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江苏省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ID:431883

大小:189.04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 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就是说,是不是“情动于中”,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最重要的________ 。那么什么才能使你“情动于中”呢?晋朝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枯黄、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会________。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 草木柔条发芽长叶,我们觉得________,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所以,人心之动,是物使之然也, 也就是说,“情动于中”的一个因素是外在的大自然的物象。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志     触目伤怀     赏心悦目 B. 标志     触目伤怀     清耳悦心 C. 标准     悲从中来     赏心悦目 D. 标准     悲从中来     清耳悦心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 、意念。 B.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 意念。 C.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D.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答案】1. C 2. B 【解析】 【1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 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 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标志: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标准:衡量事物的准则。结合“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最重要的”分析, 主要讲是判断的衡量准则,选用“标准”。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悲从中来:悲痛的感情从内心涌出来。结合“在那强劲的、寒冷的 秋风之中枯黄、凋零的落叶”分析,此处主要是产生悲秋的情感,选用“悲从中来”。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清耳悦心: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结合“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草木柔条发芽长叶”分析,这样的草木柔条发芽长叶给人愉悦的感 觉,选用“赏心悦目”。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 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 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 细推敲。 原句错在一面对两面。A 项,“人作的诗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 意念”搭配不当,主语应是“作诗的人”而不是“人作的诗”。 C 项,一面对两面;应是诗人内心是否感动而不是诗歌是否令人感动。 D 项,应是诗人内心是否感动而不是诗歌是否令人感动。 故选 B。 3.下面四副对联,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1)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4)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 A. 司马迁   诸葛亮   辛弃疾   项羽 B. 文天祥   康有为   李清照   项羽 C. 文天祥   康有为   辛弃疾   岳飞 D. 司马迁   诸葛亮   李清照   岳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理解对联内容,判断对应人物。 (1)“著成信史照尘寰”可以看出写的是司马迁,这副对联是写在韩城司马迁祠的名联。 (2)从“先主后主”“襄阳南阳”可以看出写的是诸葛亮,这是写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对联。 (3)根据“词苑”“女儿花”确定为李清照。 (4)“王业偏安”是指南宋,“精忠报国”写的是岳飞。 故选 D。 4.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B.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C.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中,与下 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 不能偏颇或漏掉。如图上有深涧、涧边草、树、黄鹂。 A 项,图上既无“水田”,也无“白鹭”。 B 项,图上没有“台阶”。 D 项,图上没有“白鹭”。故选 C。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 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 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 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②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 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 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 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 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 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 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 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 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毂:车轮,此处指车。④阃:国门。⑤莫府:“莫”通“幕”。 “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事:侍奉 B. 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 善:与……交好,友好 C. 此非虚言也 虚:谦虚 D. 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 飨:犒劳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文帝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所以经常想起李齐。 B. 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无中生有,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C. 云中太守魏尚因为犯了多报杀敌人数的罪,文帝把他交给执法官吏,他的爵位被削。 D. 冯唐仕途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官职;武帝求贤时,他已年老。 7.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2)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8. 请简要概括冯唐的性格特点。 【答案】5. C 6. B 7. (1)(文帝)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 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2)李牧做赵将驻守边境时,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智。 8. 孝顺长辈、直言不讳、仗义执言、尽职贤良。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 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 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 项,“虚”,结合前面 对话及“言”分析,“谦虚”错误。应该译为虚妄、虚假、虚夸。句意:这不 是虚夸之言。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 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 观点。 B 项,“是因为冯唐无中生有”错,从下文文帝责备冯唐的话中可知,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 廉颇、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文帝难堪。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 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是 的保留、省略。 (1)补充主语“文帝”;“让”,责备,责怪;“众”,当众;“独无”,难道就没有……;“谢”,谢 罪,道歉。(2)“居边”,驻守边境;“赏赐决于外”(状语后置句);“扰”,干扰,干预;“故”, 连词,所以;“尽”,竭尽,充分发挥;“其”,代词,他的。 【8 题详解】 本题主语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及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简要 概括冯唐的性格特点”,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文本的情节入手,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分析,冯唐孝顺长辈。 结合“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 用也”“鄙人不知忌讳”分析,冯唐直言不讳。 结合“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分析,冯唐仗义执言。 结合“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 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分析,冯唐尽职贤良。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 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 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 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 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 和含义。 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赵国人。冯唐以孝顺著称,做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 职的官署),说:“我住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他)在钜鹿城下作 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 “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 时,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交情甚密,所以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 听完冯唐的述说,拍着大腿说:“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 我难道还要担心匈奴吗?”冯唐说:“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 身回宫。过了好久,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是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大举侵犯朝祁。汉文帝正为此感到忧虑,于是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 不会任用廉颇、李牧?”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轮,还说‘国门以 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军队的战功、赐爵封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 廷。这不是虚夸之言。我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将驻守边境时,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所 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智。因此他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 在南面支援韩、魏。在那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了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 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舍人,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 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过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整天全力 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符合实际情况,执法吏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 能兑现,而执法吏却有法必依。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了,奖赏太轻了,惩罚太重了。况且云中 郡郡守魏尚只犯了多报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执法吏,夺了他的爵位。由此说来,陛下即使能得 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新(让魏尚)担任 云中郡郡守。同时任命冯唐做车骑都尉,让他掌管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冯唐又被)免职。汉武帝即位,征求 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时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再做官,于是让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酒忆贺监①二首(其二) 李 白 狂客归四明②,山阴③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注:①贺监:贺知章。贺知章曾官至秘书外监,晚年自号“四明狂客”。②四明:古时浙江宁波府的别称, 因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③山阴:今浙江杭州,古属宁波府,是贺知章的故乡。④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 荣:天宝三年,贺知章患病,上疏请求还乡做道士,皇上答应了他,并赐予镜湖一角。 9. 诗歌前四句表现了贺知章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10. “空有荷花生”中的“空”字与王勃诗句“槛外长江空自流”中的“空”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 赏析两者的异同。【答案】9. ①首句中“狂”字突出了贺知章旷达不羁的形象特点。②第三、四句写贺知章受御赐镜湖一角, 荣光无限,突出了贺知章备受敬重、声名显赫的名士形象。 10. 同:两个“空”字,都有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感慨。异:李白诗中的“空”字还蕴含着贺知章的宅 院依旧在,镜湖中的荷花仍然盛开,然而友人亡故,美好的往事像梦一般邈远的无限感伤之情,以及作者 睹物思人,抚今追昔,对友人贺知章的深深怀念之情。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 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 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语言表述一般为“在什么 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题干要求结合前四句内容分析鉴赏。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贺知章自号“ 四明狂客”;“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突出了 贺知章旷达不羁的形象特点。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 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作者写这两句诗,主要是为了表现贺知章蒙受皇恩,荣耀无比,作者的羡慕之情 和得朝廷重用的渴望只是暗含在诗。突出了贺知章备受敬重、声名显赫的名士形象。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 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空有荷花生”,“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 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 伤我情”。如幻似梦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 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槛外长江空自流”,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长 江不停地无情地流动,时间冷漠地永恒地流逝,历史上无论多么辉煌显赫的生命,都注定凄惨地悄然地逝 去。“空”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荣华富贵为空,功名利禄为空,情 爱道义亦为空。两个“空”字,都有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感慨。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___;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____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答案】 (1). 梳晓鬟也 (2). 小学而大遗 (3). 醉不成欢惨将别 (4). 三顾频烦天下计 (5). 蓝田日暖玉生烟 (6). 赢得仓皇北顾 (7). 锲而不舍 (8).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 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鬟”“频”“仓”“锲”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 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挠力河外传 肖复兴 关于挠力河,有一个传奇,让我很是难忘。在我们大兴岛,紧靠挠力河的是七队。有一个叫盛贵林的 北京知青,从七队调到我们农场的加工队。加工队的酒坊里一个姓韩的师傅新生的婴儿缺奶,这在那时的 加工队也算是大事。没办法,韩师傅两口子只好喂一些玉米糊糊或者面汤,可孩子哪里吃得饱,整天嗷嗷 地啼哭。徒弟盛贵林动了恻隐之心,听说喝鱼汤可以催奶,他便想到自己原来所在的七队。 盛贵林想给师娘弄鱼吃,此时正是数九寒天,挠力河的冰都结了一两尺厚。但是,盛贵林心疼师傅两 口子,心疼他们刚呱呱坠地的孩子,执着地非要弄几条鱼不可。他请了假,从加工队往七队赶。正临近春 节,天寒地冻,路上人很少,赶到七队已是黄昏,在路口碰见了赶牛车的当地老农杨德云。听说盛贵林大 老远地从加工队回来是为了弄几条鱼,给师傅的老婆下奶喂嗷嗷待哺的孩子,杨德云一把拉住了他,把他 拉到自己的家里。 从七队到挠力河,抄近路,有五六里地远。这五六里地,是一片荒野,在夏天,是沼泽地,只有些野鸭、野雁、水獭,没有什么凶猛的动物,但到了冬天,荒草萋萋,常有野狼出没。先别说去挠力河捉鱼了, 就是在这半路上,遇到狼也够他一个人招呼的。杨德云怎么能够让他一个北京的小知青去冒这个险呢? 杨德云把盛贵林拉到自己的家里,让老婆先做了个烙饼摊鸡蛋(那年月里鸡蛋是稀罕物),再让老婆把 炕烧热,把炕头让给盛贵林,把家里唯一一床新被子褥子给盛贵林,然后对他说:“你一路也累了,先睡 吧!”盛贵林还惦记着弄鱼呢,师娘等着鱼汤催奶,着急的事呀。杨德云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安安稳 稳地把心放回肚子里,鱼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明天你回加工队,我一准儿让你把鱼带走。”他说得那么 坚决,盛贵林放心了,加上肚子里有了食,一路跑得也累了,躺下没一会儿就呼呼入睡了。 盛贵林哪里想得到,杨德云是到挠力河给他凿冰捉鱼去了。老杨好不容易从冰封的挠力河里把鱼弄到 手,回来的路上,深更半夜的,就怕遇到狼,偏偏真的遇到了狼。黑夜里,绿色的小眼睛里的贼光,闪烁 在老杨的身前身后,他被狼群包围了。冬天里饥肠辘辘的狼是要吃人的!老杨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 这荒野里,谁也救不了自己,他和狼群对峙着,他知道,这样的对峙是短暂的,他必须要先出手和狼 群过招。他想起袋里刚刚从挠力河捉到的鱼,这是他唯一的子弹,他先掏出一条鱼,像投手榴弹一样,向 狼群扔了过去。狼群不知道遇到了什么样的武器,吓得往后退,一看落在雪地上的鱼没动,一只狼跑了过 来,闻了闻,没吃,又退了回去。 他又扔出第二条鱼,狼还是没吃,也没动。他把袋子里的鱼都扔光了,狼开始向他进攻。一只小狼冲 在最前面,一口咬住他的脚,拖着他就跑,其他的狼跟在后面追,一直把他拖到一片灌木丛里。就在此时, 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在寂静的荒野里是那样的瘆人,原来是一只狼被夹子给夹住了。小狼 和其他狼都往回跑,跑到夹子前。老杨也一瘸一拐地跑到夹子前,看见那狼的腿已经被死死夹住,他掏出 别在腰间杀鱼用的鱼刀子,怒吼一声,一把刺死了那匹狼。那一声怒吼在荒野的夜空里激荡、回响,血花 飞溅在四周的雪地上。其他狼立刻吓得如鸟兽散。非常吊诡的是,居然有几匹狼又跑了回来,把嘴里叼的 鱼扔在老杨的身前,就像落败之师投降时的缴械。 一个叫杨德云的当地老农,一个叫盛贵林的北京知青,为了几条鱼而经历的这样一段故事,为挠力河 平添了一抹传奇的色彩。 (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挠力河,有一个传奇,让我很是难忘。”文章如此开头,设置悬念,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又和结尾相呼应。 B. 文中人、狼对峙的那一部分,突出了杨德云的镇定、果断和勇敢;狼群战败后的行为,生动地诠释了人 在自然面前的强大。 C.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细节描写,一连串的动词将狼的迅猛刻画得清晰可见,同时也将杨德云的危险处境 描写得紧张惊险。D. 文章的语言平易朴实,娓娓道来。人物的语言不多,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能体现其性格,在气氛营造 方面也有张有弛。 13.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作用。 14.文中的杨德云和盛贵林有着怎样的共同品质?作者叙写这个传奇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 进行分析。 【答案】12. B 13. ①介绍从七队到挠力河的路况,交代上文杨德云将盛贵林拉回家的原因。②交代故 事发生的背景,到挠力河的路上冬天有野狼出没,为下文杨德云遇到野狼埋下伏笔。③写出了杨德云的善 良。 14. 为了别人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们两人不惜冒险去抓鱼,体现了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淳朴和纯净的性 情。作者叙写这个故事,表达了对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的留恋与赞赏,也表达了对昔日时光的怀念。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 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 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B 项,“诠释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强大”对主题解说有误。结合“非常吊诡的是,居然有几匹狼又跑了回来, 把嘴里叼的鱼扔在老杨的身前”“老杨也一瘸一拐地跑到夹子前,看见那狼的腿已经被死死夹住,他掏出 别在腰间杀鱼用的鱼刀子,怒吼一声,一把刺死了那匹狼”分析,设计狼群的出现,主要为了突出在可能 出现危险的情况下,为了他人去冒险,突出人的善良。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 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 进行分析。 结合“从七队到挠力河,抄近路……就是在这半路上,遇到狼也够他一个人招呼的。杨德云怎么能够让他 一个北京的小知青去冒这个险呢”分析,文本第三段主要讲从七队到挠力河的路况。 结合上文“听说盛贵林大老远地从加工队回来是为了弄几条鱼,给师傅的老婆下奶喂嗷嗷待哺的孩子,杨 德云一把拉住了他,把他拉到自己的家里”分析,交代上文杨德云将盛贵林拉回家的原因。 结合“回来的路上,深更半夜的,就怕遇到狼,偏偏真的遇到了狼”“先别说去挠力河捉鱼了,就是在这半路上,遇到狼也够他一个人招呼的”分析,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杨德云遇到野狼埋下伏笔。 结合“杨德云把盛贵林拉到自己 家里,让老婆先做了个烙饼摊鸡蛋(那年月里鸡蛋是稀罕物),再让老婆把 炕烧热,把炕头让给盛贵林,把家里唯一一床新被子褥子给盛贵林”“老杨好不容易从冰封的挠力河里把 鱼弄到手”等分析,写出了杨德云的善良。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本人物形象特点及分析作品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 文中的杨德云和盛贵林有着怎样的共同品质?作者叙写这个传奇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进 行分析”,本题为两问,第一问,需要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 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结合“盛贵林心疼师傅两口子,心疼他们刚呱呱坠地的孩子,执着地非 要弄几条鱼不可”“听说盛贵林大老远地从加工队回来是为了弄几条鱼,给师傅的老婆下奶喂嗷嗷待哺的 孩子,杨德云一把拉住了他,把他拉到自己的家里”“杨德云怎么能够让他一个北京的小知青去冒这个险 呢”“杨德云是到挠力河给他凿冰捉鱼去了。老杨好不容易从冰封的挠力河里把鱼弄到手”等分析,两人 都是乐于助人的,身上有着做人的淳朴等。第二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 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结合“关于挠力河,有一个传奇,让我很是难忘”“一个叫杨德云的当地老农,一个叫盛贵林的北京知青, 为了几条鱼而经历的这样一段故事,为挠力河平添了一抹传奇的色彩”分析,主要为了表达了对那个年代 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赞赏,也表达了对昔日时光的怀念。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那位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为什么成人明明知 道而不敢说,反倒说皇帝的新衣如何如何漂亮;最后还是一个孩子直截了当地说,皇帝没穿衣服,是光屁 股,把事实戳穿呢?这就是因为成人知道皇帝的厉害,戳穿事实是要掉脑袋的,所以面对事实不敢说破。 孩子还不懂世事,没有什么顾虑,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所谓“童言无忌”。 我国明代有一位思想家,叫李贽,他是一位思想很解放的学者。他写过一篇文章《童心说》。他认为, 一个诗人、作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有“童心”“赤子之心”。他说,一个人要是头脑里塞满了四书五经、 孔孟之道,那么他就有了所谓的“闻见”和“道理”,这“闻见”和“道理”就会把他的眼睛蒙蔽住,从 而失去“童心”。丧失“童心”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时候,人就成为“假人”,言就成为“假言”,文 也随之成为“假文”。只有保持“童心”,不为所谓的“闻见”和“道理”所遮蔽,“发乎情性,由乎自 然”,以“最初一念之本心”去看世界,才能写出天下之至文,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 的这个道理许多艺术家都谈到过。有的画家说,牡丹花最难画。因为你必须抛弃别人的眼光和自己以前 眼光中的牡丹花形象,似乎是第一次看见这种牡丹花那样惊奇,你才能画出一朵新的属于你的牡丹花,而 不是别人画过的或自己画过的牡丹花。 有一个现象是值得注意的。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当然是成熟的、老练的,但他们往往憎恨自己的成 熟和老练,期望能重新获得童心,以儿童的天真直率的眼睛来看世界。毕加索有一次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 感慨很多,他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 了我一生的时间。”另一位画家柯罗说得更直接:“我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使我变成一个孩子,就是 说,他可以使我像孩子那样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 当然,使成人变成孩子,这连上帝也做不到,假如真有上帝的话。但人们可不可以使童心再现呢?这 是可以的,那就是被某些心理学家称为“第二次天真”。不过通往这“第二次天真”的路是困难重重的, 因为成人已经社会化了,连他对世界的看法也社会化了。当你看见一个新的事物,总是会用社会世俗赐给 你的眼光去看它,于是你所看到的与别人看到的是一样的,这里很少有新鲜感。如果你不愿像别人那样去 看,就意味着你必须与强大的社会化保持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只有这样,你才会或多或少获 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的、率真的、自由的、诗意的眼睛去面对世界。这 时,世界就将像最初展现在儿童面前的一样,充满神奇,充满诗一般的色彩和声音,世界才会听你调遣: 太阳是甜甜的,晨雾是红红的,春天是喧闹的,秋天是寂静的;你可以从黄河里钻进去,又可以从亚马孙 河里钻出来;你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你可以从平凡中看出伟大,从伟大中又看出平凡……这时 你才是一个富于独创性的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 (选自《苦日子、甜日子:童庆炳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中认为,丧失“童心”为人为文就“假”了,这是很可怕的。 B. 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们之所以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是因为他们很难再获童心。 C. 画家柯罗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天真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活。 D. 虽然通往“第二次天真”的路很难,因为成人已经社会化了,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皇帝的新衣》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例证拥有“童心”才能无所顾忌。 B. 文章从美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做人和创作的问题,提出“第二次天真”这一论题。 C. 文章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谈了“童心”的重要性和如何获得“第二次天真”。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17.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童心”的重要性及如何重获“第二次天真”。【答案】15. C 16. B 17. ①只有拥有“童心”,才能直面事实,无所顾忌。②只有拥有“童心”,才能“发乎性情,由乎自然” 。③只有拥有“童心”,作品才具有独创性。只有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才 能获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率真、自由诗意的眼光面对世界。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 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 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 项,“无忧无虑地生活”错,结合原文“我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使我变成一个孩子,就是说,他可 以使我像孩子那样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分析,应该是“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 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 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 项,“从美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做人和创作的问题”错误。文章没有具体分析“做人”的问题。结合“ 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当然是成熟的、老练的,但他们往往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期望能重新获得童心, 以儿童的天真直率的眼睛来看世界”“不过通往这‘第二次天真’的路是困难重重的,因为成人已经社会 化了,连他对世界的看法也社会化了”“这时你才是一个富于独创性的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 等分析,文章主要论述创作的问题,没有具体分析“做人”的问题。 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 尾句,分条作答。题干问的是“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童心’的重要性及如何重获‘第二次天真’”,本 题为两问。 结合“只有保持‘童心’,不为所谓的‘闻见’和‘道理’所遮蔽,‘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最初 的一念之本心’去看世界,才能写出天下之至文,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分析,只有拥有“童心”, 才能直面事实,能“发乎性情,由乎自然”,作品才具有独创性。 结合“如果你不愿像别人那样去看,就意味着你必须与强大的社会化保持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 只有这样,你才会或多或少获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的、率真的、自由的、 诗意的眼睛去面对世界”分析重获“第二次天真”的方法。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 9 月 13 日,在山东济南开幕的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总结历届经验的基础上,推出多项改革 创新措施。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展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为传承人提供贴心的服务;注重从参与者角度策 划展览,提高展览的可参与度;引入电商平台,建立网上博览会,将零售、统售、网售有机结合,满足群 众购物需求;拓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为民众普及非遗知识。将博览会办成人民满意、传承人受益的博览 会。 通过活态展示、活态传承等方式,更多地融入传承人绝活展示、非遗爱好者现场体验等,力求让非遗 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领略非遗的无穷魅力和风采,让非物质文化 遗产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项目展览展示,运用现代手段,让传统工艺项目走近大众,贴近现代生活, 使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实用功能及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实现传统工艺项目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推动传 统工艺振兴。 传统媒体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广泛采用新技术,通过互动体验、现场直播、网络视频展播等形式,以 生动鲜活的方式将非遗成果呈现给民众,让博览会真正成为全国人民都能看得见的博览会。 (摘编自“新浪新闻”,2018 年 9 月 14 日) 材料二 近些年来,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成为更为普遍的纪录片叙事手法,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舌尖上 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围绕普通个体进行叙事,介绍烹饪、文物修复等传统手工艺,个 性鲜明、技艺精湛的传承者令人印象深刻。这些取自于现实生活的故事鲜活生动,以小见大地反映传统工 艺的文化价值和生存现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却存在部分缺失。非遗蕴含着传统社会中宁静、淡泊 的精神旨趣,有助于疗治某些时代病症,使功利、浮躁的心灵沉静下来,给人带来心理慰藉和观念启发。 纪录片制作人如果善于发掘非遗的内涵,就有可能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潜在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延续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多地唤起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和保护热情。 优质纪录片借助新媒体传播,也能够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拓展非遗的生存空间。《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首播时,在社交网络上刷屏,使得饮食类“非遗”广受青睐。 总的来说,工艺类“非遗”题材的纪录片在近几年引起社会关注,有的还成为“网红”和“爆款”, 有力推动了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过,“非遗”题材还是相对较少,影响力也不够大。纪 录片制作人应当深入挖掘“非遗”这个“富矿”,追求多手段、多面向,用生动的“现场”唤起人们保护 和传承的热情。 (节选自苗元华、宋文康《纪录片助力非遗传播》,《人民日报》,2018 年 9 月 2 日) 材料三 在非遗传播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更要思索如何从关系维度和情感维度上 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为此,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共建、共享的特点,积极扩大非遗传播影响力; 另一方面要加快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对接,消除公众对非遗的陌生感。 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非遗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后的首个国庆小长假,山东各地积极推进“非遗”进景区、民俗文化活动 进景区。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屡现爆棚,“非遗”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假期“文化游”成为文旅融合的新亮点。 连南是世界上唯一的、保存完整的“排瑶”聚居地,而千年瑶寨是当地的龙头品牌景区,在保护传承“ 非遗”等方面成效显著。适逢建国 70 周年国庆,千年瑶寨举办了“欢度国庆·举国欢腾”特别主题活动, 有瑶寨火把大巡游、瑶族“非遗”大巡游等精彩节目,为游客打造了一场瑶族风情艺术盛宴歌舞篝火晚会, 多达 16 万游客争睹连南瑶族风情。 (节选自“新浪网”,2019 年 10 月 8 日)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五届非遗博览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活态传承方式,坚持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社会,让民众近 距离感受非遗的风采。 B. 第五届非遗博览会从非遗传承人和参与者等角度设计各类活动,强化互动环节,让博览会办成人民满意 、传承人受益的博览会。 C.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有关烹饪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反映了烹饪工艺的文化价值和生存现状, 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D. 非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比如山东和连南大力宣传非遗,就能让非遗文化成 为一个地方的主流文化。19.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五届非遗博览会注重各种宣传活动,强化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结合,突出展示非遗成果,注重博览 会的鲜活生动,注重民众的感受。 B. 因为饮食类“非遗”广受青睐,所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首播时,在社会上刷屏,推动了非遗市场 化的进程。 C. 非遗纪录片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不能为强化宣传而胡编乱造,更要重视从非遗与民众的 关系及民众对非遗的情感上进行切入。 D. 受到观众欢迎的非遗纪录片记录了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者的技艺,近几年引起了社会关注, 有的成为“网红”或“爆款”。 20.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非遗传播所体现的重要意义。 【答案】18. D 19. B 20. ①普及非遗知识,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②让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③推动传统工艺的振兴。 ④提升城市形象。⑤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 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 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 项,“比如山东和连南大力宣传非遗,就能让非遗文化成为一个地方的主流文化”错,宣传非遗可以让 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更具有文化价值,原文为“连南是世界上唯一的、保存完整的‘排瑶’聚居地,而千 年瑶寨是当地的龙头品牌景区,在保护传承‘非遗’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主流”无中生有。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 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 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 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 项,“因为……所以……”错误。结合“优质纪录片借助新媒体传播,也能够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 拓展非遗的生存空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首播时,在社交网络上刷屏,使得饮食类‘非遗’广受青 的睐”分析,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 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优质纪录片借助新媒体传播,也能够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拓展非遗的生存空间”“力求让非遗 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领略非遗的无穷魅力和风采,让非物质文化 遗产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项目展览展示,运用现代手段, 让传统工艺项目走近大众,贴近现代生活,使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实用功能及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实 现传统工艺项目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推动传统工艺振兴”“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城市人文 精神的重要标识。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非遗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纪 录片制作人如果善于发掘非遗的内涵,就有可能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潜在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延续非遗在 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多地唤起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和保护热情”等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 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 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 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 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 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 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 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 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八、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没人知道孩子学习好,是不是以后就真的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一切尚未可知之前,不全力追逐,就 永远不会拥有;不加倍努力,前途永远黯淡。在孩子还有希望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告诉他,你最好放弃。 【答案】例文: 不抛弃,不放弃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下一步甚或是每一步都要踏实,因为人生是不断发展的。但我们前进的道路是曲 折的。没有人能够一步登天,每一个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都走了一段路,流下了许多的汗水,我们此刻也 是一样,我们正一步一步地走向高考,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不抛弃,不放弃,才能真正到达成 功的彼岸。 曾经我们经历了高考失败后的失意,现在我们又在这里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在这里,我们经过一次次 考试,当成绩出来后,有人欢喜有人愁。我们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要好好学习,但成绩出来却不尽人意。不 是因为我们太差,而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课堂上人心两地,课后忘却学习。你的付出总与回报成正比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过去后,你无法再让它回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应 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人的价值只有不断的努力, 在不断向着梦想前进才能得到体现。 不要怯懦,不要卑微。要始终相信我能。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被现实所束缚。要大胆去尝试, 勇敢去突破。学习也是一样,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积累多了,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要相信自己,如果 你认为自己不行,那么每一种假设都会将你困在原地。如果相信自己并付出努力,那么就会离成功越来越 近。我们要珍惜现在,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来,把握现在。空有愿望不会让你成功,只有紧紧 抓住现在,马上行动起来,才可以帮助你实现你的梦想。 在学习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阻挡着我们。需要我们去坚强地面对。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 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正是因为这种坚强的信念,使他的作品名垂青史。我们此时如同大海里的 帆船,总会有起起伏伏,总会遇到风浪的打击。面对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挫折,我们该如何迎战,答案早已 写好。回想上次我们从挫折中走过,正是它给予我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我们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总结,一次次努力,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我们会捧着泪水 和汗水换来的成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 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 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这是一段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内容。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 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结合“在一切尚未可知之前,不全力追逐,就永远不会拥有不加倍努力,前途 永远黯淡”分析,人生需要奋斗、追逐、努力等;结合“在孩子还有希望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告诉他,你最好放弃”分析,坚持自我,不断奋进等。 参考立意:①不抛弃,不放弃;②以爱的名义,教育好孩子(别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孩子);③行动成就未来 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不抛弃,不放弃》,开头可以用一些精彩的语句引入,如“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失败乃成功之母”等,引出论点“不抛弃,不放弃”。然后从 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永不放弃,这需要勇气、耐力和自制力;不放弃,不抛弃会给你非凡的创造力; 不仅要学会这种精神,还要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不抛弃,不放弃’ ,再细细品位这含义深刻的六个字,确实,它教给了你这一辈子都要,都必须坚守的信念:永不言弃”等。 【素材】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其作者司马迁,享誉千古的文学大师,可是他 是在什么情况下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汉武帝为了一时的不快阉割了堂堂的大丈夫,那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而且这给他带来的身心伤害是多么的巨大!我们这些正常活着的人是无法想象的。从此,他只能在四处不 通风的炎热潮湿的小屋里生活,不能见风,不能再无谓的欣赏太阳花草,换一个人,简直就活不下去了。 司马迁也曾想过死,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死是最容易的解脱方法了,可是还有梦呀!他的梦想就是写一部 历史典籍,把生前的事记下来,传诸后世,别让历史把一切都淹没了。为了这个梦,他坚持了下来,坚持 着忍受了身体的痛苦,坚持着忍受了别人歧视的目光,坚持着在严酷的政治迫害下活着,发愤继续撰写《 史记》,并且最终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 名作家杰克伦敦,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坚持之上的,就像他笔下的马丁伊登一样,坚持坚持再坚持, 她抓住自己的一切时间,坚持把好的字句抄在纸片上,有的别在晾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 诵。所以他成功了,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我们的书店中他的作品放在显眼的位置,赫然在目。当 然,他所付出的代价也比其他人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成功是他坚持的结果。 功到自然成,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然而只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成功就在眼前。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对自 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 度过每一天。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简单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你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还是一个爱抱怨懒散怠惰的人,直 接决定了你之后的全部生活。 此时此刻一个人的精神内核,一半来自于进入社会后对自身的要求和改变,一半来自于从小到大养成 的思维与生活习惯。 前者改变的几率非常大,但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很多大学一般,但进入社会很 优秀的精英都来自于此,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与历练,重塑了一个进入社会后的自己。 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的话,你可以做在路上跑步的人,努力争取好成绩。也可以做在路上漫步的人,虽不争先,但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也可以做在路边为别人鼓掌的人,去暖人心。但千万不要去做那种自 己不跑,却在路边说闲话的人,损人不利己……放弃自己的人生,去说别人的闲话,是最大的不智。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 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 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 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 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 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 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 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绝密★启用前 语文Ⅱ(附加题) 注意事项: 1.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作答,其他考生不做。本试卷共 40 分,考试时间 3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 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 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节选自《史记·酷吏列传序》,有删改) 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 23.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通史,一共________篇,其中列传________篇。 24. 根据材料,分析“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中“彼”“此”指代的内容。 【答案】22.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 (1). 纪传体 (2). 130 (3). 70 24. “彼”指实行德政;“此”指严刑峻法。 【解析】【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 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 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导之”“齐之”是并列内容,结构对称,“齐”前面都需要断开;“无耻”“有耻”对应,主语为“民” ,“民”前面需要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句。 句意: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整治百姓,百姓虽能免于犯罪,但无羞耻之心。用道德教导百姓,用 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百姓们就既懂得羞耻又能使人心归服。 【2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 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 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 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 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 四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一共 130 篇 。 【2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方法:联系词 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并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本题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分析‘由是 观之,在彼不在此’中‘彼’‘此’指代的内容”,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结合“导之以政”分析,“ 彼”指实行德政;结合“齐之以刑”分析,“此”指严刑峻法。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整治百姓,百姓虽能免于犯罪,但无羞耻之心。用道德教导 百姓,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百姓们就既懂得羞耻又能使人心归服。”太史公说:这话很正确啊。法 令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但它不是决定政治好坏的本源。从前在秦朝时,国家的法网很严密,但是奸诈欺伪 的事经常发生。汉朝初年,苛刻的刑法,改为宽松的刑法;废除法律繁杂之文,改为简约朴实的条文;法 网宽得能漏掉吞舟的大鱼,而官吏的政绩却很显著,不再有奸邪的行为,百姓平安无事。由此看来,治理 国家的关键在于道德,而不是严酷的刑法。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三国演义》中,刘备作为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天下豪杰,蜀汉的开国之君,既有“明君”的美誉 ,又有“枭雄”的称号。 B. 《茶馆》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地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 加剧的社会中所做的抗争。 C. 《欧也妮·葛朗台》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中心事件,揭露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 抨击了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 D. 莎士比亚说过,他的《哈姆莱特》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 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E. 《老人与海》中,描写“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意在 说明老人已是风烛残年。 【答案】CE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 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 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C 项,“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中心事件”错误。中心事件应是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 。 E 项,“意在说明老人已是风烛残年”错误。此处外貌描写意在说明老人整日暴露在海风和阳光下的艰辛和 不易。 故选 CE。 26.简答题 (1)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用“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来评论王熙 凤,你如何看待这句话?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加以阐述。 (2)《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请写出两个并分别概括她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1)这句话体现了王熙凤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王熙凤阴险恶毒,铁槛寺弄权,逼死尤二姐,为人所 不齿;但她又是那样聪明能干,富有情趣,对各个姐妹能细致入微、体贴关照,对长辈比如贾母、王夫人 又能聪明乖巧、机智应对。所以她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人物。 (2)《药》中的华大妈生性懦弱隐忍;《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愚昧而充满质朴的母爱。(或:《风波》中的七斤嫂生性刁蛮泼辣;《社戏》和《兔和猫》中“我的母亲”和蔼可亲、勤劳善良)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 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1)王熙凤色才兼具,“恨熙凤”“骂熙凤”是因为王熙凤为人圆滑,口吃泼辣,稍显阴险;“不见熙凤 想熙凤”则体现出王熙凤的出人才干(曹雪芹在书中这样提到王熙凤;竟是十个男人万万不能及)。王熙 凤本是宁国府家的媳妇,却主管着荣国府家中的一切大小事务,大事处理得当,小事尽显圆滑周到。是荣 宁两府以及荣国府内各种关系的沟通桥梁。 王熙凤是《红楼梦》一书中描写得极其鲜活且精彩的人物。她出身富贵,是金陵王家的女儿。王家是武将 出身,而王熙凤将武将的飒爽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自小被王家充当男儿样,性子泼辣,对佣人可以抬 手一巴掌,对尤二姐可以不顾她死活,对觊觎她的贾瑞更是没有丝毫仁慈,对普通平头百姓的官司也不放 在心上。可这样的王熙凤,却并不能算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她对黛玉极好,常常记挂着她缺什么;她对 宝钗虽然不喜,却也有得体的礼仪;她对平儿、鸳鸯等都是非常尊重。她的内心深处,其实也藏着善良, 但善良的前提,是你要能够入得了她的眼。 (2)《药》中的华大妈生性懦弱隐忍,是“小人物”,鲁迅将他们置于一种凄凉、诲暗的场景中,让他们 背负人生的重负,在穷困、失意、不幸中艰难地挣扎,暴露出那骨子里的麻木和愚味。《明天》中的单四 嫂子愚昧而充满质朴的母爱,单四嫂子生前守了寡,为了生存,只能靠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 己和她三岁的儿子,只能在深更半夜就开始张罗明天的生活。然而,艰难与困苦并未让在饿死边缘挣扎的 单四嫂子对生活失去信心,她反而觉得“寸都有点意思”。这是让我们颇感奇怪的,为什么呢?原来皆因 自己三岁的儿子——宝儿。她对丈夫的死虽然很伤心,但并未彻底绝望,因为她还有儿子——她的希望。 丈夫死后,宝儿俨然代替了其父在其母心中的位置,所有的寄托,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了宝儿身上。宝儿 已从仅是她的儿子变成了她的“丈夫”,她活着的意义,她的“明天”。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喜剧是一个不断解蔽启真的过程,充满了思想性、智慧性。就喜剧的审美心理而言,喜剧更多地带有 愉悦性,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就喜剧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喜剧 在于把世间丑角虚伪的本质揭露出来,让人们看到其漂亮的外表下肮脏卑鄙的灵魂,看到其心怀鬼胎的丑 恶内心。悲剧则是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鲁 迅先生曾对悲喜剧有着十分深刻和精辟的论述。他说,“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 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作品通过层层的抽丝剥茧把他们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败絮 抖搂出来给人看,从而使人们和这些落伍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做彻底的决裂,通过揭露、撕破和嘲笑而起教育或震慑作用。譬如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唐·吉诃德》,作者已经看到了封建时代所风行的骑 士制度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已处于没落时期。但是,当时许多作家仍然以这样的题材继续创作。现实生活中 也有一些深受骑士小说影响的人模仿当年骑士的言行举止附庸风雅。塞万提斯就通过刻画唐·吉诃德这样 一个人物形象来着力揭露骑士制度的过时。唐·吉诃德大战风车,把羊群当敌人,把风车当魔鬼,做出了 一系列荒谬悖理的事情。此作品一出人们才幡然醒悟,有关骑士方面的小说和骑士行为就销声匿迹了。相 对于悲剧而言,喜剧因其自身的特性而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门艺术。 (节选自李军学《喜剧与喜剧的本质》,有删改) 27. 喜剧具有哪些特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8. 喜剧和悲剧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29.塞万提斯写《唐·吉诃德》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材料举《唐·吉诃德》的例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 要分析。 【答案】27. ①思想性;②智慧性;③愉悦性;④可笑性。 28. 喜剧,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它把世间丑角虚伪的本质揭露出来, 让人们看到其漂亮的外表下肮脏卑鄙的灵魂。悲剧,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 29. 效果:通过揭露骑士制度的过时,使有关骑士方面的小说和骑士行为销声匿迹。作用:①为喜剧确实 是把世间丑角虚伪的本质揭露出来,也即“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立论提供有力的证据;② 说明喜剧通过揭露、嘲笑确实能产生教育或震慑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 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结合“喜剧是一个不断解蔽启真的过程,充满了思想性、智慧性。就喜剧的审美心理而言,喜剧更多地带 有愉悦性,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就喜剧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分 析,喜剧具有思想性,智慧性,愉悦性,可笑性等。 【2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喜剧作品通过层层的抽丝剥茧把他们金玉其表、败絮其 中的败絮抖搂出来给人看,从而使人们和这些落伍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做彻底的决裂,通过揭露、撕破和 嘲笑而起教育或震慑作用”等分析,喜剧,指把世间丑角虚伪的本质揭露出来,让人们看到其漂亮的外表 下肮脏卑鄙的灵魂。 结合“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则是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使人的感 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分析,悲剧,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使人的感情得到“ 陶冶”,灵魂得到“净化”。 【2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 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找出对应区域,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题干问的是“塞万提 斯写《唐•吉诃德》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材料举《唐•吉诃德》的例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结合“塞万提斯就通过刻画唐•吉诃德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来着力揭露骑士制度的过时。唐•吉诃德大战风车, 把羊群当敌人,把风车当魔鬼,做出了一系列荒谬悖理的事情。此作品一出人们才幡然醒悟,有关骑士方 面的小说和骑士行为就销声匿迹了”分析,塞万提斯写《唐•吉诃德》产生的效果为通过揭露骑士制度的过 时,使有关骑士方面的小说和骑士行为销声匿迹。 结合“喜剧作品通过层层的抽丝剥茧把他们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败絮抖搂出来给人看,从而使人们和这 些落伍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做彻底的决裂,通过揭露、撕破和嘲笑而起教育或震慑作用。譬如西班牙作家 塞万提斯的作品《唐•吉诃德》”分析,为喜剧确实是把世间丑角虚伪的本质揭露出来,说明喜剧通过揭露 、嘲笑确实能产生教育或震慑作用。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