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19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19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附解析Word版)

ID:433292

大小:24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历史 专题 19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一: 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2018 年天津卷 T8)1930 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 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 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 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中时间信息可得出“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是在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期间通过的,该法案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 进口税率,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和关税战,导致国际贸易萎缩,经济 危机进一步加深,影响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②③符合题意,故 C 项 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垄断资本 主义,材料中并未体现,①排除,贸易战也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④不符合史实,故 A、B、D 项排除。 2.(2017 年全国卷Ⅲ T35)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 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 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 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 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A 3.(2016 年天津卷 T8)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 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 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 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 【答案】C 【解析】威尔逊时期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十四点”原则,企图夺取一 战后的世界领导权,但此时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结果遭 到英法的抵制而失败,故 A 错误;罗斯福时期虽然美国在二战中大发 战争财,但是罗斯福在二战后期去世,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美国为中 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等,故 B 错误;根据“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 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 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实现这一意图 是在二战后初期,美国无论政治、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并且领导西方国家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而与“二战后初期”对 应的只有杜鲁门时期,故选 C;肯尼迪时期是在杜鲁门之后,与“实 现这一意图”不符,故 D 错误。 4.(2016 年海南卷 T21)1948 年 2 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 有世界财富的 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 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 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 “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 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 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 1949 年,马歇尔计划是在 1947 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 故可以排除 B 项和 D 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 C 项错误。 【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5.(2015 年全国卷ⅠT34)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 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 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 量的养老金”可知,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内容,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 6.(2015 年全国卷 II T33).表 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 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 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表 1 可以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7.(2015 年山东卷 T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 1929~1938 年美 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考点】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 【答案】A 【解析】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 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 A 项正确;1929 至 1933 年 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 B 项错误; 苏联在 1929 至 1938 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 C 项 错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 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 D 项错误。 8.(2015 年江苏卷 T18)下边是 1920~1940 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 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 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 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 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 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答案】D 9.(2015 年重庆卷 T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 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 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 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 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考点】罗斯福新政 【答案】D 【解析】美国废除“中立法案”是在 1941 年珍珠港事件之后,而罗 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在 1933 年,故 A 项错误;罗斯福强调美国遭受 入侵时期总统享有发动战争的权利,不是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 故 B 项错误;1941 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日宣战,与题干时间不 符,故 C 项错误;材料“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 ——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 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罗斯福强调运用非常规权力模式保证 新政提案的顺利通过,故 D 项正确。 10.(2014 年全国卷 II T34)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 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 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答案】C 【解析】本题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影视为切入点,考查 1929 年 的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 时间,美国全国未摆脱危机影响,故排除 A 项;材料表明当民众身陷 危机无法克服时的回避态度,故排除 B 项,答案为 C 项;现代主义艺 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应该突出社会各阶层的认可,这一点在材料中无法 体现出来,故排除 D 项。 11.(2014 年安徽卷 T21)1933 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 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 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 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 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依据题干中“1933 年”可以直接排除 A,因为当时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 项的表 述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没有改变企业的国有制性质;C 项 与题意无关;依据材料中“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 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其只是使企业具有私 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故选 D。 12.(2014 年大纲卷 T23) 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 “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 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以艾森豪威尔讲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不能废除“社会保障、劳工 法和农场项目”,而这些项目均突出了政府的作用,即强调国家干预 的作用,故答案为 A 项。B、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只是要 保留那些政策,故 C 项的加强无法体现。 13.(2014 年福建卷 T21)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 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 到 1943 年该局共花费了 110 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 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答案】A 【解析】本题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从材料“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 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分析,其目的是要借助多种渠道 提供就业机会以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 B 项的“金融手段”和 C 项的“制定法规”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 排除。故选 A 项。 14.(2014 年江苏卷 T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 “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 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 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 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答案】D 【解析】本题以《美国自由的故事》中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 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时间 1936 年以及材料中“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的信息,说明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故本 题选 D 项。A 项中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不符合“为私 营企业”自由服务;罗斯福新政体现两种结合,故 B 项错误;C 项说 法显然不符合题意。 15.(2013 年全国卷ⅠT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 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 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答案】D 【解析】题干以学者对胡佛应对危机的观点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胡佛 干预经济措施的再认。虽然“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 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为一表述对学生思考问题有一定的帮 助,但从选项设置看这个帮助并不大,其一学生如果知道相关的知识 可以直接选择,其二仅从一些表述的技巧上可以排除一些选项,如 “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就属于自由放任,而不属于干预措施等。 所以学者的观点对于解决学生的选择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学生有相关 的知识基础,把学者的观点删去,只保留“胡佛采取的干预经济的措 施是”学生也可以做出这道题来。 16.(2013 年天津卷 T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 1933 年发生了较大 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答案】A 【解析】本题以武昌起义后中国报刊数量的迅速增加为切入点,旨在 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在解答因果类题目时,需 留意与时间有关的信息,防止落入命题者在“时间错位”上设置的陷 阱。武昌起义发生于 1911 年 10 月,发生后的半年内大致截止到 1912 年的 3 月。B 项《临时约法》颁布于 1912 年 3 月,显然不能成为其 主要原因;C 项大力提倡白话文是在 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时间上也不符合题干规定的时间段;D 项中的“普遍”显然不正确。 社会的需求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A 项正确。 17.(2011 年浙江卷 T23)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 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答案】C 【解析】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重要原因是受 石油危机的影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中东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 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实施禁运,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 此时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劣势,但并不是美国无法保持与苏联竞争的 势头,A 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就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美国“滞胀”的出现无关,B 项可排除; 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医治“滞胀”的思路,而不 是导致“滞胀”的原因,D 项可排除。 二、材料题 1.(2017 年天津卷 T14)(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 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 3.5%,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 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2 分)它们依 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6 分) 材料二 从 1973 年 11 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 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 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 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 1975 年底,达 1850 万 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 7.4%,日本 18.9%,联邦 德国 12.7%,法国 26%,英国 19.1%,意大利 24.6%。西方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 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不同。(2 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 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 分) 【答案】 (1)经济高速增长。 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 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70 年代物价上涨,30 年代物价下跌。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 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3)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 时又无法予以解决。 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日本 18.9%,联邦德国 12.7%,法国 26%,英国 19.1%,意大利 24.6%”并结合所学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的史实比较可得,70 年代物价上涨,30 年代物价下跌。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经济 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原因:材料一中的理论是凯恩斯主义,根 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当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 业人数,所以无论怎样干预都没法解决问题。 (3)认识: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可知在二战后,凯恩斯主义一定 时 期 内 促 进 了 经 济 发 展 , 但 当 经 济 出 现 2.(2016 年全国卷Ⅲ 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 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 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 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 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 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 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 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 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 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 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 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 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 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 分 ) 【答案】 (1)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中国的的社会 救济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博得“仁政”美誉而实施。英国是在社会转型 时期,伴随着圈地运动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出台。 救济方式:相同点:都有政府力量参与,起到主导作用;都关注的是 社会弱势群体;救济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都有法律保障。 不同点:中国救济办法比较单一笼统,涉及的人群比较狭小,强调刑 罚的惩戒;英国的救济划分详细,涉及的人群比较广泛,出台了专门 的法律。 (2)发展:从产生原因看:战后国家动荡与社会主义竞争是直接诱 因,减少贫富差距;涉及内容更广泛,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 失业保险、教育等领域;1948 年艾德礼首先宣布建成社会福利国家 制度;从发展过程看,经历了兴起、日渐完备、1973 年经危受挫、1980 年缩小规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英两国福利制度横向比较,第一小问从材料 里面概括基本上能得出答案。主要从两国具体的国情上进行思考根本 目的。比较异同,相同点从政府作用、资金来源和关注对象上思考。 不同点,使用的法律、保障的群体上思考。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内容 才可得出答案。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中国古代的法律 3.(2016 年上海卷 T39)“全球化”(13 分)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对此,人们的 看法不一。观察下列漫画并回答问题: 问题: (1)你认为漫画作者对全球化持何种态度?(2 分) (2)你是否认同作者的看法?(11 分) 【答案】 (1)水平 1:能准确地判断漫画作者的态度 批判·悲观 其他答案。 (2)史实:水平 1: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试论结合。 ·我认为全球化使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射界经济 的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加强了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关 系;区域一体化为全球化提供了范例。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 协调机制,有利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构建;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 提供了机遇,促进其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引发了一系列 全球性问题。全球化的实质使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 新一轮扩张,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南 北关系”日趋紧张:全球化使能源消耗增速,能源危机与能源冲突跌 现,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出现温室效应、水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等现 象;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凸显,各种流行性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危险程 度增加。总之,经济全球化把人类社会的联系发展到一个全所未有的 高度,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 水平 2:看待问题较片面,论述缺乏历史感 其他答案。 组织 水平 1:观点与论证逻辑一致 水平 2:观点与论证逻辑混乱,不一致 【考点定位】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全球 性问题·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其性质 4.(2012 年江苏卷 T23)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 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 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 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 100 万人失业 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 年度)(单 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 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 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 年到 80 年代中期,领取维持 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 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及其主要背景。(5 分)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 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5 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 分) 【答案】(14 分) (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 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 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 担者。 【解析】本题考查了西方福利制度的演变。第(1)问难度不大,联 系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即可,注意表述的完整性。第(2)问紧扣材 料,突出贫富差距缩小与保障儿童利益两方面。第(3)问也紧扣材 料,从“工人积极性”、“福利开支”、“经济速度”、“贫困人数”及 “社会态度”等几方面展开回答,注意回答的角度。第(4)问突出 了国家作为决策者、调整者、承担者的角色,回答起来有些难度,重 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能力。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