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二轮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练带答案详解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考二轮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练带答案详解

ID:433580

大小:47.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高考二轮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名称,是指由各种致病性微 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 类以来,疫病就伴随而生。中华民族始终在同疫病进行着顽 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把疫病的防治和自然环 境、社会人生联系 在一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仅 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 包括哲学、艺术、道德、 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 生之具”的关于 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一部分。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 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 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 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 的养生之道和望闻 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 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 “阴阳 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 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观;形成了“医 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 后,防处事先”的疫病预防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 施治、扶正祛邪的疫病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 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 居处法 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 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 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 “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 杏林春暖”的 医德观。 医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合理同”,密切 关联。医道作为天道与人道在自然与人之 间的体现者和践行者, 从知行合一的实践层面把天道与人道中许多抽象的理念体现出来。 因此,要理解天 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 否则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 层面。 以前,我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时,往往忽视了 这一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 式,为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提供了非常重 要的哲学思想、防治理 论和实践方法。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在《周易》中探 索导致疫病流行的 原因,注意到气候、饮居和疫病的关系。秦汉 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下,从 整体 上来论述医学,它不仅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同时将人 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提出“上工治 未病”的养生、防治疫病的 思想。东汉名医张仲景著《伤寒论》,总结出一套认识疫病的理 论,根据病情 的变化制定不同治法,开创了中国医药对疫病的辨证施治方法。之后,经过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病原和传播 途径的不 断努力探索,至近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认识和防治疫病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对防疫抗灾、救 黎民百姓于病难,起到了不可低估 的作用。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 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 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 战、阻击战贡献智 慧和力量。 (摘编自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光明日 报》2020 年 03 月 16 日 15 版)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道、人道、医道合一使得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由疫病医学 演变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综合性的人 文生命学。 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华医道的核心,促进了中华医道观的 形成,并具体指导了中国医学对疫病的预防、 治疗。 C.天道与人道中的许多抽象理念要通过医道在实践层面加以 体现,因此只要了解了医道,我们理解天人 合一就会突破抽象的 哲学层面。 D.《周易》在探讨疫病流行的原因时,注意到其与气候、饮 居的关系,此即医道与天道、人道合一思想 的具体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第一段从解释“疫”的含义发端,指出中华民族在同 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天道、人道、 医道合一的思想。 B.文章中间四段集中论述了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在 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影响。 C.文章指出医道与天人合一思想“道和理同”,对理解天道 和人道思想十分重要,但在探讨时却忽视了 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D.文章最后一段阐明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 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与创新对于今天抗疫的 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 含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 B.经过历代医家对疫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探索,中医形 成了应对疫病的理论体系。 C.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悬壶济世与经纬治 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中国传统医学观不仅关注医术,而且重视医德,这对我们 现代医学观有重要启示。 【答案】1. D (A“由疫病医学演变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综合 性的人文生命学”错误,曲解原 文“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 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哲学、艺术、 道 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之意;B、“具体 指导了中国医学对疫病的预 防、治疗”错误,天人合一思想是一 种哲学思想,不能对中国医学提供具体指导;C、“只要„„ 就” 的说法错误,过于绝对。) 2. C (“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陈述对象错误,张冠 李戴。) 3.C(“悬壶济世与经纬治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错误, 两者并无必然联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儒”型知识阶层出现于我国的中古时期,从根本上代表 着我国政治型文人的基本文化人格特征,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政 治运转和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儒”型知识阶层中的代表人物多集政治高位、文坛宗伯 和学林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其发 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从思想观念的初步成熟到现实文人阶层的大量 涌现,再到文士个性的分化流变等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各具 风采的典型士人,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深刻体现出“文儒”发展 的嬗变轨迹,并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文化风采。南北朝后期是“文儒”思想观念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与 当时南北方的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其文化上的争锋实 际隐舍了争夺文化主导权的意味。虽然此时的“文儒”还未形成 一个影响广泛的知识阶层,但在思想观念意义上已渐趋成熟。 盛唐时期是“文儒”型知识阶层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 期,大量“文儒”型士人不断涌现,以张说、苏珽为代表的“燕 许大手笔”式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人物,作为时代文化心态的 典型表现,深刻影响着当时著名文人的创作和思想。李白、王维、 杜甫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无不受“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影 响而具有其心态特征。 更为重要的是,汉宋儒学的嬗变强化了“文儒”文化影响的 普遍性,重塑了我国宋代以后文人的文化身份和思想观念。宋代 以后,中国进入“近世”时期,古典文明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格 局模式,其中体现于文人形态方面,则是明清时期的“文儒”型 知识阶层大致延续两宋模式,分成在朝为官的政治型、修身治学 的思想型和潇洒为文的文艺型三大群体。在遭逢时代变迁与政治 浮沉的特殊背景下,他们会适当调适思想心态,寻求自我精神的 安顿之所。 “文儒”带给我们的文化启示,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点:一是 唐宋以来古典型士人的思想心态与“文儒”密不可分,儒学作为 影响我国士人心态最为深刻的学说流派,其魅力正是通过“文儒” 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是与“文儒”互为表里、我国古代特有的“文”之观念, 既不同于清末民国初从西方传入的纯文学观念.也不同于今日生 活中对文学的认识。“文儒”给我们展现的是生动的中国古典之 “文”的美妙图景,这无疑对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话语 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儒”是先秦儒学“尚文”传统长期孕育的士人典型代表, 其融汇政治、学术与文学的特征,不仅规范了古典士人的政治取 向和文化情怀,对我们今天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重塑中华文明 的新气象与新格局也具有积极而深刻的启迪。 (节选自李伟《文儒》,《光明日报》2018 年 01 月 08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儒”型知识分子集政治高位、文坛宗伯和学林领袖等 多重身份于一身,其形成历史久远,对政治及文化发展都产生了 深远影响。 B. “文儒”作为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纵观其发展历程,大 致经历了思想准备、现实涌现、个性分流三个阶段,展现了不同 的时代特色。 C. 由于争夺文化主导权的需要,南北方的统治阶级普遍重视 文化建设,为“文儒”在南北朝后期形成广泛影响力的知识阶层 奠定了基础。 D. 唐朝是“文儒”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期,涌现了大 量文儒型士人,证明“文儒”文化影响的普遍性得到了强化。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衔接与过渡自然,中心主旨 突出,全篇论述浅显易懂。 B. 文章全篇围绕儒家学派这一话题,阐述了其产生、发展的 过程,并明确指出其影响。 C. 文章前半部分从三个发展阶段论述“文儒”的时代影响, 举例手法使其更具说服力。 D. 文章结尾部分从思想观念、文学观念等方面阐述了“文儒” 对当今社会的文化启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文明格局模式逐渐稳定,使得政治 型、思想型和文艺型的“文儒”知识分子也逐渐成为南北朝时期 以后的主流。 B. 唐宋以后古代士人的思想心态受儒学的影响比较深刻,这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融汇政治、学术与文学等特色的人文话语体 系的建设。 C. 中国古典之“文”的观念经由“文儒”的创作而呈现出生 动美妙的图景,与西方的纯文学观念迥然有异,即使在今天仍具 有借鉴意义。 D. 受先秦儒学传统的影响,“文儒”作为典型代表所展现的 时代特征,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取向和文化情怀都具有一定的 影响力。【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 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 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文儒”型知识分子集政治高位、 文坛宗伯和学林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代 表人物多集政治高位、文坛宗伯和学林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 选项 C,“在南北朝后期形成广泛影响力”与原文表述不符。原 文:更为重要的是,汉宋儒学的嬗变强化了“文儒”文化影响的 普遍性。选项 D,“‘文懦’文化影响的普遍性得到了强化”不 是在唐朝,而是“随着汉宋儒学的嬗变”。故答案选 B。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 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 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考生需要仔细斟酌文本中论述的内容, 然后和选项内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选项 B,文章主要探讨的 是“文懦”的话题,而不是“儒家学派”。故答案选 B。 【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题干问的 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生首先要认 真研读文本内容,然后将理解的内容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A, 强加因果,另外,根据原文“虽然此时的‘文儒’还未形成一个 影响广泛的知识阶层,但在思想观念意义上已渐趋成熟。”可知 选项“成为南北朝以后的主流”理解有误。故答案选 A。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 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 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 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 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 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 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