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A 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4 夏商时期,人们认为“国之存亡,天也”,君是奉“天命” 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故称“天
子”,
即天之子。但是,周之代商使些人感到“ 天命靡常”,甚至认为“天不可信”。 周代“天命
观"的这种变化
A.表明周人已放弃对神的信仰 B.有利于民本思想的萌发
C.摧毁了封建迷信的根基 D.有效地约束天子的行为
25.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异姓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
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
A.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成效不大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
C.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管理 D.汉中后期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
26.在宋代,随着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完善,世族逐渐退出王朝体制。但后来,宗族再次
受到重视。范仲淹晚年在苏州立“义庄”,以加强本族内的互相扶助;欧阳修亲自编撰族谱;苏
洵也曾编写自己的族谱;司马光著《司马氏书仪》,列举世家大族的规范。这些现象说明
A.封建王朝的统治安危决定于宗族的兴衰 B.科举官僚体制推动世族的再生
C.宋代士大夫重视以宗族彰显儒学价值观 D. 宋代世族重新兴起并把持朝政
27.明太祖针对奏章太多、批阅不可能都很详尽的情况,谕给事中说:“朕日总万机,岂能一一
周遍,周政事有失宜,将为天下之害。卿等能各悉心封驳,则庶事自无不当。”由此可见明
初
A.统治者重视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B.给事中有权操控国家大政方针
C.给事中有权审核纠正政令过失 D.中央监察系统渐趋于细密完善
28. 19 世纪 50 ~60 年代,闽广地区的棉纺织手工业已在经由“洋经土纬”到“洋经洋纬” 的蜕
变,然其他大多数地区则“见有洋纱织者,则剔出不收”。19 世纪 90 年代,珠江、长江三角洲
新式缫丝业勃兴,农家已纷纷售茧而不缫丝;内地诸省则“孺妇会络经,满山梭子声”。这表明
近代中国
A 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B.大中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差别明显
C.经济发展呈现区域间不平衡的现象 D.大机器产品逐渐取代手工业产品
29.1919 年 6 月 16 日,日本外务大臣严厉谴责美国驻日大使莫里斯,称中国的学生运动是由
美国支持的。日本国内媒体在此前也报道说,英美特务煽动中国学生反日,利用运动扩大他
们的市场。这说明五四时期
A.列强在中国利益冲突激烈 B.中国军民的反日情绪高涨
C.中国革命得到英美的支持 D.日本对中国革命严厉镇压
30.1945 年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时对毛泽东说:“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少
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
这周期率。”毛泽东所说的这条“新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将通过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B.实行再次国共合作方针
C.考虑以人民民主专政原则治国理政 D 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1.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
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
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这里应当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
这句话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前提应当是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B.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C.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
D.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本位的转变
32.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
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丹麦学者摩根斯.赫
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 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述
材料说明
A.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B.雅典人以公平正义来解决各种冲突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D.雅典的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
33.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封建复辟王朝对这场革命的否定,人们在重新认识启蒙运及
大革命的意义和精神时,极大地激发出他们反对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民主、
平等权利的政治热情。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
A.侧重表现生活对人的扭曲和压抑现纹 B.深入发掘人类内心的感情世界
C.注重如实地描写社会底层的呐喊 D. 主张复兴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34.19 世纪时,安德鲁·卡耐基曾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 900 英里的
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
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磅多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
这表明
A 金融危机导致工业产品贬值 B.工业革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C.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D.原料开采主导钢铁工业布局
35.西方浪漫主义早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
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
这种变化反映了
A.音乐家缺少浪漫情怀 B.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C.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41 阅读材料,完成 F 列要求。(25 分)
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执行“值百抽五”的低关税税率。直至 20 世纪 20 年代末,
才争取到关税自主权。在长达 80 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物价上涨,这一税率曾经经过几度修
订,但平均税率从未真正达到过 5%的水平。即使是标榜自由贸易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
们的进口税率往往也比中国高得多。例如 1859 年英法签订的互惠关税协定,平均税率达到
15﹪.....废徐协定关税制度,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成为近代中国实现独立自主的必须之举。
——摘编自江争红等《关税修订与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1927 ~1937)》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实行以 C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
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同时,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
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1974 年贸易法》中的 301 条款就是重要武器。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 世纪 80 年代初,
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
维手段打击对手,并通过《1988 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29 世纪 90 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
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
府时期,中国还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正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
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说明 19 世纪中明以后中国关税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产生的不利影响。(1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10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西方文明是近代文明历史演进过程的主角,其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美国
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总结了八个西方文明的特征:
宗教、语言、政教分离、法治、社会多元化、代议机构、个人主义、希腊罗马古典遗产。鸦
片战争后,中国文明与来自西方的近代文明全面接触,古老的中国开始慢慢吸收融合近代文
明。其中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是“法治”“代议机构”和“个人主义”。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从材料中提取中外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
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
式……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就正式分由不同机关行使,实现了在职能、
权力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国家三权分立的方式相似。有所不同的是,作为宪政国
家基本政治制度一部分的分权体制是从总体上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为目的而作出的
政治安排,这三种权力的最终来源是人民,而我国古代无论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直接或间
接地对皇帝负责……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
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 阻止像庇
西特拉图(公元前 5 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他成为僭主的
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 20 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1)依据材料一,中国的分权在隋唐时期最典型的制度表现是什么?(2 分)从制度功能上指出古
代中国的分权与古代雅典分权的根本不同。(4 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9 分)
4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41 年 9 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
求。1942 年 6 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
7 月,英美伦敦会议,决定 1942 年秋在北非登陆。1943 年上半年苏德战场形势非常严峻,
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发动登陆作战。5 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 1944 年 5 月在欧
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使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
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
(1)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盟军实施代号霸王行动”的原因。(6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作用。(9 分)47.[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自从 17 世纪以来,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卷帙浩繁的著作,
不但内容广泛,而且思想差异很大。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更是褒、贬、臧、否,应有尽有,
可说是千差万别。颂扬他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
一样,是古往今来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责骂他的人,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彰的
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
为争取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的和无情的背弃。有人在讲到这样两方面极端
的评论时曾说:“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人说得更坏了。”也有很多人把克
伦威尔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休谟说他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的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
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拿克拉兰敦典型的话
来说:克伦威尔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
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查尔斯·弗思著《克伦威尔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分别说明克伦威尔是“最伟大的人”“最莫名昭彰的暴
君”。(9 分)
(2)同是一个历史人物,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分歧?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有哪些?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