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地理
专题 11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区域城市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
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
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 1 为 2001 年至 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
图 2 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 1~3 题。
1.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 2001 年相比,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D 2.B 3.A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读左图,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 2001 年属于Ⅰ
型,但 2016 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
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 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 错;只有上海
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 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
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 对。
2.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
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
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
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 A、C、D 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
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 对。
3.读左图,2016 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
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
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 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
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 错;城市级
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
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
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
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 错。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土地荒漠化】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
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
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 11 题。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答案】11.C
【解析】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
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 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
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 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
源条件,B 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
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 错。
【点睛】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
溶性盐含量超过 0.3%的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盐碱化
形成的条件主要由: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水分易蒸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使地
下水水位较高,地下水中盐分容易在地表累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会抬高
地下水水位;沿海区采水导致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盐度增大,蒸发后更多盐分上升到土壤
表面。
(2019 年天津卷)【湿地】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
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 1~2 题。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 2),其目的主要是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答案】2.A
【解析】2.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
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
改善水质,A 对;题干中也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B
错;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C 错;政府有关
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D
错。故选 A。
(2019 年江苏卷)【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图 8 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
比较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 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6 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答案】17.B 18.C
【解析】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17.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
量相比,1987 年至 2015 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
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选 B。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
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
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
18.从第二附图可以看出,2016 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
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
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正确答案选 C。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
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
大,A 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
量应该也大,B 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 D 错误。
【点睛】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呈负相关,和流量大小呈正相关。
(2019 年北京卷)【区域经济发展】读图 3,回答第 5 题。
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C
【解析】5.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
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
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②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
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
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故选 C。
(2019 年天津卷)【区域经济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
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 1~2 题。
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图 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 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
【答案】1.B
【解析】1.从材料中得知,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
化园和“渔家乐”码头都是立于临海优势,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务产业,
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制造与维修作为工业,水产养殖与捕
捞作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作为运输业,在图中并无直接共同体现,排除 A、C、D。故选
B。
(2019 年天津卷)【区域经济发展】太湖流域 Z 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
年来,Z 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 6~7 题。
6.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7.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答案】6.C 7.A
【解析】6.从 Z 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得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
服饰,后新增加了蚕丝被制造业、桑蚕良种的培育与销售,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
游业和服务、创意等产业。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的多
元化延伸,C 对;A、B 和 D 项概括较为片面,只能概括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流程,不能全
面概括该镇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式。故选 C。
7.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特色小镇”,说明定位的是城镇建设。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
元化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而城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推动了特色地域文
化的保护和传承,A 对。B、C、D 项概括较为片面,只是单方面说明了特色小镇的作用,
没有体现特色小镇和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故选 A。
(2019 年天津卷)【资源跨区域调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
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红旗渠(下图)。读图文材料,回答第 5 题。
5.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答案】5.A
【解析】5.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输水流量变少。这样
的设计,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减轻干渠下的区堤受到渠水冲刷,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区
堤,A 对;坡度设计得很小,会造成干渠水流量较缓,减少输水渠的输水流量,B 错;流速
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C 错;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并没有降低输水工
程的建设成本,D 错。故选 A。
(2019 年江苏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019 年 3 月 31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图 12 为“某市人口与
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 23~24 题。
23.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A.环境恶化 B.交通拥堵 C.资源枯竭 D.产业萎缩
24.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A.优化产业结构 B.加快工业化进程
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答案】23.CD 24.AD
【解析】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23.从图中可以看出木材的产量一开始比较平稳后来呈下降趋势,尤其在 2011 年以后大幅
度下降,钢材是呈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材料可知,木材和钢铁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
要瘦身强体意味着规模缩减或者是产量所见,因此可能是由于某些森林资源和铁矿石面临着
资源枯竭,可开采量减少的问题;也可能是钢铁产能过剩或者市场达到过饱和的状态,产业
发展出现了萎缩,因此需要相应的减少产量,CD 正确。产量的下降和交通拥堵无关,环境
恶化通常是指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而支柱产业发生收缩根本原因一定是资
源本身或者是受经济社会、市场的影响,而非环境问题,AB 错误。
24.该市的支柱产业发生了收缩应该采取的措施,应当是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
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A 正确;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
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B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
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
市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相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D 正确;吸引农村人口要靠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
吸引农村人口,C 错误。
【点睛】支柱产业瘦身强体意味着产业的发展有可能进入衰退阶段,因此要发展新兴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出路,延长产业链。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
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 年“引洱
(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
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 分)
【答案】(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
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
建设等。
【解析】(4)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果种植业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等吸引
企业投资,促进水果加工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利用当地热量充足、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和引进培育优良品种,种植出更高品质的水果,形成品牌优势,
提高当地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利用产品质量优势加强宣传,提高当地水果的知名度,进一步
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在水果种植业的基础上,开展与水果种植相关的旅游项目,如吸引游客
到果园里摘果、观光、休闲、度假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加居民收入;为了促
进水果、水果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吸引更多游客,当地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
设,提高运输能力和地区接待能力。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 10 余
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
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 1 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
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图 5 示意浙
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6 分)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4 分)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6 分)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
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
【答案】(1)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南方居民对雪和
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2)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
多的滑雪爱好者。
(3)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太,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
快,需经常补雪。
(4)赞同: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
需求;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
反对:滑雪期短,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难于形成市场规模;
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解析】考查南方地区滑雪场分布原因、意义和经营成本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材料信
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且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分布在“山地丘陵
中”,而浙江省山地丘陵的分布散布于省内的不同地区,因此滑雪场可建设的地点多、散布
于省内多个地区;南方(浙江)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普遍在 0°C 以上,降雪频率小、积雪量
少,居民对雪和滑雪好奇心强,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因而各地都有建设滑雪场的需要;
为满足各地居民对雪和滑雪的观赏、游玩需求,让居民更好地体验滑雪乐趣,滑雪场适合分
散在省内不同地区便于居民就近游玩。
(2)建设在旅游景点内或其附近地区,有利于利用旅游景区的道路、车辆、宾馆、饭店等
基础设施,从而节省建设成本、缩短滑雪场的建设周期,使滑雪场可更快更好地运营;建在
景区及其附近,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和提高滑雪场知名度,同时滑雪场与景区在一起使旅游
活动更丰富,有利于其扩大市场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3)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降雪频率小、积雪融化快,地表多无天然积雪可利用,需
大量人工造雪,人工造雪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和电力(维持低温条件),因而雪道建设成本高;
冬季平均气温高于 0°C 且往往高出较多,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速度快,为保障雪道的积雪
厚度,需经常造雪、补雪,造成雪道维持成本高。
(4)该题为开放类问题,学生可作答赞同反对皆可,但作答时必须先表明观点且阐述的理
由必须与自己的观点一致。赞同,可从转变、增建的必要性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好处等方
面思考:由一日体验向多日度假型转变,使游客游玩的天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收入
且可促进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增建酒店有利于提高接待能力、满足更多滑雪者的住宿、度
假需求;当前滑雪场主要是初级雪道,建设中高级雪道可增加雪道类型,可满足运动型滑雪
者的滑雪需求,有利于增加滑雪场的游客接待量。
反对,可从转变、增建方面存在的困难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问题等方面思考:浙江地处亚
热带地区,夏季高温,滑雪期短,滑雪场营业时间短,因此滑雪场年营业收入有限,建设中
高级雪道和酒店所需资金多,建设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大;与北方地区相比,浙江滑雪场
滑雪期短、场地规模较小,且雪道建设、维持成本高,发展度假型滑雪竞争力较差,难以成
为运动型滑雪者的首选目的地;各地滑雪场应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该地的资金、市场等条件
进行评估、合理规划,而不应盲目跟风转变,各滑雪场都一样转变使滑雪场失去自身特色,
不利于滑雪场的持续发展。
(2019 年北京卷•节选)【区域经济发展】36.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
作不断深化。读图 14,回答下列问题。
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8 分)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
品出口量增加。
(3)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10 分)
【答案】(2)发展边境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培养人才,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相
关产业发展等。
(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解析】(2)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从对基
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和居民就业、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跨境经
济合作区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改善,跨境合作可以带动产业发展,
如可以发挥当地特色和边境优势发展旅游等,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有很大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多种”“优质”等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区域地理环境进行解答。老
挝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水热条件充足,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该地地形复
杂,垂直差异大,可以发展多种种植,如在气候较温凉地区可以种植玉米等;根据材料,“老
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说明该地工业少,环境污染少,农作物品质优良;并
且农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2019 年天津卷)【区域经济发展】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
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2 分)
(2)中欧班列的运行,为我国相关港口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什么?(6 分)
橄榄油是我国通过中欧班列从西班牙等国进口的商品之一。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
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亚热带很多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橄榄树的自然条件。(6 分)
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
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4)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4 分)
【答案】(1)物流(仓储)
(2)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答出两点即可)
(3)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4)原材料(零部件)不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解析】本题通过中欧合作,切合一带一路的相关热点,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港口建
设的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的区位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的区位地理条件的相关知识点。
(1)从材料中得知,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关
键词:货物集散地。得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应该是物流仓储。
(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港口、经济效应”,解题方向“为什么”。可以关联到
所学的港口建设社会经济区位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交通、政策进行分析。结合题干
中描述的是经济效益,只从经济腹地(增加了腹地的服务范围、增加了港口运输量),交通
(海陆联运,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组织答案: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
了港口运营效率。
(3)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亚热带地区、不适宜、油橄榄树”,解题方向“自然条
件”。从材料中得知,油橄榄的生产条件: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
再结合我们所学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分布区的气候(降水、光照)特点、土壤特点等
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在江南丘陵地区,土壤偏酸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
季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4)该题为区位条件分析题,关键词“欧洲、小商品制造业”,解题方向“不利区位条件”。
小商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工业的区位条件一般从:自然因素的地理位置、土地、
水源、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农业因素,政策因素等进行
分析。结合题干中要求的是不利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材料来源、劳动力、土地租金等对比的
劣势进行分析组织答案:产业配套不足,原材料不足;工资和土地租金高昂,劳动力、土地
成本高。
(2019 年江苏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
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
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
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
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图16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17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3分)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____________(4分)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____________(3分)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____________(4分)
【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
(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
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考查区域城市化相关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城市化的表现区域差异,对于去发
展的影响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治理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度一般,基础知
识考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
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
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城市之间的
联系加强,有材料可知,常住人口 1138.4 万人,城市化率达 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
这些都是城市化的标志。
(2)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
铁矿等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都是能源,因此该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
业,如能源行业、也可以发展化工,尤其是重化工业,有色金属冶炼,食品和纺织等轻工业,
该区草原广布,饲料充足,适合牛羊放牧养殖,可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如炼乳等。
(3)既要面对生态破坏,又要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
起的土地荒漠化,黄河流域特殊的黄土层,以及夏季多暴雨的特点引发的水土流失,该区域
发展重化工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4)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对国内其
他城市群具有示范作用。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
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从对外开放
的作用来说,对于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和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
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内蒙古东西跨度广,邻国较多,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点睛】拓展延伸: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由于具有不
同的空间范围和城市数量,因而形成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群。城市群是一个大的区域增长极
(或增长区),经济增长速度快,具有辐射带动效应。并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城市群也
是一个“创新极”,创新能力很强,有利于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
竞争力。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
(2019年江苏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
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
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图18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19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2分)
(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________(3分)
(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4分)
(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3分)
【答案】(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
(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
(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
【解析】考查土地利用结构、立体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
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该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两方面去谈。从图中可
以看出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以及交通和村庄建设各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园地和
林地原地占有 29.8%,耕地占的比重和他们基本持平,仅有 29.9%,因此耕地相对较少。
(2)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不同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结构。从图中可以看
出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松林和竹林
可以有力减缓水土流失,在相对低是较低的饭破处。茶园有利于排水,靠近河流地区,发展
种植业,种植水稻,因此该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气候和水源。
(3)有材料一可知,该村 70%的人外出就业,大多数都为年轻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留
存的人口 36%以上为老年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结构单一,
总产值与收入具有下滑趋势,因此农业衰退,经济衰退。
(4)根据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可以积极拓展产业:该地松林、竹林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价
值,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的木材加工产业,立体农业相对较典型,可以发展观光农业,
农产品的销售,可以依靠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发展农村电商。
【点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通常要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该区域的
产业结构尤其是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两方面进行回答。影响区域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
响因素,为地形,水源以及区域的气候特点。当该区域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是可以发展
立体农业海拔较高处种植林木,缓解水土流失。较低的缓坡上种植经济林或者是茶叶,提高
农民的收入。海拔较低处或者是河谷发展种植业,或者是养殖业、渔业。
(2018·新课标Ⅱ卷)1994 年,我国 M 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
如图 1 所示。据此完成 1~3 题。
图 1
1.1996 年,M 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 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 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1.A 2.D 3.A
2.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
业掌握市场信息,故 D 项正确。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总部的布局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A、B 项错误;M 公司的销售市场在国内,不只是上海,C 项错误。
3.结合 M 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 1996 年关闭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
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所以 M 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 A 项正确。M 公司 1996
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 项错误;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C 项错误;
据图 1,M 公司 2008 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 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解答的关键是根据 M 公司发展历程图,抓住 M 公司经营方向的转变,再推断
出 M 公司具体的转变方向为自主设计服装品牌。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
年 7 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 1 为当月 6 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
情况。第 5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 6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 9~
11 题
表 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 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 1750m3/s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10.第 5 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第 6 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9.B 10.B 11.D
10.第 5 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 5 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
近降水最多的第 3 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
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
降水都相同,④错。B 项正确,A、C、D 项错误。
11.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 5 次降水形成洪峰,但
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 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
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 5 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
裸露坡面少,C 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
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 6 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
加河流的含沙量,故 D 选项正确。
【点睛】森林的生态效益
①调节气候。
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
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
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
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
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③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
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
雹灾的条件。
④改良土壤。
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2018·新课标Ⅲ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
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
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 1 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 3~5 题。
图 1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
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C 5.B
【解析】
4.“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
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
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
C。
5.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
乡创业,既能做到“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②对;多种经营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
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
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故选
B。
【点睛】第 1 题从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两个知识点去分析解答问题。第 2 题通过
题干中“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
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可知“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为务工务农兼业农民,
其既能在乡村务农、又能在集镇务工。第 3 题采取的有效措施,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大别
山区、国家级贫困县、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来进行。
(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
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第 7 题。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
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答案】7.B
【解析】
【点睛】共享单车是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是一种低碳、绿色出行方式,不
是循环经济。
(2018·海南卷)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 60%以上。近年来,为化
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
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
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 2020 年之前形成 3000 万吨/年的产能。据此
完成 1~3 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答案】1.B 2.A 3.C
【解析】
1.根据材料提示: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可以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
进口等问题,可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把大量的煤炭转化成液态的油,则可知我国煤制油企
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即为原料,选 B。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水资源不足,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循环用水,提高水
资源的利用率,长期开发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远程调水成本高,地下水
窖的水源来自雨水,在地表水匮乏地区降水量少,雨水也不充足,所以选 A。
3. 材料提到,我国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发展煤
制油产业,可以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
转型升级,由于煤制油并没有增加我国能源总量,因而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也不
会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我国任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也不会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
油市场的能力,所以选 C。
(2018·江苏卷)2018 年 4 月 19 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
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 10 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
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图 10 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
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17.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18.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答案】17.D 18.D
【解析】
18.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 D 项正确,A、
B、C 项错误。
(2018·江苏卷)“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 31.5 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
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
表 1 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 23~24 题。
表 1
2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提高林地生产力
24.“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答案】23.AC 24.AD
【解析】
24.读图可知,“十二五”期间,杨树林面积比重不断下降,即用材林面积比重减少,可能
导致木材供应不足,供需缺口加大,故 D 项正确。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比重升高,果品
供应能力增强,C 项错误。根据材料,整个江苏省造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生物多
样性增加,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
(2018·新课标Ⅰ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 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
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
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 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
数量关系的变化。(6 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 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
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
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
(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
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
(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
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
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
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
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
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
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
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
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
同时流速加快,可 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2018·天津卷)13.(20 分)度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攀枝花市与俄罗斯的新库兹涅茨克市都是本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
(1)两市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靠近煤、铁矿产和水源,不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哪些?请各举一例。(6 分)
(2)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攀枝花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
物,说明其自然原因。(8 分)
攀枝花市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3)据图 11 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6 分)
【答案】(1)攀枝花市:附近河流水能丰富(靠近钛矿)。新库兹涅茨克市:地表相对
平坦开阔。
(2)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
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3)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 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
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解析】
(2)两地分别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是热量不同导致的,这是纬度地带性的体现。攀枝花
能种植多类作物甚至热带作物是因为纬度低;地表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冬季北部山地
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较好。
(3)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整体总结及迁入集中地的说明。
读图可知,
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地区迁入人口少。
【点睛】
物种丰富区域的共性特征:纬度较低;海拔高,地表高差大,相对高度大;迎风坡,水热组
合变化多;外界干扰小等。
(2018·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
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17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材料二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和8836美元。图18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
均GDP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一般
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图19
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2分)
(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3分)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3分)
(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4分)
【答案】
(1)澳大利亚 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
(2)先升后降 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
(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
(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
【解析】
人均粗钢需求量与人均 GDP 呈正相关,在人均 GDP 达到 6000~7000 美元之后,人均粗钢需求
量与人均 GDP 呈负相关。目前我国人均 GDP 已经超过 7000 美元,所以我国粗钢需求量将在
短暂升高后呈下降趋势。结合粗钢利润低、我国高端钢材生产不足这一特点,我国粗钢需求
量变化的原因主要与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和产业升级转型有关。(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问
题,主要结合材料三关于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和粗钢产能的变化,从产能、对原料和市场的
依赖性、经济效益、技术水平、能耗及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4)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
对策略主要是针对以上的问题逐条进行整治。如去产能、拓宽原料进口渠道、加强技术研究、
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环保力度等。
(2017•新课标Ⅱ卷)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
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
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 1)。据此完成 1—3 题。
图 1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 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答案】1.C 2.D 3.D
【解析】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
更加广泛。故选 D。
考点:区域的划分及界线,区域特征。
【点睛】该题需要充分理解文字材料信息,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由于
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体现了长江
对两岸地区的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结合架桥和合作更加广泛的材料信息,有利于理解交通
的主导作用。
(2017•新课标Ⅲ卷)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 年 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
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 1 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 1~3 题。
1.图 1 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图 1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答案】1.D 2.B 3.D
考点:人文景观、自然地理特征和地方剧种。
【点睛】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因
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
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
(2017•北京卷)图 4 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 6、7 题。
图 4
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6.A 7.B
考点:土地利用类型,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内蒙古和贵州两省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判断土地利
用类型Ⅰ、Ⅱ分别是耕地、牧草地,从而再判断甲是哪个省级行政区。!网
(2017•江苏卷)图 12 为“2012 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读图回答 23~24 题。
23.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
市
24.与 N 类城市相比,M 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单位 GDP 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 GDP 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答案】23.CD 24.BC
【解析】
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7•江苏卷)图 13 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 GDP 年均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 25~26 题。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A.东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 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 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 GDP 年均增速最接近
26.1978~2015 年我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 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答案】25.BD 26.AB
【解析】
考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 4—5 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图 4 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
1987—2010 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 2010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4.据图 4 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
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
业原料短缺
5.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
场远近
【答案】4.A 5.B
【解析】
5.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
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
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
转移。故选 B。
考点: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
【点睛】本题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
移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
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 4 题,要结合图示信息和区域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第 5 题,要
明确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
和地价的上涨是工业转移的原因。
(2017•天津卷)14.(15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 13 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
两项。(6 分)
2016 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 13 所示信息说明原因。(3 分)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
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6 分)
【答案】
14.(15 分)
(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
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
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图示来看,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
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题干中可知,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
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承德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能够带动该
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而能够扩大区域的就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
善,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提高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从而减少旅
游资源的破坏。
考点:影响交通密度的因素、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京津冀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交通分布的因素、影响交
通建设的因素、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
要求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交通密度大的原因,主要从需求量和建设条件来分析,同时注意对
图中有效信息的提取;第(2)题,注意要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第(3)题,注意审题,
该题主要是考查的是区域在交通完善后,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后,进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
析的前提是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不要盲目地从交通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面作答。
(2017•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 15 为“2012 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
意图”。
材料二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 16 为“2005~2013 年江苏
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______
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6分)
(2)据图16,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_______(4分)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
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_______(3分)
【答案】
(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的跨区域调配;
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
【解析】
(2)根据图 16 可知,苏州、无锡和常州市位于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人口增
长快,耕地面积少,粮食增产慢;徐州、盐城等苏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江苏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可从市场需求、技术、生态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分析。
考点: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区域农业发展。
【点睛】解答该题主要是理解人口变化和粮食增产之间关系,流动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不
断提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增产速度慢。新中国之所以成功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主要经验有:改革农村生产关系,扩大粮食的市场调节范围,合理调整粮食价格,调动农民
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
平,增加农业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2017•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17 年 4 月 1 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 100 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
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 17 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图 18 为“我国 1980 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
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_______(4分)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
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
有_______。(4分)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
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
设施条件。______(4分)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______。
(1分)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解析】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
考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点睛】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
容城、安新等 3 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
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
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 100 平方
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 200 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 2000 平方千米。雄安新区定位
二类大城市。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
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
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6•海南卷)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 1991 年成立至今,
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
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 7—9 题。
7.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A.吉林省市场 B.东北市场
C.全国市场 D.欧洲市场
8. 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A.减少运输成本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 D.扩大市场占有率
9. 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答案】7.C 8.C 9.B
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
【名师点睛】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影响产
业的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2)市场因素,
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3)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
工培训等;4)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
贵和环境污染等。
(2016•江苏卷)图 8 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 15-16 题。
15.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信息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 ④⑥ D.②③⑥
16.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②③ ④⑥ D.①③⑤⑥
【答案】15.A 16.C[]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地理信息技术即"3S"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
统(GPS)和数字地球技术,这些问题在做题时要区别开来。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
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做题时我们要认清它是要在计算机里处理,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
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是一种数据处理的过程。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
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
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
来识别地物。解答时要它是通过电磁波进行的,它可以直接实时得到信息,获得的信息主要
是以图片形式。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主要
是用来定位和导航。
(2016•上海卷)(八)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
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
15.2000 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16.图中数据显示,从 2000 年到 2010 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5、A 16、B
考点:考查我国的经济带。
【名师点晴】这道题考查学生看图能力。直观的读图,加以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
2000-2010 年十年间,人口流动的变化主要是经济因素。省际间的人口、县际间人口及县内
人口变化,只在认真读图都可看出;经济发达,吸收外来人口;经济落后,人口外迁。
(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
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1 万年(图甲)、距今 5 千年
(图乙)和距今 5 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 1、2 题。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 GPS 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 GIS 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答案】2.D
(2016•浙江卷)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
图中 X 轴表示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 轴表示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
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 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
7、8 题。
7.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 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8.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 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 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 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答案】7. B 8.A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题干的提示“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X 轴和 Y 轴表示的含义,
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区别。降低能耗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关注的话题,主要依
赖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016•新课标Ⅱ卷)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
图 1 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 3-5 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4.20 世纪 90 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
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3.B 4.A 5.D
考点:本组题考查产业转移知识,具体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组题以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转移为背景材料,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及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第 1 小题明确“家电组装
工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合图示信息,产业逐渐转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因此劳动力
成本是转移的主要因素。第 2 小题有材料可知,越南劳动力价格比中国具备了优势,但经济
发展水平不如中国,市场条件不如中国。该题关键在于越南和中国的优势对比。第 3 小题,
中国家电产业在丧失劳动力优势后,应该加大科技,研发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
市场的竞争力。该题考查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方向。掌握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和迁移是解题
的关键。
(2016•新课标Ⅰ卷)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
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
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 20 时左右至次日 10 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
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
种植规模。1983 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 20 世
纪 90 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 年,横县获“中
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80%以上,占
世界总产量 60%以上。图 5 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
分。(4 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
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
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考点:工农业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广西横县地理位置和茉莉花种植为背景材料,从地域认知到人类活
动,设问细致灵活,注重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探究问题的能力。(4)设问自由度高,
能很好的评价区域发展观。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答题。该开放性的问题与以前的高考试
题略有变化,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一改过去正反观点进行选择然后
论证的情况。
(2016•上海卷)(十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 11 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
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 7100 千米,宽 15 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
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
进适应性树种。
3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2 分)
3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6 分)
3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2 分)
3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 11 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
特性。(4 分)
35.对 11 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4 分)
【答案】
3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3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
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
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3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
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3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
漠化的蔓延。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
31.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带终年受副热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
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
32.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
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
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
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考点:考查荒漠带成因。
33.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人为
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考点:考查荒漠化治理。
考点:考查荒漠的治理。
【名师点晴】这道题以北非的荒漠-草原过度带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特征理解
及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地处副高压和东北信风的影响下,盛行下沉气
流,终年干旱少雨;它分布在纬度 20°-30°的大陆西岸和内陆。看图时,该地区北部就是
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 10°-20°纬度间,结合两个气候带分布规律,图示绿色
长城就是两个气候带的过度带。
北非的荒漠化主要是人口增长快,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的。治理措施就是从这两方面
入手。
根据自然环境分析适应当地环境强的树种的特性,要结合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
荒漠化的治理,是多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必需进行国际合作。
(2016•新课标Ⅱ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
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 1931 年
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 4 示意罗纳河流
域的地形。
(2)表 1 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
成表 1。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5 分)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 分)
【答案】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 (防洪)(本小题共 5 分)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
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
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本小题共 4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2)该题主要考察河流的治理措施,整治河道,截弯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
减少洪涝灾害,开发河道的航运功能;梯级开发,整理河谷可以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
整理河谷可以利于本地的土地开发。
(3) “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拥有重要的作用与权
力,此题可以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管理局的建设的原因。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
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和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有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
行政区、各部们的利益,河流流经地区较多,开发和整治困难较大,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
一个统一的机构作为保障,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考点: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三题,“国立罗讷河公司”的成立于“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建立相似,可以进行知识
迁移。第四题主要考查河流生态的恢复,“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河流的生态的作用
可以从改善水文条件,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等方面分析。
(2016•浙江卷)36.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 分)
材料一
图 1 为某区域略图,图 2 为图 1 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 1 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
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 2 亿吨的泥沙,图 1 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 8 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10 分)
【答案】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
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
坏,水土流失。
【名师点睛】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河流名称及分布、山脉分布、道路分布及
气候统计图中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农业自然区位条件分析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
展开;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要掌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规律;河流含沙量要从水量大
小、流域面积和水土流失状况等角度综合分析。
(2016•新课标Ⅲ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 5 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 1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
中的 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 7 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 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 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 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 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
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 分)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3 分)
与谁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3 分)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 70 天)。(3 分)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
分)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2 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
输电);(2 分)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 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
金不足。(2 分)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
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4 分)
能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2016•江苏卷)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
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 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
国于2016 年3 月15 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
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图14 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15 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15 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4 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这主要是因为。
(3 分)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
在月份。(3 分)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严重
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4 分)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
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4 分)
【答案】
(1)昌都 冬冷夏凉 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 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 海水倒灌,生态
环境恶化
(4)旅游 航运 资源开发利用 安全 环境保护 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 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考点:气候图的判断,河流的补给、河流的开发、国际合作等。
【名师点睛】
解答流域开发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流域的自然条件,所以考试中会出现许多的有关流
域自然环境知识的题。对本题我们首先要对气候类型的图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观察图中最大的区别是气温,同时左图中的几个城市在气候方面的差别也是气温。
所以气温就是解题关键。所以在做题时要抓住主要的问题。
解答河流补给问题时,我们大致从这样的步骤去分析。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
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河流的汛期出现在雨季。解答这部分
题目时我们首先要分析是否是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量大的地区一般都是以以雨水补给为主。
季节性积雪融水,河流流经地区,冬季往往严寒多雪;随着气温的回升,积雪融化汇入河流,
汛期多出现在春季或初夏。如由于积雪的融化,我国东北的河流会形成春汛。在流量曲线中
表现为两个洪峰。
冰川融水,多为内陆地区的河流,水源来自高山地区的冰川,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
化,汛期出现在夏季。如我国西北地区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
冰川融水。在观察图时要注意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密切。
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段径流起调节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削减河流洪峰,在
枯水期补给河流,增加河流的径流量。
地下水,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但补给量较小。
(2016•上海卷)(二十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精准扶贫,需要厘清贫困
的主要原因。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云南省怒江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 98%以
上。
材料二:怒江州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 41.31%。
材料三:怒江州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梯级电站建设淹没了部分谷地农田。
48.说明影响怒江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
(6 分)
49.简述怒江州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4 分)
【答案】
48、主要问题: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规模已经超出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
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大,地表破碎,境内可利用土地较少。
人类活动原因: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较多,梯级电站开发淹没部分谷底农田。
49、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
生态功能区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考点: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名师点晴】怒江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三大产业发展问题,题目要求从自然和人类
活动两方面进行分析。这道题要结合资料给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进行分析:即山多、平原少,
可用土地少,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全州土地总面积,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水能淹没土地。
怒江州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回答其相应的对策:利用当地现有
的条件发展经济------山多、生态用地多,可发展旅游业;山多有特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加工
业。
(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
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
《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767 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D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一)(2015•上海卷)“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
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
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3、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
A、大洋洲、西欧 B、东欧、东南亚 C、中亚、西亚 D、东亚、南亚
【答案】1、A 2、D 3、C
3、中亚与西亚因深居内陆或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C 正确。
考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文化差异与环境差异。
(2015•福建卷)图 1 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答案】1.D 2.C
考点: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业生产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
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且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的规模相当。所以判断是否属于混合农业,一
是看该地农业生产类型的多少,二是看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是否达到一定规模。生态农业的
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
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2015•江苏卷)下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下图为根据 1973、2009 年遥感影像
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 900 平方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上左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18.上右图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 1800 平方米 B.增加了 1800 平方米
C.增加了 2700 平方米 D.减少了 2700 平方米
【答案】17.A 18.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某地两年的遥感影像和数据资料为切入点,简单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
技术的掌握情况。第一小题考查遥感影像的判读,图片判读关键是地表起伏对光线的吸收和
反射特征差异;第二小题具体考查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计算,该题计算只要比较出两个年份
“1”和“2”的变化数量,再乘以每个方格代表的面积即可。
(2015•江苏卷)下左图为 1971-2008 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 GDP 变化率,
下右图为 1971、2008 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 GDP 碳排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日、德三国人均 GDP 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B.美、日、德三国人均 GDP 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 GDP 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D.1971-2008 年单位 GDP 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26.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 GDP 碳排放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 D.缩减生产规模
【答案】25.CD 26.BC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之路。
【名师点晴】本题组热点话题“低碳排放”为切入点,考查可持续发展之路,考查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本题设计的要素较多,两个年份,两种现象,四个要
素,还要搞清每个要素所能反映的地理事象特征及变化规律,做到这一点,两小题选对不难。
(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
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 2 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
列各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5、C 6、D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5•海南卷)1994 年 1 月 1 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
效。下图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6. 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 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 )
A.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B.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C.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D.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7.1995-2000 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美国近 B.通关税率低
C.生产成本低 D.生产技术高
【答案】6.C 7.B
【解析】
试题分析:
6.从图中可以看出,1981-2000 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占美国进口服装
份额逐渐下降。服装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美国相比,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
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成为美国主要的服装进口地,随着上述地区劳动力成本(人力成本)
的上升,美国进口服装逐渐转向其它地区。
7.和美国相比,墨西哥劳动力成本较低。1994 年 1 月 1 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墨西哥向美国出口产品的通关税率大幅度降低,导致其后墨西哥向
美国出口服装逐渐增多。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2015•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 2013 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11.6%,占全国产量的 23.9%。钢铁产
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 50%和 4%。材料二 下图
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1)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 T 业基地的条件是 ▲ 。(3 分)
(2)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 ▲ 。(2 分)
(3)分析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利弊。
利 ▲ 。
弊 ▲ 。(4 分)
(4)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 ▲ 。(4 分)
【答案】(13 分)
(1)煤、铁资源丰富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工业基础好(任答 3 点)
(2)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易造成京津地区大气污染 位于水源地的上游,易造成京津地
区水源污染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任答 2 点);加剧水资源短缺
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加大能源、交通压力(任答 2 点)
(4)调整钢铁工业布局 加大科技投入 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环境保护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5•四川卷)13、(3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 2013 年 4 月 26 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
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
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
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 6),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 7)
(1)川企产品利用“蓉欧快铁”出口,请分别指出其相对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的突出优点。
(6 分)
(2)据图 7,描述图 6 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6 分)
(3)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12 分)
(4)一列装有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的“蓉欧快铁”奔驰在途中,判断列车的运
行方向,并结合汽车生产条件,分析该列车终到站所在地区汽车生产的区位优势。(6 分)
【答案】
(1)(6 分)比航空运输费用低(2 分),运量大(2 分);比海洋运输时间短(2 分)。
(2)(6 分)高原、山地为主(2 分);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
分布在中部(2 分);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2 分)。
(3)(12 分)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2 分),多暴风雪(2 分);内陆地区,气候干
旱(2 分),多风沙(2 分);季风气候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2 分),易发生滑坡、泥
石流(2 分)。
(4)(6 分)自东向西(2 分)。欧洲中部地区有传统工业区,原材料丰富,协作条件好(2
分);汽车制造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2 分)。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主要交通方式特征比较,区域主要自然特征及灾害类型,区域经济发展
条件。
【名师点睛】
掌握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特点,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能够运用题目中
的材料、图文信息,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回答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特征两方
面描述。影响现代交通线路修建的因素,主要考虑山区修路的困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工业发展的优势主要从原料、技术、资金、基础设施、区域协作条件等方面分析。
(十七)(2015•上海卷)在全球化和产业重组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扩散趋势越来
越明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 分)
地理研究中常常用某一区域内某行业的就业人口密度(即某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
人口的多少)来衡量该行业在该地区的集聚程度。就业密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行业的集聚和扩
散趋势。
41.由图甲可见,与 2000 年相比,2009 年上海的黑色金属冶炼业就业入口密度大幅下降,
而长三角其他地区密度仍然很低。这主要是因为该行业属高耗能的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在上
海产业调整中,部分产能被淘汰或转移。长三角其他地区由于矿产资湖、能源匮乏,该行业
—直不是重点发展行业。据此,以 2000 年为基准,分别分析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电子
通讯设备制造业 2009 年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及主要原因。(12 分)
42.归纳 2000 年到 2009 年上海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策略,并评价其合理性;(4 分)
【答案】
41、由图乙可见,与 2000 年相比,2009 年长三角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密度均增加,除
上海外,还出现了两个就业密度较高的中心区域(2 分)。因为上海交通便捷,人口密集,
市场大,可以继续作为该类制造业的中心(2 分)。而长三角其他地区劳动力成本、地价较
低,具备承接产能转移的优势,尤其是原来轻纺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更快(2 分)。
由图丙可见,与 2000 年相比,2009 年上海作为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中心,其就业密度
继续上升,同时在邻近地区又出现了另外两个高密度就业中心区域(2 分)。因为上海交通
便捷,科技水平较高,有利于该类制造业发展(2 分)。而紧邻上海市区的长三角其他地区
商务成本较低,且可以共享上海的交通、科技等资源,能够承接该行业的产能转移(2 分)。
42、基本策略:淘汰和转移高耗能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继续保持与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2 分)
合理性评价:这种结构调整既充分发挥上海的技术市场、交通、劳动力资源的综合优势;也
为当地众多劳动力保留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这符合上海社会、生态、人口和经济协调
发展的战略要求。(2 分)
考点:产业结构调整。
(2014·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
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 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 5、6 题。
5、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6.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2014·广东卷)10.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
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2014·安徽卷)2013 年 12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
要规划目标到 2020 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
功能区(图 7)。完成 23-24 题。
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Ⅰ、Ⅱ
24.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Ⅰ区,A 选项正确;铁路建设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因地形地势影响成本较高,B 错;商业网点
城市化地区密度较大,C 错;承接外来产业转移只有在当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城市化区较
好,D 错。即选项 A 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4·四川卷)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放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
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 5-6 题。
5.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6.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5、A 6、B
【解析】
(2014·江苏卷)图 15 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 25-26 题。
25.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 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
26.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牧,在绿洲边缘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基本农田,禁止过度樵采等,故答案选 C、D。
考点: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2014·福建卷)图 1 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 1~2 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2014·江苏卷)图 5 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 9-10
题。
9.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 RS) B.地理信息系统( GIS)
C.全球定位系统( 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2014·重庆卷)图 3 示意某 GIS 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
(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 2,
完成 11-12 题。
11.若图 3 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
对应的图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若在该 GIS 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 300m,宽为 220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
1:1000 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A.A4 纸(29.7cm×21cm) B.B4 纸(36.4cm×25.7cm)
C.A3 纸(42cm×29.7cm) D.B3 纸(51.5cm×36.4cm)
(2014·江苏卷)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 1988 年的 12 亿澳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170 多亿澳元,2013 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图 8 为 2011 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
商品和服务种类。读图回答 15-16 题。
15.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产业是
A.石油开采 B.家用电器制造
C.金属矿开采 D.交通设备制造
16.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航空运输发达 ③经济水平相当 ④经济互补性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4·北京卷)40、“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
长江经济带。读图 20,回答第(2)题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10 分)
(2014·新课标 I 卷)36.(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下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
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
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 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 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 分)
车安全,危害乘客和物资的安全。
(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
只有种草或用石块压沙。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风沙灾害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2013 高考题浙江卷)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 4 种(图 1),城市的
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 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
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第 6 题。
1..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图 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①
④
⑥
③
⑤ ⑦
⑧
②
第6题图3
①
④
⑥
③
⑤ ⑦
⑧
②①
④
⑥
③
⑤ ⑦
⑧
②
第6题图3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的利用以及商业的布局的
区位因素分析。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本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
个阶段,并叠加相关的地价变化进行分析。在第Ⅰ阶段,③④⑤⑥中,丙为中等地价,只有⑤符
合条件。但在后来的第Ⅱ阶段甲、乙、丁三地为中等地价,①②③④⑥⑦为中等地价,综合
可知,其中③④⑥位于不符合条件,所以符合条件的有①②⑦,故答案选择 B。
(2013 高考题江苏卷)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 7.0 级地震。在震后救灾
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
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
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 3~4 题。
2..BDS 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命题立意】该题目较易,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新情境,考查同学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的关键在于材料中“BDS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
统”,故选择③、④两项,而①项为遥感的主要作用;统计灾区经济损失,需要 GIS 的参与。
3..芦山地震与 2008 年汶川 8.0 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
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以芦山地震为背景,考查地震相关知识,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①芦山地震 7.0 级相比汶川地震 8.0 级震级较小;②地震的发生具有突发性,
预报较为困难,未能提前预报,故排除。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在汶川地震以后,无
论政府还是个人,抗震意识增强、反应及时,有效降低了损失。
(2013 高考题安徽卷)图 7 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 23~
25 题。
4.. 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B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 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
城市人口比重 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
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
段的特征故选 B 项。
5..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答案】D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
【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 1985 年——2010 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
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
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 B错,D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
海域迁移的信息,C 错;第二产业就业比 2000 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 1995 年快速提
高,故 A 错误。
6..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A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
的综合能力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
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
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
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选 A。
二、双选题
(2013 高考题江苏卷)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
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
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 13 所示。读图回答
23~24 题。
7..“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
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答案】A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影响陆地水体更新自净能力的因素,中等偏难。
【解题思路】该题目设问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也就是其更新慢的原因,联系所学水循环相
关知识,即水循环速度较慢的原因。A、C 入水和出水量小,更新慢,周期长;B 选项,该地
为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对于水体更新周期影响不大;D 选项全年高温,有误,昆明
四季如春,且蒸发量大应为更新快、周期短的原因,故选 AC。
8..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答案】B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题思路】跨流域调水是对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的影响,不会影响到该区域的降水状况,故
排除 A;也并不能减少昆明污染物的排放量,故排除 C;本题关键在于材料中“为缓解‘昆
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的叙述,所以选择 B,增加来水量,加快水体更新,解决滇池
水脏问题;D 选项,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昆明水少的问题。
三、综合题
9..(2013 高考题浙江卷)(26 分)2013 年 1 月 17 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
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
完成(1)-(3)题。
材料一 据环境保护部 2013 年 4 月 19 日发布的第一季度 74 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
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 图 1 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图 2 为舟山市 2007 年和 2010 年三
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1)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是、。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
。(10 分)
(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
成为我国铁矿砂等
大宗商品重要中转
地的主要原因。
(8 分)
(3)说出 2007~2010 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
作用的差异。(8 分)
37.【答案】
(1)大气污染物排放少;风力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等。 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
沙雕、海鲜美食等。(可任答三点)
(2)舟山群岛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
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3)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
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本题以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的国家级新区的素材为载体,综
合考查环境、旅游、港口、产业结构等相关知识。
第(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境质量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舟山
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少,沿海地区,海风较大,风力大可以使空气
质量提升。同时受海洋的影响大,海洋对其空气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舟山普陀山山我国四
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所以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
开发旅游资源,如发展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雕、海鲜美食等。
第(2)题,本题考查舟山港的区位。港口的区位因素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
然条件中包括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域条件有舟山群岛港口航道深、岸
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陆域条件也有货物集散地、便利的交通。社会经济条件方面,
舟山港辐射范围广。我国长江流域的钢铁工业发达,铁矿进口量大,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运。
第(3)题,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对城市化的影响。根据图示:2007 年-2010 年舟山
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工业化对城市化推
动有限,转移的人口较小;大量的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
第 37 题图 1 第 37 题图 2
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10..(2013 高考题天津卷)(30 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 10~35℃,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
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图 6 图 7 黄山云海
(1)图 6 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你是依据图 6 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
列举两条并说明。(9 分)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 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 分)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
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6 分)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4)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 7 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6 分)
(5)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3 分)
12. 【答案】(1)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
低;地理环境接近)。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4)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5)保障游客安全。
【试题立意】本题以安徽省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人类产
业活动的区位因素、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
题(旅游景观的欣赏和旅游活动的设计)。
【解题思路】
(1) 考查茶树的生长条件,难度偏易。题干中有“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 10~35℃,年降水
量在 800 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乙在淮河以南,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 800 以上,从等高线图中可看出为低山丘陵去,排水性能良好。
观景台
(2) 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在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同时要考虑迁
出地与迁入地的空间距离。
(3) 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本题解答时要注意是对“城市产业的影响”,而不是对城市的影
响。
(4)考查的是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欣赏的内容。云海属气象景观,故要在高处选择时间。
(5)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的安全常识。
1.(2012 年安徽文综,25,4 分)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A 跟踪产品流向不能用遥感,遥感是获取面状信息,是落实在空间上的地物,所以 B,C,D
都错误,故选 A。
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要把握三者的差别:遥感是实时快速获取面状信息,全球
定位系统是获取点状信息(经度,纬度,海拔),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有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的
功能。
2.(2012 年广东文综,8,4 分)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
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 )
A.GIS B.GPS C.RS D.手工绘图
解析:A 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已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要准确划定自然保
护区范围要用到的技术是 GIS。GIS 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
系统”。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 GIS,故答案选 A。
3.(2010 年上海,22,2 分)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 RS 和 GPS 技术
可以监测( )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④污
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C 本题结合世界上典型的污染事件,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 GPS 定位污染海
区的准确位置,利用 RS 可以监测污染海区的变化;RS 不能精确分辨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而
监测石油日泄漏量还需用到 GIS 技术。
3.(2012 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7,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
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的分布推出该区域位于南美洲低纬度,秘鲁的西海岸,东侧为
安第斯山脉,气候干旱的原因有沿海地区深受寒流的影响;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热带沙漠
气候,蒸发旺盛等。第(2)题,东侧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沿海地区
地势较低,地下水丰富。第(3)题,该题为开放式题目,选择应大力发展或不应大力发展都可,
但必须提出相应的理由。应大力发展的理由主要从经济效益角度回答;不应大力发展的理由
主要从资源和环境角度来回答。
答案:(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
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
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3.(2012 年北京文综,36,36 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3)比较图(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2010 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4)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地形会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形态、密度、分布、规模等,再结合图示信息来
组织答案。第(2)题,三角洲是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的结果,该题要求简
述,所以需要解释泥沙沉积的过程。第(3)题,比较图(a)、(b),(b)图河道变窄、分叉变少,其
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围绕哪些人类活动会导致河流的补给减少,径流量下降。第(4)题,大型
钢铁企业的建设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就业、第三产业以及相关产
业的发展等方面。第(5)题,华北平原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从气候、水源、自然
灾害等角度分析,防治措施主要针对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
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答案:(1)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
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4)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集聚;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岗位
和经济收入。
(5)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
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措施类试题有一个答题的一般思路,即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找出针对性的措施。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先设问原因,再设问措施,即使题中没有针对原因的考查,分析时也应从
原因入手进行分析。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
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
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012 年安徽文综,28~29,8 分)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
“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如
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如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读图,回答 1~2 题:
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
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水银行”买入 “水银行”卖出
年份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 m3)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 m3)
1991 0.10 10.12 0.14 8.15
1992 0.04 2.34 0.06 1.97
1993 0 0
1994 0.04 2.72 0.06 2.09
2.1993 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解析:1.B 2.D 第 1 题,据图信息可知该区域北部位于 40°N 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
性气候,气候湿润;中部和南部位于 35°N 附近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光热充足,适宜种
植水果和蔬菜,所以农业用地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南部,且从题目中信息可知中南部聚落较北
部密集,从图中水系看并不是南高北低,所以 A,C,D 都错误,故 B 正确。第 2 题,从表中看只有
1993 年没有运作“水银行”,这说明这一年该区域中部和南部降水有所增加,水资源较为充
足,故 D 正确。
(2011 年高考北京卷)图 7 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忠信城区月交通事故次
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10-11 题。
图 7
10.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答案】C
【解析】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第
10 题,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
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
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也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范畴了,故选 C。
11.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地区
A.甲地是城市忠信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答案】D
【解析】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致呈环状分布,可
初步推断,该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城市的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
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甲地位于环线,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 A;乙地为市
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 B;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
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 C;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
发达,商业网点密度应该东部大于西部。
(2011 年高考山东卷)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
重要措施。完成 1-2 题。
1、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2011 年高考浙江卷)某市寻找合适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
坦;②距河流 1km 范围内。流 1km 范围内。图 3 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
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 1km2(该区面积共 16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
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
“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
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 7—8 题。
1 1 0 0
1 1 0 0
1 1 1 0
0 1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1 0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1 1
7.图 4 是四幅“河流” 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图 3 中的信息资料,结合材料中所列举的
要满足的两个条件:地形平坦和距河流 1km 范围内,综合判断图(2)是正确的评估值图。
8.跟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图 5 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图 5
A.甲、乙 B. 乙、丙 C.乙、丁 D. 甲、丙
【答案】A
【解析】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图 5 中的甲和乙是最适合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2011 年高考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 2。1848 年修通联系
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 年,芝
加哥人口达到 100 万。20 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 20
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 3-5 题。
1 乙 0 0
1 1 丙 0
甲 1 丁 0
1 1 1 1
3.1848 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答案】D
【解析】结合题干中信息“1848 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
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则可知芝加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
转运地点,是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
4.20 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答案】A
【解析】20 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还没
有形成钢铁工业基地。所以 20 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
农村地区。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答案】B
【解析】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通过河运运输煤炭和利
用五大湖运输铁矿石,芝加哥本身没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
型工业。
(2011 年高考江苏卷)28.图 17 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 18 为佛山市顺德区
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 分)
图 18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顺德区家具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011 年高考全国卷)39.(60 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地理部分为第(2)
(5)问)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
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现代历
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材料二
图 10 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 2000 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2300 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 分)
材料三
延安市位置见图 9。延安市土地面积约 370 万公顷,人均页 1.7 公顷,且土层深厚,适
生作物众多;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
明地下矿藏 10 多种,其中是有储量 7.5 亿吨,煤炭 71 亿吨。延安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目
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7 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山等。
(5)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10
分)
(2011 年高考天津卷)13.(29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 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8 分)
(2)M 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6 分)
(3)图 9 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
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6 分)
S 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 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9 分)
【答案】
(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
温。
(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 河支流多,汛期上
游来水量大)。
(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
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
灌方便)。
(4)S 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
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
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解析】
(1)Y 市所在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1 月冬季受西南风(盛
行西风)影响,该盛行风从海洋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形成了丰富的降水。
(2)M 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
暴雨和风暴潮,易发生洪涝。
(3)棉花产地分别为尼罗河三角洲和我国长江三角洲,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太阳辐射较
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因而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
沃的自然条件。
(4)S 市是我国的上海市,该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
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
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2011 年高考四川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
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国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
源。
(3)请在答题卡数码代号的横线上,回答图 12 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
人体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6 分)
材料四:亚马逊河河河口位置(图 13)
酸雨 ① 残留大气中② ③危害人体健康燃烧煤、石油、天然气酸性气体 排放与水汽结合 经人体生理活动导致河湖水
(4)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四,分析亚马逊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
原因。(6 分)
(5)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8 分)
【答案】
(3)(6 分) 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 分);②酸化(2 分);③呼吸(2 分)
(4)(6 分) 河口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2 分);
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2 分);
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2 分)。
(5)(8 分)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2 分);
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2 分);
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2 分);
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2 分),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
能资源丰富。
【解析】第(3)题,根据箭头提示回答;第(4)题,河口潮汐潮位高与河口形状、盛行风、
河流径流的顶托等有关;第(5)题,分析风能资源丰富,需要从“有什么风”和“为什么
风大”两方面分析,解答时注意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风,既有季风、台风,还有每天的海陆
风。
(2011 年高考重庆卷)39.【地理部分】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
半岛南北差异化德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图 7 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
素分布状况,表 2 是图 7 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德年内分配表。
表 2
3~5 月
(占全年%)
6~9 月
(占全年%)
10~11 月
(占全年%)
12~2 月
(占全年%)
年均降水量
(毫米)
雄基 15.8 70.5 11.0 2.7 767.8
新义州 15.9 72.9 7.9 3.3 1050.0
全州 17.9 66.9 7.5 7.7 1240.7
西归浦 29.5 52.2 8.8 9.5 1675.7
(3)图 7 中松林与浦项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优势有哪些?(6 分)
(4)浦项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根据图 7 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源因素与社会经
济因素对钢铁工业布局影响的变化。(4 分)
(5)表 2 中 6-9 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根据
图 7,图 2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8 分)
(2011 年高考福建卷)37.(37 分)图 14 为 R 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
图 14
R 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600m,R 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 100mm,甲国在 R 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
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 河大峡谷呈现出现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
其成因。(7 分)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 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9 分)
(3)分析 R 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8 分)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 R 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
分)
【答案】
(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
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R 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
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 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
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
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
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
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解析】
(1)读图可知,而该区域处于西风带位置,受来自太平洋的西南风的影响,北壁为湿润气
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而大峡谷谷底
湿润气流不能到达,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
(2)读图可知,甲国为北美洲的美国,与甲国(美国)西部沿海地区(洛杉矶和旧金山地
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人才实力雄厚)相比,R 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
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所以 R 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
(3)R 河河口出现断流说明上游来水少,注意题目的提示“人为原因”,结合材料中信息
“甲国在 R 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
工农业的发展”,则说明了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
R 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因而河口出
现断流现象。
(4)注意题目的提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
其它要素跟着发生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参照这个思路来回答,最终会导致下游
地区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2011 年高考广东卷)40.(28 分)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
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 9)
材料二:2007 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图 10)
(1)2011 年 6 月 8 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4 分)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控制,地带性植被是。(4 分)
(3)据图 10,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
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
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6 分)
(5)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
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8 分)
【答案】
(1)巴黎 马德里
(2)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意大利 西班牙 轻(小)
(4)距欧洲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近,消费市场广阔;便利的海洋运输,有利于原料进口和
产品输出;有一定的相关产业基础;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满足重工业的需求;
(5)鼓励人口向巴黎周边地区迁移;鼓励相关产业向巴黎周边地区转移;加强巴黎与周边
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巴黎地区的核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解析】
(1)2011 年 6 月 8 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读图可知三个国家的首都位于北回归线以
北的地区,所以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即白昼最长的是巴黎,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马德里。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是位于地中海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即冬季受西风
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此问注意对关键次
“植被”的理解,多写一个字“带”是错的。
(3)读图 10 中的图例可知,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意大利,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西班牙,
风力发电(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与火力发电(煤炭燃烧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轻。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其工业布局
的特点与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如上海、广州)相似,则从市场、交通、工业协作度、水
资源等来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5)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可以联
想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差异大,参照广东省采取相关措
施:劳动力与产业的双转移,加大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中心地区的辐射带动作
用,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2011 年高考浙江卷)37.(26 分)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 13 为 12 中ⅠⅡ两点连线的
地质剖面示意图,表 3 为乙市工业值构成表。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
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 分)
(2)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说出形成该气源地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6
分)
(3)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8 分)
【答案】
(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
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2)向斜构造;沉积岩。
(3)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重较小。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
降低。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更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以及工业结构特点分析。
(1)根据经纬网和图 12 中的相关信息可以判断为我国的黄土高原北部地区,区域自然环境
特征为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和牧
草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沙地应该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以水土保持为主。
(2)由图 13 的地质构造剖面图可知,该气源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构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应为沉积岩。
(3)根据表 3 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乙城市工业结构特点为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
业为主,轻工业比重较小。且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主要是该市煤炭油气资源
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强。
(2011 年高考安徽卷)33、(30 分)根据材料和图 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
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图 13 表示
上海市 2004 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图 13
(1)图中甲地为(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7 分)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12 分)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11 分)
【答案】
(1)商业区 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2)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
融中心,营销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
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较好。
(3)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
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
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亦可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
【解析】
(1)图中甲地位于上海市中心,交通便利,土地租金高,从图中可知甲地制造业就业比重
比周边低,再根据提示从功能区来分析,图中甲地为商业区。
(2)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布局属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
因,这可从上海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来分析,包括交通、科技、人才、市场、资金、政策等
方面。
(3)注意审题“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则需考虑
到转入区和转出地区产业的区位条件,通过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势条件。
(2010 年高考文综(地理学科)重庆卷)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 5
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
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 5、表 1,回答 11 题。
图 5
11.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 1 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长江下游 C.东北平原 D.黄河下游
(2010 年高考地理(浙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
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
后,处理分析得出表 4,如图 5。读图 5、6,完成 9~10 题。
1 1
1
3
3
3
2
22
X
Y
O
农田
河流
城市
图 5
18
18
19
19 19
1920
20
20
O
Y
X
表 1
9.图 6 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10.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 5 月 1 日正式开园,
会期 l84 天。图 7 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 ll~12 题。
11.据图 7,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5 月和 7 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 月和 l0 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 月和 8 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 月和 10 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0 1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1 1 0
1 1 1
表 1 土石分布 表 2 河流分布 表 3 坡度分布
注:1 土石充足且松散
0 图示贫乏
注:1 河道位置
0 坡地
注:1 高陡
0 低缓
a b
c d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图 6 图 5
表 4 泥石流易发区
冬季风
7 月
8 月
9 月南退
6 月
3 月下旬北进
5 月
10 月初
夏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图 7
12.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图 5 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
市圈 2000 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完成 9-10 题。
9.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 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 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
10.应用 GIS 技术在图 5 甲基础上制作图 5 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1999 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B.2000 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C.各行政区的边界 D.各行政区的面积
(2010 年高考地理上海试卷(文科使用))(六)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14.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15.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①秦腔 ② 窑洞 ③评剧 ④吊脚楼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34.(32 分)根据材料和图 12,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图 5
⑴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 分)
⑵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 分)
⑶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 分)
34.(32 分)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小打小闹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
高原。
(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
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
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
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处长产业链等;优化
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
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性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 5 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
合区域特点)
(2010 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地理)读图 3 和图 4,回答 5~6 题。
40ºN38.0ºN37.5ºN 118.0ºE 119.0ºE渤海黄 河1855 年海岸线1934 年海岸线1954 年海岸线1964 年海岸线图 12 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b图 3oa 荒漠带热带
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 苔原带带带 针叶林林绿常亚带热热带
季雨林带
热带
雨林带 图 4严重退化区轻度退化区相对稳定区 23°26'23°26'0°
5.根据自然在图 3 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A.o→ a 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 → a 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 b 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 → b 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6.根据 4 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A 卷)文科综合)9. 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 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
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 增加土壤肥力
(2010 年高考地理(浙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36.(30 分)图 10 是某区域略同。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6 分)
(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10 分)
(3)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由
哪些负面影响?(6 分)
(4)简析图中 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8 分)
参考答案:
(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条件:天气多变。
(2)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
水网密布;多滩涂。
(3)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温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
沙增加等。
(4)东侧:沿海,航运便利;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
6768
500
200
1000
5897
山峰
河流
等高线
主要城市
80° 70° 60° 50° 40°
10°
10°
0°
5500 1100 千米
200 200
①
200
③
②
④
(2010 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地理)12.(32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 9 中右江的流向为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6 分)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6 分)
广西于 2009 年 8 月至 2010 年 4 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 10。
(3)据图 10 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
情分布的自然原因。(8 分)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
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
(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岸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所起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 11、图 12)。
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9 分)
12.(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
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3)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
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
25°
110°E
23°26'
图例
河流
(米)
2000
1000
500
0
邑 江
右 江
左 江
图 9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图
110°E
23°26'
25°
特旱
重旱
中旱
轻旱
图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0 年 4 月旱情分布图
图 11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景观 图 12 红树林旅游景区的浮桥
表水渗透。打出任意两项即可。
(4)减小放浪,保护堤岸。
(5)景区的吸引物(红树林或旅游资源);能较好的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红树林及生态
环境仍会遭到破坏);旅游者(游客):提高了游客的观赏质量(游客不能接近红树林,影
响了观赏效果);景区的服务业(保护区管理部门):合理利用了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
值,增加了收入(应更好的保护红树林,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每方面可以从正、反任
意角度评价,只要合理,即可得分。
(2010 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6.(25 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
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
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 8 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 A 地月平均气温
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 1 为沪宁杭工业区 B 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
题。
表 1
GDP(亿元)
(当年价格)
第二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
实际利用外资额
(亿美元)
出口额
(亿美元)
1978 2.4 15.5 0.0 0.0
120°E
沪宁杭工业区
B
长
江
31°N
图 8
指标年份
1992 58.5 48.3 1.3 1.2
2000 200.8 59.4 7.1 20.3
2008 1500.6 65.3 16.1 386.8
(1)说明 A 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 分)
(2)2010 年春季 B 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
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 分)
(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 2 内容(6 分)
表 2
工业区
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条件 ①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
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
快捷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
② 等运输方式齐全,
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③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
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 分)
(5)B 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额。据图 8 表 1,分
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
26.(25 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分);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
夏季气温较低(分);日照较少(分)。
(2)
(3)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分);②海洋运输(分);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答对一个要点即可
得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分。)
(5)工业发展迅速(分);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分);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
交通便捷(分)。
(2010 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地理)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结合图文
材料,回答 7~8 题
7.图 5 所示工业部门积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A.原料 B.基础设施
C.燃料 D.消费市场
8.图 6 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2010 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6.(25 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
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
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 8 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 A 地月平均气温
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 1 为沪宁杭工业区 B 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
题。
海渤海 河图 5 天津滨海地区工业地域示意图图
例
工业园区石油化工 电子工业机械工业 航空工业海洋化工 造船工业钢铁工业 海盐石油 机场海港
潮音寺(海神庙) 天津港 海滨浴场图 6
表 1
GDP(亿元)
(当年价格)
第二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
实际利用外资额
(亿美元)
出口额
(亿美元)
1978 2.4 15.5 0.0 0.0
1992 58.5 48.3 1.3 1.2
2000 200.8 59.4 7.1 20.3
2008 1500.6 65.3 16.1 386.8
(1)说明 A 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 分)
(2)2010 年春季 B 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
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 分)
(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 2 内容(6 分)
表 2
工业区
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条件 ①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
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
快捷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
② 等运输方式齐全,
方便快捷
120°E
沪宁杭工业区
B
长
江
31°N
图 8
指标年份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③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
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 分)
(5)B 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额。据图 8 表 1,分
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
26.(25 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分);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
夏季气温较低(分);日照较少(分)。
(2)
(3)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分);②海洋运输(分);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答对一个要点即可
得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分。)
(5)工业发展迅速(分);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分);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
交通便捷(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