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时间:100 分钟 分值:12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8 小题,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阿拉斯加某冰川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1. 图中冰川南北端的直线距离最接近
A. 2km B. 6km C. 10km D. 无法计算
2. 图中 P 处冰川移动的方向大致为
A. 西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答案】1. B 2. A
【解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应用——计算距离和地图三要素——方向的判读。
【1 题详解】
纬度 1°距离是 111 千米,1°=60′,图示南北跨约 3.5 分,南北两端的直线距离约
(3.5/60)×111=6.475 km,最接近 6 km,故选 B。
【2 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是河谷地形,图示冰川主要分布在谷地;图中 P 处冰川大致
与等高线垂直,向海拔较低处移动,P 处等高线向东北方向突出,根据所给经纬网确定是向西
南方向滑动,故选 A。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及岩层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图示地区
A. 地质构造为背斜 B. 地貌类型为向斜山
C. 曾发生过火山喷发 D. 页岩由变质作用形成
4. 甲、乙、丙、丁四地中
A. 甲地相对高度约 1100 米 B. 乙地岩石比较松软
C. 丙地可能有河流发育 D. 丁地适合开采岩石
【答案】3. B 4. A
【解析】
【3 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知,图示地区在水平方向上中心岩石年龄较两侧新,为向斜构造;图中等高线海
拔高,且中间较周围高,为山地。故 B 正确、A 错误。图中岩石为沉积岩,火山喷发形成的岩
石应为岩浆岩,故 C 错误;页岩属于沉积岩,受外力作用下,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故 D 错
误。
【4 题详解】
A、图中甲处由 3 条等高线重叠,为陡崖;利用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
(n+1)×d”,(n 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 表示等高距,H 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计算
甲处相对高度 600≤△H<1200, A 正确;
B、图示地区在水平方向中心岩石年龄较两侧新,为向斜构造;乙地位于向斜底部,岩层受挤
压,比较坚硬,B 错误;
C、丙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依据“凸低为高”原则,可判定乙处为山脊,山脊为分水岭,
因此无河流发育,C 错误;
D、丁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开采岩石易引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不宜开采岩石,
D 错误。
故选:A。
【点睛】背斜与向斜的判定:(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2)根据岩层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
弯曲的为向斜。
背斜与向斜与地形:形成时间很久远的地质构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在野外有时背斜成谷;
向斜中心受挤压力的影响,不易被破坏,在外力沉积的作用下常形成山。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 127 ℃,黑夜时低至-183 ℃。为适应极端环
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图 a 为“玉兔号”
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
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图 b 中的( )
A. ① B. ⑦
C. ③ D. ⑤
6.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 300 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强,②强 B. ②强,③弱
C. ④强,⑤强 D. ①强,③弱
【答案】5. B 6. D
【解析】
【5 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⑦表示射向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⑤
表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
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B 正确。
【6 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
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⑤表示被大气吸引的地面辐射;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
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
强,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③弱,气温低,D 正确。
下图为 2019 年 1 月浙江某地雪后,一停车坪上的景观图。停车坪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
头”状的小雪堆(如下图),且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
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该停车坪用的就 是这种植草砖。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
①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
②地砖中心空洞积雪厚
③土温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
④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与使用普通水泥砖相比,使用植草砖的停车坪
A. 增加了雨水下渗 B. 增加了地表径流
C. 减少了生物种类 D. 减少了地下径流
【答案】7. B 8. A
【解析】
【7 题详解】
根据材料,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照片显示的“馒头”分布在方砖中央,
即雪与土壤接触部分,说明土壤温度比砖低,砖上的雪融化的快。因此“馒头“形成的原因
有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①正确;地砖中心是土壤,不是空
洞,②错误;大地为大气的直接热源,因此土温应比气温高,③错误;砖面比土壤比热容小,
因此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④正确。故 B 正确,A、C、D 错误。
【8 题详解】
植草砖与普通水泥砖比,多了植被。植被能截流雨水增加下渗,使得地下径流增多,地面径
流减少。而普通水泥砖使雨水难以下渗,地面径流多。故 A 正确,B、D 错误。相比于普通水
泥砖,植草砖自然是增加生物种类。故 C 错误。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确定“馒头”的位置。
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图中 M 地的风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10. 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 气旋 B. 反气旋 C. 暖锋 D. 冷锋
【答案】9. C 10. D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9 题详解】
从图中所示经纬度可以看出,图中(50°N,100°E)附近的高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M 点位于北
半球高压中心的东部,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加上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向右
偏)的影响,风向为西北风。选择 C 项。
【10 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雨区是在低压槽的位置,由于是北半球的气旋,水平方向的气流是逆时
针运动的,所以该处形成的是冷锋.气旋在雨区的北部,反气旋控制就不会产生雨区。D 正确。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A.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 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 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12. 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 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 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答案】11. D 12. 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1 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①是社会循环,提供给城市的,应是跨流域调水。②是自然循环,进入城
市地表水,应是地表径流。③是社会循环,由城市地表水进入用环节,应是管道输水。⑦是
人工降水,是社会循环部分,为城市提供水。所以选 D。
【12 题详解】
人类对城市水循环有影响,结合图分析,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水量⑤,A
对。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④蒸发减少,B 错。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
少污染,不会减少②地表径流,C 错。城市绿地建设,不会减少⑥水汽输送,可能大气湿度增
加,D 错。
【点睛】此题考水循环的环节知识和影响.熟记水循环的环节,区别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关于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补充如下:
(一)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的分配。如修筑水库,
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地表、地下水贮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
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
加重了额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
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导致地区性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形成荒漠。
4、环境污染而恶化水质,影响水循环的蒸散过程。洋面的油污染导致蒸发量减少,另一方面,
由于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增加,密度增大,也会影响到蒸发。
五、由于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大气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 CO2CH4 等温室气体浓度
显著增加,改变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平衡而引起的气温升高、全球性降水增加、蒸发加大和水
循环的加快以及区域水循环变化。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可持续几十年到几百年。
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排出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循环。矿物燃料燃烧产
生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水循环能形成酸雨,从而把大气污染转变为地面
水和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可通过降水等过程返回地面。土壤和固体废物受降水的
冲洗、淋溶等作用,其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渗透等途径,参加水循环而迁移扩散。人类
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使海洋受到污染。
(二)人类作用过的水循环反过来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洪涝干旱灾害由于人类滥砍滥伐、围湖造田、过度开采地下水、致使植被破坏,湖泊缩小
消失、水土流失,导致森林水资源涵养空间被破坏,湿地面积急剧减小,森林、湿地 调蓄
能力降低,致使洪涝灾害发生。
2、水资源不足 地球上淡水储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7%,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河水、淡水湖
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0.2%左右。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富裕,然
而,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的工业、农业废弃物直
接或间接的进入水循环,造成大面积水域污染,盐化(海水入侵),是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越
来越少,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3、水环境恶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物种灭绝,影响生态多样性。由于人类对水循环的
的
过分作用,导致水环境恶化,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
水环境的饿恶化,也使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部分生物
物种灭绝,影响生物多样性。
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乙地附近的洋流流向和性质分别为
A. 向北、暖流 B. 向北、寒流
C. 向南、暖流 D. 向南、寒流
14. 图示时间甲地比乙地
A. 黑夜更长 B. 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 降水量更少 D. 平均气温更高
【答案】13. D 14.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气压带风带、洋流分布的知识点。解答此题关键是根据风向判断半球,再根据
纬度推测洋流分布;根据气压带位置推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然后比较甲乙两地的昼夜长短、
气候特征、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等。
【13 题详解】
由图可知,风向向右偏,判断为北半球;则乙位于副热带海区的大陆西岸,为向南流动的寒
流。故选 D。
14 题详解】
图中气压带往南移,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夜更长,A 对;甲比乙离太阳直射点远,因此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乙地,B 不对;甲地此时
受向陆风影响,乙地受离岸信风影响,甲地降水多于乙地,C 不对;甲地纬度高于乙地,平均
气温低于乙地,D 不对。故选 A。
【点睛】全球的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基本规律是太阳直射点往北移,气
压带风带往北移,反之往南移。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和季节。
【
下图中①②③④线段均为该大洋中的洋流。读图完成下列题。
15. 若②③洋流流向刚好相反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印度半岛为炎热干燥的季节
B. 马六甲海峡海水由东南向西北流
C. ①洋流所在海区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流较强盛
D. ②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为盛行西风
16. 7 月份①洋流所在海区经常出现浓雾,有关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7 月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
②7 月份该海域中有寒流经过,降温促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
③7 月份该海域中有暖流经过,故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
④7 月份该地有向岸风,垂直方向上升流较强盛,故水平方向有寒流经过;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④
【答案】15. C 16. C
【解析】
本题考查洋流。
【15 题详解】
图示为北印度洋海域,③为南赤道暖流是自西向东流,若与②方向相反,②洋流为顺时针流,
为北半球夏季,①洋流是补偿流,有离岸风,垂直方向上升流较强盛,寒流上升流较强盛 ,
C 正确;受西南季风影响,马六甲海峡海水由西北向东南流,B 错;印度半岛为雨季,C 错; ②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为西南季风,D 错。故选 C。
【16 题详解】
7 月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7 月北半球夏季,该地有离岸风,垂直方向上
升流较强盛,①洋流是寒流,减温减湿,促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使水汽凝结形成
雾。①②正确,故选 C。
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图甲为“非洲肯尼亚山位置图”,图乙
为“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下列关于甲坡的坡向及降水较多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东北坡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 东南坡 东南信风迎风坡
C. 西北坡 东北信风迎风坡 D. 西南坡 盛行西风迎风坡
18. 图中①②③自然带依次是
A. 高山草甸、灌丛、森林 B. 灌丛、高山草甸、森林
C. 森林、高山草甸、灌丛 D. 高山草甸、森林、灌丛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 题详解】
山脉位于赤道附近,不受盛行西风影响,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基本相同,不是降水差异的原
因,A、D 错。若甲坡的坡向是东北坡或西北坡,气压带南移时,受东北信风带控制;东北信
风来自大陆内部,降水少,不是多雨的原因,C 错。若是东南坡,气压带风带北移时,受东南
信风影响,东南信风来自海洋,在迎风坡降水多,B 对。
【18 题详解】
山地垂直自然带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根据降水量变化曲线,从降水量最大
值向下做垂线,可见从竹林向上,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在减少。结合选项中植被类型,耗
水量由小到大依次是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图中①、②、③自然带依次是高山草甸、灌丛、
森林,A 对。B、C、D 错。
【点睛】
赤道附近,不受盛行西风影响,山脉两侧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基本相同。北坡是东北信风
的迎风坡,降水少。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来自海洋,降水多。从降水量最大值向下做
垂线,可见从竹林向上,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在减少。耗水量由小到大的植被类型依次是
高山草甸、灌丛、森林。
二、双项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选对者得 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的形
成和富集有其独特的特点,与常规天然气储层气藏不同,它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
布广的页岩源岩地层中页岩气开采主要使用水力压裂法,即将化学物质和大量水、泥沙的混
合物,用高压注入地下井,压裂附近的岩石构造,进而收集天然气。下图为页岩气埋藏构造
及开采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A. 受页岩油挤压,埋藏更深 B. 埋藏深,开采难度大
C. 埋藏于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 D. 分布于向斜槽部,有自生自储条件
20. 对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和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持地表形态,导致地面沉降 B. 投资大,耗水量多
C. 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循环更活跃 D. 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改善大气环境质
量
【答案】19. BD 20. BD
【解析】
【19 题详解】
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埋藏深,开采难度大,B 对。因分布、形成条件影响,埋藏更深,
A 错。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不利于页岩气富集,C 错。分布于向斜槽部,有自生自储条
件,D 对。
【20 题详解】
页岩气开采主要使用水力压裂法,对地表形态影响小,不会导致地面沉降,A 错误。对页岩气
大规模开采投资大,耗水量多,B 正确。通过地下井,注入到页岩层,不会导致地下水污染,
不影响地下水循环,C 错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D 对。
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洋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按洋流的性质划分,属于暖流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有关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受极地东风带驱动 B. ②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C. ③流向冬夏季节相反 D. ④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答案】21. CD 22. BD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区域地理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根据图示中高纬度形成绕极环流,
故判断该图示位于南半球,根据南半球自北向南流的为暖流,西风漂流为寒流,①为西风漂
流,属于寒流,②从高纬流向低纬,属于寒流;③属于南赤道暖流,④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属于暖流,因此③④正确,故答案选 CD。
【22 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①为西风漂流,主要是受盛行的驱动,A 错误;②从高纬流向低纬,而且沿岸
具有上升流,渔业资源丰富,B 正确;③属于南赤道暖流,没有季节性变化,C 错误;④自低
纬度流向高纬度,属于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D 正确。因此 BD 正确。
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下列说法正确 有
A. 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③④⑤② B. ①、②地层中可能含有植物化石
C. 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喷出活动 D. M 地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4. 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A. 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 d 岸相连 B. a、b、c 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 c
处
C. a 河段以沉积为主,b 河段以侵蚀为主 D. 河流上游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
害
【答案】23. AC 24. AD
【解析】
考点: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23 题详解】
在图中,根据沉积岩的形成关系,下面的岩石年龄较大,上面的岩石年龄较小。所以图中的
沉积岩的年龄顺序是①>③>④>⑤。图中的 M 附近发生了断层活动,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
的
地带上升,形成岩浆岩②。所以岩石②是最后形成的,A 正确;图中的 M 附近岩层发生了错位
移动,形成了断层,故不符合题意;图中的 M 附近先发生了断层活动,后岩浆沿着地壳的薄
弱地带上升,形成岩浆岩②,故正确;M 地的地貌是断裂下陷而成,故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AC。
【24 题详解】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河流右岸侵蚀,左岸沉积,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 e 岸相连,A 正
确;c 处地势相对平缓,不适合兴建水电站,B 错误;a 河段地势陡峭,水的流速较大,以侵
蚀为主,C 错误;河流上游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D 正确。
下图为四地气温年内变化和降水年际变化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下列有关四地气候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年降水量最大 B. ②地终年气温高,降水多
C. ③地气温年较差最大 D. ④地终年气温低
26. 下列关于四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
A. ①地雨热不同期 B. ②地地貌成因以风力作用为主
C. ③地河流有结冰期 D. ④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25. BC 26. AC
【解析】
【25 题详解】
A、读图可知,②地年降水量大,A 错误;
B、②地为终年高温,降水多, B 正确;
C、③地气温年较差最大, C 正确;
D、④地最低温大于 0℃,最高温不足 20℃,冬季温暖,夏季凉爽,D 错误。
故选:BC。
【26 题详解】
①地冬季多雨,夏季少雨,雨热不同期,A 正确;
②地降水多,其地貌成因以流水作用为主,B 错误;
③地最低气温在以下,河流有结冰期,C 正确;
④地为温带海洋气候,其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错误。
故选:AC。
【点睛】本题解答时应注意降水量的刻度值是从上向下增大。
第Ⅱ卷(综合题共 60 分)
三、综合题(共 5 大题,60 分)
27.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及“A 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地球处于 A 位置时为 12 月 22 日,乙图中表示晨线与昏线的分别为 、 。
(2)该日,M 地的昼长为 小时,此时,M 地的的地方时为 时;Q 地日出地方时为
时。
(3)当地球公转到 C 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说出 P 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1)PM 为昏线,MN 为晨线。
(2)0 12 9
(3)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南
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4)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P 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春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北移动,P 点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夏至日达最小;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P 点正午
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P 点正午太阳高度再次达全年最大;秋分日后,
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P 点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冬至日达最小;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向
北移动,P 点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到第二年春分达最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一般。
【详解】(1)如果地球处于 A 位置时为 12 月 22 日,即冬至日。公转方向是逆时针,说明位
于北极点上空俯视。12 月 22 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因此图中晨昏线右侧为夜半球,左侧
为昼半球。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沿地球自转方向,过 MN 后将由夜
半球进入昼半球,因此 MN 为晨线;沿地球自转方向,过 PM 后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PM 是
昏线。
(2)结合前面分析,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M 地位于北极圈上,因此该日 M 地的昼长为 0 小
时。赤道上日出 6 点,日落 18 点,根据等分判断,Q 地时刻比 P 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晚 3 小时,
为 15 点;Q 地位于昏线上,因此 Q 地日落是 15 点,即下午时长 3 小时,由此可计算日出地方
时为 9:00。
(3)地球公转到 C 位置时,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
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赤道上昼夜平分。
(4)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P 点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应抓
住四个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P 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春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P 点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夏至日达最小;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P 点正午太阳高度
逐渐增大,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P 点正午太阳高度再次达全年最大;秋分日后,太阳直射
点继续向南移动,P 点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冬至日达最小;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P 点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到第二年春分达最大。
2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 A、B 所在地区与 C、D 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指出图中 P 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的过程。
(4)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 AB、CD 两地段
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答案】(1)从地质作用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
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 处等
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冲积扇或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出口处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形成冲积扇。
(4)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
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宁夏平原为背景资料,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地质构造、主要河流的
水文特征及其原因、河流地貌的发育。(1)宁夏平原是断层下降和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2)
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
(3)河流出山口处因流速突然下降,携带物质大量堆积往往形成冲积扇。(4)河流泥沙的沉
淀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
【详解】(1)地质作用要考虑外力和内力作用。根据图示信息,宁夏平原位于地质构造中的
地堑位置,这是因为区域发生断层,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
黄河流经此地,因地势降低,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而成。
(2)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
同。AB 处在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故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CD 处位
于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所以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
(3)P 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山区河流流出出口处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
堆积,形成冲积扇。
(4)根据流水机械沉积分异规律,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
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所以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
积物颗粒依次变小。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 年 9 月 13 日,国际奥委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第 131 次全会上,确定洛杉矶为
2028 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图甲、图 乙分别为洛杉矶和利马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图,丙为“南
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1)比较图甲、乙中利马与洛杉矶两地降水差异_______。
(2)洛杉矶、利马两地典型植被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导致两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
(3)图乙所示区域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
(4)图乙秘鲁调水工程线路②与线路①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分析秘鲁调水工程
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_____。
(5)图丙区域太平洋沿岸洋流的性质是_____,对沿岸气候产生_____的作用。
(6)图丙安第斯山西坡山麓自然带为_________,从山麓到阿空加瓜峰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
了_____地域分异规律。
(7)图丙圣安东尼奥的气候类型为_____,该地河流的汛期为北半球的__________季。
【答案】 (1). 利马全年少雨;洛杉矶冬雨夏干;利马年降水量较洛杉矶少(任答两点)
(2).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 热带荒漠 (4). 气候(或热量和水分) (5). 东多西
少 (6). 东部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西部地处背风坡,
受离岸风控制,降水稀少;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显著,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7). 可调水
量大 (8). 气压低,缺氧;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 (9).
寒流 (10). 降温减湿 (11).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2). 山地垂直 (13). 地中
海气候 (14). 夏
【解析】
【分析】
本题虽涉及知识点多,但主要为基础知识,较容易。
【详解】(1)分析图中两地的气候资料,从降水总量和季节差异两方面描述两地的降水差异。
利马与洛杉矶两地,从降水总量来说,利马年降水量较洛杉矶少;从季节分配来说,利马全
年少雨,洛杉矶冬季多雨,夏季干燥少雨。
(2)分析图中两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气候资料,可知两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由此可知两地的典型植被类型,以及两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
分析图可知洛杉矶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利马是热带沙漠气候:终
年炎热干燥。两地典型植被类型分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导致两地植被差异的
主要因素是气候或热量和水分。
(3)水资源主要有降水、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等,分析右图中河流湖泊的分布特点,
不难得出该区域水资源的间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可从地形、洋流等对气候、降水及河湖分布
的影响来分析。
右图所示区域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由纬度可知,乙图所示区域受东南信风影
响;由等高线可知,该地山地纵贯南北,因此东部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河流径流量
大,水资源丰富。西部地处背风坡,受离岸风控制,降水稀少。同时南太平东部有秘鲁寒流
流经,寒流对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受其影响,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4)分析图中两条调水工程线路的源头、路径、长度等,并对比,可得线路②的主要优点。
调水工程可能遇到的困难与线路上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气候、植被、灾害等有关。
与线路①相比,线路②纬度低,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因此主要优点是可调水量大。秘鲁调
水工程建设过程中穿过高山区,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气压低,缺氧;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
秘鲁位于南美大陆西岸,属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等地质
灾害。
(5)由图中“智利”等信息可知,图丙为南美洲西海岸,因此图示区域太平洋沿岸的洋流是
秘鲁寒流。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下降,蒸发作用减弱,因此寒流对沿岸气候产生降温减湿
的作用。
(6)图示安第斯山西坡山麓气候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山麓到山
顶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7)图丙圣安东尼奥位于 30°S~40°S 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
多雨,夏季干燥,因此该地河流的汛期为南半球冬季,即北半球的夏季。
30.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并简述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
(2)描述 A 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 C 气候成因的是__________。
(4)D 处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我国典型,试从其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甲地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
风坡,晴天多,每日日照时数长。
(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半年多雨,冬半年少雨。原因:A 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
响,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
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
(3)④
(4)表现:D 处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
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解析】
【分析】
考查气候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详解】(1)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南部日照时数较短,中部、西部较长。甲地位于背风坡,
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A 地位于澳大利亚的北部,夏半年东北信风南移过赤道,风向偏转形成西北季风,给 A
地带去大量降水;冬季 A 地受到来自澳大利亚内陆的东南风的影响,降水少。
(3)C 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①地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
②地、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④地 7 月份受西风带控制,说明该地是南半
球的地中海气候;能正确表示 C 气候成因是④地。
②地 7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
故选④。
(4)D 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其差异的原因主要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小的角度分析。我国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也最典型。
31.读利比亚主要时令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利比亚北部沿海和中南部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2)分析利比亚境内河流大多为时令河的原因。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
响。
【答案】(1)植被类型差异:北部沿海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中南部地区为热带荒漠。形成
原因:北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中南部地区常年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2)利比亚内陆 广大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水量不足;终年高温,蒸发旺盛,
河流径流量小,易断流;地处沙漠腹地及沙漠边缘地区,河水下渗严重,易断流;人类对上
游河流过度引水截流,导致河流断流等。
的
(3)植被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蒸发量下降,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地表径流增加,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上升,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可知,利比亚是位于地中海岸的国家,北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影响;中南部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
漠气候。因此北部植被沿海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中南部地区植被为热带荒漠。
(2)时令河的形成与气候、补给水源、下渗及人类活动有关。从气候条件看,降水量少,蒸
发量大的地区,容易形成时令河。利比亚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降水量
不足,河流补给源少;终年高温,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小,易断流;沙漠腹地及沙漠边缘
地区,河水下渗严重,易断流;人类对上游河流过度引水截流,导致下游流量减少致河流断
流。
(3)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五要素。自然环境整体性指环境中的各
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绿
色植物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调解气候等作用,被称为“大
自然的总调度室”。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植物蒸腾作用减弱,蒸发量下降,
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含沙量上升,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