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23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23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附解析Word版)

ID:433296

大小:488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历史 专题 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 一、选择题 1.(2018 年江苏卷 T11)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 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 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答案】C 【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 资料等。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 故 A 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 B 项错 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 C 项正 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 油”,故 D 项错误。 2 2.(2017 年全国卷ⅠT26) 表 2 记 述 出 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 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 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 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 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3 3.(2017 年全国卷 II T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 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 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C 4.(2017 年全国卷 II T35)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 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 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4 【答案】D 5.(2017 年北京卷 T12)2016 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 郡路县城址和 800 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 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中的发掘品没有体现交通方面的影响,因此,说法④错 误。 6.(2017 年北京卷 T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 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 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5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 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 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所以 出现题中现象,C 正确。 7.(2017 年天津卷 T4)1821—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 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 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 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答案】A 8.(2017 年海南卷 T19).1960 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 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 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1960 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 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历史叙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 6 经济秩序的要求”是历史解释,故 D 正确。 9.(2016 年全国卷ⅠT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 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 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 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 行,所以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0.(2016 年天津卷 T1)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 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答案】D 7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史学·司马迁。 11.(2016 年浙江卷 T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 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而中国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 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 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 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 姓一个户贴。”这说明 A.《实录》与《户贴》,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 可表明其为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 A 项排除;口述史料辗转 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官方的原始记录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 故 B 项错误;“《明太祖实录》”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属于第二手史 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 C 项错误;由“代户帖原件”等信 8 息可表明其是实物史料,且符合朱元璋的学识,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故 D 项正确。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分析•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12.(2016 年江苏卷 T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 (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 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 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答案】D 【解析】二者描绘明显不一致,故 A 项错误;《史记》是通过文献记 载,汉代画像石是通过图像形式表述,描绘形式不一致,故 B 项错误; 《史记》站在官方立场,汉代画像石从民间立场,风格不一致,故 C 项错误;两则史料都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史实,内容一致,故 D 项正 确。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解读•比较 9 13.(2015 年安徽卷 T2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 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 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 了。”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  ) A.史学即史料学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治史所以明变 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 【答案】C 【解析】史料学只是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史学即史料学” 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 A 项错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侧 重从历史研究的价值功用方面表达,而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B 项错 误;材料的意思是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个体差异,正是不 同人群、不同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才构成历史的精髓,历史学研究要达 成的目标就是向人们展示这种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并进而揭示历史演 进的规律,故 C 项正确;“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强调从历史发展中 汲取经验教训服务当世,这与材料所述主旨不合,故 D 项错误。 14.(2015 年福建卷 T13)图 7 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 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 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 10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 【答案】B 【解析】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只符合材料“‘历’者,过也,传也” 的意思,属于片面性理解,故 A 项错误;“‘历’者,过也,传也” 是指过去的事实,而“‘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意思是撰史者应该客观记载历史事实,结合两者“历史”的原意是指 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故 B 项正确;“历史”的原意是对过去事实的 文字记载,不是只限定在书籍上,故 C 项错误;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不能反映“‘历’”与“‘史’”两者结合的本意,即对过去事物的记 载,故 D 项错误。 15.(2015 年山东卷 T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 2 所列为 1949—1978 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 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表 2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11 甲 722 乙 287 丙 614 丁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1840 年至 1900 年间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 【答案】C 【解析】1949—1978 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 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 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 是最少的,故 A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 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 B 项错误; 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 不相符合,故 C 项正确;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 D 项错误。 16.(2015 年浙江卷 T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 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 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 最为合理的是(  ) 12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评价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唐人史著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评价逐渐发生变 化”说明史学家认识影响到历史事件的评价,故 A 项正确;历史人物 评价不是不能定论,只是评价的标准不同,故 B 项错误;历史真相的 反映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故 C 项错误;历史评价与时代 远近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 17.(2015 年北京卷 T12)“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 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 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18.(2015 年江苏卷 T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 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 13 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 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答案】C 19.(2014 年北京卷 T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 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 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 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 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 化水平很高 【答案】C 【解析】考查历史研究方法。宋元时期,我国科技依然领先世界,《授 14 时历》是一项重要表现;小说是明清时期文学的突出成就,重要表现 是《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商品 经济发达,商业城市众多,人口相对集中,而扬州是当时的重要商业 城市。“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说明唐代宰相主要由北 方人担任,不能佐证“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应选 C。 20.(2011 年浙江卷 T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 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 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 炭各有差,柴 578 万,炭 585 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 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答案】B 【解析】A 项说法片面,材料虽然矛盾,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因为 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C 项强调的 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 证),但过于绝对。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 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D 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 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 21.(2011 年江苏卷 T8)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 15 (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 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答案】B 【解析】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便 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 A 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 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 C、D 也正确。 22.(2011 年上海卷 T19)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 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材料的分类。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 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 物等直接的、带有原始性质的资料。第二手资料,也就是经过转手的 资料,诸如转载、援引的文字叙述,传记文学、小说、电影等,是比 较间接的资料,可信度上远不如第一手资料。本题中,A 是传记文学、 B 是电影、D 是小说,都是第二手材料,C 是回忆录,属第一手材料。 16 23.(2011 年上海卷 T30)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 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 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 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 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料的历史价值。考古发现是第一手史料,可 信度和真实性强,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成为夏朝存在的重要考古证据, 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人们的怀疑逐渐减少。 24.(2011 年安徽卷 T22)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 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 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答案】C 【解析】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心意思:历史的真实,一是事情的记录, 二是对事情记录的解喻。A 项表述含糊,比如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 情的记录是正确”就体现了确定性;B 项中阐述历史如“遭遇过的事 17 情的记录”就不可能带有主观因素;D 项,历史真实只有一个,不会 因为时间的接近而更加真实;所以伴随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 变化,对“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必然也会产生变动。故选 C 项。 25.(2010 年全国卷ⅠT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 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 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 A 金德 B 木德 C 水德 D 火德 【答案】A 【解析】土生金,木克土。通过禅让,魏与西晋应属于相生关系,故 选 A 二、材料题 1.(2018 年北京卷 T13)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 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 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 件) 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 王子弟)年表 18 书(重要制度变迁) 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 人物的事迹) 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 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 周边政权的历史) 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 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 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 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 在欧洲 19 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 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 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 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 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 民族持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 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 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 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 年,斯坦因的《1789 年至今的法国工人 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 19 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 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 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阅读材料二,概括 19 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 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 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 要求: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 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1)不同之处: 《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 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春秋》 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 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 族等群体的历史。 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 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 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 以维护其统治。 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20 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 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 (2)特点: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关注民族历史研究; 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 分析:17 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人类走向科学时代。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19 世纪,推崇科学成为欧洲的潮 流,推动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法国大革命对 19 世纪的欧 洲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 义精神。各国历史学家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工业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兴起。史学家开 始重视对社会下层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 (3)作用: ①学习历史,便于我们“以史为鉴”,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从 对于历史的横向和纵向来看,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等,都需要我们站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如评价辛亥革命, 我们既要看到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推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要看到由于资 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革命具有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 ②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多灾多难的屈辱史,被列强蚕食了中国大部分权 21 益,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很多爱国人士开始了探索救国道路的尝试, 从最先的地主阶线自救的洋务运动,到近代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 到 1919 年的五四运动,1937 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用血和肉,筑起 了一道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脊梁,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使得我们明白团结和坚强的力量。 综上所述:学习历史能够为我们的平常工作学习培养能力和方法,助 力我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 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 步的规律”得出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由材料“各国 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得出关 注民族历史研究,由材料“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 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一切重要历史 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 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 之间的斗争”得出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第二小问,根据 22 材料中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 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 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1850 年, 斯坦因的《1789 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 战争》问世”等,从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 拿破仑战争、工业革命、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等对历史研究特 点形成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答题时注意紧扣题意,如可以结合近 代中国屈辱史的内容,“能力或方法”方面通过辩证分析近代西方列 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阐述可以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思考和分 析问题,达到去伪存真、辩证吸收的目的。“价值观”方面,阐述通 过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树立积极向上、 报效祖国的价值观。 2.(2017 年天津卷 T12)(16 分)2015 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 承王位。公元前 74 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 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 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 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 63 年,刘贺 受封为海昏侯。 23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 废原因。(4 分)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 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 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 权势,遂废刘贺。——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2 分)说明材料一和 材料二为何不同。(4 分)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 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 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 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 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 价?(6 分) 【答案】 (1)郡国并行制度。 24 失礼仪,乱制度。 (2)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 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 (3)儒学成为正统。 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 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不客观、充分。 【解析】(1)制度:由材料一中的“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 子 , 幼 年 继 承 王 位 ” 可 知 这 是 属 于 分 这些出土印证了所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价值:刘贺墓出土的 这些文物对于解读材料一、二中关于刘贺被废的史实和分析应该是多 了一些证据,所以其价值就是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 看待:根据材料三中“轻易判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根据历史研 究孤证不立的原则,应该说客观地讲,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 对刘贺的记述不客观、论据并不充分。 3.(2017 年海南卷 T21)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15 分) 25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 年,奉命御辽。到达 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 “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 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 晦”,“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 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 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 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 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 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 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 的结果有何不同。(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 “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9 分) 【答案】 (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 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6 分) (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 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9 分) 26 4.(2016 年北京卷 T40)(18 分)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 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 年)墓 海昏候刘贺(前 92~前 59 年)墓 墓葬位置 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 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 有多种记载) 与文献记载一致 墓 葬 形 制 和 结 构 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 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 出土器物 具有汉代特征 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 出 土 器 物 上 的 文字 “魏武王”(注:包括曹 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 有三位“魏武王”) “刘贺”“海昏候臣贺”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候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 27 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 (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 的原因。(8 分) 【答案】 (1)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 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 葬规制分别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 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 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 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考点: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对西高穴曹操墓研究 5.(2015 年山东卷 T40)(16 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 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编 1500 年以前诸孤立地区 的世界 28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 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 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 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 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 第 二 编 新 兴 西 方 的 世 界 , 1500—1763 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 界,1763—1914 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 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中 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年版)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 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6 分) 【考点】(3)史学理论——史学观念(全球史观);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3)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 29 “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 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 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 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 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6 分) 【解析】(3)依据材料二中“第一编 1500 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 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第三编 西方据优 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年”可以看出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 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 立的。结合材料二中“(一)优势的基础”可以看出它既是西方自身 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 果。 6.(2012 年江苏卷 T22)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 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 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 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 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 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 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 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 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 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 30 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 萧公权于 1940 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 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 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 “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 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 到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 涵。(4 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 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 【答案】 (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 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 (2)略 【解析】本题以维新思想为切入点,重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 (1)问重在考查维新变法的基本史实,注意回答的角度,强调“制 31 度”与“思想”的统一。联系书本,明确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宣传西方政治学说,强调思想启蒙。 第(2)问有一定难度,重在考查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能力。注意回答 的角度,强调“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根据三则材 料,明确“历史认识的修正”,要注意“时代”与“史家”。同时,“时 代”制约“史家”的认识,也影响我们的“历史认识”。进而明确这 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了。然后紧扣“康有为研究”,展开 具体回答,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