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2019-2020 学年高三(11 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组成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
B. ATP、DNA、RNA 等化合物中都含有核糖
C. 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都能产生水
D. 在细胞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上升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意在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和相关细胞器功能的相关知识,以考查学生通过比较、
总结牢固理解和识记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
【详解】A、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干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 C 元素,A 错误;
B、RNA、ATP 中都含有核糖,DNA 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B 错误;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有水的产生,也有水的消耗,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肽链,
所以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都能产生水,C 正确;
D、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中,细胞代谢速率逐渐减弱,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逐渐下
降,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涉及细胞中元素组成要注意是鲜重还是干重;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是与细胞的生命
活动相适应的,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去理解。
2.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的多聚体在胞内合成、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
B. 多聚体不一定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 单体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D. 多聚体最终水解产物一定是单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抗体属于多聚体,在胞内合成、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A 正确;
B、多聚体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 错误;
C、单体进入细胞的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如多糖的单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
散,C 错误;
D、多聚体最终水解的产物不一定是单体,如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不是核苷酸,而是磷酸、
碱基和五碳糖,D 错误。
故选 A。
【点睛】生物大分子大多数是由简单的组成结构聚合而成的。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
核酸、多糖。生物大分子的特点在于其表现出的各种生物活性和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但是并不绝对,比如:某些多肽和某些脂类物质的分子
量并未达到惊人的地步,但其在生命过程中同样表现出了重要的生理活性。与一般的生物大
分子并无二致。
3.下列概念不能用如图模型表示的是
A. ①表示糖类,②~④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B. ①表示真核细胞,②~④分别表示动物、植物、真菌
C. ①表示固醇,②~④分别表示脂质、磷脂、性激素
D. ①表示跨膜运输,②~④分别表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各种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相关概念能力,属于
基本知识和理解的考查。
【详解】A、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A 正确;
B、动物、植物、真菌都是真核生物,组成生物体的细胞都是真核细胞,B 正确;
C、脂质包含固醇、磷脂、性激素,故 C 错误;
D、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概念图表示的是生物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①的概念包括了②③④,②③④之间
是并列关系,据此解答。
4.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能产生[H]
B. 线粒体能为大肠杆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提供 ATP
C. mRNA 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答案】A
【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H],无氧
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 项正确;大肠杆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
线粒体, B 项错误; mRNA 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人细胞质,其过程没有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C 项错误;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心体,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
形成纺锤体,D 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识记和理解
能力,以及细胞呼吸与有丝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熟记并理解相关
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
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例如本题,可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中心,横向辐
射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结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的过程等知识,并尽可能与遗传信息的表达建立联系。
5.下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 Ca2+和 Si4+的曲线。 影响 A、B 两
点与 B、C 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离子浓度、载体数量 B. 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 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番茄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细胞呼
吸释放的能量,因此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会主动运输,凡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也会
影响主动运输。
【详解】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 两点的氧气浓度相同,有氧呼吸的强度相同,即供应的能
量相同,因此影响 A、B 两点吸收离子量不同的原因是载体的数量不同;B、C 两点是番茄吸收
Ca2+数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C 点氧气浓度高,细胞呼吸作用加强,释放的能量多,所以运输 Ca2+
数量多,即影响 B、C 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呼吸作用强度,综上所述,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B. 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C. 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
D. 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染色体、叶绿体 、线粒体等物质或结构都需要染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
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 15%的
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要先将酶与底物溶液分别处于相应温度一段时间后,
再混合于不同温度下保温,因为一旦酶与底物接触就会进行反应,影响实验结果,A 错误;诱
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用低温诱
导法,B 错误;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C 正确;观
察细胞中的脂肪、染色体、线粒体等物质或结构都需要染色,叶绿体本身就是绿色,不需要染
色,D 错误。故选 C。
7.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 ATP 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
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
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图中 A 代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 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可通过形成五碳糖进而参与合成 DNA
C. 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有氧呼吸
D. 若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①④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相关知识,结合新的信息考查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详解】A、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为蛋白质, 图中 A 代表载体蛋白,A 正确;
B、DNA 中有脱氧核糖,属于五碳糖,所以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形成的五碳糖可能参与合成 DNA,
B 正确;
C、“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 ATP 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
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据图可知,更多的葡萄糖在有氧条件转化成乳酸,显
然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C 错误;
D、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共有的途径是①④,所以若要研制药物来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
谢途径,图中过程不宜选①④为作用位点,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提取关键信息“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 ATP 总量没有明显差异,
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及图示丙酮酸转换
成乳酸是 C 项解答关键;通过比较观察发现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共有的途径是①④,是 D 项解
答的关键。
8.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双球菌、酵母菌等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B.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核 DNA 遗传物质改变
C. 细胞之间信息交流时细胞膜上的受体是非必需结构
D. 洋葱根尖细胞有 16 条染色体,则分生区细胞分裂时可形成 8 个四分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是 DNA,故 A 错误。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且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故 B 错误。细胞之间信息交流时
大多数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但不是必须的,如胞间连丝,故 C 正确。洋葱根尖细胞有 16 条
染色体,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而四分体是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特别提醒:(1)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一定都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壁的主
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含有
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
物。
(4)带“菌”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原核生物)。乳酸菌、大肠杆菌、硝化细菌等细菌和放线
菌都是原核生物,但酵母菌和霉菌属于真核生物。
(5)带“藻”的不一定都是蓝藻(原核生物)。除蓝藻这一类(颤藻、蓝球藻、念珠藻等)
外,其余的带“藻”的如绿藻、红藻、褐藻、团藻、衣藻等都是真核生物。
9.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B. 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C. 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D. 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增长而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等生命现象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
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联系的能力。
【详解】A、群落中能量单向流动、不能循环,A 错误;
B、细胞分化表现为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差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从而提高了个体生理
功能的效率,而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B 错误;
C、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使膜内外物质维持浓度差,C 错误;
D、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偶然性越小,所以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
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增长而减小,D 正确;
故选 D。
【点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等知识,在学习
中注意比较其相同点和区别,以加强理解和记忆是准确解答的基础。
10.下列有关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的细胞分辨
B. 染色体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染色体
C.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两两随机配对形成四分体
D.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在细胞中的分布、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查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详解】A、染色体变异 类型可以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
分辨,A 错误;
B、染色体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没有染色体,DNA 游离存在,B 错误;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一对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称作一个四分
体,C 错误;
D、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移接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改变,颠倒使染色体上的
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根据减数分裂过程染色
体联会形成的特殊结构进行辨识较为容易;
的
比较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影响可以准确把握 D 项所述的含义。
11.下图为某动物的精巢中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乙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 甲细胞在图示分裂过程中实现了基因重组
C. 乙产生的子细胞中遗传信息可能不相同
D. 丙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 分子数依次为 2、2、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中同源
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甲细胞中有 4 个染色体组,乙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A 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
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图乙所示细胞中,而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 错误;乙细胞中同源
染色体分离,则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分离,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遗传信息可
能不相同,C 正确;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染色单体,其形成的子细胞也没有
染色单体,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有丝分裂
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规律性变化,能够根据图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分离的
物质的种类等判断各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12.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A+、A 和 a 决定,A+(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决定黄
色,A 决定灰色,a 决定黑色,且 A+对 A 是显性,A 对 a 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最多有 6 种基因型
B. A+、A 和 a 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纯合雄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 3 种表现型
D. 基因型均为 A+a 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了 3 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老鼠的毛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 A+、A 和 a 控制,其中 A+(纯合会导致胚胎
致死)决定黄色,A 决定灰色,a 决定黑色,且 A+对 A 是显性,A 对 a 是显性,则黄色的基因型
为 A+A、A+a,灰色的基因型为 AA、Aa,黑色的基因型为 aa,据此答题。
【详解】由于 A+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所以该种老鼠的基因型最多有 2+2+1=5 种,A 错误;基
因 A+、A 和 a 是一组等位基因,他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 错误;一只黄色雌鼠(A+A
或 A+a)和一只黑色纯合雄鼠(aa)杂交,后代应该出现 2 种表现型,C 错误;基因型均为 A+a
的一对老鼠交配,后代基因型为及其比例为 A+a:aa=2:1,因此它们产生的三只小鼠可能都是
黄色,也可能都是黑色或黄色和黑色都有,D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明确复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遵循
基因的分离定律,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进而结合选项分
析答题。
13.兔毛色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C 和和 g)控制,现用纯种灰兔与纯种白兔杂
交,F1 全为灰兔,F1 自交(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 F2 中,灰兔:黑兔:白兔=9:3: 4。已
知当基因 C 和 G 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 c 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 F1 中灰兔测交,则后代有 4 种表现型
B. F2 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 1/3
C. F2 灰兔基因型有 4 种,能产生 4 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2 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1 自交(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 F2 中,灰兔:黑兔:白兔=9:3: 4,
是 9:3:3:1 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
由组合定律,且 F1 基因型为 CcGg;又因为基因 C 和 G 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 c 纯合
时就表现为白兔,则灰兔基因型为 C_G_,黑兔基因型为 C_gg,白兔基因型为 cc__。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 基因型为 CcGg,其测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CcGg:Ccgg:
ccGg:ccgg=1:1:1:1,因此后代有 3 种表现型,即灰兔:黑兔:白兔=1:1:2,A 错误;F2 中
黑兔(C_gg)与白兔(cc__)交配,后代白兔出现的概率 2/3×1/2=1/3,B 正确;F 2 灰兔基
因型有 4 种,分别是 1CCGG、2CCGg、2CcGG、4CcGg,因此其产生的 4 种配子的比例为 4:2:
2:1,C 错误;F2 灰兔(1CCGG、2CCGg、2CcGG、4CcGg)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 CCGG,
占 1/9,D 错误。
14.豌豆种子的种皮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圆粒(B)对皱粒(b)为显性,两对相对
性状独立遗传,互不影响,基因组成为 ab 的花粉致死,现有基因型为 AaBb 的豌豆植株若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选取一植株自交能得到的种子黄色比绿色为 4:1
B. 选取一植株自交,其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所占比例为四分之一
C. 若选取两株植株进行杂交,子代最多可有 6 种基因型
D. 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存在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可知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于 AaBb 的植株,能产生四种雌配子并且
比例为 1:1:1:1,而雄配子只有 3 种比例为 1:1:1,所以自交后得到的种子黄色:绿色为 5:1,
A 错误。选取一植株自交,其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所占比例为四分之一,B 正确。若选
取两株植株进行杂交,子代最多可有 8 种基因型,C 错误。正常情况下存在基因型为 Aabb 的
植株,可以是 ab 的雌配子和 Ab 的雄配子受精结合而产生的,D 错误。
点睛:关于部分配子致死的问题需要先写出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然后根据题干做答即可。
15. 下列病毒的构成组合中错误的是
①DNA ②RNA ③蛋白质 ④磷脂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病毒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
的核酸组成。
2、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其中 DNA 是遗
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 DNA 或 RNA 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详解】病毒依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可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动物病毒含 DNA 或含 RNA,
植物病毒大多为 RNA 病毒,噬菌体为 DNA 病毒。因此,病毒的构成组合中,不可能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故选:B。
16.用 32P 标记了玉米体细胞(2N=20)的 DNA 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 32P 的培养基中
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
分别是:( )
A. 中期 20 和 20、后期 40 和 20 B. 中期 20 和 10、后期 40 和 20
C. 中期 20 和 20、后期 40 和 10 D. 中期 20 和 10、后期 40 和 10
【答案】A
【解析】
据分析可知有丝分裂中期、后期染色体条数分别为 20 和 40 条.而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时,
每个 DNA 分子中都有 1 条链被 32P 标记;
第二次有丝分裂完成时,只有一半的 DNA 分子被 32P 标记;中期时,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故被
标记的染色体为全部 20 条,而后期由于染色单体的分开,染色体加倍,为 40 条,故被标记
的染色体只有一半,即 20 条。
17. 下图为 DNA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DNA 片段 ① …—T—A—G…
② …—A—T—C…
信使 RNA ③ …—U—A—G…
转运 RNA ④ …—A—U—C…
氨基酸 ⑤ ……氨基酸……
A. 图中标出的碱基符号,包括了 8 种核苷酸
B. DNA 双链中①、②均为模板链
C. 密码子位于③和④链上
D. ② →③的转录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②链上具有四种脱氧核苷酸,③④链上具有四种核糖核苷酸,A 正确;DNA 双链中②为信使
RNA 的模板链,B 错误;密码子是指 mRNA 上三个相邻的碱基,C 错误;② →③的转录过程主
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以发生,D 错误。
18.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生物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的蛋白质系统(DNA与蛋白质
的结合体),能够检测人体细胞中一段特定的 DNA 序列,并触发其发生一个特殊反应,如细胞
死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系统内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肽键
B. 蛋白质系统检测出的 DNA 序列可能含有凋亡基因
C. 人体细胞内不会出现组成上类似于蛋白质系统的结合体
D. 组成蛋白质系统的部分单体中含有糖类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与 DN 结合体的问题,蛋白质内主要的化学键是肽键,不同肽链之间可以
通过二硫键连接,蛋白质系统中有人体细胞的一些 DNA 序列,可以使细胞死亡,因此可能由
凋亡基因,人体内也有 DNA 和蛋白质的结合体,例如酶与 DNA 结合,可以使基因转录,蛋白
质系统中有 DNA,而 DNA 的单体中有脱氧核糖。
【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而肽链之间可以通过二
硫键连接,A 正确;
B、蛋白质系统中的的 DNA 序列可以触发一系列的特殊反应,例如细胞死亡,因此可能含有凋
亡基因,B 正确
C、人体细胞内也会出现组成上类似于蛋白质系统的结合体,例如,RNA 聚合酶与 DNA 结合,
催化基因的转录,C 错误 ;
D、蛋白质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 DNA,而 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含有脱氧核糖,D
正确。
故选 C。
【点睛】蛋白质系统就是蛋白质与 DNA 的复合体,细胞中有很多的蛋白质系统,例如染色体
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解旋酶与 DNA 结合,催化氢键断裂,DNA 聚合酶与 DNA 结合催化磷酸二
酯键的形成,RNA 聚合酶与 DNA 结合催化转录过程等等。
19.近年来,RNA 分子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下列关于 RNA 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发菜细胞中,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B. 转录时,RNA 聚合酶能识别 RNA 分子的特定位点并与之结合
C. 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一种 tRNA 可与多种氨基酸结合
D. 有的 RNA 分子能降低某些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发菜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核仁,其细胞中 rRNA 的合成以及
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 错误;
B、转录时,RNA 聚合酶能识别 DNA 分子的特定位点(基因中的启动子)并与之结合,B 错误;
C、一种 tRNA 只能与一种氨基酸结合,C 错误;
D、少数酶是 RNA,酶能降低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D 正确。
故选 D。
20.为达到相应目的,必须通过分子检测的是( )
A. 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 筛选
B. 产生抗甲胎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C. 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
D. 21 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答案】B
【解析】
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可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能存活的即含有相应
的抗性基因,A 错误;产生抗甲胎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细胞水平的筛选只能选出杂
交瘤细胞,如筛选出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必须用抗原抗体杂交法从分子水平上进
一步检测,B 正确;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用抗虫接种实验检测即可,C 错误;
21 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可用显微镜镜检观察检测,D 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21. 如下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的
A. 图中 ATP 产生的结构有 2 和 5
B. 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 分子,进入叶绿体终被利用,穿越的磷脂分子层数为 4 层
C. 1 与 4 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D. 3 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 1 是液泡,2 是线粒体,3 是细胞核,4 是叶绿体,5 是细胞质基质。叶肉细
胞中的 ATP 可由叶绿体的光合作用产生,也可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的细胞呼吸产生,A 错误;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的 CO2 分子,进入叶绿体终被利用,要穿过叶绿体外膜和
内膜,穿越的磷脂分子层数为 4 层,B 正确;液胞中含有的色素是花青素等色素,与光合作用
无关;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有光合作用有关,C 错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
和复制的主要场所,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2.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体
B. 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C. 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扩散和转移
D. 细胞的分裂、分化、坏死对生物均有积极的意义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体,而无丝分裂和原核细胞的分裂就不会出现纺缍
体。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包括:(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代
谢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
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
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下降。癌细胞的
主要特征包括:(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
著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的分裂、分化、凋亡对生物均有积极的意义;
细胞坏死不同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
响下,由于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故答案选 BC。
【点睛】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癌变的主要特征的比较,细胞坏死与细
胞凋亡,这几个知识点易被忽视,应注意一下。
23.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 表示染色体,基因 A、
a 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 D、d 分别控制长翅、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果蝇体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Ⅱ、Ⅲ、Ⅳ、X、Y
B. 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 DdXaY,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 4 种配子
C. 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 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3/4
D.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让 F1 的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 F2 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
例是 1/2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 表示染色体,
基因 A、a 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 D、d 分别控制长翅、残翅,左图果蝇的性染色体为 XX,
为雌果蝇,其基因型为 DdXAXa,右图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为雄果蝇,其基因型为
DdXaY。
【详解】果蝇体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Ⅱ、Ⅲ、Ⅳ、X 或Ⅱ、Ⅲ、Ⅳ、Y,A 错
误;
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 DdXaY,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 DXa、DY、dY、dXa,4 种配子,
B 正确;图中雌雄果蝇交配(DdXAXa×DdXaY),F1 的雌果蝇中纯合子(DDXaXa、ddXaXa)所占的
比例是 1/2 × 1/2 = 1/4,故杂合子比例为 3/4,C 正确;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让 F1 的
长翅果蝇( 1/4 DD、 1/2 Dd、 1/4 dd)自由交配,则 F2 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1/2 ,D 正确;故选 BCD。
【点睛】本题结合果蝇图解,考查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
伴性遗传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进行答题。
24.下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 X、Y、Z 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
B. 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 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物种形成过程的考查,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详解】A、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 正确;
B、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正确;
C、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改变,
C 错误;
D、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 正确.
故选:ABD。
25.转座子是一段可移动的 DNA 序列,这段 DNA 序列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插入
另一位点。转座子可在真核细胞染色体内部和染色体间转移,在细菌的拟核 DNA、质粒或噬菌
体之间自行移动。有的转座子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很快地传播到其他细菌细胞。下
列推测合理的是
A. 转座子不能独立进行 DNA 复制
B. 转座子可造成染色体变异或基因重组
C. 转座子可用于基因工程的研究
D. 细菌的抗药性可来自转座子或者自身的基因突变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 DNA 复制、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根据题干中“转座子是一段可移动的 DNA 序列,这段 DNA 序列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
制或断裂下来”,说明转座子可以独立进行 DNA 复制,A 错误;根据题干中“转座子可在真核
细胞染色体内部和染色体间转移”,说明转座子可造成真核生物染色体变异或基因重组,B 正
确;根据题干中“转座子可在细菌的拟核 DNA、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说明转座子可
用于基因工程的研究,C 正确;根据题干中“有的转座子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很快地
传播到其他细菌细胞”,说明细菌的抗药性可来自转座子或者自身的基因突变,D 正确。
【点睛】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
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三、非选择题:
26.辣椒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图 1 是辣椒植株光合作用示意图;图 2 是将辣
椒植株置于 CO2 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 15℃、25℃和 35℃下,改变
光照强度,测定的 CO2 吸收速率;图 3 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育良好的绿萝叶片光合速
率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
(1)图 1 中乙表示_____________,若停止甲的供应,一段时间后氧气的产生速率将会
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
(2)图 2 中 A 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大于 8 时,
25 ℃与 15℃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 M1 、M2,结果应为 M1___M2(填“>”、“<”或
“=”)。
(3)图 3 中 a~b 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________。其他条件不变,若 a
点时的光照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内 C3、C5 含量将依次____(上升、下降)。
(4)图中 c~d 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净光合速率由 e 点急剧下
降到 f 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ATP 和[H] (2). 减小 (3).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4). >
(5). 光照强度、温度 (6). 下降、上升 (7). 增加 (8). 叶片的气孔关闭,CO2 吸
收量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解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且能运
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关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对有关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
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1)根据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可知,图 1 中甲代表二氧化碳,乙代表 ATP 和[H],
丙代表 ADP;若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暗反应速率降低,[H]和 ATP 将积累,因此光反应受到
抑制,氧气的生成速率减少。
(2)图 2 中 A 点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ATP,场所是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图 2 中研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净光合作用量在 8
以后两种温度条件下相同,而 25℃与 l5℃条件下比较,l5℃时呼吸作用弱,所以有机物合成
速率即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之和)在 25℃条件下更大。
(3)图中 a~b 表示晴天时 8:30—9:30 期间光合作用速率,在这个时间段光照强度和温度都
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也在增强,因此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a 点时的光照突然增强,光
反应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还原增强,三碳化合物消耗和五碳化合物生成
都增多,而此时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不变,故 C3 含量下降、C5 含量增加上升。
(4)图中 c 之后至 d 的大部分时间净光合作用大于零,所以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
在晴天中午 12:00 左右外界温度高,光照强,部分气孔关闭,致使 CO2 的吸收量减少导致净光
合速率急剧下降。
【点睛】关键点:图 2 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关于 C3、C5 含量的变化
分析,是指在光照强度改变的瞬间的变化,此时认为二氧化碳固定速率的不变;(4)题中植
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相对应的是总光合作用。
27.下列甲图中曲线表示某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 分别
表示分裂过程中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示意图。乙图是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条染
色体上 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曲线中可表示细胞中______的数量变化,其中①~③段进行______过程,之后的变
化表示______过程,请将甲图细胞图按照曲线图的顺序进行排列____________。
(2)甲图 A~E 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
(3)细胞 ABCDE 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D 细胞中有_____个四分体。
(4)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乙图曲线的____________段。
【答案】 (1). 染色体 (2). 有丝分裂 (3). 减数分裂 (4). DEACB (5).
E、B (6). A、B、D (7). 0 (8). b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准确判断甲图
和乙图曲线各区段所代表的时期以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两者结合对相关问题
进行解答。
【详解】(1)甲图表示物质数量加倍变化的线垂直于 X 轴,所以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变
化;经过①~③后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和亲代一样,所以①~③阶段表示有丝分裂的过程,
之后的细胞分裂结果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甲图 A 是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期,B 是减二后期,C 是减二中期,D 是有丝分裂的中期,E 是有丝分裂后期,所
以按照曲线图的顺序进行排列是 DEACB。
(2)②是有丝分裂后期,⑤是减二后期,所以甲图 A~E 中与它们位置相对应 细胞分别是
E、B。
(3)细胞 ABCDE 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布是 2、2、1、2、4,所以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的是 A、
B、D ,D 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没有四分体。
(4)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曲线纵坐标是染
色体上的 DNA 数,减二后期一个染色体上有两个 DNA,因此对应段 bc。
【点睛】DNA 加倍的过程用斜线表示;图乙要充分注意到纵坐标的含义是解题关键;减数分裂
区别于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
由组合。
28.下图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及 X、Y 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果蝇Ⅲ号染色体上的裂翅(D)对正
常翅(d)为显性,裂翅纯合致死。假定每对亲本产生的子代总数相等且足够多,请回答下列问
题:
(1)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_____;将
多只裂翅和正常翅果蝇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子代裂翅比例将会_____(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
(2)为保存该致死基因,摩尔根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另一致死基因来“平衡”。
黏胶眼基因(G)和正常眼基因(g)是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黏胶眼纯合致死。
现有①裂翅正常眼②正常翅黏胶眼③正常翅正常眼三种果蝇品系,应选择品系_______(填序
的
号)交配,在 F1 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的果蝇并相互交配,F2 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
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雌雄
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还是 2 区段,请写岀最简便的杂交方案
及预期结果。
杂交方案:让_________杂交,观察_______。
预期结果:
①若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
②若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 2 区段。
【答案】 (1). 3/4(或 75%) (2). 降低 (3). ①② (4). 100% (或 1)
(5). 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 (6). 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
纹 (7). 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 (8). 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
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致死现象、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在性染色体
上的位置判断,以考查结合题干信息运用相关遗传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和
探究的能力,难度较高。
【详解】(1)裂翅纯合致死,所以一对裂翅果蝇(Dd)交配产生的子代有 3/4 存活,而一对
正常翅果蝇(dd)交配产生的子代全部存活,所以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
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数目的 3/4;随机交配包括裂翅(Dd)、正常翅(dd)分别自
交和杂交,裂翅自交后代有正常翅,杂交子代正常翅和裂翅数量相等,正常翅自交后代全是
正常翅,所以随机交配多代后子代裂翅比例将会降低,而正常翅的比例升高。
(2)三个品系的基因型分别是①裂翅正常眼(Ddgg)②正常翅黏胶眼(ddGg)③正常翅正常
眼(ddgg)三种果蝇品系,①②交配在 F1 中才有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DdGg)的个体,裂翅黏
胶眼相互交配的 F2 有 DDgg(致死)、DdGg(裂翅黏胶眼)、ddGG(致死),所以裂翅果蝇的比
例为 100%。
(3)分别用 B、b 表示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和无斑纹的基因,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
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若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XbXb、XBYB,则子代雌雄个体全
部是有斑纹;若该对基因位于 2 区段,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XbXb、XBY,子代的雌性都是有斑纹、
雄性都是无斑纹,这种方案可以判断基因的位置:
杂交方案: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
均为腿部有斑纹。
预期结果:
① 若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无斑纹,则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
②若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
则该对基因位于 2 区段。
【点睛】(1)题关键是发现改变子代表现型比例的的是裂翅个体自交;(2)题写出个体的基
因型(含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再分析配子,然后根据配子随机结合分析子代基因型是基
本思路;(3)题解题思路: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演绎推理。
29.番茄是二倍体植物(2N=2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
(h)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用基因型为 RrHh 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植株 X 为____倍体,
其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 A 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A 的基因型是______。
(3)番茄的正常叶(T)对马铃薯叶(t)为显性。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 6 号染色体为三
体(6 号染色体有 3 条)的植株 B(纯合子,植株能正常发育并繁殖后代)。
①用 B 作母本,马铃薯叶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理论上说 F1 中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
的比例为____。
②为探究 T、t 基因是否位于 6 号染色体上,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请根据假
设预测各组的实验结果:
第一组:假设 T、t 基因不在 6 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 C 自交,子代正常叶植株和马铃薯叶植
株的比例为____。植株 C 自交后代可能出现_________倍数染色体的植株。
第二组:假设 T、t 基因位于 6 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 C 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子代的
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正常叶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
【答案】 (1). 单 (2). RH:Rh:rH:rh=1:1:1:1 (3). RrHH (4). ①1:1 (5).
②第一组 3:1 (6). 四、三、二 (7). 第二组 4 (8). 5∕6
【解析】
【分析】
题目结合图考查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从题图中提取有效
信息并利用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
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1)从图乙结果来看,两对基因单独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植株 X(RrH
h)是经过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就是配
子的基因型及种类,即 RH:Rh:rH:rh=1:1:1:1。
(2)第二次测交的结果为:黄果:红果为 3:1,则第一次测交的结果应为 Rr:rr=1:1;高茎:
矮茎为 1:1,则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Hh,所以 A 的基因型为 RrHH。
(3) ① 三体植株 B 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分别是含有 2 条 6 号染色体含有 1 条 6 号染色
体,马铃薯叶二倍体父本只产生一种含有 1 条 6 号染色体的配子,二者杂交,雌雄配子随机
结合,理论上 F1 中的三体植株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为 1:1。
②第一组:假设 T、t 基因不在 6 号染色体上,则植株 B 的基因型为 TT,马铃薯叶二倍体父本
的基因型为 tt,二者杂交所得植株 C 的基因型为 Tt;植株 C 自交,子代正常叶植株(T_)和
马铃薯叶植株(tt)的比例为 3:1。
植株 C 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的 6 号染色体数目有 2 条和 1 条两种情况,配子随机结合,子代含 6
号染色体的数目有四、三、二共三种。
第二组:T、t 基因位于 6 号染色体上,则植株 B 的基因型为 TTT,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
TT 和 T,与马铃薯叶的二倍体父本(tt)杂交,所得植株 C 的基因型为 TTt;植株 C 产生的配
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TT:t:Tt:T=1:1:2:2,让植株 C 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tt)杂交所
得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TTt:tt:Ttt:Tt=1:1:2:2,由此可见,子代的基因型有 4 种,其
中正常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5∕6。
【点睛】(1)题通过分析明确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3)
题根据假设进行演绎推理是基本思路。
30.白假丝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在正常人体中数量少,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会大量繁殖并引
发感染性疾病。科研人员用小鼠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后所起的免疫过程。
(1)白假丝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2)实验一:用相同数量的白假丝酵母菌分别感染野生型和 JNK(一种蛋白激酶)基因敲除
小鼠,记录感染后小鼠存活情况并检测体内该菌的数量,结果如下。图 1 表明感染白假丝酵
母菌超过 4 天后______,根据图 2 分析,出现图 1 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
(3)实验二:CD23 蛋白负责激活免疫系统,为进一步研究 JNK 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采集了
感染前后野生型小鼠和 JNK 敲除小鼠的血液,提取细胞中的_______,经反转录合成多种
cDNA,再以这些 cDNA 为模板,用_______的特异性引物进行 PCR,得到如图 3 的结果。各组 Ct
值可反映出 4 组小鼠细胞中_____差异,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
(4)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请你提出一个预防或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思路:__________。
【答案】 (1). 异养兼性厌氧型 (2). 寄生 (3). JNK 基因敲除小鼠存活率显著高于
野生型 (4). 敲除 JNK 基因导致感染后机体内白假丝酵母菌数量较野生型少,所以小鼠存
活率较高 (5). 总 RNA (6). CD23 基因 (7). CD23 基因的表达量(或 CD23 基因转录
出的 mRNA 量) (8).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使得 CD23 表达量上升,JNK 可以抑制这一过程 (9).
使用抑制 JNK 蛋白酶活性的药物来治疗感染、使用 CD23 蛋白制剂用于免疫功能下降人群的预
防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研究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后所起的免疫过程为背景考查对曲线图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实
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详解】(1)由题意知白假丝酵母菌是寄生在人体内的一种真菌,所以它的同化作用是异养
型,酵母菌异化作用是兼性厌氧型,所以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与人的关系是寄生。
(2)实验一中两组的小鼠体内应注射相同数量的白假丝酵母菌,从图 1 可知 4 天后 JNK 基因
敲除小鼠存活率显著高于野生型;从图 2 可知,JNK 基因敲除小鼠体内该菌显著少于野生型;
说明敲除 JNK 基因导致感染后机体内白假丝酵母菌数量比野生型的少,对宿主的危害小,所
以小鼠存活时间延长。
(3)逆转录的模板为 mRNA,血液中某些细胞能选择性表达 CD23 基因,含有对应 mRNA,所以
获得血细胞后提取其中的总 mRNA,经反转录合成 cDNA。PCR 技术扩增技术需要有一段已知目
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合成引物,然后用目的基因(CD23 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 PCR 扩
增。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Ct 值可知,感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每组中 JNK 敲除组又低于
野生组,说明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使得 CD23 表达量上升,而 JNK 可以抑制这一过程。
(4)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使用抑制 JNK 蛋白酶活性的药物来治疗感染;还可使用 CD23
蛋白制剂用于免疫功能下降人群的预防,以达到预防或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目的。
【点睛】分析思路:对照实验的结果分析关键是抓住自变量是小鼠体内是否含 JNK 基因,再
结合实验结果得出结论;PCR 技术扩增 DNA 需要引物。
31.下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B 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原理是_______;C、F 过程常用的药剂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______。
(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可以获得新基因的育种方法
除上图中所示之外还有____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
(3)现有三个水稻品种,①的基因型为 aaBBDD,②的基因型为 AAbbDD,③的基因型为
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每年只繁殖一代,若要获得 aabbdd
植株,至少需要___年的时间。若要获得 AABBDD 植株,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 (1). 花药离体培养 (2). 植物细胞全能性 (3).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 E (5). 诱变 (6). 基因突变 (7). 3 (8). ABC
【解析】
【分析】
题目综合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过程,考查变异的类型及其
应用,以考查系统掌握知识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详解】(1)B 过程用 F1 的花粉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即花药离体培养;一个细胞发育
成个体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C、F 过程常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
的形成,使细胞中加倍后的染色体不能分配到子细胞中,从而获得多倍体。
(2)E 是基因工程,可以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并进行表达,因此可以
打破物种界限。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因此诱变育种可以获得新基因,其原理是基因
突变。
(3)第一年用两个品种杂交得到杂交一代 AaBbDD(或 AaBBDd 或 AABbDd),第二年再用杂交一
代与另外一个品种杂交,得到杂交二代,第三年种植杂交二代种子,在子三代中就能够获得
aabbdd,因此至少需要 3 年。
若要获得 AABBDD 植株,为缩短育种时间,可用上述杂交一代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
苗,然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即可获得 AABBDD 植株,即图中 ABC 过程。
【点睛】基因工程的优点主要有两个: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结合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2.亨廷顿舞蹈病是由单基因(HTT)突变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科院利用基因编辑
(CRISPR/Cas9)技术首次成功培育出亨廷顿舞蹈病的基因“敲入”猪模型,为制备其它神经
退行性疾病大动物模型提供了技术范本和理论依据。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图:
(1)基因编辑技术所使用的 CRISPR/Cas9 系统需要对特定的 DNA 序列识别并切割,其功能类
似于基因工程工具中的______。据图推测若要将基因片段“敲入”,还需用到类似于基因工程
工具中的______。
(2)过程②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过程①~⑥体现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
(3)根据图 1 中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基因编辑技术与转基因技术所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_______。
(4)图 1 中成纤维细胞中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
(5)在此研究之前,研究人员已建立转基因亨廷顿舞蹈病的猪模型,但出生不久后即死亡。
由图可知,与转基因猪模型相比,基因“敲入”猪模型优势在于______。
A.操作过程更简单 B.致病基因可遗传给后代
C.培育的时间较短 D.发生突变的概率更高
(6)假如上图中目的基因用 J 表示,其所在的 DNA 片段如下图 2 所示,图 3 示所用质粒的部
分碱基序列。(现有 4 种限制酶:MspⅠ、BamHⅠ、MboⅠ、EcoRⅠ,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
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G↓AATTC)
据图 2、3 分析,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能(宜)使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
【答案】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 DNA 连接酶 (3). 细胞核移植技术 (4).
动物细胞核 全能性 (5). 基因重组 (6). 含人突变 HTT 基因片段的猪的 HTT 基因
(7). B (8). BamHⅠ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以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能
力和识图能力。
【详解】(1)基因工程中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用限制酶, CRISPR/Cas9 系统需要对
特定的 DNA 序列识别并切割,所以其功能类似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基因片段“敲入”实
质上基因拼接,还需用 DNA 连接酶。
的
(2)过程②是把含有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导入去核卵母细胞,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细胞核
移植技术。过程①~⑥过程把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细胞培养成了个体,体现动物细胞核的全能
性。
(3)基因编辑技术与转基因技术所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4)含人突变 HTT 基因片段的猪 HTT 基因是图 1 过程中的目的基因。
(5)转基因亨廷顿舞蹈病的猪模型出生不久后即死亡,致使致病基因不能传递给子代,而基
因“敲入”猪模型出生后能够存活,致病基因因而能够传递给后代,故选 B。
(6)据图 2,目的基因两侧的核苷酸序列可以被 BamHⅠ和 MboⅠ识别,但 MboⅠ能够同时切
割质粒中的 G↓GATCC、↓GATC,从而破坏了抗生素 A 和 B 的抗性基因即标记基因,所以只能
使用 BamHⅠ。
【点睛】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载体的质粒须有标记基因,在限制酶选择时切忌不能破坏
标记基因或要保留一个标记基因,否则不能对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进行选择和鉴定。
33.微生物絮凝剂不仅具有絮凝沉降废水的作用,同时具有自身降解的能力,是一类无毒、安
全、环保、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絮凝剂。科研人员通过生物技术筛选稳定、高效的絮凝剂产生
菌。请回答问题:
(1)将取自玉米地的土壤,加入_____制成菌液,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再
通过_____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数天后,挑选出生长较好、表面光滑带黏性的单个菌落,分
别接种到______(填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培养基中继续扩大培养。
(2)测定初选菌落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挑选出_____的菌株,通过测定该菌株基因序
列确定为酱油曲霉菌种。
(3)为进一步确定起主要絮凝作用的是菌体细胞还是菌体释放到发酵上清液中的物质,分别
测定发酵液中不同成分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结果如图 1。
其中 D 组的对照作用是排除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
(4)为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有机物污染程度用生化
需氧量 COD 表示),科研人员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向生活污水中加入 4mL 微生物絮凝剂,均分为多组,pH 值分别调到 1~9,将温度设定为该
菌最适生活温度 30℃,培养后取样测定 COD 去除率。结果见图 2。
②调节生活污水 pH 值为 7,均分为多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微生物絮凝剂,将温度设定为
30℃,培养后取样测定 COD 去除率。结果见图 3。
③由结果可知,COD 去除效果最佳的条件是___。上述实验结论不严谨,请根据实验设计中说
出其不严谨之处______。
【答案】 (1). 无菌水 (2). 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 (3). 液体 (4). 絮
凝率最高 (5). 培养基成分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的干扰 (6). 起主要絮凝作用的是菌
体释放到发酵上清液中的物质 (7). ①pH 为 7,投加量为 1 ml (8). 4 mL 微生物絮凝
剂下测得的最适 pH 不一定是该菌生活的最适 pH,实验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微生物絮凝剂导致各
组实验的液体总量存在差异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技术、结合图示对对照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对实验评价的能力。
【详解】(1)制取土壤样液,需向土壤中加入无菌水制成菌液,以避免杂菌。将菌液接种到
固体培养基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菌 扩大培养。
(2)据题意,已经测定初选菌落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所以挑选出絮凝率最高的菌株。
(3)D 组使用的是培养基,作用是排除培养基成分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的干扰。实验中进
行的是上清液(不含菌体)、细胞壁悬液和细胞内液的对照,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起主要絮凝
作用的是菌体释放到发酵上清液中的物质。
(4) ③由图 2、3 可知,在 PH 为 7、投加量为 1mL 时 COD 去除效果最好。图 2 中 PH 为 7 是投
放 4mL 微生物絮凝剂下的最适 pH,不一定是该菌在其它投放量下的最适 pH;由于生活污水是
均分为多组,而加入不同剂量的微生物絮凝剂导致各组实验的液体总量存在差异。
的
【点睛】(4)题的分析关键点在于把握实验的等量对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