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
准考证号,并用 2B 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 卷内容须用 0.5mm 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共 67 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
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
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
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
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
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
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
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
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
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
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
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
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
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
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
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
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
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
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
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
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
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
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
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
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
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
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
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
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
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3 分) ( )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
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
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人,斜穿心肺”,又写
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人,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
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
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
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
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
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
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
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
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5 题。
哨 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
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
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
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
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
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
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
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
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
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
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
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
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
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
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
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
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
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
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
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
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
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
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
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
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
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
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
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
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 年 1 期,有改
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
重在表现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B.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
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C. 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
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
会。
5.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8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6~8 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
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
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
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
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
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
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
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
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
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
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
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
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
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
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 年 8 月 10 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格林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
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
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
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
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
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
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 20 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
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
为 12 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
《自然》2017 年 12 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 月 2 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 莳田一彦、
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
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 23 亿元人民币,3 月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 J-PARC 加速
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
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
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 2016 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
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 2017 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
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
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
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
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5 月 7 日)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
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
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
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
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
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
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
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
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8.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
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
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
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
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
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
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论功行赏,
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
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
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
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
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
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
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
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
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
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
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
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
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
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
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工草隶,善属文 属:写作
B.文约理赡 赡:充足
C. 潜引入阁计事 潜:偷偷地
D.仍知门下省事 知:了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
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B.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
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C.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
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D.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
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房玄龄贤德的一组是(3 分)( )
①朕无西顾之忧矣 ②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③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④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
⑤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⑥废朝三日
A.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
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
B.丁……忧:丁忧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
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
C.《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
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
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房玄龄早慧多才,很有孝心。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经史,书法、文章俱佳;父
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就连睡觉都顾不上。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如
遇到谋士、将才,他就暗中结交他们,并让他们甘心为太宗出力。
C.房玄龄深受唐太宗信任、重用。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
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房玄龄与唐太宗情深意重。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
得到了皇帝的厚待。太宗为方便派人探视,凿开宫墙开门,还亲自登门,握着他的手问候。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
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
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
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
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 dī)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2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
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的句子
是: , , 。
(2)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 , 。
(3)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即
“ , 。”
(4)孔子表达聪明的人要正视自己无知的句子是: , , 。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第Ⅱ卷(共 83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国制造”的 30 秒形象广告,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连播六周,这很让国
内媒体_ ___。一则 30 秒的形象广告果真有_ ___的神力,能够在海外重塑中
国国家形象?事实上,“中国制造”的意义,似乎更多是“内向”的,而不是“外
向”的。这是我们经过内部资源__ __的整合以后的第一次行业集体发声。多年
以来,中国企业并无对外宣示品牌价值的整体形象设计,往往各拉各的调,各吹
各的号,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高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附
加的文化价值。此外,为“中国制造”正名,仅仅凭海外形象策划,还只是浅层
次的努力;专心做好国内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形塑?国内一些民
族主义者总指责外国企业、外国政府乃至一些外国人士对“中国制造”的敌意,
其中固然有不必要的误解,但从另一方面看,( )即便出口产品都过得硬,
可次第发生在国内的产品伤害消费者事件却也是__ __的,在地球村时代,此
种恶劣与负面,恐怕是做多少秒正面形象广告,都很难一时完全“正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群情鼎沸 改头换面 大开大台 俯抬即是
B.群情鼎沸 脱胎换骨 大张旗鼓 层出不穷
C.慷慨激昂 脱胎换骨 大张旗鼓 俯拾即是
D.慷慨激昂 改头换面 大开大合 层出不穷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取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那样的附加文化
价值。
B.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纯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那样的附加文化
价值。
C.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升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附加文化价值。
D.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炼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那样附加的文化
价值。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因质量而发生不良影响的国内企业部分产品,焉知不是在自毁“中国制造”的长城?
B.国内企业部分产品因质量而发生的不良影响,正是在自毁“中国制造”的长城。
C.国内企业部分产品因质量而发生的不良影响,焉知不是在自毁“中国制造”的长城?
D.部分产品因质量而发生不良影响的国内企业,正是在自毁“中国制造”地长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印象中,每到夏秋季节,台风都会在我国沿海城市________地登陆,大有“你
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通常我们所说的台风,在气象上叫热带气旋,是指发生
在热带或者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此前,一个名叫“艾云尼”的强台风,曾
三次在我国登陆,移动路径___________。( ),这给台风预报带来了极大
的难度。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随着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业务化应用越来越深入,特
别是新一代风云四号 A 星也已经在 2016 年发射成功,陆续还会有新的气象卫星投
入业务使用。这些卫星将提供分辨率更高、时效性更强的观测资料,使台风预报
更为准确。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立体探测手段的不断丰富,我国台风预报
的发展可谓______。就台风路径预报能力来讲,现在的预报水平已与美国、日本
形成鼎足之势。过去人们靠天吃饭,总期盼能够五风十雨。那么,台风是不是百
害而无一利呢?台风因其强风暴雨的特点,经常成为沿海各地自然灾害的
___________。面对台风,一是要防患未然;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
及时离开。其实,台风携带的充沛水汽和大范围、长时间的活动,不仅可以带来
缓解早情,减少长时间的晴热高温,风力发电企业也可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充分
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风力发电作业。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三番五次 变化莫测 日新月异 罪魁祸首
B.三番五次 千变万化 一日千里 始作俑者
C.接二连三 变化莫测 一日千里 罪魁祸首
D.接二连三 千变万化 日新月异 始作俑者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在环境大气的不同高度上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不尽相同
B.不同高度上环境大气对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一样,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
C.在环境大气的不同高度上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不尽相同,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
D.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不同高度上环境大气对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一样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旱情,减少长时间的晴热高温,也可使风力发电企业充分利用它的活动
轨迹,增加风力发电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B.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旱情的降水,消除长时间的晴热高温,也可使风力发电企业充分利用它
的活动轨迹,增加风力发电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C.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旱情的降水,减少长时间的晴热髙温,也可使风力发电企业利用它的活
动轨迹,充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风力发电作业。
D.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旱情,消除长时间的晴热高温,也可使风力发电企业利用它的活动轨迹,
充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风力发电作业。
23.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我是一个苦逼的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社刊物的合订本,至今惠存于
家,时常翻阅。我觉得刊物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刺激。
高考大限将至,希望贵刊能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一定要说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
出错原因,我将不胜感激。
① ② ③ ④ ⑤
四、写作(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年丰廉让多,岁薄礼节少。(南朝梁·萧衍)
②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
③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唐·杜甫)
④见礼而知俗,闻乐而知政。(宋·苏轼)
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
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
中华文化包容并蓄,历久弥新。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
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来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试题答案
一、1.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
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春秋笔法”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
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 项,周朴园的话是说谎,是歪曲,不属于春秋
笔法。所以选 B。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
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 项,董仲舒是第一个结合《春秋》解说春秋笔
法的人,左丘明只是做了精当的概括,并未解说。另外原文说的是“我们只能看
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这个时期
还显得有些朦胧”,选项犯了颠倒因果的错误。所以选 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
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
别,做出判断取舍,C 项,使“乱臣贼子”害怕,是孔子写《春秋》的目的,而不
是“春秋笔法”的作用。所以选 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A 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意在为后文写张皮匠与日军周旋一节作铺垫。
5.(1)手艺高超。小说详细地描写了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描写了张皮匠手艺的高超。
(2)机智过人。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以黑烟和白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
的任务。
(3)耐心镇定。张皮匠为日军耐心讲解靰鞡鞋的制作过程,镇定自若,不露破绽。
(4)勇挑重任。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一次次出色地
完成了任务。(答对 1 点得 2 分,答对 4 点得满分)
6.D “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使
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选项改为因果论证,使欧
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的问题范围扩大到了为涉及“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
7.C “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错,原文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
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说明欧洲投入巨额资金错误,同时“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
的市场份额”,无中生有。
8.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
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奉献,强调个人能力
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
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9.D(知:掌管)
10. C.(3 分)解析: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
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11.C(①⑥是间接描写,④不能表现贤德)
12. D(皇帝的死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的死称“薨”)(3 分)
13. C(C 项,拜太子少师应为“贞观三年”而不是“贞观元年”。)(3 分)
14.D(词的结尾两句是彼此双方的互勉。不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这两句看似白描,似
乎没有多少深意。其实如果联系历史背景,是仍然可以感到话外之音的。“正梅花万里雪
深”,“梅花”是他们,又是传递消息的暗示。所谓“折梅逢驿使,送与陇头人”。“万里
雪深”是写彼此的间隔,也是彼此的处境。所以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但不论地理的或心
理的,造成可以间隔而寂寞的,终归是政治的原因。是投降派对于他们的打击。那么,在这
样个废弃与远戍的道路上,他形象地即情即景,用“万里雪深”,彼此的一切,俱足以包之
了。而要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的,那当然是人,所以“须相忆”是彼此的。既是
人,又是事。而这人事,正是他们“志”的结集,所“须相忆”者,仍是祖国恢复之大业。)
15.A(A 项“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
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正确;B 项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
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面对人生困境要有苏轼那样乐观旷达的心态;C 项“蜀道登天”借用李白
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点明此行之艰难;虽是王命,何尝又不是小人的挟嫌排
挤,有如远谪;D 项“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句,劝勉
友人不必伤别。)
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分别指的是诗人用典的大气、和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和
“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
“儿女泪”、“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为和缓。
16.(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17.B(群情鼎沸:比喻群众情绪异常激动,像锅里的开水一样沸腾起来;此处正确。慷慨激
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与句子感情基调不符。脱胎换骨:指能顺应环境,
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正确。改头换面:谓只在表面上有
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贬义词。大张旗鼓:群
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开大合:形容文思跌宕,放得开,收得拢。此处不符合语境。层
出不穷,
意指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俯拾即是,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
又十分容易得到。这里不是指得到,而是出现。)
18.B(A 项错误在于“高度提取”的说法搭配不当。C 项错误在于“高度”修饰“提升”不搭
配,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附加文化价值不合逻辑。D 项错误在于“美国
精神”“韩国风格”那样附加的文化价值,表意不明。)
19.C(“自毁长城”的主语,应该是“产品”?“企业”?还是“影响”呢?应该是最后者。
再考虑,反问句更能表达文段所需要的强烈的情感。)
20.C 21.D 22.B
23.答案示例:“苦逼”改为“刻苦”;“惠存”政为“珍藏”;“刺激”改为“启发”;“大
限”改为“之期”或直接去掉;“一定”改为“最好”。(找出并修改正确 1 处得 1 分,共 5
分)
命题说明:“苦逼”属于网络口语,不够文明;“惠存”是敬辞,用在表述对对方的尊重,不
能用于自己;“刺激”是口语,且感情色彩不够褒义;“大限”只能用在表示人生终点将至;
“一定”含有命令语气,不合语境。
24.作文
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古诗句组成,试题命题形式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个人道德意识和家国
责任感。命题要求“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和思考,
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这六个古诗句有着各自的侧重,两两组合立意
颇多,且大都有一定的联系。作文时要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
上整体把握并寻找诗句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立意上要有逻辑关联,自主组合立意。以下参
考立意:以①④为基础探讨礼节;以③⑥为基础探讨民族国家情感;以②⑤为基础探讨生活
态度、生命思考……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考
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
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
要意义。
【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
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
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
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
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
人,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
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
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世民秦王
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
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深地了解机宜,足能
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
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
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
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
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
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
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
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
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
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
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
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
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
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主持门下省事务,像
原来那样监管编撰国史。不久因写成《高祖太宗实录》,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
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
给他墓地。不久,他又重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
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
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要特别警惕小心。
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
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
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
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
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凄怆。
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
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