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
2 2
高 2019 级高一(下)4 月月考试题
化 学
考试时间:90 分钟 可能用到相对
原子质量 H:1 D:2 O:16 C:12 N:14
第Ⅰ卷 选择题
一、每小题 2 分,共 23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 最简单的有机物
C. 含碳质量分数最大的有机物 D. 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2、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 1:3 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有机产物:①CH3Cl,②CH2Cl2,
③CHCl3,④CCl4,其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的混合物 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3、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乙烷的结构式:CH3-CH3 B.H2O2 的电子式:
C.Cl−的结构示意图: D.原子核中有 10 个中子的氧离子:18O2-
4、重水 a 和普通水 b 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 质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等
B. a、b 质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C. a、b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等
D. a、b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5、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6 周期,与铝同主族,元素符号 Tl,以下对
铊性质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B.能形成+3 价离子
C.单质铊的还原性比单质铝强 D.Tl(OH)3 是两性氢氧化物
6、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
A.Ca(OH)2 B.H2O2 C.Na2O D.MgCl2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需吸收能量,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
B.碳酸氢铵是典型离子化合物,其受热分解产生氨气不仅破坏离子键还破坏了共价键
C.H2O 比 H2S 更稳定,是因为 H2O 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只含共价键
8、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22.4L 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 NA 个 B.
常温下,在 18 g18O 中含有 N 个氧原子
C.30g 乙烷中含有 C 一 H 的键数为 7×6.02×l023 mol—1 D.
1mol—CH3 所含的电子数目为 7NA
9、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的是 ( )
A.BF3 B.H2O C.SiCl4 D.PCl5
10、下列关于元素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Si>Al>C B.碱性: KOH>Ca (OH) >Mg(OH)
C.热稳定性: H2O>HF>H2S D.非金属性: P>S>Cl
11、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将 CO2 通入 BaCl2 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 SO2,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Cu(NO3)2 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向 AlCl3 溶液中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 NaHSO4 溶液,沉淀消失
D.纯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速率较慢;如换作浓硫酸,则速率加快
12、X、Y、Z、W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 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3 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W 比 Z 弱
B.只由这四种元素不能组成有机化合物
C.Z 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较 Y 剧烈 D.X
、Y 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13、X、Y、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X 与 Z 同族,Y 最外
层电子数等于 X 次外层电子数,且 Y 原子半径大于 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熔点:X 的氧化物比 Y 的氧化物高 B. 热稳定性:X 的氢化物大于 Z 的氢化物
C. X 与 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ZX Y 的单质与 Z 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硫酸14、可除去乙烷中乙烯的下列物质是 ( )
A、溴水 B、NaOH 溶液 C、酸性 KMnO4 D、苯
15、关于乙烯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C. 乙烯分子式为:C2H4 D.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2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 )是最简单的一种。
(这种表示有机物的方法叫键线式,其特点为省略掉氢原子,线条的起点、拐点、交点、终点表
示一个碳原子)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 生成 1 mol C5H12 至少需要 2 mol H2
17、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都被苯基取代,可得到的分子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分子的叙述中 22、关于化合物 2−苯基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A.分子式是 C25 H 20 B.此物质是苯的同系物 − C
−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C.此物质属芳香烃 D.此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78 B.79 C.80 D.81
19、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它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发生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 C.易溶于水 D.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0、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
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 )
23.W、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 X 和 Z 同族。盐 YZW 与浓盐酸反
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 YZW 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 大小为 W<X<Y<Z B. X 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 Z 的
C. Y2W2 与 WX2 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 标准状况下 W 的单质状态与 X 的相同第Ⅱ卷 非选择题(4 个题,共 54 分)
24、(14 分)A、B、C、D 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D>C>A>B。其中 A、B 处于同一周期,
A、C 处于同一主族。C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 A、B 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是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4 倍。
(1)写出 C 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第 周期 族
(2)画出元素 D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B 存在同素异形现象,其中常用作消毒剂
的是 。(填化学式)
(3)四种元素中的非金属元素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填
化学式)
(4)A 与 B 形成的三原子分子的结构式: ,用电子式表示 D2B 的形成过程:
。
(5)C 的最高价氧化物和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5、(14 分)共有Ⅰ、Ⅱ两小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有下列各组物质(在横线上填相应的序
号):
①O2 和 O3 ②CH3CH2CH2CH3 和(CH3)2CHCH3 ③12C 和 14C
④CH3CH2CH3 和 CH3CH2CH2CH(CH3)C2H5 ⑤ 和
(1)互为同位素的是 。 (2)互为同系物的是 。
(6)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7)在 D 处点燃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8)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除了含有 CH2=CH2 外,还含有 CH3-CH=CH2,常用的塑料包扎带的
化学成份是聚丙烯,试写出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反应类型为:
26.(14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制取氯酸钾和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相对强弱
的实验。已知氯气在加热条件下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水和氯化钾。
(1)A 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装置中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 ,B 装置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 。
(2)若对调 B 和 C 装置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提高 B 中氯酸钾的产率。
(3)验证非金属性:Cl>I 的实验现象是 ,该装置 (填“能”或“不能”)验证非金属性:
Cl>Br>I。
(3)互为同分异构的是 。 (4)为同一种物质的是 。 (4)利用如右图装置验证非金属性:C>Si,B 中加 Na2CO3,C 中加
Na2SiO3 溶液,A 中应该加入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Ⅱ、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了 CH2=CH2 并检验 CH2=CH2 性质的实验,完成
下列各问题。
(5)A 中碎瓷片的作用为: ;B 中的现象为 ,这是因为在反应中乙烯
被 。
式: ,D 装置的作用是_ 。
(5)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非金属性 C>Si 的原因:27、(12 分)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图及有关数据如下,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
(1)实验装置中,仪器 c 的名称为 ,作用为 ,进水方向为:
(填“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
(2)在 a 中加入 15 mL 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 b 中小心加入 4.0 mL 液态溴,向 a 中滴入几滴
溴,有白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 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写出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
(3)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 a 中加入 10 mL 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 10mL 水、8mL10%的 NaOH 溶液、10mL 水洗涤,分液。NaOH 溶液洗涤的作
用是 ;
③向分离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
(4)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 ,要进一步提纯,需进行
的操作方法为 。
苯 溴 溴苯
密度/g·cm-3
沸点/℃ 水
中溶解度
0.88
80
不溶
3.10
59
微溶
1.50
156
不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