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综合试卷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 I 卷(选择题 共 140 分)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24.2007 年,面积达 300 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重见天日,在高等级墓葬中出上了大量象征王权
的玉器及信仰用品,发现的巨大水坝需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测定年代(距今约 5100 年)甚
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得多。这表明
A.良渚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 B.国家组织形态在当时已出现
C.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流域 D.早期王权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25.战国时期,秦国“对新取得地方之人民,恐其反复,故令徙之他处,而以赦免之罪人迁实
新地”。秦昭襄王晚期将“迁”纳入律令体系,使其稳定化与制度化,成为刑罚的一种。秦国
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A.扩大王朝统治疆域 B.瓦解地方反抗势力
C.巩固宗法血缘体系 D.适应集权政治发展
26.下面为某学者对唐代前中期逃户数占比变化的统计表(单位:户),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政府注重逃户的安置工作 B.脱籍人数不断增加 C.政治环境影响社会秩序 D.财政收入持续受损
27.明以前,桑蚕业和植棉业主要在江南地区,长江以北很少,京畿地区则更少;洪武二十五
年(1392 年),全国绢税共征收 288546 匹,其中京畿地区就高达 32962 匹,竟占到总数的
12%。据此可知,明初京畿地区
A.经济作物规模扩大 B.新型物种不断引进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政府税收种类繁多
28.《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新海关制定的出口关税高于 5%,而进口关税则低于 5%。比如
茶叶出口关税每担 2.5 两,但国际市场的茶叶价格每担从未超过 50 两。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当时
A.中国关税完全被列强控制 B.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增强
C.中国海关逐步走向制度化 D.进口关税诠释了侵略者的意图
29.一战爆发之初,中国《新群杂志》便公开检讨国家主义(强调国际强权政治和霸权思潮);
《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也提出要用和平的“协力主义”来弥补国家主义的不足;梁启超更
为彻底地放弃了极端国家主义主张。这些现象可说明当时
A.世界局势影响中国思想的路径思考 B.一战改变世界新旧文明格局
C.中国知识分子全面抨击西方价值观 D.国家主义遭到外交公理的冲击
30.据统计,抗战初期中共的群众组织,除了在中共控制区域得到发展外,还扩展到整个大后
方地区。河南华西县“全县 3000 民众”分别参与各类群众组织;晋冀豫区“全区有组织的群
众达 130 多万人”。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A.国民党改变对群众的态度 B.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C.群众组织独立自主性增强 D.青年团体参政的热情日益高涨
31.下面为 1956~1962 年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变化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这一变化出现的
原因是当时中国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实行财政赤字政策
C.基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D.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32.据记载,从公元前 447 年起.伯里克利大规模修建雅典卫城,同时,先后兴建帕特农神庙、
雅典卫城正门、赫淮斯托斯神庙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各种塑像、浮雕等精美绝伦、千古不朽的造型艺术杰作。伯里克利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弘扬希腊神本文化 B.树立雅典城邦光辉形象
C.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D.刺激各邦对雅典的向往
33.据统计,1660 年至 1688 年,英国商船吨位由 90000 吨逐渐增加到 178000 吨;17 世纪时期,
从英属殖民地进口然后再转口的贸易额增速由 5%迅速增加到 25%。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海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B.商品进口来源渠道增多
C.工业化水平有极大提高 D.推动殖民地经济多元发展
34.有学者指出,早在君主政体下,君主政权决定了德国政党对国家行政的有限影响;到德意
志帝国时期,虽然流行多党政治,但德国政党数目不多,对其制约与管控也比较容易。这说
明,德意志帝国时期
A.政党之间矛盾激烈 B.代议制度有待发展
C.经济发展不合时宜 D.宪政意识尚未出现
35.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欧洲社会主要流行一些优美、抒情的歌曲及音乐剧;20 世纪 60 年代,
随着“嬉皮运动”的出现,摇滚乐逐渐成为欧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布鲁斯摇滚、爵
士摇滚等层出不穷。这一变化表明
A.经济发展影响音乐成就 B.西方摇滚风格形式多样
C.艺术形式体现时代变迁 D.传统音乐流派逐渐消失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160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43 题~第 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1799 年,英国政府为应付战争引起庞大的军费开支,首创个人所得税,也称“战时税”,
1814 年,个人所得税成为英国政府税收的一个永久税种,是英国税收收入的第一税种。长期
以来,英国的个人所得税一直占英国总税收收入的 30%以上,英国个人所得税免税额包括个
人免税额、高龄人口宽免额、已婚夫妻宽免额、儿童抚养宽免额、老人赡养宽免额、鳏寡丧
偶宽免额和盲人宽免额等多种形式。经过多年积累,英国的所得税法案已有 19 个部分,10 万
多字,对各个税制要素规定得具体详细,2015~2016 年度,英国逐步取消个人所得税的起征
税率,对于储蓄收入不超过 5000 英镑的居民适用零税率。个人所得税是英国税制中的核心税
种,对英国的税收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摘编自卫桂玲《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特点、作用和借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所得税深受英美等国的深刻影响,在免征额规定上,许多规定更是对外国法
律条文的照搬。1898 年至 1899 年,李鸿章和陈碧就倡议仿行西洋印花税,《申报》《东方杂志》
等刊登了不少介绍所得税、印花税的西洋工商新税的文章。清末至民初,中国商业得到较好
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近代中国工业与商业的互动,催生了赋税制度的诸多变革。据
1913 年至 1925 年北京政府中央军务费实支情况统计显示,1913 年竟高达 172747907 元,占
财政收入的 41.8%,1914 年占 55.9%,军费比例逐年提高。晚清以降,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
中国改良民主思潮推进的过程中,康有为税制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制度引起了进步思想
家的高度关注。此后,民国政府颁布相关法律,正式开收所得税。
——摘编自曾耀辉《民国时期所得税制研究》
材料三
2018 年 6 月 19 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
议并征求意见,决定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这是继 1980 年以来的第七次修正,个人所
得税的征收方式实现了从按个人到按家庭征税模式征收。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
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现综合征收,草案增加反避税条款,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
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等不正当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
这次草案,还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
房租金等居民最关切的专项附加扣除等。
——摘编自叶檀《中国个税制度史上的一次根本性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特点。(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民国时期个人所得税制度确立的原因。(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修订的历史意义。(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古人在设计政治制度时,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换言之,他们煞费苦心、处心积虑地进行制
度上的改造,要解决什么样的政治难题?
我觉得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膛?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
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根据材料中的某一政治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
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
题计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东汉初年,随着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和北部边疆的相对稳定,汉光武帝刘秀开始进行兵
制改革。“中兴建武六年,(光武帝)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建武七年,光武帝
又下诏裁撤部分士兵,“令还复民伍”,对地方兵制进行全面改革的同时,还设置黎阳营、虎
牙营、雍营等地方屯驻营兵,稳定地方秩序。据记载,东汉初新建立了益州郡西部都尉等六
个边疆部都尉,又重置了西汉时期的张掖蜀国等边疆属国都尉,强化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广设部都尉和属国都尉的同时,东汉政府还强化都尉的军事职能,削减将军职位,将军事实
权授予职位较低的都尉掌管。据不完全统计,东汉都尉 27 次行使军事职能中有 15 次是单独
领军出征,随军出征 11 次,募兵 1 次。
——摘编自张亚伟《东汉初期军制改革研究——以都卫体系的变化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初年兵制改革的基本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初年兵制改革的历史影响。(9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苏俄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与苏俄国力变化、国际政治环境息息相关,1920 年初,最终形
成了较完整的和平共处外交战略思想。1918 年以来,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所形成的事实上的
共存局面,使列宁认识到尽管苏联与帝国主义形同水火,却不得不利用已经造成的“均势”
状态维持苏俄这一革命阵地。列宁认为,苏俄“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
来”,利用经济手段同样可以实现革命目的,截至 1925 年,苏俄企业中有 91 份租让合同生效,企业获得外资计 3200 万卢布。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和整个 30 年代,苏俄(联)政府在国际舞台
上先是倡导“集体安全”,又对德、日等国实行绥靖政策,以退让求生存,经过多年实践,逐
步发展成为指导苏联外交战略的纲领性思想。
——摘编自刘宇《苏俄时期外交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平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内涵。(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俄和平外交思想的历史影响。(6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章太类(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出身世医之家,他曾自谓“吾家三
世皆知医”。章太炎自幼聪慧,启蒙老师朱有虔在民族主义思想方面对其影响极深,他曾说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此亦吾人之志也”。1906 年,章太炎东渡日本,亲见老医治肠澼,十
六岁时,尝见“老医以四逆汤与之,亦十活八九”。1910 年,写成并发表《医术评议》,1924
年著成医学论文集《时病新论》,1926 年,在《张仲景事状考》中考证张仲景事状。章太炎对
中医学术问题还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经脉属西医所论血管,“中医诚有缺陷,遽以
为可废,则非也”。他冷静剖析中医、西医各自利弊,融汇中西,有学者评论“若论近代中西
医结合学科之始,当自章太炎始”。
——摘编自段晓华《章太炎医学思想渊源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章太炎对近代国医发展的贡献。(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章太炎在近代国医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的原因。(6 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