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备考干货:地理10大高考命题新趋势,冲刺备考必须了解
加入VIP免费下载

地理高考备考干货:地理10大高考命题新趋势,冲刺备考必须了解

ID:432842

大小:31.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地理高考备考干货:地理 10 大高考命题新趋势,冲刺备考必须了解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秉承了“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试卷的结构、试题的形式、考查内容比重以及 命题风格均呈现稳定趋势,继续保持“注重基础,突出思维”的考查方向。 但试题材料和设问角度都比较新颖,注重时代性、实践性,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突出 了立德树人、选拔人才、引导教学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考命题的新趋势吧。 趋势 1 地球运动类试题趋向生活化 【趋势解读】 地球运动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低调回归,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命题角度发生了变化:一是 不再纯粹考查知识点,试题的背景和考查的内容更趋向生活化,让考生感觉知识更接地气;二是不再考查复杂的计算题 目,偶有出现需要简单计算或估算的题目。 例如 2018 年全国卷Ⅰ第 10 题,以小明从重庆出发经遵义到毕节汽车座位的选择为材料考查太阳方位;2017 年全 国卷Ⅲ10—11 题,通过“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要求判断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 序及当天的日期等。 【高考链接】 高考试题可能会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事象对太阳高度、太阳方位这些知识点进行考查,常见角 度如下: ★遮阳棚安装与纬度的关系 ★影长与楼间距的关系 ★操场遮阳问题 ★公交车座位的选择 ★不同楼层阳台光照时长 ★影子朝向与地方时的关系 ★日晷计时 ★智能晾衣架的安装高度 【备考指导】平时复习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等,多 提问、多思考。 趋势 2 对气候的考查微观化、特殊化 【趋势解读】近几年高考中直接考查气候类型分布、判读的题目很少,多侧重考查气候的成因及影响,并且考查趋 向微观化、特殊化:一是考查区域趋向微观化、特殊化;二是考查角度趋向微观化,如气温或降水的特征分析,气温或 降水对农业、工业、交通的影响等。 例如 2019 年全国卷Ⅱ第 36 题“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2018 年全国卷Ⅲ第 36 题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017 年全国卷Ⅲ第 36 题“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 因”等,都是从微观角度考查气候的。 【高考链接】今后高考中可能会出现的命题角度如下: ★某气候要素的特征及其影响 ★某一地理要素对区域气候特征的影响等★典型区域特殊气候的成因 【备考指导】应对微观区域气候的考查,先要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判断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下 垫面性质 等,利用所学知识大致确定其气候类型;再结合下垫面性质得出气候特征。 当设问角度微观化时,就要对某一要素进行深挖,如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大米优质的原因,可从年均温低、作物生 长周期长、有机质分解慢、冬季冻死害虫、降雪多土壤墒情好等方面进行挖掘。 当涉及特殊区域气候成因时,可采用倒推法,如分析伊比利亚半岛上出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找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的原因→高原地形、位于内陆。 趋势 3 自然原理类试题侧重地质地貌的演变等 【趋势解读】近几年高考试题对自然地理原理的考查,着重于地壳物质运动原理,试题往往借助等高线、等深线的 时间变化考查陆地和海洋地貌的演变;或者通过海岸线的地质年代变迁考查陆地环境的改变;或者要求利用相关地理事 物的变化倒推地质地貌的演变等。 例如 2019 年全国卷Ⅰ第 37 题,根据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层层设问, 涉及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形成的影响,里海盐度的变化及黑海、地中海未来的演化等;2018 年全国卷Ⅰ6—8 题呈现 的是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示意图, 考查该河段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流速最大的时期以及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 升降过程。 【高考链接】 今后高考可能会出现的命题角度如下: ★大地形区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湖泊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岸线的变化成因及其影响 【备考指导】 分析地质地貌的演变,要注重整个过程的推理,同时在分析其演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要注重从整 体性的角度。 趋势 4 外力作用类试题侧重考查沉积作用 【趋势解读】 外力作用地貌包括外力侵蚀地貌和外力沉积地貌,主要外力有风力、流水、冰川等。近几年高考对 外力作用地貌的考查侧重沉积地貌,如风力沉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同时侧重区域内部沉积作用发生过程的差异等。 例如 2019 年全国卷Ⅲ第 37 题考查河流沉积作用;2018 年全国卷Ⅰ6—8 题根据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示意图, 考查区域内部河流沉积作用的差异;2017 年全国卷Ⅱ9—11 题借助贺兰山东麓洪积扇考查河流沉积作用等。 【高考链接】今后高考可能出现的命题角度如下: ★沙丘、湖岸或海岸沙丘等的成因、影响 ★沙洲、海岸地貌的成因及影响 ★洪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的形成和演变 ★河流不同河段沉积作用的差异等 【备考指导】复习沉积地貌时,要注意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思考: 宏观角度:沉积地貌与地理环境、人地协调等。 微观角度:沉积物的类型、颗粒大小、颗粒分布位置等。 时间角度:沉积过程,前期与后期沉积特征及原因等的变化。 空间角度:沉积物分布,上游还是下游,迎风处还是背风处,顶部还是底部。 趋势 5 从整体性视角考查地理环境要素对要素的影响【趋势解读】 近几年高考中,从整体性、综合性思维考查地理环境诸要素的影响的试题增多,并且常对某一要素 进行深挖,要求分析其对另一要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考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运用整体性的思维分析问题。 例如 2019 年全国卷Ⅰ9—11 题,以文字材料和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结合的形式,从整体性视角,考查气候、 河流、地貌等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 37 题考查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 的影响;2018 年全国卷Ⅱ9—11 题,考查汾河流域植被的恢复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 【备考指导】近几年高考对纯自然地理知识的考查,常通过某个要素的变化,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考 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突出体现了地理综合思维。该类题需要考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从多 个维度进行分析,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 化的过程。 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要把握三大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 素中的主导性因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 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推理"因”。例如,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大陆西海岸地区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 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面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 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植被破坏后引起区城内气候、水 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趋势 6 对农业区位的考查侧重人类活动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趋势解读】 农业区位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高频考点,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已成 为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高考以农业技术对自然条件某一(某些)方面的改造为背景的试题有“增温”趋势,如 2019 年全国卷Ⅱ第 36 题涉及云南“引洱(海)入宾(川)”工程对水源条件的改善,2017 年全国卷Ⅰ9—11 题涉及双层覆膜技术对热量条 件的改善等。 【高考链接】 今后高考试题可能会以局地农业技术对光热条件、水源条件的改善为素材,在区域选择上多倾向于 中外生态脆弱区,多围绕区位特点、区位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设问,强调因人类活动对自然条件的优化而产生的效益。 【备考指导】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的条件。对农业自然条件的改造包括以下 方面: (1)对气候的改造。主要通过建设大棚或增加水域面积来实现,可主要从光照、热量、气温、湿度、风速等角度 考虑。 (2)对地形的改造。主要通过改变山地坡度、洼地形态来实现,可主要从平坦程度、开阔程度、坡度大小、坡的 朝向等角度考虑。 (3)对土壤的改造。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结构、肥力来实现,可主要从土壤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及耕作难 易程度等角度考虑。 (4)对水源的改造。主要通过改变距水源地的距离、水源获取方式来实现,可主要从灌溉的方便程度、灌溉方式、 水源的时间分配、水质等角度考虑。趋势 7 对工业区位的考查转向服务业 【趋势解读】 近几年高考对工业区位的考查虽仍倾向于工业区位选择、区位条件的变化、工业集聚与分散的目的 及原因等,但在选材上,越来越关注区域为特定工业部门的发展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及服务水平。 例如 2019 年全国卷Ⅱ4—5 题材料中提到的机场、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等,属于为“快递公司” 布局而提供的场所、信息及技能服务,这些服务项目也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 【高考链接】 对服务业的考查,仍以区位分析为主,有时还涉及特定服务业获取利润的方式及对区域的影响等。 【备考指导】 服务业包括餐饮业、旅游业、仓储业、广告业等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对社会协作条件、市场的依 赖性很大。 进行区位分析时,关键在于明确服务方向和服务对象,然后在服务方向与服务对象间建立关联。分析获取利润的方 式时,要从直接和间接(带动作用)两方面考虑。分析对区域的影响时,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考 虑,社会效益方面主要关注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等;经济效益方面主要关注增加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和政府 收入等;环境效益方面主要关注对环境质量的提高和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趋势 8 环境问题突出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价值观 【趋势解读】 环境问题的防治与修复,事关国计民生,在近年高考中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有体现。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类试题在选材上多倾向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治理措 施多是通过科技手段回收污染物,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如 2019 年全国卷Ⅲ1—2 题涉及的厨余垃圾的治理模式、2017 年 全国卷Ⅱ第 36 题考查的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等; 生态破坏问题类试题,其情境多依托生态脆弱区或人口密集区的生态破坏现象来营造,通过对治理途径或措施的剖 析,考查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如 2019 年全国卷Ⅲ第 43 题考查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高考链接】 今后高考对环境问题的考查将更多地体现具体的环保措施及其取得的新成就等方面。 【备考指导】 以局地沙漠治理和沙地利用为例,常见的命题角度和应对策略主要有: (1)沙漠化现象的成因。应对此类问题时,首先明确当地的地理位置;其次依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推测局地自然环 境特点,如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积作用强烈;如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如地处河谷,气流下沉增温, 蒸发旺盛等。再次依据当地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确定人类活动对地表状况的影响程度。 (2)沙漠化现象的区域差异。应对此类问题时主要依托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如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与山 口的位置关系、距离湖泊(河流、聚落)的远近、地形的阻挡等,确定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3)沙漠资源的利用。应对此类问题关键在于确定沙漠资源的利用方式,如旅游、探险、建材等,要依据沙漠景 观的特殊性、沙粒的特点、沙漠距离人口密集区的距离而定。 (4)沙漠化的治理措施。常将科技因素置于突出地位,重点关注该措施改善了当地自然环境或社会经济环境的哪 些方面,尤其是对当地风速的改变或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 趋势 9 对典型区域的考查突出近年来取得的新成就等 【趋势解读】 热点事件、典型事件发生地、重大成就等常成为高考题素材,此类试题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一般围绕区位分析、意义或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设问。 如 2019 年全国卷Ⅱ第 37 题由北京冬奥会衍生出的浙江滑雪场的建设、2018 年全国卷Ⅱ第 36 题贵安新区数据中心 的建立等,都体现了这一命题思路。 【高考链接】今后高考可能会关注的新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重大工程建设,如高铁、大桥、海底隧道等 ★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农业、工业、科技等方面的新进展与新成就等 【备考指导】复习中要重点关注重大工程建设地、热点事件发生地、重大成就取得地区等,综合分析该区域自然和 人文地理特征。 趋势 10 试题越来越注重小切口、深挖掘 【趋势解读】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切入方式大致呈现了“大切口,浅分析”→“小切口,浅分析”→“大切口, 深分析”→“小(微)切口,深分析”的发展趋势。 “小(微)切口”可以细化到“三大循环原理(水循环、大气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也可细化到 “区位原理(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的一个区位因素; “深分析”既剖析各种地理事象间的内在联系,也挖掘相关地理规律、原理的深刻内涵;通过“小(微)切口,深 分析”实现“大主题”,即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 2019 年全国卷Ⅰ1—3 题涉及的村办企业,6—8 题涉及的一段铁路,9—11 题涉及的一段河道等,都体现了这 种命题思路。 【备考指导】小切口试题所给出的显性信息往往较少,隐性信息常常成为解题的关键线索,需挖掘大量隐性信息才 能构建完整的答题思路。隐性信息来自显性信息,是对显性信息进行联想、分析、推理后获得的。 隐性信息是根据某些显性信息经过逻辑推理而获得的信息。任何隐性信息都有一定的信息载体(即显性信息),如 地名、地理数据、地图、经纬度、海陆轮廓等;分析信息载体是挖掘隐性信息的入口和基础。挖掘隐性信息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 (1)从试题文字和符号中挖掘隐性信息:许多地理试题的解题信息常隐含在文字叙述和符号中,如表示方向的指 向标和字母、表示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的箭头,都是试题隐性信息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的文字和符号进 行认真审读和领会,从中挖掘出所需的信息。 (2)从相关地理数据中挖掘隐性信息:很多试题涉及地理数据,这些地理数据是隐性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地理数 据的有效挖掘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例如根据所给经纬度及其排列规律判断东西经和南北纬;根据经度差推算区时和 地方时;根据气温、降水量、海拔等的等值线数据判断某地的位置,推测气候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等。对这些地理数据 的充分挖掘,是比较判断、逻辑分析的基础,也是解答此类试题的突破口。 (3)隐性信息的综合挖掘:试题中的隐性信息往往散布于多个信息载体之中,一个信息可能被几个问题所使用, 一个问题也可能需要多方面的信息,考生要在挖掘文字、地图等单个信息载体的基础上,列出全部信息清单(包括显性 和隐性信息)。有些试题可能挖掘单个的隐性信息即可顺利解答,有些试题往往需要将多个隐性信息进行整合,才能顺 利作答。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