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综合练: 49 语用+实用;50 语用+默写+古
文
第 49 练 语言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
(1.语用综合+2.图表+3.变换句式+4.新闻)
[共 31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 分)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________的宗教、民俗、
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烟火在天
空转瞬即逝,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竹子在燃
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________,最能达
到爆祭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
竹”也随之流行开来。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
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
依存。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
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
为________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
案。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使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
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
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不谋而合。
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________,触摸
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
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
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是 (3 分)()
A.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
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
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B.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
我重生的烟火,已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
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
C.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的艺术与审美已经完成
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
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D.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
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
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先秦时期的烟火,被认为源自当时的“爆祭”
B.作为烟花起源的“爆祭”,被认为始于先秦时期
C.作为起源于“爆祭”的烟火,出现在先秦时期
D.先秦时期的“爆祭”,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表现 响遏行云 媒介 管中窥豹
B.沉积 响彻云霄 媒介 见微知著
C.沉积 响遏行云 工具 见微知著
D.表现 响彻云霄 工具 管中窥豹
2.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6 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阐述这幅漫画的寓意。(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激情”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遗
漏信息,不得改变句意。(4 分)我的目光被淹没了:婆娑的榆树上,榆钱密密匝匝,
团团滚滚,喷涌着激情。
激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 分)
材料一:
2014 年,在经历 24 小时的绝食抗议后,梅拉蒂·维森
和伊莎贝尔·维森被警察护送到了印度尼西亚巴厘省省长
办公室里。当着姐妹俩的面,省长大人签下了“巴厘岛在
2018 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这一年,梅拉蒂 13
岁,伊莎贝尔 11 岁。
事后,维森姐妹曾在国际会议的一场演讲中给出过这
样一组数据:巴厘岛的居民和游客一天制造出 680 立方
米的塑料垃圾,其中塑料袋的回收率小于 5%。在备受人
们青睐的塑料制品面前,维森姐妹得到的承诺更像是一张
空头支票,但维森姐妹看起来一点都不担心。如今,四年
过去了,虽然省长的承诺并没有实现,但是她们在 2012
年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起初看起来像过家家游戏一样,如今已经成为一场致力于抵制塑料袋,恢复人与自
然和谐关系的国际运动。
维森姐妹已经在全球不同地区领导组建了 17 支并肩
作战的团队,其中包括今年 1 月她们刚刚去过的上海。她
们向台下上百名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她们的鼓励
下,一支平均年龄不到 18 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
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
“我们小孩子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 25%,但我们才是
100%的未来。”维森姐妹如是说。
(摘编自王子凯《向塑料宣战的年轻人:用绝食抗议换
来省长承诺》,《中国青年报》2018 年 11 月 14 日)
材料二:
据初步估算,全球每年向海洋输出的塑料垃圾可达
480 至 1270 万吨。这些陆源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极
难降解。其中大型塑料垃圾会慢慢通过生物或物理作用碎
片化,成为微塑料。此外,粒径小于 5 毫米的人造工业产
品,如牙膏、发胶、洁面乳和空气清新剂等,其中的塑料
微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因难以过滤而进入水体,最终排
入海洋。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及纺织
纤维,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多种形态。近年来,微塑料
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被检出,海洋中已难以找到未被塑料污染的净土。联合国环境署于 2014 年、2016 年、2017 年
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对海洋微塑料问题给予特别关注,
2016 至 2017 年,微塑料污染连续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
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大科学问题。
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阻塞其摄食
辅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伤害,产生毒理学效应。由
于海洋生物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微塑料
还会带来复合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随
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目前,
虽然在野外环境中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微塑料对生态系
统造成了影响,对人类的健康风险也尚待证实,但其对海
洋生物和人类的潜在风险显而易见。
(摘编自李道季《海洋微塑料: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重大
海洋环境问题》,《光明日报》2018 年 9 月 15 日)
材料三:
奥地利的一项研究称,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 9
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 0.05 到 0.5 毫米不等。其
中最常见的为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这两者都是矿泉水瓶的主要材料。8 位主动参与实验的人
年龄在 33 至 65 岁之间,彼此互不认识,生活区域也不
同,但都食用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用过塑料瓶装饮料,
其中多数人食用过海产品,没有人是素食主义者。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海产品
以及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发现了微塑料。除了饮食之
外,还有一种微塑料摄入途径可能被我们忽视,那就是日
常的呼吸。在生活中,以化纤为原料的衣物非常普遍,车
里、家里、办公室里铺的地毯大部分是化纤制品,摩擦时
会释放出微纤维。因此,从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更为直接,
摄入量也非常大,可能与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
联合国环境署 2016 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对于微塑
料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尚不足,但要注意微塑料表面
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
影响人们的健康。
(摘编自李禾《人体内首次发现“微塑料”,研究发现
他们吃了这些东西》,《科技日报》2018 年 10 月 29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维森姐妹的绝食抗议使巴厘省省长作出了该岛
2018 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但因人们喜欢使用塑
料制品,此承诺并未兑现。
B.经过几年的努力,那场由小孩子发起的“告别塑料
袋”运动,已经发展为以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目的的
影响广泛的国际运动。C.海洋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给海洋生物带来
伤害,而随着食物链的传递,也可能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有
害的影响。
D.研究发现,人体内有多达 9 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
接受实验的人来自不同生活区域,都吃过或喝过塑料包装
的食品或饮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是陆地大型塑料垃圾入海
经作用后的碎片及粒径小于 5 毫米的人造工业产品中的
塑料微粒。
B.塑料垃圾数量庞大,回收利用率低,难以分解,造
成微塑料污染泛滥,使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治理形势更加严
峻。
C.微塑料进入人体有饮食摄入和呼吸摄入等途径,通
过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的量很大,可能与通过饮食摄入的
量相当。
D.虽然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有害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但它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潜在危害值得
警惕。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在塑料污
染治理方面,你从中看到了哪些曙光?请简要概括。(6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0 练 语言运用+名句默写+古代诗文
阅读
(1.语用综合+2.衔接+3.默写+4.文言文+5.古诗词)
[共 46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 分)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就是中国文人素养的具体表现,
其中琴居“四艺”之首。古琴音色纯净、幽雅,( ),泛音
像珍珠一样明亮,走手音犹如袅袅余韵越来越微弱,直到
随风飘散;走手音是古琴特有的弹奏技巧,可以让人的思绪随着________的琴音游走起伏,获得乐音之外更加广阔
的联想,这就是古琴特有的魅力。
古琴是抒怀寄情之物。它形制小巧,音量不大,传播
的范围有限,因此弹奏古琴,就好像人与人之间的促膝谈
心,需要选择一处比较雅致安静的环境。古人视琴如圣物,
________将其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古
琴艺术的高妙之处就是将音乐艺术与人生境界相联,一唱
三叹,让人们伴随着音乐声________在更清纯、幽雅的精
神世界中,唤起内心深处的思想共鸣。
古琴传承千年,琴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能
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____150 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
《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
为传世经典。古琴谱的刊印发行直接推动了古琴曲目的交
流和普及。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发展繁荣期,各个流派
________。因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师承和传谱条件的不同,
古琴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古琴艺术呈现出一派生
机勃勃的景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是 (3 分)()
A.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 150 种,其中像
《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
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B.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有 150 种左右,其中像
《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
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C.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 150 种左右,其中
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
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D.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至少有 150 种左右,
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
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有泛音、走手音、散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
朴、稳重、深远
B.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古朴、稳重、深
远,如钟鼓之声
C.有走手音、泛音、散音三种:散音古朴、稳重、深
远,如钟鼓之声
D.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
朴、稳重、深远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若有若无 所以 徜徉 争奇斗艳B.若隐若现 往往 陶醉 百花齐放
C.若有若无 往往 徜徉 百花齐放
D.若隐若现 所以 陶醉 争奇斗艳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 (3 分)()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各处悬
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
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
中轴线上
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
⑥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
旁
A.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⑥④①⑤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②⑥④①⑤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总结其兴衰的
原 因 : 亲 近 贤 臣 , 疏 远 小 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并
在自省之后指出夫妻关系破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______”,认为
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 分)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
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
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
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
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
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
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夫金缯所
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愿节用之,
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帝不怿,
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帝意
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因诏覃曰:
“阁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时阁中
奏久废,至是,士相庆。宝历初,擢京兆尹。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
侍郎。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覃从容奏曰:
“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
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以正其阙。”从之。覃
虽精经义,不喜文辞,病进士浮夸,建废其科,曰:“南
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辞。”
又言:“文人多佻薄。”帝曰:“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
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覃曰:“亦不可过有
崇树。”帝尝谓百司不可使一日弛惰,因指香案炉曰:
“此始华好,用久则晦,不治饰,何由复新?”覃曰救世
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平人人无事安逸致
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
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
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以病乞去位,有诏
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俄罢为尚书左仆
射。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
致仕,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
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B.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
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C.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
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D.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
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3 分)()
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
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中国,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
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C.谏官,指专司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
过失的官。
D.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
词语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A.穆宗不忧虑政事,喜好游乐宴饮。即位之始,吐蕃
正处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直言进谏,劝说穆宗不可
沉湎享乐,而应警惕边患,加强军备。
B.郑覃擅长经学,笃守正道,文宗特别器重他。郑覃
建议皇帝召集学问精深之士校勘订正《六经》,并在太学
立石镌刻经文,作为永久的准则。
C.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但不喜作文赋诗。他以南北朝
尚文辞而误政的历史来劝说皇帝,建议取消进士科,但皇
帝没有同意。
D.郑覃晚年身体不好,皇帝特许他可以五天到中书省
一次。后来李德裕当政,打算引荐郑覃与他共同执政,郑
覃坚决推辞,后来他接受了司空的职位,最后死在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夫金缯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
(5 分)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士惟用才,何必
文辞。(5 分)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
岁晏行①(节选)
杜 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 ②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③茅茨空。
【注】①本诗写于唐与吐蕃作战时期,此时 57 岁的杜
甫携家人从夔州出三峡来到岳州。〔岁晏〕即“岁暮”。
②〔莫徭〕少数民族,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 ③
〔杼柚〕织布机的部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联上句承接题目“岁晏行”,点明时令季节,
描写出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景象。
B.第一联下句“潇湘洞庭”点明诗人行经之地,潇湘
洞庭都飘扬着雪花,气氛悲凉凄惨。C.第二联通过想象,虚写渔父在天寒地冻时捕鱼、莫
徭无奈射雁的情景,表现百姓生活的艰难。
D.第三联通过对比写百姓生活,去年军粮不足、米价
上涨,今年粮食丰收,但米贱伤农。
(2)诗歌的最后一联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表现了当时怎样
的现实?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
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9 练 语言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
1.(1)D【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
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使”;二是搭配不当。
“起到”与“教化”不能搭配,应在“教化”后加“功
效”。综上分析,故选 D 项。(2)D【解析】答此题时,注意使用排除法解题。括号
后一句的主语“它”指的应是“爆祭”,由此推断前一句
主语也应为“爆祭”,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B.将谈论
的重点放在了“爆祭”上,与前文衔接不当。故选 D 项。
(3)B【解析】沉积:沉淀,积聚(多用于抽象事物)。表
现:表示出来。语境是说“烟火”所积聚的众多意义,第
一处用“沉积”恰当。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
音十分嘹亮。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
也被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语境是形容竹子爆破的声音,
第二处用“响彻云霄”恰当。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
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工具:比喻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根
据语境,第三处用“媒介”恰当。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
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管中窥豹:比
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此处是说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
艺术,烟火让我们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
的尺度,第四处用“见微知著”恰当。故选 B 项。
2.(1)漫画的内容是:画面中的人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
旁,惊恐地伸出双手想要接住从上方的钟表上落下的数字,
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 (2)
寓意:这幅漫画揭示了一些人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的现
象,呼吁大家不要沉溺于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使时间白白流
逝。 【解析】从画面看,漫画中的人惊讶地看着手机上的微信把钟表上的时间数字都吸走了,他伸手去接却接不
住。寓意是呼吁人们不要沉溺于手机网络聊天而耗费时间。
说明漫画内容时要说清楚画面上有什么,揭示漫画寓意时
要强调时间的白白流逝。
3.(激情)在婆娑的榆树的密密匝匝、团团滚滚的榆钱上
喷涌着,把我的目光淹没了。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
认真阅读原句,原句实际上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是
“我的目光被淹没了”,第二句是“榆钱喷涌着激情”。
认真分析第一个句子和第二个句子,可知两个句子之间暗
含着因果关系,那么以“激情”开头重组句子,即要将
“激情”和“我的目光被淹没了”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表
述出来。
4.(1)A【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因人们喜欢使用塑料制品”于文无据。
(2)D【解析】解答此类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
法,即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
材料二第 3 段相关表述是“海洋生物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
污染物及重金属”,而不是“微塑料”本身。
(3)(第一问)材料一侧重年轻人为减少塑料污染做出的
努力;材料二侧重微塑料的来源及对海洋的危害;材料三
侧重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二问)年轻一代主动参与;国际社会加以重视;人们关
注健康、防范污染意识不断增强(或科学家对塑料污染研
究高度重视)。 【解析】解答第一问,首先要审清题干
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勾画出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整
合。材料一通过概括维森姐妹要巴厘省省长签下在 2018
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在国际会议的一场演讲,在
全球不同地区领导组建了 17 支并肩作战的团队等事例,
说明青年人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的努力。材料二用大量数
据来说明微塑料的来源及对海洋的危害。材料三举例指出
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二问
的回答应围绕“曙光”二字,分别从三则材料中去探究。
如材料一的年经一代的参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材料二中
的人们普遍对健康的关心,材料三中科学家的重视等。
【阅读导引】
塑料对全球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呈愈演愈烈的态势,文
本的三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谈长期以来塑料垃圾给人
类带来的危害以及年轻人为禁塑做出的努力。
材料一以印尼维森姐妹用绝食抗议换来省长承诺的事
例,侧重报道年轻人为减少塑料污染做出的努力;材料二
用大量数据指出了微塑料的来源及对海洋的巨大危害;材
料三从奥地利的一项研究成果出发,指出微塑料进入人体
的途径和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年轻一代主动参与,积极行动,国际社会也逐步重视,人
们的关注意识也不断增强。但联合国环境署 2016 年发布
的报告指出:目前对于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尚
不足,如何有效防范塑料带来的危害还任重而道远。
第 50 练 语言运用+名句默写+古代诗文阅读
1.(1)B【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
“高达”与“左右”矛盾,应删去“左右”或将“高达”
改 为 “ 有 ” ; 二 是 成 分 残 缺 。 应 在 “ 咏 叹 ” 前 加 上
“的”。故选 B 项。
(2)D【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
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
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句子结构等来分析推理、
判断,一般可用排除法。所填句子是总分式,根据后文的
排列顺序,三种音的顺序应是:散音、泛音、走手音,可
排除 A、C 两项。再根据后文“泛音像珍珠”“走手音犹
如袅袅余韵”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应选“散音如钟鼓
之声”。故选 D 项。
(3)C【解析】若有若无:形容事物隐约不清或飘忽不定。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此处是形容琴音的飘忽不定,
第一处用“若有若无”恰当。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所以:表示
因果关系。根据语境,第二处用“往往”恰当。徜徉:闲
游,安闲自在地步行。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
思想活动中。根据语境,第三处用“徜徉”恰当。百花齐
放:比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争奇
斗艳: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语
境是说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各个流派的发展繁荣期,第
四处用“百花齐放”恰当。故选 C 项。
2.C【解析】从首句看,这一语段的话题是介绍岳麓
书院。首句先介绍了其悠久的历史,那么接下来,自然就
是总体介绍书院功能的句子,即③;再接下来,就要介绍
书院的总体格局,即①;接着是介绍书院的具体建筑,先
说主体,即④;接着由主体到部分,专说讲堂、斋舍、专
祠,即⑥;再做一些整体概述,即⑤;最后说整个书院给
人的感受,即②。故选 C 项。
3.(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士
也罔极 二三其德 (3)族秦者秦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1)C【解析】“不摄职事”意为“不处理职责事
务”,语意完整,其后“此”为代词,应位于下句句首,
故“此”前应断开,可排除 A、B 两项。根据语境,“帝
曰”应位于句首,故“帝”前应断开,可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原文加上标点为: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
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2)D【解析】“宿儒”的意思是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
“宿”指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
(3)D【解析】“死在任上”错误,“致仕”是退休的
意思,郑覃是退休后去世的,没有死在任上。
(4)①(游乐所花费的)金银丝绸,本来就是百姓的膏脂
血汗,可以让没有功绩的歌舞杂技艺人滥受赏赐吗? ②
南北朝时国家治理不好的原因,就是(士人)文采的华美远
远胜过了质朴。士人只要用才干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文
章辞藻呢。 【解析】①固:本来。膏血:膏脂血汗。②
治:治理。质:质朴。
【参考译文】
郑覃,郑州荥泽人,是前宰相郑珣瑜的儿子,因其父
功绩补授弘文校书郎,多次升迁后官任谏议大夫。穆宗即
位之后,不忧虑国家政事,常沉溺于放荡之中。吐蕃当时
正处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在朝廷中对答说:“陛下
新近即位,应当尽力勤奋于政务,然而现在却在内沉浸于
宴饮嬉戏,在外喜盘旋于游乐打猎。现今吐蕃就在边境上,
伺机袭击中原,假若有什么急事,臣下却不知道陛下在哪
里,不是耽误大事了吗?臣等身为谏官,非常担忧害怕,
希望陛下稍微减少游乐放纵,多留心政事。臣又听说陛下白天黑夜和歌舞杂技艺人亲近,对身边的人,赏赐过于丰
厚。(游乐所花费的)金银丝绸,本来就是百姓的膏脂血汗,
可以让没有功绩的歌舞杂技艺人滥受赏赐吗?希望陛下
节约开支,将所结余的财物充作边防费用,不要再叫有关
部门加重百姓的负担了,这是天下人所希望的啊。”皇帝
不高兴,回头看了看宰相萧俛说:“这都是些什么人?”
萧俛说:“他们是谏官。”皇帝明白了意思,于是说:
“朕的缺点,下面能尽力规劝,这是忠诚的表现。”因而
下诏对郑覃说:“在阁中奏事时间上很宽裕,以后有要对
我说的,我当在延英殿接见你。”当时在阁中奏事被废除
已久,到这时,士人相互庆贺。
宝历初年,朝廷升郑覃为京兆尹。文宗将他召入翰林
院任翰林侍讲学士,进任工部侍郎。郑覃在经学儒术方面
知识完备精深,而且忠厚笃实恪守正道,皇帝尤其器重他。
郑覃曾从容上奏说:“经典书籍中的文字如果有脱漏或错
误,博士以讹传讹,就难以改正。请求召集学识渊博精通
经学的儒士,校勘订正《六经》典籍,依照后汉原有的做
法,在太学立石镌刻经文,让人们根据石刻来纠正典籍中
的缺误。”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但
不喜爱作文赋诗,厌恶进士浮夸,建议废除进士科,说:
“南北朝时国家治理不好的原因,就是(士人)文采的华美
远远胜过了质朴。士人只要用才干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文章辞藻呢。”又说:“文人大多轻薄。”皇帝说:“质
朴和轻薄似乎是天性的差异,难道唯独是进士轻薄吗?况
且进士科已设置了二百年,怎能轻易更改呢?”郑覃说:
“也不能过于尊崇树立。”皇帝曾警告百官不可使自己
有一天松弛懒惰,顺便指着香案上的香炉说:“这东西当
初华丽好看,用久了则暗淡了,如果不整治修饰,怎能由
旧变新呢?”郑覃说:“挽救时世的弊政,首先在于求实。
近来人们都不处理职责事务,这本来也是因为天下太平,
人人无事做,这是安逸带来的结果。”皇帝说:“主要在
于谨慎守法而已。”
郑覃清廉正直谦让俭约,和人相处不曾串通结党。任
宰相时,所居住的宅第不加修饰,家中没有侍妾。他把孙
女嫁给崔皋为妻,崔皋是个九品卫佐,皇帝推重他不与有
权人家联姻。郑覃任侍讲时,每每以厚风俗、黜朋党向天
子再三陈说,因而最终被任用为宰相。但是凡为他所憎恨
的多不能容忍,世人认为太过了,然而还是畏惧他。郑覃
因有病请求辞官,皇帝下诏解除太子太师之职,允许他五
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不久免去别的官职任尚书左仆
射。武宗初年,李德裕被起用,打算引荐郑覃共同执政,
郑覃坚决辞让,于是授任司空,退休,去世。5.(1)C【解析】“虚写”错,应是直写眼前情景,渔
父网冻捕不成鱼,莫徭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
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2)诗句都写统治者的骄奢浮逸和劳动者的悲凉处境,
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
的基本情形,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
同情(或忧国忧民的思想)。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
仔细阅读诗歌内容,结合注释、背景等理解诗人的情感。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高车驷马的达官
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
这就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户人家院内飘出酒肉的
香气,而路边却有冻死的穷人。这两联都用对比手法,表
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诗意赏析】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军阀
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姓灾难深重。大历三年(768)
春,杜甫已 57 岁,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三峡,
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
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首句承题,
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
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
写时事营造气氛。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直写眼前情
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徭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
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史载大历二
年十月,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充军粮。又十一月,率百官
京城士庶,出钱以助军。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冬,因此说
“去年”。安史之乱平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与吐蕃作战,
加之地方军阀叛乱,生产破坏,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人
民 不 堪 其 苦 。 这 年 眼 见 丰 收 , 米 价 又 太 贱 , “ 谷 贱 伤
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餍,
吃饱喝足。此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
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
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揭露了
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平。前四句伤渔猎者,
此四句又伤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杜甫以诗入史,亦诗亦史,其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
其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堪称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