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题 第 1 页(共 16 页) 生物试题 第 2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 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北京卷】
生 物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激活蛋
白水解酶有两条途径:①由钙离子进入细胞后启动;②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细胞色素 c 含量增
加启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水解酶能使磷酸二酯键断开
B.钙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
C.细胞色素 c 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关
D.细胞编程性死亡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
2.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 RNA
B.T2 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 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3.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 合成酶能将 H+势能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
ATP 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 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ATP 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
C.ATP 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
D.破坏跨膜 H+浓度梯度对 ATP 的合成无影响
4.分裂间期依次分为 G1、S 和 G2 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如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
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中心体的复制始于 G1 期,在 G2 期复制完毕
B.中心体和 DNA 的复制可能同时进行
C.S 期细胞中存在使 G1 期细胞核进入 S 期的物质
D.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 G2 期
5.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B.有丝分裂过程主要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 mRNA 存在差异
6.某初级精母细胞在发生减数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特殊的联会现象(如图,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
字为染色体的标号),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遗传信息不丢失的配子才成活。以下分析
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这种特殊联会现象
B.②、④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 4 种分离方式
D.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可以成活
7.如图表示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四环素抑制 tRNA 与细菌核糖体的 A 位点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停止,从
而阻断细菌的生长,常用于治疗一些细菌引起的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mRNA
B.四环素与 A 位点结合促进了新肽键的形成
C.图中从 E 位点离开的 tRNA 可转运甲硫氨酸
D.人体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核糖体没有差异
8.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 B 和隐性基因 b 控制,但是携带基因 B 的个体外
显率为 75%(即杂合子中只有 75%表现为突变型)。现将某一玉米植株自交,F1 中突变型∶野生型=5∶3。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A.F1 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表现型为突变型
C.F1 野生型个体都是纯合子生物试题 第 3 页(共 16 页) 生物试题 第 4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外………………○………………装………………○………………订………………○………………线………………○………………
D.F1 自由交配获得的 F2 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 5∶3
9.鸡羽毛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羽基因 B 对全色羽基因 b 为显性,位于 Z 染色体上,且 W 染色体上
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 T 的存在是 B 或 b 表现的前提,tt 为白色羽。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
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芦花羽、全色羽和白色羽鸡,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A.TtZBZb×TtZbW B.TTZBZb×TtZbW C.TtZBZB×TtZbW D.TtZBZb×TTZbW
10.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
B.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
C.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含量上升
11.科研人员给予突触 a 和突触 b 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
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 70 mV
B.突触 a 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
C.突触 a 和 b 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
12.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
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 3 h、10 h、23 h,得到
a、b、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 23 h 之前,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 h 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 J 型增长阶段
13.研究者以北美东部 25 个不同大小的湖泊为调查对象,统计生态系统
最大营养级位置(食物网中食物链长度的平均值)及生态系统单位体积的生产力(同化有机物量),结果如图所
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湖泊体积越大,单位体积生产力越高
B.食物链的长短与生态系统的大小无关
C.较高单位体积生产力支持更多营养级
D.最大营养级位置主要取决于湖泊体积
14.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有 F 和 S 两种类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 XF 和 XS 编码。将基因型为 XFXS 的
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然后用不同的单个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分别从原代培养
和各单克隆培养中取样,对提取到的 G-6PD 蛋白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代培养的细胞中都含有 XF 和 XS
B.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 2 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的产物
C.单克隆培养的细胞 1、2、4、5、8、9 与 3、6、7 所含基因不同
D.实验结果可能是女性细胞中一条 X 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的
15.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蒜根尖可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B.鸡血细胞可用于 DNA 粗提取
C.醋酸杆菌可用于泡菜的制作
D.酵母菌可用于研究细胞呼吸方式
第Ⅱ卷生物试题 第 5 页(共 16 页) 生物试题 第 6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 6 大题,共 70 分。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
16.(12 分)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一些细胞内外的因素会使内质网功能紊乱,引起内质网应激
(ERS),甚至启动细胞凋亡。
图 1 图 2
(1)在核糖体上氨基酸形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 ,形成具有一定 结构的蛋白质。
(2)正常情况下,内质网膜上的 PERK 与 Bip 结合后保持失活状态。但当细胞受到一定刺激后,内质网腔内积累
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扰乱细胞内环境,导致如图 1 所示内质网应激(ERS)的一系列反应。由于错误折叠蛋白
质对 Bip 的亲和力 PERK 对 Bip 的亲和力,使 PERK 发生磷酸化被激活,p-PERK(磷酸化 PERK)促进
eIF2α 的磷酸化,进而阻止新生蛋白质的合成,这是 调节机制。在持续而严重的 ERS 条件下,p-eIF2α(磷酸
化 eIF2α)还促进有关转录因子的合成,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 ,降低抗凋亡蛋白 BCL-2 的含量,提高促
凋亡蛋白 Bax 的含量,诱导受损细胞凋亡。
(3)丹参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研究人员对其有效成分丹参二萜醌的抗肿瘤作用展开实验。
用丹参二萜醌处理肺癌 PC9 细胞 24 小时后测定凋亡率(如图 2)。实验结果表明 。为了验证
丹参二萜醌对 PC9 细胞的上述作用是通过影响 PERK 并经图 1 所示途径完成,请提出研究思路并预测实验结
果: 。
17.(13 分)食性研究(确定动物的食性)是进行种群科学管理的前提。研究者通过食性了解自然保护区内
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家畜之间的关系,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依据。
(1)为保护蒙古野驴、鹅喉羚等大中型荒漠有蹄类动物及其栖息地所建立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属于生
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__________。
(2)为研究保护区的植食动物蒙古野驴、鹅喉羚与家马、家羊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分析了这些动物粪便中
的残留物,并通过比对获知动物取食的植物种类。
实验方法如下:
a.采集被调查动物的粪便。
b.在动物的取食地,采用__________(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采集植物样品。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将粪便中的植物碎片与采集的植物样品做__________水平的对比。记录观察结果
并以__________(公式)进行计算,用于衡量动物取食的植物中某种植物被利用的频率。
(3)将上述数据进一步处理后的结果如表 1、2、3 所示。
①从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春秋冬季,被调查的四种动物所采食的主要植物类似,尤其对__________最为
依赖。秋季,__________对含水分和盐分相对丰富的梭梭采食率明显提高,这对其即将进入发情期有益。
②根据上述分析,四种动物在食物资源上存在__________关系。蒙古野驴、鹅喉羚在自然保护区内是有
迁移习性的植食动物,它们可以通过改变活动区域__________(加强/减弱)这种关系的强度;若冬季雪深达
到一定程度,会限制蒙古野驴、鹅喉羚的迁移,使得两种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
③上述方法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可以采
用__________(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粪便中的某些成分进行精准分析,以判定动物的食性。
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在此保护区内保护蒙古野驴、鹅喉羚等有蹄类
植食动物的方法及依据是__________。
18.(10 分)CAR-T 细胞是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一种 T 细胞,其表面的嵌合抗原受体(简称 CAR)能直接识别肿
瘤细胞的特异性靶抗原(如 CD19)。研究人员尝试用 CAR-T 免疫疗法治疗某种 B 细胞淋巴瘤(简称 MCL)。请
回答问题:
(1)正常的 B 细胞在 免疫中识别抗原并接受 T 细胞产生的 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
生大量抗体。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B 细胞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转化为具有无限 能力的癌细胞,
造成免疫功能受损。
(2)如图为研究人员制备的 CAR-T 细胞特异性识别 MCL 细胞的示意图。
把特异性识别 的抗体基因及胞内传导信号分子基因等串联在一起获得融合基因,将其与特定病毒
构建成 ,导入体外培养的人 T 细胞中得到 CD19-CAR-T 细胞。提取该细胞中的
分子,经反转录后进行 PCR 扩增,以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
(3)为研究 CD19-CAR-T 细胞对 MCL 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生物试题 第 7 页(共 16 页) 生物试题 第 8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外………………○………………装………………○………………订………………○………………线………………○………………
①选取 4 种肿瘤细胞,每种各收集 3 管。将两种 T 细胞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培养 12 小时后,统计各组肿瘤细胞数
(用 C 表示),并计算杀伤率,结果如表所示。
表中杀伤率=(C 对照组-C 实验组)/C 对照组×100%,公式中的对照组为 。上述结果表明 。
②研究人员欲进一步探究 CD19-CAR-T 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的机理,已知 IL-2、TNF-α 是两种杀伤性细胞因
子。请在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内容,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证实,CD19-CAR-T 细胞特异性识别 CD19 靶抗原进而引起杀伤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欲将 CAR-T 免疫疗法用于临床上 MCL 患者的治疗,还需要进行哪些
方面的研究? (写出一个方面即可)。
19.(10 分)
艾滋病药物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吗?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供了用于一般治疗的抗病毒药物,其中洛匹
那韦/利托那韦是原本用于艾滋病治疗的药物。为什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
HIV 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具有包膜,包膜上有侵染宿主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包
膜上的 S 蛋白能识别并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HIV 病毒包膜上的
gp120 在宿主细胞 T 细胞表面的受体则是 CD4 蛋白。
HIV 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 RNA,但两种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所经历的生化历程不尽相
同。HIV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经过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装配的过程,最终出芽释放。其中,翻译时会先表
达出一个多聚蛋白,该多聚蛋白在一种 HIV 蛋白酶的催化下被剪切成多个有功能的蛋白质。而新型冠状病毒
侵入宿主细胞后,其 RNA 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翻译时产生的多聚蛋白也需要在其自身蛋白酶的催
化下进行剪切以形成 RNA 复制酶等有功能的蛋白质。随后,新型冠状病毒 RNA 在 RNA 复制酶的催化下进
行复制,与转录、翻译所得的其他成分装配后释放。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作用对象正是这种 HIV 蛋白酶。它们与 HIV 蛋白酶的活性中心结合进而抑制其活
性。冠状病毒切割多聚蛋白的主要蛋白酶是 3CLPro,研究者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发现洛匹那韦/利托
那韦能与 SARS 病毒的 3CLPro 活性中心结合。而 SARS 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 3CLPro 蛋白氨基酸序列一
致性达 96%。此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 SARS 治疗中也表现出一定的有效性,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使用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仍需谨慎乐观,其疗效和疗效仍需更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数据支持。
(1)根据 HIV 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可判断它们都可以在吸附后通过_________方式进入宿主细胞,但
两种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管 HIV 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后的生化过程差异很大,但其中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治疗艾滋病的
药物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局限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治疗艾滋病还有其他几种药物,如 AZT 和雷特格韦,它们作用的对象分别是 HIV 的逆转录酶和整合
酶,请问 AZT 和雷特格韦能否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还有哪些其他可能的研发思路?请写出一种。
20(12 分).Hedgehog 基因(H)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我国科研工
作者利用基因敲除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 H 基因在文昌鱼胚胎发育中的作用。(15 分)
(1) 在脊椎动物各个不同类群中,H 基因的序列高度相似。H 基因高度保守, 是由于该基因的突变类型在
中被淘汰。
(2)研究者使用了两种 TALE 蛋白对文昌鱼的 H 基因进行敲除。TALE 蛋白的结构是人工设计的,蛋白质的中
央区能够结合 H 基因上特定的序列,F 区则能在该序列处将 DNA 双链切开,如下图所示。
图 1 基因敲除示意图
①根据 TALE 蛋白的功能设计出其氨基酸序列,再根据氨基酸序列对应的 序列推测出编码 TALE 蛋
白的 DNA 序列,人工合成 DNA 序列之后再以其为模板进行 生成 mRNA。
②将两种 mRNA 用 法导入文昌鱼的卵细胞中,然后滴加精液使卵细胞受
精。此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为 F0。
③ F0 个体细胞内被两种 TALE 蛋白处理过的 DNA 重新连接后,H 基因很可能因
发生碱基对的 而丧失功能,基因丧失功能则被称为“敲除”。
(3)提取 F0 胚胎细胞 DNA,克隆 H 基因,用 进行切割,电泳后用放射性同
位素标记的 H 基因片段为探针进行 DNA 分子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图中
代表的 F0 个体中部分 H 基因已被敲除。研究者发现,在 F0 个体产生的所有配子中,通常只有部分配子
的 H 基因被敲除,可能的原因是 。生物试题 第 9 页(共 16 页) 生物试题 第 10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 F0 与野生型鱼杂交,再从 F1 鱼中筛选出某些个体相互交配,在 F2 幼体发育至神经胚期时进行观察和计
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F1 鱼中筛选出的个体均为 (填“杂合子”或“纯合子”),H 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随着幼体继续发育,进一步检测到的各组中正常个体数与畸形个体数的比例将会 。
21(13 分).GA3ox 能催化合成有活性的赤霉素,而 GA2ox 则能钝化有活性的赤霉素。MD 为野生型矮牵
牛品种;712-15 和 712-26 是转入了 GA3ox 基因、GA2ox 基因中同一种基因的矮牵牛品种,但在基因组
中插入的位置不同。在相同环境下种植,三种品种的株高差异如下图。
(1)GA3ox 和 GA2ox 都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体现了酶具有_____的特性。赤 霉 素 是 重 要 的
植 物 激 素 , 植 物 激 素 在 植 物 的 ______和 对 环 境 的______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据图分析,712-15 品种和 712-26 品种都是转入了______(填“GA3ox” 或“GA2ox”)基因,但两者的
株高却有显著差异,表明______。
(3)有人猜测,株高的调控是通过蛋白 P41 与蛋白 P42 或蛋白 P45 结合实现的。为此,研究者利用酵母
双杂交技术进行了探究,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1.Trp、Leu、Ade、His 均为营养物质,“-”表示培养基中缺乏该物质;2.AD 与 BD 不能结合,若
共表达的蛋白结合则能使酵母菌合成 Ade 和 His。)
①在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细胞之前,应使用构建重组质粒时所用到的相同限制酶处理待检重组质粒,如果在
电泳后能得到_______________条 DNA 带,则表明质粒发生了重组,可用于转基因实验。
②在图示实验中,只要转入 AD 和 BD,酵母均能合成_______________(在 Trp、Leu、 Ade、His 中选
择)。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为确认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结论正确,研究者欲利用荧光素酶互补技术进行验证。实验思路如下:
步骤Ⅰ.设法获得下列转基因的农杆菌菌液:
转 Cluc/Nluc 农杆菌 b.转 RA1-Cluc/ST1-Nluc 农杆菌。
c.转 P41-Cluc/P42-Nluc 农杆菌 d.转 P41-Cluc/P45-Nluc 农杆菌。
e.转 Cluc/P42-Nluc 农杆菌 f.转 Cluc/P45-Nluc 农杆菌;
g.转 P41-Cluc/Nluc 农杆菌
提示:Cluc 和 Nluc 是荧光素酶的两个片段,本身不能结合,若共表达的蛋白结合则能使荧光素发光;RA1
和 ST1 是已知能结合的两种蛋白。
步骤Ⅱ.将本氏烟叶片分为 4 个区,下图中用虚线示意分隔。将 a~f 菌液按下列方案注入到本氏烟叶片的
分区:
步骤Ⅲ.让烟草生长 3~4 天,然后取下叶片,放在白纸上,在完全避光条件下喷上荧光素。
请回答:
①补充步骤Ⅱ中的设计(要求在每个圆圈中填写 a~f 中的其中一个字母)。
②预期实验结果(要求在你认为会发出荧光的分区上画上阴影线)。
2020 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北京卷】
生物·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D A B C C D A D
11 12 13 14 15生物试题 第 11 页(共 16 页) 生物试题 第 12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外………………○………………装………………○………………订………………○………………线………………○………………
D D D C C
1.【答案】D
【解析】蛋白质水解酶破坏的是肽键,水解蛋白质;离子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方式,钙离子通过主动运输
进入植物细胞;细胞色素 C 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细胞编程性死亡避免了病原菌对邻
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
2.【答案】B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是 RNA 病毒,从中可以提取到 RNA;T2 噬菌体专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会感染肺
炎双球菌;HIV 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症;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3.【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H+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属于主动运输;ATP 合成酶是将 H+的电化学势能转变成 ATP
中的化学能,不能直接转化太阳能;由图可以看出 ATP 合成酶一方面可以催化 ADP 转变为 ATP,另一方面
可以运输 H+;破坏了跨膜 H+浓度,会影响 ATP 的合成。
4.【答案】A
【解析】由甲图可知,将 G1 期细胞与 S 期细胞融合,融合后 S 期细胞已经具备了两个中心体,说明中心体
在 S 期结束之前已经复制完毕;DNA 复制发生在 S 期,由图可以看出,中心体的复制和 DNA 分子的复制可
能同时进行;根据图甲结果可以看出,S 期细胞中存在使 G1 期细胞核进入 S 期的物质;根据细胞融合结果
可知,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 G2 期。
5.【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过
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分化是
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 mRNA 存在差异。
6.【答案】C
【解析】图中属于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由图可以看出,②④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图中四
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共有 3 种分离方式;由题意可知,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遗传信息没有丢失,可以成
活。
7.【答案】C
【解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rRNA;由题意可知,四环素与 A 位点结合,使蛋白质合成终止,抑
制了新肽链的形成;第一个合成的是 M 甲硫氨酸,由图可以看出图中从 E 位点离开的 tRNA 可转运甲硫氨酸;
人体细胞中的核糖体是 80S,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是 70S,两者存在差异。
8.【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看出,该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突变型为显性性状,
一株玉米自交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显性的杂合子,表现型为突变型;若 F1 自由交配,则基因频率不变,F2
中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 5∶3。
9.【答案】A
【解析】由题目可知控制鸡羽毛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
律。T 的存在是 B 或 b 表现的前提,tt 为白色羽,由此可知,亲本芦花羽雄鸡基因型为 T_ZBZ_,全色羽雌鸡基因型
为 T_ZbW,由于子代有白色羽鸡,因此亲本常染色体基因型均为 Tt,子代全色羽的出现说明雄性亲本可以提供
含有 Zb 的配子,即亲本的基因型为 TtZBZb 芦花羽雄鸡×TtZbW 全色羽雌鸡。
10.【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刺激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激素 II 为甲状腺激素,其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激素 III 为抗利尿激素,饮水过多时,抗利
尿激素的含量会下降。
11.【答案】D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信号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存在时间延
搁。
12.【答案】D
【解析】细菌为异养型生物,在培养基中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于表示环境
资源量的不同;从图可看出,在 23h 之前,a 组中细菌的增长呈 J 型增长,说明期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
充裕的;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h,种群增长会出现 J 型增长的阶段。
13.【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出,中型湖泊的生产力最高;已知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表示食物网中食物链长度的平
均值,据图分析可知,湖泊体积越大,最大营养级位置越大,说明食物链的长短与生态系统的大小正相关;
不同的湖泊中最大营养级位置不同,说明最大营养级位置主要取决于湖泊体积。
14.【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 2 个条带,单克隆培养的细胞只有 1 个条带,可能的原因是尽管女性
细胞中都含有 XF 和 XS,但女性细胞中一条 X 染色体可能随机失活,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之所以有 2 个条带是
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的产物的综合结果。
15.【答案】C
【解析】大蒜根尖的分生区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鸡血细胞中存在细胞核可用于 DNA 粗提取;制
作泡菜用的是乳酸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可用于研究细胞呼吸方式。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 6 大题,共 70 分。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
16.【答案】(1)加工 空间
(2)大于 负反馈 表达
(3)丹参二萜醌促进肺癌 PC9 细胞凋亡;浓度越高促进凋亡效果越好 研究思路:用丹参二萜醌处理肺癌 PC9生物试题 第 13 页(共 16 页) 生物试题 第 14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检测处理后与未经处理的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含量;预测结果:与未处理细胞相比,处理后细胞内的 p-PERK、
p-eIF2α、有关转录因子、Bax 含量增多,BCL-2 含量减少。
【解析】(1)内质网是蛋白质加工的主要场所,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
(2)根据图 1 可知错误折叠蛋白与 Bip 结合,导致 PERK 发生磷酸化,推测可能是错误折叠蛋白质对 Bip 的亲和
力比 PERK 对 Bip 的亲和力大,从而导致 PERK 与 Bip 分离。由题目可知错误折叠蛋白积累导致了图 1 一系列
反应,而这些反应阻止新生蛋白的合成,即防止更多新合成的错误蛋白积累,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
制。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因子一般与 RNA 聚合酶结合参与转录起始的过程,且从图 1 也可看出
转录因子抑制了 BCL-2 基因表达,促进了 Bax 基因表达。
(3)通过解读图 2 信息可以得知丹参二萜醌促进肺癌 PC9 细胞凋亡;且浓度越高促进凋亡效果越好。根据实验
目的可知该验证实验的自变量为丹参二萜醌是否添加,因变量则是图 1 中相关物质的含量,因此实验可以设计
两组,分别用丹参二萜醌、等量溶剂来处理肺癌 PC9 细胞,一段时间后检测图 1 所示相关物质的含量;若假设正
确,则图 1 所示物质与未用丹参二萜醌处理组相比,p-PERK、p-eIF2α、有关转录因子、Bax 含量均增多,BCL-2
含量则减少。
17.【答案】(1)就地保护
(2)b.样方法 c.组织、细胞 所有视野中某种植物碎片出现的次数/视野数×100%(某种植物碎片出现的次数/所
有植物碎片出现的次数×100%)
(3)①针茅 鹅喉羚 ②竞争 减弱 下降 ③粪便样本处理方法、镜检人员的经验、可辨认率、碎片大小、
植物的消化程度、粪便收集方法(如区域、辨别方法)等(合理即可) DNA 分析技术
(4)减少牧民的放牧、牧民更换家养动物种类,减少与野生动物间的竞争,从而调整物质和能量分配的比例(减少
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从而增加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合理规划植被的空间分布,减少在特定时间内植
食动物聚集采食,降低动物间的竞争)
【解析】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2)调查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通常用样方法;粪便中主要是一些半消化的植物碎片,可根据细胞或组织特点来鉴
定、统计植物的种类、数量;通过统计记录所有视野中某种植物碎片出现的次数/视野数×100%(某种植物碎片
出现的次数/所有植物碎片出现的次数×100%),来衡量动物取食的植物中某种植物被利用的频率。
(3)①据表分析,无论春秋冬季,针茅在被调查的四种动物食物资源的利用比例中均占最大比例,所以是四种动
物最为依赖的食物;与表 1、3 相比较,表 2 中鹅喉羚对梭梭采食率明显提高。
②根据表 1、2、3 可知,四种动物的食物种类及利用比例相似,因此存在竞争关系;而蒙古野驴、鹅喉羚有迁移
习性,这样就可以让动物在更大范围内获取食物,从而减小竞争;反之,如果迁移被阻断,竞争就会增强,导致两种
动物种群密度因食物不足而下降。
③粪便样本处理方法可能会影响粪便内植物组织细胞的保存状态;镜检人员的经验可能会影响记录和统计的
准确性;可辨认率、碎片大小、植物的消化程度会影响粪便中植物组织细胞的可辨识度,对记录统计造成影响;
粪便收集区域会影响样本的可信度,辨别方法会影响是哪种动物的粪便的准确性。DNA 分析技术是对生物种
类辨别非常精准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根据上述分析,减少牧民的放牧或更换食物种类不同的家养动
物,可以减少动物间的竞争,使物质、能量更多地流向蒙古野驴、鹅喉羚等野生动物;减少人类活动对植物的破
坏,从而增加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可使蒙古野驴、鹅喉羚获得更多物质和能量;合理规划植被的空间
分布,降低动物间的竞争,也更利于蒙古野驴、鹅喉羚等获取更多物质和能量。
18.【答案】(1)体液 淋巴因子 增殖 (2)CD19 基因表达载体 RNA
(3)①不与 T 细胞共培养的肿瘤细胞 CD19-CAR-T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未被修饰的 T 细
胞;CD19-CAR-T 细胞对有 CD19 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无 CD19 的肿瘤细胞 ②ⅰ无 CD19 的肿瘤细
胞 ⅱCD19-CAR-T 细胞
(4)在动物体内进行免疫治疗实验,检测对 MCL 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 CD19-CAR-T 细胞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
官和正常细胞的毒理作用(合理即给分)
【解析】 (1)B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T 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2)由图中信息可知,把特异性识别 CD19 的抗体基因及胞内传导信号分子基因等串联在一起获得融合基因,将
其与特定病毒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导入体外培养的人 T 细胞中得到 CD19-CAR-T 细胞。提取该细胞中的
RNA,经反转录后进行 PCR 扩增,以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
(3)①据“选取 4 种肿瘤细胞,每种各收集 3 管。将两种 T 细胞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培养……”可知,本实验共做了 12
管实验,其中单独培养的肿瘤细胞作为对照组,即对照组为不与 T 细胞共培养的肿瘤细胞。将表中结果进行纵
向比较可知,CD19-CAR-T 细胞对有 CD19 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无 CD19 的肿瘤细胞;横向比较可
知,CD19-CAR-T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未被修饰的 T 细胞。
②据“实验证实,CD19-CAR-T 细胞特异性识别 CD19 靶抗原进而引起杀伤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可知,CD19
靶抗原是自变量,CD19-CAR-T 细胞是无关变量,细胞因子是因变量。(4)从该疗法可能存在的副作用方面去回
答即可。
19.【答案】(1)胞吞(膜融合) 两种病毒表面的配体蛋白不同,特异性结合的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也
不同,因此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
(2)在翻译时均先表达出多聚蛋白,然后通过蛋白酶催化剪切多聚蛋白获得多个功能蛋白
(3)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 3CLPro 蛋白酶活性 这两种药物并不是为型冠状病毒的 3CLPro 量身定制的抑制生物试题 第 15 页(共 16 页) 生物试题 第 16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外………………○………………装………………○………………订………………○………………线………………○………………
剂在亲和力和特异性上肯定不同
(4)不能,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不具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
(5)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可以抑制病毒与细胞结合、或者抑制胞吞、抑制装配或释放等)
【解析】(1)根据 HIV 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可判断它们都可以在吸附后通过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但是两种病毒表面的配体蛋白不同,特异性结合的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也不同,因此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
(2)由题意可知,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在翻译时均先表达出多聚蛋白,然后通过蛋白酶催化剪切多聚蛋白
获得多个功能蛋白。
(3)洛匹那韦可以通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 3CLPro 蛋白酶活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是这两种药物
并不是为型冠状病毒的 3CLPro 量身定制的抑制剂在亲和力和特异性上肯定不同,因此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用
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局限性。
(4)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不具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所以 AZT 和雷特格韦不能用于治疗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
(5)根据文中信息,可以通过抑制病毒与细胞结合、或者抑制胞吞、抑制装配或释放等来抑制新型冠状病
毒。
20.【答案】(1)自然选择(进化) (2)①密码子(mRNA) 转录 ②显微注射 ③缺失
(3)BsrGⅠ 样品 2 F0 受精卵中成对的 H 基因中仅一个被敲除(F0 胚胎中仅部分细胞的 H 基因被敲除、细
胞中 H 基因未被敲除)
(4)杂合子 基因分离 升高
【解析】 (1)本小题考查进化与遗传、变异的关系,由于 H 基因高度保守,说明该基因一般是生命活动所必需
的,其突变常常导致死亡,所以基因突变个体将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
(2)本小题考查现代生物技术在基因敲除中的应用。结合图示和题干信息可知,两种 TALE 蛋白具有类似限制
酶的作用,能识别 DNA 特定序列并在特定部位切割,因此利用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原理,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
序列推测并人工合成两种蛋白的 DNA,再以其为模板转录产生两种蛋白的 mRNA,再将 mRNA 显微注射到卵
细胞,翻译出两种蛋白,使卵细胞中的 H 基因被切割,经过 DNA 修复重连后, H 基因缺失 BsrGⅠ识别序列的碱
基对,从而丧失功能,形成基因敲除。
(3)本小题结合基因探针技术和电泳技术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和图像分析能力。由于 F0 是由 H 基因敲除处理
后的卵细胞和正常精子结合发育而来的,因此若基因敲除成功,形成的 F0 可认为是杂合子,既含有正常 H 基因,
又含有缺失了 BsrGⅠ识别序列的 H 基因。在克隆 H 基因后,可以使用 BsrGⅠ(应为一种限制酶)进行切割,前者
被切割成两段,后者不能被切割。所以杂合的 F0 被 BsrGⅠ酶切后形成 3 个 DNA 片段,若基因敲除不成功,则形
成的 F0 只含有正常的 H 基因,被 BsrGⅠ酶切后形成 2 个 DNA 片段。实验也反应出类似的结果,样品 1 和样品
2 经过酶切处理后,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H 基因片段为探针进行 DNA 分子杂交,样品 2 出现了 3 个条带,比
样品 1 多 1 个分子>500 bp 的条带,多出的条带应为敲除处理后的缺失了 BsrGⅠ识别序列的 H 基因,这说明样
品 2 代表的 F0 个体中部分 H 基因已被敲除。在 F0 个体产生的所有配子中,通常只有部分配子的 H 基因被敲
除,最可能的原因是 F0 是杂合子,其成对的 H 基因中仅一个被敲除。当然也有可能基因敲除过程中,并不是每
一个细胞都能够成功进行基因敲除。
(4)本小题通过遗传数据的分析考查考生对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根据实验结果中 F2 的性状分离比接近 3∶
1,可以推测 F1 鱼中筛选出的个体均为杂合子,H 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同时实验结果也说明 H 基因
缺失会导致幼体发育畸形,随着幼体继续发育,缺失 H 基因的个体被淘汰死亡,各组中正常个体数与畸形个体
数的比例将会升高。
21.【答案】(1)专一性 生长发育 适应
(2)GA2ox 植物转入基因的表达会受插入位置影响
(3)①2 ②Trp 和 Leu 蛋白 P41 能与蛋白 P45 结合,但不能与蛋白 P42 结合
(4)①叶片 1 是 c、e,叶片 2 对应为 f、a(顺序不作要求)
②叶片 1 只在 b 所在区画阴影线;叶片 2 只在 d 所在区画阴影线
【解析】(1)GA3ox 和 GA2ox 都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体现了酶的专一性,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
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由图可以看出,转基因的 712-15 和 712-26 植株的高度均矮于野生型,说明两者转入的均是 GA2ox(有
钝化有活性赤霉素的作用),但是两者的株高有显著的差异,表明植物转入基因的表达会受插入位置影响。
(3)①在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细胞之前,应使用构建重组质粒时所用到的相同限制酶处理待检重组质粒,
如果在电泳后能得到 2 条 DNA 带,则表明质粒发生了重组,可用于转基因实验。
②在图示实验中,只要转入 AD 和 BD,酵母均能合成 Trp 和 Leu,该实验结论为,蛋白 P41 能与蛋白 P45
结合,但不能与蛋白 P42 结合。
(4)①根据实验目的和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对照组的设计,在叶片 1,中选用的是 c、e,在叶片 2 中选用的是
f、a。②根据显色原理,预期的实验结果为叶片 1 只在 b 所在区画阴影线;叶片 2 只在 d 所在区画阴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