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伫立着 12 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化柱上刻
有四个大字——文宗在蜀。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从汉代“文
章冠天下”的四大家: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
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承
可谓是千古流芳。
巴蜀有句俗话,“李冰治水,文翁化蜀”。说的是李冰治水,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提
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统
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
被”的感觉。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
创办了官学——“文翁石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文翁不仅面
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并
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
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巴蜀之地一度出现
“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辞赋大家。受
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国教育的发展。蜀学之兴,由
此开始。
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凭借
独特的地理位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
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堪称发
达。绍兴七年(1137 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大成之殿”四字匾额
以赐府学。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成都府学吸引
了来自各地的学者,“石室之学,通养六十州之士”,成都府学不仅承担起培养整个四川地区
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诞生于唐代、作为官方藏书和修书之处的书院也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其教
学功能不断被强化。明清时期,成都各地书院依旧蓬勃发展,在教化人民、培养“良士”“名
臣”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四川文化事业的繁荣。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
患日益严重,有识之士提出废科举、办新学的主张。清末,几乎所有书院都改为新式学堂,
由此拉开了蜀地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摘编自成都博物馆 2019 年 8 月《原来这才是“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秘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都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享有“文宗在蜀”的美誉。
B. 李冰兴建水利工程,为蜀地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C. 由于巴蜀之地有着道阻且险的地理特点,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动乱时期这里的教育发展还是
相对稳定的。
D. 明清时期,已经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的成都各地书院为四川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
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以时间为序论述蜀学教育的发展,旨在证明发达的蜀学教育是
“文宗在蜀”的主要原因。
B. 文本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论证“两宋以
文治国”的论点。
C. 文本开头引用天府广场文化柱上的刻字内容,扣题的同时引出下文对巴蜀教育的相关论述。
D. 文本结尾仍以时间为序,从成都各地的书院功能的转化,再次证明蜀地的教育与文化在持
续发展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得到繁荣发展,众多求学的人聚集于此,人数一度远超齐
鲁地区。
B. “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校,文翁向全郡招收子弟并亲自教授,以致蜀中
求学之风盛行。
C. 蜀地官学得到了一些朝代当政者的重视,汉代统治者曾向全国推广这一办学模式,宋高宗
还曾经为文翁礼殿亲自书写牌匾。
D.“文翁石室”被称为“官学”,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府学”则是从创办者的身份
言之。这两个概念所指相同——都是说教学机构。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
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本题 A 项,偷换概念。第 1 段:“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有“文宗在蜀”
美誉的不是成都,是整个蜀地。下文李白(一说绵阳)、苏轼(眉山)也有提示作用。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对论证方法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
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本题 B 项,论证方法的作用分析有误。第 6 段:文中“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
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一句是一个论据(先总说,后举例),列举“文彦博”“宋
祁”“范成大”等名臣是为了论证两宋时期“学校教育堪称发达”。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对文本内容 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
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A 项,夸大程度,且以偏概全。第 4 段:“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中“比”是“并列”之
意;此外“蜀学”不仅指“求学的人”,更指蜀地的文化成果。
B 项,扩大范围,且强加因果。原文“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
学校;文翁亲自教授的是“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此外文翁招生和授课的方式不构成“蜀
中求学蔚然成风”的全部原因。
D 项,张冠李戴。“官学”,是从创办者的身份言之;“府学”则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
故选 C。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日媒去年 3 月份的报道,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大国,庞大的
电商市场也带动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减退,科技创新正在席卷全球,传统行业正不断地与科
的
技碰撞。依赖人力的物流行业,也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传统模式向现
代化、智能化升级。自 2009 年智慧物流概念提出以来,物流行业内的各大公司都在积极建设
自己的智慧物流体系,使用机器人来节省人力成为了一个常见的做法。
主打物流平台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建设仓储中心的同时,可以借助合作伙伴“三
通一达”(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已有的中转站,形成多点覆盖网络。在配送和派送上,
采取众包式的菜鸟主要负责挖掘大数据信息,为各大仓储中心间的物流调度作出最优的选择。
而京东集团走的是自建物流体系,仓储建设上肯定比菜鸟要下更大力气,对无人车和无人机
需求也比菜鸟更强烈。
(节选自 2017 年 11 月《新浪科技》,有删减)
材料二:
5 月 22 日,西安航天基地与京东集团签订了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京东无人系统产业中心、
京东云运营中心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是推进陕西省政府与京东集团签署的《构建智慧物流体
系战略合作协议》的关键环节,将打造京东集团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智慧物流产业基地。这将
成为京东打造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智慧物流产业基地计划的重要一步。协议内容主要有:
打造智慧供应链价值网络:京东集团打造集仓储、配送、结算、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
物流业务于一体的智慧化物流产业中心,落地西安,辐射全球,力争在“十三五”末形成产
值超过 1000 亿元的产业集群。
推动无人技术迅速落地:双方计划在 2017 年底完成京东无人系统研发团队的组建工作,
并逐步开展京东“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一体化测试体系建设。同时还将在航天基地注
册组建京东集团全资子公司,建设工业级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
构建尖端技术能力输出平台:建设“云计算+大数据”新基础设施平台,打造统一城市云
端入口,构建“以云技术为支撑,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城市生态,打造平台、数据、生
态、网络四大体系,形成“云聚产业、智赢未来”的经济发展新局面。
据悉,五年内京东计划投资 205 亿元与西安航天基地打造首个全球性物流总部。
(节选自 2017 年 5 月《搜狐网》,有删减)
材料三:
本报北京 4 月 11 日电 国家邮政局 11 日发布《2018 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2018
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 814.5,同比提高 23.6%,行业加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各分项指数来看,2018 年全国快递企业日均快件处理量 1.4 亿件,同比增长 25.7%;
快递业务收入超过 6000 亿元,达到 6038.4 亿元,同比增长 21.8%。快递服务满意度得分为
75.9 分,比上年提高 0.2 分。从全球范围看,2018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美、日、欧发达
经济体之和,规模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 3 倍多,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
一半以上,成为全球快递包裹市场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
2018 年,全国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点达到 6 万多个,快递企业乡镇网点覆盖率达到 92.4%,
同比提高 5.1 个百分点。
(节选自 2019 年 4 月《人民日报》,有删减)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 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是 2017 年的 1.236 倍,2018 年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点是 2017 年
的 1.51 倍。
B. 2018 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中的日均快件处理量比 2017 年增加了 25.7 个百分点, 2018 年
快递业务收入也比 2017 年提高了 21.8 个百分点。
C. 2018 年美国快递业务规模还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美、日、欧发达经济体的快递业务量总
和也没有中国的多。
D. 2014 年以来中国 快递业务规模就已经占据世界第一,目前中国的快递业务对全球快递包
裹市场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我国人口红利在慢慢减退,所以传统行业中的物流业面临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的迫
切性最为突出。
B. 京东集团为了打造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智慧物流产业基地,与西安航天基地签订了《构建智
慧物流体系战略合作协议》。
C. 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打物流平台,利用挖掘大数据信息,将物流调度最优化,然后利
用“三通一达”进行快递服务。
D. 京东集团的物流发展与菜鸟的不同,它要打造智慧供应链价值网络,大力发展无人技术,
构建尖端技术能力输出平台,所以京东要建设的是智慧物流体系。
6. 请结合材料指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并请给中国物流业提出一条服务方面的建议。
【答案】4. A 5. C
6. 现状:①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电子商务大国,而且电商市场庞大,带动中国物流行
业发展。
②中国人口红利减少,所以部分中国物流企业已经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③加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的
建议:积极拓展服务覆盖网络,尤其是农村领域。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
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本题 A 项,“2018 年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点是 2017 年的 1.51 倍”错,由“2018 年,全国农
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点达到 6 万多个,快递企业乡镇网点覆盖率达到 92.4%,同比提高 5.1 个百
分点”可知,“5.1 个百分点”为 0.051,故 2018 年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点是 2017 年的 1.051
倍。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
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 项,无中生有,“迫切性最为突出”于文无据;
B 项,张冠李戴,“与西安航天基地签订了《构建智慧物流体系战略合作协议》”错误。由“西
安航天基地与京东集团签订了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京东无人系统产业中心、京东云运营中心
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是推进陕西省政府与京东集团签署的《构建智慧物流体系战略合作协议》
的关键环节”可知,签约对象是陕西省政府;
D 项,无中生有,“京东集团的物流发展与菜鸟的不同,它要打造智慧供应链价值网络”错误,
由“自 2009 年智慧物流概念提出以来,物流行业内的各大公司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智慧物流
体系……采取众包式的菜鸟主要负责挖掘大数据信息,为各大仓储中心间的物流调度作出最
优的选择”可知菜鸟与京东一样建设的都是智慧物流体系。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做答此类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
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请结合材料指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状况,并请给中国物流业提出一条服务方面的建议。
现状方面:①由材料一第一段“据日媒去年 3 月份的报道,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
大的电子商务大国,庞大的电商市场也带动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去掉例子可知,中国已
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大国,庞大的电商市场也带动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②
由材料一第二段“当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减退,科技创新正在席卷全球,传统行业
正不断地与科技碰撞。依赖人力的物流行业,也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
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升级”去掉世界部分的背景描述,可知中国人口红利减少,所以
部分中国物流企业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③由材料三第一段“本报北京 4 月 11
日电 国家邮政局 11 日发布《2018 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2018 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
为 814.5,同比提高 23.6%,行业加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去掉举例部分,可知行业加速进
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然后根据问题,给中国物流业提出一条服务方面的建议。可以是①积极拓展服务覆盖网络,
尤其是农村领域,努力提升服务质量,②提升消费群体的满意度。③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完
善物流配送的相关政策法规④扩大国内与国际市场。学生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作答此类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
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
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活需要蔬菜,也需要鲜花
若蝶
①我家楼下有一小块空地,不知何时,开出了一株深红色的鸡冠花。
②每天出门和回家,都要路过这块空地,每次我都留恋地多看它几眼。周围是树木荒草,
只有这一株盛开的鸡冠花,显得分外妖娆和美丽,看到它总让我精神一振。
③一天傍晚下班回家,路过那块空地,忽然发现没有看到那抹红,心下一惊,连忙在四
周寻找,结果在一堆被铲掉的荒草丛中找到了它。它被连根拔出丢在了垃圾堆里。
④一楼的那位阿姨,正在这块空地上翻土锄地,想必是要开垦出一块菜地来。“阿姨,
这花不要了吗?”我拾起鸡冠花问正在干活的阿姨。
⑤“不要了,留着也没用,还占地儿,我在这栽点蔬菜,你烧菜要是少根葱缺头蒜就下
来摘呀。”阿姨热情地回答我。
⑥我一边道谢,一边暗暗地惋惜:多美的花呀!怎么就成了无用的呢?环顾四周,想找
个空地,把它重新栽回去,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多余的空地。心想:阿姨为什么就不能少
栽两棵菜,给这个花留点空地呢?最后我在一棵桂花树下,挖了个洞,把它的根埋了进去,
希望它还能活过来。
⑦晚上躺在床上,像被谁抽去了筋骨似的,一动也不想动了。想想这一天像机器一样地
运转:早上急急忙忙地起床,做早饭,送孩子上学,马不停蹄地赶到店里上班,应对各路顾
客,你吵我争,讨价还价。直到日落西山,赶着回家洗衣、做饭、抹灰扫尘,等孩子做好功
课,忙完家务,已累得只想一头栽倒在床上。
⑧打开手机,正好看到好友珍向我诉苦说,自从大学毕业投入社会,就再没有握过画笔。
结婚生子后,更是忙得连看画的时间都没有。整天忙忙碌碌,这样的日子每天都在重复,生
活里似乎只剩下忙不完的家务,挣不完的金钱。
⑨是呀,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墙角的那把吉他已落满了
灰尘,有多久没有去触动它的琴弦?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环绕世界的
旅行。什么时候这些梦想都被搅碎,拌进了柴米油盐里?
⑩突然惊悟,我们已和楼下的阿姨一样,为了蔬菜丢掉了鸡冠花。她认为一枝花是没用
的,不能充饥、不能当菜。我不也认为文学、旅行甚至爱情都已是没用的东西,我的眼睛盯
着的都是有用的:工作、学业、升职、房子、车子……
⑪什么时候,我早已不再注意,有一片小草正在悄悄地冒芽,有一树花朵正绽放清香。“情
怀”二字已成风花雪月的矫情。
⑫可是抓住了尘世中的利益,为什么我的心并没有满足呢?常常感到活在闷罐里,透不
过气来。仔细想想,可能因为我的生活里少了一抹鲜红的色彩,像楼下的那株鸡冠花,已被
我从生活的田园里拔除了。
⑬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⑭一枝花、一场雨、一次远行,都是诗意的生活。可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我们认为它
们无用,而这些无用的一草一木,一书一曲,恰是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平静台,是这些,
给沉闷的生活,送来清风花香。
⑮物质的富足可以让你的脚步抵达想去的地方,精神的追求更能让心灵的水泽花香萦绕。
偶尔停下脚步,将一些时间花在看似无用的小欢喜上,其实是毫不可惜的。赏花、读书、喝
茶、听曲,是夹缝里的阳光,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诗意和点缀。
⑯翻身下床,打开书柜,抽出一本旧书,弹去微尘,认真地翻阅起来。从今天起,给自
己的生活留一点空间,哪怕每天只有 10 分钟的时间,留给文学、留给音乐、留给茶艺、留给
舞蹈、留给手工、留给梦想。毕竟生活里,我们需要蔬菜,也需要鲜花。
(选自 2019 年 5 月《大连晚报》)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开篇写到美丽的“鸡冠花”,由花的命运引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又借花寓指生活中
的诗意和点缀。
B. 文中铲花栽菜的阿姨和作者的好友珍只知追求物质享受而毫无精神生活,二者都是现实生
活中极具代表性的庸碌俗人。
C. 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与中学课文《囚绿记》《小狗包弟》有异曲同工之处。
D. 本文语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即使是文中的议论文字也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贴
近心灵的语言娓娓道来。
8.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什么时候这些梦想都被搅碎,拌进了柴米油盐里?
(2)精神的追求更能让心灵的水泽花香萦绕。
9. 文章结尾处画波浪线的部分一连用了 6 个“留给”,请分析其艺术效果。
【答案】7. B 8. (1)比拟修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失去梦想的无奈和惋惜。或:运用了
借代的修辞,用柴米油盐来代指世俗的生活,形象生动的写出曾经的梦想被生活琐事磨灭的
无奈与失落。
(2)比喻修辞,把心灵比作水泽,把精神享受比作花香,生动写出受到精神滋润后的美好体
验(或:更形象的表达出人的心灵需要精神力量去支撑与滋养)。
9. ①六个“留给”重复使用,是反复的手法。语句铿锵有力,起到强调的作用。②作者畅想
了各种诗意的活动,呈现出精神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必要性(或:强调了生活中不止需要物
质的富足,更需要精神的滋养,进一步强化了文章的主旨)。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
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不正确
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
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 B 项,“毫无精神生活”于文无据,“庸碌俗人”评价过于苛刻,原文第⑧段表述“忙
碌”而非“庸碌”,二者词义并不相同。此外作者对两个人物毫无贬低之意,只是由外人触发
自省。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把握能力。分析句子的修辞及表达效果,理解含义要学会灵活应
变,若从修辞角度分析,可以按照“明手法+析内容+点效果”的套路来。
本题主要运用比拟、借代、比喻修辞,解答本题需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修辞,点明表达效果。 (1)
“梦想都被搅碎,拌进了柴米油盐里”运用比拟修辞,将失去梦想写成“梦想都被搅碎,拌
进了柴米油盐里”,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将失去梦想的无奈和惋惜。同时也是运用了借代的
修辞,用柴米油盐来代指世俗的生活,形象生动的写出曾经的梦想被生活琐事磨灭的无奈与
失落。(2)“精神的追求更能让心灵的水泽花香萦绕”运用比喻修辞,把心灵比作水泽,把
精神享受比作花香,生动写出受到精神滋润后的美好体验。或更形象的表达出人的心灵需要
精神力量去支撑与滋养。学生自行总结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内容及表达效果,理解含义要学会灵活应变。
作答本类题型,可以按照“明手法+析内容+点效果”的套路来。
“留给文学、留给音乐、留给茶艺、留给舞蹈、留给手工、留给梦想”运用反复修辞。有意
让“留给”重复出现,就是为了强调突。由“毕竟生活里,我们需要蔬菜,也需要鲜花”结
合上下文可知,“蔬菜”指代物质生活,“鲜花”指代精神生活。而里给 内容则是丰富多
彩的精神生活,可知,作者强调了生活中不止需要物质的富足,更需要丰富的精神的滋养,
通过这种畅想,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学生自行总结即可。
【点睛】小说题的一些阅读技巧平时应该做好储备,比如常见题型,以及思维路径、答题技
巧、模板等等都该有模板或者套路,若对题干做到心中有数,答案自然如成竹在胸。段落作
用题答题思路包括: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理解含义题学会灵活应变,若使用了
修辞可以按照“明手法+析内容+点效果”的套路来;若内容丰富,则按照由浅入深由现象看
本质,由表及里的思维路径来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
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
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
【
的
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
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
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
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
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
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①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
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
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
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
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
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
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
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
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节选自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注]①重足:站立时双脚相叠,形容很害怕。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
朕一二大吏
B. 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
朕一二大吏
C. 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
朕一二大吏
D. 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
朕一二大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朕:人称代词。秦代以前是人称代词,指“我的”或“我”,如《离骚》中“回朕车以复
路”。自秦始皇起专用于皇帝的自称。
B. 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月末,与“望”“既望”“晦”等均指农历每个
月的特定日子。
C.苏洵:眉阳人,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被世人并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
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D. 稽首:指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稽,停
留,拖延。稽首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一会儿。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方平深领皇帝要旨。到任后,撤去守备军队,让郡县长官、老百姓一如既往地办公、生
活,践行了皇帝的治理策略,也收到了实效。
B. 张方平深得民众认可。当初他在“祸乱马上就要发生但还没有出现”之际走马上任,且连
续两年让蜀地相安无事,所以当地百姓坚持为他塑像。
C.眉阳人苏洵赞誉张方平。张方平“为天子牧小民不倦”,并且治理好蜀地之后,他也毫无居
功自傲之心。苏洵希望百姓世世代代牢记张方平的功德并为他塑像。
D. 张方平深爱、厚待蜀地民众。他认为百姓如果生活在歧视和酷刑之下,很容易狠心抛下家
人参与叛乱,所以他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地百姓,礼法行事。
1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2)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人们都说蜀地的人们常常生变(作乱),在这种情况下(在此时)用对待(防备)
盗贼的心思来对待(防备)他们,而且(还)用约束(制裁)盗贼的法度来约束(制裁)他们。
(2)张公的恩情,一定要记在心里;(即使)你们死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孙记在心里。
他的丰功伟绩(已经)记载在史官那里(史册),不需要再画像(记住他)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上句“众言朋兴”中“众言”为主语, “朋兴”是“众言”的谓语。后句和前句结构相似,
故“朕志”做主语,排除 AC 两项。“变”是下文主语,故排除 B 项。断句为:毋养乱,毋助
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
大吏。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 B 项,“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月末”错误。“朔”指农历月的初一。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对原
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回到原文中圈定答题区间,结合选项进行
分析。
C 项,“苏洵希望百姓世世代代牢记张方平的功德并为他塑像”错误。由“且公意不欲,如
何?”可知,张方平反对塑像。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注意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也
应注意平时课内外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的积累识记。(1)“变”,作乱;“于是待之以待盗贼
之意”状语后置,“于是以待盗贼之意待之”;“绳之以绳盗贼之法”,状语后置,“以绳盗
贼之法绳之”,“绳”,约束。(2)“尔”,你;“其”他的;“无以”,没有……用来……的
办法。
【点睛】参考译文:
至和元年秋天,四川一带人传说敌冠将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惊呼,乡间没有人居
住(城外百姓全都逃光)。谣言流散,京城上下大为震惊。正准备命令选派将帅,天子说:“不
要酿成祸乱,不要助成事变。虽然众人传说纷起,但我的主意已定,外患不一定会酿成,事
变将会从内部兴起。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解决。只需要我的一
两个大臣去妥善处理。谁能够处理好这文、武之间的事情,承担使命去安抚我的百姓?”于
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天子说:“好!”张公以侍奉双亲为由推辞,未
获批准,于是就动身出发。
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人员。派人对郡县长
官说:“敌寇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到了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像往年
一样庆贺新春,于是相安无事。再到了第三年的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要在净众寺里安放上
张公的画像,张公没能禁止得住。
眉阳人苏洵向众人说道:“祸乱没有发生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也容易治理。有祸乱
的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
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
势),就象器物已倾斜,(只不过)还没有倒地。只有你们的张公,却能在它旁边安坐,面色
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矜自得之色。替天子管理百姓孜
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你们是因了这张公而得生,他就是你们的再生父母。而且张公
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看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
变乱,所以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对于本来
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管束他们,这样百姓才忍心不顾
及自己这父母妻儿所依靠的身躯,而抛弃他们自己沦为盗贼,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以礼
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
乱,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人,那么蜀人也会把自
己当成齐鲁之人对待自己。假如任意胡来不按法律,用淫威胁迫平民,我是不愿这样做的。’
啊!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大家听了,一
齐再重新行礼,并说:“是这样的。”
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记在你们心中;你们死了,记在你们子孙心里。他的功劳业
绩,记载在史官那里(史册上),不用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己又不愿意,如何是好?”众人都
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即使如此,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件好事,
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跟他的邻里住在哪里,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
丑等情况。更有甚者,还有人讯问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
他的传记里,目的是要使天下人,不仅铭记在心里,而且要显现在眼前。音容存现在人们目
中,所以心里的铭记也就更加真切久远。由此看来,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苏洵听了没有
别的话来答对,就为此写了这篇画像记。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古典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台 城
韦 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蝶恋花②
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①台城: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
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韦庄,晚唐诗人。②此词创作于柳永漂泊异乡之际。
14. 下列对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庄诗中的“六朝如梦鸟空啼”与杜甫诗中“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之中“空”字有异曲
同工之效,都凸显了作者内心的空荡失落之感。
B. 韦庄的《台城》与杜牧的《泊秦淮》的诗歌主题相同,都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无比的关
心与深切的忧虑。
C. 柳词下片中写到词人对酒当歌图一醉,却只能是强颜欢笑,进一步突出了作者无法排解内
心的春愁之苦恼。
D. 韦诗哀叹国运衰败,柳词慨叹春愁无人能解,心中伤感,两首诗词中处处皆衰败之景,可
谓情借景显。
15. 请简要指出韦诗与柳词在写法上的异同。
【答案】14. D 15. 相同点:都借用春天之景来抒发感情(在抒发感情上都善于运用衬托
的手法)
不同点:示例 1:首先,韦诗全诗都是写景之句,融情于景;而柳词上片写景,下片叙事抒怀,
卒章显志。其次:韦诗描绘的是美丽的春天之景(雨中春景),借此反衬眼前台城的荒败,表
达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和对晚唐将亡的忧虑。而柳词中的景带有衰败之感。(或:韦诗——动静
结合,柳词——静景再现)(或:韦诗——今昔对比,拟人,柳词——下片抒情直抒胸臆)
不同点示例 2:比照景情的处理,韦诗能答出反衬或乐景衬哀情,分析情感;柳诗答上借景抒
情、融情于景,然后分析情感。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
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 D 项,“两首诗词中处处皆衰败之景”错误。“江雨霏霏江草齐” 写出了江面烟雨迷濛,
江边绿草如茵,并无衰败之景。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有要求:请简要
指出韦诗与柳词在写法上的异同。
韦诗通篇写景,“杨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描绘动景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
的春景,六朝往事豪奢如梦只剩春鸟悲啼。古今对比,写出了物是人非。“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描绘静景杨柳在春风中摇荡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当年十里长堤,杨柳
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动
静结合。全是写景,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
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表达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和对晚唐将亡的忧虑。
柳词“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写登楼引起了“春愁”。诗人伫立楼头,极
目天涯,一种黯然销魂的“春愁”油然而生。“草色烟光残照里”写出了春草铺地如茵,诗
人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诗人融情于景 “无言谁会
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下片叙事“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打算借助于酒,借酒浇愁,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
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写出了“春愁”的缠绵执着,是解脱不了的,排遣不去的。结
尾卒章显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出诗人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
悔,宁愿为她消瘦的精神萎靡神色憔悴。透露出这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学生进行总结即
可。
【点睛】古诗词鉴赏常见考查角度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
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
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不能有偏废。无论考查什么都离不开句意及情感主旨等信息,至少占一半分数,所以要做好
鉴赏题,能疏通文字障碍,即准确翻译是前提条件,会翻译才能更准确地解读情感把握观点
态度。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抒发女主人公内心苦楚,其中的成语又留给读者一个勤劳能干的印象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写自己虽惆怅却又相当达观的
襟怀,与他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同样给人以鼓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既有雄浑气势,彰显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
又缅怀古人而感伤自己,为全词定下较高格调的两句是:_____,_____。
【答案】 (1). 夙兴夜寐 (2). 靡有朝矣 (3). 沉舟侧畔千帆过 (4). 病树前头
万木春 (5). 千古江山 (6).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
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夙、寐、靡、觅。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
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
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
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
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 的话题。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
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 643 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 5 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 7 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 6 成学生
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这些信息的确令人 。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 ,所
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心情愉悦。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谈虎色变 叹为观止 盖棺定论 对症下药
B. 岌岌可危 唏嘘不已 盖棺定论 对号入座
C. 岌岌可危 叹为观止 木已成舟 对号入座
D. 谈虎色变 唏嘘不已 木已成舟 对症下药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B.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C.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D.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19.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
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后来?——起来了。他到年底就生了一个男孩,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B.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
感到衷心喜悦。
C.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 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
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主
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
第一空:谈虎色变:比喻只要提到可怕的事情,紧张的连脸色都变了。岌岌可危:形容十分
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岌岌可危情感色彩浓重,与脱发这一现象不搭配。
第二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 事物好到了极点。唏嘘不已:伤心地哭泣难以自止。脱发并
不是好事情,故用“唏嘘不已”。
第三空:木已成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能改变。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
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文段不涉及生死,故选用“木已成舟”。
第四空: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 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号入座:比喻把有关的人或
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联系起来。由“所以有
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可知,应“对症下药”。
故选 D。
的
【18 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
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
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语序不当,“近期”时间定语放在数量定语
前--领属+时间处所+数量+怎样的+性质类别。故排除 A 项、D 项。
“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成分残缺,“呈现”需带宾语中心词“特点”,排除
C 项。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的掌握能力。题干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
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用法为解释说明。
A 项,话语的间隔;B 项,表示插说;C 项,解释说明; D 项,表示总结。
故选 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牛顿说他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圣贤的存在确乎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放眼
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大师毕竟令人眼晕。一代又一代的大师以他们强力的思想和语言为后来
者精心构造了一个个既定的牢笼,_______。大师活水般的思想成为经典,其经典又在时间中
风干成僵死的教条。对经典的阅读,与其说是对真理的向往,______,永远都不可能是平等
的交流。
然而,对高尔基、索尔仁尼琴、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法
也绝不相同。因而我们说,大师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在”。而后人超
越了时代的困囿反观大师时,大师也已不再是个体化的大师,而是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的
文化存在,在时间中经历着升值或贬值的自然过程。
于是便有了“重读大师”这个理念。“重读大师”不仅仅是一种“动态”,更是一种“常
态”——这样的“重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_______,而应是时时发生的。我们在重读
中领悟了历史的述说,在传统中寻找了“对应的力量与智慧”,在这种颇富“时间差”效果的
重读中,后人不仅“打捞”和发现了已逝的英灵,更能发现自我,体会对既往的生命拥有裁
判权的那份愉悦,体会到“现代人对历史的胜利”。
【答案】 (1). 诱使人们成为他的囚徒(或:让人们成了虔诚的教徒;或:束缚着后来
者) (2). 不如说是对权威的崇拜(或:臣服,顺从,盲从) (3). 不会是一次性的
(或:不应是一劳永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属于补写句子的能力。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
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第一空,由“一代又一代的大师以他们强力的思想和语言为后来者精心构造了一个个既定的
牢笼”去掉心里是成分,简化为大师构造牢笼。然后根据上下文逻辑上的照应可推断为“人
们成为囚徒”;
第二空,注意前文“对经典的阅读,与其说是对真理的向往”关联词语为“与其说……不如
说……”,结合下文“永远都不可能是平等的交流”,可知填写语句贬义,推断为“不如说是
对权威的崇拜”;
第三空,由“而应是时时发生的”可知,不是一次性的。学生自行总结即可。
21.请将下面的新闻报道压缩成一句话新闻,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流畅,不超过 60
字。
9 月 4 日 14 时 46 分,首台搭载 5G 设备的 402 号“和谐 HXD3D”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缓缓
驶入西安机务段机车整备场,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
发的“5G+AI 铁路智慧机务系统”正式投用,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在铁路机车上应用 5G 技术,
对提升机车数据转储效率、加快铁路科技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
部署 5G 车地转储解决方案后,通过现场测试,30GB 的机车视频数据在 3 分钟左右就可全
自动完成数据转储,较之前的转储效率提升了约 13 倍,且全程无须人工干预。
这一系统还可通过 AI 技术对机车乘务员十余种作业行为进行智能分析,进一步提升了铁
路运输安全保障能力。
【答案】示例 1:中国“5G+AI 铁路智慧机务系统”正式投用(中国在全球首次在铁路机车上
应用 5G 技术),大幅提升了机车数据转储效率,并通过 AI 技术进一步提升了铁路运输安全保
障能力。
示例 2:9 月 4 日中国首台“5G+AI 铁路智慧机务系统”的正式投用,大幅提升机车数据转储
效率,加快了铁路科技创新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题,属于压缩语段能力。平时我们在写文章时,一般都有字数限
制。有时自己写的东西远远超出规定字数,那就必须对语段进行压缩,才能符合要求。压缩
语段主要需要我们三个方面的能力:理解材料、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
首先分层并概括层意,本文段可以根据分段划分为三层,以段落为标记,然后去掉文学性的
描述。
第一段,为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可提取主要陈述对象和主要事件,即 9 月 4 日 14 时 46 分, “5G+AI 铁路智慧机务系统”正
式投用。
第二段,“部署 5G 车地转储解决方案后,通过现场测试,30GB 的机车视频数据在 3 分钟左右
就可全自动完成数据转储,较之前的转储效率提升了约 13 倍,且全程无须人工干预。”可提
炼为:通过现场测试,转储效率大大提升。
第三段,“这一系统还可通过 AI 技术对机车乘务员十余种作业行为进行智能分析,进一步提
升了铁路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可提炼为:进一步提升了铁路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学生自行总
结即可。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部分学校的高中毕业生在高考结束后大规模地撕书,满楼满屋子都是撕碎的书籍……有
的老师说看着书本被撕毁感到很遗憾也很痛心,有的家长说,学生被压抑了三年,终于解放
了,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请你对材料中的老师 或 学生家长的看法,以书信的方式进行反驳。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撕书不可取,表达要克制
——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
你们好!
十年寒窗,高中三年,龙门一跃天地宽,首先预祝孩子们都能考取理想的大学;可是面
对每年高考结束的校园撕书行为,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学生被压抑了三年,终于解放了,
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我看来,家长对撕书的行为没有正确对待,缺乏深
度思考。
平心而论,对于高考后的学生而言,撕书行为能暂时缓解考后的压力和郁闷,但其消极
影响却更为明显,也深刻反映出学生不能理性对待高考的压力,不能采取克制的方式来进行
心理疏导的状况,更为他们没有保留高中时期学习奋斗的成长足迹和宝贵见证而感到遗憾。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和试卷本身没有错,而同学们却认为
是书本和试卷给他们造成了压力,选择撕书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正像工人运动发展史上,
初期的工人认为是机器剥削了他们从而砸坏机器一样,是一种自发的情绪反应,没有经过理
性的思考。因此,高考后的撕书行为,只是学生们自发的、盲目的发泄心理压力的行为,只
是从众心理的随波逐流,没有上升到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深度反思。
古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今有高中校园的撕书发泄,同学们在人生的战场上还没开始真
正地拼博和奋斗,却已缴械投降,自毁长城!因为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学习道路上冲
锋陷阵的装备,更是“攻城略地”“上阵杀敌”的武器。而同学们却不假思索地盲从,更有
部分家长在后面推波助澜,其举止何其陋也!
那些书本,那些试卷,每一页,每一行,都凝结着我们奋斗的心血和汗水,都烙印着我
们成长的足迹。做一个有心人,在高考之后,把这些书籍和试卷细致地分类保留起来,当我
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再次遇到挫折和压力,感觉过不下去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便会情不自
禁地想起昔日场景、想起老师同学、想起曾经的奋斗和青春,瞬间便会满血复活,战胜一切
压力和挫折。人生之旅漫长而美好,青春时期奋斗的见证理应得到保留,给自己的成长留下
一份美好的回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要坚决对撕书行为说不!撕书行为撕掉的不只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理性反思的思维
品质。它还是缺少坚韧、忍耐和克制等品格的表现,不仅会助长同学们的任性破坏行为,更
会养成学生的从众心理,不利于我们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撕书行为不可取,表达情
感要克制。
学生:郝美丽
2019 年 10 月 31 日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本次命题是创设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必须围绕材料内
涵和具体指向来立意行文,就事论事,合理类比和联想,精准完成任务指令。
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明晰材料的内涵是关键,把握住任务指令引导的方向,是准确审题立
意、顺畅构思行文的保障。综合来看,本次作文隐形聚焦了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
维发展与提升——批判与发现”这一核心问题,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着
力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学会主动思考、独立思考的考量,考查考生辩证思维、批
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水平。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名言:“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
毫无意义的。”现代社会竞争加剧,引导考生去反思正在经历或即将结束的高中生活,其意
义并不是要真正寻找到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促使考生去反思、去认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这应该是本题的应有之义。
具体过程: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创设了一
个情境:部分学校的高中毕业生在高考结束后大规模地撕书,满楼满屋子都是撕碎的书籍。
第二句主要陈述情境中的两类人对情境中核心事件的观点和看法。综合来看,第一部分中的
情境是第二部分观点的前提和基础,第二部分中所凸显的观点和看法是审题立意时应该关注
的重心。
2.典型任务的限制。首先,“请你对材料中的老师或学生家长的看法,以书信的方式进行反
驳”,这是命题人的写作指令。“反驳”一词限定了考生的思考方向,即要站在反对的立场上,
提出反对的理由来进行辩驳;其次,“反驳”的内容为“材料中的老师或学生家长的看法”,
即“看着书本被撕毁感到很遗憾也很痛心”或“学生被压抑了三年,终于解放了,撕毁书本
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再次,任务规定对“老师或学生家长的看法”的反驳是二选一,
不可同时对其进行反驳;最后,应该注意反驳的方式已经明确为“以书信的方式进行反驳”,
不能以其他方式进行。这几点在行文过程中必须都得到合适的、明确的体现,缺一不可。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中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是对立的,但其双方的认识都有偏颇:老师只
看到了学生的撕书现象,却忽略了其苦读三年的坚持;家长认为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大
不了的,忽略了这是不容忽视的成长问题。所以命题人才要考生选择一方进行批驳。考生绝
不可站在一方的观点下批驳另一方。
4.文体限制。既然规定考生“对材料中的老师或学生家长的看法”进行反驳,文体也就被限
定为议论文,而且是驳论文。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总体来看,作文材料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老师和家长的角度聚焦“高
中毕业生在高考结束后大规模地撕书”这个核心事件,这就为考生立意提供了两个大的切入
角度;同时在老师这个大角度之下还有多个选择:可反驳“很遗憾”,可反驳“很痛心”,或
者对二者同时进行反驳等;在家长这个大角度下也有几个选择:可反驳“学生被压抑了三年,
终于解放了”,可反驳“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者对二者同时进行反驳等;
所以,二者合理叠加之后立意角度的选择余地就比较大,而且其中任意一个立意都是符合题
意的。这就可使立意角度的开放性达到最大化,让学生的写作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2.考生反驳的理由是见仁见智的。只要不违背主流价值观,能自圆其说就行。
3.论证选择的开放性。材料所提供的情境都是考生非常熟悉并完全能理解的,能够无障碍地
引发共鸣,可以触发考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所以在此基础上可以运用相类联想、相似联想、
相反联想等进行选材论证,只要与所选立意相关都可以入文,通过合理剪裁,为我所用。
4.写作者的身份是自由的。可以站在考生的角度反驳,可以是老师反驳老师,也可以是家长
反驳家长,也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反驳……
【立意】1.反驳教师方面:
①三年苦读可嘉,撕书宣泄不必纠结。
②纠结“撕书”问题,不如反思教育症结。
2.反驳家长方面:
①“撕书”不可取,成长无小事。
②书是奋斗的见证者和陪伴者,理当珍惜。
③ 高考不是解放,怎可撕书反抗?
④宣泄压力,有更积极的方式。
【素材】不管什么情况下,撕书肯定都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往大处说,书是知识的来源,
是智慧的结晶,撕书是一种对知识不尊重的行为;往小处说,撕书会让校园到处都不满碎纸
屑,破坏校园的卫生环境,同时,撕书往往还伴随着较为亢奋的状态,会影响到校园里的其
他师生;对于自己来说,撕书的行为,更像是一种要与中学划清界限的暗示。但活到老,学
到老,这样的方式并不意味着今后不用学习。
撕书行为最初的起源,已经无从可考,也许是某位同学高考发挥不理想,用撕书的行为来宣
泄心中的郁闷。这样的情绪发泄方式,很快被所有同学模仿,不管成绩好坏,都用这样的方
式来表达情绪,很快似乎就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
为什么会选择撕书来宣泄情绪?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很多同学心中,高中三年过得太过
辛苦和压抑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最典型的是毛坦厂和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早上 6:30
起床,晚上 11:30 才能休息,几乎没有周末,高三一年刷掉 5000 张试卷等等,其他中学虽然
不止于此,但是为了考学,学习的强度也不会差太多。
更为关键的是,高中三年除了考试内容,除了刷题,几乎没有接触其他的书籍和知识,在部
分中学,课外书甚至被禁止,因为在高考的压力下,看课外书被视为不务正业。但是中学课
本知识,做的大量的题目等,除了高考时用到,很多人确实不会再看再用。所以在需要情绪
宣泄的时候,很多学生选择了让自己疲惫不堪的书本试卷。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
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
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撕书不可取,表达要克制”这一中心论点从“为什么”“怎么做两
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
系。
【点睛】书信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种,话题作文常采用一般书信,
因为一般书信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如政治、学术、文艺、家务、世俗、人情世故等各方面。
所以书信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叙事。它的针对性强,内容自由,表达方式
也灵活。
书信的写作有其固定的格式,一般分为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落款。当然传统的写信
还包括信封的填写。
书信写作
书信的写作首先是要清楚其固定的格式。即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落款。
称呼: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名字或长辈称呼如姑姑、叔叔等,也可名字+称呼。通常还会在
前面加上“敬爱的、亲爱的、尊敬的”等敬辞。
问候语:第二行空两格写,现在通常是写您好或你们好,也可用上一些精辟短语来问好!如
敬请福安、谨祝康安、谨祝荣寿、敬请钧安等
正文:问候语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这里就是书信的主要内容了。正文部分的第一
段通常是过渡部分,为切入话题作铺垫。
正文是作文写信人主要目的所在,要说的话,要表的情,要办的事全在这里。如在信件中要
办的事情较多,建议每件事写一段。正文中每一段第一行都要空两格,转行时则顶格开始写。
结尾:正文结束后,要对收信人表示祝福或勉励,也称为致敬语。这里要根据对象不同选择
不同的致敬语。如写给长辈的多写祝福长寿健康类,祝身体健康、祝福寿双全等;如写给平
辈或朋友,则写祝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学业进步等;“此致敬礼”则是通用的,适合一般
人的结束语。
落款: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两部分。署名即在结尾后空两行的右边写上写信人的称呼+名字。
这里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亲疏来决定。关系近的,弟弟给兄长写信,署名是“弟+名”,如“弟:
刘东”或“弟,小东”可以不带姓;朋友关系,好友+名字等。如果你与收信人不认识,是他
的粉丝或者慕名而来,可写“粉丝+姓名”或“慕名者+姓名”,让收信人知道你是什么人,免
去收信人的疑惑,减少误会。
日期:写在署名的下边。以写信日期为准,写清年月日,以阿拉伯数字加年月日写法。如 2019
年 9 月 26 日。以方便收信人了解寄信时间,及时回复。
三、书信写作注意事项
1 .内容要写得简洁清楚,意思表达明白,让收信人清楚知道你的意图。
2.语气要自然亲切,富有情意,热情而不热切,保持礼貌。
3.书信适宜以情感人,写信时需要把握这点,与收信人打感情牌拉近关系再切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