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历史
专题 30(选修 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2019 年江苏卷)[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
1956 年,新编《十五贯》的演出“救活了”濒于消亡的昆曲。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
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
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 ——叶圣陶《昆曲》(1934 年)
材料二 (新编《十五贯》)删去了原作中的“宿命论”、“因果循环”
以及“忠君”思想等……许多台词,都是重新写的,同样的意思,却
换成了浅显平易的文言,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口语化,增强了《十五贯》
对于大众的适应性。
——刘遗伦《从昆曲(十五贯)的改编看新中国初年的戏剧改革》
材料三 《十五贯》所表现的这一案件,正是集中地反映了……坚持
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对我们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黄源《昆曲(十五贯)编演始末》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分析《十五贯》重新编演前后的变化,完成下列表格(将
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6 分)
时间 比较
项
观众群体 思想内涵 表达方式
重新编演前 ①▲ ③▲ ⑤▲
重新编演后 ②▲ ④▲ ⑥▲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昆曲极盛的起讫时间。(2 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编《十五贯》让昆曲重新焕发生
命力的原因。(2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解析】
(1)据材料一“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
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
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得出观众群体在重新编演
前是上层社会,在重新编演后是普通大众;据材料三“持实事求是的
唯物主义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得出重新编演前思想
内涵是专制迷信,重新编演后是以实事求是为思想内涵;据材料二
“许多台词,都是重新写的,同样的意思,却换成了浅显平易的文言,
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口语化,增强了《十五贯》对于大众的适应性”得
出重新编演前表达方式是深奥难懂,重新编演后的表达方式是通俗易
懂。
(2)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明清时期昆曲极盛时期的起讫时间为明朝万历
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原因有要适应大众需求,同时顺应时代
发展,并且要不断创新。
【答案】
(1)①上层社会(士大夫阶级);②普通大众;③专制迷信思想;④实
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⑤深奥;⑥通俗。
(2)起讫:从明万历至清乾隆末年(从明万历至清嘉庆初年)。
(3)原因:适应大众需求;顺应时代,不断创新。
2.(2018 年江苏卷)[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
北京故宫曾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明朝永乐年间,夺得帝位的朱棣,为了达到威镇北方、
控驭全国的目的,迁都北京,于是迫使全国的农民、军士、工匠修建
了比南京更为壮丽的北京宫殿。
——摘编自万依等《故宫——东方建筑的瑰宝》
材料二 世界上的建筑师看过北京故宫以后,无一不发出赞美和惊叹。
这一建筑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
诗意组合起来,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超越的程度。它的组织方法、构
图意念,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管在技术上、艺术上,它都是
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来的。 ——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棣在北京修建宫殿的目的,指
出北京故宫的布局特点。(7 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3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解析】
(1)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一“为了达到威镇北方、控驭全国的目的”
得出安定北方,便于控制全国,据材料一“比南京更为壮丽的北京宫
殿” 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显示皇权至上;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得
出:前朝后寝;沿中轴线排列;对称格局;以三大殿为中心。
(2)价值,据材料二中“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
超越的程度”得出人类创造力的杰作,据材料二中“绝不只是一个时
代的产物”得出超越时代的产物,据材料二 “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
来”得出伟大传统的体现。
【答案】
(1)目的:安定北方;便于控制全国;显示皇权至上。
特点:前朝后寝;沿中轴线排列;对称格局;以三大殿为中心。
(2)价值:人类创造力的杰作;超越时代的产物;伟大传统的体现。
3.(2017 年江苏卷)[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
人们常说“宏伟归于罗马”,罗马的宏伟主要体现在建筑上。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的优秀成果,有了超越前人的成就。帝
国中央倡导的风格普及于帝国全境,而各地各族的匠师也携其才识与
技艺传统,参加并融会于共同的帝国建筑的洪流中。我们在皇帝图拉
真、哈德良任用的建筑师中,不仅看到来自希腊的人才,也有从小亚
细亚和埃及选拔的大师。帝国边陲城市的建筑却有着几乎从一个模子
产生的共同形式与风格。 ——摘编自朱龙华《罗马文化》
材料二 罗马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到他们创造的宏伟。通过这种
办法,罗马公民能感到自身是高大建筑所代表的巨大帝国一个有意义
的部分。 ——摘编自苏珊·伍德福德《剑桥艺术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建筑的成就超越前人的原因。
(4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建筑师让人们感受建筑“宏
伟”的方式。(3 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建筑在巩固帝国中的作
用。(3 分)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
【解析】
(1)据材料一“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的优秀成果,有了超越前人的成
就”得出善于吸收前人的经验,据材料一“帝国中央倡导的风格普及
于帝国全境,而各地各族的匠师也携其才识与技艺传统,参加并融会
于共同的帝国建筑的洪流中”得出政府倡导,有技艺匠人参与,据材
料一“我们在皇帝图拉真、哈德良任用的建筑师中,不仅看到来自希
腊的人才,也有从小亚细亚和埃及选拔的大师。帝国边陲城市的建筑
却有着几乎从一个模子产生的共同形式与风格。”得出注重挑选建筑
师。
(2)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罗马建筑师让人们感受建筑“宏伟”的方式主
要有:建造巨大建筑,采用穹顶结构,拱门与柱式结合。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得出罗马建筑在巩固帝国中的作用是让
公民通过罗马建筑对帝国产生认同感,罗马建筑体现了皇权崇拜,是
为皇权服务的,此外通过罗马建筑在各地展示帝国文明。
【答案】
(1)原因:善于向前人学习;政府倡导;有技艺匠人参与;注重挑选
建筑师。
(2)方式:建造巨大建筑;采用穹顶结构;拱门与柱式结合。
(3)作用:服务于皇权崇拜;让公民对帝国产生认同感;在各地展示
帝国文明。
4.(2016 年海南卷)[选修 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2 分)
材料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
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
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裂而阻塞的京杭
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
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
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
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原因。(6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解析】(1)由材料“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
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可得出联系国家中心与江南经济中心的通
道,巩固统一局面,由材料“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
市焕发了青春”可得出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
(2)可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重要功能、反应古代科技水平及在世界
上的地位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答案】
(1)作用: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水上通道;巩固了统一局
面;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6 分)
(2)原因: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是人类创造力的杰
作;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与水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流。(6 分)
5.(2016 年浙江卷·自选模块)“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的特殊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贵族阶层的历
史。……至少是在皇帝和教皇为唯一的但是软弱的君主的意大利北
部和中部,大多数城市很早就发展成为虽非合法但在实际上独立的城
邦……在大多数中心城市中,特别是在佛罗伦萨占有统治地位的商人
阶级,到了 13 世纪,一方面从事远距离的贸易,一方面生产呢绒――
这是欧洲最早的主要出口工业。
——摘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佛罗伦萨是“世界著名艺术品最伟大的聚集地”,如果你对这
个评价有所怀疑,可以去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几乎不用说,佛罗伦
萨的博物馆超级出色。人们当然首先会想到乌菲齐博物馆,它绝对是
一个盛赞如潮的地方,收藏有达·芬奇、提香、波提切利等人的作品,
那些艺术品始终占据着举世无双的地位。
——摘编自罗伯特·兰登《佛罗伦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
伦萨兴起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简介著名的乌菲齐博物馆是如何建
立的。请用一句话评价乌菲齐博物馆。(4 分)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佛罗伦萨兴起的背景可以从佛罗伦萨逐渐
发展为城市共和国、颁布《正义法规》、欧洲最发达的毛纺织业中心、
银行业中心和美第奇家族资助等角度作答。
(2)第一小问建立,据所学可知,1581 年由乔治·瓦萨里设计的共和
国行政中心——乌菲齐宫建成,美第奇家族在乌菲齐宫专建一室用于
摆放历代收藏的珍贵文物,如“达·芬奇、提香、波提切利等人的作
品,”此即乌菲齐博物馆;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二“艺术品始终占
据着举世无双的地位”和所学知识可评价为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
库。
【答案】
(1)背景:12 世纪后期,逐渐发展为城市共和国。颁布《正义法规》。
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毛纺织业和银行业中心。15 世纪,美第奇家族资
助文化艺术和建筑活动。
(2)建立:1581 年由乔治·瓦萨里设计的共和国行政中心——乌菲齐
宫建成,美第奇家族在乌菲齐宫东翼二楼专建一室用于摆放历代收藏
的珍贵文物,此即乌菲齐博物馆。
评价: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
6.(2016 年江苏卷)[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曾是虐待和杀
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 1941 年冬,虽然约 150 万犹太人已被枪决,纳粹分子仍感
到这一缓慢笨重方式的效率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并且他们发现这对
士兵的士气也不好。有组织杀害的机构化建立在工作分工的基础上,
并在专门为此目的设计的特殊装置里完成。它将行刑者同受害者的距
离拉大——这是一场如此大规模灭绝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优
势。这一大规模官僚及工业化屠杀世界的“首府”是奥斯维辛。
——摘自巴尔纳维《世界犹太人历史》
材料二 纳粹屠犹事件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起暴虐的屠杀行径。
从本质上说,这一由纳粹德国实施的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对人类文明
基础的否定。尽管中国远离欧洲,但对纳粹屠犹事件还是表现出了应
有的关注。纳粹屠犹研究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极为有价值的参考,
使他们可以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屠杀。
——摘编自徐新《纳粹屠犹研究在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历史背
景,指出纳粹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目的。(5 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粹屠犹和侵华日军屠杀中
国人的罪恶实质,深入思考二战期间德日法西斯罪行的警示意义。(5
分)
【考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一中“纳粹分子”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德
国法西斯上台以及思想宣传的目的”等角度得出德国法西斯上台;鼓
吹种族主义理论;将罪责强加于犹太人;第二小问目的,据材料一中
“犹太人被枪决”“工业化屠杀世界的‘首府’”的信息,并结合所学
得出实施大规模屠杀;欺骗看守犹太人的德国士兵。
(2)第一小问实质,据材料二“对人类文明的基本否定”得出反人类,
反文明;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重新审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
屠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世界和平、增强正义以及警惕法西斯东
山再起得出增强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勇于与邪恶势力斗争;警惕否
认法西斯罪行的企图。
【答案】
(1)背景:德国法西斯上台;鼓吹种族主义理论;将罪责强加于犹太
人。
目的:实施大规模屠杀;欺骗看守犹太人的德国士兵。
(2)实质:反人类;反文明。
意义:增强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勇于与邪恶势力斗争;警惕否认法
西斯罪行的企图。
7.(2015 年海南卷)(12 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逐渐成熟,并一
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最集中于博平岭的东西两坡,该地区山峦起伏,
地势陡峭,可耕地少,野兽出没,盗匪横行。
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
明等。如五凤楼,平面形式为“三堂两横”式,中轴线上为“三堂”,
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一楼之内—般
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
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
楼内公共财产。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
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
——摘编自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福建土楼形成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楼所体现的宗族特点。(6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得出人口
的南迁,使南方得到开发;据材料中“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
可耕地少”得出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据材料中“野兽出没,盗匪
横行”得出兴建土楼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
(2)据材料中“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
明”,按照 “ 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最高长辈具有绝
对权威”等信息,得出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伦理道德,
倡导等级秩序;据材料中“一楼之内—般居住着一个家族”得出聚族
而居的特点;据材料中“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
楼内公共财产”得出共同享有族产;据材料中“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
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
示褒扬”得出重视教育,兴办专门的学堂对家族子弟进行教育。
【答案】
(1)原因:人口南迁,南方开发;特殊的地理因素;安全自保的需要。
(6 分)
(2)特点:尊崇儒家伦理;聚族而居;族产共享;兴办族学,重视教
育。(6 分)
8.(2015 年浙江卷·自选模块)“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
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
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见第 10 题图)。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
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摘编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2002 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
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
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
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6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4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解析】
(1)第一小问建筑,依据材料一中“皇帝的九龙金漆宝”以及图片可
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
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从“规模以及装饰”
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小问功能,结合太和殿的功能从重大节日和活
动典礼的角度回答。
(2)依据材料二中“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建造这座
宫殿的时候就存在”可得出体现真实性,据材料二“为了不损伤颐和
园的借景风貌,……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
设电缆”可得出体现完整性。
【答案】
(1)建筑:太和殿。(2 分)
特点:故宫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主殿;(2 分)
功能:举行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及登基即位、命将出征等重大活动
典礼。(2 分)
(2)原则:故宫修复侧重体现真实性;颐和园高压线改设侧重体现完
整性。(4 分)
9.(2015 年江苏卷)【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
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
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
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
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
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
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
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
因是聚族而居,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
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
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
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徽州古村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
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2
分)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
料予以佐证。(6 分)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
(2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解析】
(1)据材料一中“在古代……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
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得出平遥古城是明清汉族传统县
城,据材料二“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无论大
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
生存空间”得出徽州古村落是明清传统乡村民居,结合所学概括回答。
(2)一是礼制等级,据材料一“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
‘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平遥古城城方三里,
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得出平遥城方三里的规模,据材
料二“民居院落相套,……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
家格局”得出徽州古村落的住家格局,二是家族中心,据材料一“城
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得出平遥民
居是北方四合院,据材料二“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徽州古
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得出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三是天人合
一,据材料一“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得出平
遥市楼“揽山秀”、“挹清流”,据材料二“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
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得出徽州古村落的天井采光通风,
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3)第一小问保护,据材料中“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
互为因果”,结合所学得出保持整体原貌,体现历史感;第二小问开
发,结合所学得出进行适度开发,体现协调性。
【答案】
(1)平遥古城:明清汉族传统县城。(1 分)
徽州古村落:明清传统乡村民居。(1 分)
(2)特性:礼制等级。平遥城方三里的规模,徽州古村落的住家格局。
(2 分)
家族中心。平遥民居是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2 分)
天人合一。平遥市楼“揽山秀”、“挹清流”,徽州古村落的天井采光
通风。(2 分)
(3)保护:保持整体原貌,体现历史感。(1 分)
开发:进行适度开发,体现协调性。(1 分)
10.(2014 年海南卷)(12 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
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
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南北二渠总长 34 千
米,构成灵渠的主体。
这条于公元前 214 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
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
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
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
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
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6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解析】
(1)依据材料中“公元前 214 年建成的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
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南北二渠总长 34 千米,构成灵渠的主
体。”的信息从历史、保存完整度以及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中“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
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
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关键信息从灌溉农田、管理
岭南以及中原与岭南文化交流的角度概括作答。
【答案】
(1)原因: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保存相对完整;设计、修建科学合
理。(6 分)
(2)作用:为开拓和管理岭南提供了交通支撑;灌溉农田;促进了中
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6 分)
11.(2014 年浙江卷·自选模块)“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联系教材,判断图 1 中雕塑的名称及其作者。(3 分)
(2)图 2 是梵蒂冈城示意图。请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简要介绍其
中两处景点。(7 分)
【答案】
(1)《哀悼基督》,米开朗琪罗。
(2)西斯廷小教堂。文艺复兴盛期绘画艺术的宝库,拉斐尔和米开朗
琪罗的很多作品陈列在这里。
圣彼得大教堂。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大圆顶建筑多方面超过了罗
马万神殿的成就。
圣彼得教堂前广场。设计增强了几何形状,两侧柱子之间产生明暗对
比效果(或:柱廊的宗教寓意深刻)。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意在考查
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
问,根据图片内容可以判断是有关宗教的绘画,再根据绘画的特点、
风格确定应是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和
地图中的标志性遗产任选两处加以说明即可,如西斯廷小教堂、圣彼
得大教堂等,注意要介绍出遗产的特色和主要成就。
12.(2014 年江苏卷)【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
平遥古城遗产是由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要素构成
自 然 景 观
要素
人文景观要素
非 物 质 文
化要素
商业建筑 宗教建筑 政治建筑 生活建筑
黄土地、河
流 和 农 田
等
票号、店铺
文庙、武庙、
城隍庙、清
虚观
城墙、县衙 民居
地方手艺、
宗 教 信 仰
和 社 会 传
统等
——根据高祥冠《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一文中的相关图示
改编
材料二 平遥票号在……创立之后的长达 100 多年的历史中,以其雄
厚的实力,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张桂泉《平遥古城》
材料三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
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
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
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自然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在平遥古城遗产
构成中的各自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平遥古民居的主要建筑特色。
(5 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金融业的历史地位。(2 分)
(3)有人认为,平遥古城只是在票号方面独树一帜,其他要素在全国
许多地方也有,因而这一文化遗产的特色有限。据材料一、三,结合
所学知识,试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角度,对这一看法进行评议。(3
分)
【答案】
(1)自然景观要素:古城存在的生态环境。
非物质文化要素:古城存在的社会基础。
建筑特色:四合院;砖砌窑洞式的院宅(或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垂花
门楼、雕饰窗棂等装饰(或木雕、砖雕和古雕配以剪纸窗花等装饰)。
(2)历史地位:日升昌票号是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或是中国第一
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两业务的金融机构);一度是近代中国金融
业的中心。
(3)评议:从单一要素看,并不是所有要素都是特色明显的;但诸多
要素的完整保存,非同寻常;因而上述看法是偏颇的。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平遥古城,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
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自然景观要
素体现的是古城的存在环境,非物质文化要素体现的是古城存在的社
会因素;第二小问,建筑特色根据所学可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等方
面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二“以其雄厚的实力,一度执全国金融之
牛耳”可得出其地位。第(3)问是观点评论题,根据题干提供的材料
并结合评议文化遗产的标准,可以看出平遥古城遗址还是相对完整的
遗址,由此可以判定第(3)问中观点的正确与否。
13.(2013 年江苏卷)[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
埃及有句谚语:“世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佚名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
重达 625 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 200 万块石头,其中
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
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
材料二 1991 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 2.4 公里发现
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
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 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
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
住过至少 5 万人,而或许多至 10 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
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材料三 在考察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今天的人们往往不易想象当时
的历史背景,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过多地拘泥于技术问题的探讨
而忽视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伟大的力量。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古埃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4 分)
(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4 分)
(3)材料三提出的考察金字塔建造的视角是什么?(2 分)
【考点】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
问据材料信息从设计、计算、采集、运输等方面归结。第(2)问新发
现据材料信息归结:修建者墓地、城市遗址等。价值主要从了解金字
塔的修建者的生活、分工状况上分析。第(3)问从材料中“人们往往
不易想象当时的历史背景,过多地拘泥于技术问题”中归结即可。
【答案】
(1)信息:设计恢宏;计算精确;巨石采集;运输科学。(4 分)
(2)新发现: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遗址。(2 分)
价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2 分)
(3)视角:技术;历史背景。(2 分)
14.(2013 年浙江卷·自选模块)“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 分)
材料一 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
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
入西邻”的格局。在村西的西溪出口处,挖了一亩大的水塘,修建水
口,在周围修筑亭台楼阁和石拱桥,广植树木,以蓄水挡风。
——摘编自《徽州古村落》
材料二 第 35 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
产名录。西湖申遗成功后,杭州市承诺“六个不”:“还湖于民”目
录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
公共资源不侵占,西湖是人民的西湖。
——据 2011 年 6 月 26 日报载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古村落的风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古
村落水系的作用。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指出古人利用和改造这一
水系所体现的思想。(7 分)
(2)分析材料二,回答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应该是什么?(3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答案】
(1)村落名称:西递。(2 分)
作用:方便村民用水,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3 分)
思想:“天人合一”。 (2 分)
(2)目的:保护人类共同遗产,造福后代。(3 分)
15.(2013 年海南卷)(12 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重庆大足石刻始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现存约 5
万余尊,以佛教造像为主。石刻中的“牧牛”“醉酒”“养鸡女”等雕
像,是生产和生活的生动表现,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像,菩萨不披袈裟,
头着花冠,身饰缨络,颇似一尊宋代仕女像;另一尊母子像,母亲头
包青丝帕,坦胸露乳,怀抱一男孩作喂奶状。这种头包丝帕的习俗,
至今仍在大足边远农村地区沿袭。而“父母恩重经变图”共 10 组雕
像,包括怀孕、临产、喂奶、母子同床等画面,并刻偈语:“三千条
律令,不孝最为先,人间遭辟历(霹雳),地狱饮洋铜。”
在一处接连开凿的三个洞窟中,居中一洞为佛像,佛左右侍立十大菩
萨;左为道君洞,太上老君像高洁古朴,左右侍立“大法”“真人”14
尊像;右为文宣王洞,孔子头戴束巾,左右侍立颜回、仲由等十大弟
子。
——摘编自刘长久等《大足石刻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大足石刻所体现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足石刻特点形成的原因。(6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一问依据材料指出,大足石刻
的特点,第二问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
(1)佛教中国化明显,儒家文化色彩浓厚;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典型
的地域特征;三教造像并存。(6 分)
(2)中国文化兼容并蓄;佛教传播的需要,佛教自身变化;造像受世
俗价值观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三教合流。(6 分)
16.(2012 年海南卷)(12 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博学的商族后裔孔子,坚信“周因于殷礼”,却因商代“文献
不足征”,周代“郁郁乎文”、而“从周”。历代儒者言必称三代,但
面对《史记》《尚书》中保存的不到五千字的商代历史记录,语焉不
详。
从 19 世纪末开始,学者认识到一些药用“龙骨”上的刻划是商代文
字遗存,称这些刻在龟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为“契文”、“殷契”、
“卜辞”,从而引发了搜求与研究热潮。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片,考
订商代先公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
体揭示出殷商的制度变迁。20 世纪 20 年代,“甲骨文”成了定称。
随着 1928 年开始的殷墟遗址科学发掘,出土了 15 万片以上的甲骨,
编辑出版了《甲骨文合集》。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从甲骨文五千多
个单字中释读出一千余个。学者们发现,甲骨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的汉字造字六法,在甲骨文中已体
现得相当充分;诸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等句子表现的语法结构,
与后世古文几无不同。“甲骨学”已聚集起众多学者,对甲骨文丰富
内容的研究,使我们对于殷商的了解远比孔子更为清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发现甲骨文的意义。(8 分)
(2)根据材料,指出“甲骨学”的内涵。(4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解析】第(1)问,依据:“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片,考订商代先公
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体揭示出殷
商的制度变迁”、“使我们对于殷商的了解远比孔子更为清晰”分析。
第(2)问,从文字学与历史学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1)证实了《史记》等文献有关商代的记录;丰富了有关商代的历史
文献;将有准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大大推前;为 研究汉语言文字提供
了宝贵 的第一手材料。(8 分)
(2)整理甲骨文,识读甲骨文,深入探究殷商历史。(4 分)
17.(2012 年浙江卷·自选模块)“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山西这一带商贾之迹遍于全国。清代中叶,产生
了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称为票号,以后这个行业逐渐为山
西人所包揽,后来它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
——摘编自阮仪三《旧城新录》
材料二 清道光三年,山西商人雷履泰在平遥城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经
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商号——日升昌票号……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研究员方行说:“既办理存放款,又进行汇兑,这就基本上具备了早
期银行的特征。” ——纪录片《晋商·日升昌》解说词
材料三 飞钱又称便换,唐后期商人在长安把钱交给某道进奏院(驻京
办事处)或某军、某使、某富家,然后带着当事人付给的文券,到目
的地凭文券取钱。这种文券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有
机组成部分的日升昌票号的历史价值。(6 分)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二,比较唐后期进奏院兼事的金融活动和清代
票号业务的异同。(4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答案】
(1)日升昌票号是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具备了早期银行的特征;
是平遥票号甚至晋商的代表;是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学术研究的重
要资源。
(2)同:都进行汇兑。异:票号尚能存放款。
18.(2012 年江苏卷)【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
孙中山先生曾说:“长城之功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
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
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
材料二 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泽州帕铺,临清布
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
——(明)万历《宣府镇志》
材料三 约公元前 220 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
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
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
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
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四 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
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拍那
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因为,那是历史,
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陈长芬《仰望
长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2 分)
(2)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
的历史信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 分)
(3)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3 分)
(4)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2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答案】(10 分)
(1)作用:便于军事防御;保护边民正常生产生活。
(2)历史信息:边关贸易繁荣。
原因:长城内外经济的互补性;历朝政府设置边贸市场。
(3)依据:长城是建筑艺术的典范;长城诞生了众多传说故事;长
城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
(4)原则:真实性。 原因:尊重历史。
【解析】
第(1)问紧扣材料一有效信息,从“军事”与“人民生产生活”两
个角度展开回答。第(2)问中关于“历史信息”的分析,突出边关
贸易繁荣,主要紧扣材料回答即可。而“原因”的分析,突出长城与
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组织语言展开回答。第(3)问考
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注意回答的角度是“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进
而明确建筑、传统说故事、诗词歌赋等方面展开归纳。第(4)问紧
扣材料四核心信息“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
融为一体的长城”,进而得出相关答案。
19.(2011 年海南卷)(8 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武当山是道教圣地。天然胜景有七十二峰,主峰天柱峰“一柱
擎天”,四周群峰向其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武当山古建
筑群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据统计,唐至清代武当山共建
宫观 500 多处。明永乐时,“北建故宫,南建武当”,落成道教建筑群
33 处;,以后明历朝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逐
渐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胜景。现存多处遗址
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犹如中国古代建筑成就博览,集中
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各宫观中保存的造像、碑刻、摩崖题刻、
法器及道教经典均为珍贵的文化遗存。
武当道教武术是中国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
说。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术同
享盛名。 ——摘编自《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
(1)根据材料,说明武当山古建筑群的特点。(4 分)
(2)列举另一处道教胜地,并探析道教胜地多藏于名山的原因。(4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解析】
第(1)题 ,特点应该从“道教圣地”“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作为
皇室家庙”“ 国家重点文物”“ 文化遗存”“ 武术一大流派”“ 道教
音乐”等关键信息来进行全面归纳。第(2)题, “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可任举后面三
个的一个。或者选自己熟知的身边的道教圣地来作答,原因从道家的
思想主张入手,道家主张无为、老死不相往来。消极避世所以多选择
名山深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答案】
(1)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千年积淀;皇家规制;全面承载道教
文化。(4 分)
(2)列举:如青城山、龙虎山、崂山(或海南省的玉蟾宫)等。
探析:高山绝项、远离尘世的环境,契合道教的“洞天福地”、“求道
成仙”。(4 分)
(言之成理即可赋分)
20.(2011 年浙江卷·自选模块)“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 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
贯》:“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
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人民日报》随即在头版头条
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昆剧艺术和浙江昆剧团的
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成立了昆剧专业演出团体。
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
片艳阳天。 ——摘编自《昆曲与浙江》
材料二 2001 年,中国昆曲艺术被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
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
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
财富。 ——摘自《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5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曲成为世界“人类口头遗产和非
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5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答案】
(1)《十五贯》按照时代精神传承创新,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艺术性,
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使昆曲艺术得
到新发展。
(2)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中国
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
财富。
21.(2011 年江苏卷)【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惨案遗址中,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
的广岛和平公园已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
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在江东门这样一个不靠山、不傍水的
地方,……(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囚禁了一万多名中国的被俘士
兵和平民百姓。12 月 16 日晚,日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
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1985 年挖开这个万人坑时,发现层层叠
叠的尸骨共有 5 层,可见当时掩埋的被害者人数之多。
——朱成山《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材料二 纪念碑、建筑群或遗址,在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每个被提名的遗产应:……符合对设
计、材料、工艺或布局以及文化景观的特性及构成的真实性检测(委
员会强调只能接受基于对原址进行完全、细致记录而无臆想情况下的
重建),……此外,为保存文化遗址的完整,特别是那些对众多游客
开放的遗址,涉及的有关国家应提供适当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财产
的管理、保存和开放度。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何建在江东门?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期间共有多少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事件发
生于哪一年?(4 分)
(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同属一种类型。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应依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哪一条规定进行
申报?这类遗址的特殊作用是什么?(2 分)
(3)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会长考尔先生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感
叹道:“这里理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大屠
杀纪念馆申报世界遗产符合其中哪些规定?并概述南京大屠杀纪念
馆等这类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4 分)
【考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答案】
(1)原因: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遇难同胞丛葬地之一。
人数:30 万;年份:1937 年。
(2)规定: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能够引起共鸣,并与具有一
定意义的事件密切相关的历史遗产。)
特殊作用:具有警示意义。
(3)规定:真实性和完整性。
意义:反映了人类自身在过去造成的不可挽回的错误,告诫世人不应
重犯历史错误。(或牢记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培养爱国主义情
怀等。)
22.(2010 年江苏卷)【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特多样。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
寻,不仅可以认识历史风貌,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材料一 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圆丘,
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
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
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
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材料二 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
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
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
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
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
——吴新雷《为“百戏之祖”立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
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3 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分析清中叶以
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3 分)
(3)从上述材料中遗产的文化特征看,指出它们所属遗产的类别。结
合江苏两处文化遗产,谈谈保护文化遗产有何社会价值?(4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格局的理解。第一问可以从“前朝
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
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上等方面考虑。
第二问可以从对后世的帝陵的影响考虑。
(2)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戏曲的理解。第一问可以根据材料直接概括
即可:近代百戏之祖。第二问可以从主观:创作脱离实际;客观受到
新剧种的冲击。
(3)此题考查的是文化遗产的理解。第一问可以从物质和非物质角度
考虑。第二问可以从文明传承、经济文化联系的方面作答。
【答案】
(1)前朝后寝;地面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
地位:规范明清两朝的帝陵风格。
(2)价值:昆曲再现古典戏曲原貌,百戏源于昆曲。
原因: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际;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
(3)类别:明孝陵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属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文化遗产是创新文明、吸取借鉴的宝贵资源;还是促进经济、
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23.(2010 年海南卷)(8 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孔庙、孔林、孔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合称“三孔”。孔庙
是奉祀孔子的庙宇,现拥有各种建筑 460 余间;孔林又称“至圣林”,
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林内保存
有自汉代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刘等共 5000 余通;孔府又称“衍
圣公府”,有各类楼房厅堂共 400 余间。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
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
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使得孔庙、孔林、孔府具
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它不仅是名闻天下、内涵丰富的文化类遗
产,同时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遗产。“三孔”的建筑布局、规划
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内生长的 17000 余株古树名
木是研究古代物侯、气侯和生态问题的宝贵素材。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等
(1)根据材料,说明“三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4 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三孔”对历史研究的价值。(4 分)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答案】
(1)以孔子为中心,庙、墓、府合一;儒家文化的物化象征。(4 分)
(2)为研究儒学及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社会生活、环境生态等问题提
供了珍贵史料。(4 分)
24.(2010 年浙江卷·自选模块)“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图 1、图 2 所示建筑的名称,并简要概括它们所代表的
文化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6 分)
(2)图 2 所示建筑和图 1 建筑相比,在建筑风格方面主要有怎样的继
承和创新?(4 分)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著名建筑。第(1)问是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
较为简单。从图片中的建筑风格不难判断是帕特农神庙和万神殿。理
由根据文化遗产名录的入选的标准归结。第(2)问是对两个建筑风格
及建筑传承关系的考查。
【答案】
(1)图 1:帕特农神庙,古希腊文明的象征,体现了古希腊建筑艺术
的最高水平。(3 分)
图 2:万神殿,罗马式建筑的典范,充分反映了古罗马辉煌的历史。
(3 分)
(2)继承:希腊柱式建筑风格;建筑外观宏伟壮阔。(2 分)
创新:大跨度、大空间的圆形穹顶;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风格于
一体。(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