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玉簟(diàn) 神妪(yù) 阡陌(xiān) 霰雪(xià
n)
B.栖隐(qī) 地坼(chì) 羁旅(jī) 渔樵(jiā
o)
C.国殇(shāng) 剽掠(piāo) 子嗣(sì) 怙恶(gǔ)
D.垆边(lú) 箜篌(kōng) 乾坤(qián) 鼎铛(chēng)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难求 越人语(告诉)天姥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
断)
B.渌(深绿色的)水荡漾清猿啼 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 熊咆龙吟殷(震响)岩
泉
C.石破天惊逗(引)秋雨 列缺(闪电)霹雳 訇然(形容许多人喧哗声)中开
D.惟有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独往来 涕泗(眼泪、鼻涕) 游人只合(只应)
3. 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沛公安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风雨不动安如山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⑤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⑦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⑧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 C.③④⑥⑧ D.①②⑥⑦
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第 5 题。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 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
的地方。
B.“映阶”两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
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
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
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6. 对下列诗句所应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②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
流水。
③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④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
渔樵。
A.①比喻②比喻③拟人④拟人 B.①比喻②比喻③反语④拟人
C.①设问②比喻③反语④对比 D.①设问②比喻③反语④拟人
7. 历史上,不少豪放派诗人(词人)有婉约佳作,而婉约派也不乏豪放名句,这是
一种有趣的“反差”。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种“反差”的是: ( )
A.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 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D. 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
“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
微小的数量。
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
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
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
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朝如青丝暮成雪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10. 下列诗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若稍饰以楼观台榭,与江山相发挥。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几世几代,剽掠其人?
11. 对《扬州慢》中表现“黍离之悲”的诗句所作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市;
“竹西佳处”,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总之,开篇 8 字,
即写出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象。
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杜牧诗句,想象往昔扬州城
十里长街的热闹兴旺;“尽荠麦”,则表明今日映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
片荒凉。
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诗人赋物以人格化,一个“废”字,深刻揭露金
兵罪恶的铁蹄对扬州的践踏,对繁华的破坏;如今连水和树都憎恶侵略战
争,更况人乎?
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此句写了听觉与感觉——一座空城,更映衬出
“清角吹寒”的凄冷和荒凉,更凸现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12. 对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者从正面落笔,说回忆起
儿时的渔郎,把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真切。
B.“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这两句视听结合。前句为听觉,明写鼓
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后句为视觉,写壮美
的三峡夜景。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以音响效果,侧面烘托弹奏者的技
艺高超。同时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神话来表现音乐世界。
D.“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用典”表达了对宇宙永恒和
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自己的孤寂感伤之情。
13.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
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题目“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
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
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乐景写哀情。这里用昔日繁华的痕迹,
来增强物是人非,山河变异的悲伤感情。
二、阅读题(共 45 分)
(一)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 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
三日到任。次年上元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
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
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4. (3 分)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
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
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
“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与密州上元相互映衬。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不热闹,只有农家社祭的鼓
箫乐曲,但它却让诗人久久不能离去
15. 有人评价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
者”的真实感受,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
元彧,字文若。彧少有才学,时誉甚美。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
头三公,当此人也。” 彧姿制闲裕,吐发流靡,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
心醉忘疲。奏郊庙歌辞,时称其美。彧本名亮,字仕明,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
避绍父讳,启求改名。诏曰:“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
定体相伦之美。”彧求复本封,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魏郡。会尔朱荣入洛,
杀害元氏。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
设宴乐。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自前后奔叛皆希
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及知庄帝践阼,
彧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衍乃以礼遣。彧性至孝,事父母尽礼,自经违离,不
进酒肉,容貌憔悴,见者伤之。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
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时庄帝意锐,朝臣无敢言者,唯
彧与吏部尚书李神并有表闻。又追尊兄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彧又面谏曰:“陛下
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帝不从。尔
朱荣死,除彧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部北叛,诏彧防河阴,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彧
出东掖门,为贼所获。见兆,辞色不屈,为群胡所殴薨。彧美风韵,善进止,衣
冠之下,雅有容则。博览群书,不为章句。所著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
16. (3 分)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B.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C.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D.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17. (3 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名字:古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
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B.太庙: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如欧阳修《伶官传序》“入于
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即为此意。
C.河阴:“河”特指黄河,“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阳”则指山的北
面或水的南面,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区。
D.避讳: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而避讳的方法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
18. (3 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彧本名叫元亮,因避讳,所以启求改名,皇帝因为他谈吐具有风采神韵,
且经常自比荀文若,所以认为他可改名为彧。
B.元彧不忘前朝,敢于劝谏。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临淮王,萧衍没有责怪
他但感到不乐;面对一意孤行的庄帝,他一再劝谏。
C.元彧为人孝顺,心痛族人。他在庄帝继位时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北方;元
氏族人被尔朱荣杀害,他得知后拍胸痛哭。
D.他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仍有流传在世的。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
宴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
“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
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
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①,其无后
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注释】①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在奴隶社会,最初用活人殉葬,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渐被重视,后来便改用俑来殉葬。孔子不了解这
一情况,误认为先有俑殉,后有人殉,故对俑殉深恶痛绝。
20.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5 分)
(1)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②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③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④。
【注】①玉树: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兵合:隋军攻陷金陵,
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③禾黍:出自《诗经》,周大夫行役
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④
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21. 请对第三联中“拂”“吹”两个字做简要赏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情景默写(每一句 1 分,共 8 分)
23. (8 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
”。
(2)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
(3)《阿房宫赋》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
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
特点的句子:“ , ”
四、作文。(60 分)
24. 作文(60 分)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读书会在不经意间改变命运”
——马云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我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
——华为总裁任正非
“学习、读书可以救命”
——毕业于北大的院士钟南山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上面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并且以“书香”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玉簟(diàn) 神妪(yù) 阡陌(xiān) 霰雪(xiàn)
B. 栖隐(qī) 地坼(chì) 羁旅(jī) 渔樵(jiāo)
C. 国殇(shāng) 剽掠(piāo) 子嗣(sì) 怙恶(gǔ)
D. 垆边(lú) 箜篌(kōng) 乾坤(qián) 鼎铛(chēng)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难求 越人语(告诉)天姥 天姥连天向天横
(遮断)
B.渌(深绿色的)水荡漾清猿啼 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 熊咆龙吟殷(震响)
岩泉
C.石破天惊逗(引)秋雨 列缺(闪电)霹雳 訇然(形容许多人喧哗声)中开
D.惟有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独往来 涕泗(眼泪、鼻涕) 游人只合(只
应)
3、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沛公安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风雨不动安如山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③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⑤姊妹弟
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⑦含情凝睇谢君
王,一别音容两渺茫⑧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
C.③④⑥⑧ D.①②⑥⑦
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第 5 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
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两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
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
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
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6.对下列诗句所应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②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③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④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A.①比喻②比喻③拟人④拟人 B.①比喻②比喻③反语④拟人
C.①设问②比喻③反语④对比 D.①设问②比喻③反语④拟人
7、历史上,不少豪放派诗人(词人)有婉约佳作,而婉约派也不乏豪放名句,这是
一种有趣的“反差”。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种“反差”的是:( )
A.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 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D. 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
“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
微小的数量。
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
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
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朝如青丝暮成雪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10、下列诗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若稍饰以楼观台榭,与江山相发挥。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几世几代,剽掠其人?
11、对《扬州慢》中表现“黍离之悲”的诗句所作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市;
“竹西佳处”,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总之,开篇 8 字,即写出
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象。
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杜牧诗句,想象往昔扬州城
十里长街的热闹兴旺;“尽荠麦”,则表明今日映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片荒凉。
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诗人赋物以人格化,一个“废”字,深刻揭露金
兵罪恶的铁蹄对扬州的践踏,对繁华的破坏;如今连水和树都憎恶侵略战争,更
况人乎?
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此句写了听觉与感觉——一座空城,更映衬出
“清角吹寒”的凄冷和荒凉,更凸现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12、对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者从正面落笔,说回忆
起儿时的渔郎,把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真切。
B.“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这两句视听结合。前句为听觉,明写鼓
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后句为视觉,写壮美的三峡
夜景。
C.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以音响效果,侧面烘托弹奏者的
技艺高超。同时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神话来表现音乐世界。
D.“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用典”表达了对宇宙永恒和人
生无常的悲哀,和自己的孤寂感伤之情。
1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
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题目“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
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
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乐景写哀情。这里用昔日繁华的痕迹,
来增强物是人非,山河变异的悲伤感情。
二、阅读题(共 45 分)
(一)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
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
野。
【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
日到任。次年上元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
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
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
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
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
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与密州上元相互映衬。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不热闹,只有农家社祭的
鼓箫乐曲,但它却让诗人久久不能离去
15.有人评价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
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6 分)
———————————————————————————————————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
元彧,字文若。彧少有才学,时誉甚美。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
头三公,当此人也。” 彧姿制闲裕,吐发流靡,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
心醉忘疲。奏郊庙歌辞,时称其美。彧本名亮,字仕明,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
避绍父讳,启求改名。诏曰:“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
定体相伦之美。”彧求复本封,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魏郡。会尔朱荣入洛,
杀害元氏。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
设宴乐。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自前后奔叛皆希
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及知庄帝践阼,
彧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衍乃以礼遣。彧性至孝,事父母尽礼,自经违离,不
进酒肉,容貌憔悴,见者伤之。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
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时庄帝意锐,朝臣无敢言者,唯
彧与吏部尚书李神并有表闻。又追尊兄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彧又面谏曰:“陛下
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帝不从。尔
朱荣死,除彧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部北叛,诏彧防河阴,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彧
出东掖门,为贼所获。见兆,辞色不屈,为群胡所殴薨。彧美风韵,善进止,衣
冠之下,雅有容则。博览群书,不为章句。所著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
1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B.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C.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D.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名字:古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
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B.太庙: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如欧阳修《伶官传序》“入于
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即为此意。
C.河阴:“河”特指黄河,“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阳”则指山的北
面或水的南面,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区。
D.避讳: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而避讳的方法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元彧本名叫元亮,因避讳,所以启求改名,皇帝因为他谈吐具有风采神韵,
且经常自比荀文若,所以认为他可改名为彧。
B.元彧不忘前朝,敢于劝谏。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临淮王,萧衍没有责怪
他但感到不乐;面对一意孤行的庄帝,他一再劝谏。
C.元彧为人孝顺,心痛族人。他在庄帝继位时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北方;元
氏族人被尔朱荣杀害,他得知后拍胸痛哭。
D.他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仍有流传在世的。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
乐。
—————————————————————————————————
——
(2)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
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
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
①,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注释】①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在奴隶社会,最初用活人殉葬,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渐被重视,后来便改用俑来殉葬。孔子不了解这
一情况,误认为先有俑殉,后有人殉,故对俑殉深恶痛绝。
20.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3 分,共 6 分)
(1)恶在其为民父母也?(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②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③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④。
【注】①玉树: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兵合:隋军攻陷金陵,
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③禾黍:出自《诗经》,周大夫行役
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④
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21.请对第三联中“拂”“吹”两个字做简要赏析。 (6 分)
—————————————————————————————————
———————————————————————————————————
———————————————————————————————————
—————————
2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分)
—————————————————————————————————
———————————————————————————————————
———————————————————————————————————
————————
三、情景默写(每一句 1 分,共 6 分)
23 、 李 煜 的 《 虞 美 人 》 一 词 中 用 人 、 物 对 比 , 反 衬 出 人 生 无 常 的 句 子 是
“————,——————”
李 煜 的 《 虞 美 人 》 把 抽 象 的 感 情 形 象 化 , 写 愁 的 多 与 绵 绵 不 断 的 句 子 是
“————,——————”
《阿房宫赋》用“————,——————”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
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
子:“————,——————”
四、24、作文(60 分)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书会在不经意间改变命运”————马云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我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华为总裁任正非
“学习、读书可以救命”————毕业于北大的院士钟南山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上面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并且以“书香”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答案
1、D.
2、D.【解析】A 语:说;B 渌:清澈;C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3、A.【解析】A.怎么;B.哪里;C.哪里;D.安稳。
4、D【解析】排除③⑤⑧即可。③颜色:古义指美丽、光彩;今义指由物体发射、
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⑤可怜:古义指可爱、可羡;今义指
值得怜悯。⑧睡觉:古义指睡醒;今义指进入睡眠状态。①奈何:古今意义都是
怎么办。②踌躇:古今意义都是徘徊不前的样子。④萧索:古今意义都是凄凉、
萧条。⑥辗转:古今意义都是翻来覆去。⑦渺茫:古今意义都是辽远而模糊不清。
故正确选项为 D。
5、C【解析】C 项“两朝”指东汉和蜀汉,说法有误。“两朝”指刘备、刘禅两代。
6、C【解析】A 设问、比喻。B 比喻。C 反语。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
官非老病休”声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诗人的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不能为官实
现自己的抱负是他的最痛。D 对比。战乱消息传来,引起千家痛哭,哭声传彻四野。
有好几个地方,渔人,樵夫们唱起了民歌。
7、B【解析】B 选项 晏殊是婉约派词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
是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感的婉约词句,故不存在题干中所说的反差。因此,选
择 B 选项。
A 项:李清照是南宋婉约派词人,词风清丽婉约,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所以形成了反差。
C项: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情感旷达,而“花有清香月有阴”营造了温婉的幽
静氛围,所以形成了反差。
D项:辛弃疾是时刻梦想杀敌报国的豪放派词人,而“蓦然回首”所表达的是欲说
还休的朦胧情感,所以形成了反差。
8、A【解析】A.“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错,行顿首礼时,头碰地即起。
9、B【解析】B 项名词作状语。A、名词动用;C.“悲”是为动用法,“为……而
悲”;D.动词活用为名词。
10、C【解析】C 是被动句;A、是判断句;B 状语后置。D 省略“于”。
11、A【解析】A 项的表述,不符合试题的要求——试题要求“表现《黍离》之
悲”,而本项所表述的则是昔日扬州的繁华,可见与题意相悖;再者,昔日的繁华,
完全是诗人想象中的境界,但本项中却用了耳闻目睹一词,显然错位了。
12、A【解析】作者应用对写法 反客为主,从对面落笔,说渔郎是否记起自己,
把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委婉真切。
13、【解析】“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意思是“劝酒歌”。
14、C【解析】C 项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
为密州上元作反衬,突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而不是映衬。
15、【答案】(1)对杭州的思念之情。这首词题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
夜写起。诗人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渲染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表达对杭州的思念。
(2)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寂寞山城人老也”用“寂寞”二字写出了密州上元的
寂寞冷清,表现了内心的落寞感。
(3)对国计民生的忧患和对“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比起自身境遇,更让诗人
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诗人在上元之夜听到箫鼓之声,走
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让他久久不能离去,表现了对民生
的忧虑。“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
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16、B【解析】句子的内容是“和元彧一样前来梁朝投奔叛降的人,都迎合旨意称
魏为伪朝,只有元彧上表时总是自称魏临淮王。”句中“称魏”和“表启”语意衔
接紧密,不要断开。
17、C【解析】阴指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因此河阴指
黄河以南地区。注意“河”专指黄河。
18、B【解析】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淮临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错误。
原文是“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
19、(1)译文:元彧抚胸痛哭,于是投奔萧衍。萧衍也早就听说了他的名声,十
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乐游园会见元彧,于是设宴奏乐招待他。(相:他 1 分。见
彧于乐游园:状语后置 1 分。因:于是 1 分。乐:奏乐,名词活用为动词 1 分。
通译句子 1 分。)
(2)译文: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制度,但是行事不尊循法度,
让后世如何看待您的作为呢?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种事。(中兴:恢复宗室基业
1 分。宪章:名词活用为动词,仿效典章制度 1 分。法:遵循法度,名词活用为动
词 1 分。何:疑问代词,怎么,如何,1 分。通译句子 1 分。)
参考译文:
元彧,字文若,从小很有才学,当时很受赞美。侍中崔光见后对人说“:黑头
发就担任三公的,应当就是这个人了。”元彧仪态闲雅谈吐言辞美妙。琅邪王诵也
是很有名气的人,见了元彧之后,也不能不为之心醉,忘却疲劳。他奏祭祀郊庙
时所用歌词,当时人也大加赞美。元彧原名叫亮,字仕明。当时侍中穆绍跟他同
署办事,为了避开穆绍父亲的名字他便上表请求改名。皇帝下诏说:“仕明谈吐具
有风采神韵,经常自比三国时的荀文若,可改名为彧,以取同一体类相似之美。”
元彧又请求恢复本来的封爵,皇帝下诏答应恢复临淮王的封爵,寄食邑于相州的
魏郡。正值尔朱荣进入洛阳,杀害元氏族人。元彧拍胸痛哭,便投奔萧衍。萧衍
也早就听说了他的名声,十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乐游园设宴奏乐招待他,元彧
听到歌声嘘唏而哭,涕泪交加而下,萧衍见后也感到伤心。和元彧一样前来梁朝
投奔叛降的人,都迎合旨意称魏为伪朝,只有元彧上表时总是自称魏临淮王。萧
衍体谅元彧的本性如此,也不责怪他。当他知道庄帝继位时,便以母亲年老为由
请求返回,词语十分恳切。萧衍便以礼相送。元彧非常孝顺,侍奉父母极尽礼节,
自从母亲去世以后,再也不吃酒肉,面容憔悴,见到的人都为之伤感。庄帝要追
尊父亲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亲李妃为文穆皇后,准备把神主迁入太
庙,以孝文帝为伯考。当时庄帝心意坚决,朝臣没有人敢劝说,只有元彧和吏部
尚书李神俊有表上奏。庄帝又追尊他哥哥彭城王为孝宣帝。元彧又当面劝谏说:“陛
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但是行事不合法度,后代人将怎样看待?遍
寻书籍记载,没有这样的事情。”皇帝又不肯听从。尔朱荣死后,任元彧为司徒公。
尔朱世隆率领部下在北方反叛,皇上下诏令元彧驻守黄河以南地区。当尔朱兆带
兵突然到达时,元彧从东掖门出城,被敌人抓获。见到尔朱兆时,他神色不变,
不肯屈服,为群胡殴打而死。元彧美于风韵,善知进退,是衣冠士族之中很有容
量和规矩的人。他博览群书,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虽然大多散失,但
仍有流传在世的。
20.答:这怎么配做百姓的父母官呢? 答:像这样的统治者怎么会忍心让它的人民因饥饿
而死呢? .(恶:怎么 1 分。其:这 1 分。为:做 1 分。何:怎么 1 分。斯:他 1 分。通译句子 1 分)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
(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
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
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
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
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
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
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像这样的统治者怎么会忍心让它的人民
因饥饿而死呢? .
21、【答案】“拂”字是“掠过”之意,写石燕掠过云朵带来晴雨变化,(2 分)。“吹”
为“鼓动”之意,写江豚在江面上兴风鼓浪,(2 分。)运用比兴(象征)手法,用石
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诗人通过描写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
表现人类社会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2 分)
22、【答案】①表现了诗人对金陵昔盛今衰、繁华易逝的历史兴亡之感。(2 分)②
诗人借古讽今(1 分),陈朝灭亡皆因后主纵情声色,作者借此讽谏统治者要吸取
历史教训,不要重蹈陈朝灭亡覆辙。(2 分)
2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鼎
铛玉石,金块珠砾。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每一句 1 分,共 6 分)
24、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