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5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5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附解析Word版)

ID:433278

大小:834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历史 专题 5 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考点一: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二: 辛亥革命 考点三: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考点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五: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考点六: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2019 年全国卷Ⅱ T28)1898 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 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 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慈禧太后在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 知体现的是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支持光绪的变法,D 选项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乏群众基础,A 选 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在材料中无法 体现,B 选项排除。列强借口干预中国内政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 2 材料强调的是部分西方人的态度,C 选项排除。 2.(2019 年全国卷Ⅱ T30)1948 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 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 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 为工作重心 转移做准备 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 年 10 月正值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决 战之际,革命胜利的曙光乍现,这一时期共产党对干部进行培训的主 要目的是为统治全国做准确,B 选项符合题意。推动土改的说法只能 体现在经济方面,无法体现政治和文化方面,A 选项排除。这一时期 主要是同国民党进行斗争,与经济建设无关,CD 选项排除。 3.(2019 年北京卷 T6)1938 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 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A.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 1937 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 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 战路线。在这次会议指导下,1938 年中共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的 3 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故 D 正确;据所学可知,正面战场是 对国民党战场的称呼,A 错误;据所学可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 军一一五师开辟的,且新四军的主力在南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北 方,B 错误;据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陕北的延安, C 错误。 4.(2019 年天津卷 T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 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 士兵都将被立即处 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 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 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 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革命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 “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故选 B。湖北 革命军公告的针对的对象是士兵,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依 靠军队的力量,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 A;材料并未提及国际 上其他国家对此的态度,排除 C;由材料“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 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不能体现反帝性质, 排除 D。 5.(2019 年天津卷 T9)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 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 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 的 4 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A. 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 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 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宣言为 1935 年的《八一 宣言》,在该宣言中,中共号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 C。日本全面侵华是 在 1937 年,排除 A;材料并未提及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排除 B;中 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在 1945 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排除 D。 6.(2019 年江苏卷 T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 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A. 夫唱妇随赴战场 B. 抗战流血不流泪 C. 国共北伐齐协力 D. 解甲归田喜而泣 5 【答案】B 【解析】根据“1940 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 许戎衣有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 即抗战流血不流泪,所以“不许戎衣有泪痕”,故选 B 项;漫画反映 的是妻子送丈夫上战场,而不是夫唱妇随上战场,故排除 A 项;国共 北伐和漫画时间不符,故排除 C 项;“不许戎衣有泪痕”是指奔赴战 场,而不是解甲归田喜极而泣,故排除 D 项。 7.(2018 年全国卷ⅠT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 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 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 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 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 8.(2018 年全国卷ⅠT30)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 6 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 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 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 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 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 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 A 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 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 B 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 中国成立后,故 C 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 国家的,故 D 项错误。 9.(2018 年全国卷 II T28)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 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 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 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D 7 【解析】题干中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中认为,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 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清朝的地方督抚 已经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 的外交观念,故选 D;题干中没有说到日本是借助于西方列强侵害中 国的权益,故 A 与题意不符;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 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 B 的说法过于绝对, 排除;地方督抚的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 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 C 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10.(2018 年全国卷 II T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 “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 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 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 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 明,抗日根据地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 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 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 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 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 A;由“是否减租减息”可 8 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 B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由题干中的“抗 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 爆发之前,故排除 C;D 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11.(2018 年北京卷 T6)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 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 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 确的是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答案】C 【解析】解题时可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毛 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 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 知识逐项分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 1927 年, 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长征途中,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 泽东于 1930 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 A。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 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 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 B。结合所学,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在秋收起 义受挫后毛泽东改向井冈山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9 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 召开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故 C 正确。结合所学,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 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 1927 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 革命道路,《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 1938 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 文章,排除 D。故选 C。 12.(2018 年北京卷 T7)下图取材于 1945 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 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 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 《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 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 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答案】D 【解析】注意漫画创作的时间“1945 年”以及漫画标题《端赖合 作》、图片上的文字“国共”“复兴门”“建国大道”等并结合所学 10 知识可知,1945 年抗战胜利前后,全国民众希望国共继续合作,实 现和平建国,故漫画反映了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故 D 项正确。 淞沪会战发生在 1937 年而且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并非国 共联合,排除 A;《双十协定》是 1945 年重庆谈判的结果,重庆政 协会议召开于 1946 年初,排除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 已经取得胜利,排除 C。故选 D。 13.(2018 年天津卷 T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 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 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 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 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 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 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 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 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良歹分明,情甘帖服”等信息可 以看出,清政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 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的具结承诺,无法 得出得到各国政府的公认,故 B 项排除;材料中禁止外国商人带鸦片 来华,可得出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 C 项排除;是否“享有 治外法权”在材料中无体现,故 D 项排除。 11 14.(2018 年天津卷 T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 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 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 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 政权”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此次大会应该是 1931 年冬在江西瑞金召开 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成立,制定宪法大纲,据此分析可知④符合题意,故 D 项正 确;①②③地点均不合题意,故 A、B、C 项排除。 15.(2018 年江苏卷 T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 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 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 相关的历史事件 12 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答案】B 【解析】“光绪二十八年”是 1902 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 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 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 B 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 1851 年,故 A 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 1919 年, 故 C 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 1924 年,故 D 项错误。 16.(2018 年江苏卷 T9)1920 年 5 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 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 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 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 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 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 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 指导工人运动,即正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故 A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 成立于 1921 年,故 B 项错误;1928 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 C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 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故 D 项错误。 17.(2018 年江苏卷 T10)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 13 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 全面内战爆发时 B. 战略反攻开始前 C. 三大战役进行中 D. 渡江战役结束后 【答案】C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 1948 年 11 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 年 11 月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故 C 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是在 1946 年,故 A 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于 1947 年,故 B 项错误;渡江战役结束是在 1949 年,故 D 项错误。 点睛:2018 年高考试题注重对革命文化的弘扬,引导学生坚定理想 信念,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革命文化。本题就是以革命文化为基础命 制的,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18.(2017 年全国卷ⅠT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 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 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 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14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 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 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 件的颁布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故 B 项正确。土地革命发 生在 1927—1937 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 1924—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都属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而不是民族战争时 期,排除 A、C;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 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 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9.(2017 年全国卷 II T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 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 1%左右,几乎村 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 占人口比例的增加,说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不断 加强。 15 20.(2017 年全国卷Ⅲ T30)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 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 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 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答案】B 21.(2017 年北京卷 T17)有同学以 14 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 史事示意图”(图 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16 图 7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 B. ④③⑤①② C. ②③④⑤① D. ②④③⑤① 【答案】D 【解析】“宝岛回归”于 1945 年 8 月,“家园沦陷”指的是 1931 年的 九一八事件,“血战台儿庄”于 1938 年, “全民族抵抗的枪声”于 1937 年 7 月,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 年 4 月。 D 正确。 22.(2017 年天津卷 T7)“12 月 18 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 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 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 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太会讨 论’。津埠民众运动达到达高潮。”上述史实发生于 A.五四运动期间 B.巴黎和会期间 C.华盛顿会议期间 D.开罗会议期间 【答案】C 23.(2017 年江苏卷 T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 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 17 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 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 能员”可以得知,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主要是官员腐败导致,故 D 项正确。 24.(2017 年江苏卷 T8)1922 年 9 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 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 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 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与当时中国革命的目标相差甚远,只能是人民的一种愿望,故 A 项正 确。 25.(2016 年全国卷ⅠT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 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 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18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 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 A 项;由“中国拥有一定 的军备优势”可知,他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 大成效,故选 C。B、D 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 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 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26.(2016 年全国卷ⅠT30)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 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 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答案】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27.(2016 年全国卷 II T29)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 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 19 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A 【解析】在红色地区粮食之所以能够价格那么低,很重要的就是在红 色区域实行了土地革命,做到了农民有田可以种,这就大大提高了农 民的生产热情,创造了这样的局面。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 28.(2016 年全国卷Ⅲ T29)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 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 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新政,这些词都是外来词,禁止使用从根 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 象,并不是根本目的。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 学习西方,也不抵制维新思想传播,排除 A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辛亥革命.清末新政 29.(2016 年天津卷 T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 约》后,中共中央于 1947 年 2 月 1 日发表声明:“对于 1946 年 1 月 10 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 20 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 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答案】D 【解析】根据“1947 年 2 月 1 日”,可见此时还处于国共内战时期即 解放战争时期,“另起炉灶”方针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时 间不符,也无从体现“开始实行”,故 A 错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 政策应是在 1949 年建国后实行,时间不符,故 B 错误;结束了旧中 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也是由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外交 政策,故 C 错误;根据“一切丧权辱国条约”等信息可见中国共产党 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故选 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30.(2016 年上海卷 T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 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 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就是理解光绪 21 帝所说的这句话·“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中 国近代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之后,甲午战争后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从此台湾脱离祖国的怀抱,直到抗日战争胜 利之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 【 考 点 定 位 】 中 华 民 族 的 觉 醒 与 抗 争 · 甲 午 战 争 与 《 马 关 条 约》·《马关条约》 31.(2016 年江苏卷 T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 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 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 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D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32.(2016 年海南卷 T1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 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 22 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 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答案】A 【考点定位】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影响 33.(2016 年江苏卷 T9)下表是 1894—1914 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 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23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A 【解析】依据表格中“1894——1914 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 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 A 项正确;此时, 英国仍然是过激强国,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故 B 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倾销 为主,故 C 项错误;晚清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故 D 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 列强侵华•《马关条约》 34.(2015 年全国卷ⅠT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 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 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 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 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 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项。 35.(2015 年全国卷ⅠT30)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 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 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 24 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 1933—1937 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 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质上反映出国 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A 项“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 动”和 D 项“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不符合史实;C 项“全力 ‘围剿’红军的企图”不符合本题的时间信息。所以本题答案为 B 项。 36.(2015 年全国卷 II T30)1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 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 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 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叙述了日本在侵略中国同 时,使用经济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控制和掠夺。我们要认清这件事情 的本质,日本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在经济上转让危机,以达到用中国的 经济支撑自己侵略中国。A 选项错在“国统区”,扩大了范围;C 选项 25 题干中没有体现;D 选项不对,题中是银行和货币,没有物资。因此 本题选择 B 选项。 37.(2015 年北京卷 T17)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 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 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时期 【答案】C 【解析】由“仰慕天恩”可以看出当时有朝廷存在,题干中还说到有 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所以应该是在提倡政治上的民主,结合所学可 知是在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故选 C。 38.(2015 年天津卷 T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 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 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 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实质”。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共产党 字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贫农 分到了土地,其实质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A、C、D 项是这样做的 26 目的和结果。所以本题选 B。 39.(2015 年江苏卷 T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 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 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 源是由于小农经济出身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因为农民阶级不是新的 生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故 D 项正确。 40.(2015 年江苏卷 T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 20 世纪初期某类组织 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27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答案】B 41.(2015 年江苏卷 T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 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37 年 7 月 7 日到 1938 年 10”“ 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 明国共两党创立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 D 项正确。 42.(2014 年全国卷ⅠT29)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 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 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28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戊戌变法。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梁启超……请废八股取士 之制……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可知维新派的主张 过于激进,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本题应选 B 项;知识分子进入仕 途并非只有科举一路,故 A 项中“断送”的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 梁启超也属于知识分子,故排除 C 项;题目中未涉及新、旧学之间的 矛盾,故排除 D 项。 43.(2014 年全国卷 II T30)1932 年 11 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 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 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 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 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情况,以及国 29 民政府向国联申诉等相关史实,可知中国代表的发言是为了阻止日本 进一步向中国侵略,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44.(2014 年天津卷 T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 年 1 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 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答案】C 【解析】考查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从题干的内容可知,近代中 国的外交逐渐又遭受列强的欺凌到逐渐有自己的独立主张,再到与列 强平等签约、取消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中国逐渐取得独立自主的外交 地位。A 早在 1840 就已开始;B 表述错误;C 符合题意;D 表述错误, 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才实现。故应选 C。 45.(2014 年天津卷 T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 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 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 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根基 【答案】D 30 【解析】考查国民革命运动。从材料的表述来看,应是指的国民革命 运动,故 D 项符合题意。A 是这一革命运动的前提与领导;B 并没有 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C 也没有实现,只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后又出现了新军阀的统治。故应选 D。 46.(2013 年全国卷ⅠT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 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学生在回答这一题时必须先清楚什么是现代化,知识现代化 的含义和多方面表现,这样才能正确分析各个选项。另外学生也要正 确总结中国晚清时期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规律,只有掌握了基本 的发展线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四个选项中 C、D 两项是比较好 排除的,C 项虽然可以说明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但不能说 明中国自身现代化的发展趋势,D 项中的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不符 合中国现代化潮流。A、B 项都与中国自身的现代化相关,这就要看 二者哪一个更各个符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线索和规律。晚清中国现代 化的发展线索是从器物现代化到制度现代化再到观念的现代化,与这 一线索吻合的是 B 项,所以 B 项正确。 47.(2013 年全国卷ⅠT30)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 31 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 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B 【解析】学生在进行选择之前要理解清楚题干所给材料的含义。从农 民游击战争只有和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结合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 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里有五层意思:一是农民斗争只有与城市斗 争联合才有胜利的可能;二是农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联结”后是从 属于城市斗争的,以城市斗争为中心,而不是两者并行各自独立发展 的;三农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联结是为了推动“城市的新的革命高 潮”;四农民斗争与城市联结之后的斗争方式是“暴动”;五农民斗争 与城市斗争的联结是为了在“1928 年”迎接“全国胜利”,从这里面 我们可以感受到“左”倾思想的浓浓气息。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 排除 A、C、D 三项,而选择 A 项。 48.(2013 年江苏卷 T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 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 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32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答案】B 【解析】考查重要历史人物及相关活动。李鸿章是道光、咸丰、同治、 光绪四朝元老,19 世纪 80 年代,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管辖直隶 (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和山东三省海域,洋务运动中创办军事 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堂,耗费巨资筹办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 中全军覆没,这与他在战争中的避战求和政策有关。 49.(2012 年全国卷 T17)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 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 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 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 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挽回这项主权。 50.(2011 年浙江卷 T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 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 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 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33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答案】C 【解析】从“中国红军万岁”等内容以及空间信息“西北”,可以推 断这是中共的宣传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最有可能指的是中 共长征到西北后遭遇的地方军阀,如青海的马家军对中共屠杀甚烈 (1935 年后);“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可能是针对蒋介 石的不抵抗政策(1931-1936 年底);“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 战线!”应该是 1935 年 12 月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红军万岁!” 出现于 1927-1937 年间。A、B 时,中共尚未提出“抗日统一战线”, 故排除。C、D 满足条件,但题目要求“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C 当 为最佳答案。 51.(2011 年广东卷 T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 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 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 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B 【解析】20 世纪初,清朝统治集团意识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 之要政”,转而奖商恤商,宣传振兴工商乃奠创国家富强之根基,在 中国近代掀起一股重商社会思潮。此“创举”反映了重农抑商传统的 改变。 34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 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 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 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52.(2011 年广东卷 T16)图 5 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 1913 年的一则 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胜利后,受西方影响,中国社会政治、服饰、礼仪 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顽固派不能接受新事物。C 观点与材料信息相 左;B D 材料中不能体现。 53.(2010 年全国卷ⅠT15)1913 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 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 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 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故选 C。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 54.(2010 年全国卷ⅠT16)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 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 35 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答案】C 【解析】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故 A 错;国名党撕毁协议,发动内战,故 B 错;国名党没有在《国内和平 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故 D 错 二、材料题 1.(2016 年浙江卷 T38)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 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 分) 材料一 20 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件 发生。学者会冲及独具慧眼从 1947 年入手,写或(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选手白描的手法再现了 1947 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 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的在这里喝 水; 1 月至 8 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 132 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 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中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 1936 年 57 万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经分得若干土地, 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 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的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36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 1947 年) 材料二 1947 年 12 月,毛泽东饱含激情的说:“人民解放军的 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里去了。。。。。。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 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 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 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 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 的新陈代谢》 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 “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8 分) 根据材料一、二,列举说明 1947 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 取的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8 分) 材料二所说的“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 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 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 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8 分) 练习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2 分) 【答案】 (1)内: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发展极大破坏;恶性通货膨胀 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 37 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 外: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 入中国,排挤国货;美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造成民族 工业发展困境。 (2)经济: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 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反帝反封建。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 底的民主革命纳,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革命道路。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 38 问的解答紧扣所学知识,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胜利, 据此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紧扣“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转变”,从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革命道路的探索等方面分析 归纳即可。 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试题难度不大,但是解题时需要紧扣 所给史料以及上面试题的解答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经验的分析归纳 需要首先紧扣“中国共产党”,其次综合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史实及题 干信息,可以归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的潮流•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2.(2016 年上海卷 T38)租界见闻(11 分) 1886 年 8 月 7 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 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 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 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 上海警队(巡捕房)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 度人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 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 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 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 39 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 走。 问题: (1)根据材料,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有哪些印象? (3 分) (2)你如何看待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8 分) 【答案】 (1)水平 1:能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 ·租界内行政管理自成一体;租界警队组织完善;拥有比较完善的公 共管理设施。 水平 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 其他答案。 (2)水平 l:能根据文本作者的立场、视角等对文本进行评价 ·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有其符合事实的一面。在西方人的管理下, 租界内出现了近代城市供水网络、公共照明系统以及公共道路系统, 治安保障机制比较完备,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但是 由于作者外国人的身份,他对租界的市政管理大加赞美,却忽视了以 工部局为代表的“独立的行政权力”,是脱离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和法 律管辖的殖民政权,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侵害。租界内的公共管理 系统虽然完善,但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生活的安全与与舒适。这些 都表明租界乃“国中之国”的事实。 水平 2:仅能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水平 3:没有结合文本材料回答问题 40 其他答案。 【考点定位】上海历史的变迁·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上海开埠与 租界的市政 3.(2015 年江苏卷 T22)(13 分)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 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 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 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 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 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 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 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 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 41 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 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 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 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 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 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 失败的主观原因。(6 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 分) (3)结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 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 分) 【答案】 (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原因:北洋舰队避战 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 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 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42 第(2)题主要考查 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 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 的能力。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甲 午战争)后,日人......培力既厚”即可得出“刺激了日本对外侵略 扩张的野心”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 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中国乃不国矣”即可得出“列 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结论。第 (3)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和维新思想。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答题 的能力。可从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开展及其影响的角度思考作 答。 4.(2013 年天津卷 T13)(2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 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 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 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 43 非常关注这一事件?(4 分) 材料二 1918 年 11 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 “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 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 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 四运动史》 (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 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 的办法?(5 分) 材料三 在北京大学 1918 年 11 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 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 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 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 年 12 月 6 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演讲中提到的“新纪 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6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3 分) 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4 分) 【答案】 44 (1)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为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2)英、法等国。 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 国的实力。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3)《庶民的胜 利》。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 马克思主义。 (4)陈独秀:协约国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 胡适: “美国的帮助”使协约国取得胜利。 李大钊:一战的胜利是“庶民 的胜利”。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 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解析】 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对中国思想界产生的影响为切入 点,全面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 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历史事件”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 不难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要理解“协商国”指的就是后来通常 所称的“协约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要能 够结合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回答。第(3) 问,第一小问要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是全世界的庶民”并联想李大 钊的文章来回答;第二小问要结合演讲的时间和当时世界上发生的改 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十月革命来思考;第三小问要结合近 代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即十月革命后发生的变化来 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要提取材料中的主旨信息进行概括;第二 小问要注意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几个方面进行组织, 避免只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