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 2020 届高三年级 4 月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SARS已经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对SARS的来源有过很多的猜测,实验室也被列
为怀疑对象。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陈继明告诉《中国科学报》,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
SARS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彻底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首先,有不少实验室,
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
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他说。
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也导致人
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怀疑。“比如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
就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陈继明说,“这是因为至今未发现这个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
确实来自猪群的实际证据。而且这个病毒的‘父亲’和‘母亲’历来分居在欧亚和北美两处,
至今也没有发现它们在‘同居’的迹象,那么它们生下这个‘孽子’的概率应该很小。”
此外,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尼帕病毒,能够在人群中
快速传播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1918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对人有神经毒性的
H1N1亚型流感病毒等,都被一些实验室复制出来了;这类行为已经遭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
甚至谴责。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长曹务春表示,在2004年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后,
有人就说SARS是源于实验室泄漏。“我与一位长期研究SARS冠状病毒的英国专家专门探讨过
这个问题。他认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SARS病毒是RNA病毒类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
现在的技术水平很难操控。”曹务春说。
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SARS病毒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因为,SARS来无影去无踪,
不符合一般的传染病流行规律。一般的传染病流行,在大的流行风波发生后总会再经历一个
小的流行风波,也就是说总会持续几年。SARS显然不是这样。从这一点看,SARS病毒不太像
自然发生的病毒。
(摘编自《SARS溯源猜想》,中国科学报2013年4月12日,有删改)
材料二:
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前者衡量的
是如果一个人一旦患上该传染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后者衡量的是一个人有多大概率会得上
这种疾病。新冠病毒肺炎的毒力目前有一些粗糙的估计。在最初患病住院的40多人当中,病死率高
达15 ,重症监护的比例超过30 ,都已经超过了SARS的水平。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更多症状轻
微的患者的话,综合病死率目前在3 左右,远低于SARS(10 )和MERS(35 )的水平。
而关于这种病毒的传播力,有一个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叫基本传染指数(R0),代表
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可想而知,R0越大则意
味着传播力越强,如果R0小于1,则意味着这个疾病会慢慢自我消亡。作为对比,这里列举了
几个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传染病的传播力数据: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
(2-4),SARS(2-5)。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肺炎在1月23日给出过一个粗糙的估计在
1.4-2.5之间,也就是说它的传播力远不如SARS。
(摘编自新华网《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2020年1月29日,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敬畏生命的精妙论述。例如,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云: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
德逾于此”等。这些观点,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德国哲学家施韦泽提出:“中国
伦理是人类思想的伟大成就。较之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中国思想都走在了前面……并且赋予
了爱还要涉及生灵及万物的内涵。”他认为中国的伦理学者早就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
任。例如,他指出孟子以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动物的同情,列子认为动物心理和人类心理的
差别并不很大,杨朱反对动物只是为了人及其需要而存在的偏见,《太上感应篇》提到了《月
令》“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施韦泽明确提出敬畏生命的概念,他基于欧洲传统思想认为道德关
系只限于人类自身,把动物、植物等生命形态置之度外的缺陷,认为世界不仅是过程,而且
是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
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
……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已经充分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
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
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成为阻击疫情的中坚力量,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而
从当代生命伦理学体系构建的角度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
发展过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攸关全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时刻,伦理学工作者要与
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在事上磨炼”,把“敬畏生命”的信念落实为“敬佑生命”的行动,
向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
终战胜疫情。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伦理学思考》,《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7日15版,作者陈泽环,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很多新发的传染病导致人们怀疑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SARS 等病毒被实验室复制
出来的行为受到关注和谴责。
B.因为 SARS 病毒不符合一般传染病流行规律,没有在消失后再次流行,所以俄罗斯一些
科学家证实了它来自实验室。
C.毒力和传播力是衡量一种传染病影响的两个维度,据此分析,新冠病毒肺炎在传播力
这个维度上远低于 SARS。
D.孟子、列子、施韦泽等认为人应该敬畏生命,同时人应该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
《黄帝内经》、《月令》等典籍也有此观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于 SARS 病毒是否源于实验室泄漏,英国、俄罗斯专家存在较大分歧,英国专家认为
现在的技术水平还很难制造出来类似病毒。
B.基本传染指数是一个判断病毒传播力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因此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
时可以采取外力干预的办法降低 R0 指数。
C.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原因是有人存在科学
不端、不察行为,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
D.施韦泽在综合中国古代伦理观念和欧洲传统思想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要敬畏生命,倡
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在论述“SARS 病毒是否是人为制造的”看法时,运用了例证、引证、比喻论证
的方法,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B.材料一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至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这
一说法备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
C.材料三以全国人民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为事例,来论证全国上下要团结一
心、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
D.三则材料尽管文体特征、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主要围绕“传染病毒与疫情”展开,
为人类应对病毒及疫情指明方向。
4.假如要论证“人类不可能人为制造类似于 SARS 的传染病病毒”这一观点,你能从上面
材料中找到哪些论据?请简要说明。(4 分)
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人类怎样才能应对流行病毒。(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
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
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
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
(4)本题考查根据题目要求组织材料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明确要论证的观点,然后到文中
寻找相关信息,要注意对文中材料作多角度理解。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概括。
【解答】(1)B.“证实”错,材料一原文的表述是“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 SARS 病毒来自
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
(2)C.“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文中是用来陈述“SARS 病毒”
的。
(3)A.“比喻论证”错,文中没有使用这种方法。B.“这一说法”有歧义,是“陈继明的说
法”,还是“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至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且
“这一说法备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错,材料一原文是“这类行为已经遭受诸多人士的广
泛关注,甚至谴责”。C.“来论证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错,是论
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是如何“敬畏生命”的。
(4)材料一“这类行为已经遭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甚至谴责”;“他认为人造病毒的可
能性并不大。因为 SARS 病毒是 RNA 病毒类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现在的技术水平很难操控”;
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敬畏生命的精妙论述”、“施韦泽明确提出敬畏生命
的概念,他基于欧洲传统思想认为道德关系只限于人类自身,把动物、植物等生命形态置之
度外的缺陷,认为世界不仅是过程,而且是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
学”。
根据上述信息分点概括。
(5)材料一“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 SARS 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彻底排除人
为制造的可能”;
材料二“而关于这种病毒的传播力,有一个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叫基本传染指数(R0),代
表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
材料三“施韦泽明确提出敬畏生命的概念,他基于欧洲传统思想认为道德关系只限于人类自
身,把动物、植物等生命形态置之度外的缺陷,认为世界不仅是过程,而且是生命,倡导一
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已经充分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
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成为阻击疫情的中坚力量,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根据上述信息分点概括。
答案:
(1)B
(2)C
(3)D
(4)①人们越来越关注不端、不察的科学行为,对科学家和实验室造成巨大舆论压力。
②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能随意制造传染病毒的程度。
③传染病毒危害极大、传播极快,会产生不可控的影响,会让科学家有所顾忌。
④敬畏生命是人类的共识,科学家的使命感和伦理道德会约束他们,不会人为制造病毒。(5)①加强对科学家的人文教育和对实验室的监控,监督、制止、谴责一些科学不端、不察
行为,避免人为制造灾难。
②传染病发生后,加强外力干预,尽量避免易感人群互相接触,降低基本传染指数。
③重视生命伦理学,加强敬畏生命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生命,敬佑生命,承担起对动物的义
务和责任。
④全民动员,团结一心;发挥医护医护人员的中坚力量。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
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
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失眠之夜 萧红
为什么要失眠呢!烦躁,恶心,心跳,胆小,并且想要哭泣。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
思虑罢。
窗子外面的天空高远了,和白棉一样绵软的云彩低近了,吹来的风好像带点草原的气味,
这就是说已经是秋天了。
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
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点缀在天上;就又
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的。
昨天我到朋友们的地方走了一遭,听来了好多的心愿——那许多心愿综合起来,又都是
一个心愿——这回若真的打回满洲去,有的说,煮一锅高粱米粥喝;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
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珍珠米,老的一煮就开了花的,一尺来长的;还有的
说,高粱米粥、咸盐豆。还有的说,若真的打回满洲去,三天两夜不吃饭,打着大旗往家跑。
跑到家去自然也免不了先吃高粱米粥或咸盐豆。
比方高粱米那东西,平常我就不愿吃,很硬,有点发涩(也许因为我有胃病的关系),
可是经他们这一说,也觉得非吃不可了。
但是什么时候吃呢?那我就不知道了。而况我到底是不怎样热烈的,所以关于这一方面,
我终究不怎样亲切。
但我想我们那门前的蒿草,我想我们那后园里开着的茄子的紫色的小花,黄瓜爬上了架。
而那清早,朝阳带着露珠一齐来了!
我一说到蒿草或黄瓜,三郎就向我摆手或摇头:“不,我们家,门前是两棵柳树,树荫
交织着做成门形。再前面是菜园,过了菜园就是门。那金字塔形的山峰正向着我们家的门口,
而两边像蝙蝠的翅膀似的向着村子的东方和西方伸展开去。而后园黄瓜、茄子也种着,最好
看的是牵牛花在石头桥的缝际爬遍了,早晨带着露水牵牛花开了……”
“我们家就不这样,没有高山,也没有柳树……只有……”我常常这样打断他。有时候,他也不等我说完,他就接下去。我们讲的故事,彼此都好像是讲给自己听,而
不是为着对方。
只有那么一天,买来了一张《东北富源图》挂在墙上了,染着黄色的平原上站着小马,
小羊,还有骆驼,还有牵着骆驼的小人;海上就是些小鱼,大鱼,黄色的鱼,红色的好像小
瓶似的大肚的鱼,还有黑色的大鲸鱼;而兴安岭和辽宁一带画着许多和海涛似的绿色的山脉。
他的家就在离着渤海不远的山脉中,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
凌河……哼……没有,这个地图是个不完全的,是个略图……”
“好哇!天天说凌河,哪有凌河呢!”我不知为什么一提到家乡,常常愿意给他扫兴一
点。
“你不相信!我给你看。”他去翻他的书橱去了,“这不是大凌河……小凌河……小孩
的时候在凌河沿上捉小鱼,拿到山上去,在石头上用火烤着吃……这边就是沈家台,离我们
家二里路……”因为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缘故,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
前额的发梢。
《东北富源图》就挂在床头,所以第二天早晨,我一张开了眼睛,他就抓住了我的手:“我
想将来我回家的时候,先买两匹驴,一匹你骑着,一匹我骑着……先到我姑姑家,再到我姐
姐家……顺便也许看看我的舅舅去……我姐姐很爱我……她出嫁以后,每回来一次就哭一次,
姐姐一哭,我也哭……这有七八年不见了!也都老了。”
那地图上的小鱼,红的,黑的,都能够看清,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这一次我没有打
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
“买黑色的驴,挂着铃子,走起来……当啷啷当啷啷……”他形容着铃音的时候,就像
他的嘴里边含着铃子似的在响。
“我带你到沈家台去赶集。那赶集的日子,热闹!驴身上挂着烧酒瓶……我们那边,羊
肉非常便宜……羊肉炖片粉……真有味道!唉呀!这有多少年没吃那羊肉啦!”他的眉毛和
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
我在大镜子里边看了他,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
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
而我,我想:
“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我想着这样说了。
这失眠大概也许不是因为这个。但买驴子的买驴子,吃咸盐豆的吃咸盐豆,而我呢?坐
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
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
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
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
原野上的鸡鸣。1937年8月23日
【注】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东北作家群”重要成员之一。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代表作
品《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文中的“三郎”即指萧军。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高粱米粥、咸盐豆等家乡美食和地豆、珍珠米等家乡物产,表达了朋友们渴望
打回满州老家去的强烈愿望。
B.文章对蒿草、黄瓜、柳树、菜园、山峰、牵牛花等家乡景物的描绘,勾起了作者对家
乡往昔美好亲切生活的回忆。
C.“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这种一反常态的矛盾心理表明,作者与三
郎的内心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
D.文章结尾段,写这失眠持续到黎明,并且在高射炮的声中听到了家乡一样的鸡鸣,丰
富了情感,深化了文章主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失眠为主线,贯穿朋友的愿望、家园景色、凌河回忆等多个片断,形散而神聚。
B.本文有多处景物描写,家乡秋天、我和三郎门前的不同景色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C.本文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自己失眠之夜的复杂心情。
D.本文语言细腻真实,质朴可亲,叙述不枝不蔓,在不经意间就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8.作者失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4 分)
9.萧红散文善于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三处加以分析。(6 分)
【分析】(6)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
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7)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
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
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
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9)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
下文理解句意。③指出手法,分析句子。④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
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解答】(6)B.作者的往昔生活并不美好亲切,从注释可以看出。柳树、高山、牵牛花等不
是作者故乡的景物,而是三郎的故乡。
(7)C.没有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8)抓住第 1 段“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思虑罢”,可见,失眠是因为作者思念故乡,而
故乡被日军侵占,“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
一样的震抖在原野上的鸡鸣”更让作者感到彻夜难眠,体现出对家乡被侵占的苦闷无奈;“你
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可见作者对自己能否被三郎家人接受也充满顾虑;
“而我呢?坐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
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可见,也有对“家乡”的含义的深入思考。
(9)“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用手比量,形象地写出
了大家对家乡产物的自豪之情;“他的家就在离着渤海不远的山脉中,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
着”,在地图上应该是“指”,作者却用“爬”字,写出了人对家乡景物的思念之情;“因为
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缘故,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因为急
切地寻找家乡的景物,所以“扫”开发梢,反映出对家乡的思念;“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
很多皱纹”写出三郎对家乡的怀想与无法回到家乡的苦闷;“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
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
又放在枕头上去”美好的设想不能实现,所以把手的“抽”“放”“理”等小动作不断,反映
出人物内心局促不安的心理。
答案:
(6)B。
(7)C。
(8)①对家乡的思虑。②自己这个外来的所谓“媳妇”能不能被接受的顾虑。③对“家乡”
这一观念的思考。④对家乡仍然被日寇占领的苦闷与无奈。
(9)①“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通过“用手比量”这
一细节,表现了朋友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之情,充满了自豪感。
②“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通过“爬”这一动作细节,
表现了三郎想从《东北富源图》上找到自己故乡的急切之情。
③“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通过“扫”这一细节,表现了三郎
寻找家乡的专注神情。
④“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通过这一肖像描写,表现了三郎那种理想不能实现的
无奈与苦闷之情。
⑤“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
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通过几个连续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
三郎那种美好愿望无法实现的局促之情。
【点评】文学类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
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
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
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
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
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①,
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
王部金蒲城。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②安得,而攻金蒲城。会显宗崩,
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
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
“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
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
真可畏也!”遂解去。
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
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
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初,恭出陇西,上言:
“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
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
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有删节)
【注】①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②后王,即国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
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B.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
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C.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
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D.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
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司马是古代重要的军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隋唐以后,司马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B.崩是指帝王或王后死去,周代称诸侯死为薨,士人死称为不禄,卿大夫死称为“卒”。
C.大鸿胪是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的官职,秦及汉初为九卿之一。
D.迁,古代指官职的升迁、改任或降职。文中“迁长水校尉”中的“迁”指升职。“拜
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中的“再迁”指第二次升迁。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耿恭忠诚勇敢,不受名利诱惑。匈奴派人许以高官、美女招降他,耿恭把毒药涂到箭
头上,借着暴风骤雨,耿恭率领将士杀伤很多敌人。
B.耿恭为国建言,却遭无端弹劾。耿恭曾上书朝廷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
凉州,这违忤了马防的心意。耿恭后被弹劾下狱审治。
C.耿恭战功卓著,降者数以万计。他作为副将出征西羌,马防还京后,耿恭歼敌千余人,
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D.耿恭为人正直,坚守节操道义。耿恭与士兵真诚相待,同患难共生死;作战勇猛,不
惜牺牲生命;坚持正义,不怕冒犯权贵。
13.匈奴和车师攻打耿恭,耿恭只剩数十人,最后匈奴兵为什么解兵离去?请简要说明。
(3 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2)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
【分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
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11)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
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
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解答】(10)“诏”的主语是皇帝,与前文主语不同,故在其前断开,排除 BCD。
译文:耿恭上表陈述方法谋略,皇帝下诏召他入宫咨询。于是派他率领五校(越骑、屯骑、
步兵、长水、射声)士卒三千人,作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出征西羌。耿恭驻军枹罕,多次
与敌作战。
故选:C。
(11)D.“第二次迁升”错,应指“两次迁升”。
(12)B.“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错,耿恭上书建议窦固“坐镇安抚凉
州”,而不是“马防”。
(13)
找到相关语段,筛选“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
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
解去”可见,他用毒箭射伤匈奴兵,让匈奴兵大惊,然后趁着暴风雨袭击,令匈奴兵以为他
们是神人。
(14)①穷困:窘迫;形容:形体容貌;穿决:破烂。
译文:过了几个月,粮食吃光了,陷入窘迫的境地,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
衣服破烂,形体容颜憔悴不堪。
②承旨:按照……的意思;忧:以……为忧;怨望:埋怨。
译文:等到马防回京,监营谒者李谭按照马防的意思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
征诏书时有埋怨之辞色。
答案:
(10)C。
(11)D。
(12)B。(13)①匈奴兵中毒箭,创口溃烂,大惊失色。②耿恭趁着暴风骤雨,杀伤很多匈奴兵。③匈奴兵
震惊害怕,以为汉兵是神人。
(14)①过了几个月,粮食吃光了,陷入窘迫的境地,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
衣服破烂,形体容颜憔悴不堪。
②等到马防回京,监营谒者李谭按照马防的意思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诏
书时有埋怨之辞色。
参考译文
耿恭字伯宗,从小就死了父亲。他为人慷慨,多有远大的谋略,具备将帅的才能。永
平十七年冬季,骑都尉刘张带兵去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他的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一起
打败了车师国并使他们投降。(朝廷)开始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于是任命耿恭为戊己校
尉,屯驻在车师国后王部的金蒲城。
第二年三月,匈奴北单于派遣左鹿蠡王两万骑兵攻打车师。最终打败并杀了车师后王
安得,接着进攻金蒲城。正巧这时显宗皇帝去世,救兵没有来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
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
耿恭通报敌人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过了几个月,城中粮食吃光了,陷入窘迫的境地,
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衣服破烂,形体容颜憔悴不堪。耿恭一向与将士们坦
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无二心,但是人却不断地死去,只剩下几十人。匈奴单于探
知耿恭已陷入困境,一心要招降他。就派人来诱降耿恭说:“如果投降的话,当封你为白屋
王,并且配美女给你做妻子。”耿恭登上城墙拼搏作战,他把毒药涂到箭头上,于是拉开强弓
射出毒箭,中了箭的匈奴兵,看着创口都溃烂了,于是大惊失色。恰巧这时刮起了暴风,下
起了大雨,耿恭趁着风雨反击匈奴,杀伤了很多敌人。匈奴人很震惊害怕,相互传说道:“汉
兵真是神人啊,太可怕了!”于是解兵离去了。
第二年,耿恭任长水校尉。同年秋天,金城、陇西羌叛汉。耿恭上表陈述方法谋略,皇
帝下诏召他入宫咨询。于是派他率领五校(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士卒三千人,
作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出征西羌。耿恭驻军枹罕,多次与敌作战。第二年秋天,烧当羌(西
羌之一支)投降,马防还京师,耿恭留驻攻打尚未平服者,歼敌千余人,获牛、羊四万多头,
勒姐、烧河羌等十三种羌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当初,耿恭出陇西时,曾上书朝廷,
说:“故安丰侯窦融昔在凉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窦固),即其子孙。前时窦固
出兵天山,战功卓著,为全军之冠,适宜赐予大使职任,坐镇安抚凉州。可令车骑将军马防
驻防汉阳,作为重要的威慑力量。”由于这个建议违忤了马防的心意。等到马防回京,监营谒
者李谭按照马防的意思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有埋怨之辞色。(因此)
获罪被朝廷征召回京,把他下狱审治,后来,免除他的官职,责令他还归本郡。不久,耿恭
死于家中。
【点评】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
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
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
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
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
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
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野老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写草堂之景,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充满了村野之趣。
B.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字里行间展示了一位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C.这首诗作者看似平静的心中却充满了无奈,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D.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忧国忧民之情贯穿始终。
16.赏析本诗“片云何意傍琴台?”一句。(6 分)
【分析】(15)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
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
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
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
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
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6)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要分析出炼字或手法方面的特点,结合诗句分析表达和传
达的感情。
【解答】(15)B.“脱离写景”分析错误,末句“城阙秋生画角哀”也是写景,以景结情。
(16)“片云何意傍琴台?”中以浮云比喻自己,浮云漂泊不定,比喻自己蜀中漂泊滞留。另
外借景抒情,看似写浮云依傍琴台,深婉含蓄,实则传达出自己孤身漂泊在外的孤独、报国
无门的伤感。另外运用反诘的语气,更加突出自己流寓他乡的无奈孤独之情。
答案:
(15)B
(16)①“片云”用以自喻,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滞留蜀中。
②借景抒情。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报国无门的痛苦。
③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
译文:
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我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歪歪斜斜的却自然而然的正
好迎着大江。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种渔民们正欢快的下网捕鱼呢,连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
霞,纷纷在此靠岸了。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剑门失守,不尽归路断绝,整个局势
都是那样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
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的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
的成都墙头传来的画角声,凄切悲凉。
赏析:
首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文笔简单随心,开头“野老”二字,是诗人自称。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一句妙在写得毫不费力。这个
柴门好像是随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诗人就迎江安个门,方位不正也无所
谓,一切任其自然。
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笔触悠闲疏淡,诗句好像信手拈来一样。澄
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
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诗的上半部分,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
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诗的前四句所写之景,好
像诗人自身融入到客观世界,写出的意境恰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的“无我之境,以
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首诗的前四句,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
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然而诗人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久望之下,
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来了。诗的后半部分转入抒情后,仍未脱离写景,但是带有主观感受,
正如《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里的景物,无论是云彩
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贾客船”,扰乱了诗人平
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诗人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诗
人日夜思念的弟妹,诗人常想顺江东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条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
的“长路”。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
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首先是因
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这也是诗人对那些把诗人赶出朝廷,剥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
机会的人的愤慨。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
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
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
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
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
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
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
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
以排遣的心情。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表明屈原的文章主旨重大、意义深远的两句是:____,
____。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
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潦)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重点字:雕、砌)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迩)
【点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夏日傍晚微感闷热,我步出宾馆,独自走向黑石礁。海声,哗哗复哗哗,好似在( )着
什么?更有螺号的呜咽,从远处隐约传来。海,十分辽阔地展现出她全部的金色光芒,像鳞
片,闪闪烁烁地推向天际。这座古老而新颖的水城,一下子摁亮无数个灯盏,使天空布满了
橙红色。无疑,这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市。它所( )的人间故事,一网又一网地撒向大海。
目及处,夕阳真是无限唯美。怪不得有人,①。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色
中,一动不动。我想斯时,无尽的浪花,已尽收于他的一望里了。渔火几点,也已在他苍老
的眸子里燃烧,虽然朦胧了一些,但也算清晰可辨。这时,我听见他长咳了几声。他的咳声,
在夜风中扩散得很远。后来听说,他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我是远远地( )着他的,
他那一头苍苍白发,具有风云特有的( )。白发缭乱着,像草原上的一丛白草,在随风飘
逸,像一首婉约诗。
时隔三十余年,又有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北戴河的望海亭里,也来凭栏远眺。海声依
旧,渔火依旧,帆影亦依旧,朦胧在水波里。当一股湿湿的海风,掠过耳际时,我猛然想起,
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②。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
感。所不同的是,对身后的夕阳,我没有了那种淡淡的感伤。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
后站着夕阳。这或许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的缘故吧?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倾诉 编写 注视 韵律B.诉说 编写 凝视 韵致
C.倾诉 编织 凝视 韵致
D.诉说 编织 注视 韵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句式、用词、修辞等角度加以赏析。(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分析】(18)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
感情色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19)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了答题的角度,作答时按照提供的角度赏析
即可。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
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解答】(18)倾诉:把想要说的话全部说出来。诉说:告诉;陈述。“倾诉”带有更明显的
感情色彩。这里选用“倾诉”更符合文章的抒情色彩;
编写:就现成的材料整理成书。编织: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引申指酝酿思想、组织
材料、构思意境等思维活动。这里与“一网又一网”相照应,用“编织”更好。
凝视: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地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
注视:着重指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地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句中是指“我”长时间
地看着那个人,选用“凝视”;
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韵致:指风度韵味;情致。
这里修饰“风云”,选用“韵致”。
故选:C。
(19)从句式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问句,具有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从用词的角度看,可以抓住关联词“既……也……”和“或许”分析;
从修辞的角度看,“站着夕阳”将“夕阳”拟人化,生动形象。
(20)第一处,根据后文语境“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色中,一动不动”可知,
他应该是独自一人,在远眺沉思,所以可以补写为:独自在久久凭栏远眺;
第二处根据前文语境“我猛然想起,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这里应该也想起了上
次见到的那个人,再结合前文“后来听说,他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以及第一处补写
的句子,可以补写为:想起凭栏远眺的那位诗翁。
答案:
(18)C
(19)①“既……也……”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结构整齐,表意上具有强调意味;②“或
许”表示揣测,表意更加严密;③运用问句,委婉而富有情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留有余韵。④运
用拟人手法。“站着夕阳”将“夕阳”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感情,显得生动形象,更能体现
“我”的真实情感。
(20)①独自在久久凭栏远眺②想起凭栏远眺的那位诗翁
【点评】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3)范围大小不同。
(4)适用对象不同。
(5)感情色彩不同。
(6)语体色彩不同。
(7)语法搭配不同。
21.下面文段至少四处有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
达准确流畅。(4 分)
①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②“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切断疫
情传播过程、防止扩散的最有效措施。③只要据实报告,就可以使自己获得及时隔离与救治,④
让亲友乃至更多人做好必要防护,更能让管理部门充分掌握疫情和警示,便于统筹部署针对
性的防控。⑤如此,才有利于疫情防控大局,也是对自己和亲友的负责之举。⑥相继曝光的隐瞒
案例在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疫情防控工作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阅读每句话,根
据病句类型判断是否存在表达的问题,然后根据要求进行修改。
【解答】②语序不当,“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③不合逻
辑,“只要/就”改为“只有/才”;④成分残缺,在“警示”后加上“信息”;⑥语序不昂,将
“不断”移到“给我们”之前。
答案:
②“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③“只要/就”改为“只
有/才”;④在“警示”后加上“信息”;⑥将“不断”移到“给我们”之前。
【点评】解答修改表达问题题的技巧
1.阅读语段,寻找有问题的表达之处;
2.根据病句六大类型,逐句判断是否存在语病;
3.确定序号,并做出修改。
22.请对下面文字进行压缩,概括“方舱医院”有哪些特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
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5 分)
方舱医院,是由活动的“房子”建成,在野战条件下,以医疗方舱、技术保障方舱、病
房单元、生活保障单元及运力等为主要组成。方舱医院可以根据要求迅速分区、分模块展开,
在短时间内达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要求,隔离传染源并通过调配的专业救治力量积极救治
患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我国方舱医院先后参加了汶川地震、
青海玉树地震等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在参演和执行各种应急保障任务中经受住了全面考验。
建固定的新医院受很多条件的限制,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也很高,而方舱医院恰恰能弥补
这些不足。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根
据题干的要求,对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得出答案。
【解答】根据“以医疗方舱、技术保障方舱、病房单元、生活保障单元及运力等为主要组成。
方舱医院可以根据要求迅速分区、分模块展开”可以概括出方舱医院的特点是“模块化组合,机动灵活”。根据“在短时间内达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要求,隔离传染源并通过调配的专业
救治力量积极救治患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可以概括出方舱医
院的特点是开展救治迅速积极,治愈率提高。根据“建固定的新医院受很多条件的限制,人
力、物力、财力成本也很高,而方舱医院恰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可以概括出方舱医院的特点
是多次经受考验,受条件限制少,成本相对较低。
答案:
(1)模块化(单元)组合,机动灵活;
(2)开展救治迅速积极,治愈率提高。
(3)多次经受考验,受条件限制少,成本相对较低。
【点评】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
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
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
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
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赴一线,成为这
个春节最可敬的“白衣战士”。“挺住!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武汉16岁的中学生陈
琪方写给患者的公开信包含了多少鼓励、牵挂和战胜灾难的信心。
材料二:大年初三晚上8点,安静的武汉突然打开了那么多扇窗户,在熟悉的旋律当中,
许许多多的武汉人自发地唱起了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2月17日广州市越秀区举行线上升
旗仪式,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组织学生收看,共同抒发家国大义……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黎明中学高三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请你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写一篇倡议书,倡导大家感恩、信赖、呵护医务工作者。
②请你给身在疫区不忘鼓励患者的陈琪方同学写一封信。
③你对武汉同胞自发约定大合唱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读后感。
④请你为这次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这两则材料都取自当今现实社会热点事例。材料一前半部分赞美
了“白衣战士”的奉献精神;后半部分从中学生的角度重点写了后方人的支持与鼓励,共同
面对疫情,战胜困难。材料二前半部分强调有国才有家,个人与祖国密不可分,祖国是我们
永远的后盾和依靠。后半部分主要围绕家国大义展开。本则材料写了不管身在何方,但是面
对国难时具有共同的家国大义,抗击疫情的团结一致和凝聚力。
第一个任务是倡议书。写作要围绕“感恩、信赖、呵护医务工作者”展开。可以围绕一个主
题展开,也可以多个主题相结合。围绕医务工作者的付出,给予他们理解、感恩、支持、信
任、帮助、关爱等等。注意倡议书的格式和写作对象。
第二个任务是书信。此任务主要交代了陈琪方也是一个需要关注和关爱的人,但是作为一个中学生她却能有如此的担当,展示出当代中学生应有的家国情怀。书信可以称赞陈琪方同学,
向她学习,把她的勇敢乐观精神和家国情怀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注意书信的格式及写作对
象。
第三个任务是读后感。此任务主要写有关武汉同胞自发约定大合唱的感受,重点突出你内心
的感触,主要展现了中国人的凝聚力和相互鼓励,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疫情。在此基础上,
可以歌颂祖国,歌颂中国力量,歌颂中国速度,中国精神。
第四个任务是演讲稿。此任务是国旗下的演讲,可以多方面展开,作文要展现青年学子怎样
面对国旗,与国旗建立怎样的关联,国旗怎样引领青少年成长等内容,让爱国情怀得到升华
和传承。主要可写团结一心共战疫情,家国情怀的奉献与担当,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写
作时,要符合演讲稿的针对性、说服性、现场感和口语化等特点。开头结尾应有称呼语和礼
貌用语,注意演讲稿格式和书信格式的区分。
参考立意:
1.感恩那些守护我们生命健康的最美逆行者;
2.青年要有家国意识,担当精神;
3.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4.我自豪,我是一个中国人。
【解答】 心怀感恩,善待白衣天使
--关于感恩、信赖、呵护医务工作者的倡议书尊敬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近来“新冠肺炎”疫情好转的同时,请不要忘了我们依然奋斗在一线
的可爱的白衣天使们。从疫情出现,到爆发,到好转,不仅是各位居家隔离的功劳,更是这
群医生不懈努力的功劳,他们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面对这样可爱的一群人,却
仍有人不懂得感恩。
2020 年 1 月 20 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发生伤医事件,多名医生被砍伤,陶勇
医生更是被砍断左手,再也无法上手术台了,这是多么令人心寒的事情啊!而这离杨文医生
去世仅仅不到一个月!这真的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应该遭受的待遇吗?不久前甚至还有人
在网上抨击终南山先生,哎,何其可悲!何其可叹!
再看看白衣天使们所做出的努力。面对疫情,已经高寿 84 岁的终老再次出山,
在劝诫全国人民安全呆家的同时,自己毅然前往武汉;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被隔离;
武汉前线医务人员被感染……还有许多前往疫区的志愿者,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临
行前挥泪告别自己的亲人。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啊,在用生命承担风险;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啊,
在用意志战胜胆怯;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啊,在用信念对抗病毒。他们不是为了责任,只为“同
根”。
因此,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善待白衣天使。他们医治我们,我们守护他们。他
们筑起高墙,我们贡献力量。他们不计报酬,我们给予回报。才能让医生们感受到十几亿人
的温暖,才能让医生们有勇气跟病毒斗争下去,才能让医生们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此,我发出以下倡议:
第一,继续居家隔离,不抱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人们一直以来的通病,总觉得自己没这么倒霉,这事轮不到我,但
万一碰上的就是你,那结果看你承不承担的起。有很多人虽然不能直接帮到医生们,但人人
都能做到居家隔离,减少传播的可能,实际上能帮到医生更大的忙。最近已经有关于人们放
松警惕的新闻了,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防控的越好,疫情过去的就越快,千万不要让
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第二,有能力的可以提供物资,做志愿服务。
能直接帮上忙肯定还是比较好的,毕竟医生们真的很辛苦,真的忙不过来,物资也比较缺乏。比如口罩、防护服等家里有多的可以捐去,送热饭、当司机等志愿服务都是
很好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我们能为医生给予帮助,间接救人,是不是也胜造六
级浮屠了。
第三,写暖心标语,发表正能量文章。
医生们不仅需要实际的帮助,也需要心灵上的帮助。毕竟面对这么大的压力和
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肯定早已身心俱疲了。这时候如果能看见各界人士的暖心文章,内心肯
定是非常触动的,也会更有干劲和毅力努力下去。再者这也是提升各位朋友们作文能力的好
时机,何不抓紧呢?除此之外,写信、录视频等也都是可以的。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善待他人,即是最善待自己。”感恩、信赖、呵护医生吧,因为他们
是最美的白衣天使。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送安慰的人。最后,我相信我们一定离疫
情结束不远了,战胜病毒,中国加油!待荷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再度欢聚!
一位高三学子
2020 年×月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
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
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
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