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高中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宜昌市高中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2310

大小:63.94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 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 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 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 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 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 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 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 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 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 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 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 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 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 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 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 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 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 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 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 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 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 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 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 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 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 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 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 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 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B.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 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 象,由此可见,周文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 D. 《诗经》中的“风”,在秦朝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 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 从事社会活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 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B. 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 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 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只有 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 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 众的普遍认可。 B. 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 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C.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 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D. 风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即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古代好的风俗习惯,也可以创造我们 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 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 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风随草动”错,文中无据。C 项,周文 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在文中没有依据。D 项,“在秦朝时期” 错,“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无依据。故选 A。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 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符合所有人”错,应是“大部分人”。 故选 B。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 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 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人。故选 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 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 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 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 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 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 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 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凌的黄河 单振国 ①站在数九寒天的黄土高原上,站在大雪纷飞的穹宇下,我看黄河。黄河,像一条蜿蜒浩荡 的银色巨龙,正静静地、静静地流动着,在雪花无声无息里流动,在冰凌悠悠漂浮中流动。 ②没有浮躁的喧哗,没有烦嚣的不安,没有轻薄的浪花,甚至连一点儿脚步声都没有。有的, 只是雄浑磅礴的气势,泰然自若的风骨,沉着稳健的向前,战胜一切的自信! ③满河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 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铺天盖地,浩浩荡荡。没有鸟鸣虫吟、红尘碎语,没有争锋斗狠、狂放 泼野,唯有静静地流动。漂浮着满河满河浩阔壮观的北方冬天。好像是一条蛰伏入眠的巨龙。 ④啊,雪落黄河静无声。 ⑤静无声的黄河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又慢慢苏醒,慢慢在蛰伏中蠕动。 恍然,唰地彻底醒来,鼓起排山倒海般巨大膂力,以四两拨千斤的手臂,轻轻一揽,迅疾带走一 大堆一大堆企图阻遏她前进的冰坝。这不,远远地,咔嚓一声,犹如霹雳横空、巨崖崩塌,令人 惊心动魄、寒毛悚立。严寒精心高垒起的一座冰山訇然碎裂,没入宽阔深邃的河水中。冬天顷 刻惊飞四散,朔风黯然销声匿迹,一切的寒冷已不叫凛冽的寒冷,所有的冬天不再喧哗自己是 冬天。 ⑥雪是越下越大,白花花的,一朵一朵飘着,漫天漫地,稠稠密密。雪吞咽着山川村落、烟 火人间,吞咽着高原大地、日月星辰,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到她茫茫的白幕之中。但 她吞咽不了黄河,黄河依然静悄悄地、稳如泰山地流动着。站在高原的更高处看流凌的黄河, 又像是一条从天而落的银河,舒缓而下,连接天地。河,睡在天堂之上,唯有梦是那样亘古遥远、 瑰丽雄浑,那样多彩缤纷、近在眼前,只轻轻地飘浮在纷纷杨扬的雪花中,向着无尽的远方。 ⑦晋陕峡谷,犹如大地哗啦扯开的胸膛,在白花花的雪野里,大幅油画般铺开,铺成雪原莽 莽、雪峰巍巍的浩大背景,黄河被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看吧!大河上下,好一派雄浑壮观的景 象。此刻,任何华美的辞藻,都没有力量嵌进这天地无声却令人心海咆哮的壮丽诗章中;任何高 亢的赞美,都显得那么苍白微弱。只有流凌的黄河,在无声无息中永恒汇聚着、充盈着、释放 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凛然高耸起不可欺、不可辱、不可侵的血气,昂然高扬出战胜一切阻遏、 一切对手的霸气,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⑧看流凌的黄河,我瞬间强大、瞬间雄起,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 竟然轻盈得像一绺飞散的冷雾,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颤,心海更加咆哮, 仿佛站在黄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我想,在这个 蓝色的星球上,被这样一条裏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河哺育的民族,一 定有着与她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 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我敬仰黄河,虔诚地跪在黄河冰冻 铁硬的滩头,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 ⑨就在我抬头的刹那,太阳拨破云海,红彤彤、圆润润、热腾腾的,带着新的春天的勃勃生 机,在流动的冰凌上折射出万道金光。远远望去,寥廓的黄河滩上,飞起一圈又一圈绚丽耀眼的 彩虹!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蛰伏的黄河看似人眠,实际上在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她的内心始终抱有瑰 丽雄浑、向着无尽远方的梦想。 B. 第⑤段使用了拟人的手法,黄河轻轻一“揽”,大堆的冰坝被带走, 严寒精心高垒起的冰山 “訇然碎裂”,苏醒了的黄河势不可挡。 C. 第⑥段描写了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下去的白雪,第⑦段写了犹如浩大背景的晋陕 峡谷,用以衬托出黄河的磅礴气势。 D. 作者精心选取了黄河静静地流动、蓄积力量冲破阻碍等几个场景, 将黄河从入冬、封冻到 解冻的全部过程展现了出来。 5. 流凌的黄河释放出排山倒海的力量冲破阻碍给了作者哪些启示? 6. 最后一段所写的景象有何特点?请加以分析。 【答案】4. D 5. ①作者灵魂震颤,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消失 得无影无踪。 ②作者由流凌的黄河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 祖精神。 6. ①采取远视的角度,从色彩、形状等方面描写了拨破云海的太阳,黄河滩上的彩虹。 ②描写的是黄河滩头富有生机的春景,表现的是一副充满生机、希望、胜利的景象。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原文,把握中心, 然后再仔细分析所给选项,注意细节。本题 D 项,“将黄河从入冬、封冻到解冻的全部过程 展现了出来”理解错误,全文围绕“流凌的黄河”来写,展现的是黄河开始解冻后冰块顺流 而下的情景。选项曲解文意。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 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对应的答题区间,本题答案区间在第八段,相关文字有“看流 凌的黄河,我瞬间强大、瞬间雄起,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竟然轻盈得 像一绺飞散的冷雾,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颤,心海更加咆哮,仿佛站在黄 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我想,在这个蓝色的星球 上,被这样一条裏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河哺育的民族,一定有着与她 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 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感悟主要有两方面:一 方面是自己,一方面是民族。考生分条概括整理出答案即可。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作答时,首先应分析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然后再具体分析作者在具体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手法。另外通过诵读最后一段可明显发现其描 写所蕴含的情感与前文不同,因此还应揭示出其寓意。最后一段“就在我抬头的刹那,太阳拨 破云海,红彤彤、圆润润、热腾腾的,带着新的春天的勃勃生机,在流动的冰凌上折射出万道金 光。远远望去, 寥廓的黄河滩上,飞起一圈又一圈绚丽耀眼的彩虹!”,描写的是黄河滩头生机 勃勃的春景;从写景角度来看,写的都是远景,“红彤彤”“圆润润”“热腾腾”“金光”“绚 丽耀眼”等词描绘了鲜亮的色彩和充满动态感的形态;从情感寓意方面分析,预示着中华民 族灿烂的前程,表达出作者的激动与喜悦之情。 【点睛】语文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 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语文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 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 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 题思想。 【 语文散文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散文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 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中国式”家庭包括三代人:祖父母、父母和子女。在这种家庭单位里,家长把后代 看成自己的私有物,孩子也把家看成最坚强的后盾。 中国人家族血缘关系比较紧密,相对西方 来说亲情更浓厚。长辈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很重视,相应地,孩子也更愿意照顾和陪伴他们的 父母和祖父母。 (摘编自《中国人的家庭观念》) 材料二: 传统中国家庭中个人与家庭是荣辱与共的。古代刑法中有“连坐”或“株连”制度,一人 犯事,家属亲友甚至上下好几代都跟着遭殃。社会将每个家长权下的集体看成一个整体,他们 都是家长的附属,家长对他们有管理处分的权力,也有承担责任的义务。 婚姻不是男女之间的私事,而是关系整个家庭或家族兴衰的大事。所以历来讲究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 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当自己的利益与家庭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家 庭利益。这些规矩维持了一个家庭内部的秩序, 而如果每个家庭的男子都能“齐家”,整个国 家也就安定团结。 进入现代社会后,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合方式,比如三口之 家可以和父母辈住在一起,也可以自立门户。单身青年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也可以到别的地 方独立生活。 个人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接受 和认可。西方人重视自我价值、渴望独立和自由, 认为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家庭和 父母,血缘对家庭关系的纽带作用不是特别大。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经济上的独立,对传统家庭观念也构成了冲击。在封建社会, 女性经济上附属于家庭,不可能独立生活,而现在, 她们受到的教育足以使自己拥有稳定的职 业和收入,不需要再依附于男人或者家庭。再加上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选 择独身。 (摘编自《传统家庭观念在瓦解?》) 材料三: 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相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当然多数亲代 和子女分爨生活后仍保持着较密切的日常联系。 不过,也应承认,小型化的居住方式往往需要 有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作为依托。中国城乡正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初期,社会服务结构、 水平尚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这将会给独居老人、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带来困难。因而,政府和 相关组织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机构的网点布局要合理,方便快捷,收费合理;家政服务 也有待改进,需要有一批受过正规训练的人员从事这一行业。 (摘编自《中国家庭结构变动与特征》) 材料四: 现在的独生子女,好多都是隔代抚养长大的,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护着。老人们都 疼隔辈人,孩子上学时管接管送:放学进了家门,有削好的水果,有可口的饮料;饿了,有及时 端上来的饭菜,吃剩下没关系,爷爷奶奶帮着打扫。 其实,按照中国人过去的规矩,老人没有上桌,晚辈是不能先动筷子的。现在则是孩子随 便吃,吃剩下的一家人打扫剩饭。当然,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从一个家庭来讲,它 就不“齐”了,因为规矩被破坏了。从小被宠坏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极易形成巨大的心理 失衡。如何让孩子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参与人生呢?我们还要回到齐家的这个“齐”字,家里要 有规矩、有秩序。 (摘编自《中国人为什么家庭观念重?》) 7. 下列关于中国家庭变迁情况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一般包括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而现代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合方 式。 B.传统中国家庭中,亲情浓厚,关系亲密;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父母与子女的日常联系不再密 切。 C. 传统中国家庭中,子女个人利益应服从家庭利益;进入现代社会后,子女有了更多的个人 自由。 D. 传统家庭中,女性附属于家庭,不能独立生活;现代社会中,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经济能独 立。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子女被父母看成自己的私有物,而每个家庭又被社会视为一个整体。 B.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个人和家庭荣辱与共,所以刑法中会有“连坐”或“株连”的制度。 C. 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是我国三口之家、 单身青年出现的主要原 因。 D. 虽然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传统的家庭观念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并发扬。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现代社会家庭小型化的利与弊。 【答案】7. B 8. A 9. 利: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既可以选择和父母住一起,也可以选择自立门户,甚至独 立生活,满足了人们对相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 弊:家庭的小型化给独居老人和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带来困难; 独生子女的隔代抚养容易产生 被宠坏的孩子,让他们进入社会后极易心理失衡。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加因 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为“关于中国家庭 变迁情况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 B 项,“进入现代社会后,父母与子女的日常联系 不再密切”表述错误,材料三相关表述为“当然多数亲代和子女分爨生活后仍保持着较密切 的日常联系”,选项表述与之矛盾。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本题 B 项,“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个人和家庭荣辱与共,所以刑法中会有‘连坐’或‘株连’的 制度”,原文相关表述为“传统中国家庭中个人与家庭是荣辱与共的。古代刑法中有‘连坐’ 或‘株连’制度,一人犯事,家属亲友甚至上下好几代都跟着遭殃”,选项属于强加因果; C 项,“主要原因”于文无据; D 项,“传统的家庭观念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并发扬”表述错误,对传统的家庭观念 要辩证的分析,不能全盘肯定,如婚姻方面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 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 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材料二三四讲的都是现代家庭小型化的状 况。根据材料二“进入现代社会后,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合方式, 比如三口之家可以和父母辈住在一起,也可以自立门户。单身青年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也可 以到别的地方独立生活”可以看出,现代家庭小型化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是利。根 据材料三“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相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中 国城乡正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初期,社会服务结构、水平尚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这将会 给独居老人、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带来困难”,可以看出现代家庭小型化满足了人们对相对自由 生活方式的追求,给独居老人、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带来了困难,前者是利,后者是弊。根据 材料四“现在的独生子女,好多都是隔代抚养长大的,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护着。老人 们都疼隔辈人”“因为规矩被破坏了。从小被宠坏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极易形成巨大的心 理失衡”,可总结出,在现代家庭小型化中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这是弊。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 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 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 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 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 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 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 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 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 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①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 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 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 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 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 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 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 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 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 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 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 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B. 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 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C. 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 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D. 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 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去祭祀土谷之神,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 象征。 B.“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逝的父皇,即太上皇。这里用“先”表示对已亡故君主的尊 敬。 C. “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史”是“御史”,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 “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指元行钦等诸臣以死报国的决 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猛,数立战功。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 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单骑退敌。 B.元行钦忠心为君,宠绝诸将。庄宗曾因感激元行钦,哭着说要与元钦共享富贵;赵在礼在邺城 谋反,行钦攻邺无功,也并未受到斥责。 C.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情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起誓,以死报主;唐庄宗死后,他 却出逃偷生,最终被抓住而处死。 D.元行钦眼光敏锐,见微知著。在庄宗派李嗣源去邺城平叛时,他就预见到李嗣源会兵变,后率 军屯驻卫州,把其谋反消息上奏皇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 (2) 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 我到荥泽,要单枪匹马自己去求见李嗣源,你们各自陈说利害关系。如今让我到了这样 的境地,你们怎么办呢? (2) 他的言辞虽然慷慨不屈,但是他的死并不是他的志愿,哪里有什么可贵之处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 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 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邺都行营招抚使”为官职名称,中间不能断开,所以 排出选项 BD,“若公善为之辞”的意思是“倘若您在皇帝面前替他们说说好话”,所以“若” 前断句,排除选项 A,故选 C。 句子翻译:唐庄宗于是任命元行钦为邺都行营招抚使,率领二千兵马前去讨伐。元行钦用诏 书劝降赵在礼。赵在礼登城对行钦道:“将士们离开家乡父母多年,没有皇帝的旨意就急切 归家,后悔哪里来得及呢?倘若您在皇帝面前替他们说说好话,将士们还能改过自新。”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B 项,“‘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逝 的父皇,即太上皇”表述错误。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 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 的已逝的父皇,所以不能称“太上皇”,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 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 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本题 D 项,“他预见到李嗣源兵变” 不正确,原文是“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意思是“李嗣源兵变,与 赵在礼会合。元行钦听闻此事,率军撤退屯驻卫州”,可见“预见”之说纯属猜测。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1)自求:自己求见。各陈:陈述。俾:使,让。何如:怎么办。 (2)虽:虽 然:不屈:慷慨不屈。乌:哪里。足:值得。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 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 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 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 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 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 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 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元行钦,幽州人,是刘守光的偏将。和李嗣源在山北作战,身中七箭。元行钦拔出箭继 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多次失败,于是投降李嗣源。李嗣源认为他是猛士,把他收为养 子。跟随李嗣源作战,屡立战功。庄宗李存勖听说元行钦骁勇善战,收纳在身边做散员都部 署。庄宗与梁军作战,战败而溃逃,被数百梁兵追赶,重重兵器包围。元行钦单马驰来,夺 的 剑砍断敌军长矛两支,斩首一级,包围的梁兵退去。李存勖抱着行钦哭道:“富贵和你共 享!”从此,元行钦在诸将中最受宠信。 赵在礼谋反。唐庄宗于是任命元行钦为邺都行营招抚使,率领二千兵马前去讨伐。元行 钦用诏书劝降赵在礼。赵在礼登城对行钦道:“将士们离开家乡父母多年,没有皇帝的旨意 就急切归家,后悔哪里来得及呢?倘若您在皇帝面前替他们说说好话,将士们还能改过自 新。”元行钦道:“天子将你们视为对国家有功之人,一定会赦免你们的小过错。”赵在礼 拜了两次,把诏书给士兵们看。皇甫晖从一旁夺过诏书,将之撕毁,军士都吵闹不止。 元行钦久攻邺城不下,而庄宗想亲自帅兵前往,群臣都进谏阻止,于是唐庄宗只得派明 宗李嗣源前去平叛。李嗣源驻扎在城西,而元行钦则驻军城南。不久,李嗣源兵变,与赵在 礼会合。元行钦听闻此事,率军撤退屯驻卫州,上奏皇帝李嗣源已经谋反。庄宗派遣李从璟 快速赶到李嗣源处核实事情真伪。李从璟,是李嗣源的儿子。到了卫州,当时明宗已经反叛, 行钦于是拘禁从璟,将杀他。从璟请求回到京师,行钦于是同意了。不久,李嗣源率军南下, 元 行钦便返回京师。后来,元行钦又随唐庄宗前往汴州(今河南开封),行至荥泽时,闻听 李嗣源已经到达黎阳(今河南浚县).庄宗便欲派李从璟去面见并劝降李嗣源,但元行钦认为 不可,并将李从璟杀死。 这时,李嗣源进入汴州,唐庄宗不能前进。唐庄宗对元行钦说:“你跟随我这么久,荣 华富贵险急患难共同经历。如今情势危急,你们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到荥泽,要单枪匹 马自己去求见李嗣源,你们各自陈说利害关系。如今让我到了这样的境地,你们怎么办呢?” 元行钦哭着回答道:“臣原本只是一个卑贱之人,承蒙陛下爱护体恤,官至将相之位。如今 危难之时,却不能报效国家,即使死了也无法推脱自己的责任。”于是和众将一百多人,都 解开发髻,剪断头发,放在地上,发誓以死报主,君臣相拥痛哭。 唐庄宗遇害后,元行钦出逃,被村夫捉拿,刺史石潭打断元行钦的双脚,用囚车将他送 到洛阳。李嗣源见到元行钦后,大骂道:“我儿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元行钦怒目直视道:“那 先帝又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于是李嗣源将元行钦斩于洛阳闹市。 唉!死亡可贵的原因,是能为道义(而死)而不苟且偷生。在李嗣源发动兵变之时,诸 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只有行钦把谋反的消息及时上报,至于断发自誓,他的节义实在值 得嘉奖。等到唐庄宗驾崩后,他不能自我决断,反而逃跑来苟且偷生,最终被抓住处死。他 的言辞虽然慷慨不屈,但是他的死并不是他自愿的,哪里有什么可贵之处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 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 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岸, 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周密 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②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 清和萧瑟的景象。 B. “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 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 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面 的抒情做铺垫。 D. 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 人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 15.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燕 山雪飘的冰天雪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②“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不仅 包含了年老力衰、无人念及的伤感,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③“东风渐绿西湖岸”至结尾, 借对江南早春之景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 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 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 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 项,“描绘出送别时凄凉、 冷清和萧瑟的景象”分析不当。原野中移动的旌旗耀眼飞扬,朝觐天子的车马浩浩荡荡,平 沙万里,云天低旷。词人描绘出的是郊野送行的壮阔场面。故选 A。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 的标题、注释和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 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 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 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 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标题、关键词句和注释。下阙抒写对友人 远去的伤感和对友人出仕元朝的担心与不满等复杂情绪。“酒酣应对燕雪山”三句进一步设 想友人远去冰河之城的情景。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意思是说自己 已是风烛残年,不愿仕元而隐居江南,又有谁会常常记起我呢?这两句不仅包含对友人离去、 无人顾念的伤感,还有国家沦亡的痛苦。“人未南归”是说词人担心有人到了北方,有了高 官厚禄,忘了自己,忘怀故国,不仅表达了词人身为遗民的惨淡心情,而且含蓄透露出对友 人仕元的不满。“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是说词人的相思之情即使折尽梅花也难以 表达,表达出对友人极为真挚的不舍之情。 【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 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 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 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 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 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 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对于本题,从题干来看,问的是“下阕”“哪 些”,既明确了目标,又暗示答案不止一点,且需分点作答;然后结合下阕逐句进行分析即可, 拟写答案的时候,要注意有原因,有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 “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2)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得以提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 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答案】 (1). 连峰去天不盈尺 (2). 飞湍瀑流争喧豗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怀旧空吟闻笛赋 (6).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 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 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豗、知、柯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 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 。书法是汉宇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 国书法。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 ,中国书法的 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 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 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 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 的高 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B. 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C.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 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博大精深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宛转 B.千姿百态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含 蓄 C. 千姿百态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含蓄 D.博大精深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宛 转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 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最高代表。 C. 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 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答案】17. A 18. C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 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 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 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前后文“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 艺术”“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分析, 本句表达的主语应为“汉字”,排除 B 项、D 项; 先“最小单元”后“最高代表”,形成递进关系,排除 C 项 故选 A。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 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 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文段是在说“书法”, 更强调姿态。 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 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第二空处意在强调约定俗成为标 准,故选“规范化”。 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 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第三空处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故用“应运而生”。 含蓄:是指表达得很委婉,耐人寻味。宛转:是指委婉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 也形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第四空处意指表达委婉,耐人寻味,故用“含蓄”。 的 。 故选 C。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 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 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 度不大。 搭配不当,“即使……那么……”关联词搭配不当,排除 B 项、D 项; 语序不当,根据时间顺序,应该先晋代,后唐代,排除 A 项。 故选 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20.下面的图表,是某校高三学生周末放假学习生活情况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图表,用简明 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根据图表反映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据结论为高三学生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①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高三年级学生周末度假的方式各不相同,大多数学生 倾向于 选择周末回家休息或继续在校学习,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户外运动。 ②增加更多周末度假尤其是户外锻炼方式 选择,合理的放松,才能更有效率地投入学习。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 的 一道图文转换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标志图,明确标志图的内涵,最后根据题目要 求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图标进行表述,用语要简明连贯得体。通过题干得知,图标的主题是“高 三学生周末放假学习生活情况调查结果”,第一问,要求根据图表反映的信息得出一个结论, 通过分析数据,结合图表主题可知“高三年级学生周末度假的方式各不相同,大多数学生 倾 向于选择周末回家休息或继续在校学习,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户外运动”。第二问,要求“据结 论为高三学生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建议的提出应紧扣结论中出现的问题,所以可以根据“少 数学生选择户外运动”这个问题提出建议。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图表,明确图表表述对象,然后抓住关键词语和 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行概括。 21.下面这则邀请函有三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贵校第五届艺术节将于 9 月 24 日~30 日举行。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教师及各位 家长、校友发出鼎力邀请。届时,您会欣赏到花的绽放,舞的优雅;您会聆听到琴的悠扬, 歌的高亢。这里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激荡着创造的魅力;这里是心灵驰骋的原野,这里是放 飞梦想的蓝天。 同行在热情相邀,孩子在期待,母校在召唤,恭候您的惠顾! ××中学 2018 年 9 月 10 日 【答案】(1)贵校改为“我校”;(2)鼎力改为“诚挚”;(3)惠顾改为“光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运用能力。“贵校”、“鼎力”都是对别人的敬称。“惠顾” 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所以此处用“光临”较好。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 年 10 月 5 日上午,正在东京准备季前赛的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在推特发布了一 张图片,内容是近几月香港示威者的口号:“为自由而战,和香港在一起。”当日也是《禁 止蒙面规例》在香港实施的第一日,此举引起中国球迷的不满与愤怒。7 日,莫雷通过推特发 表声明,解释自己“无意冒犯火箭队球迷和中国朋友们”,但并未提及道歉,使舆论再度发酵。 NBA 总裁亚当·肖华在日本东京召开记者会称,支持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的言论自由。事 后,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央视、良知艺人、商家等纷纷以不同形式表达抗议。 就此事,你这么看?要求:①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 800 【答案】中国主权与尊严不容侵犯 面对指责和抗议,莫雷只字未提道歉。而 NBA 总裁亚当•肖华竟然回应称,支持莫雷的言 论自由。言论自由谁都支持,但是你不能拿其他国家领土主权搞言论自由吧!这就是你的言 论自由?一切自由都是有限度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更不是对别人指手画脚、横加干涉。 中国主权与尊严不容侵犯。 自由发表观点是美国文化中天然的一部分,但问题是,有的话题在有的国家、社会和群 体中是雷区。支持中国领土上发生的分离主义运动就是一个雷区。西方媒体和对中国持批判 态度的人经常严重误解及忽略的一件事情,就是 14 亿中国人在涉及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的问题上,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这个问题是没有余地讨价还价的。 很大一部分西方人长期形成了自我优越感和颐指气使心态,现在中国慢慢变强大了,威 胁到他们的利益了,碍他们眼了,那些特朗普们、肖华们、莫雷们、博古特们、雷迪克们就 狗急跳墙了,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孤立、文化上歧视、语言上侮辱,打着自由的旗号,敌视、 打压中国,满足他们内心那点优越感,实际上这是对自由最大的侮辱。 中国主权与尊严不容侵犯。“爱国”二字是神圣的。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是一个民族 精神财富中最珍贵的,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曾记否,面对 DG 辱华和狡辩,中华儿 女自发抵制,团结一致,最终迫使 DG 道歉,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们的爱国心和中国人的凝聚 力。 美国广播公司 ABC 节目中曾发布辱华言论,造成的恶劣影响持续发酵。来自 80 多个华人 团体,大约 400 名华人华侨在芝加哥 ABC 电台大楼门口进行抗议,并递交抗议信,要求 ABC 对辱华言论进行更诚恳的道歉。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基本美德,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准则。尊重他人对自身 来说,是素质的体现。对他国的不尊重,也是对自身形象的不自爱。 我们血管中奔流着黄河后裔的血液,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拥有一个共同使命:中国 的主权与尊严,不容侵犯。这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发展才是硬道理,祖国发展强大, 霸权主义就不敢靠近。中国的发展与腾飞,我们责无旁贷!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材 料,把握主体事件。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许多 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 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 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材料中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和 NBA 总裁亚当·肖华 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问题属于中 国内政,任何人无权干涉。在推特发布香港示威者的口号“为自由而战,和香港在一起”,貌 似崇尚自由,实则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插足中国事务。中国篮协主席姚明、球迷、央视、良 知艺人、商家等纷纷以不同形式表达抗议这彰显了爱国的主题,强大的民族自尊心和向心力。 当代学生,应认清使命,增强爱国意识,维护民族尊严。写作时可联系时事素材举例论述, 阐释观点。在写法上既要有评,又要有析;既要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又要有深入、透辟的剖 析给予支撑。同时还要有类似现象的联想,或由此及彼加以延伸拓展,以避免陷入就事论事 的局限。 立意: 1.爱国; 2.中国主权与尊严不容侵犯; 3.有尊重才会有平等。 素材: 1.据媒体报道,事情是这样起因的,杜嘉班纳为这场时尚秀发布的预告宣传片引起一些国人 不满,他们指出宣传片中有“刻意的中式发音和用筷子吃比萨饼的奇怪姿势”,认为构成了辱 华。在宣传片引发争议后,杜嘉班纳设计师上网争辩,最后恼羞成怒,骂出中国是“屎一样 的国家”。网友将截屏发至国内社交媒体上,舆论哗然。近几天,中国三大电商巨头天猫、京 东和苏宁易购,以及相关经营奢侈品业务的中国主流电商平台均已下架了所有与 DG 品牌相关 产品的销售。这也意味着,DG 方面若不积极应对该事件妥善处理此轮风波,除杜嘉班纳 DG 中 国官网外,该品牌在中国地区的重要电商销售渠道未来几乎将被全部切断。 2. 香港事件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风波,对于我国来说,无伤大雅。既然拥有高傲的姿态,就 不会低头。不论我们处在什么时期,是否在全力发展,是否在打贸易战,中国永远是这样, 不论风雨,始终屹立,始终坚定:中国不容侵犯。如果要来,那我们必将奉陪到底! 3.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对我们个人和国家都必不可少。它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情 感,包括热爱我们的历史文化,大好河山和我们的人民群众。在当前的世界逐渐一体化和经 济全球化的时代,更应有自己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有自己的身份认同,在国际 舞台上有一席之地。 4. 一些国家围绕中国香港问题上的胡言乱语,表明的是它们对香港的嫉妒,表明的是它们对 中国稳定的不甘,表明的是它们妄图阻挠中国全面发展的野心。本质上说,它们今后仍然会 继续利用一切机会和“口实”,不断地干涉香港的事务,但绝无达到它们目的的可能。香港由 于历史的原因和当今的需要,被特别允许实行“一国两制”,在一定期限内以“特区”体制保 留其原有模式和生活方式。但是,所有各方都应该明白,香港归根到底是中国的领土,主权 归于中国。在香港出现任何性质的违背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活动,中国政府都 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处置,其他国家无权说三道四,更无权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这个 道理极其简单、明了,但是西方的政客们却将之置之度外,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和警惕在所 难免。 行文结构: 1.先拟一个观点明确的题目,如本题“中国主权与尊严不容侵犯”。 2.引述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更不是对别人指手画脚、横加干涉。 中国主权与尊严不容侵犯”。 3.进一步论证分析西方媒体和对中国持批判态度的人的错误观点和行为,并联系相关辱华事 例,表明中国人民的立场。 4.强调爱国的主题,国际关系中应以尊重为前提。 5.提出呼吁号召,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给辱华者严厉回击,再次强调“中国主权与尊严不容 侵犯”。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这类作文强调“时 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中学生写作时评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 说理性。 1、要有针对性。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 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 么,如何解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