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物理高考模拟示范卷(一)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8~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
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由我国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
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它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不仅将有助于我国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
构建,服务于国家信息安全,它将开展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空间尺度试验检验,加深人
类对量子力学自身的理解,关于量子和量子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概念
B. 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C. 光子的概念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D. 光电效应实验中的光电子,也就是光子
【答案】D
【解析】A、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轨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和能量差量子化的观
念;故 A 正确.
B、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观点,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 B 正确;
C、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并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故 C 正确;
D、光电效应实验中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所以光电效应实验中的光电子,还是电
子,不是光子,故 D 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D.
15.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
化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0~4 s 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B. 在 0~2 s 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4 s 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
C. 在 t=2 s 时甲车速度为 3 m/s,乙车速度为 4.5 m/s
D. 在 t=4 s 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
【答案】C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乙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据加速度时间图象知道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据图象可知,当 t=4s 时,两图象与 t
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即该时刻两辆车的速度相等;在 4 秒前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
所以乙车在甲车的前方,所以两车逐渐远离,当 t=4s 时,两车速度相等即相距最远,故
BD 错误;在 t=2s 时乙车速度为 v 乙= ×(1.5+3)×2=4.5m/s,甲车速度为 v 甲=1.5×2=3m/s,
故 C 正确。故选 C。
16.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金属圆环放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环面与磁感应强度垂
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0,保持圆环不动,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经过时
间 t,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到 B1,此时圆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Q;保持磁场的磁感应强
度 B1 不变,将圆环绕对称轴(图中虚线)匀速转动,经时间 2t 圆环转过 90°,圆环中电流大
小按正弦规律变化,圆环中产生的焦耳热也为 Q,则磁感应强度 B0 和 B1 的比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当线圈不动时,根据 求解感应电动势,根据 求解热量;当线圈转动
时,根据 E=BωS 求解最大值,然后根据交流电的有效值求解产生的热量,联立后即可求
解.
若保持圆环不动,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恒定为 ,则 ① ;若线
圈转动:则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 ,有效值 ,产
生的热量 ②,联立①②可得: ,故选 A.
17.如图甲所示,轻绳一端固定在 O 点,另一端固定一小球(可看成质点),让小球在竖直平
面内做圆周运动。改变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 v,测得相应的轻绳弹力大小 F,得
到 F-v2 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图线的延长线与纵轴交点坐标为(0,-b),斜率为 k。不计空
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小球的质量为 bg
B. 小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C.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小球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D. 当 v2=a 时,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为 g
【答案】B
【解析】利用受力,列牛顿第二定律公式,然后结合图像中的斜率和截距求解即可。
AB、小球在最高点时受到拉力为 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
结合图像可知: ,即 ,斜率 解得: 故 A 错;B 对;
C、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小球所受的拉力为零,即合外力等于重力时的情况,故 C 错;
D、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可知 ,故 D 错;故选 B
18.如图所示,倾角为 α 的斜劈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斜面粗糙,物体 α 放在斜面上.一根
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 a 上,细线绕过两个光滑小滑轮,滑轮 1 固定在斜劈上、滑轮 2
下吊一物体 b,细线另一端固定在 c 上,c 穿在水平横杆上,物体 a 和滑轮 1 间的细线平行
于斜面,系统静止.物体 a 受到斜劈的摩擦力大小为 f1、c 受到横杆的摩擦力大小为 f2,若
将 c 向右移动少许,a 始终静止,系统仍静止,则( )
A. f1 由沿斜面向下改为沿斜面向上,f2 始终沿横杆向右
B. 细线对 a 和 c 的拉力都将变大
C. f1 和 f2 都将变大
D. 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横杆受到物体 c 的摩擦力都将变大
【答案】BD
【解析】以滑轮 2 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 1,若将 c 向右移动少许,两个绳子之间的夹角 β 增大。由于 b 对滑轮的拉力不变,两个绳子
之间的夹角变大,所以看到绳子的拉力 F 一定变大。
斜面的倾角为 α,设物体 a 的质量为 m,以 a 为研究的对象。
①若物体 a 原来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时,则有
F=mgsinα+f1,
得
f1=F-mgsinα。
当 F 逐渐增大时,f1 也逐渐增大;
②若物体 a 原来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时,则有
F+f1=mgsinα,
得
f1=mgsinα-F
当 F 逐渐增大时,f1 逐渐减小;
③若物体原来 mgsinα=F,则物体所受斜面摩擦力为 0,当 F 逐渐增大时,f1 也逐渐增大;
所以将 c 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 a 的拉力将变大,但是 f1 可能逐渐增大,也可能逐渐减
小。
以 c 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 2,则:
沿水平方向:
Fsinα-f2=0
由于将 c 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 c 的拉力将变大,α 增大,所以 f2=Fsinα 一定增大。
以物体 a 与斜劈组成的整体为研究的对象,整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对 a 的拉力、两根绳子对滑轮 1 的向下的压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其中是水平方向上系统受
到的摩擦力与 a 受到的绳子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是相等的,即:
f′=Fcosα。
由于将 c 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 a 的拉力 F 变大,所以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增大。
A. f1 由沿斜面向下改为沿斜面向上,f2 始终沿横杆向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 A 错误;
B. 细线对 a 和 c 的拉力都将变大,与结论相符,选项 B 正确;
C. f1 和 f2 都将变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 C 错误;
D. 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横杆受到物体 c 的摩擦力都将变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 D 正
确.
1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2∶1,原线圈接交流电 u=20 sin100 πt(V),
保险丝的电阻为 1 Ω,熔断电流为 2 A,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电压表 V 的示数为 14.1 V
B. 电流表 A1、A2 的示数之比为 2∶1
C. 为了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 4 Ω
D.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电流表 A1 的示数减小
【答案】CD
【 解 析 】 原 线 圈 电 压 有 效 值 为 , 根 据 变 压 器 原 理 可 得
,故电压表 V 的示数为 110V,A 错误;根据变压器原理可知,
电流强度与匝数成反比,故电流表 A1、A2 的示数之比为 1:2,B 错误;保险丝的电阻为
1Ω , 熔 断 电 流 为 2A , 为 了 安 全 , 滑 动 变 阻 器 接 入 电 路 的 最 小 阻 值 为
,C 错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
路的总电阻增大,副线圈电流强度减小,则原线圈的电流强度也减小,所以电流表 A1 的示
数减小,D 正确.
20.真空中有四个相同的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均为 q,固定在如图所示的四个顶点上,任意
两电荷的连线长度都为 L,静电力常量为 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相邻的两棱中点连线在同一条电场线上
B. 每条棱中点的电场强度大小都为
C. 任意两棱中点间的电势差都为零
D. a、b、c 三点为侧面棱中点,则 a、b、c 所在的平面为等势面
【答案】BC
【解析】假设 ab 连线是一条电场线,则 b 点的电场方向沿 ab 方向,同理如果 bc 连线是一
条电场线,b 的电场方向沿 bc 方向,由空间一点的电场方向是唯一的可知电场线不沿 ab
和 bc 方向,因此 A 错;由点电荷的电场的对称性可知 abc 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同,由电
场的叠加法则可知上下两个点电荷对 b 点的和场强为零,左右两个点电荷对 b 点的合场强
不为零,每个电荷对 b 点的场强 ,合场强为
,故 B 正确;由点电荷的电势叠加法则及对称性可知 abc
三点的电势相等,因此任意两点的电势差为零,故 C 正确;假设 abc 平面为等势面,因此
电场线方向垂直于等势面,说明电场强度的方向都在竖直方向,由电场叠加原理知 b 点的
电场方向指向内底边,因此 abc 不是等势面,故 D 错误。
21.一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竖直向上拉力 F 作用下开始向上运动,如图甲。在物体向
上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 E 与位移 x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已知曲线上 A 点的切线斜率最
大,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在 x1 处物体所受拉力最大
B. 在 x1~x2 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在 x1~x2 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在 0~x2 过程中,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
【答案】AB
【解析】A.E-x 图像的斜率代表竖直向上拉力 F,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竖直向上拉
力 F 作用下开始向上,说明在 x=0 处,拉力 F 大于重力,在 0-x1 过程中,图像斜率逐渐增
大,则拉力 F 在增大,x1 处物体图象的斜率最大,所受的拉力最大,故 A 正确;
BC.在 x1~x2 过程中,图象的斜率逐渐变小,说明拉力越来越小;在 x2 处物体的机械能达
到最大,图象的斜率为零,说明此时拉力为零。根据合外力 可知,在 x1~x2 过
程中,拉力 F 逐渐减小到 mg 的过程中,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加速度
在减小,动能在增大,拉力 F=mg 到减小到 0 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反向增大,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物体的动能在减小;在 x1~x2 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
小,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 B 正确,C 错误;
D.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到 x2 处以后机械能保持不变,在 x2 处时,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和
动能,故在 0~x2 过程中,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和,
故 D 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 62 分,第 22~25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7 分。
22. (5 分)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图中,置于实验台上
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左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木块相
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 N 个,将 (依次取 =1,2,3,4,5)个钩
码挂在轻绳左端,其余 个钩码放在木块的凹槽中,释放小木块,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
的纸带测量木块的加速度。
(1)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得到一条纸带,从某个清晰的打点开始,依次标注 0、1、2、3、
4、5、6,分别测出位置 0 到位置 3、位置 6 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周期
T=0.02s,则木块的加速度 =____m/s2。
(2)改变悬挂钩码的个数 n,测得相应的加速度 a,将获得数据在坐标纸中描出(仅给出了其
中一部分)如图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则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______(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总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槽中钩码总质
量。
【答案】 不需要
【解析】(1)木块的加速度: .
(2)对 N 个砝码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画出 a-n 图像如图;由图可知 μg=1.6,解得 μ=0.16.
(3)实验中是对 N 个砝码的整体进行研究,则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总质量远小于木块和
槽中钩码总质量。
23. (10 分)为测定电流表内电阻 Rg,实验中备用的器件有:
A.电流表(量程 0﹣100μA)
B.标准伏特表(量程 0﹣5V)
C.电阻箱(阻值范围 0﹣999Ω)
D.电阻箱(阻值范围 0﹣99999Ω)
E.电源(电动势 2V)
F.电源(电动势 6V)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 0﹣50Ω,额定电流 1.5A),还有若干开关和导线。
(1)如果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 A 的内电阻并且想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那么从
以上备用器件中,可变电阻 R1 应选用_____,可变电阻 R2 应选用_____,电源应选用_____
(用字母代号填写)。
(2)如果实验时要进行的步骤有:
a.合上开关 K1;
b.合上开关 K2;
c.观察 R1 的阻值是否最大,如果不是,将 R1 的阻值调到最大;
d.调节 R1 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e.调节 R2 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f.记下 R2 的阻值。
把以上步骤的字母按实验的合理顺序为____ _。
(3)如果在步骤 f 中所得 R2 的阻值为 600Ω,则图中电流表的内电阻 Rg 的测量值为
_____Ω。(4)如果再给出:H.电源(电动势 8V);I.电源(电动势 12V),电源应选择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5)某同学认为步骤 e 中不需要保证“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这一条件,也可
测得的电流表内阻 Rg,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是否可行。_____
【答案】D C F cadbef 600 H 可行
【解析】(1)该实验是半偏电流法测电流表的内阻。K2 闭合前后的两次电路,如果干路
电流变化不大,那么就可以认为,K2 闭合后,电流表半偏时,电流表和电阻箱 R2 所分的
电流各占一半,又因为二者并联,两端的电压相等,自然就可以推出电流表的内阻和电阻
箱 R2 的阻值相等。要保证两次实验干路的电流变化不大,就需要保证两次实验电路的总电
阻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在给电流表并联上一个电阻箱后导致的电阻变化,对整个电路影
响不大。要达到这个效果,R1 就需要选一个尽可能大的电阻,可以是电阻箱,也可以是滑
变,也可以是电位器,但阻值要尽可能地大,经此分析,R1 应选用 D。
该实验要通过可变电阻 R2 阻值来间接反映出电流表的内阻值,因此可变电阻 R2 的选取原
则是:能读数且尽量和电流表的内阻在同一数量级上。经此分析,可变电阻 R2 应选用 C。
在 R1 是一个尽可能大的电阻、电流表满偏的前提下,那么电源电动势相对地就要大一些
的,但不是越大越好,大了烧表也不行。初步分析电源可选用 F,其实可以估算一下电动
势大概的最大值,即: 电源应选 F。
(2)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步骤为:实验前,将 R1 的阻值调到最大;合上开关 K1;调节
R1 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保持 R1 的阻值不变,合上开关 K2;调节 R2 的阻
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记下 R2 的阻值。我们就认为电流表的内阻值就是
R2 的阻值。因此答案为:cadbef。
(3)根据(1)中的分析可知,电流表的内电阻 Rg 的测量值,就等于电阻箱 R2 的阻值,
即 600Ω。
(4)由(1)中的分析可知,在不烧表的前提下,电源要尽可能地大一些,这样可以减小
实验误差。因为估算出的电源电动势的最大值大约是 10V,所以,该题答案为 H。
(5)该同学的判断可行。只需保证步骤 abcd 不变。例如在步骤 e 中,可以调节 R2 的阻
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二,记下此时 R2 的阻值,根据并联电路反比分流
原则,计算出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 ,同样可以测得电流表的内阻。
24. (12 分)如图所示,半径 r=0.06m 的半圆形无场区的圆心在坐标原点 O 处,半径
R=0.1m,磁感应强度大小 B=0.075T 的圆形有界磁场区的圆心坐标为(0,0.08m),平行
金属板 MN 的极板长 L=0.3m、间距 d=0.1m,极板间所加电压 U=6.4x102V,其中 N 极板收
集到的粒子全部中和吸收。一位于 O 处的粒子源向第一、二象限均匀地发射速度为 v 的带
正电粒子,经圆形磁场偏转后,从第一象限出射的粒子速度方向均沿 x 轴正方向,已知粒
6 5
max max 1max 100 10 1 10 V 10VgE I R −= = × × × =
' 2
2g
RR =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 R0=0.08m,若粒子重力不计、比荷 =108C/kg、不计粒子间的相
互作用力及电场的边缘效应。sin53°=0.8,cos53°=0.6。
(1)求粒子的发射速度 v 的大小;
(2)若粒子在 O 点入射方向与 x 轴负方向夹角为 37°,求它打出磁场时的坐标:
(3)N 板收集到的粒子占所有发射粒子的比例 η。
【答案】(1)6×105m/s;(2)(0,0.18m);(3)29%
【解析】(1)由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即 qvB=m
可得:v=6×105m/s;
(2)若粒子在 O 点入射方向与 x 轴负方向夹角为 37°,作出速度方向的垂线与 y 轴交于一
点 Q,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PQ= =0.08m,即 Q 为轨迹圆心的位置;
Q 到圆上 y 轴最高点的距离为 0.18m- =0.08m,故粒子刚好从圆上 y 轴最高点离开;
故它打出磁场时的坐标为(0,0.18m);
(3)如上图所示,令恰能从下极板右端出射的粒子坐标为 y,由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的
规律得:
y= at2…①
a= = …②
t= …③
q
m
2
0
v
R
0.06
37cos
0.06
37sin
1
2
qE
m
qU
md
L
v由①②③解得:y=0.08m
设此粒子射入时与 x 轴的夹角为 α,则由几何知识得:y=rsinα+R0-R0cosα
可知 tanα= ,即 α=53°
比例 η= ×100%=29%
25. (20 分)如图所示 、 是两块完全相同的长为 1 m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
上,木板 的右端与 的左端相距 ,物块 (可视为质点)静止在 的右端。用
的水平向右恒力作用于木板 上使其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 与 碰
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瞬间,作用在木板 上的水平力撤除,木板 和 碰撞粘在一
起。已知物块 质量为 2kg,木板 、 的质量均为 1 kg,物块 与 、 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均为 ,重力加速度 g 取 。求:
(1)物体 、 、 最终的速度大小;
(2)若要使碰撞后, 停在 木板上,则 的取值范围。
【答案】(1)物体 、 、 最终共速,速度为 (2)
【解析】(1)木板 B 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与 C 碰前瞬间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①
解得:
…………②
B 与 C 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内力极大,对 B、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③
解得:
…………④
之后 A 受摩擦而加速,B、C 受摩擦而减速, A、B、C 共速时,对 A、B、C 组成的系统动
量守恒有:
…………⑤
解得:
4
3
53
180
°
B C
B C 0 1mx = A C
8NF = B B C
B B C
A B C A B C
0.25µ = 210m / s
A B C
A B F
A B C 2 1m/sv = 20N 40NF≤ ≤
2
0 0
1 02Fx mv= −
0
0
2 4m/s
B
Fxv m
= =
( )0 1B B Cm v m m v= +
1 2m/sv =
( )0 2B A B Cm v m m m v= + +…………⑥
设 A 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距离为 x,则有:
…………⑦
计算可得,x=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