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西方感性、理性两分的格局不同,在儒家学说系统中与道德层面相关的要素共有三个,
即欲性、仁性、智性。欲性负责人的物质部分的生存;仁性指孔子的仁,孟子的良心,也就
是传统中所说的道德本体;智性原本指孔子学诗学礼学乐的思想,泛指人与道德相关的一种
认知性向。在这三个要素中,与成就道德直接相关的是仁性和智性。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
学说即是如何处理仁性与智性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
在仁性与智性的关系中,首先要关注的是仁性。创立仁的学说是孔子对中国文化的最大
贡献。孔子关于仁的论述非常多,但这些论述只是随宜指点,并没有说明仁究竟是什么,也
没有讲清仁究竟来自何处。这两个问题是由后来的孟子解决的。孟子以其大智慧,创立了性
善论。性善论表面看只是讲人性之善恶问题,其实是要解决仁是什么以及仁来自何处的问题。
为此,孟子提出了一个核心的概念,这就是“良心”。“良心”一词尽管在《孟子》全书中仅
出现这一次,但意义重大。良心即是道德的根据,又是性善的根本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说,
无论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良心,性质并无二致。我将其统称为仁性。
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伦理心境”。所谓“伦理心境”是社会生活和智性思
维在内心结晶而成的一种心理境况和境界。这是我在孟子研究中独创的一个概念。我创立这
个概念主要是想说明:人的道德根据主要来自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智性思维的内化,是后天,
而非先天的。要对道德根据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必须承认这个前提。虽然“伦理心境”来自后天,但又具有先在性,即所谓“后天而先在”。但光有“伦理心境”还不行,因为如果是这
样的话,我们仍然无法说明“伦理心境”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也无法说明“伦理心境”为
什么对人天生有吸引力的问题。为此我又提出,仁性还有另一个组成部分,我将其叫作“人
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简称“生长倾向”。所谓“生长倾向”是指人作为一个生物天生具有
的一个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保证人可以成为自身,同时也有利于其族类的健康繁衍。“生长
倾向”与“伦理心境”不同,完全是先天的,因而是先在的,我将这种情况叫作“先天而先
在”,以与“伦理心境”的“后天而先在”相区别。一个是“伦理心境”,一个是“生长倾
向”,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对仁性提供合理的说明了。
在仁性与智性的关系中,同样不能忽视智性。仁性和智性的关系之所以要紧,一个重要
原因是智性对仁性既可以有好的作用,也可以有坏的影响。从好的方面说,如果智性发达了,
不仅可以认识道德的法则,而且可以“以其然求其所以然”,“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对
仁性进行反思,使之达到自觉的程度。康德在建构其道德学说时,希望将普通的道德理性上
升为哲学层面,提高到形而上学的调试,所蕴含的意义正在于此。但必须清楚地看到,智性
对于仁性也可能发生坏的影响。智性与仁性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智性必须在仁性的基础上进
行,虽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超越仁性的范围,达到更高的程度,但仁性这个基础一刻也不能
脱离。如果没有仁性这个基础,智性就没有了凭借,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很可能会对仁性
造成根本性的损害。
《云南大学学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参照西方感性、理性的两分格局,对与儒学传统道德相关的要素进行了归类,提出了
三分法。
B.作者认为虽然孔子关于仁的论述非常多,但是他并没有说明仁是什么以及来自何处这两个
问题。
C.在解释仁性的时候,作者引入了“伦理心境”“生长倾向”两个概念,两者比较而言,前
者为重。
D.作者认为必须辩证地看待仁性与智性,既要看到仁性以智性为基础,又要看到智性对仁性
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的提出了与儒学传统道德有关的三个要素,然后重点论
述了仁性与智性之间的关系。B.第二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论述了孔子、孟子关于“仁”的解说,并且对孟子的“良
心”论述较多。
C.第三段作者先指出“仁”由两部分组成,然后结合实例解说了“伦理心境”“生长倾向”
两个概念。
D.第四段引入康德的观点是为了证明在仁性和智性的辩证关系中,智性的正面影响有着重要
的作用。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虽然孔子和孟子关于仁的论述不同,但是他们的核心思想却是一致的,都是强调道德本性
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B.作者对于与道德层面相关要素进行归类的三性中,“欲性”的分量最轻,因而“仁性”和
“智性”成为核心内容。
C.即使增强“伦理心境”对人的吸引力,也无法削除“生长倾向”对于“伦理心境”存在的
意义,因为“生长倾向”是天生先在的。
D.当人们的智性发达到一定程度,能“以其然求其所以然”时,人们的道德水准就有可能提
升到自觉的高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
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
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
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
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
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
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
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以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 1.00),计算在温度 15℃、35℃和湿
度 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一年平均湿度(%)湿度(%)
寿命倍数
温度(℃) 70 50 30 10
35
25
15
0.14
0.74
2.74
0.19
1.00
5.81
0.30
1.56
9.05
0.68
3.57
20.70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
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 18 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
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
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
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
去除纸张酸性的方 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
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
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
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
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
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
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
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4.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 分)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
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 10
℃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 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
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 18 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
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6.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开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
势,说:“我的民办教师①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
瓣。他父亲急得用瘦手摸着赤脚片,偷声缓气地问:“那他们叫谁教哩?”
“谁?谁!再有个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
起来。
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
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叫着。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
片混乱中。
高加林仍然蒙着头。他父亲鼻尖上的一滴清鼻涕颤动着,眼看要掉下来了,老汉也顾不得去揩;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
片儿。他母亲身子佝偻着伏在炕栏石上,不断用围裙擦眼睛。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
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
外面暴风雨的喧嚣更猛烈了。风雨声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这是
山洪从河道里涌下来了。
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他对父母
吼叫说:“你们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说罢他便一纵身
跳下炕来。
这一下子慌坏了高玉德。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同时,他妈
也颠着小脚绕过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
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哎呀呀!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
子告他!妈,你去把书桌里我的钢笔拿来!”
高玉德听见儿子说这话,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凶还恐慌。他死死按着儿子的光胳膊,
央告他说:“好我的小老子哩!你可千万不要闯这乱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县上都踩
得地皮响。你告他,除什么事也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争不得这口气了;你
还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你可千万不能做这事啊……”
高加林浑身硬得像一截子树桩,他鼻子口里喷着热气,根本不听规劝,大声说:“反正
这样活受气,还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
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他说着,竭力想把两条光胳膊从四只衰老的手里挣脱出来。但那
四只手把他抓得更紧了。两个老人哭成一气。他母亲摇摇晃晃的,几乎要摔倒了,嘴里一股
劲央告说:“好我的娃娃哩,你再犟,妈就给你下跪呀……”
高加林一看父母亲的可怜相,鼻子一酸,一把扶住快要栽倒的母亲,头痛苦地摇了几下,
说:“妈妈,你别这样,我听你们的话,不告了……”
两个老人这才放开儿子,用手背手掌擦拭着脸上的泪水。高加林身子僵硬地靠在炕栏石
上,沉重地低下了头。外面,虽然不再打闪吼雷,雨仍然像瓢泼一样哗哗地倾倒着。河道里
传来像怪兽一般咆哮的山洪声,令人毛骨悚然。
高玉德头低倾着吸烟,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过了好一会,他才扬起那饱经世故的庄稼
人的老皱脸,对儿子说:“你听着!你不光不敢告人家,以后见了明楼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
哩!脸不要沉,要笑!人家现在肯定留心咱们的态度哩!”他又转过白发苍苍的头,给正在
做饭的老伴安咐:“加林他妈,你听着!你往后见了明楼家里的人,要给人家笑脸!明楼今年没栽起茄子,你明天把咱自留地的茄子摘上一筐送过去。可不要叫人家看出咱是专意讨好
人家啊!唉!说来说去,咱加林今后的前途还要看人家照顾哩!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
哩……加林妈,你听见了没?”“嗯……”锅台那边传来一声几乎是哭一般的应承。
泪水终于从高加林的眼里涌出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头扑在炕栏石上,伤心地痛哭起
来。
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只听见大地上淙淙的流水声和河道里山洪的怒吼声混交在
一起,使得这个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节选自路遥的《人生》第一章,有删改)
[注]①民办教师: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回村当上了临时代课教师,就是没有编制
的民办教师。
7.下列对小说分析与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加林被辞退民办教师,既痛苦又愤怒,父母又惊又急,小说突兀而起,形象生动,与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的手法、效果相同。
B.小说人物描写精细。文中划线句的“慌”“跳”“捉”“颠”“绕”“抵”“光”“堵”
等描写,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母的惊慌害怕,可谓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C.在高加林被辞退民办教师后,父母和高加林态度完全不同,体现了当时农村老一代和年轻
一代、农民和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差异。
D.高加林的父亲显得胆小怕事,有对领导与村霸的畏惧,也是出于对儿子的保护。
8.请概括分析选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6 分)
9.请指出小说的矛盾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并结合文本分析高加林的性格特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
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
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
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
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
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
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
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
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
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
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
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
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市易、坊场、河渡、
水利等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B.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C.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D.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
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
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
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意思相同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
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B.李清臣的认识虽有局限性,却也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
可能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虑事周全,见识深远。金明寨失陷,主将阵亡,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为杜绝不良
影响,以理劝说,成功地使全军战士免于丧命。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
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愿而死。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歌,完成 14~15 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
[明]李攀龙
白羽②如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②白羽:羽书,
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
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直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
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
应。
15.三、四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贬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会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的
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嫦娥四号构型特殊,月面工作环境也特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刘福全的团队没有
退缩,________,攻克了多项总装难题。嫦娥四号发射时正值冬季,海拔 8000 米到 1.2 万米
之间的高空风将成为影响发射的重要因素。世界航天发射史上,因高空风问题导致失败的案
例不在少数。陈政作为发射系统的指挥员,负责协调整个发射任务流程和进程控制。发射时
机________,容不得任何疏忽和失误。嫦娥四号发射时,工程师何龙的任务是按下发射按钮。
何龙的工位前有屏幕,( )。那些岗位上,所有的操作手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确保
自己的工作________。
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中继星“鹊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到 30 个月的时间里交付
这一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完成从方案设计到生产、集成、测试和试验的全部工作,
进度之紧、难度之大________。“鹊桥”研制工作一启动,项目团队就进入了冲刺状态。整
个任务研制流程,“鹊桥”研制团队没有耽误一个重要节点,没有出现一次低层次质量问题,
按时保质完成了全部研制任务。“鹊桥”搭造起地月通信之桥,把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
提供稳定可靠的中继通月链路,嫦娥四号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的生举。而随着嫦娥四
号任务圆满完成,中国也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实施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逆水行舟 稍纵即逝 十拿九稳 空前绝后
B.迎难而上 昙花一现 十拿九稳 空前绝后
C.逆水行舟 昙花一现 万无一失 前所未有
D.迎难而上 稍纵即逝 万无一失 前所未有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200 多盏闪烁的状态灯在屏幕上,每盏状态灯的另一端,都连着一个操作岗位
B.屏幕上有 200 多盏闪烁的状态灯,每盏状态灯的另一端,都连着一个操作岗位
C.屏幕上有 200 多盏闪烁的状态灯,一个操作岗位被一盏状态灯连着D.200 多盏闪烁的状态灯在屏幕上,一个操作岗位被一盏状态灯连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鹊桥”搭造的地月通信之桥,使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稳定可靠的中继通信链
路,帮助嫦娥四号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的壮举。
B.“鹊桥”搭造起地月通信之桥,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稳定可靠的中继通信链
路,成为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的壮举。
C.“鹊桥”搭建的地月通信之桥,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稳定可靠的中继通信链
路,帮助嫦娥四号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的壮举。
D.“鹊桥”搭建的地月通信之桥,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稳定可靠的中继通信链
路,嫦娥四号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的壮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阅读是一种责任,一种如繁衍生息一样的天职。不论阅读是严肃庄重的,是轻松愉悦的,还
是枯燥繁复的,①_____。向知识和道德进化是人类永恒的方向,阅读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
重要路径。阅读是件寻常事,它须臾不离人们的生活,让寻常的日子过得坚定有力,充满情
感。②_____,阅读每前进一步,人的进化就更深一步。既然如此,③_____?阅读,就是我们
人类生存的常态。
21.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以学生身份在教师节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
找出来并作修改。(5 分)
我非常荣幸地莅临教师节大会,此时此刻,作为你们的高足,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仁,
向尊敬的教师送上美好的祝福。正是你们为培养我们而用尽绵薄,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建树。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我”,是每个人在考虑具体问题乃至面对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概念。“无我”是对自
我的淡化,“有我”是对自我的强化。对自我的淡化或强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
常常面对“无我”与“有我”的拷问。
以上文字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射洪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C
6.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
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7.A
8.(1)烘托气氛。文中写雨越来越大,到山洪暴发咆哮怒吼,将气氛从压抑紧张推向激烈狂
暴。(2)暗示情节。风雨山洪的变化过程暗示着高家林父子的矛盾,和高家林与高明楼的矛
盾冲突渐趋紧张激烈。(3)烘托人物心情。风雨山洪的自然景物变化,有力地烘托了高加林
从委屈憋闷到骤然发作又到压制暴怒而痛苦伤心的心情变化过程。
9.第一问:小说的矛盾冲突是父子之间围绕着告与不告高明楼而展开的。
第二问:性格:正直(嫉恶如仇;有反抗精神,也可以):高加林对高明楼的所做所为,忍
无可忍,怒不可遏,决定去告发这个村霸;懂事(明事理):不是要和高明楼拼命,而是写
信上告;孝顺(软弱):父母的恳求,使他痛苦伤心,又不能不违心的听从。
10.C 11.D 12.C
13.(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更加
富裕。(2)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
参考译文: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他家有 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
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傍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
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当时大雨成灾,
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
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升任上等官职。”李清臣说:“我不相信。民间
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
姓的疾苦而已。”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
用,难道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
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
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更加富裕,以赏赐土地的办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利以方便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畅通。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
改革,惟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定规。”当时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
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
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
挤范纯礼、张舜民,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
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李清臣早年因诗词文章好被神宗所赏识,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
洁厚重而气势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他为人宽厚,不忌恨他人。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
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说:“舒亶的确不像样子,但说他贪
赃是不可以的。”李清臣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到富贵仍不改变。但他的志向在于追求
利禄,一心想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愿而死。
14.B
15.(1)望月,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表现征人怀念家乡的愁情;(2)夜月之下无数“征人”“马
上”驰骋,雄壮的场面也表达了将士们立功边塞的豪情;(3)又蕴含了希望元美勉力边务,不
辱使命的感情。
16.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且)举世誉
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7.D 18.B 19.C
20.我们都没有理由去推卸这种责任 阅读是一件大事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阅读呢
21.①“莅临“改为“参加”;②“高足”改为“学生”;③“同仁”改为“同学”;④“用尽
绵薄”改为“不遗余力”;⑤“建树”改为“成绩”。
22.“无我”还是“有我”
“无我”,大概是无私奉献,利人而为。“有我”,应是心中存私,利己而为。然而在实
际生活中,“无我”与“有我”并不冲突,做了一件利己的事,同时也使他人受益,不求回
报,正所谓“无心插柳”,而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德国人普朗克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山村支教,我们认为他感动了中国,但他却说他只是
为了推行他的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它近乎确凿地告诉我们,“无我”与“有
我”在现实中并非是对立的。子曰:“达己者达人。”
在我们身体力行着“有我”的信条时,却无形中为他人,为社会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
普朗克为了“私立”的行为给山村中的孩子带去了多少希望。说他是“无我”吗?难免有些牵强。说他是“有我”吗?好像是,却又不尽然。他的行为在“无我”与“有我”之间闪转
挪移,难辨其踪。“有我”与“无我”之间的泾渭界线已然模糊。又或者——我们不妨大胆
地推测——“有我”与“无我”本就是统一?
李开复曾就职于美国的苹果、微软、谷歌的要害部门,其薪酬之高令人欣羡,然而在事
业巅峰期的他却毅然回国,开办创新科技工厂,使大量青年就业。当问起他时,他却回答,
这是为了我的梦想。普朗克,李开复的例子只是千千万万缩影中的两个。一个为了“推行自
己的素质教育实验”在大山中一待数十年,造福众多孩子;一个“为了我的梦想”,为千万青
年提供了就业良机。“有我”的信念却是“无我”的善举。胡雪岩因为希望将商号开遍中国
而散家财赈灾捐国库。霍英东希望“我的国家繁荣富强”在抗战期间一再冒生命危险救济红
军。“有我”的个人理想与“无我”的大同社会美好愿景并不冲突,小人别之,君子一以贯
之。
为了个人的生计,他们铺设了全国铁路网,公路网,但我们歌颂他们为建设祖国做出的
巨大贡献。
在城市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他们做起了清洁员,但我们仍认为他们是伟大而光荣的劳动
者。
在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中,“无我”与“有我”,都是平凡的,也都是伟大的。我终于明白,
“无我”与“有我”没有区别,只要我们坚持“有我”时的同时不伤及“非我”,并为“无我”
做出贡献,我们也能感动中国,感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