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中学高二下学期 4 月月考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个 1.5 分,共 60 分)
1.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塑料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 ,然后密封进行发酵,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
B.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C.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
D.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2.下图是苹果酒制作的步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是对苹果进行灭菌处理
B.装瓶时发酵瓶要装满
C.产生的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测
D.整个过程始终保持无氧条件
3.下列有关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的正常繁殖都离不开氧气
B.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生产酒精,醋酸菌则不能生产醋酸
C.两者都是异养生物,生存都离不开葡萄糖
D.醋酸菌可以以酵母菌的某种代谢产物为原料来合成醋酸
4.在一普通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所示。下图的相关坐标曲线图中,正
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小李尝试制作果酒,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如图),恰当的做法是( )
18
2O
18 O
18 O①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②一直打开阀 b 通气;
③一直关紧阀 a, 偶尔打开阀 b 几秒钟;
④把发酵装置放到 4℃冰箱中进行实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可用来检验果汁酒精发酵产物的是( )
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②碱性重铬酸钾溶液 ③澄清的石灰水 ④斐林试剂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是参与腐乳发酵的主要菌种
B.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制作腐乳可大大缩短制作时间
C.在腐乳发酵的全过程中必须保持毛霉的活性
D.制作成功的腐乳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
8.下列步骤不需要严格灭菌的是( )
①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② 加盐腌制 ③加卤汤装瓶 ④ 密封腌制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9.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 )
①盐的用量 ②酒的种类和用量 ③发酵温度
④发酵时间 ⑤香辛料的用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③④
10.家庭制腐乳,常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净的粽叶盘内,摆好豆腐块后,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
的粽叶,将平盘置于 15~18℃的地方,大约 5 天后,豆腐表面长满了白色的菌丝。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为使毛霉菌丝生长旺盛,需向腐乳坯表面勤喷水
B.粽叶可以为腐乳制作提供菌种
C.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D.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11.毛霉新陈代谢的类型为异氧需氧型,下列措施与其需氧有关的是( )A.豆腐含水量控制在 70%左右
B.控制温度在 15~18℃
C.用塑料袋罩住发酵盘时不要太严
D.与上述 A、C 项措施有关
12.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B.制备标准显色液是为了进行目测比色
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也会影响其含量
13.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 4︰1)混匀装瓶
B.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
C.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
D.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4.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
因及成分分别是( )
A.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气体为 CO2
B.因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酵母菌活动强烈,其利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为 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15.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新鲜蔬菜中也含有
B.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腌制的时间、温度和盐的用量有关
C.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D.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一般在第 2 天达到最大
16.如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7.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错误是( )
A.在制作标准显色液时,有一只试管可以不添加亚硝酸钠溶液
B.样品显色液显色范围必需在所制备的标准显色液的显色范围C.比色既可以用肉眼估测也可以用分光光度法进行精确测定
D.称取若干泡菜用榨汁机粉碎过滤后即可得到可以进行比色的样品处理液
18.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腐乳的制作是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将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B.葡萄酒呈深红色是因为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C.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蔬菜只能装到泡菜坛的八成满
D.腐乳制作的过程中,要保证每层豆腐的加盐量一致
19.在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过程中,所用原料中的有机物总量及有机物种类的变化是( )
A.减少、增加 B.减少、减少 C.增加、增加 D.增加、减少
20.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的菌种
C.在每一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1.最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二者的比较正确的
( )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
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不需无菌操作
②
培养基中不加琼脂 培养基中加有琼脂
③
不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 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
④
需要接种环 需要涂布器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2.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而未经加工的培养基
B.配制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及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D.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23.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灭菌和消毒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杀死孢子和芽孢
B.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可以采用干热灭菌
C.培养基灭菌结束后应该马上倒平板以防止其凝固
D.用酒精擦拭双手只能消毒,不能起到灭菌作用
24.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蛋白胨 葡萄糖
K2HPO
4
伊红 美蓝 蒸馏水
含量 10g 10g 2g 0.4g 0.065g 1000mL
A.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该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
C.该培养基缺少提供生长因子的物质
D.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 pH 后就可以接种使用
25.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纯化大肠杆菌,二者的共同点有几项(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要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边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26 下列有关涂布平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
B.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
C.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27.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28.下列能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
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
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29.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 同学从对应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 150 个菌落,而其他同
学只选择出大约 50 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 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土样不同
B.可以将 A 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
受到污染
C.让其他同学用与 A 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 A 同学一样,则可证明 A 同学无误
D.B 选项的实验思路都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而 C 选项的没有
30.下列关于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
C.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31.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的大肠杆菌培养液获得单菌落
B.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
C.土壤浸出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D.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
32.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 、 、 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真菌的数量,一
般选用 、 和 倍稀释,其原因是( )
A.细菌个体小, 真菌个体大
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细菌在土壤中的含量比真菌高
D.随机的,没有原因
33.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酶中 C,酶和葡萄糖苷酶都能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
B.在选择培养基中直接加入刚果红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
C.应先利用固体选择培养基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保证筛选效果
D.菌落上的透明圈不一定是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所形成
34.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
(成分如表所示)。下列关于培养基甲和乙能否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410 510 610
210 310 410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 溶液 水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培养基甲能,培养基乙不能 B.培养基甲不能,培养基乙能
C.培养基甲和乙都能 D.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
35.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原理是( )
A.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B.刚果红可以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C.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酶形成红色复合物
D.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分解菌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
36.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将选择培养后的样品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培养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出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可先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再用刚果红溶液染色
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染料形成红色复合物
37.下列操作对 DNA 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 )
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释放出 DNA 等核物质
B.加入冷酒精后搅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C.在析出 DNA 黏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黏稠物不再增多
D.在用酒精沉淀 DNA 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38.某同学用洋葱进行 DNA 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B.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滤液中的 DNA
C.加人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
D.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
39.如图为“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以鸡血细胞液为实验材料)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图中
装置可以进行该实验的多个步骤。若进行操作之前甲烧杯中已加入相应的实验材料或溶液,则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向甲烧杯中倒入蒸馏水并快速搅拌,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
B.若向甲烧杯中加入 2mol/L 的 NaCl 溶液,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
C.若向甲烧杯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轻缓搅拌,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保留黏稠物
D.若在甲烧杯中加入体积分数为 95%的冷酒精并轻轻搅拌,则玻棒上会出现丝状物
40.下列关于“DNA 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操作时所用试剂 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选
项 操作步骤 选用试剂
A 提取鸡血细胞中的核物质 蒸馏水
B 溶解细胞核内的 DNA
2 mol/L 的 NaCl
溶液
C
析出 2 md/L NaCl 溶液中
的 DNA
蒸馏水
I〕 提取杂质较少的 DNA
2 mol/L 的 NaCl
溶液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
41.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
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除此之外,培
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培养基置于__________中培
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 37 ℃。要证明培养基未被杂菌污染,还应该将一个__________的培养基
同时培养作为对照。4.培养 20 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_____
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 NaCl 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__________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
__________。
42.食物中的纤维素(即膳食纤维)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存在于蔬菜和粗加工的
谷类中,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但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因为人体缺乏分解纤
维素的酶。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以下探究纤维素酶的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三种,其中能够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
萄糖的是__________。
2.自然界中不少微生物都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 要从土壤中筛选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应
在富含__________的土中采样。取回的土样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__________来帮助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目标菌落的特征是__________。(2 分)为了提高酶
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纤维素酶的菌株,把实验组的菌株接
种于多个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两组菌株菌落周围的情况,
选出__________(填“透明圈大的”“透明圈小的”或“无透明圈的”)菌株即为所需菌株。
3.提取出的纤维素酶还需进一步鉴定,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还原性的葡萄糖,根据这一
特性,可加入__________试剂并水浴加热,判断提取物是否起到了降解纤维素的作用。
43.如图 1 是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流程图,图 2 为某学生设计的发酵装置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
1.完成图 1 的实验流程,则方框中应填___________。
2.在果醋制作初期不通气,溶液中会有气泡产生,可闻到洒香;后期接种_________,适当升高温
度并通气,可使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
3.对葡萄进行冲洗时,冲洗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洗掉葡萄皮上的__________菌。葡萄榨汁前需
要除去枝梗,此操作是在冲洗__________ (填“前”或“后”)进行的。
4.图 2 中的排气管弯曲的作用是______。(2 分)若在发酵过程中检测培养液的 pH 变化,可
知在洒精发酵过程中,发酵液 pH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在醋酸发酵过程中,
发酵液 pH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4.某实验小组以洋葱组织为实验材料,进行 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实验主要过程如图,DNA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需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__________对洋葱组织进行处理,加入前者是为了瓦解
细胞膜结构,加入后者的目的是__________。将搅拌和研磨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即可得到含有
的滤液。
2.步骤二是 纯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法:
①滤液中 浓度在 0.14 时可分离出 ,若要再次提纯,需要将其溶解在
__________ 的 溶液中。
②通常会向 粗提取物中加入嫩肉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
③将得到的 粗提取物放在 60~75℃水浴中保温 10~15 ,蛋白质被破坏,但仍能得到纯
度较高的 ,说明了 __________。
3.步骤三中向滤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_。(2 分)得到纯净的 后,可利用 与__________在沸水浴条件下发生显
色反应,来对其进行鉴定。
DNA
DNA
NaCl /mol L DNA
/mol L NaCl
DNA
DNA min
DNA DNA
DNA DNA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的水和 中均含有 ,A 错误;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
由于消耗的 与产生的 量相等,故无需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B 错误;发酵后期进
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不含 ,C 错误;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因有二氧化碳的产生,故
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
2.答案:C
解析:苹果酒制作:挑选苹果→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A 错误;有氧发酵过程会产生
气体,所以装液时发酵液不能装满,B 错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CO2,可用澄清石灰水
进行检测,C 正确;前期需要通入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在后期产生酒精的过程需要保持
无氧条件,D 错误。
3.答案:C
解析: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
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都能生存,但其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仅能满足其自身代谢的需求,基本
不繁殖,A、B 正确。醋酸菌在缺乏糖源时,能以酒精为原料合成醋酸,D 正确。
4.答案:C
解析:
开始时锥形瓶中有氧气存在,所以酒精浓度是零,很快氧气消耗尽,酒精浓度增加,但葡萄糖是
有限的,最后被消耗尽,酒精浓度不会继续增加,酵母菌数量也不会一直增加。由于发酵过程中
产生 CO2,故会导致 pH 下降。
5.答案:A
解析: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可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要加
人适量的酵母菌,①正确;由于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才会产生酒精,所以发酵过程中
要关紧阀 a 和 b,但酵母菌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偶尔打开阀 b
几秒钟,以便释放出二氧化碳,②错误,③正确;果酒制作的适宜温度是 18~25℃,4℃
的环境不利于酵母菌进行发酵,④错误.
6.答案:A
解析:果汁发酵的产物有酒精和 CO2。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验,呈现灰绿色;CO2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答案:D
2CO 18O
2O 2CO
18O解析:毛霉是参与腐乳发酵的主要菌种,A 错误;腐乳发酵的适宜温度为 15~18℃,温度较高的夏
季不适宜毛霉发酵,易导致制作失败,B 错误;在腐乳制作后期,加盐晻制时不再保持毛霉的活
性,C 错误;制作成功的腐乳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 D 正确。
8.答案:A
解析:①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让豆腐上长出毛霉不需要严格灭菌;②
加盐腌制时,盐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抑制微生物生长,因此加盐腌制过程不需要严格灭菌;③加卤
汤装瓶需要严格灭菌,防止杂菌污染;④密封腌制过程需要严格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9.答案:A
解析:盐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避免后期制作时豆腐块过早酥烂,同时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
免豆腐块变质,盐的多少会影响腐乳的品质和口味,①正确;酒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使得腐
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酒的种类和用量会影响腐乳的风味,②正确;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 15~18℃,
此时适宜毛霉生长,③正确;发酵时间决定了腐乳是否成熟,也能影响腐乳的品质,④正确;⑤香
辛料可以防腐杀菌,也能调制腐乳的风味,⑤正确。故选 A。
10.答案:A
解析:豆腐含水量过高则腐乳不易成形,A 错误;粽叶上有毛霉孢子,可以为腐乳制作提供菌种,B
正确;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不利于代谢产生的热量的散发,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C
正确;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细菌繁殖后会导致腐乳坯表面出现黏性物,D 正确。
11.答案:D
解析:将豆腐含水量控制在 70%左右,是为了使氧气能进入豆腐,促进毛霉菌丝向豆腐内伸展。
若豆腐含水太多,会因不透气而影响毛霉的生长。罩住发酵盘时留有空隙,是为了有利于毛霉
的有氧呼吸。15~18℃是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此温度下利于其有氧发酵。
12.答案:A
解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
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A 项错误;制备标准显色液是为了进行目测比色,B 项正确;氢氧化铝乳
液具有吸附作用,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
液,C 项正确;泡菜腌制时间过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腌制 10 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温度
过高、食盐用量较低,也会增加其含量,D 项正确。
13.答案:B
解析:泡菜制作中应先加蔬菜,再加盐水,且盐与水的质量比为 1︰4,A 错误;因为乳酸菌
是严格的厌氧铟微生物,因此发酵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
装满水,B 正确;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l-萘基
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 错误;随发酵的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
又逐渐降低,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董的测定,D 错误。14.答案:C
解析: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故 A 错误。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体积缩小,但丢失的是水
分,故 B 错误。发酵初期酵母菌繁殖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气体二氧化碳,故 C 正确。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会使坛内温度升高,但不产生气体,故 D 错误。
15.答案:D
解析: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温度、腌制时间、食盐用量等均有关,所以其含量
达到最大的时间并不固定,D 选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
泡菜制作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
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
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由分析可知,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
化是先升高,后降低。泡菜制作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即起点不为 0,故选 C。
17.答案:D
解析:A、在制作标准显色液时,有一只试管可以不添加亚硝酸钠溶液,作为对照组,A 正确;B、
样品显色液显色范围必需在所制备的标准显色液的显色范围,B 正确;C、比色既可以用肉眼估
测也可以用分光光度法进行精确测定,C 正确;D、称取若干泡菜用榨汁机粉碎过滤后,还需要先
定容、再加入氢氧化钠、最后定容,这样才可以得到进行比色的样品处理液,D 错误.
18.答案:D
解析:
19.答案:A
解析:由于微生物维持代谢需要,有机物总量减少,但分解时又产生新的物质(尤其是代谢过程
中会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使有机物种类增加。
20.答案:C
解析:在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接种环取菌种前灼烧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接种环
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以后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后残留的菌
种;划线结束后仍需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从第二次划线开始,每
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21.答案:A
解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以避免杂菌污染;平板划线法和稀释
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都加有琼脂;稀释涂布平板法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
平板划线法不能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环或接种针进行接种,而稀释涂布
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接种。故选 B。
22.答案:D解析:天然培养基是指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的一类培养基,并不是不需要加工的培养
基,A 错误;配制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 倒平板,B 错误;接种前实验者
的双手需进行消毒处理, 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等需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C 错误;大肠杆菌
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D 正确。
23.答案:C
解析:根据消毒和灭菌的概念可知,灭菌和消毒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杀死孢子和芽孢,A 正确;
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可以采用干热灭菌,B 正确; 培养基灭菌结束后应该适当冷却
后倒平板,C 错误;用酒精擦拭双手只能消毒,不能起到灭菌作用,D 正确。
24.答案:B
解析:分析表中成分可知,该培养基中没有凝固剂,为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齐全,
但存在伊红、美蓝等鉴别物质,属于鉴别培养基,A 项错误;该培养基中的蛋白胨既是唯一的氮
源,也是碳源,而葡萄糖是绝大多数生物最常利用的碳源,B 项正确;该培养基中存在的无机盐
和蛋白胨中的某些物质可以看作是生长因子,C 项错误;培养基调节完 pH 还要进行灭菌等操作
后,才能使用,D 项错误。
25.答案:B
解析: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的,①描述正确;平板划线法接
种用接种针,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要用涂布器,②描述错误;不论是平板划线法还是稀释涂布
平板法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③描述正确;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活
菌,只能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计数活菌,④描述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是
①③。
26.答案:A
解析:涂布器灭菌时,是将沾有少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在酒精灯火焰旁冷
却 8 ~ 10 ℃, A 错误; 涂布平板时,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B 正确;涂布时,涂布器可以
不动,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C 正确;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
计数,D 正确。
27.答案:C
解析:取稀释相同倍数的菌液,分别接种在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上,则前者生长的
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后者生长的菌落数目,因此,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即为所需要的
对照设置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应与选择培养基一样进行接种、培养。
28.答案:A
解析:分离获得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采用选择培养基,要求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为尿素,同时还
要含有碳源、水、无机盐,A 正确。
29.答案:D
解析:甲同学获得的菌落远大于其他同学,可能是由于所取的土样不同,也可能操作过程被污染,A 正确;A 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培养基污染造成的,可以将 A 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
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B 正确;如果是 A 同学实验操
作过程中污染造成的,让其他同学用与 A 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 A 同学一样,则
可证明 A 同学无误,C 正确;B 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而 C 选项的也有对照实
验,D 错误.
30.答案:C
解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菌落有些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菌形成的,所以统计的菌落
数目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A 正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B 正
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C 错误;除平板计数法外,显
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D 正确。
31.答案:A
解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后的菌液能够得到单个菌落,A 正确;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
汁中通入无菌空气,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不利于制作果酒,B 错误;牛肉膏蛋
白胨培养基不能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应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筛选尿素分解
菌,C 错误;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土样中的微生物全
部被杀死,不能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D 错误。
32.答案:C
解析:土壤中的微生物大约 70%—90%是细菌,真菌的数量要比细菌少。样品的稀释度越高,
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数目就越少。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
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适于平板计数,所以细菌的稀释倍数要高于真菌的稀释
倍数。故选 C
考点:
本题考查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的相关知识。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33.答案:D
解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 C1 酶工 CX 酶和匍萄糖讦酶.其中 C1,酶和 CX 酶能将纤维素
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A 错误;在用刚果红染色法鉴別纤维素
分解菌时,使用的是鉴別培养某,B 错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使用的是液体培养基,C 错误;
旮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因此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D 正确.,
34.答案:D
解析:利用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鉴别纤维素分
解菌的培养基为含有纤维素的固体培养基,且培养基中需加入刚果红染料。
35.答案:A解析: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
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刚果红也不与纤维素酶和纤维素分解菌结合形成红色
复合物。
36.答案:A
解析:经选择培养后需要进行梯度稀释后方可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A 项错误;
选择培养这一步可以省略,但培养出的纤维素分解菌少,B 项正确;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C 项正
确;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 D 项正确。
37.答案:B
解析:A 项的做法可以充分释放出核中的 DNA 分子,使进人滤液中的 DNA 的量尽量多一些;C
项和 D 项的做法可以让 DNA 充分沉淀,保证 DNA 的量;B 项所述的操作可以保证 DNA 分子的
完整性,但对 DNA 提取量影响较小,故选 B。
38.答案:A
解析:加入洗涤剂后研磨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会产生许多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的操作,A 项
错误; 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因此能起到纯化 DNA 的目的, B 项正确;加人酒精后用玻璃棒搅
拌时,动作要轻缓,以免加剧 DNA 分子的断裂,导致 DNA 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C 项正确;鉴定
DNA 时,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D 项正确。
39.答案:A
解析:若向鸡血细胞液中倒入蒸馏水并快速搅扑,则鸡血细胞会吸水涨破,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
之后保留滤液,A 错误;若向甲烧杯中加入 2mol/L 的 NaCI 溶液,使 DNA 溶解,则在装置乙完成
过滤之后保留滤液,B 正确;若向甲烧杯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轻缓搅拌,使 DNA 析出,则在装置
乙完成过滤之后保留黏稠物,C 正确;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若在甲烧杯中加人体积分数为 95%
的冷酒精并轻轻搅拌,则玻棒上会出现丝状物的 DNA,D 正确。
40.答案:D
解析:使用蒸馏水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核物质,A 正确;在实验中,先用 2md/L 的 NaCl 溶液
溶解 DNA,除去不溶的一些杂质,再将溶液稀释(加蒸馏水)为 0.14 md/L,此时 DNA 沉淀析出,B、
C 正确;一般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提取杂质较少的 DNA, D 错误。
41.答案:1.氮源(碳源不作要求); 碳源; 无机盐; 水
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 未接种;
4.多; 高;
5.盐(或 NaCl); 选择性培养基解析:1.不同的培养基中一般都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所以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
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碳源,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水和无机盐。
2.对培养基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对培养皿进行灭菌采用的方法是干热灭菌法。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罝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培养的温度设定在 37℃。要使该实猃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
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 20 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如果其总数越多,则说明湖水污染
程度.
42.答案:1.C1 酶、Cx 酶、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苷酶
2.纤维素; 刚果红; 存在以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透明圈大的
3.斐林
解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至少包括 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其中能够将
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的是葡萄糖苷酶。
2.纤维素分解菌常采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
分解菌由于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在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出现无色的透明圏,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反
映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醉的多少透明圈越大说明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就是要
筛选的菌株。
3.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还原性的葡萄糖,因此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43.答案:1.醋酸发酵;
2.醋酸菌 乙醇(酒精), 醋酸;
3.野生酵母(或酵母) 后;
4.避免发酵液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减小 减小
解析:1.由图 1 可知,实验流程为先进行酒精发酵,后进行醋酸发酵,故图 1 方框内应填醋酸发酵:
2.酒精发酵时需保证无氧环境(不通气),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溫度并通气,可使酒精转化
为醋酸。
3.用清水冲洗葡萄皮表面时不能大量除去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葡萄榨汁前需要除去枝
梗,此操作是在冲洗后进行的。
4.图 2 中的排气管弯曲是为了避免发酵液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无
氧呼吸产生 CO2,会导致发酵液 pH 下降;醋酸发酵过程中会生成醋酸,会使发酵液 pH 下降.
44.答案:1.食盐(氯化钠); 溶解 DNA;
2. 2; 破坏其中的蛋白质;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或耐较高温度)
3.析出 DNA; DNA 不溶于酒精,但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并与 DNA 分离; 二苯胺
解析:1.步骤一中需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氯化钠)对洋葱组织进行处理,加入前者是为
了瓦解细胞膜结构,加入后者的目的是溶解 。DNA2.①滤液中 浓度在 0.14 时可分离出 ,若要再次提纯,需要将其溶解在 2
的 溶液中。
②通常会向 粗提取物中加入嫩肉粉,其目的是破坏其中的蛋白质。
③将得到的 粗提取物放在 60~75℃水浴中保温 10~15 ,蛋白质被破坏,但仍能得到纯
度较高的 ,说明了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或耐较高温度)。
3.步骤三中向滤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的目的是析出 ,依据的原理是 不
溶于酒精,但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并与 分离。得到纯净的 后,可利用 与二苯
胺在沸水浴条件下发生显色反应,来对其进行鉴定。
NaCl /mol L DNA
/mol L NaCl
DNA
DNA min
DNA DNA
DNA DNA
DNA DNA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