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2150

大小:484.28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桃江一中 2019 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总分 100 分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 1.《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 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大意是如今大道已经消逝,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 做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财务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 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由题干“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可知,私有制已经开始在社会上盛行,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与经济基 础的变革相适应,原始社会的禅让制逐步被世袭制所代替。由此可见,题干中的既隐的“大 道”指的是正在消亡的禅让制和公有制,取而代之的则是世袭制与私有制。因此,①③正确; ②④错误;选 A。 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 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上述材料表明分封制 A.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 进一步扩大周王室统治区域 C.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 D. 使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发展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诸侯的分封除了在中原地区,周边的山东和北京都有诸侯分封,说明分封制 扩大了王室的统治区域,故 B 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分封制下地方诸侯 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不能直接控制地方,排除 A;材料中体现不出等级制度的森严,C 项 错误。注意题干中“武王弟”“周公长子”,可见分封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王位世袭特 权,排除 D。 3.在《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 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主要反映出贾母 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D.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宗法观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区分亲疏关系,宝玉姓“贾”,是直系,所以是“自己 人”,黛玉姓“林”是旁系,所以是“外人”,故 D 项正确。A 项,材料中“先宝玉,后林丫头” 是因为内外有别,未体现男尊女卑的观念,故 A 项错误。家庭等级观念包括大宗小宗的嫡庶 之分,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等,材料中未体现,故 B 项错误。长幼有序也是中国传统社会所 遵循的一种礼法观念,但材料中贾母在意的是“外人”和“自己人”的问题,故 C 项错误。 4.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 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 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 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但实际 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可以看出,“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故 C 项正确, AB 项错误;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 C。 5.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效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 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 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 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A. 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 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 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D.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材料中“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 为雄长”可分析出分封制能在当时有效地维护周王统治,但是后世容易形成分封割据势力, 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 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可分析出郡县制能加强中央集权,但地 方缺乏一定的自主权。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存在利弊。“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 其任而已”可分析出刘绍玢主张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故选 C 项,ABD 不符合题意。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②它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建立于秦朝,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④主要体现为皇帝对中央官员的管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设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它有利于维护国家 统一②它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建立于秦朝,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 都正确,因此选 C。④主要体现为皇帝对中央官员的管辖,错误,中央集权制度体现为中央对 地方的管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作用 7.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 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为解决这种“‘斑 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①设立中朝 ②设置节度使 ③设立通判 ④实行推恩令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制度是指汉代初期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即郡国并 行体制,为解决这一体制容易带来的地方割据势力,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使地 方分权等措施,④实行推恩令,有利于解决地方割据问题,D 正确;设立中朝是属于中央机构, 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排除①;设置节度使和设立通判与西汉无关,排除②③。所以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 【名师点睛】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①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 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②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 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 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 断加强。 8.宋太祖、宋太宗统治时期,“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 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间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 史实是(  ) A. 知州“三岁一易” B. 另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 C. 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 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初地方州郡长官为知州和通判,为实现对地方控制,地方公文由 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制衡,选项 D 正确;频繁更换知州并不能体现出“长 贰之间相互牵制”,选项 A 排除;选项 B 中涉及的是中央官员,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地方 州郡长官与禁军统领权无关,排除 C。 9.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 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D.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柄归中朝”“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并结合所学汉武帝重用身边做 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形成与以丞相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 朝”相对应的“中朝”。 中朝的职责是协助汉武帝决策,并不是独立的决策机构,故 A 错误。 中朝只是协助汉武帝决策的机构,并非执行机构,故 BD 错误。“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 事先做出决策,成为协助汉武帝决策的中枢机构。“中朝”的形成,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加 强了皇权,故 C 正确。 10.按唐制,中男(男丁 16 岁以上至 21 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 22 岁以上为成男) 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 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答案】D 【解析】 【详解】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材料中封德彝提出 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 以判断封德彝供职于中书省,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选 D。A 和 B 项错误,兵部属于六部,属 于尚书省下属机构,故 C 项错误。 【点睛】 11.《励学篇》中记载:“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 前读。”这说明当时已经形成“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观念。 最能体现这种观念的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 窗前读”“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使部分社会 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名师点睛】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 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 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12.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内阁”是 ①内侍机构 ②君主专制产物 ③决策机构 ④制约皇权工具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是内侍机构,品秩较低, 仅备顾问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 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 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故排除③④,排除 BCD,所以选 A。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根据题眼“内阁制”,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 即可。 13.清末御史张瑞荫在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 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 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 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的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军机处的大臣均“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 权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的设立,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①②说 法是正确的,A 项符合题意;材料只分析了军机处设立在政治上的利弊,没有提及军机处与内 阁权力的关系,也没有军机处大臣来自更广泛社会阶层的表述,③④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14.公元前 443 年,伯利克里当选为首席将军,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在他执政的 15 年中, 雅典民主政治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当时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B. 当时的公民大会采用的是直接民主制 C. 当时开始采用“陶片放逐法” D. 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答案】C 【解析】 克里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C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C;A、B、D 符合伯利克里执政 时期的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 根据“伯利克里当选为首席将军,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结合伯利克里改革措施分析解答。 15.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 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 500 名雅典公民组成 的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 后以 360 票对 140 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 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结果的公正 B. 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 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 D. 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对苏格拉底审判,无论陪审法庭的组成,审理和投票判决,都符合古代雅 典公开公正的民主程序,但还是做出了处死苏格拉底的判定,可知材料反映了程序的公正性 不能确保结果的公正,A 项符合题意;对敢于坚持真理和理性的苏格拉底判处死刑,不能说明 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却体现了公民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主的公正,BC 两项错误;古代雅 典民主是原始的奴隶制民主,材料没有提供其与现代的民主在阶级、时代上有内在的一致性, D 项错误。 16.公元前 5 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 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 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 A. 直接民主 B. 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 代议制民主 D. 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全体雅典公民以少数服从多数 的投票形式将雅典的民主领袖和民族英雄泰米斯托克利放逐海外,反映了雅典民主是一种极 端的直接民主。B 项没有看到雅典民主属所有雅典公民的民主;代议制民主始于近代西方,且 不符合材料;D 项没有看到公民和居民的区别,雅典民主仅属于雅典公民。 【考点定位】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7.人们盛赞法国人对世界法制的贡献,而法国人却真诚地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 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格言 使我们坚强。”对该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 罗马法首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B. 罗马法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C.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源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罗马法的原则客观上符合近代资产阶级的利益;法国资产阶级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封建斗争的 理论武器,故选 B。A 不符合所学,排除;罗马法是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近代西方 国家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不保证被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排除 C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 18.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 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 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 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C. 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D. 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可知,罗马法对出现的各种事件作出明确规定,从而有利于调节矛盾,规范社会行为,B 正确; 材料中涉及的是奴隶和平民,跟贵族阶层无关,A 错误;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 益,但其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C 错误;据所学可知罗马法 只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不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该项说法夸大 了其历史地位,D 错误。 19.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 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 重视证据 B. 公平公正 C. 契约至上 D. 注重程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时,实际和衣服主人就已经形成一个契约, 即衣服主人支付一定数量的劳动报酬,而洗衣人将衣服干净完好地交给衣服主人。该案例中 的洗衣人之所以要受到惩罚,显然是因为他的失职导致无法履行契约。故 C 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0.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 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 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项说法错误,君主立宪制并未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较多国家实行民主共和制。B、 D 两项说法是对英国本国的影响,不属于对世界民主化进程的影响。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实 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深刻影响了世界民主化进程,故 C 项正 确。 21.二战期间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 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 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A. 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B. 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C. 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D. 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不对,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C 不对,议会掌握立法权; D 不对,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来自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根据题干“我事事都得与我 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 B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英国政治制度。 点评:内阁、首相、议会、国王之间的关系:(1)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即成为执政党, 党的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2)首相是内阁首脑,有权提名内阁成员组成责任制内阁。首 相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和立法权。(3)内阁成员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集体负责,与首相共 进退。(4)内阁形式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不信任政府,迫使内阁辞职; 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2.下列四种政治体制,属于近代英国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下院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组织内阁并对议会负责, C 项符合题意;国王任命首相,首相对国王而不是议会负责,这一政体类似德意志帝国宪法, 与君主统而不治的英国不同,A 项错误;由议会选出总统,组织内阁,总统和内阁都对议会负 责类似法国,英国是保留了君主制的,B 项不符合题意;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对皇帝 负责的三公制度出现是在中国秦朝时期,D 项错误。 23.华盛顿不得不向人们发出警告,“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之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 要么我们就保持 13 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永远互相争吵”。华盛顿的这一警告所针对的是 A. 美国刚宣布独立,英美力量悬殊 B. 赢得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邦联制面临危机 C. 美国联邦宪法遭到强烈抵制 D. 南北方因黑奴制矛盾日益尖锐 【答案】B 【解析】 【详解】美国独立之初是个松散的联盟,中央政府权力较弱,华盛顿的意思是加强中央政府 的权力,故 B 项正确;材料针对的不是英美的矛盾,是美国独立之后中央主权大小的问题, 故 A 项错误;联邦宪法此时还没有颁布,故 C 项错误;南北方因黑奴制矛盾日益尖锐是 1860 年前后,故 D 项错误。 24. 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起草人汉密尔顿说“行政部门不仅具有荣誉、地位的分配权,而且执 掌社会的武力。立法机关不仅掌握财权,且制定公民权利义务的准则。与之相反,司法部门 既无军权、又无财权,不能支配社会的力量与财富,不能采取任何主动的行动。故可正确断 言:司法部门既无强制、又无意志,而只有判断;而且实施其判断亦需借助于行政部门的力 量。”为此美国 1787 年宪法( ) A. 强调司法部门独立,不受任何部门限制 B. 授予最高法院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C. 大法官的产生经总统提名,参议院通过 D. 限制行政和立法部门权力,实现互相平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种权力独立平等,相互制约,所以 A、B 项错误。C 项在材料中没有 体现。材料主要表达了行政和立法部门权力过大,司法部门权力过小,因此要限制行政和立 法部门权力,实现互相平衡。本题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 25.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 其焦点表现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 C. 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 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1875 年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美国民族解放战 争的时间是 1775~1783 年,D 项说法错误。ABC 三项说法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确 立过程 【名师点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项目 德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共和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世袭 议会选举 国家元首的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有 有 政府内阁首脑 首相 总理 政府内阁产生方式 皇帝任命 议会产生 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 皇帝 议会 议会的权力 行使立法权 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享有真正 的、独立的权力 行使立法权 权力很小,甚至不能自行通过 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26. “1875 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国民议会)的 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根据法国 1875 年宪法,立法机构“强大”的表现不 包括( ) A.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B. 参议员虽由选举产生但可终身任职 C. 总统任命内阁必须经过参议院批准 D. 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经参议院同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875 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 立法机构(国民议会)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立法机 构“强大”的表现在: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任命内阁必须经过参议院批 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经参议院同意。B.参议员虽由选举产生但可终身任职,不符合 1875 年宪法,因此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 国 27. 有学者认为:“新德意志帝国树立之政治制度,……表面上帝国政治受国民代表之支配, 但实际上,则制宪者之设计至巧,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一个独裁君主。”该学者 认为德意志帝国( ) A. 民主立宪 虚,君主专制是实 B. 政治权力由帝国议会掌控 C. 共和派和保皇派势力相当 D. 容克贵族占主导,资产阶级次之 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表 面上帝国政治受国民代表之支配是强调民主立宪是虚的,“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 一个独裁君主”是强调君主专制是实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 主立宪制的确立 28.《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 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 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 碍”。此材料突出反映了 A. 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 B. 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 C. 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 D. 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的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 的司法主权,而耆英还认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说明 清政府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司法独立权遭到破坏,这反映了缺乏法权的观念。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中未涉及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关键信息,排除;C 项,材料未涉及到朝贡礼仪的信 息点,排除;D 项,清政府没有意识到司法主权的被破坏,所以不可能促进国人法律意识的转 变,排除。 29.清朝一位中国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的地方官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 气愤地说:“清政府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索,而我们中 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发生在什么条约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运货物到汉口”、“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体现了 1858 年,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 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的史实。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 ACD 三项,故选 B。 考点: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0.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 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原因不包括 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 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C.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D.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民众购买力低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得到了实施,因此 B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B;“结 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说明外国商品在中国并不畅销,依据所学,中国自然经济的自给 自足特征是造成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滞销的根本原因,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依据 所学,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是造成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滞销的客观原因之一,C 正确, 不符合题意,排除;依据所学,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购买力低下是造成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 滞销的客观原因之一,D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31.郑观应认为:“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 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 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结合甲午战争前的史实,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 的是 ①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加剧列强侵华 ③列强利用条约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提到,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 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 了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片面最惠国待遇加剧列强侵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故 C 项正确。③列强利用条约限制中国商品出口,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32.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 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太 吏之泄泄(闲缺)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天 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频仍 B. 社会治安混乱 C. 土地兼并严重 D. 官吏贪暴腐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词语是“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 复反顾?”意思是说农民起义是因为官吏长时间鱼肉百姓,所以 D 项是正确项。自然灾害频仍 材料无从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官吏本身的不作为造成民众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社会 治安混乱是其表现,故 B 项错误;土地兼并严重材料无从体现,故 C 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 争·太平天国运动 33.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它是近代民 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 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C. 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 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它维护小农经济,是 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所体现的绝 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ACD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 项说法 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34.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后者很好地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农 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①正确, 故排除 ACD。《资政新篇》只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但是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消 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且它不是农民运动的产物,也不符合农民的要求,故②③错误, 符合设问。《天朝田亩制度》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 畴,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故④错误,符合设问。所以选 B。 35.观察下面的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 19 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 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 是 A. 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 B. 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 C.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 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19 世纪晚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中年大汉”是指清政府;“一小个子”是指日本,因此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AD 是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C 是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B 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辛丑条 约》;所以答案选 C 选项。 点睛:解答漫画类的问题,要明确漫画的隐喻意义。如本题中涉及的是每个人物所代表的含 义。“中年大汉”是指清政府;“一小个子”是指日本,这些内容的分析是基于历史时期来 判断的,因此联系所学知识是必要的。 36.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 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英国提出的“协定关税”,是为了满足其工业革命后对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 19 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是帝国主义国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行资本输出,抢 占世界资本市场的反映。两个不同的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 B 项正 确。“协定关税”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在华设厂”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 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故 AD 不是共同点,可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初步形成,故排除 C 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需要广阔的原料 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故“协定关税”有利于其倾销商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需要扩大其资本市场,因此,允许“在华设厂”便成为西方国 家提出的要求。 37.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 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 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 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意,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有两方面的原因:要清政府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 协让步;帮着清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以华制华。结合课本所学,《辛丑条约》规定:清 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D 符 合题意;《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只体现英国和日本的利益和要求。AC 不合题意;《天 津条约》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通商、传教等,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C 不合题意。由以上 分析可知,ABC 不合题意,选择答案 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签订影响的理解。《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两; 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等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 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 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8.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 中甲、乙两处空白应为 A. 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B. 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 C.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革命的方式,由国共合作发展到暴力反 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始于南昌起义,而遵义会议的召开则实现了中共中央从王明的“左”倾 错误领导到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的变化,C 项符合题意;秋收起义发生在南昌起义一个多月以后, 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的领导发生了改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只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并没有改变党中央的领导,ABD 三个选项都是不符合题意的。 39.学会运用历史推断的方法判断历史事件的结果是学习历史基本方法之一。下列论断与对应 结果符合史实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关于遵义会议的论断和结果符合史实,是正确的,D 项符 合题意;土改是将地主土地所有改为农民土地所有,并没有消灭私有制,A 项错误;三大起义 失败的事实证明城市中心论不适合中国国情,B 项错误;共产党领导边界的革命,建立红色政 权,反抗的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北洋军阀的统治已经在 1928 年结束,C 项错误。 40.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 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 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中国革命的种子,其胜 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指引中国革命向 前发展,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法 ②③④是正确的,D 项符合题意;长征在 1936 年胜利完成,而 1945 年春天召开的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 ABC 三项是错误的。 二、非选择题 41.观察下面四幅地图,回答问题。 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地图分别反映的四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2)图一和图二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有何不同?各自的影响如何? (3)图三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后来造成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4)图四和图二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关系?简述图四制度的影响。 (5)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1)西周、秦朝、西汉、元朝;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 (2)不同:图一分封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图二中的郡 县则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影响:分封制在前期 使西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后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破 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 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3)王国问题。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颁布限制 藩王的“附益之法”,诸侯王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4)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行省制度的推行有效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促 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我国明清 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分封制在中国古代的 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郡县制和行省制度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影响深远。 【解析】 【详解】(1)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分别有“镐京”、“鲁、齐、燕、宋”,“咸 阳”为都城,郡县和封国犬牙交错,中书省和宣政院等信息的四幅地图分别反映的是西周、 秦朝、西汉、元朝四个历史时期的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四个地方行政制 度。 (2)不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的分封制和图二中郡县制两种制度在地方行政制度和 中央政府的关系的不同。影响: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分析分封制对西周前、后期统治产生的不 同影响,再分析指出郡县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还经 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积极作用。 (3)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三中郡国并行的政治制度后来造成了威胁中央集权和国家 稳定的王国问题。解决: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附益之法”等措 施,使诸侯王问题得到了解决。 (4)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四中的行省制度是对图二中郡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元朝的行省制对元朝统治、中央集权、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我国地 方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5)认识:根据以上问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从进程、原因和影响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说 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42.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民主制的形式与实质迥然不同。阅读下列 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 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 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与上。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 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 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 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 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 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 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 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 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 30 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 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 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 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 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 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 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材料五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 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 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 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 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 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依据材料一,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法国为什么在 1870 年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1870 年后,法 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 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 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5)概括材料四中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答案】(1)东方国家主权在君,西方主权在民。 (2)原因: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陷于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资 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标志:颁布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 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表现:人民主权;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间接民主、民主共和制);赋予总统极大的 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 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政治制度应根植于本民族,学习西方要与本国国情结合,否则会失败;不能全盘否定中 国传统政治制度。 【解析】 【详解】(1)不同特点:依据材料一中秦朝“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 成事,倚办与上”,伯利克里强调雅典“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等 信息,可概括出东西方两种制度一个主权在君,一个主权在民。 (2)暴力方式:根据材料二“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 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从历史、政治、经济和阶级等方面,分析法国在 1870 年前暴力革命的原因。标志: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法国最终“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 起民主制度”。 (3)“错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德国“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误”指的是容克地 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特定的近代化道路的 产生的影响是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 路。 (4)表现:据材料四中美国共和政体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代表制改 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强化了行政权的 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 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在 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方面的具体表现。意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民主共和政治的 创新对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和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5)观点:根据材料四中“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 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 作用”,“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 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 私心”等信息,即可概括出政治制度应根植于本民族,学习西方要与本国国情结合,否则会 失败;不能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等观点。 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