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市一中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佛山市一中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Word版带解析)

ID:432795

大小:79.3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高二级期中考试题 政治 本试卷共 38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 迹的钢笔 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 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 的答案无效。 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 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7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70 分) 1.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创立新的多元化分配方式已是大势所趋。创立新的 多元化分配方式的依据在于 A. 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B. 我国居民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 C.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多样化 D. 劳动依然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答案】A 【解析】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和依据,A 符合题意。消费方式不能决定分配方式,B 与题意无关。C 是对题干信息的再现, 与题干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 只能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排除。 【考点】影响我国分配制度的因素 2.老张自筹资金开办了一家科技公司,雇用了 3 名研究生从事技术工作研究。这些研究生的 工资 收入属于( ) A. 按技术要素分配 B. 按劳分配 C. 按劳动要素分配 D. 按管理要 素分配【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C:研究生所在科技公司属私营企业,其工资收入属按生 产要素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C 符合题意。 A:按技术要素分配通常是指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材料不涉及三人凭借新技术 而另外获得收入,可见,该工资不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A 不符合题意。 B:按劳分配只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三人所在单位为非公有制经济,B 不符合题意。 D:按管理要素分配其主体是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管理者,三人不是管理人员,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点睛】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凭借资本、 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 配的形式的多种多样的。 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 分红和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是指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 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按劳动力 要素分配,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3. 我国投巨资修建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不输四大工程。这些投资属于 A.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B.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C. 经济建设支出 D. 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C 【解析】 略 4. 2016 年财政工作仍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 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下列能体现国家财政具有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作用的是 A. 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保护生态环境 B. 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扩大投资需求 C.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D. 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 【答案】B【解析】 经济的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保持平衡,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在经济 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影响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 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的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发展。“加大财政支农力 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为了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具有促进国民 经济平稳运行作用,故 C 符合题意;“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和“降低企业 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是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的体现,“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 学业,促进教育公平”是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的体现,所以排 除 A、B、D。答案选择 C。 【考点定位】财政的作用。 【名师点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促进 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具体表现为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改善人民生活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如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经济的 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保持平衡,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 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影响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 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的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发展。 5. 有人说,税收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这主要是强调税收的 A. 流动性 B. 无偿性 C. 固定性 D. 法制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其中税收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主要 是强调税收的无偿性特点,B 符合题意。A、C、D 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税收的特点。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计划的关系应该是( ) A. 计划为主体,市场为补充 B. 计划和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C. 计划和市场是根本对立的,不可兼用 D.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计划和市场的关系。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是补充的角色,计 划不是主体,A 错误。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计划不起决定性作用,B 错误。 C:市场和计划并不是根本对立 作用,C 排除。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计划的关系应该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 起决定性作用,D 正确。 故本题选 D。 7.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措并举治理雾霾。要“驱霾”换蓝天,政府可以( ) ①运用行政手段,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②运用经济手段,给予环保企业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 ③运用法律手段,强制实行重污染天气机动车禁、限行管理 ④运用行政手段,要求污染物重点排放企业限产、停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手段。①: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法律手 段,①错误。 ②④:“驱霾”换蓝天,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给予环保企业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可以 运用行政手段,要求污染物重点排放企业限产、停产,②④符合题意。 ③:强制实行重污染天气机动车禁、限行管理, 行政手段,③错误, 故本题选 D。 【点睛】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第一,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 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第二,法律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或通过采取采 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注:法律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经济司法进行 事后调整。第三,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调整经济活动。 注: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直接、高效,缺点在于易出现滥用权力行为,因此须必要时采用之。 的 是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 系。 8.推进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严 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扩张,形成节能低碳的产业体系。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B. 严禁高耗能产业发展,减缓经济增长速度 C. 积极发展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D.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A:材料阐释的宏观调控,不是阐释充分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A 不符合题意。 B:严控高能耗产业扩张,不是禁止其发展,B 错误 C:材料未涉及积极发展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C 不符合题意。 D: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扩张,形成节能低碳的产业体系,必须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 正确。 故本题选 D。 【点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 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 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 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9.科技改变生活,网络引领未来。“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有利于 ①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拉动需求,催生经济增长点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④淘汰落后企业,保证企业盈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解析】 此题考查生产与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审题。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题目中我国实施国家大 数据战略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没有直接关联,故排除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不能保证企 业盈利,故④错误;通过大数据战略,有利于拉动需求,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故②③正确。故选 C。 10.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 ) A.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 加快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C. 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搞好国家的宏观调控 D.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应对国际竞争。A: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维 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 正确。 B: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关键在于自主发展,B 排除。 C:试题强调的是知识经济时代,“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搞好国家的宏观调控”不符合题 意试题规定性,C 排除。 D: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不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措施,D 排 除。 故本题选 A。 11.“中国制造 2025”构想的提出,对于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影响深远。新一代信息技 术和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国新一轮制造发展制高点,把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未来 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型。这有利于 ①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变 ②通过新技术将传统产业打造为高新技术产业 ③推动产业升级,增强核心技术的竞争力 ④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 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我国经济 实现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变不符合现实,①错误;将传统产业打造为高新技术产业不符 合现实,②错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把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未来的 主攻方向,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型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增强核心技术 的竞争力,③正确;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把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未来 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型有利于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 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D。 12.“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固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 济落后的现象。国家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但也要避免“资源诅咒”。要摆脱“资源诅咒”,应 该 ①弱化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责和作用 ②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本全球化 ④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弱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观点错误,①不选;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这说明要摆脱“资 源诅咒”应该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说明应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 型升级,②④正确;摆脱“资源诅咒”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本全球化无关,③不选, 故本题答案应为 C。 13.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 经济上。但是,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 GDP 比例快速提高,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下列 选项中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的做法有 ①深化金融领域改革,避免居民投机心理产生  ②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③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差别化税负标准  ④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财政的作用。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 GDP 比 例快速提高,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表明要加快发展制造业而不是金融业,①强调金融 业,与题意不符,排除;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差别化税负标准,都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 现代市场体系不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针对性措施,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 B。 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这是因为 ( )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因为文化创新是文 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③④符合题意,之所以要进行文化创新,是因为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民 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故选:B。 15.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广东涌现出以容闳、郑观应、黄遵宪、康有为、梁 启 超,以及孙中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引领全国潮流的人物,当时广东文化的先进性和影响力 是不容置疑的。直到最近30 年的改革开放,广东文化仍旧以新的形态、观念和产品引领潮流。 广东文化 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 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 ②继承优良传统,保持地方特色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①②③:广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 坚持文化创新,继承优良传统,保持地方特色,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经济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④错误。 故本题选 D。 【点睛】进行文化的创新:(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途径。(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 注入时代精神。2 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之二。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 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16.早在 3000 年前,东西方舞乐艺术交流 盛会,就在新疆的天山脚下拉开序幕,流传至今 的传 统舞乐艺术,大多得益于丝绸之路文化的深层滋养,而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的前沿窗 口,许多 西域舞乐文化多从新疆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对我国古代音乐、舞蹈的繁荣作出了 贡献,而且对 宋词、元曲以及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都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表明( ) ①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可以促进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 ②对丝路沿线国家文化的认同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和基础 ③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因时而变才能对个人发挥积极作用 ④文化创作必须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交流。 ①④:许多西域舞乐文化多从新疆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对我 国古代音乐、舞蹈的繁荣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宋词、元曲以及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都曾产生 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表明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可以促进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也说明文化 创作必须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④符合题意。 ②: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错误。 ③: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先进、健康、优秀文化才能对个人发挥积极作用,③错 误。 的故本题选 B。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 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 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②③。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 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 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 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7.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A.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C. 书本和实践都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答案】D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A 项不选;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B 项不选;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新的来源,C 项不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 创新的动力和基础,D 项正确。 【点睛】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主体是 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 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18.目前顶尖的设计师都倾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 又弘扬了现代理念。这说明文化发展应该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③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 又弘扬了现代理念”强调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同时要在继承的基 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③说法错误,要发挥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④ 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一分为二,要摆脱传统文化中糟粕部分的羁绊。故本题答案为A。 19.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 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汉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 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故①②③④选项均正确。选 D。 20.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 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中华文化 A.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和北方的传统艺术活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 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 正确;BCD 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21.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 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   ) A.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答案】C 【解析】题目中,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是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 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 C 选项入选。A 选项表述错误,世界文化一律平等。B、D 选项没有体现。 22.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 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瞭 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 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这样土洋结合、中西合壁的“圣诞 装饰”令人眼花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 B 选项入选。A、C、D 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 点睛:易错点---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外来文化我们应坚持辩证的观点,吸收和借鉴其积极成分,坚 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要坚决反对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 错误倾向。 2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化呼唤中国精神,民族 复兴 呼唤中国精神。中国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弘扬,中国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材料主 要是告诉我们( ) ①中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②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 ③中华文化是中国精神的精髓 ④弘扬中国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中国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弘扬,中国精神要从传统 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这说明中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①符合题意。 ②:“根本动力”夸大了中国精神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作用,②错误。 的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③错误。 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化呼唤中国精神,民 族复兴呼唤中国精神,这启示我们弘扬中国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④符合题 意。 故本题选 C。 【点睛】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4.在不同情境下发展的海峡两岸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差异和特色,但是以同根同祖同文的 亲情为纽带,存在着如两岸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割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这表明(  ) A. 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 B. 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C. 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D.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答案】C 【解析】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 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选 C 项。 25.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中国人民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 的理 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逐日、 精卫填 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 ) A.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B.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C.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D.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内涵。A:“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 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 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A 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BCD 排除。 故本题选 A.26. 下列名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一道反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选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 精神的核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 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这反映了爱国主义的观点,A 项不符合设问要求;“粉身碎骨 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映的是作者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并没有体 现爱国主义这个核心,故 B 项正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了诗人为国 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个核心,C 项不符设问要求;“王师北定中 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 激情,体现了爱国主义,D 项不符合设问要求,故本题答案应为 B。 27.我们民族的“精神能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又注入了新的内涵,这就是我们党的一大批优秀 党员 干部在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中,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人格的力量,在人民群众中屹立 起的一座 座“精神丰碑”。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 A. 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B. 深厚的民族性 C. 相对的稳定性 D. 彻底的革 命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特点。A:题干强调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共 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A 符合题意。 B:材料主旨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的民族性,B 不符合题意。 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C 错误。 D:材料未涉及革命性,D 排除。 故本题选 A。 28. 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 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阅读,都能 受到它们的熏陶。这说明( ) A. 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B. 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C.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D.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地表现为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深深地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材料中“古代经典著作凝聚着民族精神” 就体现了二者的关系,D 适合题意;A、B 说法都过于绝对;C 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故本 题答案选 D。 考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9.云南丽江古城的建筑历史悠久,交相辉映,既有汉、白、彝、藏各民族的精华,又有纳西 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民族文化史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 ①各民族文化的互相交流、借鉴、吸收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是无法区分的 ③传统建筑是各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融合,又有各自的特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 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①④适合题意,②是错误的。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错误;故 本题答案选 B。 30.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 亡了,有的融人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 息,连绵不断。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化( ) 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因为基因单一,所以长存 ③一直都是强大的,引领世界文化 ④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 息,连绵不断。”说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答案为 A 31.有人认为,电视、网络传播的知识都属于大众文化,我们都应汲取。这种认识( ) A. 错误,因为科学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教育 B. 正确,因为大众所需要 文化都属于先进文化 C. 正确,因为大众文化都应得到倡导 D. 错误,因为大众传媒传播的文化既有先进文化,又有腐朽、落后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文化。D: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 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 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因此题中的认识是错误 的,D 符合题意。 A: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A 错误。 B:大众所需要的文化不一定都属于先进文化,B 错误。 C:题中认识是错误的,C 排除。 故本题选 D。 32.当前,有的媒体报道为了“炒作”而不顾事实,为了“卖点”而不顾品位,为了“轰动效 应”而不顾社会效益。这种现象是 (  ) A. 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B. 文化产业市场化的客观需要 C. 大众文化的普遍特征 D. 片面追求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的表现 【答案】D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产业。为了“轰动效应”而不顾社会效益的现象是片面追求文化产业的 经济效益的表现,D 符合题意。 33.2017 年 2 月 18 日开始播出的《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 的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 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你可能会发现父母 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这说明 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②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③中华文化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征 ④优秀文化蕴含的健康有益内容能为大众所接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 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 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 后的价值,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这说明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 品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健康有益内容能为大众所接受,①④适合题意;传统文化有先进与落 后之分,先进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②是错误的;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 B。 34.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就是要发展( ) ①多种类型、风格多样的文化 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能带来任何消遣娱乐的文化 ④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①②④: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就是要发展多 种类型、风格多样的文化,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发展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①②④ 正确。 ③:“能带来任何消遣娱乐的文化”说法明显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 B。【点睛】发展大众文化(1)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 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 倡导的大众文化。(我国的主导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2)为什么要倡导大众文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 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①弘扬“一个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 化的原则;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努 力“三贴近”和“三创新”,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 手段 35.下边漫画说明( ) A. 文化市场繁荣活跃 B. 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革创新 C. 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样性 D. 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市场的管理。D:漫画中“净化”“网络资源”寓意是要加强对文化市 场的管理和引导,D 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符合漫画寓意,ABC 排除。 故本题选 D。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 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 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 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 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 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 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 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时代,城市间也步入了从经济增长大战上升到软 实力比拼的高维竞争,上演着“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来”的大戏。截至 2017 年 7 月中旬,多 个发展迅速的二、三线城市释放“政策大礼包”,开启“抢人大战”。如某市推出“房补+车 补”,着力建设“政务服务+创业服务+生活服务”全环节人性化的人才服务链。不过有人发 现,在二、三线城市抢人过程中却又伴随着人才逆流到一线城市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互联网、 现代传媒和金融行业。二、三线城市高新技术行业收入与一线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也是人才 逆流的重要原因。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来”的道理;并为二、三线城市 成功“抢人”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劳动者素质关系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 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在生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城市留住人才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③城市留住科技创新型人才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①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前景和吸引力;②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 保障制度,提高人才的生活水平;③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公共服务;④优化城市产业 结构,发展互联网、现代传媒、金融等前景广阔的产业,促进优质就业;⑤完善收入分配政 策,提高高素质人才的薪资报酬。 【解析】 本题以二、三线城市抢人过程中却又伴随着人才逆流到一线城市的现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 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劳动和就业、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财政的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等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 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知识,由两小问组成,第一问指向“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来”的道理。解 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信息“人才”“未来”,调动运用人劳动者在生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第二问指 向为二、三线城市成功“抢人”提出合理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可以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 发展、发挥财政的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分析思考。 37.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古瓷都和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唐代,受长江流域灿 烂文化的影响,潮州陶瓷古窑悄然兴起。此时出现制瓷工艺,潮州城郊窑场遍布,种类繁多,盛极一时。宋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除了为炉、壶、盂、罐一类日用器皿装饰之外,还 结合当时的需求,进行观赏瓷器的制作。如西洋狗、狮子、人像和佛像等。其手法简练而传 神,造型技艺相当高明。潮州陶瓷进入辉煌时期。时今,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潮州陶 瓷产业发展阻力重重,陶瓷工艺略显疲态,陷入困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破解当前潮州陶瓷工艺发展的困局。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或答“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 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潮州陶瓷行业应立足于社会实践,在创新中实现发展。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潮州陶瓷行业应批判继承传统陶瓷,为传统陶瓷业注入新的时代气息。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潮州陶瓷业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加强同中外优秀 陶瓷企业的交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④要坚持正确方向。(或答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 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促使潮 州陶瓷业走出困境。(学生如从文化创新的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探究问题的能力,属于措施类 的解答题。本题限定的知识点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包括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 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等知识。具体到本题,考生可以从如何进行文化创 新的具体要求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队夺得 2019 年日本女排世界杯的冠军,这支中国体育的王者之师将自己在世界 排球 “三大赛”上冠军奖杯的数量增加到了 10 个。女排精神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女排夺 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结晶。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 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 神;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比分怎么样,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 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今天我们应如何弘扬女排精神? 【答案】①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女排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 设者。 ②弘扬女排精神,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③弘扬女排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解析】 【分析】 本题以女排夺得 2019 年世界杯的冠军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女排精神的形成及其作用为材 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 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今天我们应如何弘扬女排精神?知 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 问指向是如何弘扬女排精神,考生可联想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可以 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立足实践、“主心骨”、继承传统。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形 成答案要点。①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女排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 和建设者。②弘扬女排精神,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③弘扬 女排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点睛】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主心骨”作用。(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 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4)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 发展民族精神;(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6)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 则国家强;(7)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