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带答案及评分标准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带答案及评分标准

ID:434199

大小:81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青岛西海岸新区高中 4 月模拟试题 生 物 一、选择题:本题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携带特殊“癌症蛋白”的“微泡”结构。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 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肿瘤方向生长。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核糖体、高尔基体参与 B.“癌症蛋白”作为膜蛋白成分参与新生血管的生长 C.“微泡”的活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且消耗能量 D.“癌症蛋白”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右图表示一种酶与其对应底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高温下该酶失活是因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 C.降低至最适温度时此酶的活性位点结构能恢复 D.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 O2 结合,随血液循环将 O2 运输至人体各处的细胞,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下图为 喜马拉雅登山队的队员们在为期 110 天的训练过程中随运动轨迹改变(虚线,红细胞数量变化过程。以下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A.随海拔高度增加,人体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B.血液中的 O2 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C.红细胞数量增加,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 D. 回低海拔时,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 4.最新研究表明,决定细胞“命运”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外因则 取决于细胞对细胞外信号的特异性组合所进行的程序性反应,下图为部分信 号决定细胞“命运”的示意图,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胞外信号,则下列有 关细胞外信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胞外信号 D 和 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 B.对于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 A~E 可能会持续起作用 C.只有细胞外信号 F 和 G 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由于细胞凋亡无胞外信号作用,可证明细胞凋亡与基因无关 5.牙鲆鱼(染色体数目 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为获得经济价值更高的雌鱼, 研究人员设法使 牙鲆鱼次级卵母细胞直接发育为新个体,称为初代 P 品系。取部分初代 P 品系胚胎在 27℃高温下培养,这 些胚胎发育成为雄鱼。让这些雄鱼与正常温度下发育成的 P 品系雌鱼交配,可以产生二代 P 品系。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为 X 或 Y 染色体 B.P 品系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n=96 条 C.二代 P 品系在正常温度下均会发育为雌鱼 D.牙鲆鱼性别由环境温度决定,与性染色体无关 6.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aabb) 果蝇杂交,杂交后代作为第 0 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 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养 7 代,检测每一代 a、b 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右图所示。已知 A、a 与 B、 b 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 温 酶 酶 底物A.第 2 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 B.种群数量越大,a 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 C.a、b 基因频率的变化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 基因频率为 0 7.某种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突变使 mRNA 中部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导致外壳 蛋白无法合成,噬菌体不能增殖。但这种噬菌体能在大肠杆菌 C 品系中顺利增殖,释放子代噬菌体。下列 假设最合理的是 A.大肠杆菌 C 品系中某种突变型 tRNA 能识别并结合该终止密码子 B.大肠杆菌 C 品系中的某物质能定向诱发噬菌体 DNA 回复突变 C.大肠杆菌 C 品系中的核糖体能够跳过终止密码继续向前移动 D.大肠杆菌 C 品系中存在该突变 mRNA 的互补 RNA,辅助其翻译 8.研究小组探究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得到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清水处理大部分扦插枝条不能正常生根 B. NAA 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C. 生产上应选用 200 mg/L NAA 处理插条 D. 400 mg/L NAA 会减少扦插枝条的生根数 9.右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内流是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B.bc 段 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 C.cd 段电位下降的原因是 K+的大量外流 D.动作电位发生是一系列离子通道顺序开关的结果 1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 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 ACE2 蛋白结合,然后入 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 B.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C.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 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 T、B 细胞 11.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 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 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 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 C.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 D.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 12.一种角蝉幼虫和蚂蚁长期栖息在一种灌木上,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 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科学家随机选取样地中一半灌木,将上面的蚂蚁捕净,另一半灌木不做处理,统计角蝉幼虫数量 变化,结果如下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题中食物链是灌木→角蝉→蚂蚁→跳蛛 B.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C.蚂蚁所摄取的能量直接来源于灌木 D.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将持续增加 13.右图是 3 种抗生素影响某种细菌繁殖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细胞内电位( mV ) 细胞内电位( mV )A.各组实验所用培养基均需要灭菌 B.各实验组需分别加入等量的抗生素 C.实验需要设置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 D.氯霉素对此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 14.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 B 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在单克 隆抗体的 制备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如下图所示。除了抗原刺激之外,用 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 B 淋巴 细胞,并使之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 HAT 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 (Oua)敏感。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 B.B 淋巴细胞来源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 C.骨髓瘤细胞应该无法在 HAT 选择培养基中存活 D.杂交瘤细胞具有持续产生抗 EBV 抗体的能力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 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5.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 合成酶能将 H+势能转化为 ATP 中的 化学能。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 ATP 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在 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 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ATP 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 C. ATP 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 D. 破坏跨膜 H+浓度梯度对 ATP 的合成无影响 16.鸡属于 ZW 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如图是鸡的正常卵原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模式图(仅示 2 号染 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正常卵原细胞可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 B.突变细胞Ⅰ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突变细胞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D.突变细胞Ⅲ中 A 和 a 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17.甲亢是由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素引起的。临床上可通过向检测者 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检测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 的浓度作为辅助诊断依据。如图是对甲、乙两个人的检测结果,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用口服的方法向检测者体内注入 TRH B.图示结果表明甲最可能患有甲亢 C.ab 段是 TRH 直接进入垂体细胞转化为 TSH 引起的 D.bc 下降说明激素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后会失去功能 18.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 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 1 次 含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悬液,连续 4 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 1 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的缓冲液, 连续 4 周。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 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 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 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数值,说明 iPSC 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B.表中 DB7 和 iPSC 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 DB7 和 iPSC 的表面有共同 的抗原 C.表中 MEF 实验数据表明该细胞表面没有抗原而无法与血清抗体结合 D.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 DB7,一周后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 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抗 iPSC 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可以杀死癌细胞 19.下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 Nt 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 Nt+1 之间的关系, 直线 p 表示 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甲种群而言,B 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下降 B.对于乙种群而言,F 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 D.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20.下图为农杆菌 Ti 质粒的 T-DNA 区段结构示意图。农杆菌附着植物细胞后,T-DNA 首先在农杆菌中从右边界到左边界被剪切、复制,然后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染色 体上,继而诱发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形成植物肿瘤。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i 质粒存在于农杆菌的拟核 DNA 之外 B.植物肿瘤的形成与 A、B 两个基因的表达有关 C.清除植物肿瘤组织中的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 D.利用 T-DNA 进行转基因时需保留 LB、RB 序列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4 分。 21.(10 分)茉莉酸(JA)是植物体内存在的内源信号分子,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逆能力有关。为了研究 其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者开展了下面的实验研究。 (1)研究者分别用等量的 JA 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生理状态相似的拟南芥离体叶片 4 天,结果如图 1 所 示。实验通过检测 说明 JA 能促进叶片的衰老。 (2)为进一步研究 JA 促进叶片衰老的作用机理,研究者选择野生型拟南芥和 JA 敏感缺陷型突变体 (COI-1 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 COI-1 蛋白),用适量蒸馏水和 JA 溶液分别处理 12 天,结果如图 2 所示, b 组叶片明显生长停滞并变黄。其中 a 组为用蒸馏水处理的野生型植株,写出 b 组和 c 组分别选用的植株和 处理是 。(3)研究发现 JA 借助 COI-1 调控使多种蛋白质的合成量发生了变化,其中 RCA 蛋白(Rubisco 酶,光 合作用中固定二氧化碳的酶)是合成量减少的蛋白。为探究 JA 如何通过 COI-1 抑制 RCA 的合成过程,研究者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处理结 果如图 3 所示(图中“+”表示添加 JA,“-”表示未添加 JA)。 ①由于细胞中 rRNA(核糖体 RNA)表达量 ,在实验中可作为 标准参照,以排除 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 综 合 上 述 研 究 , 请 阐 明 JA 促 进 拟 南 芥 叶 片 衰 老 的 机 制。 。 22.(12 分)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干扰下,内蒙古高原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 冷蒿 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 (1)群落中的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 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度放牧胁迫下,冷蒿依 靠生根分蘖萌发能力强等特性,抵抗放牧干扰,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 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者利用不同 浓度的冷蒿茎叶水浸提液处理 3 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见下图。 据图分析,冷蒿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的影响。 。 (3)绵羊对牧草的喜食程度依次为: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但在持续过度放牧(绵羊)干扰 下,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隐子草成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种。 ①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蒿通过 繁殖抵抗放牧干扰,通过释放的化感物质 克氏针茅幼苗生长,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同时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有 作 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较好生长。 ②研究结果还表明,人为干扰改变草原生态系统的 结构,使群落朝向与自然发展不同的方 向 。 (4)目前退化草场恢复治理的主要措施中,草种补播改良是一项既“快”又“省”的重要方法。为使 补播的草种能良好地萌发、定植和生长发育,草场更好地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选用草种时应 注意什么?(答出一个方面) 23.(9 分)下丘脑某区中存在饥饿敏感神经元 P,能量缺乏时神经元 P 被激活,从而引起进食行为。科研 人员敲除了野生型小鼠神经元 P 中的 A 基因,对其功能进行研究。 (1)敲除野生型小鼠的 A 基因,使其不能__________出 A 蛋白,无法执行相应的功能,从而制备出实 验小鼠。 P 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频率 正常小鼠 正常处理 正常小鼠 饥饿处理 实验小鼠 正常处理 实验小鼠 饥饿处理 图 2(2)将野生型小鼠及实验小鼠饲养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得到图 1 所示结果。由于实验小鼠的体重 __________野生型,推测 A 蛋白能够__________。 (3)饥饿时,神经元 P 的突触前神经元能合成一种神经递质——谷氨酸,该物质以__________方式释 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使神经元 P 产生__________。研究发现,饥饿处理后实验小鼠下 丘脑中的谷氨酸含量与野生型小鼠无显著差异,但进食量减少,推测 A 蛋白很可能是谷氨酸的__________。 (4)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 2 所示。依据__________,可初步判断 上述推测成立。 24.(11 分)玉米具有易种植、遗传背景清晰等特点,是遗传学家常用的实验材料。 (1)研究者利用一种紫色籽粒玉米品系与无色籽粒玉米品系进行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 1 所示。 据此推测,籽粒颜色的遗传由 对基因控制,符合 定律。 (2)为研究花斑性状出现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①利用 F2 代花斑籽粒玉米进行测交实验,发现后代中超过 10%的玉米籽粒颜色为紫色, 该现象 (填“ 可能”或“不可能”)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原因是 。 ②针对花斑性状的这种“不稳定性”,有学者提出决定玉米籽粒颜色的基因(A/a)中存在一种移动因子,可 以插入到基因中,也可以从基因中切离,该因子的移动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因此花斑性状产生 的原因是玉米发育过程中进行 分裂时,B 基因的存在使 得 a 基因中的移动因子随机切离,恢复为 A 基因,这一事件在发育过程越早的时期,紫斑越 。类似地,测交实 验后代中出现紫色性状的原因是 。 ③研究者发现上述测交实验中恢复为紫色籽粒的玉米中,又出现了一些籽粒无色、凹陷、非蜡质的新表型(图2a 。经研究,决定籽粒颜色、性状、蜡质的基因均位于 9号染色体上(图2b 由此,研究者提出切离的移动因子可能会插入其他位置,并从其他位置切离导致染色体断裂。根据该推测,请在 图 2b 中画出移动因子插入、切离的位置。 (3)科学家发现的移动因子可以导致频繁的 (变异类型),从而为育种提供 丰富的材料。请 根据本题信息,提出基于移动因子的育种基本思路 。25.(12分)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水稻育种成功得益于对雄性不育性状的利用,育种工作者就某水稻 品系中发现的雄性不育基因开展了下面的一系列研究。 (1)水稻在抽穗期,幼穗中的雄蕊进行减数分裂产生花粉,此期间水稻对温度敏感。温敏雄性不育系 S2 表现为高温条件下(≥25℃)雄性不育,此雄性不育性状由 RNZ 基因控制。为了研究高温对 RNZ 基因 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 S2 植株, 均分为两组分别在低温、高温条件下进行处理,请 根据后续实验过程分析: ①检测 RNZ 基因的表达情况。请依据所学知识,写出以基因转录相对数量 为指标,检测 S2 叶片和幼穗 RNZ 基因表达情况的基本程序 。 ②实验记录数据如右图。与 S2 叶片中 RNZ 基因表达情况比较,温度变化对 S2 幼穗中 RNZ 基因表达的影响是 。 (2)已知 RNZ 基因编码的核糖核酸酶在生物体各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催 化 tRNA 的加工。依据上述实验结果,研究人员猜测,由于叶片光合速率不同于 幼穗,RNZ 编码产物可能也分布于叶绿体中。为验证此推测,研究人员做了如下 实验: ①构建 RNZ-GFP 融合基因表达载体(GFP 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此表达载体除具有融合基因、启动 子、终止子外,还应具有 。 ②将表达载体导入 中,然后通过 技术获得转入 RNZ-GFP 融合基因的水稻。 ③实验者将转基因植物细胞置于适宜的波长光谱的激发下(该操作会使叶绿体会发出红色荧光),观 察到 ,证明 RNZ 蛋白定位在叶绿体中。 ④本实验还应补充一组 作为对照,若结果为 能支持③的结论成立。 (3)根据以上研究成果,为了最终揭示温敏雄性不育的机制,请写出接下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写出 1 个即可) 。青岛西海岸新区高中 4 月模拟试题 生物答案 1-5BCABA 6-10BADAD 11-14DBDD 15ABC 16BD 17AD 18AB 19AB 20ABD 21.(10 分) (1)光合速率(2 分) (2)本小题共 4 分,b、c 写反不给分。 b 组:用等量 JA 处理的野生型植株 12 天(2 分,分要点给分,每个要点 1 分) c 组:用等量 JA 处理的突变型植株 12 天(2 分,分要点给分,每个要点 1 分) (3) ①相对稳定(1 分) 取样、点样、检测(写出其中一个即可)(1 分) ②JA 通过影响 COI-1 的活性抑制 Rubisco 基因的转录(JA 借助 COI-1 抑制 Rubisco 基因的转录)(1 分), 使 Rubisco 酶合成减少,从而降低光合速率促进拟南芥叶片衰老(1 分) 22.(12 分) (1)竞争(1 分) (2)化感物质对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有抑制作用(1 分),而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在浓度低时有促 进作用,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有抑制作用(2 分。写出“低促高抑”给 2 分,只写出“促进”给 1 分,写 “两重性”给 1 分) (3)本小题共 7 分。①共 3 分,②共 4 分。 ①无性(1 分) 抑制(1 分) (有一定的)促进(1 分,写“两重性”给分) ②营养(2 分) 演替(1 分) (4)2 分。以下内容答出一项、其答案合理即可 能抵抗(或耐受)环境中的化感物质、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当地放牧牲畜喜食(或写“补种本地 物种”) 23.(9 分)(1)表达 (2)低于 影响神经元 P 的激活 (3)胞吐 突触后膜 动作电位 受体 (4)正常小鼠正常处理组和实验小鼠饥饿处理组的 P 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频率无明显差别 24. (共 11 分;除标记外,每空 1 分) (1)2 自由组合 (2)①不可能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 ②有丝 大 花斑玉米产生的 aB 配子中,B 基因的存在使 a 基因恢复为 A,获得 该配子的子代玉米表现为紫色籽粒 ③如右图 (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选择具有移动因子和 B 基因的品种进行杂交,选取后代出现符合需要的突变性状且 bb 纯合的植株留种;(2 分 ) 25. (12 分) (1)①如图(2 分。写全给 2 分,不全给 1 分) 文字叙述:分别提取叶 片或幼穗总 RNA,进行反转录;(1 分)根据 CDNA 序列设计引物,PCR,从而检测 RNZ 基因表达情况。(1 分) ②无论低温和高温,S2 幼穗中 RNZ 基因表达量均比叶片要少;(1 分) 高温比低温使幼穗 RNZ 基因表达量减少的更多(1 分)(2) ①供筛选用的标记基因(1 分) ②水稻原生质体(水稻体细胞)或外植体(2 分) 植物组织培养(1 分) (如果写“脓杆菌 脓杆菌转化并植物组织培养”给分) ③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重叠(1 分) ④将只含 GFP 的表达载体导入水稻幼苗原生质体(水稻体细胞)中表达(1 分) 叶绿体红色荧光与荧光蛋白绿色荧光位置不重叠(1 分) (3)1 分,以下内容答出其中一项、其答案合理即可 RNZ 蛋白是否通过影响光合速率来影响雄性不育; RNZ 蛋白如何在幼穗成熟或减数分裂中发挥作用; 叶绿体中温度影响 RNZ 蛋白的表达的机制; 寻找本实验温敏不育品系中与雄性不育相关的其它基因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