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第3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巩固精练(二) 详解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三语文第3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巩固精练(二) 详解版

ID:433475

大小:22.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 届高三语文第 3 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巩固精练(二) 一、(2018·新余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书边事①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 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 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 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 相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 A.“断”字表现力很丰富,它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表现了边塞军情的紧急。 B.“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边塞的秋色。 C.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晖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D.本诗运用虚实结合、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诗人在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解析】 A 项,“军情紧急”不当,应为表现了边塞的深广清幽。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答案】 (1)畅游边塞的喜悦之情。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 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之情。(3 分)(2)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尾联巧用比喻,表现 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3 分) 【解析】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美好的愿望。首联写边塞军 旅生活和平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 和,再次申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 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2 【诗意】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 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蕃 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二、(2018·宜昌部分示范高中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 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 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 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 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 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 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 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 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解析】 B 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应是“暖” 和“悲”形成对比。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 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 分) 【答案】 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 分)异:杜诗描3 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2 分)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 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2 分) 【解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家中亲人的消息 值得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家书抵万金”引起了很多遭遇离乱的 人的深深共鸣。“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这两句是说诗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为官却 始终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由此可得 二者异同。 【诗意】 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千里的羁旅之心。没有机会进京 求取功名,却只能长久地淹留在赵国的旧地。自己已经离乡多年了,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 祭拜自己的祖宗。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 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 三、(2018·安徽 50 所名校 11 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单于以百辆毡车的隆重礼仪迎娶昭君,又予其“黄金杆拨” 为标志的豪奢生活,可 谓胡恩深矣。 B.只可惜单于不解风情,王昭君只有琵琶弦上说相思,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 限事。 C.留北的侍女听了垂泪,南归的行人听了回首,这从侧面说明了王昭君弦上所流露的 哀情感人至深。4 D.全诗胡汉对比,非止一处,汉恩胡恩的浅深是明比,弹劝胡酒中的隔膜与垂泪回首 中的知音是暗比。 【解析】 B 项曲解,“只可惜单于不解风情”错误,王昭君身在异乡,胡人女子很多, 但想找个人说话却无处可说。 2.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两句蕴含的情感。 (6 分) 【答案】 (1)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2 分)(2)胡恩虽深却不相知的孤独。(2 分)(3) 由孤独而生的家国之思。(2 分) 【解析】 “汉恩自浅胡恩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 “和番”,所以“汉恩”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毡车”相迎,“恩”礼相对较“深”。 “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然而 事实却不是这样。另外在胡,缺少相知,易引起思乡之情。 【诗意】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辆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她多 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她用能弹出美 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 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 在于心与心相知。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四、(2018·惠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发潭州 杜 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首联紧扣题目,点明题意,但又蕴含着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 B.颔联中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淡淡的流连欢悦之情溢于言表。 C.颈联是用典抒情,用西汉时的贾谊被贬长沙和初唐时的褚遂良被贬潭州来抒发情怀。5 D.这首诗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的艺术意境。 【解析】 B 项,“流连欢悦”不对,是反衬了悲凉冷落的气氛。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诗句内容简要赏析。(6 分) 【答案】 诗人远行之际,唯有岸花樯燕相送,反衬举目无亲的孤寂悲苦心情;(2 分) 岸花樯燕相送慰留,反衬环境冷落、心境凄楚;(2 分)诗人自己流连徘徊,却又不得不辗转 流徙,有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2 分) 【解析】 首先明确颔联内容,诗人远行之时,看到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以 为是在为自己送行,这是常见的主客移位的手法,并非岸花春燕送客留人,不舍诗人离去, 而是诗人自身不舍。这种不舍表现出诗人飘荡无依,辗转漂泊的无奈。而诗人远行之际的送 行者只有花、燕,意味着并无友人、亲人送别,可见诗人举目无亲的悲苦孤独和凄楚的心境。 【诗意】 昨天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今天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 环顾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我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 挽留我。西汉时的贾谊才能世上少有,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绝伦无比。两人在不同的时代都 曾名高一时,但是都被贬抑而死。这不堪回首的往事,真是令人黯然神伤。 五、(2018·广东六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忆少年 曹 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 伴不能一同游宴了。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B.起首三句追忆往日的一次游宴。“年时”即当年。具体时间从后文可知为临近清明。 三句同用“年时”二字开头,采用了顶针手法,加重了感情色彩,哀婉极致,却也新颖别致。 C.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 就已是陈旧的痕迹。“想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 的影子。 D.全词语言平易精炼,通俗浅出,无矫揉造作,一气呵成。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 郁真挚之情。深沉哀婉,情韵悠长。6 【解析】 B 项,“顶针”手法错,“极致”错,三句同用“年时”开头,有哀婉成分, 但没到“极致”这个程度,从某个角度看,倒稍有“刚劲”之味。 2.辛弃疾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有“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一句,试与本词结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表现手法与情感的异同。(6 分) 【答案】 手法相同:都是通过“拍阑干”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情,刻画人物 形象(2 分) 情感不同:本词表现怀旧念友,感慨时过境迁的愁怨(2 分),辛词表现壮志难酬的愤懑 之情。(2 分) 【解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把阑干暗拍”均有共同关键词“阑干”,通过这 个细节描写刻画各自人物形象。而《忆少年》是伤春词,实抒念旧怀人之情。《水龙吟·楚 天千里清秋》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 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 的爱国情怀。 【诗意】 旧地重游,往日的酒伴此时在远方作客,不能一起游宴。此时快到清明时节, 增添了对同游者的怀思。慨叹岁月如过眼云烟,大好时光,转眼就过去。事过境迁,良辰不 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旧地重游,找不到投契的朋友交谈。作者 凭倚阑干,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只能暗拍阑干聊自排遣。 六、(2018·江西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 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D ) A.陆游在南郑即目抒感,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 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 沦丧的痛惜。7 C.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 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D.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 的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 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 【解析】 D 项,用了拟人的手法。 2.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在全词中的作用。(6 分) 【答案】 诗人凭高望月,看见南山的明月把层层暮云都推开。言其“多情”,运用拟 人的手法,上承“凭高”,下启诗人遥想长安之景。含蓄地表达出词人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国 家残破的悲戚,对失地的眷恋均可)。(解析、作用、情感各 2 分) 【解析】 作用题应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上,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界物色 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运用了拟人手法,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把诗人 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诗词内容分析即 可。 【词意】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 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 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