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河南省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主张掀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这宴席的厨房,但是,这宴席的一切享有者都必然
要保卫这盛宴免遭扰乱,这就决定了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对立关系.鲁迅的一生,直接干预
政治的行为不多,极少发表政治时评。他总是守在文化阵地上,从事他的文学活动,而政治
家们却对他视若洪水猛兽,原因大半在此。但是,鲁迅与权成话语的冲突不仅在于他对古老
传统的无情批判,还在于他虽然很少谈政治,却从骨子垔与政治权威格格不入,作为独立的
现代知识分子,他不可能重新回到依附权威的旧路。他获得了现代独立性,也为这独立性付
出了人生的代价,那就是要孤独地承受来自权威的各种压迫.而鲁迅的性格又使他越是在压迫
之中,越容易坚守阵地。他顽强地坚守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立场,捍卫着知识分子独立的
话语空间,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独立批判权,
在对权威话语的反抗中,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战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
大概应该承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也有自己的某种独立性,而且历史上几千年一再出现
的“道”与“势”的冲突往往显示着他们的骨气,但是,“道”与“势”的冲突是有限的、
暂时的,从理论上讲,只有遇到“无道昏君”时这种冲突才会发生。如果皇帝宝座上坐的是“有
道明君”,这“道”与“势”就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之所以是常态而不是偶然,是因为古代帝王
不仅多是圣人之徒,与读书人本是同门弟子,而且即使不是儒家信徒,在统治国家时也决不
拒绝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命运来如此:所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都要反孔,到旧秩序破坏完了,
要建设自己的新秩序时就转眼变成尊孔的表率,这原因在于儒家学说是一种有利于安定团结
的学说,它有助于使人做稳奴隶。正因为这样,在古代中国,“道”与“势”没有根本的冲
突。同时,科举制在弥合着“道”与“势”的裂缝。“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现念使古代文
人没有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而去探寻新“道”,这就避免了许多冲突,然而,正因为这样,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中国文学也一样没有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知识分子往往都很敏感,但有鲁迅那种感觉的大概不多。鲁迅总有一种压迫感,总感觉
自己是奴隶,仔细想想,社会并未与鲁迅特别过不去,压迫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根本没有感觉,
鲁迅却为之痛心疾首.然而,正是这种感觉分出了觉醒和麻木,分出了甘于做奴隶和不甘做奴
隶。在文坛上,则从帮忙与帮闲的文学中分出了独立的知识分子话语,这种感觉使他与权势
者格格不入。
鲁迅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
这与鲁迅对权威的反抗是一致的,是鲁迅反抗权威话语的一种表现。反对奴性之举与社会统
治者制造奴隶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希望知识分子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
鲁迅却坚决拒绝这种合作,背离了传统的康庄大道,而走上了孤独的险途。这是一切有奴隶
主思想的人都不欢迎的,然而,没有这一点,就没有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
(摘编自李新宇《鲁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基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关系对立,他不直接干预政治,极少发表政治时评,是政治家视鲁
迅为洪水猛兽的原因。
B. 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鲁迅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独立批判权,捍
卫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C. 因为古代帝王多是圣人之徒,在统治国家时决不会拒绝孔孟之道,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道”
与“势”统一是常态。
D. 鲁迅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是
反抗权成话语的一种表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运用比喻的论证手法,把鲁迅对政治权威的反抗比作推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宴席
的厨房。
B. 文章以中国历史上几千年一再出现的“道”与“势”的冲突,论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立
性的局限性。
C. 文章以鲁迅对权威话语的反抗为前提,论证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践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
子话语的独立性的观点。
D. 文章首先指出鲁迅与政治权威格格不人,接着阐述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局限性,最后归
结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儒家学说是不利于团结的,科举制没有弥合“道”与“势”的裂缝,古代文人就能承
担知识分子的使命,去探寻新“道”。
B. 因为所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都要反孔,所有新秩序的建设者都要荨孔,所以儒家学说成了一
种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学说。
C. 鲁迅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身份,但他在精神上已经不是奴隶,他的这种反抗态度和立
场使他与权威形成了一种紧张的对立关系。
D. 社会统治者希望制造奴隶,而鲁迅反对奴性之举与此相矛盾,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帮忙制
造听话的奴隶,而鲁迅却坚决拒绝这种合作。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
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
A 选项,原文中说“鲁迅的一生,直接干预政治的行为不多”选项中说“他不直接干预政治”,
曲解了文意。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和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和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 项“以‘道’与‘势’的冲突,论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局限性。”错,结合原文“天
不变,道亦不变”的现念使古代文人没有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而去探寻新“道”,这就避免
了许多冲突,然而,正因为这样,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中国文学也
一样没有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文人的做法使得“道”与“势”没有根本的冲突。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
子,最后进行辨析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
【
A 项“古代文人就能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去探寻新“道”,判断绝对化;
B 项颠倒因果,参照原文“到旧秩序破坏完了,要建设自己的新秩序时就转眼变成尊孔的表率,
这原因在于儒家学说是一种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学说,它有助于使人做稳奴隶。”;
D 项由原文“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希望知识分子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可看出这是统治者的一种
希望,而选项表述“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则将其变成了事实。
故选 C。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
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08—2017 年中国 65 岁以上者年人口统计
(数据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片 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
材料二: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当前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
年人特别是城镇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市场经济意识日益增任,购买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的观念
开始形成,社会舆论也越来越关注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的生产与纠纷,越来越多的生产服务
商积极参与发展老龄产北。中央明确做出了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的战略部署,有关部门已经出
台了一系列政策,地方政府自觉发展区域老龄产业的积圾性也越来越高,积极贯彻落实老龄
产业的具体部署。
预计到 2020 年前后初步形成发展老龄产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涵盖国家专項产业目录、
土地、金触、税收、产业组织、物流、人员。
未来,中国老龄产业的市场供给将更加充裕。当前,由于只有部分剛性有效需求,老龄
产业的供给冲动被大量无效需求压抑。随着刚性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在 2020 年前后,
大量市场供给将得到释放,老龄产业市场供求矛盾将得到缓解,但仍然潜伏大量供给冲动,
并在 2025 年前后随着黄金井喷期的到来得到充分释放。需要关注的焦点是,要跟踪有效刚性
需求的变化态势设计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运营策略,尤为重要的是在刚性有效需求战略的导向
下发展有效产业链、培育成熟业态,为迎接黄金井喷期到来做好充分准备。到 2020 年前后,
相关金融产品大部分可以面世,部分金融产品如保险类金融产品将取得较好业绩,到 2025 年
前后初步建成中国老龄金融业产业体系。老龄金融业是整个国家金融业的核心之一。中国的
老龄金融业将是未来全球最大的老龄金融市场。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社会养老
金融准备意识的快速增强,保险类、信托类和房地产类老龄金融市场将会优先发展。
2020 年前后,发达国家现有老龄用品的替代品在国内都会看到,部分用品产业规模将无
可限量,到 2025 年初步形成中国老龄用品产业体系。未来,老年保健、老年医药市场还将进
一步快速发展,市场容量将会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老年电子、康复、护理、丧葬等用品
市场也将大量增长,老年日用品、老年医疗器械等市场将会成为新的增长板块。
(摘编自《2018 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三:
社区提供“嵌入式”“小型化”“多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离家近、收费低、环境熟
悉,老年人既能生活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又能得到就近、便捷、低成本的社会化、专业化
服务和照护,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安土重迁的习惯和与家人团圆的情感需求,“既享受专业服
务,又享受天伦之乐”,普遍受到老人们的欢迎。社区养老服务借助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支撑,以少量资金投入即可启动,不必花费大量资金兴建养老院、购置养老设施,是一种经
济实用型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我国现有
养老服务队伍不足 30 万人,面对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要达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
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的 1000 万养老服务人员的目标,社区养老服务对促进就业和养老产
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产业角度看,社区养老服务作为联系养老服务业、老年用品
和老人需求之间的“平台纽带”,拓展和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的供需对接,成为老人生活需
求和文化交流的平台。社区养老服务引入社会组织、家政和物业等企业提升了为老人服务的
质量;企业可以通过持续服务发现一些新需求,挖掘服务和产品市场。
(摘编自《中国社区发展报告》)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8 年至 2017 年,中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持续增长,而同比增速有起伏,到 2017 年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 10%。
B. 2017 年中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 1.5 亿,但据 2018 年调查数据,50 岁以上的人中,
有超过四成的人还没有开始为养老进行储蓄。
C. 调查显示,35 岁以下的人有超过半数还未准备养老储蓄,35~39 岁和 40~49 岁超过两成的
人因收人有限,从未考虑为养老储蓄。
D. 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日益增强,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中央的大力支
持,老龄产业未来可能获得大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由于只有部分刚性有效需求,老龄产业的供给被压抑,预计在 2020 年前后,刚性有
效需求旺盛,而市场供给将会短缺。
B. 老龄产业的企业未来要在刚性有效需求战略的导向下发展有效产业链、培育成熟业态,为
迎接黄金井喷期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C.预计到 2025 年前后中国初步建成老龄金融业产业体系,中国将是未来全球最大的老龄金融
市场,中国老龄金融业前景不可限量。
D.预计到 2025 年初步形成中国老龄用品产业体系,老年保健、老年医药市场还将进一步快速
发展,老龄用品业将稳步快速发展。
6.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具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A
6. ①大多数老年人愿意就近获取“家门口”的社区服务;②社区养老服务易启动、费用低,
财政负担小;③社区养老服务有利于促进就业和新型服务业发展。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要
抓准字眼。
C 项,结合材料二图表,“因收人有限”于文无据。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
仔细阅读文章,然后比照选项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
A 选项,比照原文“预计在 2020 年前后,大量市场供给将得到释放,老龄产业市场供求矛盾
将得到缓解,但仍然潜伏大量供给冲动,并在 2025 年前后随着黄金井喷期的到来得到充分释
放。”,“市场供给将会短缺”的表述与原文矛盾,错误。
故选 A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明
确答题区间,然后筛选信息,概括作答。
本题要求回答“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有哪些优势?”答题区间在材料三,材料三从三个角度进行
阐述,从“社区提供“嵌入式”……普遍受到老人们的欢迎”为第一角度,中心词语为“就
近、便捷、低成本”;从原文“社区养老服务借助于……经济实用型的养老方式”未第二角度,
中心词语为“少量资金投入,经济适用”;最后为第三个角度、中心内容讲“社区养老服务对
促进就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飘忽雨季
符浩勇
夏日的午后,天空说变就变,刚才西边只是起了一层云,渐渐地丝丝缕缕,后来又连成
了片,风一吹,很快就罩满了天空,四英岭下人家的黄昏很快就要降临了。
用了一个下晌,菊英嫂才从圩场挑着碾米回到村外的田野上,当她听到“雨来啦——”
的喊声时,就看到许多人往村庄跑,她不由得也加快了脚步。
快要进门时,她换转了一下肩膀,抬手拢了一下散乱的刘海,额头汗津津的像被水打湿
了一样。她匆匆进门,放下米担,从门后扯下一件半旧的雨衣,披在身上,又跑出门去。屋
内甩出一个声音:“小心累坏了身子,你又往哪去?”声音很枯瘦,没一丁点儿精神。
“这阵雨不知要下多久,我得赶紧给瓜地挖沟排水。”她头也不回,转身上了村道。她
觉得天空压得很低,村边那条蜿蜒的溪面,仿佛浮起一团雾气,雨点很快就洒下来了。
那片西瓜地是她新开垦的园地,品种是新引进的无籽瓜……今春以来,雨水多,蹲点扶
贫的早就提醒,雨天要多给地头开沟放水,否则会影响瓜的品质,弄不好,可能是光长叶不
结瓜。想治好丈夫的腿病,还要指望卖瓜的钱呢。医生说,再也不能拖了,再拖就残废了。
她紧跑慢跑,雨幕就拉扯着罩过来,先是四野白茫茫一片,接着雨珠滴滴答答地就打在
雨衣上,路,上的尘土来不及喘气就被雨水压下去了。潇潇夏雨从远天翩翩飞来,织成一张
厚厚的雨帘,笼罩着远远近近的村庄和庄稼。
她裹着雨衣,脚步在路上交替地向前冲。
她又想起丈夫的腿。那是去年冬天,他跑到外乡去拉石料盖房,不慎被塌方压伤,感染
糜烂,医治无效。开始还可以勉强走动,就不怎么在乎,后来就开始疼,接着就需要拄拐,
再后来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这一躺就是三个月。家里的活计就她一个人揽,田里锄草耕地
就她一个人弄,她发誓要把丈夫的腿治好,尽管她不满意这门婚事。为了父母传宗接代的苦
心,为了换得弟弟成家,娘订了这门亲,接了人家五千元彩礼。她咬咬牙,嫁了过来。山里
的女人就这命,她认了。
然而,她心里知道还有一双像星月般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她,想躲,躲不掉,避,也避不
开。那也是在一场夏季的黄昏雨中,她放牛的时候,到椰花溪边去割猪草。四周很静,只有
雨点落在溪面上溅起水花的声音,她只顾冲着溪边的绿草伸手……发觉落入水中时,才失魂
地喊:“救命——”后来,她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已经靠在一扇宽厚的胸脯上。她连忙站起
来,只记得那个人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就慌慌地离开了。这后来就变成了留在她心头的一桩
憾事,她常常自己一个人到她曾经扯猪草的溪边去,可是却再也没见到他的身影,那绵绵如
丝的黄昏雨就成了她至今犹存的记忆。
五千元彩礼就这样决定了她一辈子的路。娘给她提亲的时候,她想起那一双清亮的眼睛,
尽管她早打听到他家里穷,但还是托人去找他,但他却没给她一丁点回音。她记得,成亲那
天,他来了,夹在闹房的人群中,两眼湿湿的,不敢和她对视。后来他就出远门打工去了,
让人带话给她,说他知道她喜欢他,但他家穷,拿不出彩礼,现在允许农民进城打工了,他
要出去挣钱,挣一大笔彩礼钱,想办法把她娶到自己身边。尽管她结婚了,但他知道她跟丈
夫没感情,他有把握把她夺回来。
她多了一副牵挂的心。
想到这里,她的脚步乱了,心也晃荡起来。远远的,她看见自己的瓜园里有个披着雨衣
的身影,他挥动锄头,正在给瓜园挖沟排水,她陡然感到一阵温暖。
她的心定了定,奔上去,仰头看着他:“你……”雨水洒在她的脸上,她心里一阵透凉,
“你怎么来了?”接过他的锄头,等待他的话。
“我出门打工,挣了钱,把彩礼钱还给他,你就是我的人了。”
她几乎怔住了,眼里晃动着丈夫枯瘦的脸孔和病痛的腿,她知道他爱她,但丈夫离不开
她。她说:“他的腿……”后面的话被雨声淹没了。
“等给他治好了腿,我就找他去说。”男的拦住她挥动的手。
她推开了,低下头,不再看他灼亮的眼睛,说:“你,你还是走吧,我……有他。”语
气坚定得没
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说罢,又奔到瓜地另一头,挥动锄头……
飘忽的雨幕,更浓了;暮色,一片苍茫。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插叙手法,通过菊英嫂的回忆,交代了她丈夫受伤及其婚事梗概、情感遭遇等状
况,使故事情节完整充实,也避免了平铺直叙。
B. 小说中多次写到“他”的眼睛,如“星月般的眼睛”“清亮的眼睛”“两眼湿湿的”“灼
亮的眼睛”等,突出“他”对菊英嫂真挚的爱。
C.“小心累坏了身子,你又往哪去?”这句语言描写表现了丈夫对她的体贴、关爱,“声音很
枯瘦,没一丁点儿精神”这一细节设置了悬念。
D. 小说叙述菊英嫂一段难忘的爱情经历与无奈且不幸的婚姻际遇,表达了反对家长专制、买
办婚姻,追求婚姻自主、爱情幸福这一主旨。
8. 菊英嫂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多次写到雨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答案】7. D 8. ①隐忍负重、敢于牺牲。为遂父母传宗接代的苦心,为换得弟弟成家,
她甘愿认命,牺牲自己的婚姻自由,咬牙嫁给她现在的丈夫。②深明大义、勇于负责。丈夫
意外受伤,她不离不弃,想治好丈夫的腿病。③吃苦耐劳。丈夫卧床不起,她独揽家里的活
计,田里锄草耕地也一个人弄。④善解人意,憧憬真爱。她理解“他”对她的爱,感激“他”
的关心、帮助。
9. ①赶去瓜地挖沟排水路上的雨景描写,“雨点”“雨幕”“雨珠”“雨帘”等描写,渲染
了紧张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突出菊英嫂急着去排水,渴盼治好丈夫的病腿而忧心忡忡的
心绪。②菊英嫂的回忆里,在一个夏季的黄昏,绵绵如丝的黄昏雨,渲染一种美好、朦胧的
氛围,突出了菊英嫂微妙、复杂的感情。③瓜园里,菊英嫂看到“他”帮忙挖沟排水时,通
过写“雨水洒在她的脸上”,表现她内心的慌乱不安;通过写雨声淹没了她后面的话,表明她
的重义与负责。④结尾的雨景描写,呼应标题,营造一种朦胧、凝重的意境,给读者以回味
的空间。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先审题,明
确题干的要求,如“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
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和全文的倾
向性进行体会,然后选出答案。
D 项是对小说主要人物与情节主干的概括,对小说主旨的理解;但“表达了反对家长专制、买
办婚姻,追求婚姻自主、爱情幸福这一主旨”这一分析不够准确。通读小说全文,从作者对
菊英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的揭示,从她的理想与现实、爱情与道德的矛盾冲突及其最
终毅然决然的抉择来看,这篇小说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家长专制、买办婚姻的反人性行为,
而是对菊英嫂置身于理想与现实、爱情与道德的矛盾纠葛中而能理性抉择、勇于担当、不离
不弃的坚强伟大精神的讴歌。这篇小说主旨并不在于揭露与控诉,而在于发现与赞美。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根据小说展开过程迅速圈点相
关内容,理清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然后做出准确的概括与归纳,最后简
洁有序地进行表述。
本题中,从菊英嫂对自已婚姻际遇与爱情经历的追忆这一部分的故事背景与场景来看,她为
了顺遂父母传宗接代的苦心,为了让弟弟成家,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婚姻自由,咬牙嫁给现在
的丈夫,由此可见她有隐忍负重、自我牺牲的性格;她曾经得到“他”的救助,娘给她提亲
的时候,她还惦念着“他”,托人去找“他”,她对“他”帮助自己挖沟排水满含感激……这
些叙述描写,都可看出她对“他”的爱,她善解人意,憧憬真爱。丈夫外出务工意外受伤,
医治无效,卧病在床,她忧心如焚,想治好丈夫的腿病;而且面对“他”说的退还彩礼、离
婚再嫁的要求时,她毅然拒绝。这些情节都可看出菊英嫂的深明大义、勇于负责、不离不弃
的美德。此外,丈夫卧床不起,家里大小活计她一人独揽,可见她的勤劳能干、能吃苦、坚
强。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多次写到雨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首先要考虑需要看“雨”
与小说情节、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另外这是以物象为题,可考虑是否为文章的线索;
同时雨是文章里的景物描写,要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
首先,是菊英嫂赶去瓜地挖沟排水路上 雨景描写,作者具体地写了雨的变化:“雨点”“雨
幕”“雨珠”“雨帘”。这些雨景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突出菊英嫂急于到
瓜地排水,渴望保住好收成以及为丈夫治疗病腿的着急、迫切的心理。其次,瓜园里排水作
业时,写“雨水洒在她的脸上”,写雨声淹没她后面的话语,这里雨景的点染,分别表现了她
内心的慌乱不安,她在理智抉择后所体现的重义、仁爱、厚道、负责的精神。再者,小说中
间插入菊英嫂的回忆,叙述了一个黄昏雨季的故事,通过绵绵如丝的黄昏雨,突出她内心美
好的记忆和复杂微妙的感情。最后,文末收尾的一句雨景描写,从结构上看,它呼应了标题;
从读者阅读审美效应看,它起到营造一种朦胧、凝重的意境的作用,给读者设置了回味的空
间。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之知,唯从叔祖
深异之,每谓子孙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善属文,工草隶。
拜御史大夫。上方图江表。及大举伐陈,以素为行军元帅。军至流头滩,陈将戚欣,以青龙
百余艘、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以遏军路。其地险峭,诸将患之。素曰:“胜负大计,在此
一举。”乃以夜掩之。素亲率黄龙数千艘,击之,欣败走。悉虏其众,劳而遣之,秋毫不犯。
浙江贼帅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兵甚劲。素击之。智慧逃入海,素蹑之。智慧遁守闽越。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
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素分遣诸将,水陆追捕。乃密令人谓国庆曰:“尔之罪状,计不容
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国庆于是执送智慧,斩于泉州。自余支党,悉来降附,江
南大定。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以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之。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
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骑在其内。素谓人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
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为骑阵。达头闻之大喜。因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而至。素奋
的
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
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素征
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还京师,因从驾幸洛阳,以素领营东京大监。卒官。
(选自《隋书·杨素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
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B.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
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C.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
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D.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
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
B. 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表,意为“外”,从中原看,江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 突厥,我国古代民族,在阿尔泰山一带游牧。可汗,我国古代突厥等最高首领的称号。
D. 我国古代帝王、皇后和大臣乘坐的车总称为“驾”。后用“驾”代指帝王、皇后或大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素作战有方,纪律严明。杨素奉命讨伐陈国,陈将戚欣以强军据守险滩,杨素率军趁夜
袭击敌军,大败戚欣,抚慰俘虏,官兵秋毫无犯。
B. 杨素打击叛贼,平定江南。他进攻浙江叛贼高智慧,高智慧逃到海上并与泉州叛贼王国庆
会合;他让王国庆抓了高智慧,江南彻底平定。
C. 杨素讨伐突厥,大败敌人。他讨伐人侵的突厥人,改变以前对胡人作战的布阵方法,突厥
首领听说后非常高兴,前来迎战,结果突厥军队大败。
D. 杨素富有权谋,治军严厉。他显贵受宠,朝廷对他言听计从,随他征战的人有小功必被记
录,士兵们都愿意跟从他;他治军严厉,严惩违法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2)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处道必将超群绝伦,成为非凡的人才,不是你们所能赶得上的。(2)你的罪状,料
想杀了你也抵不了。唯有杀了高智慧送来,可以弥补罪责。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句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如本题中这段话是说“之前,泉州人王国庆,杀掉刺史刘弘,占据城池作乱,各路逃亡的叛
贼都归顺了他,自认为海陆路艰险难走,不是北方人熟悉了解的,没有设置防备的队伍,杨
素乘舟出其不意偷袭他们,国庆惊慌害怕,弃城而逃。”
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为”动词,“乱”是宾语。下一句“诸亡”做“贼”
的定语,且“诸”与后文的“皆”相呼应,排除 AD 两项。
再比较 BC 两项,“海路”是名词,在句中做主语,“艰险”做谓语,“海路艰险”句意完整。
“艰险”不能做下一句话的主语,解释不通,排除 B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用“驾”代指帝王、皇后或大臣”错,我国古代帝王乘坐的车总称为“驾”,后用“驾”
代指帝王。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
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
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B 项,“高智慧与泉州叛贼王国庆会合”的内容,于文无据。
【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1)小题的关键词有:“逸”意为“超越”,
“器”意为“人才”,“逮”意为“比得上”。第(2)小题的关键词有:“计”意为“料想”,
“诛”意为“杀”,“塞责”意为“弥补罪责”。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
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
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
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杨素字处道是弘农华阴人。杨素年少的时候穷困失意,有大的志向,不拘于小节,世人
多不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认为他很不一般,常常对子孙说,处道他日一定会出类拔萃,
无与伦比,成为非凡的人才,不是你们能赶得上的。杨素擅长写文章,擅长草书和隶书,被
任命为御史大夫。杨素呈上江南地区的地图。等到大举讨伐陈国,让杨素担任行军元帅。军
队行至流头滩的时候,陈将戚欣凭借百余艘青龙舟和数千人的驻军守着狼尾滩,来阻止杨素
军队行进。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各个将领都非常担心。杨诉说胜负存亡的大计都决定于这一
次的行动。于是,趁着夜晚出其不意攻打他们。杨素亲自率领着数千艘船攻击他们,陈将戚
欣失败逃跑。杨素全部俘虏了他的手下,慰劳他们,并且派遣他们回去,官兵们一丝一毫也
不冒犯。浙江的贼人首领高智慧自称为东扬州刺史,兵力很是强大。杨素攻打他。高智慧逃
到海上,杨素紧追其后。高智慧隐藏在闽越一带地区。之前,泉州人王国庆杀掉刺史刘弘,
占据城池作乱,各路逃亡的贼人都归顺了他,从此以后海路非常艰险,这并不是北方人所熟
悉的,没有设置防备的队伍。杨素乘舟出其不意到了那里,王国庆仓皇惊惧,弃城而逃。杨
树分别派遣诸位将领从水路和陆路追捕他,并且秘密的令人对国庆说,你的罪状,料想杀了
你也抵不了,只有杀了高智慧送来可以弥补你的罪过。王国庆于是抓住高智慧把他送了过来,
杨素在泉州斩杀了他。剩下的党羽全都来投降依附,江南由此平定下来。突厥人达头可汗侵
犯边塞,杨素被任命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边塞讨伐他们。之前,诸位将领和贼虏作战的时
候,常常考虑敌人的骑兵横冲直撞,都把兵车和步兵相互掺杂在一起,骑兵在里边。杨素对
人说,这是自己稳固自己的方法,这并不是取胜的方法。于是全部废除旧的方法,命令各位
将领摆出骑阵。达头听完之后非常高兴,于是下马仰天参拜,率领精锐骑兵十余万人到了这
里。杨素奋起抵抗,打败了他们。达头被重创逃跑了,杀死杀伤的人不计其数。众贼人哭嚎
着离开了。杨树擅长谋略,敢于乘机奔赴敌营,面对敌军应变有方。然而治军非常的严格,
有冒犯军令的人立刻斩杀他,一点儿也不宽恕。杨素当时地位尊贵被宠幸,他说的话皇帝没
有不听从的。那些跟从杨素征伐的人,有一点功劳也一定会记录下来。至于其他的将领,即
使有大的功劳,也大多被文官斥责拒绝。所以杨素虽然严厉狠心,士兵也愿意因此而跟从他。
回到京师以后,又跟从皇帝到洛阳,让杨素兼任营东京大监。杨素在为官期间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舟泊桐江
赵 湘①
严子陵②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
乍逄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
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
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草萧萧一笛幽。
【注】①赵湘,祖籍南阳(今河南省西南部),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宋太宗淳化三年
进士,官庐江(今属安徽省合肥市)尉。②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在浙江桐庐富春江
畔。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讲究炼字,如“自”“羞”,平凡中见奇崛,写出了诗人深刻的感受。
B. 颈联采用拼贴剪辑的手法,写人在船中一路看到的风景,写得有声有形。
C. 前面三联重在写景,景情相生;尾联抒情,又借景点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D. 本诗和杜甫的《蜀相》一样,都涉及历史人物,以历史为客体,借古讽今。
15. 诗的首联景中有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江水“自流”,夕阳“无语”,孤舟“倚松”,诗人描绘了一幅江边薄暮
时分静谧安详、悠然自在的秋景图,但眼前寂静安详的秋色,反使他倍感孤独和怅惘,触动
了客居他乡的愁绪。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
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综合把握诗歌情感,明确诗歌中
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并进行分析。
D 选项“借古讽今”错,应是借古抒怀。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
题“诗的首联景中有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既是针对全篇设题,又把答题区间扣在
首联之中。
从全诗来讲“羞为客”“乡心旅思”,表达了作者为做官而作客他乡而感到惭愧以及客居他乡
的羁旅愁绪。然后分析首联,抓准意象“边水”“夕阳”“松舟”,它们构成了一幅静谧安详、
悠然自在的秋景图,再体味“自流”“无语”中蕴含的孤独和怅惘。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
手法,表现屈原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2)李白《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达期待施展抱负的愿望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结尾写客人解决了思想问题,心情舒畅,无所忧虑,于是同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答案】 (1). 制芰荷以为衣兮 (2). 集芙蓉以为裳 (3). 闲来垂钓碧溪上
(4). 忽复乘舟梦日边 (5). 相与枕藉乎舟中 (6). 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
意以下词语的书写:芰、枕藉、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建明创作的报告文学《大桥》,通过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写作对象,讲述了中国造桥工
程师的故事和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造桥人的形象。这一座挑战当代世界建桥工程技术难度
的
的大桥,其技术难度在当世__________。叙述质朴无华,却直观地把工程的艰难和形势的
___________摆到读者面前,让人们隐隐感到,承担这项艰巨工程的,一定是一群了不起的建
设者。林鸣是《大桥》__________描写的人物,是中国建桥人群像的一个代表。他和他的团
队深知,过去积累下来的经验在这项工程面前显得__________。林鸣明白,中国人的事情说
到底只有中国人自己来办。( )。从这里开始,我们看到,林鸣的形象以及他的团队的
群像,一点一滴清晰起来,展现了中国人奋发图强的攻坚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由
此折射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世界形象。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何建明创作的报告文学《大桥》,通过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写作对象,描写了中国造桥工程
师的故事和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造桥人的形象。
B.何建明创作的报告文学《大桥》,以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写作对象,讲述了中国造桥工程师
的故事,塑造了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造桥人的形象。
C.何建明创作的报告文学《大桥》,选择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写作对象,讲述了中国造桥工程
师的故事和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造桥人的形象。
D.何建明创作的报告文学《大桥》;选择把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写作对象,塑造了中国造桥工
程师的故事和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造桥人的形象。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登峰造极 严肃 着力 捉襟见肘
B. 绝无仅有 严肃 着重 寅吃卯粮
C. 登峰造极 严峻 着重 寅吃卯粮
D. 绝无仅有 严峻 着力 捉襟见肘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林鸣带着团队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了充分的准备,踏上了他们艰难的建桥历程
B. 林鸣带着团队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踏上了他们艰难的建桥历程,做了充分的准备
C. 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被林鸣的团队克服,做了充分的准备,踏.上了他们艰难的建桥历程
D. 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被林鸣的团队克服,踏上了他们艰难的建桥历程,做了充分的准备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看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
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然后关注枝干部分,看是否存在顺序不当、句式杂糅等问题。
A 项搭配不当,“通过……作为……不搭配。
C 项搭配不当,“讲述”与“形象”不搭配。
D 项“选择把……作为……”句式杂糅; “塑造”与“故事”不搭配。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
误。
第一空:绝无仅有:极其少有。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
横线前主语为“技术难度”,故要用“绝无仅有”。排除 AC 两项。
第二空:严峻:严厉,严肃,严重。严肃:使人感到敬畏的;严格认真。主语为“形势”,故选“严峻”。排除 B 项。
第三空:着力:使力气,用力,致力。着重:把重点放在某方面,强调。林鸣是《大桥》主
要塑造的形象,故选“着力”。
第四空: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寅吃卯粮:比喻人不敷
出,预先支用未来的收人。原文强调过去的经验在建造大桥时用不上,行不通,故选“捉襟
见肘”。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
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
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句
子衔接紧密。
本题从逻辑关系上来讲,要先写“做了充分的准备”,再写“踏上……历程”,排除 BD 两项;
依据前文,后两个句子的主语应是“林鸣……团队”,排除 CD 两项。
故选 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在学界,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有多种假说。发现的化石显示,始祖鸟的手与现代乌类大
【
不相同,更接近于兽脚类恐龙。①________。一些兽脚类恐龙的尾巴变短,身体重心前移,
像鸟类一样有着向后腹方延伸的耻骨。一些兽脚类恐龙就已经和早期乌类非常相似。庞大的
恐龙变成鸟类有一个关键的变化,②________,否则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几十吨重的恐龙怎祥
飞向蓝天。恐龙想变成鸟除了要变小之外,还要会飞,鸟类飞翔靠的是翅膀。③_______,目
前还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答案,但不管怎样,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它们
飞向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答案】 (1). 兽脚类恐龙也逐渐向鸟类靠拢 (2). 就是身体要变小 (3). 虽然恐
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的
【解析】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
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
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
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句子衔接紧密。
第①空,据后文兽脚类恐龙与鸟类相似的文字可知,第①空应填“兽脚类恐龙也逐渐向鸟类
靠拢”类似意思的语句。
第②空,据后文“难以想象一个几十吨重的恐龙怎样飞向蓝天”可知,第②空应填“就是身
体要变小”类似意思的语句。
第③空,据后文阐述恐龙如何变鸟的文字可知,第③空应填“虽然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的”
类似意思的语句。此外,还应注意语句的衔接。
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圣火火种采火仪式现场设置在人民军队诞生地、南昌八一起义纪
念馆革命旧址。2019 年 8 月 1 日上午 7 时许,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烈士的曾孙女
方铭璐身着白色长裙,在礼兵的护卫下缓步走向革命先烈雕塑并行注目礼,随后手握采火棒
将其伸向银色的凹面镜。约 10 秒后,采火棒被成功点燃。
火炬传递启动仪式现场设置在以南昌起义为主题的八一广场。在 1500 多名军民的见证下,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执行委员会主任杨剑,用来自人民军队诞生地的火种,点燃了安放在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前的圣火盆。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秘书长曼比·科伊塔点燃第一支火炬,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从曼比·科伊塔手中接过火炬,交给第一棒火炬手彭勃。与此同时,2019
只和平鸽腾空而起。沿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 8 块军史主题浮雕,军运会火炬在广场内进行
了 20 棒的传递。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 年 8 月 1 日;②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圣火火种采集和火炬传递
启动仪式;③在南昌举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段新闻报道,解答此类题型时,时间、地点、事
件三要素要齐全,表达要通顺。
本题中每一段的第一句是中心句,提炼事件分别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圣火火种采火仪
式”和“火炬传递启动仪式”;时间是在“2019 年 8 月 1 日”;地点分别为“南昌八一起义纪
念馆革命旧址”和“以南昌起义为主题的八一广场”,可概括为地点“南昌”。可据此分析作
答。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运维检修工赵学军,24 年专注高压带电作业技术,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
物;车工王阳,守住三尺车床,一干 33 年,加工过的飞船零件 100%合格;罗阳及其团队,为
了让歼-15 早日腾飞,潜心研究、心无旁骛,助推航空事业的发展;电焊行业公认的“巾帼英
雄”王中美,从业 18 年,先后参与建设了 40 多座世界一流桥梁的前期焊接试验任务。王中
美坦言,电焊工的工作看着火树银花很炫酷,但实际“又脏又苦又累”。炎热的夏天,经常需
要扛着 30 多公斤的操作工具,裹着厚厚的防火服钻到狭小的空间内,忍受着 50 多摄氏度的
高温,一丝不苟地完成焊接工作。工作结束后,王中美换下的衣服都能直接甩出水来。虽为
女子,但王中美从来没有退缩过。
读了这些人的事迹,你一定会感触很深,假如你是毕业后回母校参加“给学弟学妹留言”演
讲的一名学长,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实际,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用心一者,必成大事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咱们学校 XX 届毕业的学生,今天能够回到母校参加“给学弟学妹留言”活
动,我感到非常荣幸。毕业几年来,我有一个很深的领悟,那就是用心一者,必成大事。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劝学》吗?《劝学》中有这样几句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人也是这样。大凡有成就者,都绝非三心二意之人,
而是能将心思专注于一个目标之上。运维检修工赵学军,24 年专注高压带电作业技术,从一
名技校生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物;车工王阳,守住三尺车床,一干 33 年,加工过的飞船零
件 100%合格;罗阳及其团队,为了让歼—15 早日腾飞,潜心研究、心无旁骛,助推航空事业
的发展……他们行业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做到了认准自己的方向,并沿着这一方向持续
努力,最终成为了领先者、排头兵。
制作铁锅的匠人说,“三万六千锤,少一锤不行。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的确,专
注需要一颗诚心,不能有半点投机取巧,容不得一丝偷工减料。片面地追求速度,只是看重
短期收益和小利小惠,就容易晃了眼、慌了神、走了样。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一旦失去了专
一和聚焦的耐心、韧劲,不仅让人“坐不住”,而且会不可避免地生出浮躁、逐利、急于求成
的心态。
正是因为潜心于一业,才能从中获得自我肯定、获得内心充实,因而可以不计功名利禄、
远离外界纷扰。作为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宁允展认为“工匠就是凭手艺吃饭”,宁可辞
去研磨班班长职务也要回到一线,他能掌握好车轮“脚踝”中 0.05 毫米的研磨空间,保证了
京沪高铁试跑速度世界第一。有人说他是“不愿当官的大国工匠”,他却说“我不是完人,但
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若不能做到专注于一事,怎么能让作品达到完美呢?
用心专注,从来没有天赋和运气的成分,靠的是细心积累、信念支撑。焊接微小的焊缝
时,怎么确保眨眼瞬间没有闪失?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说,“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
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这“十分钟”换来的航天制造“零失误”的标准,源自他刚
入行时的勤学苦练,从姿势到呼吸、从动作到心态,都超然众人。实践也证明,要成为大国
工匠,就要长期、专注、持续地在一个领域内打磨,做人所不能及,进而掌握核心技能。
可以说通往“大国工匠”之路,是由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组成的,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在当下,注意力开始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谁下的功夫足够大、谁花的心思足够多,谁就能
在竞争中领先一步。想一想,如果我们能够一心一意学习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成一个事业,
将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各位学弟学妹们,我们一辈子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也不是无限的。
而只用以专注力托举起的精益求精,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让我们在用心专注中创造属于
我们的辉煌吧!
XXX
X 年 X 月 X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抓住材料中
描写的主要对象,一般来讲,材料中有几个对象就可有几种立意;其次抓住每个对象身上能
够表明思想倾向的词语,运用由结果追溯原因的方法,来分析材料,从而悟出道理,确定立
意。
【审题】本材料有多个对象,他们存在一个共性;每个对象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究其原因,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多年奋斗,潜心研究,心无旁骛。所以可以从“用心”“专
注”等方面来写。写作时,要审清题干要求,以学长的身份结合材料和自身实际来写,写成
演讲稿的形式。要注意演讲稿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材料中提到是写给学弟学妹的,要能帮助
他们思考,给他们带来启迪。另外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可以在文中使用呼告、
设问、排比等修辞。
立意:
1、用心一者,必成大事
2、专注才能取得成功
3、用心一者技必良
4、用心专一,则事有所成
素材积累:
1、艺要精,貴在专。从古至今,大国工匠无不始于静心、成于专注。滴水可以穿石,就在于
它瞄准一个方向,驰而不息;铁杵能够磨成针,“功夫深”的背后更是一种恒心在支撑。专注
的精神,是笃志钻研,是凝神深耕,是沉潜用心,这是处事之法,更是为人之道。古语有言,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一“痴”字,便是专注的别名。
2、诺贝尔奖得主屠呦 55 年中,除去两年半外出学习,她几乎没有离开过中医药研究所,更
不计名利,终于从 2000 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出青蒿素,获得成功。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也
分别对应了“苦索”“悬想”“顿悟”三个阶段。无论治学抑或立业,绝无一蹴而就、一步
登天之理,必当专心笃志、久久为功,多下一些“痴”“醉”功夫,方可积跬步而至千里,
从量变达到质变。
4、《庄子·达生》记载有一则“粘蝉”的故事,孔子在路上见到林中有老人以竹竿粘蝉,技
艺娴熟令人叹为观止。孔子询问其中的门道,老者说自己在捕蝉时站得像树桩一样,视拿着
竹竿的手臂为枯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
得!”此之可谓用心于一时。
5、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自 1565 年起,先后到庐山、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
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药工等为师傅,考古证今,历经 27 个寒暑,三易
其稿,方完成鸿篇巨制《本草纲目》。此之可谓用心于一世。
结构分析:
首先提出论点,凡有成就者,都能专注于一个目标;然后反面论证分析要专注的原因;接着
正面论证专注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才能不计功名利禄,远离外界纷扰;紧接着讲到细心积
累,信念支撑,则是论证了如何做到专注,最后总结点明专注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在专注中
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