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Word版)

ID:435002

大小:135.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1 页(共 6 页)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 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6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29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网友把首批 108 名新冠.(guān)疫苗志愿者称为“108 好汉”“英雄”和“探路者”,而 志愿者任超说更愿意把自己的行为看作一场报恩,“我报全国各地弛援武汉的恩情!” B.千百次的挫.(cuò)折与不幸,堆砌起来就是一架通向美好生活的阶梯。有人说:“逆境时 还要往上爬,要把绊脚石当作垫脚石!”是的,走出阴霾后又能见到灿烂的明天。 C.为避免银行对公账户卷入“洗钱”旋.(xuàn)涡,银保监会要求各家银行高度重视防犯打 击违法行为,加强客户身份识别,持续关注客户日产经营活动及金融交易情况。 D.由于缺乏管束、课外生活单调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孩子正沉缅电子产品,进而引发了精神 颓丧、价值观混乱等多重问题,这是一个亟.(jí)待解决的“闲暇教育”课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 月 17 日,军队增派到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又一批 1200 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这场疫 情防控的狙.击.战,是人民军队听从统帅号令、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是对人民军队广大官 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根.据.党中央、中央军 委决策部署,军队迅速启动了联防联控工作机 制,紧急抽组精兵强将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甲】在疫情面前,人民子弟兵与时间赛跑、和病 魔较量。【乙】“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军人冲锋的地方,就是战场,就是守护人 民生命安全的最前线。 【丙】 “战”,是一种姿态和意志 ;“战 ”,是一种能力和担 当;“战 ”,是一种决心和 信 心。 面对疫情,人民子弟兵“硬核”支援,在特殊战场上扬我军威,汇聚成同心协力、英勇 奋斗、 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狙击 B.暴发 C.根据 D.共克时艰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行政会议记者会上表示,任何人有任何的诉求不应诉诸于暴 力,暴力解决不了问题,不断升级的暴力行动只会令香港不断受创。 B.中国社会在新冠疫情中经受了很大的考验,遏制疫情蔓延固然是重中之重,而如何让公众 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的意识、养成公共卫生安全习惯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2 页(共 6 页) C.新冠疫苗人体试验的开始,意味着距离疫苗上市又近了一步,但总耗时仍将远超公众的期 望。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给出的乐观估计是疫苗至少还需要一年左右才能问世。 D. 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 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3 分) A.这时,具有惰性的传 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 B.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 严肃的分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C.已到了春季,这些日子还像寒 冬时一样冷得厉害。 D.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型建筑,像是体育馆。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亦以明.死生之大 B.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C.不能容于远.近 D.素善.留侯张良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8.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指南录后序》选自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一词取《渡 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 B.“七录斋”是明代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张溥的书斋名,他幼年刻苦读书,“所读书必手抄, 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 C. 按古代礼仪,宴席的坐次,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 王东向坐,沛公北向坐。从中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历史著作是《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丘明另著有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都会有 4-5 段的做梦时期。①□□□□□□□□□□□□□□□,但是 眼球会不时地转动,因此做梦的时间也被称作快动眼睡眠期。如果一个人在快动眼睡眠期总是 醒来,那么第二天早晨起来就会感觉疲劳、不清醒。生物钟可以保证人类规律睡眠,而褪黑素 是影响生物钟的首要因素,褪黑素一般会在睡前 3 个小时开始释放,达到峰值的时候就是快要 睡着的时候。一个人褪黑素分泌规律的稳定性越好,②□□□□□□□□□□□□□□□。褪 黑素分泌规律的表现就是白天在谷值,晚上在峰值。如何保证褪黑素白天在谷值?专家说, ③ □□□□□□□□□□□□□□□,所以一定要在阳光好的白天多到户外活动。 二、现代文阅读。(共 13 分) 胡同文化 汪曾祺 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都是 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 “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 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3 页(共 6 页) 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⑵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有的是这条 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有些胡 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 ⑶胡同有的很长,如交民巷胡同;有些胡同很短,如一尺大街;有些胡同很宽,如灵境胡 同;有些胡同很窄,如小喇叭胡同;有些胡同拐弯很多,如九道弯胡同;有些胡同竟还断断续 续,如庆平胡同。到底北京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⑷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的位置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 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 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 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 胡同中的环境更加安静了。 ⑸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 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 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⑹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 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 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 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⑺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 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 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 有的是酒友,不时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 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⑻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招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 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 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 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 高。 ⑼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 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 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这其中的精义就是个“忍”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 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⑽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 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 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 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 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⑾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4 页(共 6 页) 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 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 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⑿每每看到那些消逝的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在商品经济 大潮的席卷之下,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 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⒀再见吧,胡同。 10.分析第⑷段中加点词“很远”的含义。(2 分) (有删改) 11.结合全文,概括住在北京胡同中的人的特点。(4 分) 12.请简要分析第⑽段的语言特点。(3 分) 13.联系全文,探究本文最后一段“再见吧,胡同”的意蕴。(4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 14-17 题(共 16 分) 指南录后序(节选)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 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 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 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 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 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 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 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 无聊,追购又 急,天高地 迥,号呼靡及 。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 江,入 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 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 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5 页(共 6 页) 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 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 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 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 哉!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缙:大带。 B.予更欲一觇.北 觇:窥视 C.予羁.縻.不得还 羁縻:软禁,扣押 D.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阃:统兵在外的将帅。 15.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3 分) 例句: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A.以.资政殿学士行 B.隐忍以.行 C.约以.连兵大举 D.挟匕首以.备不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述说出使的背景,经 过权衡,文天祥在第二天立即出发前赴险恶丛生的敌营。 B.第二段写斗争场面,语言极简 练,“惊动”一词,反映出文天祥“抗辞”的重大影响。 C.文天祥从敌营逃出,本已与“东 西二阃”约定联兵讨元,但因为“维扬帅”与敌人勾结, 下了“逐客之令”,不得已才开始了艰难的逃亡历程。 D.选文既有记叙,也有抒情,叙述了文天祥出使元营的经过及逃亡路上的种种磨难,抒发了 九死一生的感慨。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3 分) (2)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8-19 题(共 6 分)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 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 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 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 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8.颔联从 、 两个层面抒发诗人的烦恼苦闷。(2 分) 19.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4 分) 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6 页(共 6 页) (三)古诗文默写。(6 分) 2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 《五人墓碑记》) (3)且矫诏纷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张溥《五人墓 碑记》) (4)素不闻诗书之训, , ,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5)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 。(鲍照《拟行路难》) 四、作文。(5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 分) 面对苦难,有人认为我们应当对受难者施以援手,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有人认为,关心 远方的困厄,也是在关心我们自己;还有人认为,为受难者加油的人也往往是驱逐、歧视受难 者的人,人们往往在大的层面坚持“命运共同体”原则,到小的层面又落入“自我中心观”的 泥潭。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 ④不得套作、抄袭。 2019 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 1. 【参考答案】B 【解析】A 选项“弛缓”应改为“驰援”。驰援:向发生紧急情况的地方迅速前进,予以救 援。 弛缓:(局势、气氛、心情等)和缓。C 选项“旋(xuán)涡”,“防犯”应改为“防范”。D 选项“沉缅”应改为“沉湎”。 2.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7 页(共 6 页) 【参考答案】A 【解析】应为“阻击”。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狙击:埋伏在隐蔽 地点伺机袭击敌人。 3. 【参考答案】A 【解析】并列谓语之间应该用逗号。 4. 【参考答案】D 【解析】A.重复,“诉诸于”应改为“诉诸”,“诸”是“之于”的意思。B.搭配不当,把“提高” 改为“增强”。C.不合逻辑,“至少”后面应该是确数。 5. 【参考答案】A 【解析】其他三项有“像”“好像”,但不是比喻句。 6. 【参考答案】C 【解析】C 项形作名词,其他三项形作动词。 7. 【参考答案】C 【解析】C 项为状语后置,其他三项都是被动句。 8. 【参考答案】D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8 页(共 6 页) 【解析】《左传》是编年体,《国语》是国别体。 9. 【参考答案】①人在做梦时眼睛虽然闭着。②睡眠维持得就越好(睡眠质量就越好)。 ③褪黑素最怕太阳光(太阳光能抑制褪黑素分泌)。 【解析】整则材料在讲人的睡眠以及睡眠不足的影响。第①句前后句群关系为转折关 系,该句前面说“做梦时期”,该句后面说“眼球会不时地转动”,故前半句可以推测为“虽然做 梦时眼睛闭着”,采分点为“做梦”“闭眼”,第一空 1 点 1 分,共 2 分。第②句前后句群关系是 因果关系,前半句说“褪黑素分泌规律的稳定性越好”,可以推断出后半句为“睡眠质量就越 好”,采分点为“睡眠质量”“越好”,第二空 1 点 1 分,共 2 分。第③句前后句群关系为因果关 系,后半句让我们“在阳光好的白天多到户外活动”,可以推测前半句要设计“褪黑色”与“阳光” 的关系,即“太阳光能抑制褪黑素分泌”,类似意思也可,采分点“褪黑色”“太阳光”,要求关注 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空 1 点 1 分,共 2 分。 10. 【参考答案】“很远”:①没有车水马龙;②环境安安静静,不像闹市那么喧闹。 【解析】结合上下文分析,第(4)节该句后有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中的环境更加安静了”,可以推断出答案为“环境安静” “不喧闹”。此题 2 分,“环境安静”“不喧闹”为采分点,1 点 1 分。 11. 【参考答案】①安土重迁;②物质要求不高;③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④忍,安分 守己逆来顺受。 【解析】本题为信息概括题。第(6)节说到“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 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第(8)节说到“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第 (9)节说到“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第(10)节可以概括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每 点 1 分,共 4 分。 12.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9 页(共 6 页) 【参考答案】①多用口语,少用修辞,多是聊天谈话的语气;②多用短句,简单、平 易,如叙家常;③语言风趣幽默,“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句 可以看出。 【解析】本题为概括第(10)节的语言特点。比如“门儿也没有”“穷忍着,富耐着,睡不 着眯着”等句可以看出语言口语化特点;“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 的!”一句多用短句,语言简单、平易,此句还可以看出本段语言风格风趣幽默。每点 2 分, 写出两点并有适当分析即可。 13. 【参考答案】①对熟悉又喜欢胡同文化走向衰败感到怀旧和感伤;②在商品经济大潮的 席卷之下,对胡同文化必然消失感到无可奈何;③表现作者对封闭文化渐离的怅然告别,对 现代文明到来的期盼呼唤。 【解析】本题为主旨探究题。结合文本,作者既表达了对胡同文化的一种追忆和喜爱,又 表达了这种文化不断走向落寞的伤感和无奈,还有对现代文明即将到来的一种期待与憧憬。 以上三点答案每点 2 分,答对 2 点给 4 分。 14. 【参考答案】A 【解析】缙,同“搢”,插。 15. 【参考答案】C 【解析】例句的“以”是“用”的意思。C 项,用;A 项,凭……身份;B 项,表修饰;D 项, 来,表目的。 16. 【参考答案】C 【解析】C 选项,“维扬帅”听信谣言,以为文天祥是元军派来劝降的,这才下了“逐客之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10 页(共 6 页) 令”,并非因为与敌人勾结(参见课文下注解)。 17. (1)【参考答案】困窘饥饿,没有依靠,(元军)悬赏捕捉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 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解析】穷,困窘;无聊,没有依靠;追购,(元军)悬赏捕捉。每点 1 分。 (2)【参考答案】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处 境险恶,危难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断地发生),不是人世间能忍受的。 【解析】判断句;层见错出,层叠交错地出现;第二个“而”,可是,表转折;堪,忍受。 每点 1 分。 18. 【参考答案】国家 个人 【解析】“世事茫茫”指国家动荡、世事渺茫,即从国家层面抒发情感;“难自料”“独成眠” 指自我命运无法预料、孤枕难眠,即从个人层面抒发情感。 19.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本诗先从去年花开落笔,虚写了去年在花开时节分别的场 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②接以“今年”,从过去回到了现实,直抒胸臆,表达 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又自叹未能尽责的愧疚;③尾联 以景结情,“西楼望月”,借月光来传递互相关照之情,盼望对方来访。 【解析】请集合【古诗鉴赏】部分进行分析。写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给 1 分,具体分析 1 分;写出“直抒胸臆”给 1 分,具体分析给 1 分;共 4 分。 【白话译文】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世事渺茫自 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 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11 页(共 6 页) 【古诗鉴赏】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 矛盾。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 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 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 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 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 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 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 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 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 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 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 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 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 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 情。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 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 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 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 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20. 【参考答案】(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有几人欤 (2)大阉亦逡巡畏义 待 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不敢复有株治 (4)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 (5)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解析】五道小题均属于直接型默写,根据给出的作者、出处、上下句默写句子即可,不 要写错别字。每空 1 分,共 6 分,选三句即可,若都写,则按前三句批改。 21.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12 页(共 6 页) 【命题分析】本道作文题旨在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苦难中的人们,可以结合当下 的防疫抗疫事件进行立意和写作。第一种观点认为,面对苦难,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何为 美德?这是不由利益所左右的内心美化的道德,是一种由人内人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情怀, 不存在利己主义色彩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关心远方的困厄,也是在关心我们自己。这种观 点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的,当然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这个观点。一方面,帮助他人获得 一定的“利”是无可非议的,做好事买名声也好,做好事获得实际效益也好,都可是有其存在的 道理的;另一方面,关心他人所带来的对自我的好处也许是附带而来的,赠人玫瑰手有余 香,虽不是助人者本身想要追求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过程中却也获得了自我的提升。第 三种观点高屋建瓴,天然立场比较高,它实际在指导深入思考关于助人为乐时的言行问题。 以当下为例,现实中确实存在我们一边高喊“武汉加油”一边驱逐武汉人的现象。这部分人既想 要把自己放在道德的高地上,又不愿意有所付出,尤其是当个人利益可能会受到影响的时 候,从这个角度上说,材料引导考生去写的是面对他人的苦难,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号 层面,否则就会陷入“虚伪”,而应该真正付诸行动,建立真正的“崇高”。 【参考立意】①帮助他人脱离苦难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美德。②渡人即渡己,助人亦助 己。③我们应该拒绝虚伪的崇高,助人为乐应该言行一致。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