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决定于作家对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整体认识。曹雪芹
是一位最注意完整地把握和表现生活的作家,他从不孤立地写一个人、一件事,而总是着眼
于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和表现生活。映射就是指作家透过生
活的表层,从内在关联中揭示出发人深思的底蕴。他写一个人、一件事,其意义并不只是孤
立地表现这个人、这件事本身,而是映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在互相关联中从整体上显
现出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之前,正在紧急之际,宝玉盼望有一个人去报信,以免皮肉之苦。
这时恰好来了一个聋老婆子。宝玉急切地对她说:“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
去!要紧,要紧!”可因这老婆子耳聋,把“要紧”听成了“跳井”,便以为是说金钏儿跳
井的事,立即回答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又说:“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
完了,太太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金钏儿的死,在贾府里只算得一件小事,可是曹雪芹
写来却颇具匠心。写金钏儿受辱在第三十回,写她悲愤跳井自杀在第三十二回末,此后又在
好几处描写相关人物时多次提及这件事。这里,作者特意写这么一个聋老婆子的出现和她说
的这番话,就是着眼于生活内在的相互关联,映射出多方面的意义。当然,安排这么一个微
不足道的人物上场,首先是出于情节发展上的需要,即为下文写王夫人和贾母的出场,写这
场轩然大波的收束作铺垫;其次,是在人物描写上的多层映射。
这个聋老婆子,作为贾府中的一个老仆妇,同是奴隶,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是一样的,却
对金钏儿被逼惨死表现得极其冷漠。这就自然映射到贾政身上,体现贾政的虚伪。贾政在刚
听说金钏儿跳井自杀时,曾说:“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我家自祖宗以
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聋老婆子那番话和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就暗示读者,在贾府这
类事件必然是经常发生,这才使聋老婆子这样的仆人也不以为奇,以至于麻木不仁了。这是
第一层。
第二层是映射到薛宝钗和王夫人的身上。薛宝钗听到金钏儿跳井惨死的消息,只冷冰冰地
说了一句:“这也奇了。”赶忙到王夫人处“道安慰”去了。接着就写两人一段对话。王夫
人有意掩盖她污辱和逼死金钏儿的真相,推脱自己的罪过。而薛宝钗却这样安慰王夫人:“据
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这些冷冰冰的话,
令读者感到透骨的心寒。
第三层,是所有这些又都一齐映射到贾宝玉的身上,使他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
突出地显现了出来。贾宝玉被打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对金钏儿的惨死悲痛到“五
内摧伤”,以致“茫然不知何往”。而在遭到一场几至丧命的毒打之后,还对林黛玉说:“就
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些人”当中,就包括了金钏儿。艺术上经过这样几层
映射,便突现出贾宝玉的心地、感情,是多么善良,多么纯朴!
映射艺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对生活有深切的体验而眼光敏锐
的作家,才能看到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作品中自觉地揭示这种联系。映射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触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红楼梦》是运用映射
艺术运用得最好的作品,因此,阅读《红楼梦》就需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
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
(选自周先慎《琐碎中有无限烟波》,有删改)
1.下列对于“映射”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3 分)
A.“映射”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它能否成功运用,关键在于作家能
否整体认识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B.“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能使生活中本没有关联的人物、事件产生关联,进而
从整体上显现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C.在运用了“映射”艺术技巧的小说中,作者所写的一个人、一件事往往不是孤立的,如贾
宝玉挨打这件事就和金钏儿跳井相关联。
D.“映射”体现了不同的人和事之间的联系,它能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由此及彼,多角
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3 分)
A.在贾府中,聋老婆子虽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一样,都是被压迫者,但对金钏儿被逼惨死却
极其冷漠,认为贾宝玉对金钏儿之死如此关切是小题大做。
B.曹雪芹安排聋老婆子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既是因为情节发展方面的需要,又是
因为要通过她映射贾政、薛宝钗、王夫人和贾宝玉的性格。
C.从聋老婆子的语言和态度,读者可联想到金钏儿之死这类事在贾府一定经常发生,也可知
贾政之言“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之假。
D.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是贾宝玉遭受毒打的原因之一;遭毒打之后,贾宝玉还说
情愿为金钏儿这些人而死。由此可见贾宝玉的善良和纯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 分)
A.《红楼梦》中,聋老婆子把贾宝玉的“要紧”听成了“跳井”,这是匠心独运之处。作者
由“要紧”而“跳井”,起到了映射作用。
B.读者阅读《红楼梦》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因为
《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最为杰出的作品。
C.曹雪芹对生活体验深切,眼光敏锐,看到了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红楼梦》中自觉揭示了
这种联系,这使《红楼梦》具有独特魅力。
D.《红楼梦》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看似琐碎但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如写金钏儿“跳井”
就映射出同一阶层人物麻木不仁,令人心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雪继续下
田杕
我不叫父亲“爹”有很多年了,万不得已就叫他“哎”。这种局面的形成,始于上高一那
年。
那年的冬天,放寒假了,父亲赶着牛车出现在了县一中的大门口。父亲让我把铺盖全都搬
到车上。我愕然。父亲说:“你娘病了,家里没钱了,你在县里花销大,咱供不起了,还是
转到咱乡高中吧。”我当然一万个不愿意,县一中是省重点,进了县一中,一只脚就算迈进
大学门了,我费了很大劲才考上的。乡高中一年也就能考上两三个吧。坐在牛车上,我一路
哭,父亲一路抽烟,下了一路的大雪,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工作后,我就很少回去,除了过年。有了孩子,就更有了借口,孩子小嘛,家里没有暖气嘛,
于是连过年也不回去了。
孩子三岁了,母亲打电话催回去过年,带着哭腔,说家里装暖气了。我再也没有借口了,
只好应承。母亲在电话里立马显得高兴了,说:“让你爹去接你,咱邻居二满刚买了一辆小
面包。”
我一直拖到除夕那天上午才走,到县城火车站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多。这是个小县城,
火车站已经空了,除了漫天飞舞着的雪花,就只有几辆接站的车。
一出站,就看见父亲瑟缩着身子,跺着脚,双手凑在嘴边,捧着一团白气,见了我们就赶
紧上前,笑得有些谄媚:“回来了?”“嗯,甜甜,叫爷爷。”“爷爷。”“唉,好孩子。”
我们没看见小面包,却见到了一辆牛车,还搭着棚子,一头老牛披着一身雪,在左顾右盼。
“下大雪,二满说路滑,他不敢开。大年除夕的,都不出车了,钱再多也不中。好不容易才
凑了这么一套,现如今都不怎么养牛了,牛不好找,排车倒还是咱家的排车。”父亲嘿嘿一
笑,有些不好意思。
甜甜倒是挺高兴,又跳高又拍手。看见孩子高兴,我老婆也说:“嗯,牛车,我也没坐
过。”看见他俩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起来:“那就快上车吧,怪冷的。”父亲连忙制止,等
一下,我上去先把火盆点着。
这辆车父亲可真是费心了,铺着一圈褥子,摞着两床被子,中间是一个小火盆,下面垫着
几块砖头,砖头固定在车上,火盆固定在砖头上,火盆上还罩着一个罩子,安全工作也做得
很足。父亲手忙脚乱地把火盆点着,怕我不放心,解释道,上好的木炭,没烟。
外面的雪泼剌剌地下,已经看不清雪花的模样。甜甜站起来,爬在车窗上向外看。父亲在
帆布上掏了两个洞,用透明塑料布封起来,就成了窗户。透过门帘的缝隙,我看到了一道晃
动着的白,当然,这就是父亲落满雪的后背的一部分。我老婆说:“外面太冷了,让咱爸到
里面来赶车吧。”我说:“甜甜,叫你爷爷进来赶车。”“爷爷,外面冷,你到里面来赶车
吧。”父亲很高兴的声音传进来:“好孩子,不用,那样透风撒气的,别冻着你们。”
我掀开帘子,只见天地间一片混沌,远远近近的村庄都隐在雪后,只能看到屡屡升起的爆
竹的火光,路只剩下一条长长的轮廓,雪中的老牛很是吃力。父亲偶尔扬起的鞭子,将漫天
的雪抽出一道缝隙。父亲成了一个雪人,我觉得这漫天的雪仿佛全都落到了父亲一个人身上。
我挪到父亲身边,将一件羽绒服披在他身上。父亲说:“我不冷,你娘给我做的棉袄棉裤
厚实着呢。你们那衣服不行,一冻就透。”然后,羽绒服就转移到了我身上。
“小波,你还记恨爹吧?那年,爹不该让你转学,害得你多复读了两年,多遭了两年罪。”
“也不全怨你,我娘不是生病嘛。”
“其实,可以把牛卖了,也可以豁出去一张厚脸皮再借借。”风雪中,父亲嘴巴上的烟头使
劲地亮了两下。
到家的时候,鞭炮声已经连成片。
吃过年夜饭,母亲在厨房里刷碗,我过去跟她聊天。母亲说:“刚才你叫他爹,他可恣坏
了,你看他喝成那个熊样,多少年没喝醉过了。”我说:“那辆车我爹可是费心思了,他说
下雪路滑,二满不敢开车。”母亲一撇嘴:“人家二满是老司机,多大的雪没见过?你爹跟
我说给你打过电话,是你说甜甜想坐牛车。”我愣了一下,没再接茬,赶紧将目光转移到窗
外。
雪继续下,父亲的车伫立在院子里,越发厚实。(有删减)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3 分)
A.小说开头运用倒叙手法,既点出“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隔阂,设置悬念,又自然地导入
下文。
B.我工作后很少回家,后来就以孩子小为借口过年都不回去,这强化了“我”与父亲的隔阂
之深。
C.父亲见到我们时“笑得有些谄媚”,“谄媚”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想得到“我”谅解的
心理状态。
D.父亲骗“我”说二满不敢在下雪天开车,对母亲却说是孩子想坐牛车,体现了父亲言行不
一的性格特点。
5.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雪”在文中的作用。(6 分)
6.小说最后一段意蕴深长,请结合文本内容对其作用进行探究。(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
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
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
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
苗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 8 根或 12 根同色丝线纳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
用于“男性之衣”(“乌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
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
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
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
案。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
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
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
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
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
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 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
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
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一绣千年》,《人民日报》 2019 年 2 月 23 日)
材料三: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
播途径单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
少包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
仅依靠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
依靠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
传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
单纯用文字记录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
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
反复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7.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
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
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
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
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
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苗绣在 20 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
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
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
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4 分)
①图案: 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
②针法和绣法: ______ 。
③承载的文化: ______ 。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19 分)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
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
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
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
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
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
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guàn)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
毗牵裾②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
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
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
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
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
编入史。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
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
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pí):三国魏
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
悬示教令的地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
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
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
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
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1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
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 “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
的敬称。
C. “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
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 “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
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
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B. 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
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 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引古例强
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 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事件和生
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从课文中选取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
《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由此产生深沉激烈的情感。
B. 颔联从听觉角度描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
C. 颈联中“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相对,感慨极深,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暗含诗人的
心理变化。
D. 尾联笔锋陡转,以豪放洒脱之词,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超脱豁达
之情。
15.与陆游的另一首诗《书愤》后四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
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相比,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6.(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 , ”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
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利用周围环境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写自己想和神仙交往,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
(4)李白《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
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
务来抓,既要_____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
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_______。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 2020 年 7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 1000 多万人。
(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
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_______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
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_____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
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
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
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
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 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 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 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20.2016 年 11 月 30 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6 分)
①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③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1.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 5 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5 分)
推荐信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 1)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
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
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
大学的抬爱。
特此推荐
××中学
2018 年 3 月 19 日
①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②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③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④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⑤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四、写作(60.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 1:日前,武汉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去世。他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知道这样做有
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此后,他坚守在抗疫一
线,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他在病床上他对记者表示,希望尽快治愈,重返前线战场。(来
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
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
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摘自臧克家《有的人》)
材料 3: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人民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摘自
网络格言)
武汉疫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通过以上三则材料,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请恰当引用三则材料,
以“致敬这样的人”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 字,诗歌除外,文体自定。
答案和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
1.B
B“生活中本没有关联的人物、事件产生关联”理解不正确,这些人物、事件在生
活中有内在联系。原文第一段“而总是着眼于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生活的
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和表现生活。”故 B 错误。ACD 正确。故选 B。
2.A
A“认为贾宝玉对金钏儿之死如此关切是小题大做”理解错误,贾宝玉此时并非关
心金钏儿之死,而是自己要挨打让聋老婆子去报信。故 A 错误。BCD 正确。故选
A。
3.D
D“金钏儿“跳井”就映射出同一阶层人物麻木不仁,令人心惊”理解错误,从文
中第三段看,主要是通过聋老婆子来映射其他人。故 D 错误。ABC 正确。故选 D。
【文学类文本阅读】
4.D
D“体现了父亲言行不一的性格特点”分析错误,父亲这样做的目的 5.本题主要考
查作用分析的基本能力。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
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
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雪”在文中的作
用,分别找到写“雪”的相关内容分析。“我一路哭,父亲一路抽烟,下了一路的
大雪”,衬托“我”被父亲强制带回的伤感;“外面的雪泼剌剌地下,已经看不清
雪花的模样”“透过门帘的缝隙,我看到了一道晃动着的白,当然,这就是父亲落
满雪的后背的一部分”“雪继续下,父亲的车伫立在院子里,越发厚实”,“我”对
父亲的情感由冷漠到温暖变化的触发点,体现深沉的父爱。
5.①文中两次写“雪”,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营造了故事发展的氛围;②第一次
写“雪”,衬托“我”被父亲强制带回的伤感;
③第二次写“雪”,是“我”对父亲的情感由冷漠到温暖变化的触发点,体现了父
亲对儿子的关爱。
6.①照应标题,营造氛围,使小说结尾富有诗意;
②突出人物形象,体现了父爱的深沉、浑厚;
③升华主旨,进一步突出我的情感变化,引发读者思考。(一定要结合内容答,只
答套路用语不给分)
结尾段的作用:
①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②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③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
7.D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错,材料一原文为“苗绣,苗族的
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绩、汉绣同流而异
源”,“楚绣与湘绩、汉绣同流而异源”。B.“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
裤脚和鞋面”错,原文材料一为“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而是先制成与装饰
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
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错,材料一原文为“苗绣图案多是鸟、鱼、
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
等”。
8.B
B.强加因果,材料二原文为“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 世纪后半叶才逐渐
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
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
9.②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③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作答本题相关的信息有:
材料一“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
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材料三“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
复杂”。
据此,可以概括出“针法和绣法”的特点;
材料二“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
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据此,可以概括出“承载的文化”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10.C
“陛下”做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 AB;“请”一般放在句首,应在其前断开,
排除 D。翻译:即使王本立是国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
您为什么要怜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你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
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故选
C。
11.A
A.黜”“陟”的意思说反了。故选 A。
12.B
B.“捏造”“诬陷”不准确,从下文狄仁杰的判断来看,权善才的确有“砍伐陵柏”
的行为。故选 B。
13.(1)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
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何所措”“万方”“始”
各 1 分,句意 2 分)
(2)我这样忍让的原因,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
罢了! (“所以”“先”“后”各 1 分,句意 2 分)
【古代诗歌阅读】
14.D
D 尾联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超脱,
实则是激愤之词,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痛。故 D 错误。
ABC 正确。故选 D。
15.相同之处:两诗的颈联都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书愤》
的颈联 “塞上长城”两句与本诗中“壮日自期”两句都以典故明志,表达年华老
去,壮志难酬之情。(2 分)
不同之处:《书愤》尾联以诸葛亮的典故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
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2 分)而《枕上作》尾联则借景
抒情,诗人表明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实则是壮志不得实现的
无奈与愤慨。(2 分)
【古代诗歌阅读】
16.(1)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语言文字运用】
17.B
原句中,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
会抓落实”,排除 AD 两项;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
不搭配,把“彰显”应改为“检验”,排除 C 项。故 B 正确。故选 B。
18.A
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可以排除 CD 两项;“矛盾和
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 B 项。
故 A 正确。故选 A。
19.A
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
大计,考虑决策。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
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
适。据此分析可排除 BD 两项。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千钧一
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
“迫在眉睫”合适。据此分析可排除 C 项。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
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
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
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这里从感情色彩角度考虑,用“按
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
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这里用“众志成城”。分析可知,A 项成语全都恰当。
故选 A。
20.①惊蛰②霜降③白露
①“蛰虫惊动春风起”提示是惊蛰;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提示是霜降;③“露
从今夜白”提示是白露。
21①“你校”改为“贵校”;
②“倍儿棒”改为“优秀”;
③“荣任”改为“担任”;
④“大作”改为“作品”;
⑤“抬爱”改为“垂青”。
“你校”语气生硬,应改为“贵校”(对别的学校的尊称);“成绩显著”用在
学生身上不恰当,“显著”改为“优秀”;“大作”是敬辞,应改为“作品”;
“荣任”是敬辞,应改为“担任”;“垂爱”指上对下的赏识、爱护时,指别人
对自己赏识、爱护时,应用“垂青”。
【作文】
材料解读
首先明确写作要求,这是一篇任务驱动类作文,以完成任务为要。副标题“致
敬这样的人”已明确了写作任务的内容。即写:致敬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致敬,
怎样致敬。
再来看这三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中心。
第一则材料抓住关键词“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这种精神品质是是我们“致
敬”的原因之一。
第二则材料写“有的人”的表现,概括出两类人,一类人作威作福,欺压人
民,如这次抗疫中不作为的官员;一类人不计名利,默默奉献,如冲在最前线的
医务工作者。两者可构成对正反比论证,而重点放在赞美后者,这也是我们“致
敬”的理由。
第三则材料是理解“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的含义。可
以提炼出观点:不能让有开拓、奉献精神的人,首当其冲地受到伤害,我们应该
尊重、支持、帮助、保护他们,愿意和他们同行。
行文构思
是什么:以疫情为背景,指出李文亮、第二种“有的人”、“抱薪者”等人的
精神品质,引出致敬对象。
为什么:概括分析致敬的原因
例如:原因一:医者仁心,担当重任。
原因二:不计回报,默默奉献。
原因三:敢做敢言,立德立行。
怎么办:表明心志,表达我们的理解、支持;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声援并保
护我们的英雄。
学生习作
你为我风雪抱薪,我愿你平安顺遂
——致敬这样的人
新春佳节,正值阖家团圆之际。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却悄然而至——新型冠
状病毒肆虐横行。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全国人民携手并进,共渡难关。一大批暖
人心的“抱薪者”从“暴风雪”之中挺身而出。我向他们致敬,并表达我由衷的
感谢!
我敬,敬您能医敢言,立德立行。实时更新的冷冰冰的确诊数据牵动着 14 亿
中华儿女的心,而在 2 月 6 日,我们分外痛心。疫情“吹哨人”李文亮不幸离世。
疫情初期,他为世人敲响警钟,却被警方训诫。当发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
无辜的。这个世界欠你一声道歉和一个透明的解释。我们的时代不能缺少像李医
生这样的勇者,他们在,可以减少人间的噩耗声声!
我敬,敬你最美逆行,勇往直前。疫情当前,他们从不畏缩,争相奔赴前线。
钟南山在高铁餐车之中疲惫入睡,李兰娟每天只睡三小时研发抗疫药剂,身患渐
冻症的张定宇院长与时间赛跑,年轻的护士的手被消毒液腐蚀裂痕满满,为了节
省一套防护服水也不敢喝一口,雷神山的建造者们夜以继日工作,十余天建起一
座医院……我不由得感叹:“你逆行的样子,真美!”他们带给我们的是既是中
国速度,也有中国温度。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甘愿任野火燃烧。而有的人却在人民的头上
作威作福,梦想不朽。在疫情紧要关头,黄冈的唐主任“一问三不知”,湖北慈善
机构再一次把诸多问题暴露于众,黑心药店借机抬高口罩价钱……此等不堪的行
为让人愤怒,也大大抵耗着中华儿女的拳拳爱心,这实在令人心寒!
对那些风雪抱薪者,吾等愿予你春晖。如网络格言所说,“不可使其冻毙于风
雪”,“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我们应保护他们,尊敬他们,而不能让在险情的风
口浪尖孤立无援。好在,我们看到了很多随行的身影。环卫大爷到派出所捐 12000
元匆匆离去,山东将满车厢新鲜蔬果运往湖北,海外游子捐献检测合格的防护服,
网络之上暖心的“武汉加油”视频作品,都让抱薪者不那么孤单。
你许我三冬暖,我愿你春不寒!你为我抱薪于风雪,我望你平安顺遂。希望
待到疫情结束,我们漫步神州大地,共赏花枝春满。
一起挨过这个漫长寒冬
——致敬这样的人
新年伊始,本是喜庆装点神州之时,没想到,冠状病毒悄无声息地拉开了战
争的帷幕,没有硝烟,没有战火,安静得让人害怕,猝然得让人不及防备。
面对持续上涨的数字,面对血色加深的疫情地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谁不
为疫情肆虐下的武汉同胞忧虑、揪心?而谁又不对那些舍身忘己的逆行者肃然起
敬?
致敬中国医者。他们转身时的背影,那么悲壮决绝,用防护服做铠甲,以口
罩为盾,迎战可恶的病毒。耄耋之年的钟南山,临危受命,挂帅出征,再度前往
疫情现场。古稀之年李兰娟,为战疫情,一天只睡几个小时……而那道守卫生命
的城墙背后,不过是一群凡人的血肉身躯。彻夜通明的白炽灯,口罩印在脸上的
勒痕,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医护人员熬制着“生命”的偏方,赎回人人向往
的安康。
致敬中国工人。建一座医院需要多长时间?十日十夜!哪里有什么基建狂魔,
只不过是生死时速,一座设计科学、设施完善的“火神山”医院,令人惊叹地拔
地而起。某国外节目甚至感叹道:“在美国,想装个有线电视都不止十天。”并不
是有神力相助,仅仅是人力使然。它的骨骼是由专家们通宵达旦塑造的,它的血
肉是由普通工人披星戴月浇筑的。正如冰心在诗中写道:“创造新陆地的,不是
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致敬千千万万中国人。敬值班的警官,为生命坚守岗位;敬基层干部,为安
康绝不怠慢;敬快递员,为生活提供保障;敬患者,为希望不言放弃。你我在此
刻,也是可敬的。我们不是一团散沙,而是心在一起。哪怕我们深居简出,也必
定在为远方的疫情,牵肠挂肚,彻夜难眠。每一个患者的逝去,就如同天上星星
的陨落,让我们的天空也暗淡一分。这个时候,中国人不能退,更不能乱。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曾言: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是
啊,隐忍顽强的中国人,尤其那些无名英雄,甘当牛马,愿做野草。千百年来,
他们一直这样,千百年后,他们还会是这样。他们或许不光鲜,却自带人性光芒。
而当英雄们苦干、硬干的时候,却有一线医者忍饥挨饿累到在地,有医护人
员被肺炎患者吐口水,有患者携毒私自逃离武汉……我们都应该去反思:有没有
尊重、保护好为我们拼命的人?有没有避免为他们添乱添堵?有没有拿出点实际
行动?每个人力所能及,一线抗疫者才不孤单无援。
挨过这个有些漫长的寒冬之后,暂闭的城门将会被春风敲开,人们走上热闹
的街头,挤上熙攘的公交,吃一碗热干面,看一场樱花。那时,红装突展,古城
明艳。而我的目光越过人潮人群,终与你深情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