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02地球上的大气(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2019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02地球上的大气(Word版附解析)

ID:433494

大小:17.18 MB

页数:11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地理 专题 02 地球上的大气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 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 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 6~8 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6.C 7.D 8.A 【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 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 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今年 3 月 23 日是第五十九个世界气象日,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 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 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 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 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 连续分布,A 错、C 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 错。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 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 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 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 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 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 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 D。 8.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 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常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 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 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 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 A,B、C、D 错。 【点睛】气温的日变化中,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 14:00 左右(下垫面最高气温出现在 13:00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些学生容易误认为一天中最冷是半夜而误选 D 答案。 最高气温出现在 14 时的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太阳辐射最强,而地面吸收太 阳辐射使温度到达最高需要一段时间,约为 13 时左右,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地面 再将热量传导给大气吸收,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大气温度达到最高在 14 时左右;最低气 温出现在日出前后的原因是:日落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不断散失热量, 下面温度不断下降,虽然大气能以逆辐射的形式返还部分热量,但总体来说地面和大气的热 量以支出为主,因此地面和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出现并不断增强,地 面和大气才由支出热量为主转换为吸收热量为主,温度开始回升。 (2019年北京卷)【影响降水的因素】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图 2 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 3 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答案】3.D 【解析】3.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不直接影响降水量,A 不对;从图中看,平顶山南部 和北部的海陆位置差别不大,B 不对;降水多少影响地区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不是影响 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C 不对;根据材料,“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 渡地带”该市南部是山地,对海洋水汽抬升明显,降水多,北部为平原,降水少,D 对。故 选 D。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大气环流是主要因素,决 定着降水多少的大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影响着降水的地方性分布规 律。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使降水增多,背风坡气流下沉, 降水较少。 (2019 年北京卷)【常见天气系统】图 5 为某日 08 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 图,回答第 7 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7.C 【解析】7.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 不对;大雾出现需要 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 不对;③ 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 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 不对。故选 C。 (2019 年天津卷)【常见天气系统】读图 1 和图 2,回答 3~4 题。 3.在形成图 1 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 2 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C 4.B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分布。高 压区不能形成锋面,多干燥天气;只有在低压区,或者低压的低压槽部位才能形成锋面,形 成阴雨区。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是低压分布,结合选项只有丙符合题意。甲处长江中下游 附近此时是受高压控制,晴天无降水,A 错;乙处长江中游处于高压脊控制,也无降水,B 错;丁此时的高压中心在海洋上,虽然东北地区有低压气旋分布,存在降水可能,但是长江 中下游处于高压脊控制,无降水,D 错。故选 C。 4.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 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符合上述的气压场只有乙。故选 B。 (2019 年江苏卷)【常见天气系统】图 3 为“某月 19 日 18 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读图回答 7~8 题。 7.该月最可能是 A.3 月 B.6 月 C.8 月 D.10 月 8.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答案】7.A 8.A 【解析】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特征以及等压线的应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 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7.该题可以根据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来判断季节,澳大利亚西北部七月份吹东南风,而 一月份吹西北风。根据图中等压线及其分布规律,可知澳大利亚西北部陆地上出现低压中心 而海洋上为高压,因此此时吹西北风,应当是南半球的夏季。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三月 份。正确答案选 A ,B C D 错误。该题也可以利用澳大利亚西南部的风向进行判断,澳大利 亚西南部吹偏南风,也是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不同地区风向不同,可以选取不同位置进行 判断。 8.①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有第一题可知,此时为澳大利亚夏 季,因此天高云淡,气候比较干燥,②为澳大利亚内陆沙漠地区气候干热,受到副热带高气 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多无风天气,B 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③地区近 海为低压,因此该地主要刮南风,并且为离岸风,由陆地吹响海洋,不可能有暴雨,水气较 少。④地陆地为低压,因此刮北风,为迎岸风,气候比较凉爽,正确答案选 A ,B C D 错误。 【点睛】澳大利亚西南部吹偏南风,澳大利亚西北部吹西北风,都是南半球夏季。 (2019 年江苏卷)【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019 年 1 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 奇观,图 9 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 10 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19~20 题。 19.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20.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 10 中 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减小 D.④减小 【答案】19.AD 20.BC 【解析】考查大气热力作用以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 19.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汽并达到过饱和的状 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的凝结核而产生的。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 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 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因此正确答案选 A D ,B C 错误。注意水的区域对应云海,盛行上升 气流。 20.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① 减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少。云层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②增大。正确答案选 B C, A D 错误。 【点睛】该题的热力环流是库区表层水分为热源,而周围地区为冷源,关键在于云海的形成 要弄明白对应的是上升气流。 36.(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区域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 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 年“引 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 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 分) 【答案】(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 (降水少)。 【解析】(2)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高谷深,深 谷的两侧为高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 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气温不断上升,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 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扩散,导 致谷内气温更高。 【点睛】学生应理解焚风效应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并能在解题时灵活应用。焚风效应是指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 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 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使该地 气候变得十分干热。 (2018·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 7 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 路信息如图 3 所示。据此完成 9—11 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 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 出发,左侧靠窗 B.8:00 出发,右侧靠窗 C.10:00 出发,左侧靠窗 D.12:00 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 7 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9.B 10.B 11.A 【解析】 10.据题干知为 7 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 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 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 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 240 千米,时速 80 的话,也需要 3 个小时,若 12:00 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 正确 D 错误。故选 B。 1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 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 A。 【点睛】第 1 题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重庆为“山城”,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 贵高原“地无三尺平”,所以限速的是地形。第 2 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但是需要 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 7 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 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 240km,限速是 80,即最少需要 3 小时,从遵义到毕节 205km,限速 100,即最少需要 2.05 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 5.05 个小时,即只有 8 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第 3 题考查的还是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区域地形的认知,不难。 (2018·新课标Ⅱ卷)恩克斯堡岛(图 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 之地。2017 年 2 月 7 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 6~8 题。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 方向 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 活动影响少 【答案】7.D 8.B 8.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和冰被、陆缘冰、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 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故 B 项正确。南极地区, 气候严寒,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少,A 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人口都比较少、大气 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影响小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斯克堡岛的独特优势,C、D 项 错误。 (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 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 5—6 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图 4)及产生的影响。 5.对图 4 所示地区 1936—2015 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5.D 6.D 【解析】 6.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 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 选 D。 【点睛】 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 现水资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 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 (2018·北京卷)图 4 为北半球某日 02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 答第 6、7 题。 6.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7.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答案】6.B 7.A 【解析】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大气活动中心。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 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夏季亚欧 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 留申低压。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可判断季节。 (2018·江苏卷)公元 399 年~412 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 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 1 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 图”。读图回答 1~2 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 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 月~5 月 B.5 月~9 月 C.9 月~12 月 D.11 月~次年 3 月 【答案】1.C 2.B 【解析】 2.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 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 5~9 月这段时间,故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 (2018·江苏卷)图 4 为“2018 年 5 月 10 日 2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 7~8 题。 7.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8.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答案】7.D 8.C 【解析】 8.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 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 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 高,且降水强度大,B 项错误;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 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故 C 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 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 项错误。 (2018·新课标Ⅲ卷)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下图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 分) (2)T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 锋面形成的原因。(8 分) (3)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 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 分)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 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 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 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 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 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这组题中最难的是第(2)、(4)题。 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 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4)题中解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 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该区域 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 (2017•新课标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 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 3 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 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9—11 题。 图 3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 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9.B 10.C 11.D 10.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 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 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 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 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 16 时左右,而当地时 间应为 14 时左右,且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 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考点:影响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大小的因素;经度与地方时。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 2 点 左右,当地地方时 14 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 16 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 度差 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 90°,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 (2017•新课标Ⅱ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 年 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 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 6—8 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 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 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6.D 7.A 8.B 8.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 6—10 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 11 月到第二年 5 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 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 B。 考点:气候,农作物生长状况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植物是从周边区域引入的,其生长期与尼 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该地周边的气候区有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等,而尼罗 河泛滥区耕种期为冬季,由此即可排除热带草原区,得出正确答案。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 8—9 题。 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 7 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 7 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答案】8.C 9.D 【解析】 考点:等压线的判断,天气系统与天气。 【点睛】本题以浮尘天气形成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浮尘天气的形成过程和相关的天气系统 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的能力。第 8 题,要仔细阅读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结合图示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 合选项进行判断;第 9 题,首先要明确浮尘天气与高压天气系统有关,其次要对选项中的等 压线图进行判读、分析并加以判断。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 10 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 8 中近十几年来(阴影 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0.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 8 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 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 平面减速上升 【答案】B 考点: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 对图示信息的获取、解读和应用能力。能够准确获取图示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2017•北京卷)图 2 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2 题。 图 2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 6 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2.D 考点:台风、天气系统。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对台风的理解,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其中心 附近风速在 12 级以上称为台风。 (2017•北京卷)41.(24 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 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 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 1 月和 7 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 因。(10 分) 图 17 【答案】(1)热带草原带。1 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 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 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 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 10°S—15°S,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 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 1 月份,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此到处是稀 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7 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 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考点:自然带类型和成因。!网 【点睛】自然带的类型和气候类型对应,自然带的类型可以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根据经纬网 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南半球,属于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2017•江苏卷)2017 年 5 月 5—6 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 4 为“5 月 6 日 0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 7~8 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 东北风 【答案】7.A 8.C 【解析】 考点:天气和天气系统。 【点睛】锋面类型的判读步骤: ①找槽线:图中 PM、PN 为两条槽线; ②定半球:图中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漩涡,即是北半球; ③定冷暖气流:判断出是北半球后,则从偏北方吹来的是冷气流(冷气团),从偏南方 吹来的是暖气流(暖气团); ④结合旋转方向判出锋面类型:从图中可知 A 是冷气团主动向南运动,即 PM 为冷锋, 则 PN 为暖锋。 (2017•江苏卷)中央气象台 2017 年 5 月 5 日 6 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图 10 为运用 3S 技术生成的“5 月 5 日 8 时至 6 日 8 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 19~20 题。 19.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A.甲 B.乙 C.丙 D.丁 20.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 PM10 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答案】19.AC 20.BD 【解析】 考点:沙尘暴和气象灾害。 (2016•江苏卷)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 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6 题。 5. 此时我国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5.D  6.A 考点:天气及天气系统,地形对天气的影响。 【名师点睛】 进行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前首先要明确:影响气压的基本要素有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 从高度来看,同一地点,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 从气温来看,同一高度,气温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从空气运动状况来看,气流上升处, 气压低,反之气压高。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1、判断气压类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气压;凡闭合等压线中 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气压。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脊的 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槽的最弯曲部 分的连线称为槽线。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6、判断天气与天气系统:与高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与低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 气旋,台风、飓风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低压槽是冷暖锋发育的位置,高压脊则不利于 冷暖锋的形成;高压脊与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低压槽与气旋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 气 (2016•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 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今年 4 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答案】25、A 26、B 【解析】 试题分析: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 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 风数量增加。选 A 正确。 26、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它的影响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 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泰国干旱严重。选 B 正确。 考点:考查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2016•江苏卷)图 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 11 ~12 题。 11.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 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 北京时间 8 点 B. 北京时间 11 点 C. 北京时间 14 点 D. 北京时间 17 点 12. 图示 5 个城市中 A. 有 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 有 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 D. 有 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答案】11.B  12.C 考点:时间的计算,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名师点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时区和区时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 转着,一般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要比西边的地 点的时刻早。地球作为一个近似的球体(360 度)每 24 小时自转一周。即 1 小时转过经度 15 度,那么每隔 15 度就划 1 个时区。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 7.5 度到东 经 7.5 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依 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 7.5 度,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 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相 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区时计算用东”加” 西”减”法。 地方时计算也用东”加”西”减”法。做题就要注意每相差 1 度就要加或减 4 分钟。做时间 的计算题时,只需要看出经度,找到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来。不需要看纬度。 (2016•天津卷)13.(18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 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2)据图 8、图 9 说明巴西 1、7 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 分) 【答案】 (2)1 月降水量多,7 月降水量少;1 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 月大部分地区 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考点: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4 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 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答案】3.B (2016•北京卷)图 5 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 化图。读图,回答第 7、8 图。 7.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 1 月 B. 4 月 C. 7 月 D. 10 月 8.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 1000 米 【答案】7.C 8.C 【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 6 时,日落时间为 18 时的 信息,从而判断该气象站的纬度位置;从图中提取一年中逐时气温变化状况,就可以判断温 差大小的月份。 (2016•北京卷)图 2 表示某日 20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 16~24 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 化。读图,回答第 3 题。 3.该日 20 时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低压天气系统中,P 强度最强 D.Q 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答案】3.A 【名师点睛】从左上角图中读取北京 20 日的空气指数,是前提。判读海平面等压线图时, 读图中的海陆轮廓、等压线数值、等压线弯曲状况及锋线所在位置,结合天气系统的相关知 识进行题目解答。 (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 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1 万年(图甲)、距今 5 千年 (图乙)和距今 5 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 1、2 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 GPS 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 GIS 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答案】1.B 2.D 【名师点睛】从图表中读取云杉林分布区变化和冰盖面积变化信息,来综合分析全球气候变 化状况。3S 技术的各自主要应用领域需要重点辨别:RS 主要针对面的事物的信息获取;GPS 主要针对点事物的信息获取;GIS 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2016•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 10 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 同视课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 9、 10 题。 9.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 ③至④ B. ④至⑤ C. ⑥至⑦ D. ⑨至于⑩ 10.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9.A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9.根据探空气球 10 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 此段风速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 10.根据图中近地面气旋活动呈逆时针方向,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则图中⑦、⑧两点, 位于气旋西侧,⑦、⑧两点受到西南风的影响,带来的是较冷的气流,形成冷锋。 考点:大气运动、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充足的信息。提取水平气压梯度力、天气系统等地理知识 核心原理,进行综合分析。 (2016•新课标Ⅰ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某科考队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 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 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 6 示意勘察加半 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 分)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 差异。 (2016•上海卷)(二十)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读图回答 问题。(14 分) 47.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 A、B、C 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14 分) 【答案】A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这里位于温带,常年 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 加之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 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 C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 地区,地势平坦,东西较宽,且受西海岸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 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分而及成因。 北美部分地区地理简图 50° 30° N N 河流 山脉 城市 高原 北美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50° 30° N N B气候 C气候 洋流 A气候 【名师点晴】这道题主要考查北美气候的成因。题目要求是相关自然要素分析气候成因,首 先三种气候类型要搞清楚,这主要考查气候分布规律;相关自然要素主要是大气环流、洋流、 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 (2015•新课标 II 卷)2013 且 7 月 30 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 当日 14 时-24 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 A.16 时-17 时 B. 17 时-18 时 C.18 时-19 时 D. 19 时-20 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4.C 5.B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具体考查冷锋天气系统。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沙尘暴为背景材料,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知识,首先应该明白沙尘暴属 于快行冷锋,锋线两侧冷暖气团差异较大。第一小题具体考查冷锋过境时段,第二小题考查 冷锋附近空间差异,也就是锋线附近,锋线两侧分属冷暖气团,气温,气压差异最大,也就 是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空间差异最大,并伴随有天气转阴现象,找到这一点,题 目迎刃而解。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 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答案】1.A 考点: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 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 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 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 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2015•上海卷)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 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 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 6、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 ) A、土壤 B、地形 C、劳动力 D、市场 7、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 ) A、减少灰霾污染 B、缓和热岛效应 C、削弱紫外辐射 D、增强雨岛效 应 【答案】6、D 7、B 考点:热岛效应。 (十一)(2015•上海卷)下图为某洲大陆沿 22°S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24、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5、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答案】24、B 25、A 考点:地形剖面线、气候差异。 (八)(2015•上海卷)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露, 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 17、9 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 流( ) ①受山体阻挡影响 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 ③受地面增温影响 ④与盛行东北 风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 ) ①气压降低 ②风向偏西 ③雨势增强 ④风速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7、D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17、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是热低压。当台风中心位于甲地时,台湾东北部地区 受台风影响盛行东北风,台湾东北部山地对东北风抬升作用明显。D 正确。 18、台风中心距离上海越来越近,上海地区的气压下降,风力增强,雨势增强。当台风中心 位于浙江北部时,上海位于低压中心北侧盛行偏东风。A 正确。 考点:台风。 (2015•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4 年 12 月 4 日,马 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 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0.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答案】10. C 【解析】 试题分析: 10.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大气垂直运动旺盛,因此多对流 雨。 考点:主要考查降水类型判断。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区域地理事件为背景,以区域水资源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区域地图 的方式展示地理信息,重点考查降水类型、区域环境问题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主干知 识,将自然特征、人类活动等放到具体区域加以考查,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等 特征。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区域地理位置)、知识迁移能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环境 问题等)的考查。 (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 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 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9、A 10、C 考点:本题考查读图能力,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 【名师点睛】 根据材料,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通过读图,要注意到 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对流层气温是随着海拔升高而 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大气结构。白天有太阳辐 射时,地面增温,逆温逐渐消失。所以逆温最强时在日出前。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 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距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达到峰值。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7、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答案】27.D 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气候特征。 【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部分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 能力。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再判 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从而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 (2015•北京卷)图 3 表示 2015 年 3 月 9 日-22 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9.“帕姆”(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10.该气旋(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 GPS 滥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答案】9.B 10.D 考点:热带气旋。 【名师点睛】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由水蒸气冷却凝结 时放出潜热发展而出的暖心结构。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向里辐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向里辐合。几乎所有的热带气旋都是在赤道南北 30 纬度以内的范围内生成。热带气旋主要 在夏季后期生成,因为海水温度在这个时候最高,北太平洋西部全年皆有热带气旋,但活动 以二月最少,八月至九月初最多;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东部则主要集中在六月至十一月;南 半球的热带气旋在十月底开始,至五月左右结束,当中以二月中至三月初是高峰。 (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 30°附近甲、乙 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图为北纬 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3、D 4、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 【名师点睛】 此题关键是注意到位于 30°N 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陆东岸 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然后再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 乙图植物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是降水较少区域,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 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①、②两图。甲乙两图中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图 中有热带植被,应是海拔低,乙图中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是海拔高,热量不足。 (2015•福建卷)图 2 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造成 4-6 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答案】3.A 4.B 考点:曲线图的判读、气候。 【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①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 反映的主题。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 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②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 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 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③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 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 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④提取图示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 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⑤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 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 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 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2015•广东卷)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 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2015•广东卷)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 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图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7-8 题。 7.该省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8.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答案】7、C 8、B 考点:中国政区、中国气候。 (2015•江苏卷)下图为 2015 年 5 月 1 日 14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9.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 【答案】9.B 10.B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2015•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图 2 为“中国年 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下列各题。 3、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4、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答案】3、D 4、D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平均雾日的分布特征及差异的原因,影响雾形成的主要因素,读图分析 能力。 【名师点睛】 通过读图,学生要判断出我国平均雾日的分布特征。根据图例找出年平均雾日最少的地区。 根据所学知识,雾的形成与静风、逆温现象、水汽含量、凝结核数量有关。分析雾日多少差 异的影响因素,首先考虑区域是不是出现逆温现象,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多少 。地形不是雾 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5•四川卷)图 4 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 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 附近大陆东岸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答案】7、D 8、A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城市热岛效应 ,读图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是考查重点,学生应熟记。通过读图,要判断出该地 的气候要素中,气温小于 0°C 这一关键内容。然后才能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征,判 断正确选项。城市热岛效应,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市中心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 低,空气下沉。气流上升处,容易降水或加快污染扩散的程度。 (2015•天津卷)读 2015 年 5 月某日 l2 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 1,单位:百帕),回答 1-2 题。 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2.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答案】1. A 2.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天气系统类型判断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等压线的分布判断风力大小。 【名师点睛】解答本类型试题需掌握以下知识:冷锋的特点: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②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③冷锋坡度大。④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 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⑤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⑥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气 旋的特点:①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②周围气流旋转向里辐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 为顺时针。③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 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判断:从高纬度吹向低 纬度风,气温降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气温升高。 (2015•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 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3.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 原 14. 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 异 【答案】13.A 14.B (2015•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 44°N 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2 分)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 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2 分)纬度约 44°N,夏季气温高。(2 分)冬季山脉阻挡北面 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4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 地 、 丘 陵 地 区 ” , (2015•海南卷)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死谷长约 225 千米,宽 8-24 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 1408 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 经常超过 49℃,最高曾达 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3 分)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 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3 分)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 流),热量不易散发。(4 分) 到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准确提取材料中死谷特征、地理位置等信息是解答 该题的关键之处。 的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4·山东卷图 3 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 8 时至次日 8 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 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 5~7 题。 图 3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5.B [解析] 由于云量差异分布不明显,因此影响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 降雪量;由于当地盛行偏东风,且越靠近海洋,海洋性越明显,冬季气温越高,因此东部积 雪深度小于西部积雪深度;云量差异不明显,因此光照差异不大;此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 游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差异不明显。 6.图中 M 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6.C [解析] 图中 M 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说明此地区气温偏高,因此最有可能 为城区。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 GPS 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7.D [解析] 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采用 RS;解译积雪遥感影像主要采用 GIS; 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主要采用 GIS;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主要采用 GPS。 2014·山东卷图 4 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1 和 P2 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 8~10 题。 图 4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8.B [解析] 甲地南侧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 的影响风向向右偏,因此风向为西南风。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9.C [解析] 乙地纬度高于甲地,因此乙地应为冷气团,甲地为暖气团,冷气团向暖 气团移动形成冷锋。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 18 时 D.昼夜等长 10.D [解析] 甲、乙两地日出时间相同,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因此节气应为春分或秋 分。此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18 时;此日昼夜 等长。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2014·安徽卷]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 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 10(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 附近)形成于 2 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 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 10,完成 31~32 题。 图 10 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 10(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31.A [解析] 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环流形势弱,风力较小,当副热带高压北 移至 29.5°N 以北时,该地吹东北风,当副热带高压中心在鄱阳湖以东时,该地偏东风受大 别山、庐山阻挡,被迫变为东北风南下;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向右偏转形成东 北风。 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32.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的沙岭沙山在较早时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其 上的垄槽则是由偏北风吹蚀形成。 2014·北京卷图 3 示意北半球夏季 4 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 4~5 题。 图 3 4.气旋(  )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4.D [解析] 依据海陆分布规律及经纬度信息可知,①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且向西北 移动,影响区域为北美洲东海岸,不会影响南亚地区,A 项错误;②位于太平洋中高纬度, 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 项错误;③沿逆时针方向移动,与北半球俯视图上的地球自转方 向一致,C 项错误;④生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故选 D 项。 5.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5.B [解析] 北太平洋海域的副热带高压使气流呈顺时针辐散,故影响图中④气旋的 移动路径;东南信风主要影响南半球,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附近, 是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的,与气旋移动没有因果关系。故选 B 项。 [2014·福建卷] 图 5 示意 1 月、7 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米/秒)随 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 9~10 题。 图 5 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B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②地位于 15°N 附近,7 月份吹东风,风力为 5 米/秒, 1 月份吹西风,风力为 10 米/秒,因此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故 B 项正确;①地位于 60°N 附近,1 月和 7 月都吹西风,风力 10 米/秒,变化不大,故 A 项错误;③地位于赤道附近, 赤道是无风带,风向和风速变化不大,故 C 项错误;④位于 45°N 附近,1 月和 7 月都吹西 风,风力为 20 米/秒和 15 米/秒,变化不大,故 D 项错误。 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10.D [解析] 洋流受到盛行风的影响,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北信风,洋流由东向西流 动;中纬度盛行西风,洋流由西向东流动,这与图中低纬度吹东风、中纬度吹西风的分布规 律相似,故 D 项正确。 2014·四川卷图 7 中 M、N 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7 (1)洋流对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请在图中表示洋流的两条线上添绘箭头(暖流用 “”,寒流用“”),以表明洋流的性质和流向。 (2)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 M、N 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3)指出渔产品加工业所属导向型工业的类型,并分析在 M 海域沿岸国家发展该工业的 区位优势。 14.(1)在图中北纬 45°以北的线上添绘“”,箭头指向东北;在北纬 45°以南的线 上添绘“”,箭头指向西南。 (2)冬半年 M 渔场和 N 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 N 渔场仍盛 行西风,而 M 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3)原料导向型;临 M 海域世界优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裕(或 工资水平低);邻近欧洲,渔业加工产品消费市场广阔;西濒大西洋,海运交通方便。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由图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N 附近洋流位于欧洲西海岸,为北大西洋暖流,其流向应由低纬向高纬流即自南向北流;M 附 近洋流位于北部非洲西海岸,为加那利寒流,应由高纬向低纬流即自北向南流。第(2)题,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由图中信息可知,N 附近渔场位于中纬西风带,终年 受西风影响,风浪大,阴雨天气多;M 附近渔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浪大,阴雨天气多, 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浪小,多晴朗天气。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类型及 工业区位。渔产品加工业的原料易腐烂变质,应及时加工,故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工业的 区位优势要从原料、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及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C3 常见的天气系 统                     2014·北京卷图 3 示意北半球夏季 4 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 4~5 题。 图 3 4.气旋(  )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4.D [解析] 依据海陆分布规律及经纬度信息可知,①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且向西北 移动,影响区域为北美洲东海岸,不会影响南亚地区,A 项错误;②位于太平洋中高纬度, 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 项错误;③沿逆时针方向移动,与北半球俯视图上的地球自转方 向一致,C 项错误;④生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故选 D 项。 5.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5.B [解析] 北太平洋海域的副热带高压使气流呈顺时针辐散,故影响图中④气旋的 移动路径;东南信风主要影响南半球,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附近, 是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的,与气旋移动没有因果关系。故选 B 项。 2014·江苏卷图 3 是 2014 年 4 月 30 日 20 时海平面气压形式图。读图回答 5~6 题。 图 3 5.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B [解析] 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强劲,且离沙源地近,所以最 易发生沙尘暴。 6.锋面过境时,M 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6.C [解析] M 地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风力增强,出现阴雨天气。 2014·山东卷图 4 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1 和 P2 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 8~10 题。 图 4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8.B [解析] 甲地南侧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 的影响风向向右偏,因此风向为西南风。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9.C [解析] 乙地纬度高于甲地,因此乙地应为冷气团,甲地为暖气团,冷气团向暖 气团移动形成冷锋。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 18 时 D.昼夜等长 10.D [解析] 甲、乙两地日出时间相同,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因此节气应为春分或秋 分。此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18 时;此日昼夜 等长。 2014·天津卷读图 2,回答 3~4 题。 图 2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3.在图 2 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3.D [解析] 根据风向的判断规律,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向右偏转。可以判断,5 月 6 日 14 时,北京吹东南风,5 月 7 日 02 时,北京吹东北风,故 D 项正确。台北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东北风,5 月 7 日 02 时也是吹东北风,风向没有改变, 故 A 项错误。上海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偏南风,5 月 7 日 02 时也是吹偏南风,风向没有改变, 故 B 项错误。首尔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西南风,5 月 7 日 02 时吹偏南风,风向变化不大,故 C 项错误。 4.在图 2 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4.B [解析] 图中所示的月份是 5 月份,此时正值华北地区春耕时节以及冬小麦生长 旺盛季节,对水需求量大。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 华北尚未进入雨季。水源短缺,容易造成旱灾,对农业生产不利,故 B 项正确。华北地区是 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春季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量较少,土壤干 燥,但这些并不一定会造成旱灾,故 A、C 项错误。植被的多少对旱灾的影响较小,故 D 项 错误。 [2014·安徽卷]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 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 8,完成 25~26 题。 图 8 2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 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是墨西哥湾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 流,性质为暖流。 26.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 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26.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大西洋暖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地受北大西洋暖流的 影响,使该地气候全年降水较多且分配均匀,河流流量稳定、水量丰富,无结冰期。该地河 流含沙量小与当地植被覆盖有关,河流流速缓慢和地形地势有关。 [2014·安徽卷] 1958 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 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 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 27~28 题。 27.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104°E 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27.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形分布和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34°N 以南、 104°E 以西多数地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亚热带的分布范围小。 28.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28.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我国北方无高大 地形阻挡,冬季风势力强盛,影响范围广,使亚热带地区偏南。 35. [2014·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 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的空气 普遍浑浊现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图 13 表示某地区 1961—2008 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 图中乙地境内多中低山,坡度多在 35°以下,森林覆盖率约为 46%,曾承办国际雪联滑 雪积分赛等赛事,目前正在积极参与 2022 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 图 13 (1)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 因。 (2)简述乙地具备承办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有利自然条件。 35.(1)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多,自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西南部最多;太 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多(冬季风背风坡多),华北平原东南部较少,坝上高原少;城市地区较 多,乡村地区较少。 与冬季相比,甲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气流沿太行山东坡上升,加上近地面气温高(逆温 现象少),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干尘粒扩散;夏季降水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干尘粒沉 降;生活用煤量少,烟尘排放少;植被茂盛,吸烟滞尘作用强。 (2)境内多中低山,地形条件利于冬季降雪,且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地表积雪持续 时间长,山地坡度适中,适宜建设滑雪场地;地势较高,大气扩散条件好,污染小(霾日数 少),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分析,该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中部和西南 部多,从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太行山东麓与燕山南麓多,而华北平原东南少,坝 上高原少,城市多、乡村少。对于甲地而言,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及地形的抬升作用,利于 尘埃颗粒的扩散,且夏季降水多,利于尘埃颗粒的沉降;气温高,植被茂盛,植被吸烟滞尘 作用明显。第(2)题,滑雪场地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降雪量大、气温低易积雪)、地形地 势(滑雪场地建设、空气条件等)以及环境等方面分析。 2014·北京卷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图 2 示意中国 4 个城 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第 3 题。 图 2 3.甲、乙、丙分别是(  )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3.B [解析] 根据图中北京舒适度信息分析可知,冬季寒冷或夏季高温均会使气候舒 适度变差,春秋季节温度、湿度适中,舒适度最高;甲城 3—10 月份舒适度最高,昆明纬度 较低,海拔较高,四季如春,故甲城应为昆明;乙城市冬季舒适度最高,而 6、7 月份舒适 度最低,说明该城市夏季炎热,冬季气温适宜,应为海口;丙城市 11 月至次年 3 月舒适度 最低,说明该城市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较为舒适,应为哈尔滨,故选 B 项。 2014·江苏卷《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 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 1~2 题。 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1.C [解析] 根据材料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以及“土地平旷”等相关描述,判 断“桃花源”是周高中低的山间盆地。 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 2.A [解析] “桃花源”世外桃源式的封闭环境与其身居深山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 图 7 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 13~14 题。 图 7 13.某年 7 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13.A [解析] 7 月份,北印度洋洋流在西南风的作用下,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其影响 下,油污会漂向印度附近海域。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14.D [解析] 该岛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的特点,这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保持 体内更多水分。由此可知该岛有高温干旱的特点。 27.201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斑头雁是食草性水禽,喜集群,飞翔能力强,有迁徙习性,其迁徙路线和时间 相对固定。图 16 为斑头雁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斑头雁于 3 月中下旬到达青海湖开始营巢、产卵,6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进入孵 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8 月底开始迁出。图 17 为斑头雁从繁殖地迁至越冬地的实际 观测路线及沿线停留地示意图,下表是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平均气象观测资料。 图 16 图 17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 年 平 均 气 温 (℃ ) - 7.4 - 3.9 1.9 8.1 12. 4 15. 3 17. 3 16. 6 12. 3 6.6 - 0.3 - 5.7 6.1 降 水 量 (mm ) 1.2 2.2 7.0 19. 0 43. 0 59. 2 88. 2 74. 0 54. 4 20. 5 3.9 1.2 373 .8 (1)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 (2)斑头雁从青海湖到雅鲁藏布江一带迁徙过程的时空特点是________,沿途停留地的 环境是________。 (3)南亚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地,其冬季温暖的原因是________。恒河河口湿地和 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从繁殖地迁往南亚越冬地的过程中,斑头雁可能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________。(填 写字母) A.飞越唐古拉山口 B.飞越雅鲁藏布江河谷 C.飞越喜马拉雅山 D.躲避恒河河口风暴潮 27.(1)3 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 月份气温为一年中 最高,有利于孵化;8 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 (2)历时长;距离远;多次停留 高(原)寒(冷)湿地(河湖、沼泽等) (3)纬度低、海拔低;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4)C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的描述与表中温度的数据可以看出,3 月份以后气温回升, 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 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8 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 降,斑头雁开始南迁。第(2)题,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迁徙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并且做了 多次停留,迁徙沿途停留地的自然环境与它的习性是相适应的。第(3)题,南亚冬季温暖与 地形和纬度有关。该地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第(4)题,喜马拉雅 山的地势起伏对斑头雁迁徙有重大影响。 7.[2014·全国卷]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 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 时间 5 时 40 分和 6 时 20 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 7~8 题。 7.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7.B [解析] 主要考查方向的判断。中山站(约 69°S)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 半球,北半球各地 6 时前日出,南半球各地 6 时后日出。甲地于当地时间 5 时 40 分看到日 出,乙地于当地时间 6 时 20 分看到日出,由此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北方。据甲地与乙地同 时看到日出可知,甲、乙同位于晨线上,乙地地方时较早,位于甲地东侧。故甲地位于乙地 的西北方。 8.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8.D [解析] 主要考查地理现象发生的时间。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欧洲 北部正值夏季;澳大利亚正值冬季,不易发生森林火灾;好望角属于地中海气候,正值冬季, 温和湿润;墨西哥湾正值夏季,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8~ 9 题。 图 3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8.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受大陆影响小,形成了一个独立 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存一些特殊的物种。 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9.C [解析] 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 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因而气温日较差较小,A 项错误;科隆群岛远离 大陆,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B 项错误;科隆群岛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寒流降温作用 明显,适合耐寒的企鹅生长,C 项正确;由图中注记或图例可知,科隆群岛的山峰高 1097 米、1689 米,山顶到山麓的气温相差 10℃左右,气候垂直差异不显著,D 项错误。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图 4 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 10~11 题。 图 4 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A [解析] 首先进行定位,经过图示岛屿的经线是 170°,纬线是 42°S、46°S, 四面临海,处于盛行西风带中;从图中等高线及山峰的位置可以看出,岛屿中有东北—西南 走向的山脉,盛行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湿润水汽被山脉抬升,形成降水,因而西南部降水丰富。 11.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11.D [解析] 本区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大,仅沿海地区 有少量平原分布,耕地面积较小;四面临海,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冬暖 夏凉,降水较多,光照不足,不适合农作物的成熟,但牧草优质多汁,因而适合发展畜牧业。 2014·山东卷图 3 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 8 时至次日 8 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 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 5~7 题。 图 3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5.B [解析] 由于云量差异分布不明显,因此影响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 降雪量;由于当地盛行偏东风,且越靠近海洋,海洋性越明显,冬季气温越高,因此东部积 雪深度小于西部积雪深度;云量差异不明显,因此光照差异不大;此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 游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差异不明显。 6.图中 M 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6.C [解析] 图中 M 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说明此地区气温偏高,因此最有可能 为城区。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 GPS 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7.D [解析] 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采用 RS;解译积雪遥感影像主要采用 GIS; 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主要采用 GIS;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主要采用 GPS。 2014·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 2013 年 12 月 2 日 1 时 30 分, 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 1~2 题。 1.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 2013 年 12 月(  ) A.1 日 17 时 30 分     B.1 日 21 时 30 分 C.2 日 1 时 30 分 D.2 日 9 时 30 分 1.A [解析] 主要考查区时的计算。探测器发射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 12 月 2 日 1 时 30 分,国际标准时间是 0 时区的区时。两地相差 8 个时区,且所求地点位于已知地点 以西,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求出国际标准时间:2 日 1 时 30 分-8 小时=1 日 17 时 30 分。 2.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最可能处于(  ) A.冷锋过境时 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 D.高压控制下 2.D [解析] 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发射场位于四川西昌,12 月正值冬季,此时亚洲高 压势力强大,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高压控制下。 2014·四川卷图 1 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 回答 3~4 题。 图 1 3.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700~900 千米 B.600~800 千米 C.500~700 千米 D.400~600 千米 3.B [解析] 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的距离范围应位于市场占 有率曲线变化最陡处。据图可知,600~800 千米变化幅度最大。 4.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4.C [解析] 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据图可知,甲运输方式与高速铁路的区别在于 甲运输方式更适合远距离运输旅客,所以甲运输方式应为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 2014·四川卷图 3 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 50~300 毫米。读图回答 7~8 题。 图 3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7.C [解析] 主要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结合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天山山脉。受西 风影响,位于河谷的①③处于迎风坡。据图可知,③地位于①地河流上游地区,海拔较①地 高,受地形抬升的影响明显,降水较多。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8.C [解析] 主要考查区域特征。由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附近, 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年降水量多为 50~300 毫米,有时令河,荒地比重较草地大。本区 耕地只分布在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的地区。 13.2014·四川卷图 6 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 问题。 图 6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 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 量 (mm)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 (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 390 米。 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 13.(1)丘陵;鞍部。 (2)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3)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 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4)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 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不 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 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根据等高线的疏密、数值及比例尺可知: 此地海拔 500 米以下,坡度较为和缓,应为丘陵地形;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两个小山顶之间, 应为鞍部。第(2)题,该题主要考查气温季节特征的描述。由表可以看出,此地夏季均温在25℃ 以上,说明夏季高温;冬季均温在 6.5℃以上,说明冬季温和;春秋气温在 13~23℃之间, 说明春秋两季气候凉爽宜人。综合考虑可以看出此地四季分明。第(3)题,气候对农业生产 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旱涝灾害及低温、冻害等方面。由表中数据可知,此地冬春季节气温 较高,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且降水少,农作物易遭受旱灾;我国大部分地区 冬春季节易发生寒潮,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夏季降水较多,易发生洪涝灾害。第(4)题,此 类问题首先要亮出观点。若赞成,说明理由时要从建水库的自然条件及建水库后可以解决哪 些问题入手;若不赞成,说明理由要从建水库时遇到的问题(如耕地被淹没、移民搬迁等)及 建水库后会产生的问题等方面去考虑。 13.2014·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퐵 城:14.3°E,50.1°N, 海拔364 m      푄 城:123.9°E,47.4°N, 海拔146 m 气候统计图 图 8  (1)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2)据图分析,与 Q 城相比较,B 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 因素是什么? (3)据图中的信息,概括出 B 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 13.(1)盆地 (2)气温年较差比 Q 城小(冬季比 Q 城温和,夏季比 Q 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 Q 城小(年 降水量比 Q 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3)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答 出其中三项即可) [解析] 第(1)题,根据高度表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形类型为盆地。第 (2)题,对比 Q 城和 B 城的气候统计图可知两地的气候特点差异。B 城的气温年较差比 Q 城 小,降水季节变化比 Q 城小。两地纬度相当,气候的差异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第(3) 题,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 [2014·浙江卷]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 分盈亏量>0 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Ⅲ B.Ⅰ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