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ID:432487

大小:2.15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测试卷 数学 2020.04 一、填空题:(共 14 小题,每题 5 分) 1.已知集合 , ,则 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由集合的交集运算,即可得到本题答案. 【详解】因为集合 , , 所以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属基础题. 2.已知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_______象限 【答案】一 【解析】 【分析】 先化简得到 z,即可求出本题答案 【详解】由题,得 , 所以复数 z 在复平面对应的点为 ,位于第一象限. 故答案为: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属基础题. 3.为了解某一段公路汽车通过时的车速情况,现随机抽测了通过这段公路的 200 辆汽车的时速,所得数据均 在区间 中,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在抽测的 200 辆汽车中,时速在区间 内的汽车 有______辆 . { | 0 2}A x x= < < { | 1}B x x= > A B = { |1 2}x x< < { | 0 2}A x x= < < { | 1}B x x= > { |1 2}A B x x= <  − > 1y x y x a  = −  = − 2 1 0x ax− + = 2 4a∆ = − ∴ 2 4 0 (2) (2) a g f ∆ = − >  > 2 4 0 1 22 a a  − > > − − 5 22 a− < < −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交点的关系,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已知 , ,且 ,则 的最小值等于______. 【答案】11 【解析】 分析:构造基本不等式模型 ,化简整理,应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答 案. 详解: , , , , ,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 的最小值等于 11. 故答案为 11.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的性质与应用,同时考查了整体思想与转化思想的运用. 13.如图,已知 ,B 为 AC 的中点,分别以 AB,AC 为直径在 AC 的同侧作半圆,M,N 分别为两半圆上 的动点 不含端点 A,B, ,且 ,则 的最大值为______. ∴ a 5( , 2)2 − − 5 , 22  − −   a 0> b 0> 1 1 1a b + = b3a 2b a + + 1 13 2 ( )(3 2 )b ba b a ba a b a + + = + + +  1 1 1a b + = ∴ 1 13 2 ( )(3 2 ) 5 3( )b b b aa b a ba a b a a b + + = + + + = + +  0a > 0b > ∴ 0b a > 0a b > ∴ 2b a a b + ≥ 2a b= = 3 2 5 6 11ba b a + + ≥ + = ∴ 3 2 ba b a + + AC 8= ( C) BM BN⊥ AM CN⋅ 【答案】4 【解析】 【分析】 以 A 为坐标原点,AC 所在直线为 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得 A,B,C 的坐标,可得以 AB 为直 径的半圆方程,以 AC 为直径的半圆方程,设出 M,N 的坐标, 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结合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可得 ,再由余弦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计算可得最大值. 【详解】以 A 为坐标原点,AC 所在直线为 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可得 , , , 以 AB 为直径的半圆方程为 , 以 AC 为直径的半圆方程为 , 设 , , , , ,可得 , 即有 , 即为 , 即有 , 又 , ,可得 ,即 , 则 α 2β= ( )A 0,0 ( )B 4,0 ( )C 8,0 2 2(x 2) y 4(x 0, y 0)− + = > > 2 2(x 4) y 16(x 0, y 0)− + = > > ( )M 2 2cosα,2sinα+ ( )N 4 4cosβ,4sinβ+ 0 α< β π< BM BN⊥ ( ) ( )BM BN 2 2cosα,2sinα 4cosβ,4sinβ 0 ⋅ = − + ⋅ = ( )8cosβ 8 cosαcosβ sinαsinβ 0− + + = cosβ cosαcosβ sinαsinβ= + ( )cosβ cos α β= − 0 α< β π< α β β− = α 2β= ( ) ( )AM CN 2 2cosα,2sinα 4 4cosβ,4sinβ⋅ = + ⋅ − + , 可得 ,即 , 时, 的最大值为 4. 故答案为 4.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问题,也考查了圆的方程与应用问题,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用坐标表示向量是解题的关键. 14.若关于 的不等式 对任意的实数 及任意的实数 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题,得 在 恒成立,通过求 在 的最小值,即可得 到本题答案. 【详解】关于 的不等式 对任意的实数 及任意的实数 恒成立,等价 于 对 任 意 的 实 数 恒 成 立 , 即 在 恒 成 立 , 设 ,则 , 令 ,得 ,令 ,得 , 所以 在 递增,在 递减,又 , 所以 , 所以 ,即 a 的取值范围是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参变分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以及运 算求解能力.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计 90 分) ( )8 8cosα 8cosβ 8 cosαcosβ sinαsinβ= − − + + + 28 8cosα 16cosβ 16cosβ 16cos β= − − + = − 2116(cosβ ) 42 = − − + 1cosβ 02 − = πβ 3 = 2πα 3 = AM CN⋅  x 3 23 0x x ax b− + + < [1,3]x∈ [2,4]b∈ a ( , 2)−∞ − 2 43a x x x < − + − [1,3]x∈ 2 4( ) 3g x x x x = − + − [1,3]x∈ x 3 23 0x x ax b− + + < [1,3]x∈ [2,4]b∈ 3 23 4x x ax− + < − [1,3]x∈ 2 43a x x x < − + − [1,3]x∈ 2 4( ) 3g x x x x = − + − ( )2 2 2 (2 ) 2 24( ) 2 3 x x x g x x x x − + + ′ = − + + = ( ) 0g x′ > 1 2x< < ( ) 0g x′ < 2 3x< < ( )g x (1,2) (2,3) 4(1) 2, (3) 3g g= − = − min( ) (1) 2g x g= = − 2a < − ( , 2)−∞ − ( , 2)−∞ −15.已知 内接于单位圆,且 , 求角 C 求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变 形 已 知 条 件 可 得 , 代 入 可 得 ,可得 C 值; 由正弦定理可得 c,由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 式可得 ab 的取值范围,进而可得面积的最值. 【详解】 , , 的外接圆为单位圆, 其半径 由正弦定理可得 , 由余弦定理可得 , 代入数据可得 ,当且仅当 a=b 时,“=”成立 , 的面积 , 面积的最大值为: ABC ( )( )1 1 2tanA tanB+ + = ( )1 ( )2 ABC 3 4C π= 2 1 2 − ( )1 1tanA tanB tanA tanB+ = − ⋅ ( ) 11 tanA tanBtanC tan A B tanAtanB += − + = − = −− ( )2 ( ) ( )( )1 1 1 2tanA tanB+ + = 1tanA tanB tanA tanB∴ + = − ⋅ ( ) 11 tanA tanBtanC tan A B tanAtanB +∴ = − + = − = −− ( ) 3C 0, 4C ππ∈ ∴ = ( )2 ABC ∴ 1R = 2 2c RsinC= = 2 2 2 2c a b abcosC= + − 2 22 2a b ab= + + ( )2 2 2 2ab ab ab≥ + = + 2 2 2 ab∴ ≤ + ABC∴ 1 1 2 2 1 2 2 22 2 S absinC −= ≤ ⋅ = + BA C∴ 2 1 2 −【点睛】本题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涉及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熟记定 理,准确计算是关键,属中档题. 16.如图,在四面体 中, ,点 E 是 的中点,点 F 在线段 上,且 . (1)若 平面 ,求实数 的值; (2)求证:平面 平面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得出 ,可以判断点 F 为 的中点,从而求出 的值; (2)由 ,点 E 是 的中点,得到 , ,由面面垂直的判断定理 即可证明平面 平面 . 【详解】(1)因为 平面 ,得 平面 , 平面 平面 , 所以 , 又点 E 是 的中点,点 F 在线段 上, 所以点 F 为 的中点, 由 ,得 ; (2)因为 ,点 E 是 的中点, 所以 , , 又 , 平面 , 平面 , 所以 平面 , 又 平面 , 所以平面 平面 . ABCD AB AC DB DC= = = BC AC AF AC λ= //EF ABD λ BCD ⊥ AED //EF AB AC λ AB AC DB DC= = = BC BC AE⊥ BC DE⊥ BCD ⊥ AED //EF ABD EF ⊂ ABC ABC  =ABD AB //EF AB BC AC AC AF AC λ= 1= 2 λ AB AC DB DC= = = BC BC AE⊥ BC DE⊥ =AE DE E∩ AE ⊂ AED DE ⊂ AED BC ⊥ AED BC ⊂ BCD BCD ⊥ AE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性质和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 17.如图,长方形材料 中,已知 , .点 为材料 内部一点, 于 , 于 ,且 , .现要在长方形材料 中裁剪出四边形材料 ,满足 ,点 、 分别在边 , 上. (1)设 ,试将四边形材料 的面积表示为 的函数,并指明 的取值范围; (2)试确定点 在 上的位置,使得四边形材料 的面积 最小,并求出其最小值. 【答案】(1)见解析;(2)当 时,四边形材料 的面积 最小,最小值为 . 【解析】 分析:(1)通过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得出 和 ,进而得出四边形材料 的面积的表达式, 再结合已知尺寸条件,确定角 的范围. (2)根据正切的两角差公式和换元法,化简和整理函数表达式,最后由基本不等式,确定面积最小值 及对应的点 在 上的位置. 详解:解:(1)在直角 中,因为 , , 所以 , 所以 , 在直角 中,因为 , , 所以 , 所以 , ABCD 2 3AB = 4=AD P ABCD PE AB⊥ E PF AD⊥ F 1PE = 3PF = ABCD AMPN 150MPN∠ = ° M N AB AD FPN θ∠ = AMPN θ θ N AD AMPN S 2 3 3AN = AMPN S 32 3 + NF ME AMPN θ N AD NFP∆ 3PF = FPN θ∠ = 3tanNF θ= ( )1 1 1 3tan 32 2NAPS NA PF θ∆ = ⋅ = + × MEP∆ 1PE = 3EPM π θ∠ = − tan 3ME π θ = −   1 1 3 tan 12 2 3AMPS AM PE π θ∆   = ⋅ = + − ×    所以 , . (2)因为 , 令 ,由 ,得 , 所以 , 当且仅当 时,即 时等号成立, 此时, , , 答:当 时,四边形材料 的面积 最小,最小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挖掘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合理地进行等价 转化,注意换元法和基本不等式的合理运用. 换元法求函数的值域,通过引入新变量(辅助式,辅助函数等),把所有分散的已知条件联系起来, 将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果结合起来,把隐藏在条件中的性质显现出来,或把繁琐的表达式简化,之后就可 以利用各种常见的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或基本不等式来解决问题.常见的换元方法有代数和三角代换两种.要 特别注意原函数的自变量与新函数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18.已知椭圆 E: ,直线 l 不过原点 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 E 有两个交点 A,B, 线段 AB 的中点为 M. 若 ,点 K 在椭圆 E 上, 、 分别为椭圆的两个焦点,求 的范围; 证明:直线 OM 的斜率与 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若 l 过点 ,射线 OM 与椭圆 E 交于点 P,四边形 OAPB 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此时直线 l 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 (2)见证明;(3)见解析 【解析】 NAP AMPS S S∆ ∆= + 3 1tan tan 32 2 3 πθ θ = + − +   0, 3 πθ  ∈   3 1tan tan 32 2 3S πθ θ = + − +   ( )3 3 tantan 32 2 1 3tan θθ θ −= + + + 1 3tant θ= + 0, 3 πθ  ∈   [ ]1,4t ∈ 23 4 4 3 4 33 2 3 32 3 t tS t tt − +  = + = + +   3 4 3 322 3 3 3t t ≥ × × + = + 2 3 3t = 2 3tan 3 θ −= 2 3 3AN = min 32 3S = + 2 3 3AN = AMPN S 32 3 + 2 2 29 ( 0)x y m m+ = > ( )1 3m = 1F 2F 1 2KF KF⋅  ( )2 ( )3 , 3 mm     [ ]7,1−【分析】 ,椭圆 E: ,两个焦点 , ,设 ,求出 的 表达式,然后求解范围即可. 设 A,B 的坐标分别为 , ,利用点差法转化求解即可. 直线 l 过点 ,直线 l 不过原点且与椭圆 E 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 且 设 , 设直线 ,代入椭圆方程,通过四边形 OAPB 为平行四边形,转化求解即 可. 【详解】 ,椭圆 E: ,两个焦点 , 设 , , , , , 的范围是 设 A,B 的坐标分别为 , ,则 两式相减, 得 , , 即 ,故 ; 设 ,设直线 ,即 , 由 的结论可知 ,代入椭圆方程得, , 由 与 ,联立得 若四边形 OAPB 为平行四边形,那么 M 也是 OP 的中点,所以 , 即 ,整理得 解得, .经检验满足题意 ( )1 3m = 2 2 19 x y+ = ( )1 2 2,0F − ( )2 2 2,0F ( ),K x y 1 2KF KF⋅  ( )2 ( )1 1,x y ( )2 2,x y ( )3 , 3 mm     0k > 1.3k ≠ ( ),P PP x y ( ) ( )0, 03 ml y k x m m k= − + ≠ ≠: ( )1 3m = 2 2 19 x y+ = ( )1 2 2,0F − ( )2 2 2,0F ( ),K x y ( )1 2 2,F K x y= + ( )2 2 2,F K x y= − ( ) ( ) 2 2 2 1 2 1 2 2 2, 2 2, 8 8 1KF KF FK F K x y x y x y y⋅ = ⋅ = + ⋅ − = + − = − +    1 1y− ≤ ≤ 1 2KF KF∴ ⋅  [ ]7,1− ( )2 ( )1 1,x y ( )2 2,x y 2 2 2 1 1 2 2 2 2 2 9 9 . x y m x y m  + =  + = ( )( ) ( )( )1 2 1 2 1 2 1 29 0x x x x y y y y+ − + + − = ( )( ) ( )( )1 2 1 2 1 2 1 2 1 9 0y y y y x x x x + −+ =+ − 1 9 0OM lk k+ ⋅ = 1 9OM lk k⋅ = − ( )3 ( ),P PP x y ( ) ( )0, 03 ml y k x m m k= − + ≠ ≠: 3 ml y kx km= − +: ( )2 1 9OM y xk = −: 2 2 2 2 9 9 1P m kx k = + ( ) 3 my k x m= − + 1 9y xk = − 2 2 2 9 3 3,9 1 9 1 mkmk m kmM k k  − − − + +    2 M px x= 2 2 2 2 2 2 9 3 94( )9 1 9 1 k m km m k k k − =+ + 29 8 1 0k k− + = 4 7 9k ±=所以当 时,四边形 OAPB 为平行四边形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点差法,直线与椭圆的交点,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准确转化平行四边形是关键,是中档题 19.已知函数 f(x)=aex,g(x)=lnx-lna,其中 a 为常数,且曲线 y=f(x)在其与 y 轴的交点处的切线记 为 l1,曲线 y=g(x)在其与 x 轴的交点处的切线记为 l2,且 l1∥l2. (1)求 l1,l2 之间的距离; (2)若存在 x 使不等式 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3)对于函数 f(x)和 g(x)的公共定义域中的任意实数 x0,称|f(x0)-g(x0)|的值为两函数在 x0 处的 偏差.求证:函数 f(x)和 g(x)在其公共定义域内的所有偏差都大于 2. 【答案】(1) ;(2) ;(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两条切线,然后利用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求出求 l1,l2 之间的距离; (2)利用分离参数法,求出 h(x)=x- ex 的最大值即可; (3)根据偏差的定义,只需要证明 的最小值都大于 2. 【详解】(1)f′(x)=aex,g′(x)= , y=f(x)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为(0,a), y=g(x)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为(a,0), 由题意得 f′(0)=g′(a),即 a= , 又∵a>0,∴a=1. ∴f(x)=ex,g(x)=lnx, ∴函数 y=f(x)和 y=g(x)的图象在其坐标轴的交点处的切线方程分别为: x-y+1=0,x-y-1=0, ∴两平行切线间的距离为 . (2)由 > ,得 > , 4 7 9k ±= . ( ) x m xf x − > 2 ( )0−∞, x ( ) ( )f x g x− 1 x 1 a 2 ( ) x m f x − x x x m e − x故 m<x- ex 在 x∈[0,+∞)有解, 令 h(x)=x- ex,则 m<h(x)max, 当 x=0 时,m<0; 当 x>0 时,∵h′(x)=1-( + )ex, ∵x>0, ∴ + ≥2 = ,ex>1, ∴( + )ex> , 故 h′(x)<0, 即 h(x)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故 h(x)max=h(0)=0,∴m<0, 即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0). (3)解法一: ∵函数 y=f(x)和 y=g(x)的偏差为:F(x)=|f(x)-g(x)|=ex-lnx,x∈(0,+∞), ∴F′(x)=ex- ,设 x=t 为 F′(x)=0 的解, 则当 x∈(0,t),F′(x)<0;当 x∈(t,+∞),F′(x)>0, ∴F(x) (0,t)单调递减,在(t,+∞)单调递增, ∴F(x)min=et-lnt=et-ln =et+t, ∵F′(1)=e-1>0,F′( )= -2<0,∴ <t<1, 故 F(x)min=et+t= + > + =2, 即函数 y=f(x)和 y=g(x)在其公共定义域内的所有偏差都大于 2. 解法二: 由于函数 y=f(x)和 y=g(x)的偏差:F(x)=|f(x)-g(x)|=ex-lnx,x∈(0,+∞), 令 F1(x)=ex-x,x∈(0,+∞);令 F2(x)=x-lnx,x∈(0,+∞), ∵F1′(x)=ex-1,F2′(x)=1- = , ∴F1(x)在(0,+∞)单调递增,F2(x)在(0,1)单调递减,在(1,+∞)单调递增, 在 x x 1 2 x x 1 2 x x 1 2 x x ⋅ 2 1 2 x x 2 1 x 1 te 1 2 e 1 2 e 1 2 2.25 1 2 1 x 1 x x −∴F1(x)>F1(0)=1,F2(x)≥F2(1)=1, ∴F(x)=ex-lnx=F1(x)+F2(x)>2, 即函数 y=f(x)和 y=g(x)在其公共定义域内的所有偏差都大于 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应用,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决曲线的切线问题,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最值 问题,属于难度题. 20.设数列 的前 n 项和为 , , .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设数列 满足:对于任意的 ,都有 成立.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设数列 ,问:数列 中是否存在三项,使得它们构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这三项;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 .(2)① , .②见解析. 【解析】 分析:(1)当 时,类比写出 ,两式相减整理得 ,当 时,求得 , 从而求得数列 的通项公式.; (2)①将 代入已知条件,用与(1)相似的方法,变换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 ②由 的通项公式分析,得 …,假设存在三项 , , 成等差数列,且 ,则 ,即 ,根据数列 的单调性,化简得 , 将 或 代入已知条件,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1)由 , ① 得 , ② 由①-②得 ,即 , { }na nS 2 3n nS a+ = *n N∈ ( )1 { }na ( )2 { }nb *n N∈ 1 1 2 1 3 2 1 1( ) 3 33 n n n n na b a b a b a b n− − −+ + +…+ = + − ① { }nb ② n n nc a b= { }nc 11 3 n na − =    *n N∈ 2 1nb n= − *n N∈ 2n ≥ 1 12 3n nS a− −+ = 1 1 3 n n a a − = 1n = 1 0a ≠ { }na 11 3 n na − =    { }nb nc 1 2 3 4 5c c c c c= > > > > sc pc rc s p r< < 2 p s rc c c= + ( ) 1 1 1 2 2 1 2 1 2 1 3 3 3p s r p s r − − − − − −= + { }nc 72 2p≤ < 2p = 3p = 2 3n nS a+ = ( )1 12 3 2n nS a n− −+ = ≥ 12 0n n na a a −+ − = ( )1 1 23n na a n−= ≥对①取 得, ,所以 ,所以 为常数, 所以 为等比数列,首项为 1,公比为 ,即 , . (2)①由 ,可得对于任意 有 , ③ 则 , ④ 则 , ⑤ 由③-⑤得 , 对③取 得, 也适合上式, 因此 , . ②由(1)(2)可知 , 则 , 所以当 时, ,即 , 当 时, ,即 在 且 上单调递减, 故 …, 假设存在三项 , , 成等差数列,其中 , , , 由于 …,可不妨设 ,则 (*), 即 , 因为 , , 且 ,则 且 , 由数列 的单调性可知, ,即 , 1n = 1 1 0a = ≠ 0na ≠ 1 1 3 n n a a − = { }na 1 3 11 3 n na − =    *n N∈ 11 3 n na − =    *n N∈ 2 1 1 1 2 1 1 1 1 1 3 33 3 3 3 n n n n nb b b b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1 2 3 1 1 1 1 1 3 1 3 23 3 3 3 n n n n nb b b b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1 1 1 2 3 1 1 1 1 1 1 2 23 3 3 3 3 n n n n nb b b b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nb n n= − ≥ 1n = 1 1b = 2 1nb n= − *n N∈ 1 2 1 3n n n n nc a b − −= = ( ) 1 1 4 12 1 2 1 3 3 3n n n n n nn nc c+ − −+ −− = − = 1n = 1n nc c+ = 1 2c c= 2n ≥ 1n nc c+ < { }nc 2n ≥ *n N∈ 1 2 3 4 5c c c c c= > > > > sc pc rc s p *r N∈ 1 2 3 4 5c c c c c= > > > > s p r< < 2 p s rc c c= + ( ) 1 1 1 2 2 1 2 1 2 1 3 3 3p s r p s r − − − − − −= + s p *r N∈ s p r< < 1s p≤ − 2p ≥ { }nc 1s pc c −≥ 1 2 2 1 2 3 3 3s p s p − − − −≥因为 ,所以 , 即 ,化简得 , 又 且 ,所以 或 , 当 时, ,即 ,由 时, ,此时 , , 不构成等差数列,不合题意 , 当 时,由题意 或 ,即 ,又 ,代入(*)式得 , 因为数列 在 且 上单调递减,且 , ,所以 , 综上所述,数列 中存在三项 , , 或 , , 构成等差数列.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递推关系、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涉及到等差和等比数列的判断, 数列的单调性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分类讨论思想与逻辑推理能力,属于难题. 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 与 的关系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如下: (1)当 时, 求出 ; (2)当 时,用 替换 中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 便可求出当 时 的表达式; (3)对 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 时 的表达式,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 合写;如果不符合,则应该分 与 两段来写. 21.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C 是 AB 延长线上一点,CD 切半圆于点 D,CD=2,DE⊥AB,垂足为 E,且 E 是 OB 的中点,求 BC 的长. 【答案】 【解析】 【分析】 的 1 2 1 03r r rc − −= > ( ) 1 1 1 2 2 2 1 2 1 2 1 2 3 3 3 3 3p s r p p s r p − − − − − − − −= + > ( ) 1 2 2 2 1 2 3 3 3p p p p − − − −> 7 2p < 2p ≥ *p N∈ 2p = 3p = 2p = 1s = 1 2 1c c= = 3r ≥ 2 1rc c< = 1c 2c rc 3p = 1s = 2s = 1sc = 3 5 9pc c= = 1 9rc = { }nc 2n ≥ *n N∈ 5 1 9c = 4r ≥ 5r = { }nc 1c 3c 5c 2c 3c 5c { }na n nS na 1n = 1 1a S= 1a 2n ≥ 1n − nS n 1n nS S −− ( 2)n ≥ 2n ≥ na 1n = 2n ≥ na 1n = 2n ≥ 2 3 3连接 ,则 ,在 中, ,则 ,在 中, ,由 CD=2,求出 即可. 【详解】解:连接 ,则 , 在 中,由 E 是 OB 的中点,则 , 则 , 在 中, , 由 CD=2, 则 , 则 , 故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问题,重点考查了运算能力,属基础题. 22.已知矩阵 ,矩阵 的逆矩阵 ,求矩阵 .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 ,求出矩阵 ,再由矩阵的乘法,即可求解. OD OD DC⊥ Rt OED∆ 1 1 2 2OE OB OD= = 6ODE π∠ = Rt OCD∆ π 6DCOÐ = BC OD OD DC⊥ Rt OED∆ 1 1 2 2OE OB OD= = 6ODE π∠ = Rt OCD∆ π 6DCOÐ = 2 3tan 6 3OD DC π= = 2 22 3 4 32 ( )3 3OC = + = 4 3 2 3 2 3 3 3 3BC OC OB OC OD= − = − = − = 1 2 0 2A  =  −  B 1 11 2 0 2 =B−    −      AB 51 4 0 1      −  1 1 0 0 1B B−  =    B【详解】解:设 ,则 , 即 , 故 ,解得 ,所以 . 因此, . 【点睛】本题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逆矩阵,以及矩阵乘法计算,属于基础题. 23.已知 ,且 ,求 的最小值. 【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根据柯西不等式,即可得到本题答案. 【详解】由柯西不等式,得 , 即 , 即 , 所以 , 当且仅当 , 即 时, 取最小值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柯西不等式的应用,属基础题. a bB c d  =    1 1 1 01 2 0 10 2 a bB B c d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0 2 2 0 12 2 a c b d c d  − −    =       1 12 1 02 2 0 2 1 a c b d c d  − =   − =  =  = 1 1 4 0 1 2 a b c d =   = =  = 11 4 10 2 B     =        1 511 2 14 40 2 1 0 10 2 AB        = =    −    −    , ,x y z ∈R 2 3 4x y z− − = 2 2 2x y z+ + 8 7 ( )2 2 2 2 2 2 2[ ( 2) ( 3) ] 1 ( 2) ( 3)x y z x y z + − + − + − + − + +  ( )2 2 2 2( 2 3 ) 14x y z x y z− − + + ( )2 2 216 14 x y z+ + 2 2 2 8 7x y z+ + ≥ 2 3 y zx = =− − 2 4 6, ,7 7 7x y z − −= = = 2 2 2x y z+ + 8 724.已知 (其中 ) (1)求 及 ; (2)试比较 与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1) , (2)当 时, ; 当 时, ;当 时, ---7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赋值法求二项展开式的项的系数:令 ,则 ,令 , 则 ,∴ ;(2)要比较 与 的大小,即比较: 与 的 大小,这需先归纳:当 时, ;当 时, ; 当 时, ;再猜想当 时, ,最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关键将 时的式子与 情形建立关系: 试题解析:解:(Ⅰ)令 ,则 ,令 , 则 ,∴ ; (Ⅱ)要比较 与 的大小,即比较: 与 的大小,---1 分 当 时, ;当 时, ; 当 时, ; 猜想:当 时,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由上述过程可知, 时结论成立, 假设当 时结论成立,即 , 两边同乘以 3 得: 2 3 0 1 2 3( 1) ( 1) ( 1) ( 1) ( 1) ,n n nx a a x a x a x a x+ = + − + − + − + + − *n N∈ 0a 1 n n i i S a = = ∑ nS 2( 2)2 2nn n− + 0 2na = 3 2n n nS = − 1n = 23 ( 1)2 2n nn n> − + 2,3n = 23 ( 1)2 2n nn n< − + 4,n n N ∗≥ ∈ 23 ( 1)2 2n nn n> − + 1x = 0 2na = 2x = 0 3 n n i i a = =∑ 3 2n n nS = − nS 2( 2)2 2nn n− + 3n 2( 1)2 2nn n− + 1n = 23 ( 1)2 2n nn n> − + 2,3n = 23 ( 1)2 2n nn n< − + 4,5n = 23 ( 1)2 2n nn n> − + 4n ≥ 23 ( 1)2 2n nn n> − + 1n k= + ( 4)n k k= ≥ 1 2 1 2 23 3[( 1)2 2 ] 2 2( 1) [( 3)2 4 4 2]k k k kk k k k k k k+ +> − + = + + + − + − − 1x = 0 2na = 2x = 0 3 n n i i a = =∑ 3 2n n nS = − nS 2( 2)2 2nn n− + 3n 2( 1)2 2nn n− + 1n = 23 ( 1)2 2n nn n> − + 2,3n = 23 ( 1)2 2n nn n< − + 4,5n = 23 ( 1)2 2n nn n> − + 4n ≥ 23 ( 1)2 2n nn n> − + 4n = ( 4)n k k= ≥ 23 ( 1)2 2k kk k> − + 1 2 1 2 23 3[( 1)2 2 ] 2 2( 1) [( 3)2 4 4 2]k k k kk k k k k k k+ +> − + = + + + − + − −而 ∴ 即 时结论也成立, ∴当 时, 成立. 综上得,当 时, ; 当 时, ;当 时, ---7 分 考点:数学归纳法 2 2( 3)2 4 4 2 ( 3)2 4( 2) 6 ( 2)2 4( 2)( 1) 6 0k k kk k k k k k k k k− + − − = − + − − + = − + − + + > 1 1 23 [( 1) 1]2 2( 1)k kk k+ +> + − + + 1n k= + 4n ≥ 23 ( 1)2 2n nn n> − + 1n = 23 ( 1)2 2n nn n> − + 2,3n = 23 ( 1)2 2n nn n< − + 4,n n N ∗≥ ∈ 23 ( 1)2 2n nn n>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