0.05mm=0.95mm×
10mm 0.95mm=10.95mm=1.095cml = +
0.02s
1 7.05cmx = 2 7.67cmx = 3 8.29cmx = 4 8.91cmx =
5 9.53cmx = 6 10.15cmx = 2m / s m / s(
)
2
2
2
0.62 10 0.62m/s0.01
xa T
−×= = =[2].F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 EG 段的平均速度,则
3、(2020·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
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套.
(1)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图乙中的 F 是力 F1 和 F2 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 F1 和 F2 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B.图乙中 F′是力 F1 和 F2 合力的理论值,F 是力 F1 和 F2 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 (1). BC (2). B
【解析】
【分析】
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导致 F1 与 F2 合成的理论值(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值)与实际值(实际实验的数值)存在
差别,只要 O 点的作用效果相同,是否换成橡皮条不影响实验结果;
(1)F1 与 F2 合成的理论值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算出的值,而实际值是单独一个力拉 O 点的时的值,因此 F′是 F1 与
F2 合成的理论值,F 是 F1 与 F2 合成的实际值,故 A 错误,B 正确;由于 O 点的作用效果相同,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
的
( ) 2
5 6 9.53 10.15 10 0.98m/s2 0.2F
x xv T
−+ ×+ == =根橡皮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BC.
(2)两个力作用和一个力作用的效果相同,即使节点到达同一个位置,所以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 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
4、(2020·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某实验小组应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
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为 m,所用的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实
验步骤如下:
A.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C.挂上砝码盘,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D.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 C,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 加速度与砝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实验过程中砝码盘处于超重状态
C.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
D.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的一半
E.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的(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 a 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的关系图象,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 )
【答案】 (1). C (2). 0.16 (3). A
【解析】
(1)A、由图可知,小车的加速度是砝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的 2 倍,故 A 错误;
B. 实验过程中,砝码向下加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故 B 错误;
C. 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保证拉力沿着木板方向,故 C 正确;
D. 实验过程中,砝码向下加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故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小于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的一半,故 D 错误;
E. 由于不需要把砝码的重力作为小车的拉力,故不需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条件,故 E 错误;
故选 C
(2)设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位移分别为 x1、x2、x3,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5×0.02s=0.1s,
由△x=aT2 结合作差法得: m/s2=0.16m/s2
(3)由题意可知,小车的加速度 a 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的关系应该是成正比,即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故 A 与本
实验符合.故选 A.
5、(2020·广西省名校高三上学期 12 月模拟)某实验小组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图中小车中
可放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 50Hz。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3 1
2 2
0.0384 0.0352
2 2 0.01
x xa T
− −= =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小车停
下后__________;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如图乙所示是钩码质量为 0.050kg、砝码质量为 0.10kg 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计数的起始点 O 及 A、B、
C、D 和 E 五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3 点未画出,由图乙可获得各计数点到 O 的距离 s 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
时速度 v,表格中是小李同学读取的数据和算出的数据,其中 C 点他没有读数和计算,请你帮小李填完表格中 C 点的
数据④__________cm 和⑤__________m/s。
(3)在小车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___________做正功、___________做负功。
(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丙中的图像(其中 ),根据图像可获得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接通电源 (2). 释放小车 (3). 断开开关 (4). 5.10 (5). 0.49 (6). 钩码的重力 (7).
小车受到的阻力(含摩擦力和纸带对它的拉力) (8). 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
【解析】
(1)②[1][2][3]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
小车停下后断开开关。
(2)[4][5]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 ,示数为 ;打 点时的速度
(3)[6][7]由图示可知,小车在钩码的重力作用下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小车受到阻力作用,故钩码的重力对小车做正功,
小车所受的阻力对小车做负功。
(4)[8]由图示图象可知:小车速度平方的差值与小车位移成正比,即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
6、(2020·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高三上学期 12 月月考)气垫导轨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它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
2 2 2
0v v v∆ = −
1mm 5.10cm C
2(7.15 3.20) 10 m 0.49m/s4 4 0.02sC
BDv T
−− ×= = ≈×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此时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现利用气垫导轨来研究功能
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气垫导轨的左端固定一轻质弹簧,轨道上有滑块 A 紧靠弹簧但不连接,滑块的质量为 m,重力
加速度为 g.
(1)用游标卡尺测出滑块 A 上的挡光片的宽度,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宽度 d=______cm;
(2)利用该装置研究弹簧对滑块做功 大小;某同学打开气源,调节装置,使滑块可以静止悬浮在导轨上,然后用力
将滑块 A 压紧到 P 点,释放后,滑块 A 上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弹簧对滑块所做的功为
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利用该装置测量滑块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关闭气源,仍将滑块 A 由 P 点释放,当光电门到 P 点的距离为 x 时,
测出滑块 A 上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t,移动光电门,测出多组数据(滑块都能通过光电门),并绘出 图
象.如图丙所示,已知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 k,则滑块与导轨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0.960 (2). (3).
【解析】
试题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2)由于光电门非常窄,所以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故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故根据动
能定理可得弹簧对滑块所做的功为
(3)每次都有 P 释放,则每次弹簧弹性势能都相同,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可得:
①,解得: ②,由于 ,故 ,带入可得:
考点:研究功能关系实验
的
2
1x t
−
21 ( )2
dm t∆
2
2
d
gk
19 12 9.60 0.96020d mm mm mm cm= + × = =
dv t
= ∆
2
21 102 2
dW mv m t
= − = ∆
2 2
1 2
1 2
1 1( ) ( )2 2
d dm mgx m mgxt t
µ µ+ +=
2 22
2 1
2 1
1 1
( )2
t td
g x x
µ
−
= − − 2
1
xk
t
= 2
2
d
gk
µ =【名师点睛】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为:先读主尺,在读游标尺,游标尺不能估读,那个对齐就读那个.由滑块 A 上的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可得此时滑块的平均速度,由于滑块此阶段做匀速运动,故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由能量
转化和守恒可得弹簧弹性势能.每次都有 P 释放,则每次弹簧弹性势能都相同,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可得结果
7、(2020·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 12 月月考)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放在水平光滑桌面
上铁块 A 与金属板 B 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 A 的质量 mA=0.5 kg,金属板 B 的质量 mB=1 kg.用水平力 F 向左拉金
属板 B,使其一直向左运动,稳定后弹簧秤示数的放大情况如图甲所示,则 A,B 间的摩擦力 Ff=______N,A,B 间的
动摩擦因数 μ=____.(g 取 10 m/s2).该同学还将纸带连接在金属板 B 的后面,通过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一系列的点,
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1 s,可求得拉金属板的水平力 F=________N
【答案】 (1). 2.50 ; (2). 0.50 ; (3). 4.50
【解析】
A 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摩擦力等于弹簧秤示数,Ff=F=2.50N.根据 Ff=μmAg,解得:μ=0.50.由题意可知,金属板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根据△x=aT2,其中△x=2cm=0.02m,T=0.1s,所以解得:a=2.0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Ba,
代入数据解得 F=4.50N.
8、(2020·高三上学期 12 月月考).某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验证以下两个规律:
①两物块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接,沿绳分速度相等;
②系统机械能守恒.
P、Q、R 是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P、Q 用细绳连接,放在水平气垫桌上.物块 R 与轻质滑轮连接,放在正中间,a、b、c
是三个光电门,调整三个光电门的位置,能实现同时遮光,整个装置无初速度释放.(1)为了能完成实验目的,除了记录 P、Q、R 三个遮光片的遮光时间 t1、t2、t3 外,还必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P、Q、R 的质量 M
B.两个定滑轮的距离 d
C.R 的遮光片到 c 的距离 H
D.遮光片的宽度 x
(2)根据装置可以分析出 P、Q 的速度大小相等,验证表达式为________;
(3)若要验证物块 R 与物块 P 的沿绳分速度相等,则验证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 g,则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CD (2) (3) (4)
【解析】
(1)要证明①,需要测量 d 和 H,通过几何关系可证明沿绳分速度相等;要证明②,还需要测量 H 和 x,根据运动学公
式和动能定理列式可验证机械能守恒,故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d,H,x.故 BCD 正确;
故选 BCD.
(2)物块 P 的速度 vP= ,物块 Q 的速度 vQ= ,因此分析出 P、Q 的速度大小相等,即需要验证表达式 = ,化
简可得验证 t1=t2 即可;
(3)如图所示:
物块 R 的速度 vR= ,要验证物块 R 与物块 P 的沿绳分速度相等,则需要验证表达式 vRcosθ=vP
3
2 2
1
2
4
t H
t H d
=
+
2
x
t 2
x
t 2
x
t 2
x
t
3
x
t即 vR⋅ =vP,将 vP、vR 代入得:
(4)整个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是△EP=MgH
增加的动能△Ek=
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则△EP=△EK,即验证表达式 gH=
点睛:根据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需要验证的表达式,找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求出 P、Q 的速度大小,再根据两物
体速度相等,求出需要验证的表达式;分别求出 P、R 的速度大小,再根据两物体速度相等,求出需要验证的表达式;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化简,求出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
9、(2020·黑龙江牡丹江市一中高三上学期 12 月月考)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
小 F 和弹簧长度 l 的关系如图 1 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N/m.
(2)为了用弹簧测定两木块 A 和 B 间 动摩擦因数 μ,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 2 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
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 A 和 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你认为方案_____更合理.
②若 A 和 B 的重力分别为 10.0N 和 20.0N.当 A 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 a 的示数为 6.0N,b 的示数为 11.0N,c 的示
数为 4.0N,则 A 和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
的
2 2( )2
H
dH +
3
2 2
1
2
4
t H
t H d
=
+
2 2 21 1 1
2 2 2P Q RMv Mv Mv+ +
2
2 2 2
1 2 3
1 1 1 1x2 t t t
+ +
【答案】(1)300N/m (2)①甲 ②0.3
【解析】
(1)由图读出,弹簧的弹力 F=0 时,弹簧的长度为 L0=20cm,即弹簧的原长为 20cm,由图读出弹力为 F0=60N,
弹 簧 的 长 度 为 L0=40cm, 弹 簧 压 缩 的 长 度 x0=L-L0=40-20=20cm=0.2m; 由 胡 克 定 律 得 弹 簧 的 劲 度 系 数 为
;
(2)①甲乙两种方案,在拉着物体 A 运动的过程中,拉 A 的弹簧测力计由于在不断地运动,示数可能会变化,读数
不是很准,弹簧测力计 a 是不动的,指针稳定,便于读数,故甲方案更合理;
②由于弹簧测力计 a 示数为 6.0N,所以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 ;
【点睛】胡克定律公式 F=kx 中,x 是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不是弹簧的长度.第(2)关键明确实验原理,根据平
衡条件和滑动摩擦定律列式求解.
10、(2020·湖北省龙泉中学潜江中学高三上学期 12 月联考)用如图 1 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小车的质量为 M,吊盘和砝码的质量为 m。
(1)使用该装置做探究实验,为了方便需要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_________
的点,就表示平衡阻力了。
(2)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过程中,需要控制__________不变;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过程中,需要
控制____________不变。
(3)在该探究实验中,除了图 1 中实验装置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
(4)在做该探究实验过程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需要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袋上的点进行计算。如图 2 是某次实
验打出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 T,由此纸带上的记录的点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0
60 300 /0.2
Fk N mx
= = =
6 0.3020N
f
F
µ = = =a=_________________。
(5)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 M,分别测得不同质量时小车加速度 a 的数据如表所示。请在图 3 的坐
标纸上做出 a- 图像。
( )
试验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不变。
次数 1 2 3 4 5 6 7 8
质量 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加速度
a/(m·s-2)
0.618 0.557 0.482 0.403 0.317 0.235 0.152 0.086
质量倒数
/kg-1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6)根据 a-- 图 3 像可以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间隔距离相等 (2). 小车质量, (3). 吊盘对小车的拉力 (4). 天平 (5). 刻度尺 (6).
1
m
−
1
m
1
m (7). (8). 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小车加速度 a 跟小车的质量 M
成反比
【解析】
(1)[1]为了方便需要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间距相等的一系列的点,则说明小车
做匀速直线运动,就表示平衡阻力了;
(2)[2][3]根据 F=ma 可知,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为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为探究小
车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吊盘对小车的拉力;
(3)[4][5]由实验原可知 ,要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应测量小车的质量,所以应用天平测质量,通过纸带
计算加速度时需要测量距离,所以应用刻度尺;
(4)[6]由逐差法可得加速度为
(5)[7]根据表格中的加速度与质量倒数的数据描点如图
(6)[8]由图像可知,加速度与质量倒数的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小车加速度 a 跟小车
的质量 M 成反比。
4 3 2 1
24
s s s sa T
+ − −=
4 3 2 1
24
s s s sa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