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高三年级物理学科高考模拟示范卷(五)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 题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8~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人类在研究光、原子结构及核能利用等方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在相关研究领
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对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关原子的相关
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最先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能说明光子具有粒子性,且前者可说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
除证明光子具有能量,还可证明光子具有动量
C. 原子核发生 衰变时,产生的 射线本质是高速电子流,因核内没有电子,所以
射线是核外电子逸出原子形成的
D. 一个铍核( )和一个 粒子反应后生成一个碳核,并放出一个中子和能量,核反
应方程为
【答案】B
【解析】A、汤姆孙最先发现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选项 A 错
误;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能说明光子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子具有能量,康
普顿效应可以说明光子具有动量,故选项 B 正确;
C、 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来自原子核内部中子的衰变,故选项 C 错误;
D、该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不守恒,故选项 D 错误。
15.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通过一个实验成功展示了失重状态下
液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效应。在视频中可观察到漂浮的液滴处于相互垂直的两个椭球之
间不断变化的周期性“脉动”中。假设液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液滴的上述“脉动”可
视 为 液 滴 形 状 的 周 期 性 微 小 变 化 , 如 图 所 示 。 已 知 液 滴 振 动 的 频 率 表 达 式 为
,其中 k 为一个无单位的比例系数,r 为液滴半径,ρ 为液体密度,σ 为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其单位为 N/m),x 是待定常数。对于待定常数 x 的大小,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β β β
9
4 Be α
9 4 14 1
4 2 6 0Be He C n+ → +
β
1 1
2 2xf kr ρ σ−=A. B. C. 2 D. -3
【答案】B
【解析】根据物理公式同时对应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可知:
A. 若 x= ,则有: ,故 A 错误;
B. 若 x= ,则有: ,故 B 正确;
C. 若 x=2,则有: ,故 C 错误;
D. 若 x=−3,则有: ,故 D 错误;故选:B.
16.如图所示,虚线半圆弧为点电荷电场中的等势线,实线为某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
用下的运动轨迹,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分别为 A、B,图中实线上与圆弧上相距最远的两
点 C、D 间的距离大于圆弧的半径,由此可以判断
A. A 点的电势比 C 点的电势低
B. 带电粒子从 A 点运动到 C 点,电势能一定增大
C. 从 A 点到 C 点,静电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的功率越来越大
D. 带电粒子从 A 点运动到 B 点,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D
3
2
3- 2
3
2 ( )
111 1
23 222 2 3 3 12
2
· / ·· ·
kg N N kg m sm m m sm m kg m kg m
− = = =
3- 2 ( )
111 1
23 222 2 12
3
· /
· ·
kg N N kg m sm sm m kg m kg m
− = = =
( )
11 1
2 122 22 12
3
· / ·kg N kg m sm m sm m kg
− = =
( )
11 1
2 322 23 12
3
· /2 ·kg N kg m sm m m sm m kg
− − = − = 【解析】A、由于带电粒子做曲线运动时,受到的静电力指向运动轨迹凹的一侧,因此
带电粒子与场源点电荷带异种电荷,由于场源电荷的电性不能确定,因此 、 两点的
电势高低不能确定,故选项 A 错误;
B、粒子从 点到 点电场力做正功,因此电势能减小,故选项 B 错误;
C、由于粒子运动到 点时电场力与速度垂直,静电力的功率为零,故选项 C 错误;
D、带电粒子从 点运动到 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动能
先增大后减小,故选项 D 正确。
17.如图所示,质量 M=3kg 的滑块套在水平固定着的轨道上并可在轨道上无摩擦滑动。
质量 m=2kg 的小球(视为质点)通过长 L=0.5m 的轻杆与滑块上的光滑轴 O 连接,开始时
滑块静止, 轻杆处于水平状态,现让小球从静止开始释放,取 g=10m/s2,下列说法正
确的的是( )
A. 小球 m 从初始位置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轻杆对小球的弹力一直沿杆方向
B. 小球 m 从初始位置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小球 m 速度大小为
C. 小球 m 从初始位置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滑块 M 在水平轨道上向右移动了
0.2m
D. 小球 m 上升到的最高位置比初始位置低
【答案】C
【解析】小球 m 从初始位置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此
求滑块 M 在水平轨道上向右的距离.根据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求 m 的
速度.结合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求滑块 M 在水平轨道上向右的距离.
小球 m 从初始位置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和滑块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则: ;由能量关系: ;联立解得: , ,选
项 B 错误;因小球向下摆动时不是做圆周运动,可知轻杆对小球的弹力不是一直沿杆
方向,选项 A 错误;小球 m 从初始位置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设滑块 M 在水
平轨道上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x。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水平动量守恒得: ,
得 ,故 C 正确。小球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小球和滑块具有共同速
度,由于系统初始动量为零,则到达最大高度时的共同速度也为零,由能量守恒关系可
A C
A C
C
A B知,小球还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选项 D 错误;故选 C.
18.宇航员在太空旅行中发现了一颗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形小行星。为了进一步的研究,
宇航员登陆小行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相对小行星静止的质量为 m 的物体的重
量。第一次在该行星极点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第二次在该行星的赤道上,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2。已知小行星的半径为 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小行星的自转角速度大小为
B. 该小行星的自转角速度大小为
C. 该小行星的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D. 该小行星的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答案】AC
【解析】在该行星极点处: ;在赤道上: ;联立解得: ,
选项 A 正确,B 错误;对小行星的同步卫星,其角速度等于行星自转的加速度,则:
,解得 ,选项 C 正确,D 错误;故选 AC.
19.如图所示,电路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U 为正弦式交变电压,R 为变阻器,
R1、R2 是两个定值电阻,A、V 分别是理想电流表和理想电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开关 S,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 闭合开关 S,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C. 开关 S 闭合时,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小
D. 开关 S 闭合时,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大
【答案】AC
【解析】AB、闭合开关 S,负载总电阻变小,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大,副线圈的电流
增大,根据 可知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变阻器 R 两端电压
增大,根据串联分压可知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减小,根据 可知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减小,电压表示数变小,故 A 正确,B 错误;
CD、开关 S 闭合时,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变阻器 R 的阻值增大,两端电压
增大,根据串联分压可知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减小,根据 可知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减
小,电压表示数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副线圈的电流减小,根据 可知变压器的
输入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变小,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AC。
20.如图所示,将质量为 m 的小球用橡皮筋悬挂在竖直墙的 O 点,小球静止在 M 点,N
为 O 点正下方一点,ON 间的距离等于橡皮筋原长,在 N 点固定一铁钉,铁钉位于橡皮
筋右侧。现对小球施加拉力 F,使小球沿以 MN 为直径的圆弧缓慢向 N 运动,P 为圆弧
上的点,角 PNM 为 60°。橡皮筋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
则
A. 在 P 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
B. 在 P 点时拉力 F 大小为
C. 小球在 M 向 N 运动的过程中拉力 F 的方向始终跟橡皮筋垂直
D. 小球在 M 向 N 运动的过程中拉力 F 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AC
【解析】A、设圆的半径为 R,则 ,ON 为橡皮筋的原长,设劲度系数为 k,开
始 时 小 球 二 力 平 衡 有 ; 当 小 球 到 达 P 点 时 , 由 几 何 知 识 可 得
,则橡皮筋的弹力为 ,联立解得 ,故 A 正确。B、小球
缓慢移动,即运动到任意位置均平衡,小球所受三个力平衡满足相似三角形,即
, ,因 ,可得 ,故 B 错误。C、同理在缓慢运动过
程中由相似三角形原理可知 ,则拉力 F 始终垂直于橡皮筋的弹力,C 正确。
D、在两相似三角形中,代表 F 大小的边 MP 的长度一直增大,故 F 一直增大,故 D 错
误。则选 AC。
21.如图所示,间距为 l 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30°,导轨电阻不计。正方形区域 abcd 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
甲、乙两金属杆电阻相同、质量均为 m,垂直于导轨放置。起初甲金属杆位于磁场上边
界 ab 处,乙位于甲的上方,与甲间距也为 l。现将两金属杆同时由静止释放,从此刻
起,对甲金属杆施加沿导轨的拉力,使其始终以大小为 a= 的加速度向下匀加速运动。
已知乙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根金属杆的电阻
B. 甲金属杆在磁场区域运动过程中,拉力对杆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C. 乙金属杆在磁场区域运动过程中,安培力的功率是
D. 从乙金属杆进入磁场直至其离开磁场过程中,回路中通过的电量为
【答案】AB
【解析】乙金属杆进入磁场前的加速度为 a=gsin30°= g,可见其加速度与甲的加速度相
同,甲、乙两棒均做匀加速运动,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所以当乙进入磁场时,甲刚出磁
场.乙进入磁场时: ,由于乙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做匀速运动,
受力平衡有: ,故 ,故 A 正确.甲金属杆在磁场区域运动过
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WF-W 安+mglsinθ= mv2;
对于乙棒,由动能定理得:mglsinθ= mv2;由两式对比可得:WF=W 安;即外力做功等
于甲棒克服安培力做功,而甲棒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故拉力对杆
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故 B 正确.乙金属杆在磁场区域中匀速运
动,安培力的功率大小重力的功率,为 P=mgsinθ•v= mg ,故 C 错误.乙金属杆进入
磁场直至出磁场过程中回路中通过的电量为 由上知: ,联立
得: ,故 D 错误.故选 AB.三、非选择题:共 62 分,第 22~25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7 分。
22.(5 分)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王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装置,其中 M 为带滑轮小车的质量,m 为沙和沙桶的质量。(滑轮质量及滑轮与轴、
细线间的摩擦均不计)
(1)该同学利用此装置得到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
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频率为 50Hz,求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 4 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根据王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不必要的是______
A.用天平测出沙和沙桶的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热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D.为减小误差,实验巾一定要保证沙和沙桶的质量 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3)以弹簧测力计示数 F 为横坐标,小车加速度 a 为纵坐标,画出 a-F 图象是一条直
线,如丙图所示,已知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 θ,图线的斜率为 k,则小车的质量为
______
A.2tanT B. C.k D.
【答案】0.31 AD D
【解析】(1)用 3、5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替打下 4 点的瞬时速度
。
(2)考察探究加速度的因素的实验的操作过程:A、由于在装置的左端有弹簧测力器
1
tanT
2
k
2
4 35
(2.8 3.3) 10v m / s 0.31m / s2 0.1v
−+ ×= = =×与细绳串联,所以拉力直接由弹簧秤读出即可,沙和桶只是用来改变拉力的,故 A 选
项不必测量;B、由于摩擦阻力的存在,而又是用拉力代替合力,平衡摩擦阻力是必要
的,故 B 选项必要;C、实验过程正是先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
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故选项 C 必要;D、只有当没有弹簧
秤测力时,才用沙和桶的重代替拉力,当然也没必要保证沙和沙桶的质量 m 远小于小
车的质量 M。故选 D.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当所有摩擦阻力不计时, ,那么 a-F 图象的斜率为
k= ,则小车的质量 m= ,故选项 C 错误,选项 D 正确;而为什么不能用角度来表示
斜率呢,由于每组使用的坐标间隔不一样,则不能用 tanθ 来表示斜率,故选项 AB 错
误。
23.(10 分)如图甲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只用一个理想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
阻”的实验方案,同时可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 的阻值,电路中 R 为电阻箱(0~9.9Ω).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现将电阻箱调到阻值较大位置,保持开关 断开、 闭合,逐次改变电阻箱的阻
值,得到多组合适的 R、U 值;依据 R、U 值作出如图乙所示的 图线;断开 、
闭合 ,读出电压表示数为 1.5V.则根据图乙可求得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______V,电
源的内阻为___________Ω,未知电阻 的阻值为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2)如果考虑电压表阻值的影响,则电动势的测量值_________真实值,内阻的测量值
_________真实值.(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3.0 0.5 0.5 小于 小于
解:(1)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可求: ,从图象可以看出,当
2Fa m
=
2
m
2
k
xR
1K 2K
1 1
R U
− 2K
1K
xR
UE U rR
= + 1 1 1E
R r U r
= × −时,有 ,又 ,故 ,斜率 , ,断开
,闭合 , ,
(2)由等效关系可知,测定的电源实际为电池与电压表并联而成的等效电源,因此测定
的电源与实际需要测定的相比,电动势与内阻都偏小。
24. (14 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长直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有
一质量为 km 的木块,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在长直木板右方有一坚直的
墙.使木板与木块以共同的速度 v0 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
极短),设木板足够长,木块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碰后,木块与木板第一次相对静止时的速度大小;
(2)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
(3)分析 k 的取值是如何影响第(2)问中求出的时间的.
【答案】(1) (2) (3)由 t= 知:只由当 k>1 时,才
能发生两次碰撞;在 k>1 的范围内,随着 k 的增加,时间 t 越来越小;反之,随着 k 的
减小,时间 t 越来越大。
【解析】(1)第一次与墙碰撞后,木板的速度反向,大小不变,此后木板向左做匀减
速运动,木块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最沿木板和重物达到一共同的速度 v,由动量守恒得
kmv0-mv0=(km+m)v.
解得
(2)设木板的加速度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kmg= ma
设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木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 v 所用的时间为 t1
v=-v0+at1
在达到共同速度 v 时,木板离墙的距离 l 为 l=
1 0R
= 1 0E
rU r
− = 1 1
3U
= 3.0E U V= = 6E
r
= 0.5r = Ω
2K 1K 1.5 2
EU V= = 0.5xR r= = Ω
µ
0
1
1
kv vk
−= +
02
1( )
v
g k k
µ −
02
1( )
v
g k k
µ −
0
1
1
kv vk
−= +
2
0 1 1
1
2v t at−开始向右做匀速运动到第二次与墙碰撞的时间为 t2=
从第一次碰撞到笫二次碰撞所经过的时间为 t=t1+t2
由以上各式得
(3)由 知:只由当 k>1 时,才能发生两次碰撞.
在 k>1 的范围内,随着 k 的增加,时间 t 越来越小;反之,随着 k 的减小,时间 t 越来
越大。
25.(18 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