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
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B.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C.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D.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2.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
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
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B.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3.孟子既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以世袭贵族治理数以百万计农民的施政理念,
又勾画了一个“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的最低限度的保障。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孟子思想中出自于人类天性的理想政治诉求 B.体现了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的“仁政”
理念
C.表达了社会动荡时期对精英政治的迫切需求 D.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封建政府的社会保
障制度
4.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
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这些观念
A.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 B.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
C.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 D.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
5.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
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克己复礼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
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
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解体
7.范仲淹直抒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慷慨立言“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千百年来传诵不断的励志名言,均可推许为
古代“国士”情操与境界的代表作。这些名言反映出中国古代“国士”
A.励志拯救万民 B.批判重利轻义 C.固守儒学传统 D. 倡导经世致用
8.南宋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
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陈亮批评的是
A.理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 B.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
C.阳明心学尽废天下之实 D.官员以实践理学为风尚
9.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己的日常
行为,希图通过恪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
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道思想开始合流
C.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10.有西方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这是因为王阳明
A.敢于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 B.认为良知就是封建伦理纲常
C.提倡从人的内心中寻找“理” D.强调先知后行提升自我修养
11.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
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理论发生根本变化 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D.受到传统民本思想影响
12.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
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
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A.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B.超越了传统儒学范畴
C.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D.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13.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
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A.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政治改革的条件 C.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D.社会教化的作
用
1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
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
是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受实业救国影响办民族工业
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15.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
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
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16.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
他们往往受当事人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
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人文主义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
C.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17.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
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
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 B.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
C.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 D.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
18.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
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A.披着宗教的外衣反封建 B.标志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C.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 D.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19.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
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 16 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
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 16 世纪意大利的“外部
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商业战争的失利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影响
20.“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
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
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
21.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
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A.教随国定原则 B.强化教会权威 C.信仰即可得救 D.简化宗教仪式
22.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位 10 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
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
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23.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
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
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 B.法律地位至上 C.司法必须公正 D.法律并非万能
24.有学者认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心
如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
段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三权分立 C.主张社会契约 D.提倡人民主权
25.康德(1724—1804)宣称:“普鲁士的开明体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启蒙时代的
降临。他赞美普鲁士皇帝说:“也惟有自己已启蒙、不惧怕阴影、但同时手里握有一支训练
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军队以保障公共安定的君主,才能够说共和国不可以斗胆说出的话:理性
吧,思考多少、思考什么都行。”这说明康德
A. 支持和尊重思想自由 B. 赞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C. 推崇普鲁士军国主义 D. 认为君主具有理性精神
26.当摄政公园于 1841 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
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当时市民涌入公园
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救赎
B.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27.1931 年斯大林说:“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长失独立吗?……我们
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
么被人打倒。”据此可知,斯大林认为
A.应该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 B.苏联工业化应该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重
点
C.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体制更优越 D.苏联经济建设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
28.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
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29.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时间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 4 世纪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 世纪末 工业出现
19 世纪末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 世纪中叶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30.西方学者在谈到经济全球化时说:“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
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这段话强调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孤立状态 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C.世界的发展动力完全来自欧洲 D.欧洲中心论促成了欧共体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31 题 15 分,32 题 25 分,共 40 分。)
31.(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
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
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
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
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
人。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
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
话”》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6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
并结合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为何其思想没有“突破儒学的樊篱”?(9 分)
32.(25 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
下,同样都创作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
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
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都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
莎白女王并不阻挠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莎士比亚戏剧在 17 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
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摘编自《莎士比亚戏
剧分析》
材料二 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
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
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
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是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
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
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 世纪戏剧双星的文
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述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
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13 分)
历史答案
31、【答案】
(1)观点:材料一: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 分)
材料二:社会契约论。(2 分)
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2 分)
(2)本质区别:卢梭的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
民本思想的范畴(或封建传统民本思想)。(4 分)
分析原因: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及缓慢发展;文化思想专制;传统
文化思想的影响(或理学思想仍占主导地位)。(任答三点得 5 分)
32、【答案】
(1)社会条件: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国家富强稳定;伊丽莎
白女王的宽容和支持。(6 分)
原因:莎士比亚的作品充满人文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的发展,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东西方
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逐渐增多。(6 分)
(2)同:都注重对人和人性的表达;都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4 分)
不同: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人文
精神的影响;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力有限,莎士比亚的作品
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曲规范进行创作、属
于雅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9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B B A D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C C B B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C D A A B D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