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试卷(3 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
宜居的城市形象。
B. 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
增长在 15%到 30%左右。
C.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
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 中国越发展得好,越能够成为捍卫正义的中坚力量,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各国
相互尊重、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
长而又艰难的道路。现在,中国人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更自豪与
自信。
B. 完善国债市场管理体系,主要是要在国债的发行规模、期限、方式、利率、无纸化程
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全国国债市场。
C. 在此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
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D. 第十届中运会在长沙举行,有关部门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运动员提供设备
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大师辈出,赓续了我们民族的
文化血脉。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现场还有备
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③我市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指引之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争取早日让
更多市民生活在优美恬静的林下风气之中。
④写议论文,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首鼠两端,那不是大论文家的态度。
⑤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与宫廷舞相比,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
的太多是与人们休戚相关的生产生活。
⑥“君子慎其独也”,是说在情势还未显露,人所不知而己独知的时候,就要慎独慎微,
充分体现了古人在修身上临深履薄的谨慎态度。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⑤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宛转悠扬的小提琴、优雅醇美的钢琴和高亢嘹亮的男女高音曲尽其妙,重庆大剧院为
山城音乐迷们是准备的音乐大餐并让您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②当巨大的凌辱降临在自己或者亲人身上时,是忍受凌辱还是挺身抗暴?“聊城辱母杀
人案”一审结果是于欢被判无期徒刑,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应,言人人殊。
③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
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④钱钟书先生的文章无不表现出她对世事的洞明,于人生的思虑;观点深刻,旁征博引,
措辞精准,继称不刊之论。
⑤近日,近百位著名学者为打造一个创新型学科少林学的体系架构而纵横捭阖,就少林
文化传承与建设现代和谐社会、少林学的内涵与外延等 4 个主题进行了 7 场深入广泛的
研讨。
⑥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让其他国
家相形见绌。尽管政府密切,监督着电子商务,但少有人国此受到困扰。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5.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推荐信:兹有我校黎明同学,拟参加贵校自招考试,望该生能得到贵校垂青。
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D.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将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6. (1)“明君兼断,昏君偏信”,古代帝王如尧舜之圣君者,皆能广开言路。在《出师表》
中,诸葛亮劝谏刘禅要广开言路、发扬先帝美德振奋士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杯古》中,远用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而失欺的典故反
对冒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自贻
杜牧
杜陵①萧次君②,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
因建于杜县而得名。②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
被免职,很少升迁。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这首诗是诗人写诗赠送给自己的。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诗起笔即以刚直而屡遭贬官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自己对命
运的感喟。
C.“寂寞怜吾道”是说诗人独自漂泊在外,因无人相伴而深感旅途寂寞,自生哀怜。
D.颈联写诗人遗憾自己没有彩绘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已,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诸多的情感。
本诗是杜牧晚年所作,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表达的复杂情感。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8. 下面是某车辆管理所的验车流程图,请用简洁的语句介绍验车的整个流程,要求内容完
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3.0 分)
9.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
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
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
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
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
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
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
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
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
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
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
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
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
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
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
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
解人类共性的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
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
所确知的事物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
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
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
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
(潘城《穿越时空的物语(节选)》)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还必须加入诗意的想象才更能理
解它们传达的内涵。
B.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
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C.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尤其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
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
D.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
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 --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组
织结构,以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B.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
不对等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C.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
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D.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
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是
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B.除了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
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C.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
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D.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
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河坊
俞平伯①山水是美妙的俦侣,而街市是最亲切的。我们追念某地时,山水的清音,其浮
涌于灵府间的数和度量每不敌城市的喧哗。白老头儿舍不得杭州,却说“一半勾留为此
湖”;可见西湖在古代诗人心中,至多也只沾了半面光。那一半儿呢?谁知道是什么!
这更使我胆大,毅然于西湖以外,另写一题曰“清河坊”。
②我决不想描写杭州狭陋的街道和店铺,我所亟亟要显示的是淡如水的一味依恋,一种
茫茫无羁泊的依恋,一种在夕阳光里,街灯影傍的依恋。
③我们试想:若没有飘零的游子,则西风下的黄叶,原不妨由它们哗哗自己去响着。若
没有憔悴的女儿,则枯干了的红莲花瓣,何必常夹在诗集中呢?人万一没有悲欢离合,
月即使有阴晴圆缺,又何为呢?怀中不曾收得美人的倩影,则入画的湖山,其黯淡又将
如何呢?……一言蔽之,人对于万有的趣味,都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这基本
趣味假如消失了,则大地河山及它所有的因果都落于渺茫了。
④离题已远,快回来吧!这儿名说是谈清河坊,实则包括北自羊坝头,南至清河坊这一
条长街。中间的段落各有专名,不烦枚举。看官如住过杭州的,看到这儿早已恍然;若
没到过,多说也还是不懂。杭州的热闹市街不止一条,何以独取清河坊呢?我因它竟铺
石板不修马路,我认它为杭州街。
⑤哪怕它十分喧阗,悠悠然的闲适总归消除不了。我所经历的江南内地,都有这种可爱
的空气。我在伦敦纽约虽住得不久,却已嗅得欧美名都的忙空气;若以彼例此,则藐乎
小矣。杭州清河坊的闹热,无事忙耳。他们越忙,我越觉得他们是真闲散。忙且如此,
不忙可知 --非闲散而何?
⑥我与妻,还有娴小姐同走这条街的次数最多,她们常因配置些零星而去,我则瞎跑而
已。若今天买的东西少,时候又早,天气又好,往往雇车到旗下营去,从繁热的人笑里,
闲看湖滨的暮霭与斜阳。“微阳已是无多恋,更苦遥青着意遮。”我时时看见这诗句自
己的影子。
⑦清河坊中,小孩子的油酥饺是佩弦 [注]以诗作保证的,我所以时常去买来吃。叫她们吃,
她们以在路上吃为不雅而不吃,常被我一个人吃完了。油酥饺冰冷的,您想不得味吧。
然而我竟常买来吃,且一顿便吃完了。您不以为诧异吗?不知佩弦读至此如何想?他不
会得说:“这是我一首诗的力啊!”
⑧在这狭的长街上,不知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可是江南的风虽小,雨却豪纵惯了
的,早把这一天走过的千千人的脚迹,洗刷个干净。明日的人儿等着哩,今日的你怎能
不去!
⑨话说回来,干脆了当!若我们未曾在那边徘徊,未曾在那边笑语;或者即有徘徊笑语
的微痕而不曾想到去珍惜它们,则莫说区区清河坊,即十百倍的胜迹亦久不在话下了。
我爱诵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
(有删改)[注]佩弦,朱自清的字。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第①段作者引用白居易的诗句,照应了开头“而街市是最亲切的”,引出作者写杭州
不写西湖而要写“清河坊”的缘由。
B.文章第③段作者运用了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意在说明景由情生、境因情起,一切景语
皆情语的道理。
C.文章第⑦段中我去吃小孩子的油酥饺是因朱自清以诗为荐,油酥饺虽冰冷不得味,我却因
是朋友的力推而时常买来作为分享。
D.本文语言具有时代特色,兼有“诗家语”,但以意役辞,繁简得当,并不觉雕琢与涂饰,
显示出语言的厚度与张力。
杭州热闹街市不止一条。作者独写“清河坊”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因为清河坊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徘徊与笑语,让我怀念。
B.清河坊十分喧阗,嗅到闲散中的忙空气,让我觉得内心非常充实。
C.因它竟铺石板不修马路,我认它为杭州街,让我沉醉在它的古补之风中。
D.因为江南的雨早把这一天走过的千千人的脚迹洗刷个干净,让我热爱。
文章第⑨段,作者引用其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意味悠长,请结
合全文简析诗句的作用。
______
11.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答题
材料一: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
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
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
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
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
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
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
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 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二:
2018 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
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
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
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
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
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科目和 3 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
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
考题 +加试题”(满分100 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
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
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
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
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
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
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
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 30 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材料三: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
学生毕业的 2017 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
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
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
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 1 门对应即可”
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
在 2014 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
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材料四:
2017 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 1400 所高校里,有 500 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
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
为 3 门的占 33%,2 门的占 8%,1 门的占 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
考 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 66%
的专业,比现行高考 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 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
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
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
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C.从 2017 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
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
D.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
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E.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
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
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认识。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9.0 分)
12. 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时宰相蔡京方以爵
禄钩知名士,良贵屹然特立,亲故数为京致愿交意,良贵正色谢绝。靖康元年,钦宗问
孰可秉钧轴者,良贵极言:“何、唐等四人不可用,他日必误社稷。陛下若欲扶危持颠
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
州汭口排岸。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宋鼎。
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黄潜善、汪伯
彦恶其言,改除工部。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
除考功郎,迁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谓良贵曰:“旦夕相引入两省。”良贵正色对曰:“亲
老方欲乞外,两省官非良贵可为也。”退语人曰:“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
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士大夫受其牢笼,又何以立朝。”以直龙图阁知严州。到官两月,
请祠。起为中书舍人。
会户部侍郎向子諲入见,语言烦亵,良贵故善子諲,是日摄起居,立殿上,径至榻前厉
声曰:“子諲以无益之谈久烦圣听 !”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
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良贵求去,既归,不出者十牟。
李光得罪,良贵坐尝与通书,降三官。卒,年五十七。
良贵刚介清苦,壮老一节。为博士时,王黼、张邦昌 [注]俱欲妻以女,拒之。晚家居贫甚,
秦桧讽令求郡,良贵曰:“良贵不敢为也。”其谏疏多焚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朱
熹为之序。
(选自《宋史•潘良贵传》,有删改)【注】王黼、张邦昌,当时朝廷权臣。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
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B、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 /高
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C、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 /高宗
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D、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
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有帝王都
有庙号。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王后,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王后
的尊称。
C、幸维扬,文中指皇帝到维扬。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
幸”。
D、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
以示优礼。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潘良贵有操守,有主见。宰相蔡京拉拢名士,通过潘良贵的亲戚朋友表达愿意和他交往的
心意,被他拒绝;他大胆指出何、唐等人不能任用,否则,会误国。
B、潘良贵忠于国家。他请求朝廷清除奸臣,惩罚叛徒,威慑敌人;他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
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他建议养精蓄锐,恢复国家。
C、潘良贵敢于直言。吕颐浩私下告诉潘良贵要提拔他,潘良贵直言担心这种做法;向子諲和
皇帝说废话,潘良贵厉声制止,而得罪了皇帝,被皇帝罢官。
D、潘良贵不攀附权贵。他做博士时,权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被他拒绝;晚年
在家很贫穷,秦桧暗示让他求官,也被他拒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
②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
七、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0 分)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一群印第安人被白人追赶,逃到某个地方,处境十分危险,酋长便把所有族人召集
起来说:“我们的处境看起来很不妙,我这里有一个坏消息,也有一个好消息。”族人
一阵骚动,神色惶恐地等待着酋长的话,他说:“除了水牛饲料以外,我们己没有什么
东西可吃了。”人群中到处发出“可怕啊”、“我们可怎么办”的声音,突然一个勇敢
的人发问了:“那么好消息又是什么呢?”首长回答:“那就是我们还存有很多的水牛
饲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模拟试卷(3 月份)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搭配不当,“营造……形象”动宾搭配不当,将“营造”改为“打造”;
B.成分赘余,“增长在 15%到 30%左右”补语赘余,删去“左右”;
C.成分残缺,“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主语残缺,将“并”改为“该
段”;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
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
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
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搭配不当
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搭配要符合这一结构
规律。搭配不当就是指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这一结构规律;或者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
从道理上说不通;或者是不符合语言习惯,强行搭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主谓搭配不当。
1、一主一谓搭配不当。例如: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
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主旨”不能与“描写”搭配,应把“描写”改为“表达”。
2、一主多谓搭配不当。例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的情绪很低落,很痛苦,很沮丧。
“情绪”可以“低落”,但不能“痛苦”,也不能“沮丧”。
3、多主一谓搭配不当。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和伟大的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形象”可以“浮现”,但“品质”不能“浮现”。
4、多主多谓搭配不当。例如: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 210 辆消防车、3000 多名消防官兵,
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消防车”不能“放弃休假”,也不能“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二)动宾搭配不当。
1、一动一宾搭配不当。例如: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 1961 年春
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
“保重”不能带宾语。
2、一动多宾搭配不当。例如: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和政策,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遵守”“法律、法规”可以搭配,“遵守”“政策”不搭配。
3、多动一宾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报告”不能“注视”。
4、多动多宾搭配不当。例如:我们工厂在树新风的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
一系列工作。
“建立和健全”与“工作”不搭配。
(三)主宾搭配不当。
1、一主一宾搭配不当。例如:今年,我校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人数”与“一年”主宾搭配不当。
2、一主多宾搭配不当。例如: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它不
仅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工具,而且还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素养”是“综合体”,是“基础”,可以搭配,是“工具”就不搭配了。
3、多主与一宾搭配不当。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
家。
“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
4、多主多宾搭配不当。例如:黄伯云、他带领的科研队伍以及他在“粉体”领域里取得的卓
越成就,是中华大地上一朵最耀眼的奇葩,是新时代交响乐中一个最灵动的音符,是我国航
天史上一座最醒目的里程碑。
把黄伯云在“粉体”领域里取得的“卓越成就”比作“奇葩”,“音符”,“里程碑”是可
以的,但把“黄伯云、他带领的科研队伍”比作“奇葩”,“音符”,“里程碑”,就不妥。
(四)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1、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定语“大批”与中心语“队伍”不能搭配。
2、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老板口口声声欺骗那些雇工。
“口口声声”用来形容不止一次地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嘴上,与“欺骗”搭配显然不
合适。
3、补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整整齐齐”不是“打扫”出来的,一动与多补不能全相搭配。
(五)介词与宾语搭配不当。例如: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
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第二个介词“在”与宾语“中”搭配不
当,应将“在”改为“从”)
(2)3 月 17 日,6 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
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关于”与宾语“事件”搭配不当,应将“关于”
改为“对于”)
(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既然”和“也”不属于配套关联词语,应将“也”改为“就”。
表示分句之间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语必须成套使用,如“不是……而是……”表并列;“不
是……就是……”表选择;“不但……而且……”表递进;“尽管……可是……”表转折;“只
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不管……都……”表排除
一切条件。
(七)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单提双承)
病句考题中如出现“是否”“能否”“是不是”“能不能”“好不好”“成败”“高低”“好
坏”“冷暖”等词,则考虑可能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
(八)否定与肯定顾此失彼,搭配不当。例如:到底要不要学好语文?是不是只要学好数理
化就可以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该“答案”就顾此失彼,这是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的典型例子。(注意:此“搭配不当”与“否
定不当”完全不同,二者不可等同)。
2.【答案】B
【解析】A.成分残缺,“通过……让……”造成分主语残缺,二者必须删去一个;
B.正确;
C.搭配不当,“赢得”与“胜负”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应改为“胜利”;
D.语序不当,“精心施工、科学规划”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应为“科学规划、精心施
工”。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
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
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
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语序不当
从语法角度看,语序不当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复句来说主要是句序不当;从语意
角度看,语序不当可能引起不合事理、表意不明、主客颠倒等语病。
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多层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层定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
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
定语之前)。
(二)多层状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层状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
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⑤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⑥表对象
的介宾短语。
(三)定语状语混淆,位置不当。例如:
1、把定语误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如: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议论。“广泛”应移至
“议论”前作定语:“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2、把状语误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如:这是一个无疑的英明决策。“无疑”应移至“是”前
作状语:“这无疑是一个英明的决策。”
(四)虚词位置不当。例如:
1、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共用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两个分句
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例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如
果”应移到“他”之前。
2、副词位置不当。例如: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字
应移到“趁现在”之前。
(五)主客体颠倒。例如: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
人却是很熟悉的。句子陈述的主体应是“青年人”和“四十岁以上的人”,而不是“焦裕
禄”,这个句子的毛病就出在主客体颠倒,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
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六)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
并列词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否则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在这次会
议上,大家讨论并提出了许多问题。应先“提出”后“讨论”。
并列短语可按下列方法排序:①依时间先后排序。②依空间距离排序。③依范围大小排序。④
依程度轻重排序。⑤依情感流程排序。⑥依时局变化排序。⑦依数目常规排序。⑧依成绩名
次排序。⑨依法定位置排序。⑩依对应承接排序。
(七)分句间次序不当。
在承接复句、递进复句中,分句之间的次序分别有先后和轻重关系,如果颠倒了,就造成分
句间次序不当。例如: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应将“跳下池塘”与“来到池边”互换位置。因为这两个分句的动作有先后关系,不能颠倒。
3.【答案】D
【解析】①弦歌不缀:泛指读书或教学活动没有间断。古人将就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
歌”指代礼乐教化。大学常用“弦歌不缀”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使用正确。
②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正事,后指空谈大道理。贬义,句中应该用褒义词,与语境不合,
色彩也不当,错误。
③林下风气:指女子态度闲雅,举止大方。称颂妇女闲雅飘逸的风采。句中说优美恬静的环
境,望文生义,错误。
④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首鼠,踌躇。使用正确。
⑤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句中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用关联的生产生活,不合语
境,错误。可改为“息息相关”。
⑥临深履薄:形容严谨戒惧。使用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 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
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
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答案】B
【解析】①曲尽其妙:指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强。该语
境用来形容男女高音,对象不当,错误。
②言人人殊:每人所说的话各个不同,指对同一事物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使用正确。
③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句中形容人犹豫不决,望文生义,错误。
④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者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使用正确。
⑤纵横捭阖:战国时期谋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句中是说学者对少林学进行广泛的讨论,不合语境,错误。
⑥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相比,显得远远不如,使用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 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
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
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5.【答案】A
【解析】A.垂青:是希望得到上级的欣赏、重视、优待,符合语境。
B.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对象错误。
C.钧裁:对上级裁决的敬称,对象错误,应改为“裁夺”。
D.府上:对别人的家或者家的尊称,不用于自己,应改为“寒舍”。
故选: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
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
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
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
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
(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
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
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
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
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6.【答案】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
顾
【解析】故答案为:
(1)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重点字:恢弘)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嘉、赢)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
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
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
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
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
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
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
得不到分数。
7.【答案】【小题 1】CD
【小题 2】
【解析】(1)C.“独自漂泊在外,因无人相伴而深感旅途寂寞”错误,由下句“依稀似古
人”可知,“吾道”与“古人”相对,这里是在哀叹自己的命运与古人相似,“道”并非实
指;
D.“遗憾自己……”错误,“饰心”是说自己做人毫不矫饰,是彻底的自然面貌,不违心改
变自己的志向;
(2)结合注释二可知,首联是借萧次君的典故来暗喻自己,抒发自己“迁少去官频”的不满;
颔联写“吾道”“似古人”,是为了表达自己坚守正道,然而“寂寞”二字可见同道甚少,
无法实现人生价值;
颈联写“饰心无彩缋”,是指自己坚持本心,不用花言巧语等来伪装自己,尽管最终“风尘”
仆仆,奔波劳累,却仍旧不愿改变志向;
尾联“刀尺不由身”用比喻表达自己命运不能自主的痛苦无奈;
答案:
(1)CD;
(2)①对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懑;首联引用萧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与他一样
坎坷,升迁次数少,离职却非常频繁,内心深感不平;
②对自己坚守正道,却不被重用的悲叹;颔联写自己像古代圣贤一样,坚守自己的“道”,
却无法实现人生价值,内心感到悲伤;
③对自己人生志向的执着坚守;颈联写自己虽到老仍遭受奔波劳碌之苦,但还是不愿矫饰自
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
④对自己无法掌控命运的痛苦和无奈;尾联用比喻的手法,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布匹一般,任
人裁剪,不由自己,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
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分析;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诗歌
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诗歌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
抒情、借古讽今;其中应用最多的便是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中,有即景抒情(即选取眼前所见景物即兴抒情)、借景抒情(为表达某种特定情
感而有意识地选取含有那种情感的景物来抒情,如杜鹃--思归、柳树--离别等)、移情于景(将
人的情感转移到景物之上,写景物有了某种情感,通常都用了拟人手法,如本诗中“长江悲
已滞”)、融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中没有表达作者情绪的字词,但景物本身所蕴含的特点已
烘托出作者的情感,如凄凉景象往往代表心情悲伤,秀美景色往往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等)
这些手法并非泾渭分明,常会混合使用,总之,“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要注意把握景中
所含之情,才能将顺利答题。
8.【答案】本题的答题关键在于看清箭头所表示的顺序,尤其注意人和车的分合情况的表述。
内容完整,无重要信息遗漏;流程表述清晰、层次分明。
答案:由大门进入车道,在检测线前停车,车上检测线,人进小屋登记,然后到接车点接车,
最后到大楼二层交款盖章。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理解框架图要注意哪里是开头,从开头沿着箭头指示去
理解描述即可。
图(画)文转换题题解题方法:1.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对象--细节。宏观把握会徽(行业
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说明(介绍)
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2.理解画面的内涵。由画面到生
活,深入感知,由果推因,由表及里。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
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3.看清要求,准确表达。本题的答题关键在于看清箭头
所表示的顺序。
9.【答案】
【小题 1】A 【小题 2】A 【小题 3】D
【解析】(1)B.“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表述不当,原文第三段仅仅认为“需
要参考”,并非“可以消除”。C.“尤其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
此”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是“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也包括物品”。D.“因为
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强加因果,第一段“便不能
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
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没有体现因果关系,书写在人类发
展后期才发挥作用不是由文化发展不平衡所致。
(2)A.“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分析有误,没有对比,文章的结构是层层递进的。
(3)D.“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于文无据。
答案:
(1)A
(2)A
(3)D
(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
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然后认真推理论
据的作用,关注其前后议论性的看法。
(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
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
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
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10.【答案】【小题 1】C
【小题 2】B
【小题 3】①内容上:以父亲写曾经江上泛舟、水边系缆、水面寂寥也耐看耐寻味,与前文自
己描写的景物与抒发情感形成照应,②结构上:收束全文。③主题上:含蓄地表现本文的主
题,世上胜迹有了人的足迹、情感、记忆和领悟,才不会只是一道客观存在的风景。(人对
于万有的趣味,都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
【解析】(1)C.“朱自清以诗为荐”错,从文亲第⑦段看,朱自清曾“以诗作保证”,但
并没有“以诗为荐”。
(2)B.“嗅到闲散中的忙空气,让我觉得内心非常充实”错,从第五段看来,我喜爱“清
河坊”是因为她的闲适。
(3)①从内容上看,诗句描写了父亲曾经乘着乌篷艇在江上自由自在泛舟徜徉的画面,与前
文自己描写的“杭州清河坊的闹热,无事忙耳。他们越忙,我越觉得他们是真闲散。忙且如
此,不忙可知--非闲散而何”“从繁热的人笑里,闲看湖滨的暮霭与斜阳”的景物,以及在“我
所亟亟要显示的是淡如水的一味依恋,一种茫茫无羁泊的依恋,一种在夕阳光里,街灯影傍
的依恋”表达出的对清河坊的喜爱依恋之情形成照应;②从结构上看,用父亲的诗句收束全
文,更加耐人寻味;③从主题上看,结合“若我们未曾在那边徘徊,未曾在那边笑语;或者
即有徘徊笑语的微痕而不曾想到去珍惜它们,则莫说区区清河坊,即十百倍的胜迹亦久不在
话下了”,看出引用诗句含蓄地表现本文的主题,世上胜迹有了人的足迹、情感、记忆和领
悟,才不会只是一道客观存在的风景。
答案:(1)C。
(2)B。
(3)①内容上:以父亲写曾经江上泛舟、水边系缆、水面寂寥也耐看耐寻味,与前文自己描
写的景物与抒发情感形成照应,②结构上:收束全文。③主题上:含蓄地表现本文的主题,
世上胜迹有了人的足迹、情感、记忆和领悟,才不会只是一道客观存在的风景。(人对于万
有的趣味,都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
(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综合能力。解读此类试题要注意从审清题
干入手,然后认真研读文本,仔细斟酌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的差异。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读此类试题要注意从审清题干入手,然后认真研
读文本,仔细斟酌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的差异。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引用在文本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从段落内容、结构、主题等角度进行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
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
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
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
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散文要注意景物描写的特色、语言
特点、情感把握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
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11.【答案】【小题 1】C
【小题 2】AC
【小题 3】
【解析】(1)C.“不会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错误,上海市对地理和
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
次考试的现象。
(2)B.“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错误,从
材料一第一段可知,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D.综合
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E.录取方式
“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
(3)材料三“2018 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
考试和高考制度”,表明高一新生首先要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浙江在
2014 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
投档到专业录取”,各省规定不同,考生要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
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
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
分数论’的重要举措”,表明高一新生要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
合素质。
答案:
(1)C
(2)AC
(3)①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②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③关注高
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④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
提升综合素质。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
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
内容。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
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的,找到答题关键区域,抓住与选项有关的语句,将选项与原文进行对
比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
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归纳文本要点: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
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
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12.【答案】
【小题 1】D 【小题 2】B 【小题 3】C 【小题 4】
【解析】(1)D “之”为代词,作“问”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 C;“子諲复语”的意思
是“向子湮又说”的意思,句子结构完整,其前后断句,排除A、B.句子翻译为:向子湮想
退下,高宗看着潘良贵说:“是我问他.”又告诉向子慢慢道来.向子湮又说,长时间不停
止,潘良贵多次呵斥他退下.高宗变了脸色,于是两个人都等待治罪.
(2)B “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错,不包括“王后”.
(3)C “被皇帝罢官”与原文不符,原文为“良贵求去”,应是潘良贵自己请求离去.
(4)①彻:传;当:掌握;黜:贬斥.句子翻译为: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
贬潘良贵为监信州汭口排岸.
②进退:任免、升降;擢:提拔;示:表达.句子翻译为: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
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
答案:
(1)D
(2)B
(3)C
(4)①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汭口排岸.
②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
情.
参考译文:
潘良贵,字子贱,婆州金华人.凭着上舍生的身份开始做官,担任辟雍博士,升任秘书郎.当
时宰相蔡京正用官爵和体禄笼络出名的士人,潘良贵操守、意志坚定不可动摇,亲戚朋友多
次替蔡京表达愿意交往的心愿,潘良贵严肃拒绝文言文阅读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以
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文言文阅读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靖
康元年,钦宗问谁可以胜任宰相,潘良贵极力进言:“何、唐等四人不可以任用,以后他们
肯定误国.陛下如果想要扶危持颠的宰相,不广泛询问下面官吏的意见,使地位卑微的人都
知道,不能如意.”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泊口排岸.
高宗继承皇位,召入朝廷担任左司谏.拜见皇帝后,请求剿灭奸党,让叛徒在国门处决,敌
人就不敢轻视宋朝.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皇帝巡视维扬,培
养兵威来图谋恢复国家.黄潜善、汪伯彦厌恶他的话,改任工部.潘良贵因进言没有实行,
请求离职.
授任考功郎,升任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对潘良贵说:“(您)早晚将引入两省任职.”潘
良贵严肃回答说:“父母年老正想请求到地方任职,两省的官不是我能做的.”潘良贵退下
对人说:“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
达私人恩情.如果士大夫接受他的笼络,又凭什么在朝廷立身.”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担任
严州知州.到任两月,请求担任祠禄官.起用为中书舍人.
恰好户部侍郎向子湮入宫拜见皇帝,说话繁冗芜杂,潘良贵以前与向子湮交好,这天潘良贵
暂代起居官,站在殿上,径直走到榻前严厉地说:“向子湮用没有用的话长久打扰皇帝!”向
子湮想退下,高宗看着潘良贵说:“是我问他.”又告诉向子慢慢道来.向子湮又说,长时
间不停止,潘良贵多次呵斥他退下.高宗变了脸色,于是两个人都等待治罪.潘良贵请求离
去,回来后,十年没有出京.李光获罪,潘良贵因曾与李光通信获罪,降三级官.去世,享
年五十七岁.
潘良贵刚正清苦,保持晚节.做博士时,王舫、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都被拒绝.晚年
家居非常贫困,秦桧婉言劝潘良贵,劝他要求任州职,潘良贵说:“我潘良贵不敢这样做文
言文阅读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文言文阅读潘良贵,字子残,
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他的谏疏多数焚烧草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人
朱熹替他写序言.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
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
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
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
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
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
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
逆情悖理,不合逻辑.
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
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
反对.
13.【答案】笑对挫折,淡看磨难
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而这些困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苦难也
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苦难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应该说,困难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一个可以
逃脱,所以当困难降临到你身上,该怎样应对呢?大多数人在遭受困难和挫折后,就会过分
的担心忧虑,整日提心吊胆,郁郁寡欢,甚至萎靡不振,一蹶不起。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
怕的是因苦难而逃避现实,愤世妒俗。
如何乐观的面对困难?人生如一杯清水,困难与痛苦便是水里的沙尘,你若一直搅和只能
看到一片混浊,不如选择用宽广的胸怀,用乐观的态度让那些苦难慢慢沉淀,给自己一片清
澈。当苦涩的盐携刺痛而来,他们的广阔胸怀如湖水般容下所有痛苦无奈,泛舟于心灵湖上,
成为斑驳青史上不落的星辰。
孟子曾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
有痛苦才有欢乐,有失败才有成功。既然如此,不如让胸怀若海,笑看云淡风轻,而不住地
抱怨,只会让事情更糟,让心情更坏。海纳百川,大海容纳的不仅是水,更是泥。大海会让
小河带来的泥沙沉入海底,成为鱼虾快乐的栖息地。其实我们在面对痛苦的时候,可以对它
笑笑,说声“谢谢”,因为至少它磨练了你的意志,坚定了你的信念,让你更加懂得幸福的
来之不易,从而去珍惜、会满足,让你成为了一个在暴风雨里舞蹈的美丽人儿,而且学会了
感恩。
史铁生看淡失去双腿的痛苦,在那个只属于他的废弃古园里感悟生死,参透万物,写出一
篇又一篇经典佳作;俞灏明看淡意外烧伤的痛苦,用他的坚韧和顽强挑战生活,演绎生命的
精彩,最终攀上人生新的台阶;尼克胡哲看淡海豹肢症的痛苦,拼搏进取,一路向前,最终
获得双学士学位,并且周游世界做多场励志演讲。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看淡痛苦,于痛苦
中奋进,让生命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成功的果实。
当你把痛苦当成苦味果一般去咀嚼,它只会让你更痛苦;当你把痛苦当成盐巴投进心灵的
湖泊里,它会转化成甘甜甚至快乐。痛苦之于人,犹如狂风之于陋室,巨浪之于孤舟。百世
沧桑,不知有多少胸怀如杯水之人因感到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胸怀如
杯水之人因感到痛苦而停滞不前……看淡痛苦,抛却抱怨,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
对于磨难,我们不应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人生的方向,否则后果
不堪设想。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代社会,我们会因各种原因而感到痛苦。看淡挫折,才会登
上成功的顶峰。若因一时痛苦,沉陷在抱怨情绪中不思进取,则会失去更多的机会。
林徽因曾说:“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
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这是对苦难生活的包容。安德鲁斯曾言:“背起小小的行囊,
走进别人无法企及的远方,遥望彼岸的紫丁香,捡拾古老的忧伤。”这是他对困苦旅途的适
然。
如何乐观的面对困难:一问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是什么?二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三如果无计可施了,就准备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要在困难面前跌倒,要勇敢地站起来,去审
视困难。
困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困难蜷缩自己,过分忧虑可能导致更大的
困难,这样始终解决不了问题。应该正视困难,用那颗坚强的心去积极地面对困难,消除困
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
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
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换个角度审读材料:对于族人而言,酋长的话无疑起到了稳定军心的
作用,可见说话策略相当重要。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要有全盘考虑。
酋长先将说话的焦点集中在人的粮食严重匮乏之上,然后话锋一转,点出了水牛饲料还是很
充足的,人们会由此而感到一种希望。避重就轻,稳定人心,在当时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中那个智慧而幽默的酋长令人喜欢,因为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泰然、豁达的心性,他
所看到的只是生的希望。一个在厄运面前不会绝望的人,注定是个永远不被生活打垮的人。
事实上,我们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了谁,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有人早就
说过,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人生之路不平坦,坎坎坷坷,每一道坎或大或小都有
着一座跨过去的小木桥,悲观的人只会站在这一道坎前抱怨生活的坎坷与不公;而豁达的人
就能看到这道坎里面的用来跨过去的小木桥,其实,我们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
给了谁,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参考立意:
乐观面对眼前的困境;
化悲观为乐观;
积极面对人生;
遇到困难,不要消极,乐观面对等。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
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
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
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
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
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
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
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
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
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