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 1 第
2020 届湖北省随州市高三 3 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书●刑法志》中所表达的圣人“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动缘民情,而则天象地”的法生成观念表明,
圣人所立之法必须根植于人情人心,要“动缘民情”;“则天象地”,即效法天地间的自然法则,其中也包括
效法生长于此天地间的人间生活法则。上述法生成观念来自先秦儒家因情制礼的思想。儒家认为,法律礼仪
等国家制度的产生源于满足人性发展的需要,因此,礼乐刑政等制度应该是发乎人性之中顺应人性的,而不
应该是外在于人企图去改造人性的。在儒家看来,礼与法一样都应该是根植于人的生活与人性之中的,而不
应该企图以制度拔高人性,以制度来改造生活。
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士人君子在社会中的表率与教导所形成的,此种社会秩序的形成不依赖于
圣君明主的制度构建,而是依靠全体百姓在士人君子的引领下所形成的礼制规范与社会习俗来调整人际关
系;稳定社会秩序。儒家所提倡的德礼教化实际上就是努力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能引导个人道德向、上的文化
模式和社会习慣,进而也通过社会习慣的改变来实现对社会中的人的普遍行为的引领。西周的礼乐文明所营
造的正是一种“有条理的生活方式”,由此衍生的行为规范对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加以面面俱到地调
整。继承了西周礼乐文明的先秦儒家有目的地对传统具有宗教色彩的礼乐制度进行了改造,以突出其人文的
意义,强调其中文化模式的意义。
儒家的思想传统影响了自下而.上的法秩序生成观。通过礼与法的结合、儒家价值观入法等方式,传统
法的发展深刻体现了此种自下而.上的法秩序生成观。传统法共同体是由礼和法共同组成,在这一共同体中,
既有律令典章等国家制定法体系,也有自下而上所形成的习慣、民间规约等礼俗体系。在多元化的传统法
中,由民间习俗和百姓日常生活交往规则所形成的礼实际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成文律令之外的补充
法源,更是成文法制定所必须遵循的“法的精神”。礼的精神已经通过文化的浸润深深地刻印于立法者的心
中和历代成文法所依据的不成文原则之中。正因如此,传统律典也深刻体现了历史的传承性和礼的原则性要
求。页 2 第
法律儒家化的意义就在于将日常伦理、民间习俗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一方面国家法律中融入
了更多的儒家伦理,另一方面也使得儒家的伦理和礼制日益法律化。仅从内容上看,儒家在民间的教化不仅
有示范儒家伦理的意义,而且具有法律教育的功能。通过儒家“润物细无声”的德教,将国家强制性的法律
规范以德化的方式在民间社会加以普及,使百姓的日常行为自觉地与国家法令保持一致。最终的结果是,国
家通过强制性法令所建构起来的外部秩序,被儒家士人君子以德化的方式内化为百姓自觉遵守的秩序。
站在当下思考传统法自下而上的生成观,其中值得当代人们思考借鉴的恰恰是法律制度与其背后道德
观念、价值原则之间的关系。传统法之所以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历久弥新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在于
其已经与维系古代社会基础的人伦价值和社会习惯融为一体。当下的古代法研究应该充分注意儒家所强调
的“人文化成”观念对传统法秩序生成所产生的影响。
(摘编自李德嘉《自下而上的传统法秩序生成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则天象地"意为效法天地间的自然法则,“则”和“象”二字都是效法的意思。
B.先秦儒家思想,通过礼与法的结合自下而上最终成为了百姓自觉遵守的法律。
C.礼和法构成传统法的共同体,礼是法的依据,法是礼的归宿,二者相辅相成。
D.法律只有以德化的方式在民间普及,才能保证政令畅通,使百姓自觉去遵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引用古代典籍成句人手,明确了古代的法生成观念一效 法人间生活法则。
B.文章主体部分从社会习惯引领、礼的精神浸润、外部秩序内化等三方面展开论述。
C.文章结尾阐述了传统法自下而上的生成观对当下法律研究者和执法者的借鉴意义。
D.文章以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为指导,注重理论上的因果论证,具有高度逻辑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儒家认为,礼乐刑政等制度不应该凌驾于人之上企图去改造人性,因为这些制度的产生本来是为了满足人性
发展的需要。
B.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不是通过制度构建而是依靠全体百姓自觉形成的礼制规范与社会习俗来调整人际关
系,稳定社会。
C.在多元化的传统法中,由民间习俗和百姓日常生活交往规则所形成的礼,成为成文法制定所必须遵循的“法
的精神”。
D.传统法自下而上的生成观中所包含的法律制度与其背后道德观念、价值原则之间的关系,值得当下法律研
究者思考借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页 3 第
材料一:
1960 年 5 月 25 日 4 时 20 分,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沿着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把
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最高点,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电影《攀登者》并未对
1960 年的这一次攀登过程过多着墨。事实上,中国登山队前后进行了四次行军,前三次分别到达了海拔 6400
米、7600 米和 8300 米的高度,而从 7600 米开始,我们的队员就已经在刷新中国登山的新高度。最后一次行
军在 1960 年 5 月 24 日。1975 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梯”,但当时,队员
们只能用最原始的“人梯”方式战胜困难。冰雪太滑,登山队员屈银华便脱下鞋子,赤脚踩在队友身上向上
攀登。与电影《攀登者》中的曲松林一样,受伤的屈银华最后不得不截去了双脚十个脚趾。电影《攀登者》
将 1960 年和 1975 年两代中国登山人的光荣与奋斗融在一起。1960 年.前,已有不少攀登者从尼泊尔境内的
珠峰南坡登顶,但中国境内的北坡却从未有人征服过。国际舆论中
出现质疑边界划定的不和谐声音:“如果没有中国人能够从北坡登
上珠穆朗玛峰,你们如何证明这是中国的领土?”尽管 1960 年国家正
面临着三年自然灾害的不利条件,但从北坡攀登珠峰的任务依旧
“刻不容缓”。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 这已不只是一次对人类极限的
挑战,也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政治任务。
(摘编自《比电影精彩,他们
是真正的中国攀登者》
材料二:
目前珠峰的商业攀登主要有两条路线:南坡从尼泊尔一侧登顶,
北坡从中国一侧登顶。攀登珠峰行动,有大部分时间用于高海拔的
拉练,让人体充分地适应高海拔的环境,把高原反应降到最低。
北坡前进营地海拔是 6500 米,攀登者大多待在这里等候天气和
适应高海拔。一号营地在珠峰北坳,从前进营地到这里需要经过 60
度的陡坡,有些较宽的冰裂缝还需要架设梯子才能通过。二号营地设
立在 7790 米的地方,从一号营地到二号营地要行走在裸露的山脊上,
这里是攀登珠峰最困难的地方,也是珠峰著名的“大风口”。即便是
天气理想的时候,也会有 4~5 级的风。三号营地海拔 7900 米,大部分人都会在这里开始使用氧气。四号营
地海拔 8300 米,也称突击营地,登山者不会来这里过夜而是选择在这里短暂休息,然后开始冲顶。从突击
营地到顶峰一般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在这个海拔,连呼吸都是困难的事情。冲顶需要经过第二台阶,这是一个
陡峭的岩壁,虽然已经有“中国梯”,但是因为岩壁陡直,从这里上和下都非常困难。
(摘编自《攀登珠峰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页 4 第
材料三:
人进入高原后,心脏增加收缩次数,以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初到高原时人们往往感到胸闷气短,脉
搏亦可增至 80~90 次/分,个别人可达 100 多次/分。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体液等影响,皮肤、腹腔脏器等
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据调查,在高原每升高 100 米时,
人体红细胞约递增 13 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约递增 0. 36 克%。两者增加超过一定的限度,则会出现多血症
面容、手指紫绀等,这时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进入高原后消化食物的唾液、肠液、胆汁等分泌物较平原
时减少,胃肠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上腹疼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紊乱
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在轻度缺氧时,整个系统兴奋性增强,如情绪紧张、易激
动等,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如进入较高海拔则会由兴奋转入抑制过程,表现为嗜睡、神志淡
漠、反应迟钝等,少数重者会意志丧失甚至昏迷。所以,初到高原要少做体力活动及其他剧烈动作。
(摘编自《高原贴士: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下列关于“攀登珠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1960 首次攀登与 1975 第二次冲顶,都面临着艰苦的条件,但攀登者均克服困难完成了
任务。
B.为了完成捍卫领土主权的政治任务,1960 年国家登山队才从我国境内的北坡登顶珠穆
朗玛峰。
C.攀登道路上设置多个营地,便于攀登者休息和补给,也让他们等候适合的天气并适应高
海拔。
D.攀登珠峰时,气压低,缺氧,人体需进行-系列的调节,才能够适应高原的生活与各种.
活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电影《攀登者》对 1960 年的这一次攀登过程着墨不多,而将其与 1975 年中国登山人的
光荣与奋斗融在一起。
B.中国早期的攀登者在珠峰第二台阶处留下的“中国梯”,为世界后来所有珠峰攀登者都
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C.海拔越高,环境越恶劣,攀登的困难也就越大,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营地之间的海拔高
度差也就越来越小。
D.人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加到--定的限度之后会发生--系列不良反应,所以
到了高原不能剧烈活动。
6.我国两代珠峰攀登者在登顶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页 5 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田大瞎子这几天,整天躺在炕上,茶饭无心。那天听见汽车叫,他以为是日本人来了,抓起小太阳旗儿就
往街上跑,唯恐欢迎得迟了。到街上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妇,披着军装,跟着共产党高翔回来了,他赶紧把小旗
一卷,挟在胳膊底下,低头回家,从此就没有起炕。他的女人见他愁眉不展,怕闷出病来,就劝他到外边转转。
田大瞎子斥打她说:“你不要管我!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连自己的儿妇都跟了他们,我还有脸出门见人!”
“提那个不要脸的东西干什么?”他的女人咬着牙说,“只当她死了,耀武回来我二话不
说,就叫他写休书散了她!”“这不用你操心!”田大瞎子说,“等不到你儿子回来,她就不是你
家的人了!”
风沙吹打着新糊的窗纸,河滩里开大会的声音,一阵一阵地扑到屋里来。田大瞎子说:“他们又要造反。
去!把大门插上,我懒得听这种声音!”
他的女人刚要爬下炕来去插门,小做活儿的芒种,穿着一身新军装,背着一支大枪进来
了,直家的立在正当屋。田大瞎子的女人又爬回去了。
“你这是干什么?”田大瞎子直起身来,唬着脸问。“当家的!”芒种笑着说,“我不给你干
了,我报上名当兵了!”
“唉!”田大瞎子吃了一惊,着急地说,“你这孩子,你怎么事先也不说一声儿!”
“怎么又怪我?”芒种说,“你不是早就说,今年冬里活儿少,人多用不开,叫我想别的活路
儿吗!”
“我是叫你找个安分守己的事由儿,”田大瞎子挤着那一只失去光明的眼, "谁叫你跟他
们胡闹去?他们净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哪天日本人过来了,弄个风毛五散斩尽杀
绝哩!你是个正经受苦的孩子,听我的话,把衣裳扒下来,把枪还了他们去!我天大困难,也养得起你。咱们东
伙一场,平日我又看你这小人儿本分,我才这样劝你,要是别人,我管他死活哩!”
芒种正在高兴头.上,听田大瞎子这样一说,女当家的也帮着腔儿,脸色和口气儿又是这么亲热,心里就有
点儿拿不定主意,慢吞吞地说:“那怎么行哩,我已经报上名了,谁也看见我背上枪了!”
田大瞎子说:“那怕什么,你就说当家的不让你干这个!”紧接着又摆手,“不要这么说!
你还是说你自己不乐意!”
“我乐意!”芒种的心定下来,“我不听你们的话,死活是我自已找的,也不用你们心痛,把我的活儿钱算
一算吧!”
田大瞎子的脸一下子焦黄了,大声说:“你怎么敢不听话!你不听我的话,我一个大子也不给你!"页 6 第
芒种也火了,说:“收起你那大气儿来吧,不给我活儿钱,看你敢!”扶了扶肩上的枪,一摔风帘走了。
女当家的张了张嘴说:“你看,你看,这不是反了吗?”
田大瞎子冲着她喊叫:“这你才知道啊!”
芒种从里院出来,到了牲口棚。老常刚刚耕地回来,蹲在门口擦犁杖,老温在屋里给牲口拌草,一见芒种这
身打扮,就都笑着说:“好孩子,有出息,说干就干!”
芒种也笑着说:“我来和你们辞个行儿。咱们就了几年伴,多亏你们照看我,教导我。”
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从今以后,你算跳出去了,有了好事由儿,别忘了我
们就行了。”
老温说:“芒种,听我说两句:咱们兄弟两个,这几年黑间白日在一块,虽说没有大不对辙儿,也有个不断
的小狗龇牙儿。这些小过节,我想你也不会记在心里,这不是你就要走了,没有别的,咱弟兄们得再喝两盅
儿。”
老常说:“不要叫他喝酒了。家有家规,铺有铺规,军有军规,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不要跟坏人学,
要跟好人学,吃苦在前,享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芒种,
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
老温笑着说:“你这都是家常老理儿,军队上不一定用得着。”
芒种说:“用得着,我都记在心里了。”
他觉得两眼发酸,就滴了几滴眼泪。老常说:“走吧,别耽误着了!”
芒种又拿起笤帚来,给他们扫了扫屋子,扫了扫炕,挑起水梢到井台上打回一担水,老温赶紧拦着说:“快
走,这些事儿留着我干吧!”
芒种在长工屋牲口棚里转了几转,在场院里站了一下,望了望紧闭的二门,才和老伙计们珍重告别,走出
了田大瞎子的庄院。
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初冬:四野肃杀。一个十八岁的农民,开始跨到自由的天地里来。留在他身后的,是长
年吃不饱穿不暖的血汗生活,是到老来,没有屋子也没有地、像一只衰老的牲口一样,叫人家扔了出来的命
运。从这一天起,他成了人民的战士,他要和祖国一块儿经历这一段艰苦的、光荣的时期。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写田大瞎子的两个动作非常传神:“抓起小太阳旗”表现了他卑躬屈膝的奴才相;“把小旗一卷”
则表现他在抗日战士面前的恐惧心理。
B.“把大门插上,我懒得听这种声音”,田大瞎子这句话从侧面表现出在河滩里开的大会是在进行抗日宣传
和动员,芒种参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C.田大瞎子发现芒种参加了抗日队伍,便对他连哄带吓,此刻,芒种心理上产生了一丝波动,但最终还是坚定
决心,离开田家,投身抗日。页 7 第
D.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如田大瞎子的阴险狠毒、哄骗欺蒙,芒种的虽有犹豫但坚决果断,老温的宽宏
大量,老常的谆谆教诲。
8.芒种、老常(老温)、田大瞎子,在小说中分别代表着哪种不同类型的人物?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6 分)
9.小说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田蚡,孝景王皇后同母弟也,生长陵。窦婴已为大将军,方盛, 蚡为诸曹郎,未贵,往来侍酒婴所,跪起如
子姓。及孝景晚节, 蚡益贵幸,为中大夫。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皇后贤之。孝景崩,武帝即位, 蚡以舅
封为武安侯。蚡新用事,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诸将相。上所填抚, 多蚡宾客计策。会丞相卫
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藉福说蚡曰:“魏其侯①贵久矣,素天下士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即上以将
军为相,必让魏其。魏其为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相尊等耳,有让贤名。”蚡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
婴为丞相, 蚡为太尉。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毋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曰:“此欲复为新垣平邪?”乃罢
逐赵绾王臧,而免丞相婴、太尉蚡,婴、蚡以侯家居。蚡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士吏趋势
利者皆去婴而归蚡。六年,窦太后崩,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附为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荐
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遂取武库!”
是后乃退。婴与蚡有卻。蚡已罢朝,出止车门,召御史大夫安国载,怒曰:“与长孺②共一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安国良久谓蚡曰:“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如此,上必多君有让,不废君。今人毁君,君亦毁之,何其
无大体也?” 蚡谢曰争时争不知出此六年春蚡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灌
夫共守笞欲杀之竟死。
(节选自《汉书●窦田灌韩传》)
[注]①魏其侯:窦婴。②长孺:韩安国,字长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 分)
A. 蚡谢曰/争时/争不知出此/六年春/蛤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灌
夫共守/答欲杀之/
B. 蚡谢曰/争时争/不知出此/六年春/蚧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灌
夫共守/答欲杀之/
C. 蚡谢曰/争时争/不知出此/六年春/蚧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灌
夫共守/笞欲杀之/页 8 第
D. 蚡谢曰/争时争/不知出此/六年春/蛤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灌
夫/共守答/欲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宾客,古代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有时也称客。
B.太尉,官职,始设于秦朝,掌管军事,汉沿袭秦制,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C.东宫,一般解释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借指太子。本文指的是太后居处。
D.武库,汉朝指收藏文书、钱币、财物和兵器的地方,与“府库”的意思完全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田蚡出身显贵,一度颇受宠信。他是汉景帝王皇后的弟弟,最初他的官位远不如窦
婴,但到了汉景帝晚年,越来越受到宠信,当上中大夫。
B.田蚡信任宾客,行事考虑周密。他的宾客藉福给他分析了他与魏其侯的不同,认为他
担任太尉-一职更好,一举两得,于是他暗中找太后活动。
C.田蚡大权在握,目中没有皇帝。他出任丞相后,权力越来越集中在他手中,任用级别较
高的官员,完全自己做主,惹怒皇帝后才彻底改变。
D.田蚡挟嫌报复,终被安国劝止。他与窦婴不和,他埋怨韩安国不与自己联手整治窦婴,
韩安国给他讲了一番大道理,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将军初兴,未如,即上以将军为相,必让魏其。
(2)数言事,多效,士吏趋势利者皆去婴而归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听安万普吹觱篥①中歌(节选)
李颀
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服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页 9 第
失传。②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③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
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
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
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
15.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在战胜齐国军队后,曹刿回答鲁庄公最终追击齐军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指法变化和曲目的难度来表现琵琶女
高超的弹奏技艺。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秋水
共长天一色”的气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恒心如擎,我们党始终心无旁骛、万众一心、持之以恒奋斗近百年,中华巨龙已经插上翅
膀,但唱衰之声总是_________,“改革陷入停滞”“经济_______”“中美贸易战前景堪忧”....
面对那些有意无意为中国“量身订制”的预言,我们党心无二用,不为______所扰,不为暗
流所动,乱云飞渡仍从容。屡创辉煌的系列奇迹成为中国无声的证词,钢铁般的事实堵住了
流言蜚语的嘴。实现中国梦,贵在有恒。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承载实现民族复
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计长远”。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恒心铸就康庄大道,( )。新中国七十载风华正茂,鹏程三万里再
出发,我们党恒心如擎,托起中华巨龙腾飞的翅膀,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________新时代的美丽画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 -项是(3 分)
A.此起彼伏 软着陆 噪音 抒写
B.此起彼伏 硬着陆 噪音 书写
C.此消彼长 硬着陆 声音 书写
D.此消彼长 软着陆 声音 抒写页 10 第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自觉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计长远”。
B.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计长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C.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放在心上,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计长
远”。
D.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计长远”。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是成功之道,创业之基,兴业之本 B.是创业之基,兴业之本,成功之道
C.是兴业之本,创业之基,成功之道 D.是创业之基,成功之道,兴业之本
20.在下面二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① 。首先,缺铁性贫血患者要去除病因,接受正规治疗。其次,② ,如偏食、挑食等,每周饮食中应
有动物内脏,如肝、肾等,或常吃动物的血制品,如猪血、鸡血、鸭血等,血液中的血红素铁可直接被肠道吸
收,不受食物中草酸植酸等的影响。第三,_③ ,因为铜可以促进血液中铁的吸收,如常见的海鲜、豆类等
都是含铜量较高的食物。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50 个字。(5 分)
直径 0.5~1 米不等的碎砖石被送进巨型破碎机后,经过分类粉碎、筛分、细碎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
直径不到 1 毫米的成品方砖优质材料,从“城市伤疤”到再生环保建材,整个过程不到 15 分钟。2019 年以来,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顺达墙体材料厂通过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产环保砖已超 10 万吨,产能同比增长超三成。
如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在海曙区蓬勃发展,300 万吨的处理能力可将辖区所产生的拆除垃圾、装修垃
圾全部“就地消化”、变废为宝。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 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爆发,蔓延全国,又扩散至世界各地,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传染病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倾向于认为这种病毒来自野生动物穿山甲冠状病毒与蝙蝠冠状病毒的重组。
世界许多地方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俗,果子狸、穿山甲、蝙蝠等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还有人以某些野
生动物的骨、肉、皮、毛等入药,认为其可治愈疑难杂症。于是许多野生动物被人们吃掉。
2020 年 2 月 24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
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决定》。
以上情况,让人们对已往的某些习俗产生了反思。
为了倡议人们革除陋俗,拒食野生动物,某网站面向社会开展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征文。页 11 第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页 12 第
解析版
【解析】
(1)B.“先秦儒家思想……最终成为了……法律”错,原文第四段为“法律儒家化”,并不意味着儒家思
想成为法律;C.“法是礼的归宿”错,原文第三段为“由民间习俗和百姓日常生活交往规则所形成的礼实
际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成文律令之外的补充法源,更是成文法制定所必须遵循的‘法的精神’”,
立法固然需要“礼”,但是“礼”可以离开“法”而独立存在;D.“保证政令畅通”无中生有。
(2)C.“对……执法者的借鉴意义”于文无据。
(3)B.“依靠全体百姓自觉形成的”错,原文第二段为“而是依靠全体百姓在士人君子的引领下所形成的
礼制规范与社会习俗来调整人际关系”。
答案:
(1)A
(2)C
(3)B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
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
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
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解析】
(4)B.从材料一“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已不只是一次对人类极限的挑战,也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
完整的政治任务”中看出,1960 年的攀登不能说只是一次“为了完成捍卫领土主权的政治任务”。
(5)B.“所有珠峰攀登者”错,从“北坡前进营地海拔是 6500 米,攀登者大多待在这里等候天气和适应
高海拔。一号营地在珠峰北坳,从前进营地到这里需要经过 60 度的陡坡,有些较宽的冰裂缝还需要架设梯
子才能通过……虽然已经有‘中国梯’,但是因为岩壁陡直,从这里上和下都非常困难”中看出,应是“从
北坡攀登者”。C.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北坡前进营地海拔是 6500 米……二号营地设立在 7790 米的地方……
三号营地海拔 7900 米,大部分人都会在这里开始使用氧气。四号营地海拔 8300 米……”内容可看出,“海
拔高度差也就越来越小”的说法错误。D.从材料三“如进入较高海拔则会由兴奋转入抑制过程,表现为嗜
睡、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等,少数重者会意志丧失甚至昏迷。所以,初到高原要少做体力活动及其他剧烈
动作”看出,“不能剧烈活动”错,
(6)从材料三“人进入高原后,心脏增加收缩次数,以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初到高原时人们往往感
到胸闷气短,脉搏亦可增至 80~90 次/分,个别人可达 100 多次/分。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体液等影响,
皮肤、腹腔脏器等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等处,可看出生理的变化:高原反应严重,呼吸、循环、消化甚
至神经系统都面临巨大挑战。从材料一所提供的时间看出,1960 年中国正处于经济不发达时期,各方面条
件都不充分。从材料二第二段“从突击营地到顶峰一般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在这个海拔,连呼吸都是困难
的事情。冲顶需要经过第二台阶,这是一个陡峭的岩壁,虽然已经有‘中国梯’,但是因为岩壁陡直,从这
里上和下都非常困难”看出,珠峰环境恶劣:高海拔,危险在段多,第二台阶处陡峭异常。
答案:
(4)B
(5)A 页 13 第
(6)①生理变化:高原反应严重,呼吸、循环、消化甚至神经系统都面临巨大挑战。②艰苦的物质条件: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不发达时期,各方面条件都不充分。③珠峰恶劣的环境:高海拔,危险在段多,第
二台阶处陡峭异常。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
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
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5)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
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6)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
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
作答。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
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
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解析】
(7)A.“‘把小旗一卷’则表现他在抗日战士面前的恐惧心理”错误,依据第一段“到街上一看,竟是自
己的儿妇,披着军装,跟着共产党高翔回来了,他赶紧把小旗一卷,挟在胳膊底下,低头回家,从此就没
有起炕”“自己的儿妇都跟了他们,我还有脸出门见人”可知,“把小旗一卷”表现的是他对自己的儿妇当
了共产党的气愤和沮丧。故选 A。
(8)芒种、老常(老温)、田大瞎子分别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人物。依据“做活儿的芒种,穿着一身新军装,
背着一支大枪进来了”“那怎么行哩,我已经报上名了,谁也看见我背上枪了!”“芒种也火了,说:‘收
起你那大气儿来吧。不给我活儿钱,看你敢!’扶了扶肩上的枪,一摔风帘走了”可知,芒种由被压榨的
农民转变为了积极抗日的战士。
依据“老常刚刚耕地回来,蹲在门口擦犁杖,老温在屋里给牲口拌草,一见芒种这身打扮,就都笑着说:
‘好孩子,有出息,说干就干’”“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不要跟坏人学,要跟好人学,吃苦在前,享
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老温说的“这些小过节,
我想你也不会记在心里,这不是你就要走了,没有别的,咱弟兄们得再喝两盅儿”可知,老温和老常代表
勤劳本分又被剥削的劳苦农民,对芒种这样的年轻人非常鼓励。
依据“他以为是日本人来了,抓起小太阳旗儿就往街上跑,唯恐欢迎得迟了”“自己的儿妇,披着军装,跟
着共产党高翔回来了,他赶紧把小旗一卷,挟在胳膊底下,低头回家”“提那个不要脸的东西干什么?”“只
当她死了,耀武回来我二话不说,就叫他写休书散了她!”“谁叫你跟他们胡闹去?他们净是什么人,你还
不知道?会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哪天日本人过来了,弄个风毛五散斩尽杀绝哩”可知,田大瞎子代表着
甘心当亡国奴的汉奸,反对儿妇、芒种抗日。
(9)最后一段中,“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初冬:四野肃杀”补充交代小说的时代背景,暗喻抗战的残酷现实。
“一个十八岁的农民,开始跨到自由的天地里来”“他成了人民的战士,他要和祖国一块儿经历这一段艰苦
的、光荣的时期”则交代了芒种由农民到战士的身份变化,讴歌了投身抗战的人和抗战必然胜利的希望。
“留在他身后的……是到老来,没有屋子也没有地、像一只衰老的牲口一样,叫人家扔了出来的命运”则
暗指做亡国奴的后果:困苦窘迫、任人宰割。
答案:
(7)A
(8)忙种代表从被压榨的农民转变为人民的战士的一类人:他受抗战宣传单感召,离开田大瞎子家,穿上
军装,拿起武器,投身抗日队伍。老常和老温代表一生受剥削压榨的穷苦农民:他们在田大瞎子家作佣工,
善良本分、虽然没有像忙种那样参加抗日队伍、但他们支持忙种,临别还叮嘱芒种。田大瞎子代表着甘心
当亡国奴的汉奸:他心盼着日本人来。得知儿媳妇抗日,便决定断绝关系,还极力反对芒种参加抗日队伍。
(9)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暗示了抗战斗争的残酷:一九三七年初冬,告诉人们是抗战初期:
“四野肃杀”,环境描写则暗示抗战斗争的残酷。②含蓄说明做亡国奴的后果:生活窘迫、任人宰割。③直页 14 第
接表达投入抗战的光荣和抗战胜利的希望:通过一个十八岁的农民--芒种参加抗日队伍,成为人民的战士。
与祖国问呼吸共命运这个事实。表达顽强不屈、抗战必胜的信心。④指出了主人公的身份变化与重生:芒
种由一个受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成为光荣的抗日战上,实现了一次生命的飞跃,⑤突出共产党领导下的全
民抗战的主题。
(7)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
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
(8)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时,考生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
人物的言行举止、性格思想等,来整体感知和概括。此题答题时,要分人物类型作答。
(9)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要积累结尾段的常见作用的相关知识,还要
注意题干的内容提示。考生要多思考结尾段与其他段落的内容关联和呼应铺垫对比总结等结构作用,还要
注意末段在深化主题或升华中心上的作用。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阅读小说时要把握主人公和次要人物的矛盾或和谐关系,自然环境和战争、和平等社会环境,情节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和是否以人、物、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等为线索,进而思考主题上的褒贬意蕴。
【解析】
(10)“争时”是时间状语,修饰“争”,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有击者”做“若”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排除 C;第二个“曰”的主语是“视鬼者”,与前句主语“上”不一致,在“曰”前断开,排除 D。
译文:田纷谢罪说:“我在朝廷争辩时太着急了,没有想到这样做。”元光六年春天,田纷病了,浑身疼痛,
好像有人在打他,他不停地大声呼叫,承认自己有罪,谢罪不止,皇上请了能看见鬼的巫师来诊视他的病,
巫师说:“魏其侯与灌夫两个鬼共同守着武安侯,用鞭子抽打想要杀他。”
故选:B。
(11)D.武库指储藏兵器的仓库。
(12)C.“完全自己做主,惹怒皇帝后才彻底改变”错误,原文“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
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可见,他任命官
员并非完全自己做主,而是“推荐”;其次,他惹恼皇帝的也不是任命官员,而是请求拨划考工室的官地供
他扩建私宅之用;最后,他也并没有“彻底改变”,只是“退”,既有所收敛。
(13)①今:如今;初:刚刚;兴:贵盛;即:即使;必:一定。
译文:如今将军您刚刚贵盛,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即使皇上有意用将军为丞相,将军一定要把相位让给魏
其侯。
②数:屡次;言事:议论政事;效:被采纳生效;去:离开;归:归附。
译文:屡次议论政事,大多被采纳而生效,哪些趋炎附势的官吏和士人都离开了魏其侯窦婴,而归附田蚡。
答案:
(10)B。
(11)D。
(12)C。
(13)①如今将军您刚刚贵盛,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即使皇上有意用将军为丞相,将军一定要把相位让给
魏其侯。
②屡次议论政事,大多被采纳而生效,哪些趋炎附势的官吏和士人都离开了魏其侯窦婴,而归附田蚡。
译文:
田蚡是孝景皇帝王皇后的同母弟,生在长陵。窦婴当大将军以后,正当盛时,田蚣这时是个郎官,还
没有显贵,往来于窦婴的家中,陪侍窦婴饮酒,时跪时起,好像是窦家的晚辈一样。到了孝景皇帝的晚年,
田蚡愈来愈贵幸,作了中大夫。田蚡口才很好,学过《盘盂》之类的一些古书,王皇后认为他有才能。孝页 15 第
景皇帝驾崩,武帝刘彻刚即位,田蚡以舅父的身份被封为武安侯,田蚡刚掌握大权,对他的门客非常谦卑,
并且引进门客中未出仕的那些人过去,使他们出来作官,想因此而压倒朝廷中将相们的势力。皇上对当时
政局有所镇抚的事,大多由田蚡的宾客所筹划。适逢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皇上商量着要设丞相和太尉。藉
福游说田蚡说:“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的人才一向归附他;将军您刚刚贵盛,不能和魏其侯相比。
即使皇上有意用将军为丞相,将军一定要把相位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了丞相,将军一定做太尉。太尉和
丞相的尊贵地位程度是一样的,将军既得了太尉,又有了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田蚡便私自向太后透露
心事,请太后向皇上暗示,于是以窦婴为丞相,田蚡作太尉。到了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想不让太后干
预政事,所以请求皇上今后不必对太后奏事。窦太后知道后大怒,说:“这是想重演新垣平的伎俩吗!”于
是就将赵绾、王臧等人罢免驱逐,并且免去窦婴的相职和田蚡的太尉职务。从此以后,窦婴和田蚡以侯的
身份在家闲居。武安侯田蚡虽然不担任官职,但因为王太后的关系,仍然受到皇上的宠幸,屡次议论政事,
大多数被采纳而生效,那些趋炎附势的官吏和士人,都离开了魏其侯窦婴,而归附田蚡。建元六年,窦太
后去世,皇帝刚刚即位,年纪很轻,田蚡自己以皇帝的至亲身为丞相,如果不彻底地整顿一番,用礼法来
约束他们,天下人是不会服贴的。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一起家就到二千石的职位,权力几乎超过了皇上。
皇上于是说:“你要任用的人任用完了没有?我也想委任几个官呢!”有一回,他向皇上请求拨划考工室的
官地供他扩建私宅之用,皇上大怒,对他说:“你何不也把我的武库一齐取走呢?”从这次以后,他才收
敛了一些。田蚡和窦婴有嫌隙。田蚡退朝以后,出了止车门,招呼御史大夫韩安国同坐一车,生气地说;
“我和你共同对付一个老秃翁,有什么难办的,你为什么模棱两可,游移不定呢?”过了很久,韩安国对
田蛤说:“刚才魏其侯既然诋毁您,您也就应该向皇帝免冠谢罪,把丞相的印绶解下来,归还给天子,这
样一来,皇帝一定会赞美您有谦让的美德,不致把您废免。现在别人骂您,您也同样骂别人,这样彼此互
相辱骂,好像商人或女子吵嘴一般,怎么这样不识大体呢?”田纷谢罪说:“我在朝廷争辩时太着急了,
没有想到这样做。”元光六年春天,田纷病了,浑身疼痛,好像有人在打他,他不停地大声呼叫,承认自己
有罪,谢罪不止,皇上请了能看见鬼的巫师来诊视他的病,巫师说:“魏其侯与灌夫两个鬼共同守着武安
侯,用鞭子抽打想要杀他。”终于还是死了。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
常识,进行断句。
(11)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
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
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
含义作答。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
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
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
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
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
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
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
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
行意译。
【解析】
(14)D.“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错,诗人描绘音乐的优美,表达的是享受美好生活的感情。
(15)“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运用想象,以声摹声,
以风吹桑柏、雏凤乱鸣、龙吟虎啸、万籁百泉之声来摹拟,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树中又分阔叶落页 16 第
叶的枯桑,细叶长绿的老柏,写出曲调凄冷,声音多变;“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用渔阳参
挝的典故,写声音变得悲壮压抑;“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服新”,用上林繁花的画面来描摹,用热
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写乐声从悲壮沉郁变得清新明丽。
答案:(14)D
(15)前两句表现出觱篥曲调凄冷,声音多变;三四句表现出觱篥曲调变得高亢雄壮,漂亮激越;五六句
借渔阳掺表现出觱篥曲调的压抑;七八句写乐曲最后像折杨柳一样明快而热烈。
译文:
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赏析:
李颀最著名的诗有三类,一是送别诗,二是边塞诗,三是音乐诗。李颀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
一首写琴(《琴歌》),以动静二字为主,全从背景着笔;一首写胡笳(《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
事》),以两宾托出一主,正写胡笳;这一首写觱篥,以赏音为全诗筋脊,正面着墨。三首诗的机轴,极容
易相同,诗人却写得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妙。这首诗的转韵尤为巧妙,全诗共十八句,根据诗情的发展,
变换了七个不同的韵脚,声韵意境,相得益彰。
“南山截竹为觱篥”,先点出乐器的原材料,“此乐本自龟兹出”说明乐器的出处。两句从来源写起,用笔
质朴无华、选用入声韵,与琴歌、胡笳歌起笔相同,这是李颀的特点,写音乐的诗,总是以板鼓开场。接
下来转入低微的四支韵,写觱篥的流传,吹奏者及其音乐效果,“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指安万善)
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写出乐曲美妙动听,有很强的感染力量,人们都被深深地感
动了。下文忽然提高音节,用高而沉的上声韵一转,说人们只懂得一般地听听而不能欣赏乐声的美妙,以
致于安万善所奏觱篥仍然不免寥落之感,独来独往于暴风之中。“长飙风中自来往”这一句中的“自”字,
着力尤重。行文至此,忽然咽住不说下去,而转入流利的十一尤韵描摹觱篥的各种声音了。觱篥之声,有
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树中又分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长绿的老柏,其声自有区别,用笔极细。有的
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四
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接下来仍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先一变沉着,后一变热闹。沉着
的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恍如沙尘满天,云黄日暗,用的是往下咽的声音;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
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用的是生气盎然的十一真韵。接着,诗人忽然从声音的陶醉之
中,回到了现实世界。杨柳繁花是青春景象,而此时却不是这个季节。“岁夜”二字点出这时正是除夕,而
且不是做梦,清清楚楚是在明烛高堂,于是诗人产生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想法:尽情地欣赏罢。
“美酒一杯声一曲”,写出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与上文伏笔“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出诗人与“世
人”的不同,于是安万善就不必有长飙风中踽踽凉凉自来往的感慨了。由于末了这两句话是写“汲汲顾影,
惟日不足”的心情,所以又选用了短促的入声韵,仍以板鼓收场,前后相应,见出诗人的着意安排。
这首诗与作者另外两首写音乐的诗(《琴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最不一样的地方,
除了转韵频繁以外,主要的还是在末两句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琴歌》中诗人只是淡淡地指出了别人的云
山千里,奉使清淮,自己并未动情;《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中诗人也只是劝房给事脱略功名,
并未触及自己。这一首却不同了。时间是除夕,堂上是明烛高烧,诗人是在守岁,一年将尽夜,不能不起
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排遣这愁绪,只有“美酒一杯声一曲”,正是“对此茫
茫,不觉百感交集”之际,无可奈何之一法。这一意境是前二首中所没有的,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在最后略
略一提,随即放下,其用意之隐,用笔之含茹,也是前两首中所没有的。
后来李商隐曾有“一杯歌一曲,不觉夕阳迟”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也有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之句,取材与用字,都和李颀这两句相同。但同页 17 第
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颀以高华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李商隐则以舒徐的态度,感慨的口气微吟;晏殊
则以委婉的情致,摇曳的风调细说。风格不同,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可见李颀沾泽之远。
(14)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
容,然后将内容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
(15)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
词语进行分析。
诗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
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16【解析】
故答案为: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重点字:辙、靡)
(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重点字:捻、霓)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重点字:露)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
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曹刿论战》重点句: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析】
(17)此起彼伏:形容接连不断。此消彼长: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引申为不要太过于在乎此时的失去,
别的方面会有长进。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或者多面性。根据面对那些有意无意为中国“量身订制”的预言,
是指预言接连不断,应“此起彼伏”,排除 CD。
软着陆:是相对于“硬着陆”方式而言的,通常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物理意义上的着陆,特指航天器经专
门减速装置减速后,以一定的速度安全着陆的着陆方式;另一种则是引申意义的着陆。特指金融等领域采
取安全措施,以达到金融领域安全稳定的目的,是褒义。硬着陆:指采用强制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很短
的时间,牺牲较多国民收入,使得通胀率恢复正常,是贬义。
噪音: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抒写:指抒发描写,是含有主观感情的对事物或者事情的内心活动的描述和表达。书写:是对客观事情的
客观记录。此处指含有主观感情的描述新时代的美丽画卷,应“抒写”,排除 A。
(18)“自觉担当”“根本宗旨”搭配不当,排除 A;“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计长远”,牢记为人民
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语序不当,排除 B;“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放
在心上”句式杂糅,排除 C。
(19)按照逻辑顺序,应先“创业之基”,然后“兴业之本”,最后是“成功之道”,排除 ACD。
答案:(17)B
(18)D
(19)B
(17)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
用是否合乎语境。
(18)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
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19)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
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页 18 第
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20【答案】
补铁可以遵循下面原则,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适当增加铜含量较多的食物
【解析】
整个语段讲的是如何补充“铁”。据此,依据“首先,缺铁性贫血患者要去除病因,接受正规治疗”“其次”
“第三”可知,第一处需要点出语段中心内容,且需要说“顺序”“遵循”之意,据此可推知答案。
第二处,依据“接受正规治疗”的句式结构和“如偏食、挑食等”的内容,由此可推出答案。
第三处,依据“因为铜可以促进血液中铁的吸收,如常见的海鲜、豆类等都是含铜量较高的食物”可知,
句子表达含铜食物对补铁的作用,据此可推知答案。
答案:
①补铁可以遵循下面原则;
②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③适当增加铜含量较多的食物。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
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
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
合语境的要求。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
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
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
严密。
21.【答案】
语段的话题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第一句话表明建筑材料从“城市伤疤”到再生环保建材,整个过程不到 15
分钟。第二句话表明这和 2019 年以来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应点明单位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接着点明举
措,举措就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同时还表明了“产能同比增长超三成”,“变废为宝”,可以说是成绩显著。
综合分析,可以得知,压缩后的语段应包括时间、单位以及举措,最后表明效果。
故答案为:
2019 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推进建设垃圾资源化利用,成绩显著。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语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
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压缩语段,注意理清语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
畅,注意字数限制。
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
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
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
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
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22.【解析】页 19 第
材料共四段,第一段写“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爆发、大蔓延,以及目前研究得出的原因。第二段写“许
多地方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俗”的原因。第三段写 2 月 24 日,人大常委会从立法角度禁止交易和滥食野生
动物,目的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第四段提示考生要“反思”陋习。“倡议人们革除陋俗,拒食野生动物”
明确提示考生本作文的中心要义。考生要把反思陋习、拒食野生动物、生命安全、立法保护等话题融合在
一起,完成作文。
参考立意:
革除陋俗,拒食野生动物;
关爱生命,拒食野生动物;
仁爱及物,和谐共生;
拒食它们,保护我们。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
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
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
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
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
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
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