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专题突破一 物质的除杂、检验与共存
1.掌握物质检验与鉴别的方法和原则:
(1)原则:优先选择最简单的方法、用最少的试剂和最明显的现象;先考虑物理方法,后考虑化学方法。
(2)方法:取样品→加试剂→观现象→得结论。
2.掌握常见离子、常见气体、几种特殊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方法。
3.掌握物质提纯的原则:
(1)不增: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杂质。
(2)不减:除杂过程中,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加入的除杂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
(3)易分离:经除杂反应后,杂质与被提纯物质易分离。
(4)复原:除杂结束前,要恢复被提纯物质原有的状态。
4.常握常见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5.掌握物质或离子共存的条件:
(1)物质共存的条件:物质之间不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的条件:在同一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常见的相互不能共
存的离子对:①SO2-4 +Ba2+===BaSO4↓;②Cl—+Ag+===AgCl↓;③H++OH—===H2O;④2H++CO2—3 ===H2O+
CO2↑;⑤H++HCO—3 ===H2O+CO2↑等。
(3)离子共存的隐藏条件:①酸性溶液或溶液 pH7,说明
溶液中存在 OH—;③无色溶液中不能有 Cu2+(溶液呈蓝色)、Fe3+(溶液呈黄色)、Fe2+(溶液呈浅绿色)。
考点讲练
物质检验和鉴别
例 1 (2019 湘西中考)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D.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黄铜和黄金
【解析】鉴别硬水和软水可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羊毛的主要成分
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时无此气味;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能与食醋反应产生二
氧化碳气体,而氯化钠与食醋不反应;黄铜与黄金均为黄色固体,无法通过颜色鉴别。
物质分离与除杂
例 2 (2019 南京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 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C.KCl 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FeCl2 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解析】A.通过灼热的铜网时,氮气中混有的氧气转化为氧化铜固体而被除去;B.木炭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灼
烧时木炭粉会被除去;C.氯化钾可溶于水,二
氧化锰不溶于水,可类比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要除去氯化铜,从离子角
度看是要除去溶液中的铜离子,根据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差异,可知加入足量的铁后可除去铜离子,同时铁转化为
亚铁离子,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将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除去,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亚铁溶液。
物质共存及离子共存
例 3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Cl-、OH-
B.H+、K+、NO-3 、SO2-4
C.Na+、NH+4 、NO-3 、OH-
D.Ag+、Ba2+、NO-3 、Cl-
【解析】离子共存的条件是离子结合不形成沉淀、气体或水。Cu2+与 OH-形成蓝色沉淀,不能共存;NH +4
和 OH-结合形成 NH3·H2O,不能共存;Ag+和 Cl-形成白色沉淀,不能共存。
当堂小练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依次鉴别出来的是(B)
A.CuSO4、NaOH、KNO3、NaCl
B.K2CO3、NaOH、稀 HCl、BaCl2
C.AgNO3、KOH、稀 HCl、NaCl
D.稀 HCl、Na2CO3、稀 H2SO4、Na2SO4
2.(2019 哈尔滨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D)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足量的 O2,点燃
B K2MnO4 KMnO4 加热
C NaCl 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 KCl 溶液 K2SO4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3.(2019 泰州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B)
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 K2SO4 和(NH4)2SO4 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 CaCO3 固体中的少量 Na2CO3:加人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分离 Fe 和 CuSO4 固体混合物:加人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D)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O2 混有 H2O 将气体通过足量生石灰
B CuO 混有碳粉 加入适量稀 HCl,过滤,洗涤,干燥C NaCl 溶液混有 CaCl2 加入过量 Na2CO3 溶液、过滤
D Cu(NO3)2 溶液混有 CuCl2 加入适量 AgNO3 溶液、过滤
5.(2019 宿迁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D)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
是否熄灭
B 除去 CO2 中少量的 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C 分离 MgCl2、NaCl 固体混合物
依次加入水和适量 Ca(OH)2 溶液,
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再蒸发
两种溶液得到固体
D
鉴别 CaCO3、NaCl、NaOH、CuSO4 四
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观察现象
6.(2019 乐山中考)下列实验方案合理可行的是(C)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
A 鉴别稀盐酸、Na2CO3 溶液和蒸馏水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颜色
B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C 验证 Zn、Cu、Ag 的金属活动性
将铜片分别放入到 Zn(NO3)2 溶液、
AgNO3 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 CO2 中混有少量的 HCl 气体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 NaOH 溶液
7.(2019 荆门中考)在 pH=2 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B)
A.Ba2+、HCO-3 、SO2-4
B.Ag+、Mg2+、NO-3
C.K+、OH-、CO2-3
D.NH+4 、Fe2+、Cl-
8.(2019 梧州中考)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 2-4 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
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
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
A.④⑤②①③ B.②④⑤①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
9.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B)
A.Fe3+、Na+、NO-3 、Cl-
B.K+、Na+、Al3+、SO2-4
C.H+、K+、SO2-4 、OH-
D.Mg2+、NO-3 、OH-、Cl-
10.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A 除去 NaCl 中少量的 HCl 滴加 AgNO3 溶液后过滤
B 鉴别 H2 和 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水和 NaOH 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 Zn、Cu、Ag 的金属活动性 将 Zn 和 Ag 分别放入 CuSO4 溶液中
11.(2019 遵义中考)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
A.在氯化钠溶液中:Zn2+、SO2-4
B.在稀盐酸中:Ag+、NO-3
C.在硫酸钾溶液中:Ba2+、Cl-
D.在硝酸铵溶液中:K+、OH-
12.(2019 鄂州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D)
A.NH4Cl、K2CO3、NaOH、Na2SO4
B.MgSO4、NaCl、Ba(NO3)2、FeCl3
C.KOH、Na2SO4、HCl、NaHCO3
D.HCl、NaNO3、K2SO4、NH4Cl
专题突破二 化学图象与图示
化学图象能清晰明了地反映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的关系,呈现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规律。解题时要
理解图象的“一线、两轴、三点、四折线”。
(1)一线:明白曲线是一条表示什么变化关系的曲线,如:pH 随某某变化的曲线。
(2)两轴:观察横、纵轴所表示的量(即:含义),曲线主要体现出纵轴随横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用相应知
识点分析二者存在的内在联系。
(3)三点:①起点:重点关注起点是否应该从原点开始,未从原点开始时,要分析其原因;②拐点:关注其
表示的含义,如:标志着化学反应的停止等;③终点:关注某物质过量时,是否还影响纵坐标变化,落脚于反应后
的成分分析。
(4)四折线:关注曲线趋势和含义。如: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平台段。
考点讲练
溶解度曲线
例 1 (2019 益阳中考)X、Y、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Y>X>Z
B.Y 的溶解度为 50 gC.降低温度可使 Z 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T2℃时,50 gH2O 与 50 gX 混合,可得到 100 gX 的饱和溶液
【解答】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后,Y 的溶解度大于 X,Z 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质质
量分数大小关系:Y>X>Z;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不指明温度谈溶解度没有意义;Z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少,降低温度不能使 Z 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T2℃时,50 gH2O 与 50 gX 混合,可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
=50 g+25 g=75 g。
微观模型示意图
例 2 下图是四种物质 a、b、c、d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中 c 与 d 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B.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D.物质 c 可能是一氧化碳
【解析】由于该示意图表示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 B、C 项均不正确;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
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确定 中包含 1 个乙原子和 2 个丙原子,即 中只有一个分子,进而判断 A 项正确;由
上可知一个 c 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所以 D 项错误。
化学图象
例 3 (2019 江西中考)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解析】根据溶液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抓住往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钙溶液,在没有氢氧化钙溶液前是稀硫酸,
显酸性,A 项错误。B 中横坐标是稀盐酸的质量,抓住等量的 HCl 参加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可判断 B 项不
正确。或根据等质量的铝、锌完全反应,铝反应产生氢气多,消耗的盐酸多,也可判断 B 项不正确。二氧化锰在
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抓住催化剂的概念可判断 C 项不正确;对 D 项抓住如下三点进行分析:一是镁与氧
气反应时,消耗镁的质量比氧气多;二是氧气过量,镁完全反应;三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由此可知 D 项正确。
当堂小练
1.(2019 梧州中考)a、b、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
B.将 a 的溶液由 t2℃降温到 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2℃时,50 g 的 a 溶于 50 g 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50%
D.c 的饱和溶液由 t2℃降温到 t1℃,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第 1 题图)) ,(第 2 题图))
2.(2019 哈尔滨中考)分析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 g
B.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C.将 t2℃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一定会析出(110-a) g 晶体
D.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一定比含氯化钠的质量大
3.(2019 邵阳中考)“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D)
4.(2019 孝感中考)在点燃条件下,甲与一定量的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该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2 =====点燃
S+H2O
C.若在该反应中继续通入足量的乙,则乙与丙可进一步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丁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随乙物质的质量变化而改变
5.(2019 安顺中考改编)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D)
A.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水
B.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C.向装有等质量锌、铁的两只烧杯中分别加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D.向装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锌
6.(2019 娄底中考)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D)
A.图 1,电解水
B.图 2,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图 3,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图 4,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7.(2019 北部湾中考)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D)
A.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D.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固体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专题突破三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1.标出信息。从题干、框图中标出有用的核心信息。
2.找突破口。以题给信息和特征线索为解题突破口。突破口有物质的特征颜色、特殊用途、特殊状态、特征反
应及条件,物质的分类、俗称及主要成分,化学之最等。3.确定物质。结合框图,利用突破口,先确定一种或若干种物质,然后顺藤摸瓜确定其他物质。若涉及几种可
能,可通过假设、求证进行确定。对题干已给物质型的推断题,先将能反应的物质间用线连起来,再通过比较参加
反应的最多和最少进行推断。
4.代入检查。将推断结果,代入框图,检查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但也有些推断题中会出现对某种物质只能判断
其类别,无法确定具体的物质。
5.准确答题。正确推断出物质后,针对试题设问,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考点讲练
选择型推断
例 1 (2019 深圳中考)关系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反应①放出热量
B.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
C.反应③可得 NaOH
D.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 H2SO4
【解析】反应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A 项正确。反应②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得溶液呈中性,B 项正确。反应③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的反应,所得溶液呈碱性,C 项正确。硫酸能与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反应,因此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
H2SO4,D 项错误。
框图型推断
例 2 (2019 通辽中考)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A~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
物质,A 中含有三种元素,可用于金属除锈,B 难溶于水,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
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
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2)用 A 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C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A 中含有三种元素,用于金属除锈,故 A 是硫酸;硫酸能转化生成 B,B
难溶于水,故 B 是硫酸钡;C 能与水反应,能转化生成 D,故 C 可能是二氧化碳,D 可能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元素型推断例 3 (2018 宜宾中考)A、B、C、D、E 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 18,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A2 是
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 是有机物中必含元素;C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 的原子序数为 11;EC2 是形
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元素符号: ;EC2 的水溶液呈 (选填“中”“酸”或“碱”)性。
(2)D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一个 D+和一个 C2-的质子数之差等于 。
(3)A 和 C 形成微粒比 1∶1 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该化合物中 A 的化合价是 。
(4)B 和 E 可形成 BE2,BE2 与足量的 C2 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EC2 和 BC2 两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A2 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故是氢气,A 是 H;B 是有机物中必含元
素,故是碳元素;C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是氧气,C 是 O;D 的原子序数为 11,故是钠;EC2 是形成酸雨的
主要物质,故是二氧化硫,E 是 S,据此代入题中解答。
当堂小练
1.(2019 泰安中考)A~G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
组成元素相同,B、C 常温下为气体。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
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E→F 是一个放热反应
B.D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若 G 为一种盐,则 A 不可能与 G 发生反应
D.B→E 和 C→E 的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
2.(2019 宜宾中考)X、Y、Z、W、Q、R 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分别由 H、C、O 和 Cu 四种元素中的一
种或两种组成。X 能与 Y 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W、Q。X 是一种黑色固体,溶于硫酸后所得溶液呈蓝色。Q
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Y、R 均是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Z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回答下列
问题:
(1)X 的化学式为 CuO。
(2)W 的用途制作导线(填一种)。
(3)上述六种物质中可用作燃料的是 CO、H2、C(填化学式);其中 H2 的燃烧产物无污染,被认为是理想的
清洁能源。
(4)Q 与 R 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上述物质中的 CO(填化学式)和 Y。
3.(2019 安顺中考)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 A 是钠盐,且 A、D 都由三种元素组
成,E 是红棕色固体,且与 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 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图中“—”表示两端
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Na2CO3;CCO2。
(2)反应①属于复分解(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B 物质与 E 物质反应过程中,B 物质具有还原性(填“氧
化性”或“还原性”)。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Fe2O3+3C =====高温
4Fe+3CO2↑(写出一个即可)。
4.(2019 毕节中考)下列 A~H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 A 是沼气、可燃冰的重要成分,F 可用于改
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 CH4,G 俗称是纯碱。
(2)大气中 D 的含量过高会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该反应过程中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5.(2019 达州中考)已知 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分别由 C、H、O 中的一种或几
种元素组成,通常状况下 A、B、C 为气体,D、E 为液体(“—”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
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物质的化学式为 CO。
(2)A 物质的用途:灭火(其他合理都可)(答一点即可)。
(3)请写出 E→C+D 的化学方程式:2H2O2 =====MnO2
2H2O+O2↑。
(4)D 生成 C 属于分解(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6.(2019 江西中考)“复兴号”化学动车组五节车厢 A~E 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如图所示。
“→”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 A 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B
是黑色固体,D、E 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 D 广泛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生产。
(1)A 的化学式为 O2。
(2)D→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3)图中转化关系中一定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4)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盐酸可以从④(填序号)顺
利上车。
①门 1 ②门 2 ③门 3 ④门 4
专题突破四 气体的制取及净化
1.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反应原理和药品的选择;
(2)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3)干燥和净化装置的选择;
(4)尾气处理装置和方法;
(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2.解题策略: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流程,明白各装置的作用,清楚题目的设问意
图,是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是反应类型,是写名称还是符号等,然后准确作答。
考点讲练
常见气体的制取
例 1 (2019 贵港中考)请结合 A、B、C、D、E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A 装置中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 CO2 的化学方程为 。
(3)进行 CO2 性质实验时,观察到 B 中无明显现象,C 中试液变红色,D 中充有某气体的超薄气球由烧杯底
部往上升,最后悬浮于烧杯中。B 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D 中气球充入的气体可能
是 (填序号)。
A.H2 B.O2
C.NH3 D.SO2
(4)图 E 中四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氧气,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更符合环保、节能、安全要求的方法是 (填
数字序号)。
【解析】(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2)实验室制取 CO2 是在常温下,用大
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B 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D 中气球充入的气体密度比 CO2 的小,气球才可以悬浮于烧杯中,因此可能是
氢气、氧气、氨气。(4)制取方法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不节能。由空气液化分离出氧气是工业制取 O2 的方法,不适合实验室制
取。
常见气体的性质、检验、干燥和净化
例 2 (2019 广州中考)如图 1 是实验室制取 CO2 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CaCO3 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CO2 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 ,再加水至 A 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
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添加块状 CaCO3 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 ,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
时,将稀盐酸从 (填仪器 A 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 。
(4)如图 2 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 CO2,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药品的取用等。(1)碳
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夹紧弹簧夹,再加水至 A
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3)添加块状 CaCO3 固体时,为
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横放,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长颈漏斗倒入锥形瓶至浸没长颈漏斗下
端口。(4)由于 CO2 密度比空气大,会先沉入烧杯底部,然后从底部隔板的空隙逸至左边,由于 CO2 不支持燃烧
也不能燃烧,所以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 CO2,观察到蜡烛熄灭。
当堂小练
1.(2019 海南中考)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仪器 a 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B.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与稀硫酸
C.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
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
2.(2019 铜仁中考)现有下列实验装置,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实验仪器 a 的名称:玻璃棒。
(2)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净化水,实验室和医
疗上用的纯水,通常采用蒸馏方法制取。
(3)CO2 用途较广,装置 B 可用于制取 CO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室检验 CO2 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4)B 装置还可用于制取 O2、H2 等气体,写出实验室选择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MnO2
2H2O
+O2↑;如要收集较纯净的氢气可选用 E 装置。
(5)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 =====点燃
Fe3O4。
3.(2019 潍坊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有关问题:
(1)写出 B 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锥形瓶,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 A(填字母),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 4 =====Δ
K2MnO4+MnO2+O2↑,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是试管内导管口没有棉花团。
(2)用装置 F 收集一瓶 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b(填“a”或“b”)处。
(3)将装置 G 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用装置 G 的是 AC。
A.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D.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 BD(填序号)。
A.A 和 D B.A 和 E
C.B 和 E D.A 和 F
(5)如图 H 所示,由“①处的白磷不燃烧、②处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可燃
物与氧气接触。
(6)I 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一周后试管①、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另一铁钉生锈,说明铁锈蚀的过程,
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2019 娄底中考)如图是实验室气体制取、净化、干燥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装置图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B(填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
=====Δ
K2MnO4+MnO2+O2↑,若用 D 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小聪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查找原因得知,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盐酸
浓度过大。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小聪设计了除杂实验。已
知:Na2CO3+H2O+CO2===2NaHCO3。请你完成装置连接:A→H→F→D。
专题突破五 化学工艺流程
1.阅读题干和流程图,提取信息,明确工艺目的。提取的信息中包括原材料、目标产物、工艺流程设计思路等。
2.分析流程图,理解反应原理、理解操作。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三部分:三线(进线、出线、循环线)、核心反
应和图给文字信息(如主要原料、产物及反应条件等),读图时首先关注图中反应物与目标产物,其次是图中箭头
指向、每一步物质的变化、每一个反应的提示及文字说明等,在此基础上明确核心反应,找到解题的线索。
3.前后关联,规范答题。一般来说,题中设置的问题可在流程中或通过分析流程找到答案,甚至有些问题的答
案在前面或后面的问题中会有提示,解题时需“瞻前顾后”。
4.流程图中涉及的操作主要是过滤,其次是煅烧、溶解、蒸发。粉碎(或研磨)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
触面积;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将原物质中的杂质完全反应。
5.判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时,可根据涉及物质及图示中显示的箭头方向寻找,一般为辅助试剂、母液,一定不
会是目标产物和杂质。
6.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可通过比较每一步中进料成分与出去物质成分,再结合题给信息确定反应物、生成物,
若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需考虑可能有水参加或生成,在空气中煅烧需考虑有氧气参加反应。
考点讲练
回收利用型
例 1 (2018 宜宾中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废旧干电池中有锌皮、铜帽(含金属 Cu 和 Zn)、石墨、
MnO2、NH4Cl 等,若将生活中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因此将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尤为重
要。如图是回收废旧干电池成分的主要流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 (填物质名称)。
(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 NH4Cl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现象是 。
(3)流程中 B 溶液的溶质有 H2SO4、 和 。
(4)写出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题目为废弃物回收流程题。从题干可知其目的是从废旧干电池中回收有用物质。从流程图中可知从废
旧干电池中获得了石墨、二氧化锰、高纯度铜、硫酸锌溶液。(1)考查了物质分类:什么是非金属单质,从设备Ⅰ
中回收到的有石墨、二氧化锰、氯化铵溶液,符合题意的是石墨。(2)考查了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和发生可能产生
的现象,因发生反应 NH4Cl+AgNO3===AgCl↓+NH4NO3,故产生了白色沉淀。(3)考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
分,就得弄清设备Ⅱ中发生了哪些反应,注意哪些物质过量了。分析可知发生的反应有:O2+2Cu+2H2SO4===2CuSO4
+2H2O、Zn+H2SO4===ZnSO4+H2↑,故反应后的溶质有 CuSO4、ZnSO4 和过量的 H2SO4。(4)设备Ⅲ中发生了
置换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Zn+CuSO4===ZnSO4+Cu,因 B 溶液中还有过量稀 H2SO4,所以还发生了反应 Zn+
H2SO4===ZnSO4+H2↑。
分离提纯型
例 2 (2019 安徽中考)Ba(NO 3)2 可用于生产信号弹、炸药等。利用钡泥(主要含有 BaCO3、BaSO3、
Fe2O3)可制取 Ba(NO3)2,其部分流程如下:
(1)Ba(NO3)2 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 ;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是 (填一种即可)。
( 2 ) BaCO3 与 HNO3 反 应 的 反 应 类 型 是 ; 写 出 Fe2O3 与 HNO3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3)试剂 Y 为 (填序号)。
①BaCl2 溶液 ②Ba(OH)2 溶液 ③NaOH 溶液
(4)从 Ba(NO3)2 溶液中析出 Ba(NO3)2 晶体的方法是 。
【解析】该题为制备型工艺流程题。从题干中获得其目的为用钡泥制取 Ba(NO 3)2。从流程图中可知 Ba
(NO3)2 制取的大致原理为先加硝酸将 BaCO3、BaSO3 转化成 Ba(NO3)2,但同时产生了杂质 Fe(NO3)3,因
此涉及除杂问题:Ba(NO3)2[Fe(NO3)3],按除杂题处理原则和流程图提示,很容易推出试剂 Y 为 Ba(OH)2。
从 Ba(NO3)2 溶液中析出 Ba(NO3)2 晶体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当堂小练
1.(2019 梧州中考)制备高纯硅和二氧化硅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2019 年,我国华为公司推出了 5G 商用芯片。制造芯片要用到高纯硅,硅属于非金属(选填“金属”或“非
金属”)元素。(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高温
Si+2CO↑,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C 发生了氧化反应。
(3)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高纯二氧化硅,可利用反应②制备,同时生成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物质,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SiCl4+O2 =====1300℃
SiO2+2Cl2。整个工艺流程中,还可以循环利用的另一种物质是 HCl。
2.(2019 株洲中考)氧化锌软膏可用于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湿疹、痱子及轻度、小面积的皮肤溃疡。闪锌矿
(主要成分为 ZnS)是含锌的主要矿物质之一,高温煅烧闪锌矿生成
氧化锌和 SO2,以氧化锌产品为原料制备纯氧化锌的生产工艺流程如
图:
(1)已知 A 为硫酸锌和硫酸钠的混合物,则滤渣 2 的化学式为
ZnCO3。
(2)上述步骤中,步骤⑥的操作是过滤(填操作名称)。
(3)在上述步骤中,步骤⑦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步骤④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ZnO+H2SO4===ZnSO4+H2O(提示:ZnO 与酸反应和 Fe2O3 与酸反
应类似)。
3.为了除去 NaCl 溶液中含有少量的 MgCl2、CaCl2 和 Na2SO4 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 Na2CO3 溶液、稀盐酸、
Ba(OH)2 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 A 除去的杂质是 MgCl2 和 Na2SO4。
(2)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 B 是 Na2CO3 溶液。
(3)滤液②中除 Na+和 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 OH-、CO2-3 (填离子符号)。
(4)写出实验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4.(2019 连云港中考)以镁矿石(主要成分:MgCO3、SiO2)为原料生产 MgO 的工艺流程如图:
注:SiO2 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 Mg(OH)2 生成。
(1)滤渣 X 的主要成分为 SiO2(填化学式)。
(2)实验室中用图一所示装置进行过滤。
①该装置中仪器 A 的名称为烧杯。
②若过滤时滤液出现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a(填字母)。
a.滤纸已破损
b.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c.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3)“沉镁”时 MgSO4 与 NH3•H2O 发生反应。结合图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O+MgSO4===Mg(OH) 2↓+(NH4)2SO4。
(4)已知在不同温度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 Mg(OH)2,加热温度与固体残留率的关系如图三所示。“加热”
时温度至少要达到 350 ℃,原因是温度低于 350 ℃时氢氧化镁不能完全分解,导致氧化镁不纯。
5.(2019 广州中考)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誉为“新材料
之母”。稀土金属钇的氧化物(Y2O3)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
料,其颗粒大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利用富钇稀土(含Y 2O3约70%,
含 Fe2O3、CuO、SiO2 等约 30%)生产大颗粒氧化钇的一种工艺如
图:
(1)氧化钇(Y2O3)中,Y 元素的化合价为+3。
(2)“酸溶”过程中,氧化钇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Y2O3+6HCl===2YCl3+3H2O。
(3)“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 1 中的 FeCl3、CuCl2(填化学式)。
(4)“调 pH”时加入碱液使溶液的 pH 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
(5)碳酸钇灼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Y2(CO3)3 =====高温
Y2O3+3CO2↑。
(6)为了获得大颗粒氧化钇,某小组研究了条件对产品直径的影响,相关数据如下(D50 表示颗粒直径):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沉淀反应温度/℃ 60 80 85 93 93 93
料液浓度/(g/L) 30 30 30 30 40 40
灼烧温度/℃ 1 100 1 100 1 100 1 100 1 100 1 400
氧化钇 D50/um 6.00 21.65 35.99 38.56 35.99 61.54
分析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灼烧温度均升高至 1 400 ℃,预期所得氧化钇 D50 最大的是④(填实验
编号)。
专题突破六 化学实验探究
1.通读试题、审明题意。一是明确探究目的及反应原理,二是明确试题要求,提炼相关信息。
2.分析仪器、装置用途。阅读实验装置图,识别仪器,明白每种仪器的名称、在装置中的作用及在操作过程中
应注意的事项。
3.针对问题、破解试题。将题中的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试题提供的资料一定要充分利用),大胆假设(合
理猜想),顺藤摸瓜,分析推理。围绕实验目的思考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选择适当的仪器与药品,设计合理的实
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实验方案要求科学、可行、安全、简约,设计实验方案首先要考虑控制变量法,其次是应用对
比法,如果已知实验结论,可从实验结论入手进行反推,设计相应的方案。
考点讲点 物质成分与元素组成的探究
例 1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让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
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溶液。
( 2 ) 乙 同 学 提 出 , 碳 酸 氢 钠 、 硝 酸 钠 的 溶 液 也 不 可 能 , 他 的 依 据
是 。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中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
BaCl2 溶液
②静置后,倒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
盐酸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
失
【实验结论】
( 3 ) 该 瓶 无 色 溶 液 的 溶 质 是 。 生 成 白 色 沉 淀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能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
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析】(1)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故一定不会是氯化钠溶液;(2)此标签中钠
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 2,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 NaHCO3,硝酸钠的化学式为 NaNO3,故不会是碳酸氢钠和硝酸钠;
(3)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是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滴加盐酸不会出现溶解的情况,故不
会是硫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会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且产生气体,故该瓶溶液是碳酸钠溶
液,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BaCl2===BaCO3↓+2NaCl;(4)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而硫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盐酸,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
物质变质的探究
例 2 (2016 宜宾中考)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原溶质质量分数为 16%)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
了多种方案,其中一种方案设计如下:
【查阅资料】NaOH 溶液与空气接触可能发生的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NaOH 与 NaHCO3 在溶液中发生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假设猜想】
Ⅰ.该溶液未变质,溶质成分只有 NaOH;
Ⅱ.该溶液已变质,……
【实验探究】
向一定质量的洁净烧杯中加入 m1 g 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 m2 g(硫酸足量),充
分反应、冷却后称量。根据溶液总质量 m 判断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试结合该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上述实验使用的称量仪器名称是 。称量时,烧杯应放在该仪器的 盘。
(2)实验探究中,烧杯内溶液总质量 m 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对应关系是: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