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模拟试卷(2 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48.0 分)
1. 据考证,商代青铜铭文的内容较简单,一般不含重要意义,到了西周,青铜铭文记载自
王室的政治谋划、历代君王事连,祭典训,征伐方国、政治动乱、赏赐册命以及家史、
婚填等等。据此可知,西周时期的青钢铭文( )
A. 推动了文字体系创新 B. 促进了宗法分封制的形成
C. 具有明确的书史性质 D. 使甲骨文失去了存在价值
2. 汉初“七国之乱“后景帝对诸侯王国进行了调整,如对参加叛乱的吴楚等七国进行处置,
继续大力推行削藩,令“请侯不得复治国”,废除诸侯王的经济特权等,这些做法( )
A. 使王国失去了割据的物质基础 B. 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
C. 使诸侯国与朝廷的矛盾尖锐化 D. 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重建
3. 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高”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
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是( )
A. 商政策的松动 B. 生产方式的革新
C. 田庄经济的兴起 D. 社会经济的转型
4. “良知”之说源于《孟子》,指“不虑而知“的天赋道德观念,王阳明把“良知”二字
看得很高,将“良知”说成儒家文明最精华、最具水恒性的观念,能让人超脱患难生死,
在此基础上,王阳明逐渐形成“致良知”的主张。由此可见,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
A. 推动了儒学思想世俗化 B. 尊崇了儒学的传统风
C. 显著提升了“四书”地位 D. 背离了理学的基本思想
1884 年点石高出版的石印木《申江胜景图》,将《吴淞火轮车》(如图所示)作为新上海的
一大胜景,并认为”维车之利,无间华夷,使人使马各有所宜。自通泰西,独出其奇,以电运
轮,其捷难羁。这反映出当时( )
5.
A. 经济结构渐趋优化 B. 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变
C. 上海成为经济中心 D. 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6. 1906 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一朝南图书馆建立,1909 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
第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
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
A. 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 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
C. 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 D.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7. 表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法规、规章、命令统计表:
内
容
政权建设,选
举、公安、司
法
土地、
劳资
兵役制、
人民武
装
拥军拥抗、
荣军抚恤
婚姻、
妇婴
社
会
管
抗
战
勤
农工商业、
贸易、合作
财政、货
币、金融
教育、
卫生
理 务
件
数94 19 17 33 9 29 4 30 44 30
由此可知,晋察冀边区( )
A. 成为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B. 重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C. 意在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D. 以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为工作的重心
8.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专业户、经济联
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使农村经济
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据此可知,当时( )
A. 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B. 农村仍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C. 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9. 据历史记载,古代希腊城邦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雅典法律就规定,凡是在城邦陷
人入纷争时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
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A. 城邦政治凸显集体意识 B. 民众个人自由道到否定
C. 人民主权原则遭遇挑战 D. 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10. 18 世纪 60 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
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
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近代大学成为了新思想的摇篮
C. 近代自然科学常识逐渐普及 D. 人文精神与科学观念相互交融
11. 如图为 1954-1963 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对此理解正
确的是,( )
A.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 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
C. 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 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
12. 2008 年 11 月,美国国家情报理事会发表的《2025 年的全球趋势》坦承:“今后 15~20
年里,对于国际制度的演变,美国将发挥比任何其他国际行为者更大的影响,但在一个
多极世界上,它将拥有的力量要比数上年来所曾拥有的要小。“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基
于当时( )
A.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B. 霸权主又影响力减
C. 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D. 国际关系实现民主化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13.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决定建造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担任了武汉长江大桥技术
顾问委员会主任委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大桥的建设工作中。自 1950 年起,茅以升就对
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几个方案做了精确测量和深入研究,经过反复比校,于 1955 年确立
下“大桥设计施工方案”。本来大桥的桥基建造准备要用建钱塘大桥时的“气压沉箱
法”,并已请苏联专家做了鉴定。但茅以升根据进一步的地质钻探资料,认为采用沉箱
作基础有巨大团难,因而将“气压沉箱法”改为”大型管柱钻孔法”,其后,茅以升用
半年时间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试验,证明切实可行,铁道部和国务院很快准了这个方,1955
年 9 月,大桥正式动工。跳工期间,茅以升主持的技术顾问委员会解决了建桥中的 14 个
技术难题。1957 年 10 月 15 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震惊了世界,茅以升为此欢欣
鼓舞,他借出国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大力宣传新中国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他
的著作《武汉长江大桥》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流传。
--援编自张化本《茅以升与中国桥梁梦之为国建桥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茅以升投身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时代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茅以升作为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者的优秀品质。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5.0 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中叶以来,产生了一些新的金机构,最主要的机构就是钱镇,亦称钱店,钱铺
的原始业务是经营货币见换。明代还有钱米铺,兑店、兑钱店,兑钱镇,钱桌等,钱米
铺是兼营货币见徒和粮食买卖的店铺。兑店,兑钱铺的经营业务主要是货币兑换,钱桌
的最初形式是在街头设摊的兑换者,后来发展到店铺,但仍保留原名,明末的钱铺已开
始经管存放款、汇兑及发行兑换券等业务。清代时北方还产生了一种全融机构一一帐局。
帐局既对工商业放款也货放京债,早期的帐局偏重于京债,帐局经营放债,也吸收存款,
以扩大资本来活,在钱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产生了钱庄,到了清朝能隆初年又被叫做
银号,是发行汇票的主要机构。后来还出现了以经汇兑业务为主的银号,清初时还出现
了钱市经纪人,后因经纪人参与了抬高钱价的活动,在乾隆三年被于以载革,后来又予
以以复。
--摘编自李东雷《中国古代信用和信用机构的发展轨迹》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
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阿斯特丹等西北欧城市崛起,当时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
同的货币,严重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来解决这一问题,
它还在标准的银行据的基础上,发明了支票账务系统,商人的货币交易直接通过完成,
支票账务系就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样阿姆斯特丹银行发行的银行票据就充当了国际
货币的角色,荷兰银行业极大地推动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向全融木主义过渡,荷兰人还
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全融市场体系,发明了期货,期权,掉期、
卖变、买空、资产证养化、共同基金、对冲基全、永久年金等今日为人们熟知的全融工
具,金融制度方面的创新成就了荷兰帝国,也引起了欧洲的全融革命,并直接的激了英
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诞生。
----摸编自金福等《货币的力量》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新的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中国明清时期相比,荷兰近代早期金融业的不同之
处,并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15. 材料请初,明代或更平时期形成的民(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的人)分布地,其
并非奴隶,但地位低于平民,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列于民户的户籍,他们单独成籍,
称为“贱籍”,世代相袭,雍正元年三月,监察御史年熙奏请消除山陕乐户的贱籍,九
月两浙巡监御史喝尔泰上书请绍兴堕民丐籍,雍正都批准了,雍正五年将“年代久运,
文契无存,不受主家秦养”的徽州府伴当,宁国府世仆“开除贱籍,归入良民”。其后,
雍正朝又多次“开豁贱籍”,雍正皇帝消除贱籍的措施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由原来
的贱户提出申请,经地方官批准,脱离贱籍,转入民籍,即由贱民转为良民;二是贱户
改籍必须抛弃原来的职业,别习新业,同时政府禁止地方绅种衿逼勒贱户再操旧业,如
雍正三年规定:堕民丐户和乐户等“改业为良,若土毫地棍仍前逼勒凌辱,及自甘污贱
者,依律治罪”,三是贱户既转属民籍,就要同平民一样向政府尽义务,简而言之,所
谓削籍就是准许贱户改业,转为良民,并对国家的服役。
--编自陈国坤《清朝“开豁贱籍“就策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皇帝“开豁贱籍”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皇帝“开豁贱籍“的历史意义。
16. 材料一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联合国的
设计者所设想的那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
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
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对于大
国的核心作用联合国显然比国联更为看重。另一方面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
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德意日受到沉重打击,也对英法主导
的旧的殖民体系形成了冲去,《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
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
准则,为了促进民族自决,《联合国宪章》专门列有“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
托管制度”“托管理事会”三章。总体而言,二战后期盟国对国际秩序的设计基本上得
以实现,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
--编自王建《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基本理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历史影响。
四、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0 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
时间
(时
段)
“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
19
世纪
末
20
世纪
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
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
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茂变法失的思考。
初
1907
年
美籍传教士威廉•蒲鲁士作《新中国在演进》一书,揭示某些洋人活动的殖民
性,有害性及其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并从这些冲突中凸显”新中国”
出现的必要性。
1910
年
陆士谔写理想小说《新中国》,这书以幻想形式对未来新中国进行了设计和
构建,希望建立一个立宪民主的现代化新中国。
辛亥
革命
时期
《新中国报论自由真理》中提到“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外国惟文明故人群
之自由胜。”
五四
运动
前后
国人给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特别
是在“物北天择,连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
深化,食括了民独立的内容。
1921
年后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
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意义上的立自主。
--编自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书词的历史考察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问(时段)
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
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历史模拟试卷(2 月份)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实际上仍然延续了商代青铜铭文的体系,并没有进行创新,排
除 A;
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宗法分封制的形成,排除 B;
通过材料叙述,西周青铜文明记载了西周时期政治主要活动,开始具备了史书的性质,故 C
正确;
甲骨文失去存在价值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古代史书的具体产生。
解答本题时需要从古代史书产生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理解青铜铭文出现的意义。
2.【答案】D
【解析】A.地方王国割据的基础就是分封制的存在,汉景帝并没有废除封国制度。
B.汉初的行政体制并没有改变,都是郡国并行制。
C.汉朝的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诸侯的势力,削弱了诸侯的实力,没有激化矛盾。
D.汉朝的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诸侯的势力,削弱了诸侯的实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
权,有利于大统一局面的重建。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要求学生结合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材料信息来进行
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汉朝地方官制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时期传统四民秩序受到冲击,
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反映了封建国这抑商政策的松动,故 A 项符合题意。
B 项,唐宋时期生产方式未出现根本性转变,排除。
C 项,田庄经济为汉代经济形式,排除。
D 项,整个封建时期,社会经济并未发生转型,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唐宋商业发展,关键信息“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
增强”。
本题考查唐宋商业发展,结合唐宋时期市的发展与变化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B
【解析】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儒家思想世俗化的内容,排除 A;
王阳明的致良知来源于孟子,说明王阳明的思想尊崇的古代儒学家的思想,故 B 正确;
在材料中我们无法看出四书地位的提升,排除 C;
王阳明是心学思想大家,从本质上来说他也是理学思想家,排除 D。
故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着重考查学生对心学思想家王阳明思想的认识。
解答本题时,需要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有一定的认识,理解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主要内涵及
意义。
5.【答案】D
【解析】A.材料看不出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B.当时的铁路还没有出现很大的普及,民众出行方式变化并不是很巨大。
C.材料看不出上海成为经济中心。
D.从材料可以看出,有些是交通工具,也有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中西文明出现了碰撞和交流。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
料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A.变法图强运动是 1898 年。
B.我们废除了科举考试,促进了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从 1906 年开始创办公立图书馆,这
适应了当时教育发展的要求。
C.当时的图书馆是政府创办的,并不是传播共和思想为主要宗旨。
D.科举制度是 1905 年被废除的。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科举制变化的特点,还要搞清楚晚清时期教育发展的特征和影响。
7.【答案】B
【解析】A.晋察冀边区不是敌后根据地的总后方。
B.从材料可以看出,晋察冀边区的法律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的群体类型也比
较多,体现了重视团结一切力量来进行抗战,巩固根据地的特点。
C.材料看不出配合正面战场的特征。
D.抗日根据地以军事斗争为中心工作。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策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A.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
B.8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已经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农民有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并且得到不断的强化和保障。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应该是在 90 年代初。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
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可知,公民在城邦陷入纷争时必然加入一派,体现了公民
集体意识有利于维护城邦利益,故 A 项正确。
B 项,材料未体现对公民个人自由的否定,排除。
C 项,公民的城邦集体意识与人民主权并不矛盾,排除。
D 项,题干未反映城邦的法制建设,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关键信息“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不拿起武器跟随某
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此题应结合希腊城邦利益至上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D
【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出启蒙思想的广泛基础。
B.材料是说新思想进入大学,并没有说大学是新思想的摇篮。
C.材料没有反映出科学常识逐渐普及。
D.材料只是说人们接受自然科学观念,并且用这个来衡量人类社会事务,说明促进了思想的
发展,体现了当时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观念的相互交融。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现代科技发展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整合所学知识,理解材
料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从表中可知,1954-1963 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玉米产量却呈下降趋势,
表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故 C 正确;
AB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赫鲁晓夫改革,但缺乏正确理论指导,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只是一次局部调整,改革失败。
12.【答案】A
【解析】从材料在一个多极世界上,它将拥有的力量要比数上年来所曾拥有的要小来看。材
料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当前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特征。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要求学生结合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一超多强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3.【答案】
【小题 1】(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背景是新中国成立;社会
主义制度的逐渐建立;工业化建设的大规模开展。
(2)本小问的品质,依据材料“茅以升就对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几个方案做了精确测
量和深入研究,经过反复比校,于 1955 年确立下“大桥设计施工方案”、“茅以升根
据进一步的地质钻探资料,认为采用沉箱作基础有巨大团难,因而将“气压沉箱法”
改为”大型管柱钻孔法”,其后,茅以升用半年时间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试验,证明切
【
小
题
2】
实可行,铁道部和国务院很快准了这个方案”、“茅以升主持的技术顾问委员会解决
了建桥中的 14 个技术难题”、“他借出国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大力宣传新中
国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等信息,结合所学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1)背景: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渐建立;工业化建设的大规模开展。
(2)在精确测量、深入研究和反复比较基础上确立大桥设计施工方案,具有实事求是、
精益求精的精神;施工过程中不断解决技术难题,专业素养扎实;大力宣传性的第一
座现代化桥梁,凸显国家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历史人物。考查茅以升投身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时代背景和优
秀品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对茅以升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
【小题 1】(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最主要的机构就是钱镇,亦称钱店,
钱铺的原始业务是经营货币见换。明代还有钱米铺,兑店、兑钱店,兑钱镇,钱桌等,
钱米铺是兼营货币见徒和粮食买卖的店铺。兑店,兑钱铺的经营业务主要是货币兑换,
钱桌的最初形式是在街头设摊的兑换者,后来发展到店铺,但仍保留原名,明末的钱
铺已开始经管存放款、汇兑及发行兑换券等业务”、“清代时北方还产生了一种全融
机构一一帐局。帐局既对工商业放款也货放京债,早期的帐局偏重于京债,帐局经营
放债,也吸收存款,以扩大资本来活”、“后来还出现了以经汇兑业务为主的银号”、
“在乾隆三年被于以载革,后来又予以以复”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意义,依
据材料一,结合第一小问的特点和所学可知,意义是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长
途贩运贸易的兴盛、商帮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利
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冲击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有利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
社会转型。
(2)第一小问的不同之处,依据材料二“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来解决这一
问题,它还在标准的银行据的基础上,发明了支票账务系统,商人的货币交易直接通
过完成,支票账务系就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样阿姆斯特丹银行发行的银行票据就
充当了国际货币的角色,荷兰银行业极大地推动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向全融木主义过
渡,荷兰人还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全融市场体系,发明了期
货,期权,掉期、卖变、买空、资产证养化、共同基金、对冲基全、永久年金等今日
为人们熟知的全融工具”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阿斯特丹等西北欧城市崛起,当时来自不同地区的
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严重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结合近代早期欧洲的政治、经济、
思想等方面史实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特点:形式及名目繁多;以货币兑换、收放款和经营汇兑业务为主;受到政府的
干预。
意义: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商帮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
的繁荣;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冲击了人们的传统价
值观念;有利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2)不同之处:服务于国际贸易;以近代银行为主要形式,其发行的银行票据及支票
【
小
题
2】
系统方便了交易;形成了金融市场体制;创新了金融工具并沿用到现在;对欧洲及其
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资本主义发展;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荷兰资本主义制度
的确立;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经济的发展。考查明清时期新的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和意义;荷兰
近代早期金融业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商业发展表现和影响;荷兰经济发
展的表现和原因。
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和荷兰商业发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
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
【小题 1】(1)根据材料,雍正皇帝“开豁贱籍”其内容是:宣布改贱为良;贱户改
籍必须抛弃原来的职业,别习新业;废除贱籍,户口统一编入国家正式户籍。由政府
主导,逐步推行,有法可依,不断完善。
(2)根据材料可知,贱民阶层身份卑贱,社会地位屈辱困苦;贱民的反抗斗争不利于
巩固封建统治;富户占有大量奴仆,影响政府财政收入,所以意义是:贱民变平民,
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增加了国家直接控制的户
口,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解除贱民阶层的人身束缚,调整了生产关系,有利于解
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
(1)由政府主导,逐步推行,有法可依,不断完善。
(2)贱民变平民,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增加了
国家直接控制的户口,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解除贱民阶层的人身束缚,调整了生
产关系,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
小
题
2】
【解析】本题考查了清初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概括总结能力。
回答本题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论证能力提出了要
求。
16.【答案】
【小题 1】(1)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突出了大国核心作用,
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禁入小民族的利益,在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和自决原则基础上发
展友好关系。
(2)二战后的秩序设计,有利于促进战后的世界和平,体现了大国的霸权政策,为
美国苏联操控世界创造条件,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有利于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
发展。
故答案为:
(1)大国核心作用,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禁入小民族的利益,在尊重人民平等权利
和自决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
(2)有利于促进战后的世界和平,体现了大国的霸权政策,为美国苏联操控世界创
造条件,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有利于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
【
小
题
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成立的背景,要求学生结合联合国的宗旨原则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成立,要求学生结合联合国成立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战后世界格局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
力。
17.【答案】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
内涵提取论题。第二小问的阐述,结合维新思想、五四运动以及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史实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论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
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康有为首先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
具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意图,此后,仁人志士不断丰富新中国的内涵。五四运动后,反
帝反封建成为时代主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成为新中国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新中国由此诞生,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总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
涵。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维新思想、五四运动以及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
义革命史实。
本题考查对维新思想、五四运动以及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
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