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九中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合肥九中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

ID:431732

大小:126.4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1.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 郭 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 A.保留原始社会部族遗风 B.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C.王都的实力与文化自信 D.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 2.据记载:秦朝在建立之前,领兵作战的都是诸如将军、庶长、大良造、五大夫或客卿等, 他 们都是临时派遣的,事毕即解除兵权,仍归原职,不设太尉。而秦朝建立后,有太尉一职而无 太尉其人。这反映出( ) A.军权在专制统治中的重要性 B.太尉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 C.太尉是有职无权的临时官员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统一 3.晚清由在乡官吏和科举出身的士绅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 军,即便曾国藩、李鸿章掌握一地财权、军权甚至部分人事权也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对这一 现象的合理 解释是( ) A.缺乏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 B.晚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科举制度强固了中央权力的合法性 D.地方武装军事实力不够强大 4.清初,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大事,内阁只是作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执行机构。康熙 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体现了( ) A.军机处成为统率六部的最高机构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满清旧贵族被排除于国家政治之外 5.在古代雅典,戏剧家的创作主要涉及城邦政务、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问题,戏剧开演前通常会有一些仪式,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这些现象说明雅典( )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注重强化城邦意识 C.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D.公民政治地位提高 6.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 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 ) A.通过法律塑造道德 B.契约关系的道德化 C.道德意识的法律化 D.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7.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 响 是( ) 部门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D.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8.“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 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 1787 年宪法 ( ) A.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 B.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 C.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 D.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9.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制定后,有西方历史学家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联邦议会的权利大于帝国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推举帝国首相 10.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 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 是基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11.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 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12.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 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13.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 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激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 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B.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14.1937 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 5 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 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 300 人,包括 6 位元帅、15 位将军。这反映出(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阵营正式形成 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C.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外交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15.“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 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 个歼敌。”这是一部影视剧中毛泽东指导某次著名战役的台词,这场著名战役的重大战果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解放了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 16.1917年 11月 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 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 必要的机构来使用 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 A.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17.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 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 ) A.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 C.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待完善 18.1978 年至 1992 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 230 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 年宪法》 《刑法》《民法通则》等。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通过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多部法律。上述法律( ) ①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②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 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9.1959 年,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成为普通会员;成立 “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 早已明确规定(台湾)归还中国, 自 1945 年起,早已无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当时 ( ) A.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C.蒋介石欲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D.中美关系已经出现重大转折 20.《共产党宣言》有 7 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1872年序言: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 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 这体 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 A.主张从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 B.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 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21.1919年5月上旬,北京爆发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天津,天津各界纷纷成立了救国十人团, 其规章中规定“提倡国货,宁死不买仇人的货物”。抵制日货成为学生演讲的主要内容,其后天 津总商会也参与了抵制日货运动。这段材料反映出( ) A.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天津斗争 B.天津斗争是以学生为主体C.北京天津成为五四运动两个中心 D.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22.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 不 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 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 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 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 23“小铁片”也有大文化,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色彩纷呈,五花八门。这从侧面反映出 美国( ) A.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点 B.邦联制下的松散无序状态 C.交通管理没有统一的规范 D.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 24.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 和工会活 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 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 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 ) 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共三题,总分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 蒋介石于 1931 年 9 月 21 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 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 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 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 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 以及长 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 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 局部抗战的发展。 材 料 二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 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 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 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 之。”1937 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 帜下,全国性抗日战争迅速展开。 ——据百度百科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要求:根据材料 写出变化,史论结合(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 治 体制发生变化,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 须经皇帝批准,于是,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 权,一直 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保中央对地方 权力的有效控制。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 度保障。 材料二 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 文禁 例”。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层面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则。行政官员在处理 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 使“引经 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 一定的限制。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 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求依法办事,而且 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12 分)27.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 制 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 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 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材 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 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 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 而且不可阻挡, 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 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 并概括 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7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10 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3 分)合肥九中 19~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参 考答案 1.C 2.A 3.C 4.B 5.B 6.C 7.C 8.C 9.B 10.B 11.B 12.A 13.C 14.D 15.C 16.A 17.A 18.B 19.A 20.B 21.D 22.A 23.A 24.D 25(12分)答案:示例一: 变化:抗战态度由保守、消极变为积极、坚决抗日。 原因:30 年代初,日本侵华处于局部地区,国民政府没有足够重视,而是把政策重点放在稳定国内 局势,镇压共产党势力上。同时把希望更多寄托于国际力量——国联的干预上。 1937 年后,日本全面侵华,意图消灭国民政府。尤其是对长江流域的侵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区。加之全国民众的要求,还有国际上对法西斯侵略威胁的重视,故而态度日渐 积极。 总之,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激化中日之间的矛盾,国民政府的态度随之发生重大 变化。 示例二: 变化: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原因:30 年代初,日本对东北侵略,国民政府没有明确坚决态度。而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 派干 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并且发展成为东北抗联,成为东北抗战的主力。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使东北 民众也组织义勇军,国民党内爱国将领也进行抗日,局部抗战逐渐发展。 1937 年之后,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根本利益受到威胁。中国共产党代表的爱国主义力量不断 推动,尤其是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利于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由政府主持的全国性的抗日迅 速展开。 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各界力量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由自发、局部抗战发展成 为政府组 织的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6(20 分(1)措施: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 分治制度。(6 分) 目的:加强皇权专制统治。(2 分) (2)影响: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法律体 系化体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 是 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依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 官员利用法律条文繁复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下 制约 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12 分) 27(20分(1)问题:贵族掌握政权;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腐败。(4 分)特点: 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3分) (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的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6 分) 成效:扩大中等阶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发展(答出两点 4 分) (3)启示:注重制度创新;改革应适时、适度;妥协的智慧;和平渐进的政治制度变革。(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